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拉满,暗黑到底,人口贩卖、黑金交易、混凝土埋尸,回归冷兵器打斗的暴力美学,多线索复调叙事,加上真实充沛的情感注脚。
《怒潮》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没有过时的类型电影,只有过时的套路和不用心的故事。
毫不夸张地说,凭借着《怒潮》酣畅淋漓的动作戏与真实充沛的情感线,张家辉才展示出无愧于影帝封号的饱满演技,加上王大陆、阮经天的冷酷矫健和对战飙戏,这才是犯罪类型电影真正意义上的爆裂。
借此一片,马浴柯顺利完成了演员到导演的赛道切换,他的确没有辜负信任他的投资人,以及自己坚持十年,六次开机六次叫停的艰难曲折。
01. 类型纯正,回归冷兵器的震撼暴击除了国产电影在犯罪题材的精彩展示,《怒潮》再次向观众证明了回归冷兵器时代的重要价值。
张家辉的榔头,王大陆的匕首,阮经天的钢管,还有大锤、铁链、砍刀。
配以阴冷色调、潮湿气息,迅速将观众代入到暗黑犯罪的暴戾世界中。
国产电影拍不出精彩激烈、完整饱满的犯罪电影?
这套说辞已不攻自破。
马浴柯基本将热兵器排除在片外,仅有颓废阿sir阮经天有一把手枪,其他的全副武装都是在打斗结束后才姗姗来迟。
拳拳到肉,血肉横飞,所形成的视觉刺激和暴力感受,的确远超热兵器的枪炮轰鸣和噼噼啪啪。
两场戏堪称动作典范。
第一场是多场景切换。
马浴柯在医院陷身帮派厮斗,王大陆在废弃厂房与杀手激战。
两条故事线推动至同一个焦点。
医院是封闭场景,灯光明亮,黑西装与白墙形成强烈反差,镜头横扫与俯视,突显出帮派内战的惨烈;
厂房是开放场景,灯光暗淡,布景凌乱,王大陆独自在脚手架和集装箱中穿行,赛博废土风格中的近身肉搏,颓败潮湿,与医院场景对比鲜明。
第二场则是最终缠斗。
张家辉、王大陆、阮经天放弃逃生机会,关上铁门,转过身来,全力对抗成群结队的黑帮反派。
同样是匕首、榔头等冷兵器,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打斗,为了救出被贩卖的人质,三人齐心合力,舍生忘死,展现了坚强硬汉的勇猛刚烈。
02. 复调叙事,多线索并行立丰沛角色影片从人口贩卖的犯罪场景开始,手持晃动镜头,暗黑压抑布景,娴熟的运镜和调度,完全看不出出自一位新导演之手。
2013年萌生故事创意,2018年有了投资苗头,每次碰上一位投资人,马浴柯都要亲自把剧本演上一遍。
演一遍两个小时,马浴柯记不起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两小时”。
《怒潮》的故事已经在他脑海中无数次重现,拍摄起来自然驾轻就熟。
多线索复调叙事,帮派暗斗、杀手复仇,加上凶案侦查,三条线索以三位主角引领,有时交错并行,有时激烈冲突,每条线都展示得清晰完整。
帮派暗斗线。
由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牵引,后面有秦沛、陈国坤、吴启华等实力前辈支撑,从佛寺典礼的暗潮涌动,到码头仓库的勾心斗角,再到医院场景的兄弟阋墙,洪泰帮会的明争暗斗得以生动呈现,其中究竟谁是暗杀主谋,也要待到最后反转方才揭晓。
杀手复仇线。
以张家辉饰演的陈安为主角,从孤儿院到孤独杀手,被向日葵簇拥的荒野木屋。
充满着浪漫气息。
一开始有类似杀手里昂的拙朴和天真,等到人质点破,以及反转揭穿,原来还有更为感人肺腑的情感注脚。
凶案侦察线。
阮经天饰演的潦倒阿sir。
调查谋杀凶案,参与帮派暗斗,并且助推整个故事堆积至高潮。
