《Big Bang》第五季第九集,谢耳朵被一只蓝冠乌鸦吓破了胆,在《观鸟大年》里他本色出演,贱兮兮的表情没怎么变,戴着印度风的头巾八卦着观鸟人的观鸟数量,总让我有一种看《Big Bang》剧场版的感觉,只不过名字变成了《The Big Year》观鸟大年,很抱歉我不是很懂鸟,唯一的认知只有小学时学过的大雁南飞“一”字型和“人”字型,和观鸟冠军博斯蒂克、胖子布拉德、老大爷斯图根本不能比。
那就让我们来聊聊理想,或者是梦想。
我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不像是拥有一家大公司的斯图。
我也不算是个失败者,不像是离了婚辞了职花光积蓄只为几只傻鸟的布拉德,或许在奋斗的路上,我们大多数人更像是博斯蒂克,取得过一些成绩,却总是在仰望更高的未来。
美国人对于梦想是宽容的,起码大多数美国人是这样。
所以我们能看到《社交网络》和facebook,看到《阳光小美女》和一群荒唐的家人。
《观鸟大年》里的三位主角不免俗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让斯图无法退休的公司、布拉德冷言相对的父亲、博斯蒂克无法怀孕的未婚妻。
这些角色的出现再正常不过,365天跑遍美洲就为了和别人比比谁看到的鸟多,似乎也正是这种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的事情才值得被当做梦想。
年迈的斯图坐拥大把美钞,妻子温柔地撒娇“为了我拍几张漂亮的鸟吧”,布拉德的境况就凄惨的多,如他所言,他已经36岁了,这个年纪的人哪里还有谈论“梦想”的资格。
可这里是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火炬照亮着这片土地上不论是美好还是凄凉的“梦想”,这里的人民不会被迫去考毫无意义的公务员,不会上着枯燥无味的三个代表和马克思理论,他们还保留着骨子里最原始的激情,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勇敢地计较“你看到707只了?
哇哦,我看到715只”。
布拉德和斯图在观鸟的过程中也在感悟着生活。
因为工作斯图错过了去阿图岛观鸟的航班,因为工作斯图甚至忘了自己过去的追求是什么,结尾处他终于能够狠心放下所有身外之物,在他身后有个“家”一直支撑着他去完成一个幼稚的梦想,其实梦想实现与否已无关紧要,他懂得安定下来,懂得带着孙子看看山水,像一个平凡老人那样。
还有布拉德,当母亲给他一张5000元的信用卡时我心里已经在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妈妈”,当父亲最后邀请他一起去看看猫头鹰时我又在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爸爸”,因为我忍不住地悲哀地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父母可能只会留给我一个沉默的背影。
布拉德的角色设置也颇有深意,当父亲为了不成为拖累,拿着氧气袋让布拉德自己去森林里找猫头鹰,布拉德着迷般地答应了,之后他又恍然醒悟“我竟然把他一个人留在那?!
