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剧看得不算太多,日漫倒是看得有一些。
想看这部剧是因为看到了推荐,适合“低能量人”,这几个字仿佛就是在说我。
很难解释,不同频的人真的无法理解的。
二十几岁的时候为了与人保持良好关系总会让自己刻意假装融入,可是现在觉得好累、跟玩不到一起的人假装玩得到一起,可太累了,无效社交不如不交。
雅治的生活就有些类似,他的社交范围仅限在家里和偶尔夜晚的便利店购买饮料与一款薯条?
不确定是不是零食。
作为普遍社会人的另类存在,即使在这个家里也有很多觉得他一无是处的人,更何况作为外人的社会各界(不是全部也有些人不是的)。
可是他很幸运,幸运在于他的父母,父亲跟母亲给了他一个可以蜷缩的空间,以便疗愈自我。
这样的父母,是多少人做梦都梦不来的。
忽然觉得,这部剧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去爱啊!
多次泪目,因为家人的情感流动,是有分歧有误会但也有爱的亲人。
昨夜分享有人在底下留言他说,“妈妈给的包容和爱,很难得。
他说,他之前一阵抑郁了,家人的反应却让他更难受。
”看到这里我深有体会,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家庭不是可以蜷缩的港湾,可能反而是社会的帮凶,被父母伤害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没有港湾,我们只有自己。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夸张,可是就是这样的,当然只有懂的人才懂,不懂的人难以交流。
就像看到雅治快四十岁的年纪无业在家,有多少人愿意去真正理解背后的原因,是不是我们当下的第一反应就是“啊,怎么这样啊,这种男人……”三言两语就给人套上了自己的偏见。
所以外在的声音千变万化,我们哪里听得过来呢?
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偏见行走于世,那是他们的世界,不是我们的。
而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妈妈这个角色太温柔了也很力量,我可能最近比较关注女性题材,所以很自然被她吸引。
在妻子、妈妈以及外婆三重身份下,她还有自己的一些爱好,身上那种温柔安定太吸引人了。
在看到雅治每一小步的突破,那种妈妈的心境表现得令人禁不住跟随着她泪目。
简短的每一集,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人生不是只有A和B的选项,我们可以选C,或者AB、AC等等各种自己的选项。
而我在这部剧里更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来自父母的爱,很羡慕雅治啊。
*看到第四集后的一些个人感悟而已。
如果你的生活也遇到过,如果你也想或者已经在躺平,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你,先问一下自己从小到大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小成功?
给你五分钟的时间想想。
男主躺平前是研发主力受到领导的重用,意味着他一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至少上过大学。
你呢?
在日本,研发人员的工资会很高。
你呢?
你最高的工资拿到多少?
超过保安了吗?
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玩游戏能成为大神,网络世界的偶像。
你呢?
王者什么级别?
男主自我封闭前一定是家人的骄傲,个子高,不胖,很聪明,收入也很高,值得救,值得被爱。
你呢?
如果不是心理产生的问题,他的人生应该是让人羡慕的人生。
你呢?
你精神不出问题的话,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谁会爱你?
对自己好点吧,因为没人会爱你。
预告上映发布会上,松田龙平很客套、很平淡的表示:我早就想演这种废宅了,终于被老子等到了。
但给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并不觉得他是要挑战新角色,而是監督找我我就上。
第一集就有很变扭的地方:叛逆不爱搭理父母还能理解,哪有小姑娘敢当面说舅舅キモい的。
第二集客厅都摆了电竞椅,関家具这广告费没少花。
这钱投的也不知道亏不亏,代理店也不琢磨琢磨10点档和现在看日剧的受众是哪些人吗…不要说三世代了,现在你搞四世代温馨大团圆都打动不了观众了,特别日本愿意啃老、彻底躺平的,恨不得撕烂你的剧本杜绝倡导爱与和平。
一句话,有趣共情大家就不批评,但绝不接受感化。
不要搞温馨剧情了,让大岛里美来弄个小清新或纯爱番吧。
现在写本子的除了搞纯爱的没有一个能打的了。
非要搞这种老日式风格温馨剧就押坂本裕二上工,坂本叔圈人能力无敌,他能扛旗。
这一年年的,真的每季现在不是矮子里面挑高个了,是没死透的里面挑还能抢救的看一看。
再这样循环,大家就要被迫提前进入等晨间剧的老年生活了。
冲田表示暂拍五集,希望不要太虎头蛇尾吧。
我在门里听得见别人说话,可我不想在门外对着别人说话。
这种似隔非隔的封闭空间对我意义重大,它可以隐藏除了声音以外所有的语言传达方式,这意味着我常常可以假装没有听到封闭空间之外的人说话,哪怕窗帘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遮挡物,我在其中还是能心安理得地自由自在,肆意妄为。
剧中对2.5居室的门做了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以大门作为正面观,作矢状面纵切,观众视角取左面观或右面观。
这样做,一扇门就是一条线,人为地取消了它的隔挡作用,我们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说者和听者的除了声音外的语言,并且他们的反应是相对真实的,因为他们不用面对面,不用掩饰内心。
另一种就是常规的处理方式,以门为界,要么只展示说者,要么只展示听者,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如果是我在说/听,我会怎样组织语言呢?
