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就技术上说,新《倩女幽魂》称得上是原作的升级版。
从前徐克和程小东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打造出来的光怪迷离的人鬼世界,在这一版当中,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升级,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有了新的技术水平和相当的投资做后盾,许多细节不用再如前作那般遮遮掩掩,而是有了直面的底气。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旧新版《倩女幽魂》的水准比较,大致可以仿佛于两版《三国演义》(央视版和高希希版)的优劣高下了。
只是有一个疑问:叶伟信为什么要拍这部《倩女幽魂》?
在看影片以前,看到放出来的花絮说,叶伟信会对原作的故事进行很大程度上的修改,把故事的重心放落在小倩和燕赤霞的感情纠葛上。
这未尝不会是一个好的改变。
何况,便是原作,也是徐克从李翰祥1960年的同名经典旧作翻拍而来,但改得纵横恣肆,天马行空,遂得以在经典之外,再塑经典。
变,永远是电影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
但看完电影以后,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的。
电影的确有加大燕赤霞的戏份,但与其说是浓墨重彩描写他与小倩之间的感情,倒不如说只是在原著故事上多加了一层前史的设定而已,与影片的主干情节——小倩与宁采臣的感情——几乎不发生实质上的关联。
就像金庸写《碧血剑》中的温家五老,自家先已有了一个千锤百炼的五行阵在那里,偏要再添一个八卦阵来做辅助,除了能增加声势眩人眼目以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别的作用。
而到了影片的结尾部分,故事强行把煽情点落回到燕赤霞身上,等于是自己亲手消解了之前花了最大功夫和笔墨渲染的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感情,与影片全局格格不入,我只能理解为,这是电影把燕赤霞(或者说是古天乐)定为第一男主角而赋予的特权了。
叶伟信说:从前看《倩女幽魂》(旧版),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叶伟信也说:新《倩女幽魂》不是在炒冷饭。
看完电影,我只能认同他的前一句是真话。
新《倩女幽魂》里的叶伟信,是影迷要远多过是导演。
他未尝没有想突破原版格局的野心,但因为原版的过于简单、纯粹、充沛、有力,以致新版想化简为繁,结果却只是屋下架屋,完全被原版束缚住手脚,小改动难言有功,大改动又力不从心,充其量也就是在原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亦步亦趋的填空和修补的作业而已。
叶伟信是一位好导演,这有他过去的许多好作品做证明。
但新版《倩女幽魂》,虽然不乏声画之娱,却很难说是他的一次成功尝试。
鬼片和神怪片乍看很像,仔細一想應該是不同類型的電影。
鬼故事來源於恐懼死亡,恐懼腐爛。
因此鬼片容易跨越文化。
神怪片不同。
神怪故事是宗教信仰建構出來的。
觀音菩薩不是媽祖,更不等於聖母瑪利亞。
中國的狐狸精不是洋人的吸血鬼,急急如律令更不是奉上帝之名。
觀眾怕鬼,憑的是天性,本能,不用教他他就怕。
舖陳解釋可以少些,編劇比較輕鬆。
但要讓觀眾對樹妖、狐狸精產生你想要的感情反應,那就不能偷懶,不能想當然爾。
否則就是亂七八糟,讓人不知所云。
新倩女幽魂,雖然有「幽魂」二字,英文片名「A Chinese Ghost Story」更指向鬼片,但它絕不是鬼片,而是神怪片,更具體說,是妖怪片。
掛鬼頭賣狐肉,比較容易通過商檢。
小倩從女鬼變成狐妖,故事的複雜度提高了。
有些根本問題必須解決。
比方說,在聊齋傳統裏頭,人跟狐建立親密關係很容易,宗族鄰里也能相安無事,無所謂人狐殊途之說。
編劇該怎樣製造一個「不能在一起」的理由,好把聶小倩和她的情人拆散?
新倩女幽魂沒給答案,只有教條:「人跟妖就是不能在一起」。
為什麼?
我不懂。
依聊齋傳統,燕赤霞也好,孫紅雷(這倆姓名恰巧對仗)也罷,誰要是愛上了狐女小倩,帶她遠走高飛就是了,有啥好糾結的?
編劇想來想去,又給燕赤霞安上一條「獵妖師」的緊箍咒,命他不得違反職業道德:既然捉妖就不許愛妖。
好不迂腐可笑。
愛上狐狸精違反職業道德,糟蹋無上「神兵」(天知道這啥東東,從電玩裏抄來的吧)就不違反職業道德?
更別說中國自古並不存在「獵妖師」這職業,大概也是傳自東瀛,抄自漫畫。
依照聊齋傳統,狐狸精只要吸收日月精華,持續修煉,就能長生不死,可日夜出沒,也可南北遷徙,而且經常聚族而居,不像孤魂野鬼受困於神主牌位跟骨殖遺骸,更不以轉世投胎為正經歸宿。
鬼是不穩定的中間存在,狐是穩定而具發展性的生物。
於是,為什麼自由自在會跑會跳的狐狸精竟然為樹妖服務、甘心受其役使離不開黑山,就成了編劇的另一個難題。
如果小倩不是受迫被逼而同流合污,邏輯難題將上升成為道德難題。
新倩女幽魂採用的是元神分離之說。
也就是說,電影裏的人形小倩並非真身,她真身是白狐,給關在樹妖的水牢裏面,所以只好為樹妖賣命害人。
這說法有其巧妙之處,還可同時為劉亦菲恍惚的演技提出解釋。
但仔細一想,這等於說劉亦菲演的女身小倩只是一具傀儡替身阿凡達。
這也太奇怪了!