”这和我们的观鸟冠军博斯蒂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不过是个把老婆仍在医院还撒谎的混球。
博斯蒂克在虚荣心的“激励”下蝉联了冠军,其实他的追求早已和梦想无关,就像他不懂为什么中国餐馆圣诞节还在营业,到最后他也没搞懂那些和“梦想”一度并行的东西——比如子孙满堂、比如家和万事兴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若干年后他回忆起自己曾经为了“755”这个数字付出了多少,不知是否会后悔——原来他什么都不想要。
2011美国喜剧片《观鸟大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全球累计票房817万美元,定级PG,豆瓣评分7.6,时光网评分7.2,IMDb评分6.2。
题材非常新颖,头回看到将鸟类爱好者的经历如此戏剧化的精良改编,剧本构思独具匠心,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个故事的戏剧冲突。
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我头回知道有“大年”这么个鸟类爱情者的重要活动。
本片没有提及详细的比赛规则和参赛要求,好像只凭个人诚信似的,看到了并记录下来了就算数。
三个男主都是二十一世纪初当红的喜剧明星,如此卡司阵容很强大,由于题材的限制和束缚,所以三个人总体来说是剧情片的表演风格,没有刻意搞笑。
本片犹如欧美国家风景区大集合,展现了很多美国和周边国家的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很开眼界,壮美风光非常养眼。
如果都是实景拍摄的话,那么影片辗转拍摄的拍摄成本可是够高的了。
本片中出现了中国元素,男主在中国餐馆吃饭,和中国店主聊天,结尾男主来到了中国观鸟。
我在看本片时就在想,这些鸟类爱好者为何不来中国呢,中国的鸟类太多了,只要来到中国,很容易就能打破观鸟记录。
编剧在这个观鸟比赛的题材中很好地融入了情感主题和人生感悟,告诫人们与兴趣爱好相比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胖男主找到了同样喜欢鸟类的伴侣,冠军男主则为了保持冠军地位而妻离子散。
正片结束后的字幕部分以极快的速度展现了无数张精美的鸟类照片,很好地契合了主题,给这部鸟类电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片定级PG,全年龄段电影,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是一部非常涨知识、长见识、开眼界、带有科普性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正能量电影。
遗憾的是,虽然本片题材新颖,虽然有三大笑星助阵,但是票房却仅仅817万美元,可能题材比较文艺和小众吧。
听到coldplay的viva la vida在片中作为配乐响起的时候,配合着镜头里辽阔的场景,还是感到莫名的感动。
来自各地的人们蹬着脚踏车,抛下工作和生活,在地平线上骑行。
在此刻,他们追逐的不只是品种品种的鸟类,更是自己的梦想。
简陋的宿舍,颠簸的飞机,都不能阻挡人群内心的向往。
如果我在观鸟之前看这部电影,可能只会觉得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吧。
今年开始观鸟,特别能共情里面的人物。
羡慕肯尼有钱有闲能随时随地放下一切去观鸟(当然他对他的家庭确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当斯图为事业牵绊赶不上去观鸟的飞机时也会感同身受为他着急,如果是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观鸟,我肯定也会不顾一切。
我现在的状态最接近于布莱德,全职且观鸟,但是他能做到听到鸟讯立马请假去观鸟,而我只能周六周末出去观鸟,还是他更有勇气一些。
以前在我的认知中,城市的鸟就是麻雀、鸽子、喜鹊、珠颈斑鸠这些。
今年过年,当我在小区拍到了黑喉红尾鸲的时候,我身体里的某一个开关好像突然就打开了,从那以后,我注意到,光是城市中的鸟就有非常多种了,白头鹎、乌鸫、鹊鸲、红头长尾山雀、白鹡鸰、灰椋鸟、喜鹊……太多太多了。
城市公园里的更多,边缘一点山林里的景区随时随地都能开出sr、ssr级别的美丽小鸟。
观鸟之后我意识到一点就是观鸟是需要运气的,有些鸟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有些就需要特地去找,有些哪怕特地去找,也需要极大的耐心与运气。
所以当布莱德他们在海岛上看到婚飞的白头海雕,那一刻的震撼人心,足以令人落泪。
还有布莱德和父亲一起去找乌林鸮,当他意识到亲人比鸟更重要调转回头的时候,屏幕前的我格外动容。
最后他找到父亲的同时,也找到了乌林鸮,那一刻,我不得不说一句,这大概就是命运的馈赠吧,命运会回馈善良的人。
人一生能有一个为之倾尽全力的爱好,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爱好,能给人希望,给人动力。
观鸟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为了观鸟,周末我不会在浑浑噩噩在吃吃睡睡中度过,我愿意一大早6点起床,跑去山林里观鸟,愿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天走2万步,就为了看更多小鸟,捕捉它们美丽的可爱的瞬间。
肯尼、斯图、布莱德的行为看似夸张,只有观鸟的人懂得,这部电影并不悬浮,我们观鸟人是这样的。
最后祝愿每一个观鸟人,都能用眼睛,用相机记录下来自己心仪的小鸟。
放一点我拍过的美丽小鸟吧
北红尾鸲
橙翅噪鹛
红尾水鸲
红胁蓝尾鸲
绿背山雀
戴胜
领雀嘴鹎
酒红朱雀
栗背岩鹨
棕头鸦雀
棕胸岩鹨
纹喉凤鹛
普通翠鸟
红头长尾山雀
红嘴相思鸟
“I am doing a big year ",没听过的,还以为这人要做啥大事呢, 原来不过就是看鸟吗?
