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人如衣服》这部电影,我认为还是可以推荐的。
因为自认自己的笑点比较高,能把我弄笑的电影我觉得都算不错。
很多朋友直接给一星,我觉得对这部片子是不公平的,原因我在下面会说到。
题目有点空洞虚无,其实更多写的是对黄百鸣先生近年来的尝试的一个探讨。
我曾经对喜剧电影(尤其是现在合拍风潮下的电影)的好坏有这样一个标准:能引人发笑的,都不是烂电影。
本来我关注《男人如衣服》这部电影的时候,首先入眼的是主演黄百鸣。
这是一位我很佩服的电影人,但同时,我又对他近年来为了票房而将质量放在第二位的做法不大认同。
作为新艺城的老板之一,黄百鸣除了在创作上有有贡献之外,他对生意更是敏感。
票房是他首先关注的事情。
看他近年来的电影,其实都是冲着票房而去。
基本的原则就是哪位明星最近红,有票房号召力,他就把他们圈一起,拍个喜剧赚些钱。
《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最强喜事》《八星抱喜》,这几部电影都是冲着国内庞大的电影市场而拍的贺岁片。
质量算不上好,甚至砸了自己的招牌,但是票房动辄都能收回上亿。
相比之下,更有诚意,质量更高的《我爱香港》系列却在内地遭到滑铁卢。
原因在于内地的观众对粤语俚语不理解,尤其在一些粤语笑话里面,内地的观众是很难引发到笑点的。
而对于曾志伟主导的《我爱香港》系列,着力点本来就不在内地(所以亦不会有内地演员参演),所以在剧本构思的时候就不会放太多内地元素。
当这部片子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除了在广东部分地区放映的是粤语版本,其他地区放映的都是国语配音版,于是再一次削弱了电影的效果。
对照黄百鸣近年的电影,无一不是将故事地点转移到内地,没记错的话《家有喜事2009》和本片都有在杭州取景。
内地取景在于引起内地观众的共鸣,拉近距离。
而且在内地拍戏,在广告植入方面也显得更加容易。
本片就赤裸裸地宣传了杭州某酒店(甚至与剧情毫无关系),可见,黄百鸣在电影生意上的考虑是多于电影质量的。
从这些方面来说,现在的港产喜剧主要是分成了纯港片和合拍片。
其领军人物大抵是曾志伟和黄百鸣。
说来很有感触,这两位都是新艺城奋斗房的成员,一起想剧本一起拍电影,现在分别代表了坚守和尝试两种态度。
曾志伟现在主导的港产喜剧,大多与TVB合作。
这是邵氏重振电影事业的一个起步。
TVB的优势是人多,所以你看到《我爱香港》系列中,连个路人甲都是你眼熟的演员。
所以对于港片迷来说,看他们的喜剧是很有意思的,光是看出场的人就已经是惊喜不断了。
再一点,像刚刚说的,曾志伟主导的喜剧都以粤语为主对白,在台词上更有发挥的空间而且是不能翻译的,这是一个独特的东西。
说曾志伟坚守,是坚守那份香港电影中家的情结。
《我爱香港》系列说得都是家或者屋村中的事,这种情结其实也使得故事得以集中火力去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
也是香港电影的情感所在,几乎所有的香港导演,他们的电影中都是有“家”这个信念的。
接着重点说说黄百鸣。
黄老板的尝试在于他敢去试水内地市场,去找一个模式。
因为太多的香港导演在试水内地的时候都被呛到了,所以很容易水土不服。
黄百鸣在《叶问》之后不仅捧红了甄子丹,还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叫好又叫座让他迫不及待地叫叶伟信开拍第二部。
同时,他打起了贺岁档的主意。
以前在新艺城,叫好叫座的作品几乎都是贺岁片,而且新艺城的贺岁片几乎是一上映,肯定就是票房冠军再打破票房记录,所以黄百鸣想到了用回新艺城那时候的套路,就是群星阵容再打入贺岁档。
结果《家有喜事2009》等片叫座不叫好,这就是将利益放在了质量前面的结果。
但是内地的观众却也给面子,大家的心态都是过年进戏院看场喜剧,笑一笑,开开心心。
加上在电影院里面,笑是一种很容易传染的东西,所以也算是满足了观众的需要。
黄百鸣也开始懂得了内地的模式,在剧本上很照顾内地的观众,将笑点换在了情节和肢体动作上,对对白的打磨倒没有这么深入。
不过我不得不吐槽一点的是黄老板的演技还是按照80年代那套来做,在现在看来,是很old fashion的,甚至很造作,导致各种出戏。
由于有内地演员的加入,所以在演员演出方法上很容易出现不来电的现象。
陈嘉上导演曾经这样说香港演员与内地演员的分别,他说内地的演员很多都是学院派,受过严格的戏剧训练。
而香港演员很多时候是靠个人的性格特点去演的,显得有点随意和随机性。
所以有时候在同台演出的时候,会出现两人的节奏不一样的情况。
黄百鸣可能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在《男人如衣服》里面甚至放弃了为海清配音,直接粤语国语齐上阵,尽量减少不适感。
然后必须说一下的是导演方面,《家有喜事2009》和《男人如衣服》的导演都是谷德昭,《花田喜事2010》的导演是邱礼涛,《八星抱喜》《最强喜事》的导演是秦小珍和陈庆嘉。