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的修煉之說:狐仙是修煉狐身自體,包括內丹(見《聊齋‧王蘭》),但不會在自身之外修出一個阿凡達來。
天時地利人和都欠缺,硬要掛鬼頭賣狐肉,也真難為了導演編劇跟演員。
這部電影像寓言一樣說明了今日香港電影的最大問題。
元神受到禁制,我們已經看不到香港電影的真身。
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十六年后,杨过得知了小龙女跳下绝情谷山崖的真相后,义无反顾的跳崖而下。
如果按照原著来说,他会在谷底遇到小龙女,从此二人没羞没臊的生活在一起,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但在本片中,导演另有安排。
杨过在跳下山崖后,遇到了时空乱流,不小心穿越了。
在谷底,他不仅奇异的恢复了双臂,还遇到了十六年前刚刚跳落至此的小龙女。
拥有后世经验的杨过自非等闲之辈,他利用手中蜂蜜糖治好了小龙女的情花巨毒。
于是故事得以提前圆满。
然而总也事与愿违,杨过深知自己并非这个世界的那个杨过。
他忧虑、他彷徨,他不知道十六年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到那时,当姑姑面前站着两个过儿的时候,该当如何选择,那他又将如何自处。
他终于下定决心,用自己深厚的内力运起摄魂大法,封印了小龙女的记忆。
一切等待十六年后再做分晓,倘若杨过二号如期而至,那么他终将默默守护。
动用了未来力量的杨过并没有想到,他此举大大破坏了时空的稳定性。
那万安寺大火,本该落塔自尽的灭绝师太也穿越到了此地。
那灭绝老尼何等决绝刚烈,不然也不会拒绝张无忌的援手了。
她本是好强之人,来到此间之后,为实现本身夙愿,更是广收门徒。
天赋异禀的小龙女自然纳入其法眼,被抢收做的徒弟。
杨过见那灭绝老尼虽刚愎自用,却也对小龙女百般呵护,便由她去了。
花开并蒂,各表一枝。
穿越而来的,并非只有灭绝师太一人。
那灵柩宫主,虚竹大师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虚竹为人谦虚且耿直,穿越以后更是行侠仗义、快意江湖,当得一句大侠之称。
这一日,虚竹行至黑山(世界地形已经改变……),发现那灭绝老尼在此地作威作福,不仅强抢民女作威作福,还奴役这整个黑山村。
更为重要的是,灭绝座下有一女,音容相貌与其三弟媳王语嫣万分相像。
虚竹认定灭绝师太定是胁迫王语嫣为其服务,便毅然决定上山除害。
哪知那灭绝师太近年来武功大进,打的虚竹节节败退。
关键时刻杨过出手,击退了灭绝老尼,救下了虚竹。
虚竹自然对这杨过感恩戴德,两位英雄人物相见恨晚,一时间亲密无二。
但很快,虚竹便知道杨过并非正道人士,不然也不会纵容灭绝师太走火入魔般得为非作歹了。
当虚竹得知杨过其实是在守护王语嫣的时候,气的胸炸了也似,遂断臂绝交,以谢当年相救之恩,从此恩断义绝。
杨过无奈,只得放虚竹离去。
时间荏苒,十六年匆匆而逝。
绝情谷底(黑山脚下)并没有迎来杨过二号的到来。
这一日,忽有一位不速之客不期而至。
这位自称宁采臣的书生,相传曾是嵩山之上一小沙弥,亦有人声称他本是京城一戏子。
此中真相更待后人挖掘,此处暂且不表。
这宁采臣单纯热血而富有理想,在村民的怂恿下要上黑山与灭绝师太决一死战。
无巧不成书,在上山途中,宁采臣遇到了小龙女,并以蜂蜜糖与之结识,更发展出一段恋情。
后世学者无不垂首顿足,一块糖的爱情,到底是幼稚,还是荒唐,抑或根本就逢场作戏,众说纷纭。
有人分析,小龙女十六年来虽然衣食无忧,却十分寂寞。
而且据活死人墓揭秘档案显示,这段时间内小龙女总是噩梦连连,有人听过其梦话“灵儿不是妖,灵儿是女娲后人”。
这些事情她不可能和刚愎的灭绝师太诉说,憋在心里早已成疾。
此时宁采臣上山,恰好给了她一个说话之人。
也有人说,是那块蜂蜜糖唤起了小龙女被封印的记忆,潜意识中,她把宁采臣当做了杨过的替身。
宁采臣本就不是什么性格坚毅之辈,与小龙女陷入爱河以后,上山除害之事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他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带着小龙女私奔罢了。
杨过得知此事以后大为恼火,欲将小龙女捉回灭绝身边。
就在此时,阔别多年的虚竹再次出现在杨过面前,这些年来虚竹卧薪尝胆,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打的杨过满地找牙。
小龙女更为虚竹多抓获。
看到昔日的三弟妹王语嫣,给三弟段誉戴了不止一定绿帽,虚竹怒火滔天,认为一切都是那灭绝老尼煽动的。
将杨过与小龙女监禁后,他便动身前往兰若寺,收拾那老尼姑去了。
虚竹走后,他的跟班小春哥担心虚竹不敌,放出了杨过和小龙女,并告知杨过和宁采臣,这些年来灭绝师太为了控制收下众女,逼迫她们服下了三尸脑神丹,要想解救小龙女,大家必须上山打败灭绝师太。
二男听后自然大怒,四人便追着虚竹的脚步,一同前往兰若寺。
于是,众多穿越者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宁采臣在小春哥的帮助下,找到三尸脑神丹的解药,杨过与虚竹一同干掉了灭绝师太。
由于此战动用大量异世界的能量,使得时空变得极为不稳定。
小龙女的记忆封印也被破解掉了,于是真相大白。
小龙女将宁采臣推出了破碎虚空,自己和杨过穿过黑暗之门,去外域了。
剩下的人留在了艾泽拉斯大陆,黑山村的村民也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来自西部某直辖市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宁采臣童鞋,毕业后放弃了外企的优渥工作,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的号召,只身来到贫穷的黑山村支农支教,宁童鞋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把自己所学的地质、测绘和爆破技术都无偿的奉献给了黑山村民,为黑山村发掘出了环保无毒无辐射的洁净水源;同时,宁采臣在黑山公安刑警队长燕赤霞的帮助下,解救出了被迫卖淫的妇女小倩,并一举捣毁了长期盘踞在兰若寺的黑恶势力。
