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的灾难片,所以,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分;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一个外科医生的三口之家和他夫人的情人——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自己的同学,上学时的情敌(够俗套吧);一对偶遇然坐上同一班地铁,然后相互帮助共同经过灾难之后的年轻情侣(也很常见吧);还有路人甲,乙。。。
2、在遇到灾难时,商人的智慧完全的表现出来。
他首先很冷静,没有被突发的事故吓的不知所以。
a、当别人都匆忙的从地铁中逃出后踩在水中沿着铁轨往外逃,而他则 直接爬上了车顶,沿着地铁的顶部往外走。
这样防止了列车在侧歪的时候对边上的人造成伤害。
b、他没有直接跳地铁轨道中的水里,因为他知道铁轨上还在通着电,当水面上升的时候,强大的电流会伤害到水中的人。
而其他乘客要么是压根没有往这方面想,要么是被突如其来的险恶遭遇吓破了胆,失去了正常的理智。
而正是这样导致了很多人触电身亡。
3、从感情上我是把那位外科医生定位成“好人”的,但是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倒是很普通。
也许他就是“一个公立医院里好医生”(暗示了他或许并没有很高超的技术,也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医生)。
在灾难发生后,他没有表现出一位医生的高尚的医德,在逃难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很有智慧,他唯一表现出对女儿的4、也许很多人会骂那些地铁的管理人员,他们不负责,他们愚蠢,他们总是做错误的决定。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并不是每次遇到险情都会有一些大智大勇的人正好处在可以就你于水火之中的岗位。
更多的时候,人们在遇到险情的时候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关键是你,你如果身处险境的时候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思考,做出有利的选择
看不下去,纯粹脑残片。
事情的起因是地铁公司雇佣的巡道员巡查发现隧道漏水并向上级报告,但是上级不听……我你个叉叉,你不听你雇巡道员你吃饱了撑的?
全片贯穿一贯的俄式进行曲BGM,逃生的时候个个变话唠,叽里哇啦在充满水的隧道里拉家常,等到要死了再叽里哇啦逃命。
水头把车厢推过来碾压众人时傻大个偏要拉家常偏不跟大家一起逃竖井里去,车厢前面那么大两个扶手也偏不抓住坐一回顺风车,偏要站着让它给碾死……不说了,都是槽点。
谨慎食用。
我说,这部俄罗斯电影《夺命地铁》,实事求是,我们给了6.9的评分,低了。
真的低了!
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灾难片,不仅有情节,内容充实。
摄影水平高,人物表现个性强,演技精湛。
场面上,体现得壮观、丰富,节奏紧凑,充满紧张感。
影片对于人性和伦理,体现了真切地诠释。
而且,对于家庭、爱情都有深入地表达。
其实剧情很简单,简单到甚至可以说是老套,就是讲一起由于检修事故引发的惨剧,一个婚姻失败家庭失败的外科医生,还有他老婆的情人,一个失业青年,一个老检修工人,几段故事交织就差不多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
俗话说得好,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地铁》也是这样由于检修制度的不完善才造成的。
影片开场半个小时是最精彩的,气氛,环境,镜头都很流畅,灾难爆发后,有不顾个人安危救人的,也有那些乘机偷财的小偷,我觉得,拍的很写实,但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女主角拍的太2逼了,各种情绪化,对本片一点帮助也没有。
看的俄罗斯电影不多,但是不得不说,该片的特效做的很好,天朝要做到这么好的特效估计还得登上十年。
新浪微博:薯条社长
影片开头,男主一出场就看出来了他是个好人,但是不怎么擅长交际,有点口笨舌拙的感觉。
果不其然,他老婆出轨了……而更牛逼的是她给他戴了12年的绿帽,他竟然一声不吭?!
如此忍辱负重,真的是很爱很爱女主了……只可惜,大部分女人都喜欢“坏男人”,不喜欢“老实人”。
然后男主女儿出场了,这个小公主很像她妈妈,长相漂亮,脾气火爆,性格倔强,可比她老爸刚多了~婚姻生活不和谐的男人真是面如菜色,一脸憋屈,怎么看都觉得有点绿……接着女主的情人也就是男二正式出场了,真是帅,还有点像普京大帝~不过这男的看着很魁梧可靠,可实际上也有点怂,喜欢女主却只能和她搞地下情,还一搞就是12年……也是史无前例了,真•忍辱负重,比男主还能忍,服了服了…最后是女主,这个女人也是很神奇的存在了,外形无可挑剔,年轻漂亮,性感热辣,嘴角那颗痣也是很撩人了~BUT!