这几位导演各有风格。
邱礼涛是快枪手,拍社会类的片子倒是更适合他。
当年就是他凭着《人肉叉烧包》让黄秋生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TVB两部电视剧的电影版《变节》和《潜罪犯》都是找他拍的。
基本一个月能完工。
省时省钱,三个月后就可以拿出来趁着余热未过来赚钱。
秦小珍和陈庆嘉这对拍档拍喜剧,其实更注重在爱情方面,两位做副导演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担正拍喜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断裂感。
尤其是《八星抱喜》,断裂感尤其明显。
人物没联系也就算了,那种情感根本就没体现出来。
与其说是喜剧,还不如说是三段爱情小品。
最后说的就是谷德昭了。
要是你要我选最适合拍喜剧的香港导演,我肯定会选谷德昭。
他是高志森的徒弟,他和周星驰合作到现在,或多或少受到了周先生的影响,尤其喜欢用反转的手法去处理剧情。
《家有喜事2009》算是他进军内地的失败作品,哪怕当年他是《家有喜事》的编剧之一。
在这里插个段子,曾经有人说高志森因为谷德昭偷偷帮周星驰编剧《唐白虎点秋香》而逐他出师门。
但是最近看《告知森微博》,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芥蒂,估计那段也只是谣传而已。
谷德昭拍喜剧真的很不错,《家有喜事2009》的失败,可以归结为他没有抓到内地观众的路子。
他也像黄百鸣一样,把重点放在情节和肢体语言上,结果情节没处理好,肢体语言又old fashion,甚至片中吴君如在雨中跳舞那段戏其实是在致敬《Singin' in the Rain》也不会有太多人共鸣。
所以失败也在预料当中。
到了本片,谷德昭学乖了,在剧本上下了苦工,改了十几稿,总算平衡了香港与内地的分量,或者说是懂得了如何在内地的大框架内尽量把港产喜剧的元素扩大。
比如说毛舜筠和郑中基的反串,乃是港片一大特色。
谷德昭在和高志森聊天的时候这样说,其实港产喜剧的好看之处在于一些小聪明。
所以谷德昭在本片里也是用上小聪明,比如林峰洗头那场戏(虽然我觉得谷德昭也是在youtube山看到那个原版才想到放进去的)。
在人物关系上回归到家的主题上,母女,兄妹,表兄弟,这些更容易让人有共鸣,而不是《八星抱喜》那种作家读者,摄影师地盘工的奇怪搭配。
当然,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bug和缺点。
为什么我们看现在的港产喜剧会觉得没有以前的好看?
因为以前的片子都是很极端,去到很尽,不按常理出牌甚至用失控癫狂来形容。
但是现在的片子,很多都是中规中矩,你能猜到下一个镜头是什么。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黄老板不大喜欢。
高志森也说黄老板不大接受玩得太尽的片子。
所以黄百鸣的喜剧有笑点没惊喜是有原因的。
谷德昭和郑中基算是好搭档了,两部《龙咁威》已经看出俩人其实是同一路子的,所以合作起来是很好看的。
黄老板的old fashion演技貌似有所收敛,但是吴千语同学的演技还是有待努力。
林峰的加入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商业考虑,怎么说人家的票房号召力还是有的。
如果按着这个路子继续下去,港产喜剧也不算是毫无出路。
至少黄百鸣做了尝试。
至少还有希望。
不过那个黄金时代,确是一去不复返了。
每一個物品被設計出來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抱著從自己的感官出發的角度去評價它,單從物品的表像是看不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涵義,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創造他們那時所擁有真誠和態度。
男人對待感情永遠都是要新鮮,爾女人對待感情永遠是要保鮮。
JOJO的設計,大膽、獨特、夠個性,夠潮,也夠新鮮。
但是擁有的只是表像,正如我一開始看到繆絲出的“男人如衣服”的題目一樣,單純的停留在變化和新鮮的表像上,忽略了繆絲堅持的一種態度。
喜歡一件衣服就像喜歡最心愛的男人一樣,不會捨得不要這件衣服,甚至會希望永永遠遠穿著它。
影片到這裡的時候,讓我回想到了HUGO在飯局上微醺的時候脫口而出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所引起的僵局,到後面,繆絲的用意也讓眾人體會到了,就像那件每平方寸達到二千針的棉衣一樣,愛永遠不會變形,就算經過時日的改變。
愛情只會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窩心。
HUGO說:我現在問,還來得及嗎?