我应该怎么把想法说出口呢?
听到别人的话我会怎么回复呢?
此时镜头未显的场景也是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不得不插一句话,除了面对面交流,门内门外说话交流,剧中还有另外两种交流方式,传纸条和发推特(或者更广义些,通过社交平台)。
传纸条是立花雅治的母亲在雅治自闭后想出来的办法,在惠麻把自己关在房间时也被用作应急处理方式。
发推特就有意思了,恶心的叔叔和厌恶他的侄女在网上摇身一变,成了Q太郎和SALT,互诉心事;互为邻居的小玉和Q太郎当了相当久的网友后才偶然发现他们是邻居。
回到门的话题上,可以发现门并不是为阻挡人们交流设计的,若是想要用门把自己封闭起来,门其实越俎代庖了。
它是一个图腾,象征着门里门外是两个领域,对惠麻来说前期楼上楼下也是不同的领域,恶心的叔叔是不被允许上楼的。
门和地板于是这样隔开了你我,让2.5居室这个大家族合居的空间有了你我之分。
很长一段时间里,雅治龟缩在自己的门里,哪怕出了门也要可以避开其他人,但他其实是躲不开的,别人说的话,他不是直接听到,就是趴在地板上偷听到;他当然也有愤怒的时候,扬言要独立搬出去让其他人后悔,可其他人就看不见也听不到了。
我想大概(雅治)这类人在外不能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展开自己的领域,维持自己的边界,于是不得不依托实体的门来向外界宣誓:门后是独属于我的世界。
(吗耶这段话也太中二了吧。
)传纸条、发文字消息其实和隔着门和人说话是一样的,说者总有自己说的话石沉大海的恐慌,听者保留无视说者的绝对权力。
面对面的交流却涉及多种语言传达方式的同时作用:声音、肢体、表情,而且交流双方都得有即刻的反应,简直是两个人领域的激烈碰撞和侵蚀。
开门的动作,成了从自己的世界走到大家的世界里去———外人走进我的领域,我走进大家的领域。
无论是1,0.5,还是0.1,这个点对一些人是非保留不可的,因为他不总是属于门外的大家庭。
我觉得我也属于这类人。
这部剧里充斥着大量女性的困境,我一开始以为导演和编剧是故意为之进而讨论女性议题,到最后一集发现好像并不是,是我多虑了。
作为姥姥,摔断了腿也要服侍玩围棋的老公,做全家的饭,不断鼓励宅在家里的儿子,偶尔去接女儿的小孩。
作为女性,她在指责女儿选择事业的同时忽略了家人的关心,而不是去指责女婿。
作为妻子,每天早晨都在进行恶仗,她和她的老公明显无法平衡事业和家庭,无法解决大女儿的精神扶持,更没时间去接小儿子。
而在女儿融入不进班级从而逃学产生的家庭冲突里,道歉的却是妻子,丈夫在一旁说了一句——作为独生子我很希望大家其乐融融。
连回家带饭的事都是妻子在做,而丈夫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接小儿子那一天,他也没有做到。
看到姥姥摔了腿也要做家务的时候,女主忍无可忍的提出质疑,反而被父亲爹味指责她无法搞好自己的事情,矛盾转移了,家务还是落在女人头上。
废柴男主找不到电瓶车的电池,竟然选择不断给姐姐公司打电话询问。
而在最后一幕,建房推销员进屋之后,还是姥姥在帮他拿衣服招呼他进屋吃饭喝茶,姥爷就跟大爷一样稳如泰山。
我怀疑日剧里的男性老人形象都加了个石头底盘,活儿不干,就爱抬眼说教。
日本的女人牛啊。
标题有点一厢情愿,但没有这点希望和信念,还怎么与人为善啊……剧里核心是他妈妈吧,费劲心思救助儿子,那些小伎俩,太可爱了。
和他女儿的对话,一个是全身心为儿女着想,一个是工作为重,对比鲜明。
有这样的妈,0.5,不完整,也无妨。
三代人,两个半家庭,相互温暖治愈,日本人拍家庭剧太能了!