而且成功完成身份和扫黑的双重反转。
以上三条故事线,来龙去脉都做了快速铺陈和展现,完整故事也保证了角色本身的饱满真实。
也只有在这样完整的故事当中,演员们的演技才能够得到完全释放。
张家辉深藏仇恨,细致谋杀中带着几分生涩拙朴,并非是影帝的失手,而是为反转埋下伏笔;阮经天对颓废阿sir已是驾轻就熟,反转过后的清爽帅气,反而让人猝不及防。
王大陆一开始冷酷到底,面部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直到反转过后,方才回到熟悉的戏路大哭了一场。
剧本和角色相互成全,毕竟马浴柯也是有一堆成功角色做底,他自然能将这二者的权衡拿捏到位。
03. 文戏有效,饱满情感助推强力反转现如今,大尺度镜头已经不是收获票房的“灵丹妙药”,但仍然可以作为吸引眼球的外部要素。
问题的核心是,能不能有真实完整的故事线与饱满可信的情感注脚提供支撑。
《怒潮》也在文戏部分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先是张家辉和王大陆的情感线索。
对于犯罪悬疑类型的资深影迷,自然说不上多难猜测的反转悬念,但是真的交汇到一起,仍然堆叠起令人动容的真切情愫。
为心爱的妹妹,为深爱的恋人,男人收敛起内心的温情与良善。
正如那段台词所说,忘记感情、忘记黑白,忘记疼痛,忘记自己。
而帮会会长洪泰(秦沛饰),又何尝不是如此?
尽管这是蛇鼠一窝的反派,但是当两大心腹在医院中激战,如同左膀右臂砍杀互搏,躲在房间里的洪泰,深刻感受到置身帮派的宿命感。
再次印证了那句台词: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而麦朗汶(阮经天饰)则以反转又反转的强烈对比,将他在《艋胛》《追缉》中的硬汉气质又推进了几分。
前半部分小天都以黑白难辨的颓废阿sir示人,嗜酒、凶狠,查案果断干练,施暴干脆利落。
结果身份反转后,每个场景都给与了强烈冲突感。
这还不是最终结局,直到麦sir的整个策划项目水落石出,先前的虚与委蛇和深藏不露,确实令人惊叹和感动。
从外显的色彩风格和暴力美学,到内在的故事脉络与真切可信的角色情感,《怒潮》证明了马浴柯的厚积薄发和游刃有余,他也配得上一部续集,以及更多精彩的犯罪类型作品。
《怒潮》作为一个杂糅的类型片,成功的将两个不同主题融合到了一起,一个是底层阶级受到的黑色人口贩卖、情色、器官一条龙与绝地复仇,另外一个就是黑道集团在所谓“洗白过程”的内讧打走。
作为备受关注的《怒潮》的社会性话题,核心就是器官贩卖。
当然不完全只是器官,还有各种失踪案件、情色交易、线上荷官和货物挑选。
电影最开始的场景是一场完整的女性被像物品一样端坐上来、被哭泣、被沉默、被肢解,最后被遗弃的画面,这个画面与工厂中牲畜养殖生产的过程几乎高度一致。
它是现代冷酷的吗?
不是,因为女性几乎是当街就被抢走囚禁,然后进行的这一系列窒息操作。
那它又是野蛮狂放的吗?
也不是,因为被抢来的女性几乎是轻车就熟地强迫服下药物,身上被标号数字,然后坐在转盘上等待被挑选,这样她的神智就陷入完全迷茫。
有的观众或许会在电影开始之初有疑惑,难道这个城市就成为了犯罪之都,女性走在路上就当街被抢吗?
其实不是,电影进行到中段,陈安的妹妹陈乐因为所谓“有偿献血”获得一点微薄报酬才最后解开谜题。
这个场景几乎补完了整个暗网,尤其是2023年电影作品里所逐渐揭露的不为人所知的那些邪典操作中人口“现代黑色贩卖”的一环——从《消失的她》到《孤注一掷》,再到《热搜》,最后来到《怒潮》。
但你说这是虚假的吗?