最后,黑山村的打黑运动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全村重新沐浴在和谐、绿色的环境中,村民中自发聚集起来,齐唱红歌,欢送宁采臣童鞋……这就是新版《倩女幽魂》的故事梗概,没啥新鲜,但也没啥错误。
在我看来,此片堪称新世纪初国产商业片的教科书,其观影感受堪比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个标配产品——妖孽作祟、玄幻斗法、香艳女优、三角恋情,在新版《倩女幽魂》里,这些剧情桥段成功的将动作片、情色片、恐怖片的元素糅为一体,节奏张驰有度,叙事跌宕起伏,时而煽情,时而搞笑,演员该帅的帅,该萌的萌,该筋肉的筋肉,该大胸的大胸,再加上南朝鲜特技团队的视效营造,从国产商业类型片的角度来看,几乎找不出什么短板(以现在国产片水准来看,雷人台词和观众笑场应当不算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香港影人给内地同行上的生动一课。
叶伟信、黄岳泰、张炭,这些港片精英在“北上”大潮中为本港影人摸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道路:挂着合拍片的羊头,卖的还得是纯港片的狗肉。
内地的演职人员该占的比例当然得占,但把控权还是得掌握在港人手里。
分离了那么多年,港片与内地的文化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弭的,既如此,尽量淡化影片的地域文化色彩,更多的将其类型片化,才是王道。
新版《倩女幽魂》显然就是这一策略的成功例证,往大了说,张艺谋、冯小刚们近些年的大制作基本走不出国门,三爷的“业”更是毫无跨地域传播效果,而《倩女幽魂》这种本港“合拍片”才具备在异国他乡赢取票房的可能性。
至于翻拍,一来这是电影工业的家常便饭,好莱坞不仅翻拍自己的东西,连人家的东西也经常拿来改头换面一番再卖将出去;二来对电影人个人来说,如果有影迷情结,这种翻拍也常常有致敬的意味在里头——就新版《倩女幽魂》的情形来看,应当是两大原因合而为一吧。
由于男一号古天乐饰演燕赤霞,新版《倩女幽魂》相较于程小东旧版,最大的变化就是设置了小倩和燕赤霞的前情,在影片中,这一桥段的出现使得宁采臣成了不期而入的第三者,旧有的哥哥和王祖贤演绎的爱情杯具,在新版中则成了3P迷局。
说老实话,对这一三角关系,影片并没有把人物之间的情感脉动处理的太清楚,从人物性格来看,宁采臣就是个不谙世事的纯情处男,靠卖萌和装傻赢得了风尘女小倩的好感,最后就顺理成章的JQ了,跟不离不弃守护在兰若寺的燕赤霞比起来,宁采臣与小倩之间的情感纠结毫无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宁采臣在全片的戏剧结构中只是承担了一个不给力的男小三的功能,但碍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轻易删掉,搞到最后小倩不得不脚踏两只船,生离死别都折腾了两次,实有些蛇足。
另一个有趣的改变,在于小倩的身份。
港版中小倩基本以女鬼的面目示人,亦即是死后冤魂不散;而在大陆近来公映的《倩女幽魂》(包括电视剧),小倩则以狐妖的身份出镜。
这并非没有原因——据说在某主管部门的管控尺度中,鬼意味着封建迷信,而妖则没有直接冲击审查底线,所以聊斋题材的电影,《倩女》也好,《画皮》也罢,基本都是动植物幻化的妖孽作祟,死后不散的冤魂是断没有出现过的。
当然,我也是听说的,权当笑谈罢了,《哈利•波特》里桃金娘的冤魂满天飞,在咱们这不也正大光明给小朋友们看了吗?
(时光网特约稿件)
1. 神有三部电影,从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它们开始,每年都会至少重温一次以上,不但百看不厌,而且每次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情看完,一部是《终结者2》,一部是《东方不败》,一部是87版《倩女幽魂》。
我后来当然知道,比它们优秀的电影多了去了,甚至连我自己列看过的最好的十部电影,它们也不会入选。
不过,你要说这几部电影不好?
那我跟你拼命。
这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你亵渎了我的神。
我的记忆力有限,几年前的事情能想起来的也不多。
有一回我对那时的女朋友说,我记性不好,经常忘记我俩在一起的经历,我打算记日记,把我们两个人的事情记下来,让自己不要忘记。
如今,我记不记得那些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有一回脑中突显一幅我站在一个悬崖上观看某河流入海口的画面,分外真实却又遥远,一时间十分恍惚。
后来才逐渐回忆起,这应该是在美国时前往红杉国家公园途中经过的一景,加州北部某一重要河流的入海口。
那时事情过去才一年多,就已恍如梦境。
看来我还是多记录点文字比较好,否则我的心灵跨度,就只是这么可怜的数百天而已,一片荒芜。
希望借由记录,把自己心灵的宽度稍稍拉大一点。
也许多年以后我看着这点记录回忆今天,会比那天这一幕来得切实一些。
电影也是一种记录。
我的童年与它们如此绵密地交叠在一起,以至于它们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它们是我童年的记录,帮我延长心灵的跨度,在荒漠里点缀出一些色彩。
我现在记得的那点可怜的童年碎片里,与这些电影有关的故人故事占了大部分。
多数记忆与录像厅有关。
固定的场所,人群的聚集,带有集体催眠效果的仪式感——录像厅就是我们这帮70末80初的男孩子的教堂。
而仪式中心的那一部电影,它不就是神码?