繆絲說:來得及!
也許,在愛情面前,一切都來得及。
挺喜歡鄭中基和林峰飾演的那對老表,一個扮演生活臨時演員的APPS開發家,和拍照永遠不對焦的攝影師Lucky Owen,兩個人首次合作所撞出的火花,使影片出彩了不少。
只可惜的是,YING在暴風上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我決定找粵語版的再看一遍。
一直堅持看電影要看原聲,覺得好像只有那樣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這個演員在那一刻所傳達給螢幕最飽滿最真的情感。
結局和意料之中的港式電影經典的荒誕,惹人歡笑的Happy End一樣,每個人都收穫了愛,也收穫了事業。
P.S 原先對熊黛林小姐無感,但在影片中她戴黑框眼鏡的樣子還蠻Nice的,對於吳千語MM,個人表示其表現平平,缺少靈魂。
《男人如衣服》由谷德昭执导、黄百鸣、郑中基、林峯、熊黛林等演出的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的“男人如衣服”,其实依然是男女爱情当道的百转千回的玩法。
女人如衣服或男人如衣服,虽然不是拿性别歧视作卖点,但还是把男人女人比作衣服,这样的命题,显然太没有创意。
老中青三代同堂企图重现八九十年代港产喜剧的辉煌但看来是非常的困难,黄百鸣、毛舜筠都忍不住岁月的摧残;林峰和熊黛林凭借众多绯闻还能引起关注;一直搞笑的郑中基是中坚力量但还是难有突破;希望海清能发挥其内地喜剧风格,但影片似乎并没有提供机会。
所以这样的内地香港合拍剧,还是很难在两地讨好观众。
现如今内地流行的喜剧风格与港产风格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不过监制黄百鸣、导演谷德昭的合作至少保证了我们对曾经依靠大量明星参演的神经喜剧的深深缅怀和追忆。
写于 2012年10月15日 很久以前就有关于“女人如衣服”的说法,有些人脑残地以为说出来很帅,显得自己对男女问题很有经验和看法,不管是说“女人如衣服”还是“男人如衣服”,我都极不认同这些词语的组合。
影片通过女装公司的一次PK设计,向观众传达“男人如衣服”的概念。
于我,我想给“男人/女人如衣服”一个全新的定义,这是一种给予对方最贴心、温暖的舒适感,好比穿一件材料非常好,又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对方轻轻拥抱着自己一样。
它不是经常更换的,而是永恒的,需要一直穿着,难道你平时不穿衣服吗?
