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深的爱才能使得深入虎穴去找男友;多坚强才能忍受集中营版的苦和难;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艾玛·沃特森演出了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女神,但愿男人不要冒险置家人于险境。
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指责影片是在当年的受害者伤口上撒盐,但是历史不应该被揭露、不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唾弃吗。
影片揭露了那个反乌托邦式的团体背后的残酷,指出了现实的阴暗与卑劣,还好他们终究是逃了出来,为他们的胆色与勇敢喝彩。
the ugliness of human being and the courage from love, the us-backed military regime ,the sin of us.如果没有那些执着的人,这个世界将有多少罪行将被彻底掩埋在时间的沙尘之下。
但可悲的是,即使真相被揭露,我们有时也只能对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施以道义上的谴责,而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审判。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逃离慕尼黑的既视感和金凯瑞追飞机的结尾尽管节奏紧张但还是映射着手法老套的结局,但是很尊重历史的说,为自由而奋斗的人,总要在生和死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来自本能的求生欲和个人价值观的完整体现。
一开始以为男主会出轨,看来是我的脑洞被套路腐化了……电影里的许多细节很人性化,比如男主在遭受虐待折磨后害怕的哭泣,再次回到受摧残地方的愤怒。
很多细节夜也很隐晦,比如影片中对保罗性侵小男孩的描写,但更加的让人愤怒。
他眼里看到的只是一群“生物”。
喜欢女主。
没有太聪明英勇,坚强,努力,一直在坚持。
艾玛演技很好,开篇5分钟后,一直没跳过戏。
刚开始觉得男主如果不非要拍那些照片,他和女主就不会有事,可是等影片结束,会感慨,幸好还有一个人这样坚持。
坚持揭露黑暗。
另外觉得结尾赶上飞机那稍微有点“太完美”了。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男人崇尚事业梦想,女人为了爱情,最后也等同于自己的梦想, 就以这么一段古典忠贞,传统的爱情观,来与宗教,独裁,世道,死亡博弈,并最终获胜,当然这概述就不去深究这个比较bug的痛快结局了,坦白讲,这影片如果不是有突出的邪教风格,没太多可写的,设计逃逸的情节和当中的各个重点情景的渲染都觉着偏弱,没有touch到,基于最近在读欧洲简史和刚刚完成了35天的岛国+美帝旅行,书本已足够佐证一个事实,所有西方宗教,除了极早期犹太教,教宗和成立背景几乎就沾邪了,辅助统治或自己统治,杀戮再平常不过,尤其后来屡屡使用沙林毒气,而行程体验中就是他国媒体各种偏见造成的西方愚民很是受用,简单讲就是日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大大弱于东方对西方的了解,回想起最近新加坡前外交大臣在哈佛的演讲,真应景。
略有偏题,anyway, 忽略宗教,本片着实没太多touch可讲,最后,再横向比对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输出,“有信仰,不论宗教”,这就是我想抛给您的
本来周末是很轻松的,吃完红烧肉,几个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棉袄,挤在沙发上看电影,还盖了块毯子,还有个小太阳转来转去烘。
可偏偏老胡挑了这样一个片子。
这个片子的题目是《尊严殖民地》,在南美洲智利发生的故事。
智利?
听说过,但不熟啊,地图上它就是狭长的一道线。
故事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男女,德国人,正值智利军方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期间,男主人公被关进一个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女主人公为救出自己的爱人混进去,见证了那里非人性的一切,最后逃离出来。
女主人公是哈利波特的赫敏,艾玛沃特森,小姑娘在我们眼皮子底下长大了,成了真正的女人。
她素颜,脸上的雀斑清晰可见,轮廓精致,尤其是侧颜,简直完美。
什么是“尊严殖民地”?