我记得我的文青表姐工作的新华书店仓库有一段时间租给别人开录像厅,那段时间在那儿蹭过片子。
有一回录像厅人头攒动,站位都站到录像厅门口,放的是我已经看过几遍的《倩女幽魂2人间道》,我已经忘了为什么我还有如此热情蹭这种场面看一部老片,只记得表姐搬来一张椅子,于是我站在椅子上眺望着宁采臣“飞吻”变成尸妖的傅清风,这段重口味的镜头在印象中非常浪漫。
我记得某一天放学后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瞥见路边一家录像厅打出“张国荣、王祖贤、午马主演,《倩女幽魂》续集《XX》” 的招牌和海报,兴奋得饭也没顾得上回家吃就冲进录像厅去,愣是看完了也没有发现男主角并不是张国荣,而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那几年《倩女幽魂》一系列跟风作中很不入流的一部叫《灵狐》的片子。
印象中这是老实的我第一次瞒着家人干了点没出息的“坏事”。
那时录像厅为招揽生意,除了贴海报招牌之外,还会临街放个破音箱把厅内片子的声音接出来。
我记得当年《倩女幽魂》没有中文字幕,以至于痴迷于《倩女幽魂》的一切的我和我的好友花了几天时间潜伏在录像厅周围,等着出现“十里平湖霜满天”那首诗出现的片段,只因为我们一直想搞清第三句“对月形单望相互”到底是哪几个字。
我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不知哪来的热情,觉得同学就这么散了不好,于是打算做一个壮举,组织同学搞个活动。
有出息的人大概会想到组织大家旅游吧,而我很没出息地想到应该组织班里男生毕业前一起看录像。
地点就在我表舅开的录像厅。
选片子时,我表舅眉飞色舞地向我推荐一部一老一少两个和尚打妖怪的片子,很精彩。
那部片子叫《金佛喋血》,我当然看过了,虽然多年后我才知道它的真名。
现在回想起来,表舅那时的表情跟后来某些推荐A片给我的录像店老板真是一模一样。
这样的记忆还有不少。
这些蠢事在别人看来都没什么意义,但它们是我记忆里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人生碎片。
我不喜欢杜琪峰的《复仇》,但我对片子里渐渐失忆的男主角感同身受,我完全能体会记忆里的故人故事纷纷远去的荒凉。
所以我很珍视它们。
第一次看到《倩女幽魂》,是来自那位文青表姐租来的一盘录像带,标题是威风凛凛的《神剑斩妖》。
我那时好像已经认识张国荣和王祖贤了,也知道徐克。
我当然知道这是港片,可是奇怪的是录像带里有日文字幕。
后来我才知道到这盘录像带里的情节缺斤少两,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盘录像带是日本版转录,配音是山寨配音厂里一男一女两人负责所有配音(配音时还抹掉所有背景音)的产物。
不过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我的神在那一刻从天而降。
现在回想起来,《倩女幽魂》对我的启蒙,几乎遍及我那时还很幼稚的心灵的各个角落。
最显而易见的是审美观。
直到今天,《倩女幽魂》的影像(从服装到美工到摄影)仍然是心目中影像上的中国古典美的标杆。
我没有机会接受美学训练,对美的形容词很贫乏,即便后来我对《英雄》《十面埋伏》里大红布大绿布嗤之以鼻,也没什么恰当的词形容它,我只好说“它比《倩女幽魂》差太多了”,我不知道别人能否理解这样的对比,也许只有我自己觉得这样的对比很贴切易懂。
曾经沧海难为水就是这样吧,以后看到任何中国古装电影的画面,总是拿《倩女幽魂》的影像去量它,看它比《倩女幽魂》差多少。
《倩女幽魂》让我发展出一种对香港古装电影几近偏执的喜爱,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能真正喜欢上成龙甚至周星驰的电影。
我偏执地认为《倩女幽魂》式的隽永只可能在古装电影中复现。
《倩女幽魂》还很离奇地成了我某些哲学思考的起点。
我对《倩女幽魂1》里小倩非得去投胎不可的逻辑耿耿于怀很多年。
我对于投胎观念里重名分(生命)轻实际(自我的存在)的取舍非常疑惑。
孤魂野鬼有什么不好?
至少你还是聂小倩,不是人又如何,投胎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后来我很喜欢《倩女幽魂3》结局的原因)。
我那些关于“自我意识”的永远没有答案的纠结就来源于此。
最后是爱情。
如果说《倩女幽魂》也是一部爱情经典,那么它的爱情究竟哪里打动我呢?
其实我看了新《倩女幽魂》才明白。
2. 谈恋爱与爱虽然早有预感新《倩女幽魂》会悲剧,不过还是没有想到看到片头我就笑场了。
87版《倩女幽魂》的英文名叫“A Chinese Ghost Story(中国鬼故事)”,到这里愣是被改成了“A Chinese Fairy Tale(中国童话)”。
广电的大爷们,你们心里得多有鬼才会这样怕鬼啊?