变化肉眼可见。
儿子封闭自我,开始妈妈也急,纸条上都能感受的到,慢慢保持距离,尊重儿子,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顺应他的节奏,不硬来,当真不易。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看了这部剧,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即使是家里蹲也没什么,他就是责任心太重,放不下,太逼自己了……他的世界里好像只剩工作了,视力下降就像致命一击。
我也不知道他还遇到了什么别的问题,但这么短的时间走到绝路是大家都没想到的。
他是我的战友,兄弟,伙伴,朋友,小一个月了,我也刚刚走出这阴霾。
谨记于此,希望大家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能有人伸手拉一把。
这部剧之前是在公众号推文被安利了,加进观影清单里就一直没看。
之前也试过将5集全部下载到手机里,想着等剧荒或者说流量刚好准备用完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但那时候心里太浮躁了,看了一点开头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稍微复盘了一下第一集,不怪当时的我,确实开头笑的那里很难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最近状态调整得还不错,想着可以再去寻觅一下一些没看过的慢节奏日剧(毕竟我当初入坑日剧的初心就是它的慢节奏现实治愈向系列),然后就发现被我放在角落里的这一部剧。
跟这部剧(5集)一起看的还有《团地的二人》(8集),因为这两部剧的剧集都很少,每次这种类型的剧我都会写好多好多感想,所以我都是省着看... 一方面是不想结束,看一集就少一集呜呜,一方面是逃避面对巨大的观影感工作量...《团地的二人》更是在24年年尾看完前面四集就一直停了没看... 不过我最近在整理自己这些看了一半没看完的剧,也在安排时间把欠下的观影感给补上,所以近期应该就会出《团地的二人》的观影感了 我真的好喜欢看家里蹲或是一些类似“不成功”人士的日剧,它每次都能戳中我的泪点。
我特别能在这些主人公身上产生共鸣,还能在结尾处获得一点点继续生活的动力。
就像开启我写观影感的《我的事说来话长》还有很喜欢的《短剧开始了》... 它们总是能以一个特别的切入点,去描述那些值得被珍藏的令人感动的日常。
我很喜欢家里蹲文化表达的一个核心观点:即便是不被理解的讨人嫌的家里蹲,他们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这些痛苦会在逐渐被理解和包容的爱意中慢慢释怀。
而他们也会因为自己本身的善良被温柔以待,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走出阴影。
我特别感动的是,总是会有人愿意去理解你的难处,以你的节奏去陪你渡过这个难熬的时期。
这个在点滴日常里积攒感动和勇气的过程,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这部剧的每个角色,都在彼此互相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些点我觉得都特别的日常,而且真的很难用一个比较合适的框架表达出来,为此我苦恼了很久...我真的觉得这部剧很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时候去刷,而不是看简介。
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以我对每个角色的理解的角度去完成这篇观影感。
我之前还不明白这个剧名呢,看完之后就觉得这名取得特别微妙。
因为父母家的一户型想要改为和女儿一家四口的二户型,但是多了个家里蹲雅治,就变成了2.5户型,那雅治就变成了0.5的男人 起初的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决定,除了搬新家很麻烦之外,还要适应和姐姐一家一起生活的日子。
而且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那一个,但因为他是家里蹲,他没有选择权。
虽然现实是家里蹲,但因为打游戏很厉害,雅治在游戏的世界里游鱼得水,在吐槽自己家2.5户型的事情时,有人提议他去做游戏直播,以他的名气很容易赚钱。
说得他心动了,当晚就测试了一下,谁知道因为太紧张了,操作老是失败,还被网友说是Q太郎的冒牌货哈哈哈。
这些剧情都好真实啊,现实的人生里并没有主角光环。
第一集有一幕我特有共鸣——雅治在家里吃着饭,突然听到姐姐一家来了,马上收拾东西拿上房间。
我也经常干这种事哈哈哈哈!