所以,没有爱情的人,就像裸着一样,没有安全感,得不到温暖。
看到黄百鸣,挺感慨的,他的电影陪伴这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好怀念以前那个《开心鬼》系列里被人整的瘦瘦的老师,他现在变老了,而且非常肥,海清和他饰演一对情侣,感觉挺不搭调的,海清的气质依旧是“国民媳妇”,不适合演浮躁无厘头的港片。
[男人如衣服]这是一部很典型的香港喜剧片。
很多大牌明星的参演,个个都是领衔主演,但是又个个都是客串演员一般。
经常以超级自毁形象贱男出现的眯眯眼郑中基一开始就是以扮演黑人保姆男扮女装的荒诞无厘头造型出现;毛舜筠演技及美貌仍在;海清还总是笑的那么的好看但又似乎有点做作;黄百鸣典型的香港喜剧作风;林峰和熊黛林更像是花瓶搬到卖弄美貌和卖萌;吴千语更是天真无暇无忧无虑的还要与老妈划三八线。
任何一部影片,似乎总是缺少不了“爱”这个话题。
虽然是喜剧片,但是还是很明显的爱情路线。
服装公司的老板Hugo(黄百鸣饰演)追四年前因自己酒后失语说“女人如衣服”而失去的女友缪斯(海清饰演);Lucy man(林峰饰演)摄影师追因误会而分手的模特儿前女友Jojo(熊黛林饰演);以临时生活演员为生但是又心怀梦想的阿费(郑中基饰演)追天真无忧的秋水(吴千语饰演);女儿当朋友的春天(毛舜筠饰演)对已经逝去的丈夫念念不忘但又积极乐观生活。
影片的有些概念还是挺有新意的。
比如临时生活演员可以体验各种人生;比如不对焦摄影技法;比如加入记忆的能随时保持最美状态的只能穿24小时的衣服;比如可以电控的高跟鞋;比如手机云端下载技术的应用;比如开发ifen的市场(解决坟地昂贵与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又能面对面般的缅怀先人);等等。
我们经常听说“女人如衣服”,而这句话也成为缪斯离开Hugo的原因,而换一种性别“男人如衣服”这句却成为缪斯考验Hugo的命题。
通常我们的理解,男人如衣服,就是用掉就扔,就像是很多的男人将女人视如衣服一般。
因为在我们看来,男人对待感情常常是喜新厌旧总是追求新鲜的,而女人却总是想要保鲜一份感情,但是到最后往往受伤。
于是,基于这样的概念,Jojo这一组所设计的衣服就是只有24小时寿命但是又随时能够绽放最美状态的华丽衣裳。
另外一种理解,男人如衣服,就像是我们的贴身睡衣一样,温暖窝心,年复一年的陪伴着我们,舍不得更换。
基于这样的概念,春天这一组设计的衣服就是一款永远不会变形的棉质贴身睡衣,大众化的价格,朴实耐穿。
最后,获胜的当然是第二种概念。
男人如衣服,是的。
能够感受到爱的女人会觉得男人如衣服一般,爱它如爱自己心爱的男人。
他不在的时候,穿着他的衣服入睡,因为衣服上面有他的气息。
尽管经过时间的打磨,衣服渐渐地旧了破了,但是仍旧舍不得不要,甚至成为私人珍藏,想与它长相厮守,就像与心爱的人白头偕老。
2013.01.15
看结尾明白了片名就好 穿插了喜剧情节 没有什么特别的母女闹矛盾那段怎么觉得没转折好 老师批改一篇八百字的作文常常只需要看开头结尾就知道水平和分数了这部电影就是此类 片名是嘘头 不过还好有这个片名 算是点到题
郑中基成了香港电影的多产王,哪里都有他,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太牛叉了,太有钱了,投资的电影太多.你想拍电影,要郑家出钱,就必须给郑中基一个好角色,甚至改剧本或者直接因人设戏.但是经历了这么多戏的锤炼,郑的演技就像他的歌一样,模仿前辈,永无创新.剧本是香港人最不擅长的,剧本是需要研发的,而香港人只会搞中西文化的对缝,但是大陆已经足够开放,看过世界的眼界比香港也不差,于是香港电影成了鸡肋.
昨日看过由谷德昭执导的《男人如衣服》。
故事内容如下:内裤设计师春天(毛舜筠饰)和女儿秋水(吴千语饰)一直在由舅父Hugo(黄百鸣饰)建立的跨国内裤品牌王国内担任设计师及杂务总管。
Hugo为取悦旧情人、国际知名设计师缪丝(海清饰),诈称公司面临破产,希望请缪丝出山帮忙,监督一个时装系列来渡过难关,缪丝于是以「男人如衣服」为题的女性时装系列来刁难Hugo。
Hugo为与缪丝复合,不惜请来前著名模特儿、身边男朋友如云的Jojo(熊黛林饰),与春天和秋水二人在设计「男人如衣服」系列较量一番,以良性竞争从而提高水准,胜方更可以担任新系列的话事人。
以上....看过影评加上演员卡士其实是没期望, 但看过后其实也没想像中糟糕。
看电影时也有不少年青人, 也有不少人大笑。
只是出场时有一点感慨时下的香港电影所谓的合拍片。
首先谈谈电影本身, 剧情太简单直接, 直接到观众可以估到剧情的发展去向, 高潮位也缺乏, 给不到惊喜人。
而且也太像TVB式的电视剧:剧情: 主角遇难关>比赛>招兵买马>克服万难>胜出比赛男女关系: 之前大家互相有误会>冰释前帘剧情去到尾段大家会好像突然醒觉一样将所有事情搞清楚, 未必太自圆其说和太过顺利, 剧情走向实在令人失望。
笑料方面又是时下网上笑料东拼西凑的装起来, 完全没有新意, 『洗头洗极洗唔完』已经是一年半前YOUTUBE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 ?v=6PKQE8FM2Uw)抄袭程度100%, 完全没有趣味; 同时又加插香港特首选举金句, 可是现在已经是10月, 已经过时很久... ; 而那些男扮女装的低级趣味又再出现....; 另外我觉得黄百呜的演技很烂, 烂是因为太浮夸, 和其他演完的味道夹不出来, 感觉是希望在众人中突出自己而浮夸(可能我是新一代不了解他的戏路)最失望的是电影中除香港演员外, 完全丝毫找不出香港电影的味道, 差不多所有场景都是室内发生, 街景也只有中国内地的场景, 完全没有香港出现过。
配上普通话后你说这是中港合拍片没有人会信的。
但事实是观众看得开心也有大笑声, 我是看晚上10时半的场次, 差不多坐满8成的人。
在客观情况来看, 电影入座率也好像没有电影本身般差........ 。
这影评也是没头绪的乱写, 剧情太凌乱, 完场后完全对电影没印象想不起什么来........