既然是童话,那大概就是王子和公主谈恋爱的那种吧。
就不说那些不负责任的细节(比如好几次上一幕里宁采臣被搞得屁滚尿流,剧情上紧接着的下一幕里一定是衣衫整齐的再登场)和混乱的剧情逻辑了,只说新《倩女幽魂》里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是大陆演员演技不够还是生活中太不憨厚太不纯洁了,他们总是特别有把憨厚、纯真之类的气质演成“傻”的能力。
这回的余少群也是,愣是把本该单纯的宁采臣演成了直冒傻气和稚气的中学生。
本来觉得让刘亦菲这种少女气质的演员来演聂小倩已经太嫩了,没想到宁采臣比她看上去还小了一辈。
我去看《倩女幽魂》本是想看痴男怨女纠缠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个中学生被小姐姐勾引情窦初开。
小倩和采臣在树丛中躲燕赤霞那一段,从对白、表情到分糖吃的桥段,太有“放学回家路上”的感觉了。
新《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和聂小倩只是在“谈恋爱”而不是在“爱”。
余少群的宁采臣破处之后从没气味变成有气味,那大概是说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其实继续幼稚),而我相信张国荣的宁采臣即使在“黎明请你不要来”的缠绵之后也依旧是没有气味的。
这是余少群的宁采臣和张国荣的宁采臣最大的差别。
不过,新《倩女幽魂》里的“爱情童话”让我觉得如此扯淡,仅仅是因为余少群的演技不够水准?
或者仅仅是因为台词、桥段太粗糙?
如果新《倩女幽魂》换了一个演技更好一点的小生,换一个靠谱一点的编剧把谈恋爱的台词、桥段写得有趣味一点,这个爱情故事就会像旧版那样打动我吗?
好像不会。
我后来才意识到,新、旧《倩女幽魂》爱情故事最大的差别,不是那些表演、台词上的表面功夫,而是故事里男女主角的身份完全变了——旧版中宁采臣和聂小倩的孤独在新版中不复存在了。
3. 孤独者之恋我发现打动我的爱情,几乎都是离人之爱。
爱情故事里的主角,至少有一方是沦落天涯的孤独者。
在这段爱情开始之前,他们的心里是那种我熟悉的一片荒凉。
爱情就是在这片荒漠中开出的一朵小花。
正因为开在荒漠里,所以才那样光彩夺目。
爱情之摄人心魄,不在于爱情本身,而在于那片荒芜的背景的衬托。
所以爱情属于孤独者。
《机器人总动员》里Wall-E与Eve太空共舞之前需经百年孤独;若没有被随意践踏唾弃而残存于世的孤独感,《我在这儿》里Sheldon的献身不会那样地义无反顾吧;若不是远离故乡的孤独者,《甜蜜蜜》里的黎小军和李翘也只会擦身而过;《堕落天使》里那一分钟的温暖,只会发生在两个边缘人之间;《色戒》里“天涯歌女”绝望中的相知相怜,恐怕是因为王佳芝和易先生都意识到自己正被世界放逐。
87版《倩女幽魂》也是如此。
燕赤霞看不惯人世丑恶而自我放逐,远离人世;宁采臣是一介“一无是处”的书生,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苟活于乱世,就算不是走投无路投奔兰若寺,本身的善良纯真就已经把他抛到了人世的远端;聂小倩也是孤独者,在身边所有妖鬼的嗜杀成性中孤独地坚守内心的良知。
他们都是被放逐到人世边界的离人,独自面对各自内心的荒凉。
87版《倩女幽魂》的爱情故事打动我的,也许就是这份爱情背后的孤独。
而新版呢?
旧版燕赤霞无门无派,孓然一生,而新版的燕赤霞是有师兄师傅的。
旧版宁采臣走投无路才误入兰若寺,而新版的宁采臣是以公务员身份来执行公务的,他不但不孤独,而且还是组织上的人。
从诱杀无名书生时的一滴眼泪就可以看到旧版聂小倩的孤独,但是新版聂小倩呢?
我只知道她不杀好人(其实只是不杀反应慢的处男),我只从她对两个蛇妖的呵斥中知道她是姥姥最得力的助手,但我看不到他对于杀其他人有多少愧疚。
她是像以前那位聂小倩那样备受煎熬身不由己,还是只是勉强做着一份不开心不满意的工作?
我完全看不出来。
所以在新版《倩女幽魂》里,一个是公务员、有志青年,一个是劳模、先进工作者,他们就算不遇上对方,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旧版的爱情故事是荒漠中绽放的夺目花朵,而在新版里,他们的心本来就是一座花园。
所以我也只好对你们的爱情视而不见了。
当孤独不复存在,爱情也就难以刻骨铭心。
我一个人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到了终点,一切也将重归孤寂。
在遇见你之前,我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遇见你之后,我俩可以一起孤独地活下去了。
这大概就是爱情。
文: 魏知超一点私货,我2020年出版的新书:
进击的心智:优化思维和明智行动的心理学新知7.8魏知超 王晓微 / 202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完倩女幽魂,我第一个感想就是:老天爷是公平的,所以好片和好宣发,几乎永远都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谁也遇不着谁。
一不小心撞上个类似子弹那样日月同辉的极品,毕竟也是极小概率事件,算不上大自然常态。
作为一部商业片,倩女幽魂是合格的,甚至是能拿到75分以上的,因为它符合一部商业电影的所有标准——有俊男、有美女、有奇情、有武打、有惊悚、有感动、有悲情、有搞笑。
不到两小时的片长里,笑点、吓点、泪点、露肉点、特效点都是510分钟一个,掐好了时间算准了节奏,保证观众稍有懈怠就能被提溜起精神来;一切镜头短平快,争取在最短时间里放进最多信息量,不给观众喘息、吐槽和找破绽的机会;所有情节都尽可能的以画面交代清楚,实在不清楚的马上加演员口白画外音,绝不让观众在吃着爆米花望着大波流口水的同时还要分心去自己串剧情;不讲情怀、不讲宏大命题,入手的就是每一个人都能领会的那点子破事,新欢旧爱三角恋,银幕下面的观众哪个没有类似的共鸣……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把观众伺候舒坦了,看得爽,自然不会对自己花出去的买票钱有什么怨言。
但问题在于,倩女的宣发团队实在是失败到了一个境界,且不说前期铺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网络到平面,如果不是靠老版电影的名声在撑着,作为一部新片它的话题性和引人关注的程度还不如电视上随便哪个农民工歌手。
没活动,没话题策划,没主演互动,要不是最近工作原因顺带关注了下,都不知道演宁采臣的那家伙名叫余少群。
路牌怎么偏僻怎么上,大路上全没有,我家门口仅容两辆车并排开的小路反而全上了,而且是一个站台上两块,还不带重样的。
怪不得连叶伟信自己都发微薄抱怨:“谁能告诉我倩女幽魂的官网地址?