干这事又贵,又累,只有有钱有时间的old white man才有这资源去做, 而且看来看去,鸟还不认识你,图啥呢?
意义看鸟的意义在那里?
36岁离婚程序员决定花光积蓄去观鸟大年,冠冕之王和妻子说这是我人生的使命, 满头白发的CEO坚定地离开了办公室;作为一个平时只认识麻雀和燕子的人,我是真的一点都不明白,可是把电影看下来,看到程序员在上班学习鸟的声音,下班撑着独木船去树林深处看野鸡,冠冕之王在竞争里也不肯作弊, 所有人为了看一只珍稀的鸟跋山涉水,电影还配了Viva La Vida , “but that was when I rule the world”; 他们在观鸟,却不是观鸟,他们只是很想把一件事情做完,找回自己对一团麻的生活的控制感,而看鸟,至少比起人生这场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路线的长途跋涉来讲,更清晰,更让人兴奋 ; 其实这部电影和《白日梦想家》很像啊,我管你是要看一年的鸟,还是为了找一张底片去找神出鬼没的摄影师,他们都没想要什么结果,只是“I JUST WANT TO DO IT”. 嘿,新的一年,我们也一起去出发去做点曾经不敢想的事情把贴一些让我很感动的截图——
非常好的电影!
从中折射了很多生活的哲理。
最后片尾的时候Steve跟Jack打电话的时候,Jack说到:“We win, we got more of everything.” 的确,Steve和Jack因为要顾及家庭和工作而没能赢得冠军,但是他们却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家庭的团聚,爱情收获……影片的最后一幕Owen去了到中国去开始了新的挑战,他在一个公园里看到一年轻的中国夫妇抱着孩子在公园里享受家庭的幸福,他的眼里折射出的那种复杂心情只能用最后的旁白来描述。
“Only the No.1 knows what price he had paid for."
三个男人,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梦想:the big year of birding。
为了在一年的时间里看到更多种类的鸟,为了创造北美的新记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三个男人面对了不同的困难和阻碍,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付出了不同的代价,最后也有着不同的收获。
博斯蒂克,新泽西的屋顶承包商,北美观鸟记录的保持者。
他虽然对观鸟事业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也有着聪明的头脑,可以把别的竞争者耍得团团转,可是却太过偏执,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惜放弃自己的爱人,连平安夜这么重要的节日都是在外面的餐馆孤独地度过,只能请求餐馆的服务员陪他过节。
最后,他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之前总是从他手中逃脱的雪鸮,也如愿以偿地守住了自己的北美观鸟第一的位置,可是他却失去了最爱的人,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最重要的幸福。
他最后来到了中国,看着景区里幸福快乐的一家人,他的表情也变得沉重和复杂,也许他也在思考,他视之如生命的名声和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当初的执着到底值不值得。
其实,早已无需多言,你我心中依然有了答案。
布拉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程序员,却是一个狂热的鸟类爱好者。
他有着一项惊人的能力,仅凭叫声就能辨认出数百种鸟类,这项能力帮助他与博斯蒂克竞争,更重要的是帮助他收获爱情。
他从研究生院辍学,从戴尔公司辞职,离过婚,36岁仍然一事无成。
这样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常人眼中的失败者,却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在坚持全职工作同时要完成自己的观鸟大年。
他为什么如此执着?