那是一个邪教组织的领地,历史真实存在。
邪教主舍弗尔是德国人,独眼,他是传教士,辗转到智利,买下一块地,圈上铁丝网,他和他的“臣民”们住在里面。
那里他是上帝,主宰了一切。
男女分开居住,生出的孩子自母亲那儿抱走扶养,夫妻不见面,孩子不识父母。
而他和军方皮诺切特政权狼狈为奸后,这里又是一个秘密的审讯基地和屠宰场。
历史并不是一直往前发展的, 历史会倒退,会停留,会重复。
没有了纳粹集中营,还会有尊严殖民地。
人在暴力机器下只能是无助的破娃娃,而相当时候也充当了暴力的螺丝钉。
皮诺切特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独裁者,手上沾满了鲜血,但他又把智利打造成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
一部电影让轻松周末变成凝重一晚,但是正如老胡所说:只要还有人拍这样的片子,我们这个世界就有救。
本片与《逃离德黑兰》有相似之处,也是在飞机上脱离,这种观影感刺激无可挑剔。
论政治改革的恐怖,一旦政府被邪恶势力所占领整个个国家只会走向更加堕落的面貌。
不知是否剧情需要还是还原真实事件八岁就被困在这殖民地的于瑟尔差一步之遥就能逃出来的悲剧,是本片最为苦涩的部分。
也许塑造这剧情,两人就这么逃出去就显得太过简单且不真实了吧~故事简单说下,主角艾玛女神扮演一名空姐莱娜与丹尼尔在智利亲密~智利政变丹尼尔被当地警察抓去一个名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莱娜深入虎穴与丹尼尔见面,经过重重折磨后逃出来,最后在飞机上多得机长的援助终于逃出这地狱般的国家~
*小心脏收缩了两个小时看完的影片!
虽然在残留纳粹统治的那个牢狱里的有些情节比较理想化了点,但还是被告知影片完全没有重现智利历史上皮诺切特政变后的那段黑历史。
*影片告诉我们:没事别参与政治、没事别往独裁政权的国家跑。
*若不是告诉我们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还真不相信会有一个大爱丈夫的漂亮妻子能为了营救丈夫而牺牲自我,自愿投入纳粹牢笼的。
见识了一个伟大的爱。
开篇飞机lena身穿黄色制服,跟机组成员们离开,跟pauls久别重逢,不期而遇的惊喜,温暖缠绵的激情戏。
摄影师很善于捕捉emma wason的眼睛,她的眼睛充满对生活的满足。
接着画风突变,随即被捕入狱,pauls遭受点击,lena随即自愿进入那个泯灭人性的地方。
一个国家内部居然可以这么黑暗,各个政府势力相互联结,就像下水道散发着浑浊腐烂的恶臭。
人生活在那个地方,完全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像一颗螺丝钉,只能在机械转动的时候随着机械一起转动。
在那里,爱情会被杀死、恋爱是污浊、对婚姻的向往会被当成龌龊肮脏的灵魂,被一群没有灵魂的驱壳用巴掌掴死。
lena湛蓝色的眼睛写满了悲伤、后悔和对眼前的一切的不可置信,你会被她眼神里透露出的聪明和智慧吸引。
在男女混合游行的过程中,lena和pauls第一次重逢,他们牵着手站在人群中的那一刻,是lena来到殖民地这么久以来绽放的第一抹微笑。
电影中每一个逃跑即将被抓住的情节,都来得合乎情理,让人紧张到抓心。
但是也有不合理的成分,pauls作为一个傻子,可以自由的来到每一个地方,却丝毫不会被人发现。
最不合理的就是他来到地下通道,看到曾经被点击的地方,拿起椅子砸坏了设备,却没有被惩罚。
多次出入下水道,却没人发现,让故事发展的太过顺利。
最后的登机的时候,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也是电影中才有可能发生的情节,机长愿意为lena的请求而开飞机。
不过最起码,结局还是美好的,电影都是如此,不是吗?
故事的背景是皮诺切利。
一个非常耳熟的历史人物。
其实我在中学课本没有特别了解,上大学,听拉美经济史才有所收获。
开篇一派阳光气氛,涂蓝眼影的空姐,热情的摇滚乐,欣欣向荣的七十年代。
画面切换,谁曾想还存在一处和集中营无比类似的设施呢?