”导演惨到了这个份上,幽怨程度绝对不输战国的肾结石 • 孙老师。
其实倩女的官网我去看了,做得相当精致,海报剧照宣传物料也绝对在水准线以上,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片子本身再牛逼,配套物料再齐全,宣传推不出去,就全部捂死在自己窝里,相当于白做工。
再加上档期如此惨淡,前有战国后有关云长,中间还夹着美少女特工队和里约大冒险,这片在票房上的失手,几乎是肯定的。
反观战国,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之前说的,观众在把一部商业片当历史教科书看,因为心理落差造成了负面情绪。
而在于几乎所有观众走进影院,都没有找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诚然,想把战国当历史片看的人,确实只看到了一段戏说野史,但问题是更多的想把战国当商业片看的人,却发现电影里面充斥着各种半文不白的晦涩台词,昏昏欲睡的缓慢节奏,莫名其妙的情节断点。
宣传中看到的大场面、大战争原来预告片里已经全部演示完毕了,帅哥没有,笑星倒很多,可诡异的是没有一个笑星是真正来搞笑的。
笑点确实有,但所有的笑场都不是被主动逗笑的,而是被动雷笑的。
好不容易来两美女,一个赛一个穿着严实、一个赛一个冷若冰霜,既不温暖又不妖娆,连最原始的欲望都无处可发泄。
为什么这一次战国的口碑如此失控,说白了就是两头不讨好。
如果它把商业做到极致,色情、暴力、怪力乱神等等所有好用的卖点一锅端,至少能获得基础雄厚的民间百姓拥戴;如果它把晦涩做到极致,类似荆轲刺秦王那种,至少还能打动一小拨自诩高端的影评人,也能唬住底下的普通观众,大家都怕没看懂,自然不敢骂得那么彻底。
偏偏这部电影,既想当特殊行业工作者又想立为五一劳模,集合了刺秦的难看故事和刺陵的难看特效,外加孔子式的看似宏大其实一头雾水的模糊命题,特写从来不配合剧情,特效从来不用在刀刃上,这样从里到外的四六不靠,叫口碑如何能好得起来?
反过来再看战国的宣发,倒是从前期铺垫到中期发力再到后期打扫战场,基本上遵循了由轻到重,由粗到细,由周边到中心的宣传轨迹,并且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到两个策划性新闻出现。
进入上片的宣传期后更是长期霸占全国平面的头条大图、网络的头条要闻,以及话题性的论坛微博。
这样的宣传力度,不说倩女关云长,就连贺岁档的赵孤和子弹都不曾有过。
(经过之前对北青和新京的统计,两部电影最高的新闻频率也不过是一周上一次平面,还并不都是重要位置。
)而之前战国被砸得最狠的关于电影变成景甜个人宣传片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拿来做倩女的反面教材。
其实倩女幽魂的居心是多么明显啊!
海报刘亦菲放最中间其他人全部溜边站,超级大特写横着竖着斜着倒着,连旋转镜头都用上了,90%的画面里都是她,片子里所有男人都爱她所有女人都恨她,恨不得连路边的石头都能跟她扯上点暧昧关系。
但问题是,人家的每一点都是这么顺理成章:倩女幽魂嘛!
围着聂小倩打转很正常嘛!
特写她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意义的嘛!
交代剧情承上启下,或者干脆就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沟男的妖娆嘛!
片子里从头到尾没有人赞美过刘亦菲说:最美就是你的眼睛。
但她的眼睛无数次通过特写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从眼珠里燕赤霞的倒影到几次伤心绝望落泪,再到打回原型的妖魔化变脸,这种潜移默化的表达方式,真的比一百句台词都给力。
所以归结到一句,倩女幽魂的失败,是宣发的失败,而战国的失败,是影片本身的失败。
宣发失败兮,尤可脱也,影片失败兮,不可脱也。
为什么人家册封战国为年度奇葩大片,我想也正是因为宣传的力度和影片本身的质量之间落差实在太大。
以至于所有人都不敢想象——这部从任何角度看都很山寨的片子,真的是当初我从网络上、报纸上了解到的那个华丽丽的古装奇谋大片么?