观鸟大年没有奖金,也不会扬名立万,就连他自己也说不好为什么想要参加。
在我理解,这就是心中的梦想,就是人生的追求。
梦想不分贵贱,只要是执着追求就值得付出。
虽然他只赢得了第二名,不过他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
最初,父亲的反对让他困扰;最后,父亲的支持给他带来了好运,这巨大的转变是他始料未及的,正是这次观鸟大年带给他的礼物。
斯图,一个退休的CEO,商场上的成功人士,从小的梦想就是观鸟大年,年轻时候,他为了工作,搁置了自己的梦想,即使退休,也是欲罢不能,放不下工作。
这次,在他妻子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要追逐自己的梦想。
不过现实并不那么善解人意,他的观鸟大年并非一路坦途。
在观鸟大年的路途中,他结识了布拉德,错过了去阿图的飞机,拥有了可爱的孙子,寻鸟的行程让他收获了友谊,路途的漂泊让他无比思念他的家人,也让他明白想要如何度过余生。
所以,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位,为了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电影中还有第四个主角,虽然这个主角只是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红喉蜂鸟,可是他却是伟大的英雄;虽然只有九寸长的身体,却独自踏上旅程,勇敢穿越500英里无尽的黑暗。
即使遭遇致命的恶劣天气,被淋透了,虚弱了,浑身颤抖着,但是却活了下来!
不要被外表的渺小蒙蔽了双眼,内心的强大可以迎接世上任何挑战!
电影中,白头海雕的求爱仪式让人震惊。
“雌雄白头海雕飞到令人眩晕的高度,然后一起自由落体,直坠地表,紧紧相拥,直到最后一刻才会分开。
”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爱情呀,虽然白头海雕没有言语,却用最直接的方式许下了最刻骨铭心的誓言:生死相随。
动物界的单纯与执着,远非人类可及,在纯洁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地渺小和汗颜。
现实的诱惑有几人能够抵挡,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誓言变得脆弱不堪,灵魂早已出卖给了魔鬼,眼中只认得金钱与权力。
一个简单的观鸟大年,却引发了无尽的思考。
人生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洗涤自己的灵魂……这一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Carpe annum(勿失良年)!
“观鸟”是一件很怪的事情。
或许“观鸟”这种行为本身不算太冷门太怪癖,但是刻意的记录在案当成一项竞技比赛就很奇怪了。
更何况运动员是你,裁判员也是你,没有任何监管,比赛成绩全凭自己一张嘴。
要知道人类自诞生以来,可以为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争得头破血流的。
“观鸟”比赛更有可能成为吹牛大赛。
但是,没有人会为“观鸟”大赛撒谎。
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的或许并不是鸟,冠军也只是一个空空的头衔,毫无意义。
要讲的要比赛的大概是别的东西吧。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可以改变一切,但他很难改变自己的嗜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他的热爱。
电影中的“观鸟”指的是这种无法阻挡的嗜好和热爱。
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无论你的处境如何,无论你有多少羁绊,有些事情你撞破了南墙也不会回头。
有人钓鱼着了迷,有人为女人发了痴,有人赌博入了魔。
但即使是无法阻挡的热爱,也是有程度的。
电影中有三个主人公,就处于不同的程度。
“死肥宅”为了观鸟导致一段不太愉快的婚姻,家庭破裂,忍受着父亲的不理解,在事业上划水躺平,在生活中也是一团糟糕,但真命天女的出现还是能改变他,他最终正常了起来,认为世界上还是有着比“观鸟”更重要的东西。
“老头子”有着成功的职业生涯,以为最终他可以功成名就的退下来追逐自己真正的热爱了。
所谓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但事业上做到如此之大就更不可能完全的放手而全然不顾,人随着年纪的增加再也不会那么纯粹了。
老妻虽然不多言语看似支持他但更是一种无形的禁锢,孙子的诞生最终是软化了他。
“是谁来自江河湖海,最囿于昼夜、厨房和爱”。
拥有真正纯粹的热爱是我们的主人公,家有娇妻不管不顾,妻子独自在医院时他也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他满脑子只有“观鸟”,完全是个疯子。
在某种评判的规则看来,他是个没有丝毫责任感自私的人渣。
但在任何领域能做到这样极致热爱的人何尝不都是这样。
不疯魔,不成佛。
最终他很夸张的破纪录蝉联了冠军,他配得上这个冠军,别的人也会心服口服,因为他几乎失去了世界上其他的一切东西。
在幽默的外衣之下,这部电影的内核让人思索、动容。
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肯定会嫉妒那些为了热爱全情投入的人,即使热爱的是诸如“观鸟”,“登山”,“钓鱼”……之类的鸟事。
即使别人不理解,冷眼嘲讽。
但热爱会让你生命充实、纯粹,你的眼睛里面会有光亮,还有你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时光是那么的匆忙,它也从不等待,我希望在变老之前全情投入自己的热爱,哪怕一次都好,人生无悔!