这个女人的性格真的很不讨喜,反正我是很不喜欢。
为什么要出轨呢?
还一出就出轨了12年……每次要她取舍的时候就犹豫不决,很明显意思就是,情人必须要,老公也不想放手嘛!
更何况还有个可爱的女儿,怎么能够放弃家庭呢?
出轨只是一时的刺激,真要放弃家庭,说实话没几个女人能做得到。
果然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小三投奔老公的怀抱~那现在老公要怎么办呢?
——“原谅大法”好啊!
那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啦!!!
真理就是这样子的:“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有点绿。
” 真•无fuck说🌚
越看越像普京大帝!
*吐槽完了以后来说点正经的。
影片开头的场景其实非常符合俄罗斯的日常生活状态:1)异常拥堵的大马路男二就是受不了堵得水泄不通选择搭地铁,然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精彩故事~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的交通状况很不好,管理得很一般……2)富丽堂皇的地铁站俄罗斯地铁站历史悠久,1935年到现在八十多年过去了,维修的还挺好的其实。
早年地铁站是军事堡垒,用来避难的,所以都修得很深很深,地下一百多米呢,坐自动扶梯下去一趟都得花5min以上…除此之外,战斗民族的200多个地铁站都修得富丽堂皇的,而且没有一个重样的,都是用大理石装饰的,还有各种浮雕、壁画、水晶吊灯等等。
不像中国的地铁站都长一个样,而且还都修得很呆板……因为这是苏联建国初的一个目标,要将地铁站修建成“人民大众的艺术殿堂”,后来他们也做到了,还是很伟大的。
3)人们等地铁时一般都安静地看书看报,而且一般都会很规矩地排队,不会粗鲁无礼地插队拥挤莫斯科地铁站有免费的车站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这与他们民众的素质分不开,如果放在中国,很早就会被不知道什么人全给拿走了……4)外表冷漠的莫斯科人爱丽斯遇到那个年轻男生的时候就表现得很冷漠,不苟言笑的。
还有小公主在地铁站上遇到的那个抱狗的老人家,面对别人和她交谈,她也是一脸冷淡。
倒是那个小年轻,很热情大方,我猜他应该是圣彼得堡人~是的,圣彼得堡人和莫斯科人截然相反,他们受法国人的影响,热情大方,友好浪漫🌹不是说莫斯科人真的很高冷(外表看起来却是挺高冷的其实),他们只是不爱笑罢了。
因为他们认为,无缘无故的傻笑是愚蠢的表现……这就和美国人一点也不一样了,美国人都很爱笑,会很友好地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甚至还会表示友好地拥抱你,感觉很暖心是真的。
5)俄罗斯的帅哥美女们不得不说,俄罗斯的年轻姑娘们真真是“上帝的宠儿”,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翩若惊鸿,动若蛟龙。
同时性格也是很刚烈倔强的,不比男人差分毫,很欣赏!
还有俄罗斯的长腿大帅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真的是帅,帅呆了!
帅死了!
地铁工作人员,穿着蓝色的制服,sexy~*最后再谈谈我不理解的地方。
首先,为什么看见前面漏水地铁驾驶员不赶紧加度冲过去而是猛踩刹车?
这种情况能停的下来吗?
如果不能,那这么做只是徒增人员伤亡,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可以,那么停下来以后是想掉头往回走吗?
其次,为什么填充的液氮会变成固态氮而不是遇水后气化成氮气呢?
???
液氮的沸点远小于水的凝固点,所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遇到常温状态下的水肯定是会气化成氮气的。
要想将液氮凝固成固体氮只能是降温或者加压。
降温不太可能,就只剩下加压了,那就只有封闭隧道,抽走空气加压,然后通入液氮使其变成固态氮,支撑起莫斯科城市。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用固体氮不能用气体氮呢?
气体氮不也是性质稳定不容易反应吗?
而且气体也可以增加压力支撑起地面呀?