就在前几日缅甸的国际诈骗团伙被端,电影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则是远远超出逻辑的存在。
《怒潮》也正是以1781名受害者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的电影。
最吓人的第一个镜头出现了,那就是被取完各种器官的女性被扔在方形的虚空容器中,被一点点灌注进水泥,最后成为一方又一方的建筑材料,画面给到的大全景只有几秒钟,就是在一闪而过的如同水泥墓地的预制板的堆放。
在整个过程里没有声音,仿佛这一切的发生是顺理成章的。
它们就那样成为这个虚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辅料,成为所谓“高度文明 高度现代”里的废弃物。
而作为对比的,则是洪泰在山上做法事时,对着所谓神明说的,和兄弟们一路打拼过来路上牺牲的牌位。
一个在阴暗的水里,一个的高耸的山地,把来自两个不同阶层的群体模样对比又联系到一起。
镜头一转,从黑色器官贩卖之路的残忍转到了马浴柯饰演的乌戈身上,由他作为衔接两个不同主题的脉络中转。
观众才明白这不过是整个宏泰集团手下黑色链条的冰山一角。
马浴柯也正是这部极度难产最后又呈现得极度疯狂的《怒潮》的导演,马导2013年就关注的器官贩卖黑帮议题,电影六次开机六次叫停,2021年杀青之后,时至今日才端给观众。
在当时,如此大尺度的国产黑色电影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度少见。
这器官黑产与打斗黑道,两条脉络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不仅是因为黑道洪泰集团就是这一切惨案的始作俑者,还是因为洪泰集团的众人明显也是带有从底层接近,不断一步一步爬上来的痕迹。
在电影的中后段,陈安的回忆过程里,他的妹妹被抓走的时候,就看到在另一道铁栅栏的对面,眼前这些在码头相谈甚欢,彼此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所谓兄弟哥们之间沆瀣一气的模样,尤其是这些人的凌辱别人的癖好都如此相似,狼狈为奸。
虽然在很多电影里,都喜欢塑造只手遮天,黑白通吃,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无解的反派存在的大他者,这样看起来在视觉上确实有一种强迫的压抑感,但对主角来说几乎就是无法翻越的高峰,因为任何正常手段都无法打败反派,所以最后只能强行给反派降低智,或者给主角开光环。
但在《怒潮》里,马浴柯采用一种黑帮电影的解决方法,既然外部无法攻破,那当然就用内部解崩的方式让他们黑吃黑。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既回避了反派无法攻破的剧本难题,又将黑帮电影进行了新类型的变奏。
那么又要如何让黑帮内部发生内讧呢?
最常见的手法就是权位争斗,就是像和联胜那样选新话事人。
洪泰的名字,一看就知道与洪门有着不解之缘。
所以故事也就是洪泰转型做政治议员,要选新接班人开始,几派人马之间的相互虎视眈眈,似乎矛盾争斗一触即发。
这是我最开始的观影体验,这不就是一个改版的黑帮争斗故事吗?
然后电影演到后面,才发现这个杀手陈安的神秘性,他并没有成为这谭黑水的一份子,而是在满是向日葵花丛旁边的小房子里醒来。
这也是这部视觉实现足够压抑的《怒潮》下唯一一处亮色之地。
陈乐也是海报里唯一没有被沾染成为黑色的存在。
有陈乐剧情出现的画面,整个画面都显得明亮清新,是陈安和他的朋友们幼年时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
其实这里还有个细思极恐的部分,陈安和马文康究竟是如何成为孤儿的呢?
他们的母亲又去哪里了呢?
是不是也和这个黑色人口器官贩卖的链条有关系呢?
这是否说明在《怒潮》的世界观里,洪泰集团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呢?
在陈安决定黑化的时候,才有了一句2023年年度流行语的核心,那就是“质疑-理解-成为-超越”。
如果熟悉张家辉的观众会发现,这几乎是张家辉出演电影里台词最少的角色,将近2个小时的时长里,总共也就不超过20句台词。
不仅是张家辉,其实阮经天和王大陆的台词也都非常少。
一开始我还很诧异,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已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怒潮”,而且还必须把自身皮囊都给腌制得成为和他们想要击败的洪泰集团那群人的丑恶模样。
虽然是“质疑-理解-成为-超越”,但最重要的还是“超越”,身处黑而守其白,如何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呢?