19世纪,美国人为庆祝圣诞节,会举行猎鸟大赛,看谁在一天内射杀的鸟最多,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把杀鸟改成了看鸟,进而演变成了“观鸟大年”(the big year)——在北美地区的范围内,看谁在一年里看到的鸟最多。
这周三早上,出门上班前从常听的播客介绍页读到了“观鸟”二字,顿时来了兴趣。
多年前我就在单位看到过这部电影——《观鸟大年》,有点兴趣,也有点疑问,可惜还有别的工作,就这么错过了,只是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昨晚和孩子妈产生了争执,我有点心烦意乱,此时观鸟二字的出现给了我不小的安慰,我决定好好看完这部电影。
电影中参加这次观鸟大年的主角有三位——中年离异程序员布莱德,打算边做全职工作边观鸟,母亲支持儿子,父子无法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成功的公司总裁斯图决定放下手中的工作,充分享受可以自由观鸟的一年,同时可能也恐惧着退休之后的生活;还有一位卫冕冠军,决定再次捍卫自己的荣誉,哪怕妻子正在计划着怀孕的事。
故事挺普通的,三位主角在这一年的观鸟活动中都有了各自的感悟和收获,中年程序员和父亲和解,并结识了同样喜欢观鸟的女孩;老总裁有了孙子,开始渴望回归家庭;卫冕冠军卫冕成功,妻子却因和他聚少离多选择结束了这段婚姻。
真正吸引我的还是观鸟这一主题。
最近在看《如何找到想做的事》这本书,这算是我擅长的事,向内思考,用孩子妈的话来说,我不是那种往前冲的人。
第一次看到“观鸟”这两个字时,我就意识到这似乎是一件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好像过的越来越独了,也可能本来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前几天的吵架源于一次分歧,学校发了艺术节的通知,妈妈希望儿子展示钢琴,当时这个计划没有最后敲定,不知不觉就错过了报名截止日期,由于我被认定为是家里负责这类相关事宜的人,所以受到了责备,更重要的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比较消极,也就是并没有多么希望他参加比赛,就像孩子妈说的那样,我不是“往前冲”的那个人。
期间孩子妈问我,为什么要让他练琴?
观鸟这件事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时,我最大的疑问是:怎样才算看到?
结论是,你自己看到了就算看到了,不用任何证据,在现在这个年代,如此老派的建立在信任上的比赛让我大为震撼。
当然了,比赛是没有奖金的,但后来我再想这个问题,似乎也是行的通的:参加比赛的人,是认可这一判定指标的,因此也就不会为了成绩的事而撒谎,否则一切就都没有了意义,就像我所做的工作没有考勤这一说,那因为如果我不到岗,我前面的人就没法下班,与其说大家是为了让别人准时下班,不如说是不想延时下班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观鸟这件事就是自己独享的moment,这个时刻可谓转瞬即逝,快到你没有机会按下快门,它的身影只存在在你心里,满足感也只在你的心里,而对观鸟者来说,这就够了。
还记得高一一次放学后,打完球并没有着急回家,我和杨阳在操场的器械区闲坐着,这位大哥一脸老成的问我,你觉得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时我的回答是,为了感受更多。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真的是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了——相比于做成了什么,我更在意自己在做什么,相比于结果,我更在乎过程。
看吧,也许我也可以成为一个birder
观鸟大年,整部片子里面,猪脚没有用相机记录,没有用录音笔记录,没有用影像声音记录,却光凭一张嘴,就认定我已经看到多少只鸟,我想这个现象在我天朝之泱泱大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说一是一我叫严守一,是个笑谈,人家一个家庭不和睦的人,一个离婚的胖子,和一个事业有成不务正业的老头子,却没有对对方嘴里说出的数字有一丝一毫的怀疑,让我汗颜,我如果有观鸟的爱好,也许,只能说也许不会虚报数字,但谁又能保证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让对方信服呢?