虽说都是亲人,但没那么亲的还是会下意识地想缩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雅治的妹妹盐谷是个热爱事业的女强人,工作是产品研发,方向是儿童零食。
原本一家住在不大的家里,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搬进2.5户型之后家变宽敞了,孩子长大了可以自理和上托儿所,平时也有自己的父母可以帮忙照看一下,让她有时间可以重回职场。
但想象总是美好的,莲对托儿所的抗拒以及惠麻在新环境过渡期的排斥,让她没办法好好地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制作出让讨厌蔬菜的小孩喜欢上蔬菜类零食的工作任务上。
妹妹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线,一开始她和雅治、莲以及惠麻的沟通,都有一种“说教”感,所以并没有成功哈哈哈,被雅治逃避、被莲无视和被惠麻反抗。
我明白盐谷肯定是出于对亲人的关心,考虑到爸妈年纪也不大了,才和雅治说那一番话。
但她并没有尝试去理解雅治为什么选择家里蹲,而父母为什么会接受他家里蹲(我觉得没深入去了解也很正常,盐谷之前都没有和他们一起生活,所以她不知道他和父母一起经历过什么,她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话)。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其实这么大个人了,道理雅治肯定都懂。
但他不是故意要家里蹲的,只是当时的他只能选择这么做。
同理莲和惠麻,莲是因为托儿所的饭黏糊糊的他不喜欢吃,一般家长会给孩子说,你不能挑食,要学会去适应环境什么的,但这里雅治就会和莲说不喜欢就不要吃,不要去勉强自己,这是自己的个性,而这句话让盐谷听进去了,也用在自己的产品研发上;惠麻则是因为家里人都太忙了,没有人有时间去听她讲述自己的不适应和难过,这里雅治给惠麻爸爸的建议是保持合适的距离感,再加美食诱惑哈哈哈,情绪都下去之后,大家都是可以好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 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嘛,互相学习,多多包容咯。
惠麻是盐谷的大女儿,也是雅治的侄女。
侄女刚出生的时候,他还是大公司的社畜,那时候的他去医院探望自己的妹妹,还给侄女送了一个小玩偶,这个小玩偶至今都被侄女很好地保管着。
但因为搬去2.5户型,让孩子没有机会和自己的朋友们告别,加上她没办法很好地融入新学校的生活,心烦意乱的她有时候还要帮家长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让她感到挫败和难过。
在因为自己早退的事情与妈妈吵架争夺手机的过程中,妈妈不小心将她手机摔下楼了。
崩溃的她无处可逃,直接跑去了雅治的房间。
在雅治的房间里,她才发现这个一直让她嫌弃的叔叔,原来也和她一样,经历过让人崩溃的瞬间。
他有一直默默地收藏着家里人给他写的便签,不论是小事还是大事。
也许在那些无法向人倾述闭门不出的日子,他是靠着这一张张家人对他的关爱与温暖度过的。
看着这些便签从一开始迫切地想要和他沟通,到后面只是轻轻地和他交代饭菜放在哪里,我才发现,原来之前也是有过这样一个激烈的过程的,大家都是在彼此伤害、试探、理解、包容和尊重中不断成长的。
我特别喜欢惠麻和雅治两人通过游戏的媒介,互相温暖和陪伴对方的这条线,那种微妙的距离感把握得恰到好处莲是盐谷的小儿子,每天的任务就是躲猫猫搞事情,以便不用被抓去托儿所。
和姐姐本能地反感自己邋遢的叔叔不一样,他很喜欢抓着雅治陪他一起跟着电视跳舞哈哈哈。
小孩子就是没有太多心思,愿意陪自己玩,孩子就会自然亲近他。
而雅治确实有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斩获了莲的喜爱。
因为第一次替妈妈接莲回家出师不利,无奈之下只能让侄女去接弟弟回家,但他也想要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家人,所以省下玩游戏的时间,搜索着莲经常跟着跳舞的视频,去学习跳舞。
在莲和妈妈抱怨托儿所难吃的饭时,雅治会站在他那边为他说话;莲在新家的墙上乱涂乱画时,作为长辈的雅治,并没有去责备莲,第一反应竟然是和他一起画哈哈哈(这是我比较惊讶的,但看完又觉得合理)!
因为代入辛苦上班回家看到这个“杰作”的盐谷,我是会气炸的。
有时候我们做大人太久了,会习惯性忽略掉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孩的需求。
像雅治这样,偶尔提醒一下自己,不要成为那个小时候自己讨厌的大人,或许能收获更纯粹的快乐。
雅治的妈妈是一位非常有大爱且聪慧的女士,她很乐于奉献自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家里人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女儿被雅治爸爸说她没带好孩子,回来和她讲想着要缩短工作时间,留多点时间照顾孩子的时候,她会鼓励她,要坚定自己重回职场势必要拿下一席之地的决心,也要爸爸认真起来,做围棋教室的霸王!