在成为他们群体的一员之后,牢牢守住想要堕落的欲望,不断告诉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于是一个打手,一个警察,一个贴身,他们一边远离人群,一边用属于自己的表情——嚎叫、面无表情与痛哭——宣告与过去的自己的埋葬,也与现在的自己的反抗。
陈安所采取的武器是动作电影里非常少见的榔头,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榔头意味着一步一步的不断挖掘,最后逃出生天。
而在《怒潮》中,榔头具有更加强烈的力量感与粗粝感,它并不能直接要人性命,却会带给人强烈的躯体疼痛。
榔头随处可见,损耗率极高,无法真正杀死对手,在故事一开始2分钟,当这个锤子一下击中欧瓦隆的面部后,电影标题《怒潮》随之出现。
在旺若朴所在的仓库对决里,陈安用榔头击败的这些打手,让他们都丧失了行动力,但都还活着。
这就是虽然看似都是相似的人,却完全不同的怜悯底色。
就连最后在对战陈国坤饰演的乔治时,他们几人都只是在尽量让乔治失去行动力,交给真正代表正义的警察机关进行解决,而不是自己进行私刑。
而陈安在最初救妹妹的时候,被打的第一个武器,也是榔头,这就是一种强烈的象征对称感。
当然榔头动作对打还有另一种视觉上的肉搏感,那就是拳拳到肉的痛感美学。
如果再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怒潮》的枪战戏很少,其他戏则非常多,有在码头的对战,拿着大砍刀互相对战;有在医院的内斗,一帮人拿着棍棒进行火并;有在公路烟雾中的偷袭,一辆车轰然爆炸在之中被解体的画面。
我们能看到不同角色之间的武器差别,“马文康的爪刀,乔治的短匕首,阮经天的甩棍,陈安的铁榔头”这些冷兵器所呈现出来的身体美学——也就是撕裂和疼痛,也是一种野兽撕咬时烈爪和尖齿的象征。
在电影最后,也是少数几个结局并不是大团圆,而是主角团队主动将自己交予法律惩罚的极为。
我想着或许因为“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这也贡献了最后两幕高光时刻:一个是陈安在一夜战斗后,在阳光下主动拿出手铐把自己拷在警察的手上;另一个是在他走向法庭的最后一刻,一群从这座罪恶之都里劫后余生的人们集会举牌,表达了他们对陈安等人拼死拯救这些女人们的谢意。
那句穿透银幕之外的“谢谢你们”四个字,才是这些底层群体们对这个罪恶之城的觉醒反抗。
看之前我朋友开玩笑跟我讲,不会所有的精彩内容都在预告片里吧,结果预告片比正片更精彩,吸睛内容不能再少,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完全达不到预期。
刻画少就不说了,人物动机十分钟内交代完了,不需要铺垫,不需要转变,之前纯纯坏人狗腿子,突然转变了,就是哦原来他们们认识 原来是这样,这样简单刻画的转折反而让结构更加单薄。
观影总结:打打杀杀,简单谋划,想当然的发展,平淡end,一个字——浪费我俩小时。
《怒潮》。
5分。
马浴柯编剧、导演,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主演作品。
复仇片拍成悬疑片,就容易在叙事上坠入自我欺骗,以为玩了一手悬念,但故事的过程中并不会显得更加精彩,也不会跌宕起伏。
比如《超体》、《安娜》、《狗神》这种,看起来就非常刺激,不用闪回,不用解释悬念。
洪泰集团改选会长之时,张家辉饰演的杀手陈安非常高调出现,在保安和警方的双重保护下如入无人之境,不用猜都能想到,集团内部一定有内鬼。
但没想到以洪泰如此残暴的管理,竟然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消息,而反而把整个集团搞得四分五裂,看起来从老大到高管层,人人都有嫌疑。
然后阮经天饰演的酗酒自我放弃的警察队长出现了,一边收钱,一边放走杀手陈安。
再然后看起来老大身边最信任的马仔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出现了,他决定只身一人羊入虎口探险。
事实上这样的片子如果正常叙事,从头讲起,它一定能在最后决战时刻迎来高潮。
只要坚持别自己思考、别盘逻辑、剧本怎么写观众怎么信,这电影就没有任何问题。
你想知道男主为啥仇恨黑社会?