这部电影不是内容如此之简单,简直是对我天朝现状一种批判,老人摔倒无人扶,小孩撞倒无人问津,更何谈诚信二字。
我天朝乃礼仪之邦,却被外国番邦一个空口无凭的看鸟数字所折服,何等无脸面。
开头觉得自己在看动物世界呢~谢耳朵在这部电影里客串的那叫一个好笑。能对一件事痴迷到一种程度真佩服这样的人。
好久没看过那么合家欢的纯爷们浪漫喜剧了,对一个有着鸟类控表弟和老爸的观众来说,看着真亲切。每个纯爷们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Moby Dick,这种浪漫不是太多人能接受就是了
按照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屌丝也有梦想。比大多数电影值得一看,觉得剧情俗套,看看鸟儿也好。中间一段Viva La Vida让人心头一震。
真正的热情洋溢、自由自在,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这个故事。阿图岛一段教人心折,一群真正的逍遥人。谁能说所谓少有人走的路,一定要通往高尚宏伟呢?这种孤独而单纯的快乐或许更罕有。
不好笑
这么好的一个切入点怎么就这么浪费了呢,人跟鸟之间的互文仅用一个人物的一段台词完成,那只用来连贯故事的蜂鸟也在展开部就销声匿迹, 怎么都说过不去吧!?三个人物像坐着直升机直接奔到了结尾,中途的美景全部错过!
曹丰泽最近大火的那篇文章里面讲“知识分子必须自我流放”“逃离东亚单一评价体系”,里面还提到了“地理决定论”。可基于人类本能的竞争意识并不在意你身处东亚或北美,只要不脱离人类生存,管你流放到观虫还是观鸟都是一样的。人群细分、传统家庭结构崩坏,评价体系自然会变得多元,可是问题不是多元,而是评价体系。这种所谓的流放,不能让灵魂获得自由。
如果说看到就算看到,中国人早就破5000W的记录了。PS:难得拍了这么多鸟儿,老美就是擅长把业余爱好搞的那么专业和有腔调!
首先我讨厌这个男主角的长相,其次,“只有美国人会把看鸟当做比赛”。Sheldon是亮点。
本来是当屎尿屁的喜剧片看的,没想到是温情文艺片,几个中老年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在一年内看到鸟的种类最多的美国人,而放弃了事业家庭等等,历经艰辛,耗费巨资,只为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小鸟的那一瞬间。强烈推荐的好片子!!
了解观鸟活动入门片,轻松好看,前面讲故事的节奏特别好。
人们不会记得第二名叫什么名字,但人们也不会知道第一名为此付出了什么。。。一切值与不值只在你想要什么。
如此小众的生活方式和爱好都能被拍成一部电影并加以宣传,且成功使人认同和向往。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再一次得到体现。
肯尼偶遇大斑啄木鸟时的激动我能get!布莱德和爸爸在大雪里的拥抱感动得要哭了,斯图放弃功名享受“深渊”简直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啊!爱好令人懂得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谁说第二名没有收获更多?结尾的啾啾图鉴照片太好看了吧!我能认出好多!以及,啥时候能退休?我硬件都准备好了!(掰手指头算)
2.5 是很讨喜的卡司和很轻松的氛围 但是我讨厌那层陈旧的价值观
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及格片儿,顺便说一句sheldon在里面有两个镜头
虽然很喜欢大自然和动物 但是生活本身也很重要
jack black就快要不行了……╮(╯▽╰)╭
原来是为了看短短几秒的谢耳朵,但是电影本事比我想象的好看很多。先不理解什么是观鸟大年,现在觉得看鸟真是有意思,这也是电影感染我们的地方吧。节奏轻快,人物性格分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还有很多很多可爱无比的鸟。友情爱情亲情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觉得是一部不错的片。谢耳朵也很可爱~
真的很难去评价这部片子,的确是个很棒的故事,也找来一帮很棒的演员.但是从预告片的大众喜剧片定位来看,它是失败的,因为片子实在没什么笑料.如果硬把它归到文艺路线,很多地方又太商业,缺乏更文艺的挖掘,还总让轻喜剧氛围坏了兴致,我想我会把它和<抗癌的我>放在一类,是一个温情有义的小故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