逼迫女人高强度劳动,向不听话的人电击、下毒、施暴,将魔爪伸向小孩子。
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尊严殖民地”,尊严是讽刺,殖民地是想当然的傲慢。
智利人民的尊严在自己手中。
在电影中,前纳粹分子,极端民族主义,变形的宗教势力,如黑云,越聚越大,低低地笼罩在智利人民头上。
高通胀,高物价,高压统治。
百姓噤若寒蝉,不然就会被随意关押、虐待、枪决。
这样的社会情形似乎到现在依然有反思的意义。
当断则断,重启发展才是正道。
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走不出怪圈,没有什么差别。
希望过几年,能看见更好的智利。
(其实是字数太多短评写不下才来效颦影评,然而我的水平这根本算不上影评,伪影评都算不上。
)以前看电影总期待“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模式,可现实从来不是迪士尼。
看完《权力游戏》后,慢慢适应了这种调调,就算是影视作品——人类可以寄托精神情感暂时聊以慰藉假装自己活在乌托邦的途径之——也有硬生生把和平面具撕裂展露残酷的一天。
Nothing change in Chile,比悲剧还要残酷的现实。
太沉重,个人觉得已经不能抽离剧情事件来肆意评论这部电影是好是坏。
终于体味到什么叫不能让历史重演!
33年判太轻!
当年那些勾结者们、那些真正玷污人性的罪犯们,真是捡了上帝打盹儿的漏洞!
“Nothing change in Chile”,多么无奈。
个人觉得艺术对历史的纪念、缅怀总真诚于政治。
我以为这部电影至少TOP20,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演员演技简直可以甩《他是龙》好几条百街,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它却排在后面,意外啊。
前几天看那个gf experience女主有点像Emma 现在看正版可出戏了Ծ‸Ծ
还是较好的展现了大独裁式的背景
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十多分钟后,每一分钟都好方
表现地特别好莱坞,但对于呈现一段历史来说电影的传播效果毕竟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左棍应该去古拉格,夹边沟,北朝鲜挖煤
十分钟讲爱情,十分钟讲政治,剩下的时间都在讲邪教控制。真是白搭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地方势力与政党勾结一带而过,对人性的挖掘约等于零。好在故事节奏控制得还算精彩,明知道结果最后的逃亡戏还是很扣人心弦。男女主角缺乏火花,角色本身过于扁平。
这个题材看的好难过啊。。。
每一分钟都好看。长发机长太棒了
还是德国的历史还是德国被黑出翔 虽然前面真的大段都好无聊 可是烘托出了结尾处非常不错!艾玛沃特森美美美 也不管她前面演得一般般了。薛姑娘也很喜欢她。
了解一段自己从不知的历史 艾玛离赫敏越来越远了 会越来越好
本来真实改编的故事,却拍得如此的散乱而又懒洋洋,特别是影片的开头,更觉无聊。好在后面的节奏跟上来了,但仍未踩到点。这样的题材有些糟蹋了。
节奏超赞...每一个高潮的地方简直扣人心弦--为男女主角紧张_(:з」∠)_是一个凄惨但却又真实的一个片子,虽然说不乏戏剧化的部分,但是还是想给末尾的机长点赞...但是官官相护的事情...心塞
艾玛的个人品牌效应太强然而演技不够。当然故事讲得也很渣就是了。
让人跟着剧情一直提心吊胆,让人不寒而栗
简直是对那些爱拍照的文艺小青年的当头一击
有点苍白并无期待的震撼。Emma演技实在是…
。。。。没想好说什么
我想起很多来自巴西的德国裔朋友。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含)了,聚居在一个城镇,只会说葡语,但他们几乎从不跨国通婚,也都说不清爷爷辈以上的事。也都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血和泪。有个荷兰小朋友告诉我,阿根廷和巴西是世界上纳粹移民最多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个台湾朋友,住在圣保罗的日本人聚居地。
题外话,特别喜欢女神的发音
男女主撑不起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