还有,抽走空气这个也不好操作诶,空气一走,压力增加,水可能就沸腾了……然后变成水蒸气,一块抽走吗?
这样子好像也解释地通诶……不管怎么样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所以这部影片提醒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份微小的工作。
(如果一开始上司听了那个老修理工的话,仔细检查漏水问题,不要急着开动地铁,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场灾难?
)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通过“蝴蝶效应”,也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造成重大的灾难事故。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古人早就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应当谨记于心。
当你乘坐着地铁,经过某条河流的下方,地铁却突然崩塌,河流中的水涌入了地铁,如此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你会想什么,当地铁紧急制动,无数的人因为强大的惯性而被摔死的时候,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会让多少人觉得可怕,地铁停下了,那些幸存者们开始往外跑,他们的脚踩着地铁隧道里的水,然后因为触电,又有大批的人被电死,这场面又是何等的惨烈,最后跑出来的一部分幸存者,又惊动了地铁候车厅的人们,地铁候车厅一阵骚乱,大量的人员被踩踏而亡,此情此景堪称人间炼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灾祸的第一时间就跑出来了,还有几个之前在等待着最佳时机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还被困在地铁之中。
一位外科医生,他是一个好父亲,但他有着自己坚守的原则,再加上工作很忙,他已经冷落了妻子很多年了,因为倍受冷落,所以他的妻子在外面出轨了一个做工程的男人,医生的女儿也不是很理解父亲,总觉得自己的父亲太软弱,太妥协,许多事情明明自己是清楚的,却从来不声张不发火,在地铁崩塌的当天,医生的妻子和做工程的男人刚刚缠绵完,做工程的男人准备把医生的妻子送回家,而医生忙了一个通宵准备回家休息,女儿却让他送她上学,看着妻子也没回来,医生只好同意,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医生带着女儿去乘坐地铁了,二人前脚刚走,做工程的男人就把他妻子送了回来,妻子向做工程的男人表示,会尽快和丈夫摊牌,然后结束这一切,做工程的男人在告别了医生的妻子以后,因为赶时间,而且路上堵的很严重,也来坐地铁了,在地铁站,一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儿,对一个腼腆稳重的女孩一见钟情,男孩也不客气,上去就去和女孩子搭讪,女孩子或许也有那个意思,但还是保持了固有的矜持,医生带着女儿,还有做工程的男人,也都到达了地铁站,就这样,一个丈夫带着女儿和他夫人的男小三;以及一对一见钟情的男女,女的有哮喘病,一旦发作就需要呼吸器;还有一个在地铁出事故以后一只胳膊受伤的,重视家庭的、最后因为惧怕黑暗被水流冲过来的地铁车厢撞死的话痨胖子;外加一个信阳上帝的单身老处女;还有一条主人不幸挂掉了自己还在顽强地活着的、还与医生的女儿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宠物狗,他们坐上了同一辆地铁,一辆即将面对地铁崩塌、河流水驶入地铁的地铁,在灾难面前,那些人的情感又该何去何从,一切的一切,随着带给他们灾难之地铁的车轮的转动,将逐渐拉开序幕,等待着他们前方的将是无尽的考验,当河水渗透,整个地铁都被水淹了的时候,一个小小的下水道口子将是他们获救的出口,在灾难面前,生命的顽强让人敬佩,医生的妻子最后也算是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选择了家庭,那对一见钟情的男女在灾难的考验下,也最终走在了一起,相亲相爱,他们的爱情会比磐石还要坚固。
以下附上个人观此电影时,截屏出的画面的链接,可能涉及剧透与泄底,慎入: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86149631/ 。
完。
因为前不久刚去了莫斯科,还做了传说中的莫斯科地铁,所以特意在上映电影的时候“包场”看了这部电影,算是意外收货吧,反正我是觉得挺好看的。
下面总结该影片的几个特点:1.水平完全可以和hollywood媲美了吧,而且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非常喜欢片中的另类配乐,主题曲也很好听;2. 个人经验:莫斯科地铁很深,坐电梯要3分钟才到达地面,而且装潢的非常漂亮,像地下宫殿。
从片中看出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确实有待改进,还有腐败现象。
3. 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急刹车那一段,真是太太太美妙绝伦了,美国电影也没有拍出这个水平的!