而且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家人,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对症下药,并且屡试不爽。
她其实可以出去找跑掉的莲,但是她想要给自己和雅治一个机会。
她看到雅治和莲相处的融洽,也相信这种节奏是雅治可以接受的。
所以她假装自己跌倒了没法去,让习惯躲藏在黑暗里的雅治勇敢地走出去。
妈妈对雅治的包容和理解我是非常敬佩的,每次看到妈妈因为雅治的改变而热泪盈眶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感人...我特别喜欢的一幕是雅治和莲留在家里,让妈妈放心出去教人跳草裙舞。
一直以来都是妈妈付出,成全大家,但他的儿子,也在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她分担。
我觉得这种互相替对方着想的小细节就特别感人。
雅治的爸爸是有大男子主义气息的男士(妈妈摔伤了他也不去帮忙做一下家务活(当然妈妈说是她自己停不下来要做的),被女儿这么一说,他就反驳说女儿只顾着工作没有当好一位母亲... 啾咪这些日常真的太真实了!
)。
他对自己的想法和爱好非常坚定(新家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什么年糕房、不愿推掉自己的围棋课去帮妈妈/女儿接孩子放学...),每天都会健身运动保持健康,但他非常见义勇为(虽然很多时候都不自量力,扯开有肢体冲突的邻居父子搞到自己腰闪了)。
但在最后一集,我才真正地看到了爸爸对雅治的爱。
在晨跑的时候,遇到派传单的销售,他似乎看到家里蹲之前的雅治,接过传单说着要是住这个房子的话,应该会有所改变吧。
人老了,就尽考虑自己死后的事情了,不能留下那孩子孤身一人啊。
爸爸其实也很爱雅治的呜呜呜 只是可能父亲对孩子的爱,会比母亲显性的表达更隐蔽。
当雅治说想搬出去找工作时,爸爸说不要急,慢慢来,而且你要是搬走了,大家都会寂寞的。
你妈妈也是,纱织他们也是,惠麻也是,莲也是... 而且我们这才刚改建了新家。
-这么多年谢谢你。
-什么?
风太大了听不见。
哈哈哈就是嘴硬不说自己也寂寞,你这小老头。
这部剧的每一集的标题,其实都是一些比较日常的活动。
它们看似很简单,却记录了一个家里蹲如果艰难地重新走向社会的过程...第一集 跟家人之外的人说话 雅治看游戏头像基本判断那个新粉丝就是自己的侄女(因为她的头像是自己在她出生的时候送她的那个玩偶),但因为侄女对自己印象很差,所以他没有办法和惠麻表达感谢,他就去了自己经常光顾的那家便利店,和店员表达了他对惠麻的感谢。
哈哈哈,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我太浮躁的时候看第一集,可能真的不会继续往下看了,但当我静下心来认真看,反而觉得这种奇奇怪怪的剧情插在这种比较慢节奏的平平淡淡的日剧里,还挺有巧思的。
第二集 白天出门 因为妹妹妹夫忙于工作,爸爸忙于学习,妈妈腿受伤,惠麻在上学,闲着又健康的他只能出门去寻找从托儿所跑掉的莲。
雅治、惠麻和莲三个逃避现实的人,坐在草地那幕真好看,我们都知道他们终有一天会鼓起勇气勇敢地直面现实,但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看着景色,吹着风,也是一种珍贵的惬意。
第三集 骑电动自行车 雅治继可以白天出门后,收获了莲的芳心,扛下了每天骑车接送莲去上托儿所的艰巨任务。
第四集 请吃冰淇淋 雅治去了糯糯(他的游戏朋友组织的线下见面的活动),认识了住在隔壁的小玉,顺带借了莲托儿所举办的文字烧活动需要的小勺子。
完事儿还可以和父母同桌吃饭,没有人比雅治的父母更懂他说的那句我现在好像已经没关系了的含金量,呜呜呜... 但好景不长,在莲那里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上司,让他乱了分寸,顾不上接莲就慌慌张张地回到家又把自己锁了起来。
晚上惠麻走到他的房门前,跟他之前一样,用游戏的方式去接近再次紧闭心门的他。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看他们发聊天记录的这一段,我躲在被窝随着信息的发出默默流眼泪的样子...-感觉你变强了。
(雅治)-我偷偷和朋友一起苦练了。
(惠麻)-交到朋友了,太好了。
(雅治)-利用了师父的名义。
(惠麻)-果然还是别叫师父吧,我会不好意思。
(雅治)-不行,师父就是师父。
(惠麻)-那你现在已经不早退了吧?
(雅治)-最近都在和朋友一起玩,就算回家,家里也没人。
(惠麻)-那个大叔呢?
(雅治)-他在,但是好像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了。
(惠麻)-这样啊,你还是觉得他很恶心吗?