中国人早已被发改委和质监局忽悠了太多次,潜意识里就有特别抵触忽悠的逆反心理。
这次千防万防还是被忽悠上道,也无怪回到家里会愤愤的捡起最大最硬的那块板砖,朝着花了冤枉钱的三无产品狠狠砸去。
刚开始小倩(刘亦菲饰演)发现糖果好吃,就喜欢上燕赤霞;后来小倩“强暴”宁采臣未遂,又喜欢上宁采臣和他的糖果。
女妖的智商和被日本怪蜀黍引诱的萝莉一样高啊,好好的小倩就这样糟蹋了。
对于剧情而言,极端点讲就是除了人名和倩女幽魂有关外,故事完全乱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演员的演技,每次人妖殊途生离死别的场景都会有人哭,但是看起来好假(居然还给特写),让人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最后说到向荣哥哥致敬,他要是泉下有知定会死不瞑目吧。
看完此片,叶导在我心目中直接被归类到张导冯导之流了。
跑去看新版的《倩女幽魂》,多少是因为旧版的聂小倩、宁采臣太过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已没机会看到哥哥老去的样子,也没能看到小贤嫁给齐秦,看新版只是为了重温一下87版《倩女幽魂》的感觉。
叶伟信的《倩女幽魂》与徐克的《倩女幽魂》最大的差别在于,原来聂小倩与宁采臣间人鬼相恋凄美的爱情故事,变成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三位人妖之间三角恋。
燕赤霞从过去一捉鬼捉妖的道人变成了猎妖者还成为了聂小倩的旧爱,而宁采臣只不过是聂小倩的新欢。
在最后的生离死别时,聂小倩还是选择了旧爱,对宁采臣挥挥衣袖,你该干嘛干嘛去吧,就别留恋姐了。
刘亦菲完全没有旧版王祖贤的聂小倩凄美飘逸,差了一大截。
刘亦菲一直在复制过去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美女,王祖贤的聂小倩,陈玉莲的王语嫣,李若彤的小龙女,但好像从未超越过,她总是千人一面的长发加白裙,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
而余少群的宁采臣呆得像个木头,缺少张国荣的宁采臣那份痴情。
只怪徐克当年的《倩女幽魂》太过经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超越的。
倒是旧版《倩女幽魂》中两个配角,燕赤霞、黑山老妖在新作中有较多的戏份,大放光茫,特别是惠英红的黑山老妖,要不要这那么的抢戏,拿个金像最佳女配回家没问题。
在先进的CG技术配合下,俩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斗法对战还是蛮精彩的。
电影也只有在特效方面比旧版有进步,其他嘛,唉,也就一般般了。
电影结尾时打出“永远怀念张国荣”字幕,伴随旧版《倩女幽魂》的主题歌响起“人生梦如路长,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
红尘里,美梦有多少方向。
找痴痴梦幻的心爱,路随人茫茫。
”不由感叹张国荣的离去,王祖贤的老去。
每每大陆有大投资的最新电影,豆瓣给的都很低。
确实国产质量主要是在故事编剧上不能让大家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但是新版倩女幽魂故事差吗?
不差!
很多周围的人说惊喜大于遗憾。
港人的编剧还是超越大陆的。
不到六分,慢慢对豆瓣产生怀疑。
水军有确实很多,做一个评价网站不容易,门槛低,这样恶性循环只能是纯电影观众对豆瓣失去信心,变得没有参考价值。
黑山之上,妖孽重生。
少年猎妖师燕赤侠奉师命到黑山降妖以增修行,却不料因一颗糖果与狐妖小倩擦出火花,坠入爱河。
时值燕赤霞师兄夏雪风雷携众师兄弟共同封印为祸黑山的千年树妖,那场战斗直打得天昏地暗。
以夏雪风雷牺牲一条手臂为代价成功将树姥姥封印。
小倩妖性未灭,吸取他人元阳之时被燕赤霞发现,燕赤霞恍觉人妖有别。
遂用神器把小倩关于他们的记忆永久封存.......神器本为伏妖至宝,失去神器,因此夏雪风雷在和树妖恶斗中失去优势,导致三个师弟阵亡。
夏雪风雷和燕赤霞反目,燕赤霞永守兰若寺。
黑山村水源枯竭,朝廷派宁采臣办理此事。
在黑山村民铁牙带领下,宁采臣一行众人上山寻找水源。
天色渐黑,一行人便去兰若寺躲雨,怎料兰若寺乃树妖幻化,树妖手下小妖不计其数,凡入此间者必被吸尽元阳。
小倩见宁采臣一介书生,又是正人君子,本就心地善良的她决意将宁采臣放下山。
却不料被树姥姥发现,将小倩严刑拷打。
宁采臣重返兰若寺小倩救回黑山村,并与之有了肌肤之亲。
岂料此时夏雪风雷因知树妖即将突破封印于是携妹妹夏冰重回黑山,誓杀树妖,以报血仇。
发现小倩行踪便穷追不舍,欲致小倩形神俱灭,却被夏冰救下。
宁采臣燕赤霞夏冰小倩共上黑山对付树妖,激战中,夏雪风雷以纹身符咒将树妖击成重伤,树妖乱斗之中将燕赤霞吞入腹中。
欲对小倩下杀手之时,燕赤霞在树妖体内与之搏斗,从小倩身体之中抽出封印过往记忆的神器,对准树妖胸口杀身成仁,与树妖同归于尽。
小倩因此恢复和燕赤霞那段缠绵的记忆,在燕赤霞死后,劝走宁采臣,与燕赤霞共埋兰若寺。
按百分制给这部电影打分的话:导演加编剧=30+20只要导演跟编剧够强大,电影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
叶伟信导演是执导过《叶问》系列的,所以我不质疑他的功力,纵观整部剧,故事还算流畅,但节奏跳跃性偏大,在交代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进度上实在是突兀。