怎么说呢;真实、残酷、还有点“黑色幽默”。
4. 模仿了好莱坞的亲情戏,感情部分,觉得应该结尾再突出一下,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5. 几个大场面镜头座的还不错,因为刚去了莫斯科,所以有些感同身受。
群众演员都表现的挺好的。
6. 如果是去莫斯科之前观看了此影片,估计不敢做那儿的地铁了,呵呵……
2013年,剧情惊悚灾难电影《 夺命地铁 Метро》上来先说一下,海报很不走心啊。
这地铁都出路面了。
俄国电影看的不多,俄国人民带有很浓的民族精神和色彩,有些东西也确实不好理解,但是天朝又和俄国有过很长时间的交集。
有很多当时革命留下来的相似的东西。
比如拥堵的交通,老化的地铁系统。
比如一些政治任务。。
等等等等吧。
有的也不方便说。。
剧情前25分钟铺垫,略有无聊,从地铁事故开始就紧凑起来,高潮开始了。
不过从事故开始那些仓皇而逃的人们比起来,他们是被各种意外事件耽搁了,然后落后了,不过呢。。
就算落后了。。
闲聊的时间也过于多了一些。
虽然中间穿插了不少突发事件,但是感觉也是把节奏拖慢了许多。
中间还穿插了一条感情线,虽然也是不太懂毛子的感情路数。。
但是也挺有意思。
电影结尾还有还开了个小玩笑。。
为了不剧透,就不吐槽了。
也许很多人都有幽闭恐惧症,也许也有对地铁的恐惧,电影里的事故表现的很多小细节都很真实,这个地铁的事故也确有其事(当然电影只是杜撰)。
好像是 圣彼得堡地铁透水事故。
---我是地铁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感觉130分钟有点长了,当然有了这种感觉的话,证明这个电影剧情还是拖沓了。
灾难片的灾难“前苏联”电影的荣耀是属于“前苏联”的,现在它也属于了俄罗斯,是名誉的遗产。
流光暗转,“前苏联”不再是“前苏联”,成了俄罗斯;“前苏联”电影不再是“前苏联”电影,成了俄罗斯电影。
它成为了历史名词,却并没有烟消云散。
它被继承的是在沉重题材上的一贯风格:美术、气氛、诗性、文学性,和复杂而沉重的人性。
90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直接经历了很多看似行不通,但可以在之后大行其道的事物。
从哲学上讲,那些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仍旧有待商榷,但我们这代人真的是见惯了变化。
于是我们在变通跟认死理儿之间,在墨守成规与另辟蹊径之间,徘徊不定。
类型片的发展跟完善,间接树立了多方面的电影霸权:剧作法、拍摄法、剪辑法……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不伦不类。
类型片,也就是套路片,每一部的手段、打法,都有迹可循。
港人甚至在内容创作上也要有迹可循,影视剧里充斥了大量雷同的桥段,而他们的胜利在于所有的桥段都几乎有效。
都说黄百鸣是桥段王,其实他也是“新艺城七怪”里的一员,后来曾志伟、徐克、施南生先后出去自组公司,七个脑袋创作的时代才算罢了。
“都长大了,应该各地封侯了。
”(麦嘉语)这门时间艺术演变到这,基本已经“全球化”了。
类型片有的那一套,已经完善到能自动划分并且吸引各国观众了。
你不与之接轨,就会被淘汰。
香港电影的衰败就只是因为它粗制滥造么?
观众为什么转去看“西片”啊?
这要归咎到类型片的得失上。
本土类型片不断的自我复制,但没有完善类型法则,陷入绝境;“西片”在投资规模与制作水准上远胜港片,类型又在不断完善。
才以至于是好莱坞吸纳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名导,给类型电影树立标杆,规定叙事法则,成为约定俗成。
最起码,好莱坞在灾难片、奇幻片、动作片、悬疑片等一众主流商业电影上,掌握了话语权。
刚到千禧年的时候,“大片儿”刚成为流行语的时候,有人觉得那是文化霸权,是侵略的一部分,是“和平演变”。
事实上,那只是“全球化”的一部分,经济上可以,文化上也要允许。
两极格局瓦解之后,美国电影也一致认为国家的敌人是俄罗斯。
俄罗斯是强势的,俄罗斯电影却是弱势的,似乎它也不在意自己在他国视野里的形象。
但,俄罗斯电影学习好莱坞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能通行的世界的东西,自然是好的。
越是能通行全世界,就越能证明它属于全世界。
在这一点上,民族性是要让步的。
电影不可以私人,不可以囿于地域,在电影这门语言上,我们都是没有国界的。
俄罗斯电影,在属于当代题材的这部分,西风东渐得有点过。
它把魂儿丢了!