别着急编剧马上告诉你,OK啊可以接受。
你想知道男主们为啥聚在一起?
别着急编剧马上告诉你,OK啊可以接受。
但想到这儿就够了,你可千万就别再多想了!!!
别去追问为啥警察在收集到众多被害者信息后,就只挑中被害女孩儿那长得像爹的哥哥和长得像叔的哥哥一起复仇了。
应该是警察慧眼如炬,秒看出他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吧,其他家属都不行,就他俩行,就带他俩玩儿!!!
别去追问为啥只手遮天的黑帮和翻云覆雨的警局都如此轻易就能混进去,成为中坚力量,还一点儿没被怀疑了。
应该是男主们长得就不像什么好人吧,黑帮老大和局长虽然混了那么久社会,但本着用人不疑的态度就算是心腹也根本不必做什么背调,直接就是一个选贤举能!!!
别去追问为啥去地下拳场随便打打就能成为以一敌百个黑帮混混、甚至搞暗杀也毫不费力的大神刺客了。
问就是男主们复仇心切!
筋骨清奇!
天赋异禀!!
别去追问为啥人都死了怎么还把尸体拖着出来摆pose的了。
男主们就是死了也得出来沐浴阳光,也得肩靠肩,不然怎么表现我们的兄弟情深和我们复仇完的释然!!
总得说来,其实也真没那么差。
很多镜头和转场的处理都很不错,演员们的演技也在及格线以上,故事的因果逻辑剧本都尽力给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但于我个人而言,我所期待的可能更多是对这些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违法行业的揭露。
但整部电影最后给我突出呈现的却是一出复仇大戏,揭露罪恶的目标在泛滥的复仇情绪中被淡化和消磨,沦为了不重要的背景板和赋予女孩儿悲剧色彩的工具箱。
更伤人一些的说法是,作为观众,我觉得剧本在有意利用这些还未被广泛影视化的违法行业作为噱头,而不是本着促使重视和改变一些事的初心在创作。
而这样的观影体验,汇成了我的怒潮。
这是一部非常刺激过瘾、能带给人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与享受的电影。
马浴柯虽然是作为导演还是新人,但是作为演员已经拥有了好几部很出众的作品,这次集结了张家辉阮经天秦沛吴启华姜皓文等一众港片熟脸兼实力派男星,大家都给出了非常精彩非常优秀的表演。
阮经天将外表狂野不羁的警察形象演绎得非常传神,张家辉则将一心复仇的形象诠释得非常到位,许多配角的表演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角色形象生动立体。
电影本身的完成度很高,将故事讲的很清楚很跌宕起伏很吸引人,作为新人导演的作品来说足够惊喜。
张家辉和女主的兄妹戏份很温馨很温情,令人迷醉。
主创对于日常爱情生活细节的描绘足够细致和接地气、兄妹二人建立了足够深厚且令人信服的感情基础,这也使得之后饱含怒火的复仇足够有力度、令人感动。
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巨大的尺度和生猛炸裂的打戏。
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官 商 勾结、贩 卖 器 官、情 色 交 易、黑 恶 势 力 保 护 伞等 违 法 犯 罪的大尺度内容,是国产电影在尺度上难能可贵的新突破,也让电影的故事足够吸引人。
打戏也非常猛、尺度非常大,无论是拳拳到肉紧张刺激的近身肉搏、还是步步紧逼紧咬不放的追击,都是国产电影中少有的荷尔蒙爆棚的时刻、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带来极其炸裂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以暴制暴的爽感是只有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才能真切感受到的。
在电影中后段还有一个较大的反转,揭示了某几个人物的真实身份和任务,在叙事层面给人非常大的惊喜,也让一切的行为逻辑变得更加合理,是优秀的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此处,几位对应的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将复杂纠结的情绪状态演绎得极其到位。
长白万象汇万象影城,《怒潮》路演,因为帮师弟取液氮罐迟到了两分钟。
坐在杜比影厅的第一排看一个非杜比视界的片子,全程仰头脖子都快折了,中间一度眩晕恶心,体验实在不算好:略微扭曲的视角下,有点分不清男一号究竟是渣渣辉还是乌蝇哥,甚至把戴眼镜的陈国坤认成了古天乐。
然而真等到映后见主创的环节,第一排的视角又是最清晰的,虽然有护栏挡着,这就是电影路演这种活动矛盾的地方:观影体验要求往后坐,真人互动又要求越往前越好,二百块钱近距离看张家辉王大陆二十分钟肯定不算亏,但要说性价比有多高,恐怕也谈不上,毕竟三百块钱在原料库就可以同样近距离看张楚看海泉两个小时。
四位到场的主创:辉哥话不多,皮肤很好,有观众说喜欢他太太,他回“谢谢!