(雅治)-好像感觉没那么恶心了。
吧(惠麻)-那你又打起精神了就好。
(雅治)-师父你怎么样?
(惠麻)-怎么了,突然这么问?
(雅治)-和我这种水平的人一起玩,总感觉你会没劲。
(惠麻)-没那回事,没关系,没关系(雅治)-总有些日子会没精神呢。
你有和谁聊聊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随时愿意和你聊。
(惠麻)-我的心突然地紧了一下。
和别人待在一起,总感觉很害怕。
我不觉得,我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虽然我很想努力,但不安让我无计可施。
活下去很辛苦,只会给大家添麻烦。
(雅治)-你能够活着,这就足够了。
我祈祷师父也能快点打起精神来。
(惠麻)爆哭呜呜呜,她在以他曾经靠近和安慰她的方式,去理解和帮助他。
最后还是瞳老师和惠麻一起合作,把他成功骗出来跟前上司把话说清楚,把心结解开了 原来施害者真的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他甚至还问雅治自己有那么过分吗... (看得我掐人中) 但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你都被折磨得如此痛苦了,伤害你的人却一无所知。
释怀过去的他,请惠麻去他经常光顾的便利店买冰淇淋,两个人一边聊天吃冰淇淋,一边散步回家。
这一幕也太美好啦第五集 工作 解开心结的雅治可以和爸爸出门跑步了。
看到隔壁家鸭志田先生和他的沉迷游戏辍学的儿子发生肢体冲突,爸爸借机问他,他们之前的关系是否也有这么糟糕,雅治说他已经忘记了,这一幕看起来就像是父子俩心照不宣的和解。
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雅治爸爸的腰伤是他造成的(隔壁家就像是他们曾经的写照)。
爸爸强行拉着雅治和自己去酒庄买酒(邻居因为爸爸主动调节他和自己孩子的冲突而闪了腰感到抱歉,所以借一天车给雅治爸爸开),开了4小时车回到家,还没喝一口就整瓶摔洒了,然后两父子对着酒在那里笑,这一幕好诙谐,有种回到第一集结尾的荒诞感,但同时又莫名地好感动。
人生本来很多事情就是徒劳无功的,或许过程尽兴,也算是一种收获 这一篇真的很难写,其一是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很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对它的喜爱。
另一个是每个主角都有不同程度的互动,还有很多温暖治愈的小细节,如果要细写的话,感觉要出一篇论文了... 所以...去看吧!
真的!
入股不亏,这部剧也是我可以无限刷的。
写于2025年3月3日星期一
很久以前尝试看过一遍,没看下去。
前几天偶然打开了,却一口气看完。
很喜欢剧中的侄女。
在团队舞蹈中肢体不协调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但是自卑之余,她比我多了很多坚定和不屑。
敢于逃学回家打游戏,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探索。
最后放声歌唱,没想到歌喉如此美妙。
剧里有很多这样童话般的剧情,也许是为了抚慰在现实中感到受挫的人。
喜欢男主的母亲在家中认真跳着草裙舞。
还带邻居和孙女一起跳,领舞的样子是多么温柔啊。
肢体不协调根本没关系。
大家的笑容都是那么美。
男主也是个肢体不太协调的人。
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尝试跳舞的时候笨拙的姿态。
像极了他的内心,在职场里被迫伸展着不协调的神经元,让他感到紧张。
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下去,是因为我产生了很多性别视角的想法。
这个片子对于男性过于温柔,让我觉得有点难过。
这次重看,感觉也的确是这样。
但它对于每一个小孩,大人,甚至“反派”的温柔也同样打动了我。
这些温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肢体不协调的人,缺乏性别视角的人,其实也都是努力活着的。
妈妈很努力地照顾着家人,爸爸带着腰伤也要开车。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只是迷糊地想要伸出自己的触角让别人感到爱。
僵硬的命令不会让不协调的肢体得到放松,温柔的陪伴和引导才会。
每当我紧张的时候,我会想起那个大家一起跳草裙舞的美好下午。
没有太多要正确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简单地跳着,不要害怕。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之间的感情才会流动起来,才会一起横冲直撞地,让彼此的心放下一些戒备吧。