从头看到尾,真的是笑点太少,还有真的是不愧是杭州什么影视公司联合出品哎!
这里的广告真是无孔不入啊,看的我是真想吐血啊,什么西芹、西瓜、还西米,你怎么不直接把全部带西的贴出来!
真是无力!
不过,有感人之处,莫过于最后毛舜筠最后与她女儿分三八线,一个人因为想念老公,而抱着老公的衣服痛哭流涕时,真的有点小感动!
很真实的母女情!
总之,真不咋地,美女还有帅哥确实养眼,郑中基永远承担着扮丑却不咋讨喜的角色!
不过他的用心真的挺令人佩服的!
是个认真的人!
无论怎样世易时移,有一种电影永远有市场。
论分数,永远不过是二流以下,三流略胜。
然而好卖的原因在于虽然他的台词总免不了癫狂过火,却永远可以保证价值观的端庄贞淑。
被称作合家欢或者爆米花电影都有其合理之处。
吸引人的,无非是温和转折的剧情,皆大欢喜的结局。
还有几张新鲜动人的面孔。
我永远离不开这样的电影。
尽管俗气,尽管老套,还是令看的人觉得很暖和。
这种电影像一个狡黠老人,在炉火旁低回慢转讲的那些老故事。
是给孩子的糖,好哄他们在自己膝头安心睡去。
烂的奇迹的片子 ……
这部片子前半部分非常欢乐,后半部分就是全片温馨路线的升华。比如:三个内部模特试穿内裤的画面,郑中基扮“黑美人”当小孩anty与老师的对话,他还狠抛媚眼,让我笑得肚子都疼了!还有林峯拿冰块去保护精子的桥段,也是意外之喜。而后半部分,围绕亲情和爱情展开情节,尤其是毛舜筠与“她老公”的隔空
吴千语真的漂亮,是大气的漂亮,怪不得林峰这么喜欢
周末烂片大放送第四弹:当年我也很喜欢林峰的,长期泡在西祠胡同林峰版,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啊,越长越奇怪,也不会挑戏,sigh
我竟然睇完,仲笑了几次,比起好多烂片这个真不算烂了。。
歌好好听
节奏慢无所谓,主要是故事还算是讲圆乎了。
收拾屋子的下午,就适合放这样一部嬉闹的片子让屋里充满声音,不过话说竟然在杭州拍的,果断加分啊!!!另外,熊黛林真的好美
港产片做到这样,也算不错。
毛舜筠真的很漂亮
黄百鸣出品必属烂片,谷德昭算挽回了一点。郑中基不停更换的DC英雄T恤满好看。看在纯港片的面子上勉强及格。
剧情和台词给力,作为喜剧很好的娱乐大家,而且Lynn和吴千语很漂亮
林峰
这是谁请来砸场子的吧
好笑吗?没觉得!
现在发现看这种电影,很浪费时间!
前半段笑点随意,后半段煽情刻意,这是一部毫无诚意的影片。
虽然很多人评价说是烂片 但我觉得还不错啊 不晓得是不是之前看了二次曝光被震斗起啊的缘故~!
与维同看,甚好!
对于如今黄百鸣或谷德昭的电影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就像是一篇拙劣的命题作文。唯一要吐槽的是这么多年我都没看出来郑中基哪里有过人的喜剧天分,更不用说吴千语究竟有哪里好看。OK我是为了林峯才进电影院的,他在里面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