我也很爱她。
”大陆很阳光很有活力,真人很高大;不戴眼镜的陈国坤老师确有几分神似李小龙;马浴柯导演挺能唠,挺理想主义。
四位哥哥都没什么架子,拉家常的氛围很好。
电影本身没太多可说的,一个没有赢家的故事,名曰复仇爽片,内核很悲凉。
武戏看着很过瘾,辉哥造型有点杀马特,三位男主合体的反转是亮点。
及格水准以上的导演处女座。
黑帮争斗警匪动作复仇片。
为了复仇,正义警察联合两位为妹妹复仇的青年,利用黑帮的老大换人之际,调动黑帮内斗,从而渔翁得利,彻底捣毁黑帮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是让人窒息的黑帮抓获很多女子,关进笼子里,然后展示给金主选择。
黑暗而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个黑帮的老大,年岁大了,准备金盘洗手,要从手下选择可以接替的人。
当他选好后,接替者被人杀死。
然后他金盘洗手仪式回程路上遭到袭击,住进了医院。
他的手下,各自心怀鬼胎,相互不信任。
特别是他的养子,准备到医院杀了他夺位,结果被他埋伏,杀掉了。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这个杀手是谁请的时候。
杀手绑架了老大的女儿,说要挖出她的心脏。
这时故事开始解密,杀手的妹妹原来是杀手臆想出来的。
其实他的妹妹早就因为血型和老大的女儿相同,被老大抓了挖了心,救自己的女儿。
杀手被扔进海里逃脱。
他和自己好兄弟(杀手妹妹的男友)一起设局,让男友到了老大身边成为亲信,然后设局把老大为首的人蛇,买卖器官,贩毒的集团一网打尽,为妹妹报仇。
还有一个有良知的警察也加入其内,一起把这一伙官商勾结,沆瀣一气的坏蛋一网成擒。
最后杀手引得老大一伙与一个外国集团火并,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还借警察之手杀了老大,彻底为妹妹报了仇。
妹妹男友死了,杀手和好警被抓了,不过被这个集团自己爪牙折磨伤害的老百姓还是支持他们,为他们叫好。
一开始觉得黑帮火并还蛮过瘾的,毕竟这么大场面的黑帮火并,自古惑仔之后就很难看到,特别是龙标更是难能可贵。
不管是否抄袭,反正我是没看出来,感觉蛮过瘾的。
不过到了揭露真相,就又开始回复国产的档次,想当然,王大陆就这么容易成为老大的心腹,还整天带在身边,做到这样,谈何容易,真不知道他们为了这个局准备了多长时间,一两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人合作,让故事更加合理一些,不过要达成这样的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只能是电影里。
最后的法院门口,不得不让人想起药神的落寞囚车巡街,连音乐都差不多。
还有警察为什么被抓,他犯了什么罪,是个好警察啊。
张家辉的锤子,王大陆的短刀,阮经天的枪,都蛮摆的,特别是张家辉,要已褪去了方面的二五郎当搞笑样子,变身神经质冷酷杀手,蛮有感觉的。
仇恨让他们变得强大,但是要到这样的效果,应该要有个十来年吧,大家都老了,怎么打得动。
看完点映非常惊讶,完全不像新人导演的作品,完成度很高,充满隐喻的镜头,近身打戏的暴力美学,还有故事中的人物身份反转,以及设局破局的关键点是人性的弱点。
几重叠加,超过预期。
复仇驱动,全员杀疯,却有最正义的内核,很过瘾!!!