进入到这剧的节奏时,已经到了第三集结束。
这才有点被主角雅治弱弱的不动声色的温柔打动。
第三集主要讲侄女惠麻因为每天早退被发现,和妈妈大吵一架,一气之下躲进雅治的房间。
无处可去的她不得不近距离看到这个“恶心”舅舅的生活环境,泡面、能量饮料、电脑和贴满小半面墙的便签,“我出门跳草裙舞了”,“我们要换到2.5世代的房子了”,“你出来吧,算我求你了”“今天公司打来电话了”,雅治完整的保留了多年来与父母交流的便签,最新的贴到墙上,久远一点的绑好攒起来。
惠麻一张一张的浏览着这些便签,可能她心里这时候也有一丝的理解与安心,其实每个人都有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想逃避一切的时候啊。
时间到了深夜,又渴又饿的惠麻忽然看到门缝塞入的纸条,“充电器在抽屉里,毯子在柜子里”,“你的晚饭在冰箱里”。
雅治也用着同样的方式和惠麻交流。
这一刻惠麻对这个舅舅的看法可能会发生一点变化。
雅治后来偶遇前上司,落荒而逃,是惠麻的倾听与陪伴帮助雅治正视了这个最大的心结,陪他走过。
在看这部剧的我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一而再再而三千次万次的让自己打起精神,不要就此绝望,我会屡次被雅治又多做出了一点点的尝试而打动,他对着便利店冰柜的反光回忆昆虫战队的动作;被赶鸭子上架跌跌撞撞的跑出去找侄子,瘫软到从草坡上滚下去;他对着手机终于如实的说出自己的恐惧。
最终改变雅治的,仍然是人、是关系,是他开始尝试着为别人做点什么开始。
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困于自己的难和怕,就是没有力量开始,怎么办呢?
实话说,不知道。
但是没有关系,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着急,原地休息一下,看看别人,然后试试为别人做一点点什么。
欧文·亚隆曾说过一段话,他原意是想说如何对抗生存孤独的这个事,但是放在这里似乎也挺合适:我们都是在黑暗海洋上行驶的孤独船只,我们能看到其他船上的灯,虽然我们没办法碰触到这些船,但是他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会给我们提供莫大的安慰,我们对于孤独和恐惧就可以转化成对别人的共鸣,让我们不再那么惊慌。
感谢0.5男人的温柔陪伴。
“大龄社恐恶心家里蹲”?
结果一看,哦哟,是松田龙平哒嘛……生活无忧、关系和睦的父母宠爱照顾着;姐姐姐夫善意地尝试着与他相处;中学的侄女、幼年的侄子最后都能跟他共鸣;然后还被西野七濑喜欢……说是人生赢家还差不多。
……倒不是说剧集轻描淡写,毕竟太过现实则是社会新闻,太过虚假又成了国产剧。
只是看多了难免感慨,这样在日常简单的情节中,将“治愈感”悄然予人的剧集,真就像偶感风寒时一杯热腾腾的感冒冲剂——也仅此而已——从医学角度来说无甚大用,但它确实有效,甚至让你或者你妈觉得它很重要。
所以,剧集设定其实很合理,龙平是因为身心健康受创而脱轨的正常人,而不是——或者说还没有沦为废材。
他患上了感冒——可能持续难受,可能周期性、频繁地出现——还好,至少尚未引发更严重的病症。
不过,一个人即使不止是感冒——就像现在流行的感冒和肺炎并发,续命恐怕得去医院——但及时保暖再喝杯感冒药,显然是自己能做且必须做的事情。
那么,患有比感冒更严重的病症的观众,与其吐槽治愈系日剧宇宙的理想化,认为它不足以反映真正的痛苦,还不如多关注一下龙平对抗感冒的经历,也能有所启发呢。
一、首先,是身心和生活都很健康甚至能支撑和帮助子女的父母…… 一般人就不奢望了吧……毕竟时代变动剧烈,两代人之间甚至对“健康”的概念都南辕北辙。
但是,但凡长辈的关爱和帮助,即便不足以雪中送炭,但这种往往不甚求回报只望心安理得的情感,绝对也是世间特别的温暖。
就像剧里龙平爸爸看到改造房子而心动,自己感叹“人老了总是考虑着死后的事情。
”虽然龙平觉得改造带给自己烦恼,但爸爸想的却是“不能让那孩子孤身一人。
”(泪目)二、其次,善意相待的兄弟姐妹……可能并没有什么兄弟姐妹, 毕竟政策……但堂表亲这种关系,即使不曾在一个屋檐下长久地生活,但一旦有机会,作为中特社会中兄弟姐妹的天然替代,也会让你们看待彼此的方式和交流,天然地更近一步。
三、然后,还有需要你照顾、反过来却帮助了你的晚辈……子女自然是不希望有的,毕竟众所周知。
但是生活和工作中认识的晚辈也是晚辈,有时候小孩子们身上那种蓬勃向上的自然力量确实感染人,用心感受一下并无坏处。
四、最后,是喜欢你的西野七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说这类日剧就像感冒药,可能也就似是而非……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朋友关系,和剧中的游戏网友算一类吧,大概……关键就是你玩社交类游戏,所以才有游戏网友,正如你送侄子上学,才认识西野七濑!