编剧是编出《新龙门客栈》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武侠奇葩的人,相信宝刀未老,但今日看来并非如是。
不知是观众笑点太低疑窦太深还是编剧自身的功底随着时间的消磨渐渐江郎才尽。
本片中的台词,几乎有一半没有存在的意义,似乎纯粹为了对话而对话。
三角恋的情节设置,相对来说是前后呼应的,为最后与树妖大战取胜小倩葬身兰若寺奠定基石。
在不怎么完整的叙事下观众看得是头晕目眩,恨不得导演把弦拉断,绷着好难受。
因此我为导演加编剧30演员阵容=20大牌演员是吸引票房的重要保证,因此本片也请来古天乐,刘亦菲,樊少皇,余少群,惠英红,徐锦江,李菁等众多明星。
其中令我最喜欢的是树姥姥的扮演者惠英红,作为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演员,能请她出演姥姥是导演的明智之举。
惠英红的姥姥妖艳狡猾而且心狠手辣,法力更是高强。
借助特效,使她的打斗戏份一场华丽。
但正是因为这种华丽,让作为观众的我特别失望,它将演员原本具备的武打素质弱化。
真枪实弹的打斗场面实在是令人神往,炫目的特技华而不实,令原本最有吸引力的打戏成了其中的一根软肋。
古天乐的表演中规中矩,并没有多大突破,再次省略这个人。
刘亦菲,刘亦菲,我擦,我擦擦,我擦擦擦。
网上对你一片骂声,我置之不理。
我觉得一个演员只要尽责将自己的角色诠释好就不用管外界的闲言碎语了。
我要求真的不高,我不要求你能像王祖贤那样娇艳欲滴,令人怜爱。
你起码要有自己的风格吧,难道你的风格就是咬着糖果露齿微笑,含着糖果两泪轻流。
面对比自己辈分小的妖精,你能不能霸气一点,狠一点会不会,我是说让你狠一点。
"我出去一定咬死你",咬你妹,你咬自己好了。
作为妖精,你为什么这么像人呢,作为人,你哪点像妖。
难道你想跟国际章在《我的父亲母亲》里比纯情,你纯不过的;你骚一点会不会,至少自己宽衣解带啊,别老是想着扒男人衣服。
我承认你牙齿挺白的,但也别老是笑,痛苦会不会,不会是吧,好的。
我觉得汤唯来演会比你好哦。
余少群,于公子其实你压力挺大的,扮可爱也确实挺可爱的,装傻充愣继续,干巴得,你一定行的。
樊少皇,哦肌肉,肌肉,我何时能拥有你伟岸的臂膀,和宽大的胸肌,以及那六块充满厚实感的腹肌呢,你的表演很到位,赞一个。
我给演员们15分美工加拍摄加特效=30美工这方面,无论是黑山村的阴暗布景,还是兰若寺的繁华瑰丽,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都给人以一种熟悉的味道,令人想起上世纪香港武侠奇幻电影鼎盛时期,本片与徐克导演的《青蛇》用的是同一个色彩老师,因此能在美工制作方面有一些惊艳之处,但有些地方台轻描淡写,令人索然乏味。
摄影师用的是老版《倩女幽魂》摄影师,我今天算是看出来了,就是这种感觉。
特效是本片的重头戏,在对外宣称有多大200多个CG特效时,我就为其中的特效深深吸引,直至观影中不断的数着特效的数目,是挺多,但又能怎样呢,照样是一杯令我痛多乐少的泡面。
满分30分总分75,意见:不报多大希望,值得一看作为旁观者我只是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同时特别感谢晚上陪我去看电影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小豪,小鲤鱼,莫莫,小尧,姚老师,辉辉,阿昇,叶婷,丹凤,梦颖,阿飞,阿娇还有半路遇到被我吐槽的犀利
本无所谓好坏的翻拍,票房才是最终标准。
不知所云。
刘亦菲很漂亮,比王祖贤看起来多了一分灵气,却少了几许妩媚。这种片子评价剧情就无聊了,只能说演员的演技,比起前作来,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87版其实也就造型和音乐出彩,宁采臣即便是哥哥出演,仍然不能改变其又白又二的本质。新版的人物设置合理得多,爱得隐忍的燕赤霞,本来可以很催泪的,可惜拍得潦草,远没虐到位。刘亦菲还行,越来越迷人了。还有,既然这版宁采臣已经更白更二彻底边缘化了,还要打行字幕纪念哥哥,不带这样黑色幽默的
至于那么差么,不扯到前头那部,单看这片没那么糟糕,至少我在电影院没有摔可乐的冲动
给块儿糖就能骗走的姑娘你伤不起!!!!!!!!
能被古天乐的二乎劲囧死
好吧,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看的,最后还感动哭了。。。小狐狸很萌~
没有结果的爱情必须放下,即使它夺走了你的第一次。
一星叩给春二哥 一星叩给太省钱了。。。
好。难。看。
很想哥哥!
倩女有妖啊!!!!谁给我糖果我就跟谁好!!!!多少萝莉被糖果拐跑有木有!!!!燕赤霞黑锅王子有木有!!!!张国荣《人生路》背景音乐走出来的是余少群当时就傻了有木有!!!宁采臣装纯洁啊亲啊!!!!徐锦江和李菁一星,特效一星!!!!我再操出一星!!!!我操
刘亦菲还是挺漂亮的,比黄圣依强多了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演员选得挺有古典气质。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评价给得那么低
198*年,聂小倩和宁采臣,少男少女。201*年,聂小倩和燕赤霞,梨花海棠。203*年,宁采臣和燕赤霞,天下大同。
中间夹着的宁采臣肯定心里很不好受,但是谁叫你爱错了呢~~这个宁采臣成了个观众看了都想去伸手打他的货,倒不如没有的好。。。另外,惠英红演的很好,古天乐和刘亦菲感情戏也不错,旁边的陌生美女都掉眼泪了
宁采臣是要有多丑!!!!!!无边尽的脸!!!
11年4月17日,万达。
何必颠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