张家辉的演技发挥稳定,时而冷面杀神,时而靠谱暖哥。
阮经天和王大陆都有点颠覆和突破,一个变身爱喝酒的暴脾气警察,一个像毫无感情的黑帮打手,跟过往形象差别巨大。
其中,张家辉饰演的陈安像一个搅局者,貌似冷酷无情,每次拿着锤头出街的时候都有点像地狱使徒,那浑身的气势不收割一两条性命都对不起他的煞气。
而他要搅的局是以海外黑色犯罪产业链起家的犯罪势力洪泰集团的新老会长交接重要时刻。
老会长洪泰想洗白从政,退位后竞选议员,估计也是为了以后能攫取更大的利益做铺垫,这人黑道起家根本就不是个好人。
他选定的继任者叫欧瓦隆,算是一手提拔的人里比较有头脑的,知道从房地产和医疗起家,相比脾气火爆的旺若朴、不怎么好管控的乌戈,欧瓦隆算比较听话好拿捏的,老狐狸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就算是自己明面上金盆洗手了,也不会完全放下权利。
而前面提到的几个人,再加上在港口负责器官交易、人口买卖生意的两兄弟,黑帮内部也是明争暗斗。
有了陈安这个推手,直接让敏感时期爆发内讧,几乎是在刻意引导下促成了后面的黑吃黑。
这部分都不算难猜,因为电影一开始就有动物之间厮杀的镜头,像是隐喻黑帮成员在利益面前犹如野兽,根本不会考虑其他。
说到镜头语言,导演有几处用得很妙,印象比较深的两处是混凝土灌尸那里,拍了浇灌的过程又扫到一旁成型的混凝土,宛如一座座墓碑,令人毛骨悚然。
还有乌戈跟两兄弟吃饭,现场剁肉的画面跟另一边的人口买卖的场景交替出现,仿佛在说他们根本没有人性,所以才会把同类当成货物。
因为洪泰集团内部利益纠葛不清,每个人各怀鬼胎,也让陈安的复仇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猜忌、不安、想要反杀,人性中的阴暗面暴露无遗,医院那场砍杀是个阶段性的高潮,乌戈以为老爷子设局,干掉底子不干净的人,永绝后患,老头子以为乌戈要造反,不认同他决定的新会长人选,拿着刀互砍。
同时,马文康单枪匹马去港口找那两兄弟。
导演特别擅长用镜头互动,两边都是打斗,明明打得很不一样,却又有类似的宿命感。
比较让我惊喜的是陈国坤演的乔治,本来以为他是老爷子身边智囊团类型的角色,看着文质彬彬,也有洁癖,但没想到他才是动起手来杀人最狠的角色。
强烈的反差感。
所以,综合来看就算是配角导演、编剧依旧考虑到了塑造他们的人物特点,让他们变得有血有肉,不是脸谱化的坏人。
就算我说了这么多,故事还是留有悬念的,因为有些人的身份没有揭晓,不看到后面根本猜不到。
以暴制暴只是方式,他们内心深处还是相信正义,追求追求的,希望能为无数受害者讨回公道。
因为有些错误不配被原谅更无法被原谅,陈安他们的行动是豁出自己赌上未来的孤注一掷,把自己变成了一把利刃,刺向了罪恶滔天的洪泰集团。
如果没有他们,那罪恶将一直笼罩在整座城市的上空,人人活得谨小慎微,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感,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怒潮》的尺度也够大,黑白勾结,失踪人口被明码标价,想看黑暗复仇片的,绝对不要错过,而且这种小人物的愤怒也能变成粉碎黑暗的浪潮设计特别戳人,干翻他们,惩治罪恶!
有些传统的报复电影,当法律无法保护自己的亲人被害,那就只能依赖自己的铁拳来找回公道了,和前几年的杀破狼·贪狼剧情有些象,不知道在泰国人体器官倒卖,是否真的那么明目张胆!
不过这样的简单复仇电影,加上了一些巧妙的设计,就有了悬疑+计谋的味道,而这恰巧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
作为一名新人导演,第一部作品有这样的质量,非常值得肯定,四星电影质量,一星鼓励!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