所以说,意思就是一定要做点什么呢。
综上,剧里支撑龙平之物,归纳一下也很简单,算是老生常谈的理论了,大概就是——人对抗痛苦、上瘾、社恐、虚无等常见问题,往往需要借助良性的社会关系。
这里的“良性”并非绝对,我认为甚至可以理解为至少让自己觉得安心。
所以关键还是得做点什么,就算玩网游也好。
类似套路的日剧还看过几部:《短剧开始啦》你荒废时光前路迷茫?
大丈夫,菅田!
你有好朋友、好哥哥和好父母,再给你发个村饼怎么样……《我的事说来话长》生田斗真你甚至连最基本的社恐都没有甚至完全就是社牛……《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这回真是苦恼中年男性了,有份人生不可奈何的感觉。
不过家人的爱都在,兄弟俩还在天赐剧情下找到可爱的妹妹…………所以拍剧嘛大概就是这样的,不过更积极的理解是:无论如何,走下去吧!
因为之后一定会遇上好事情的!
“人总会有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吧。
”是侄女说给龙平的话,也是龙平自己先说过的话。
所以,“你愿意活着就够了”“祈祷你能够再恢复活力。
”无论如何,至少自己先说出来吧。
呀撒西内,虽然没能一丧到底有点遗憾,但算是相当柔滑的着陆。打碎酒瓶很棒,父子和邻居一起笑看,大部分事都是这样其实本就没啥,希望那“啪”的一声能多惊醒几个人。喜欢可爱的片尾小曲儿,爱龙平。7/10
演得好自然啊感觉龙平生活里就是这种人,像在看他的纪录片(不是)
龙平的宅男和娜娜赛的治愈系女神都算是老活了,多少有点路径依赖。
还是更喜欢《我的事说来话长》。莲这个男宝真的看得我头大…
『頑張って生きてんのよ』最佳台词,優しすぎる。但是比起我的事说来话长还是差远了,主要是妹妹一家太窒息了,二孩管不来就当甩手掌柜,吵得我脑壳嗡嗡的。
果然心态不稳的时候就该看日剧,怎么会又丧又治愈,温柔果然是全世界最好的解药
四分全扣老套剧情越发显得我的事说来话长值得多多回味
节奏太拖塌
2星半。冲田修一最近怎么回事,从鱼之子开始的故事都有种选题还算新颖但叙事很粗糙的感觉,关键的转折递进一笔带过,咻的一下自闭侄女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咻的一下社恐废柴就解开心结愿意接触社会了,好仓促🤷🏻♀️女老师、妹妹妹夫都跟工具人一样,人设一点丰富度都没有,戏份换谁演都可以根本用不着熟面孔出马
能被这种程度的温情治愈的男人根本不会家里蹲好几年啦!!!
废物老头子,一家子都在消磨她妈妈
男主父亲那句“不要急,慢慢来。”泪目了。
活全是女的在干,男的却是一家之主,好不好笑?
前面几集太好看了,这就是松田龙平最适合演的那种角色。但前面有多有意思最后一集就有多讨人厌,逼人去上班算怎么回事啊。冲田修一趁早放弃你的社会责任感吧,人间性才是最重要的!
短短五集却也能囊括了各种内容,三代人各自所关心的面临的事情,拥有的不同想法总会产生碰撞。偶尔能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些惊喜,拉近一些关系,就会很好。鸽七那条线有强行加快的嫌疑。休息不会让自己完蛋,找不到自己才会。4.4
看了一集不太想看了……可能和我的事说来话长一样很不是我的菜……我可能暂时就是不喜欢不努力的废柴吧…
懂了,松田龙平是0.5(doge)
一般,完全浪费时间。女孩母亲对女孩各种态度手机要挟帮忙做家务什么,虽然后面有抽出一天道歉补救。。。但还是。。男主母亲受伤操心各种,妹妹生育后重返职场,小组只有她一个女的,宁愿让一个丑男一人分饰两角演同事都不能再多一个女同事?每次都是侄女和舅的组合,咋了?还有和幼稚园老师,被别人传来传去,怎么非要拉郎配对
这年头还有能看的日剧吗
总觉得是被家人牵着走出来的,走出来真的那么重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