超级英雄电影《守护者:世纪战元》,学漫威,学DC,失败;美食、爱情电影《巴黎厨房》,复制好莱坞,复制《美味情缘》,失败;灾难电影《夺命地铁》,复制好莱坞,画虎不成。
或者说,有些东西是别人发明的,可能最好的归宿就在别人那。
收养,领养,都不是好结果。
又或者说,想学着李小龙的截拳道,再用截拳道打败李小龙,这个有些不现实。
搁到电影上,也是这个道理。
毕竟外国观众们熟悉纽约,多过熟悉莫斯科。
2000万美金放在现在的好莱坞是个什么概念?
基本上就是普通商业片投资的10%左右,而俄罗斯用这些完成了一部灾难片,这事在好莱坞是无法想象的。
当大家抱怨除了开头一个急刹车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外,其余部分都太坑的时候,请记住这笔帐。
假如再给他5000万的预算的话,要做出好莱坞级别的效果完全不是难事。
说到底就是没钱。
就像电影里的莫斯科,作为一国首都,基础设施如此陈旧,地铁设施已经用了80年了,居然没有翻修过。
这要不出意外还真有鬼了。
为啥苏联时代的东西一直沿用到21世纪?
那还不是在冷战时期被西方拖垮掉的经济吗。
如果有钱翻修这些基础设施的话,苏联也解体不了了。
活在中国的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大兴土木的痕迹,旧的楼房拆了造造了拆,翻新的不亦乐乎,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十分罕见的,就算是美国,它的很多机场地铁也都是60年代造的,地方政府也都拿不出(舍不得)钱来翻修。
也归功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福利。
另外要说一说主人公,那名外科医生,这是一个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什么强调公立医院?
你知道知道俄罗斯的公立医院的概念就明白为什么他的老婆要出轨了。
众所周知,从苏联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有全民医保福利,可以在公立医院免费看病。
大家想一想要实施这样一项政策该具备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反正绝对不是当时的苏联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疗条件严重缩水,医生的工资也非常低,再加上后来对官僚阶层大开特权门,因此遭到老百姓的一致谴责。
于是在这个有所谓的免费医疗的国家到处开满了私人诊所,收费的医院服务热情,看病看的好,久而久之人们就很少再去公立医院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也越来越少,所有想挣钱养家的医生也都去开私人诊所了,留下来的医生基本上就跟护工一个级别了。
收入非常低。
最后来说到说到这段三角恋,有人惊叹到一个活王八怎么能戴十二年的绿帽子而不离婚的,这也太奇葩了吧,但是在我看来,那个高富帅的情夫,集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优点于一身万人迷型的角色,居然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守了十二年的单身,这难道不更奇葩吗?
战斗民族果然不同凡响。
且看战斗种族如何解决豆腐渣危机,地铁急刹车内段儿乘客大撞击做的真不错。
差点忘记了
2024.2.4 15:29
我觉得还挺好的呀。你看看,小插曲终究不是主旋律啊。
红颜祸水
还行,就是每个人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烦死了。快递员你跑不快不会游泳你就跟大家一起死嘛,自己真是找死。最后没看懂怎么获救的。门关了后不该是水位上升么?救生员怎么爬到路面的?看后边几个人是吊上来的。。。那个老婆真是婊子养的和婊子啊,身材热辣加上放荡,战斗种族这也可以忍啊。
好莱坞标准灾难片模型。
看得我血压忽高忽低这个难受啊
还不错啊,就是特效少了点
故事还凑合,就是俄罗斯人这幽默感还挺独特的。
拖沓的一比!操!看的时候我只想骂那些人,快点走啊,草泥马鼻!
俄罗斯执法机构的SB威权维稳意识跟天朝有的一拼,不,应该是咱两个混蛋儿子洋爹的宗师级别;一些配角刻画得很成功,镜头语言让人不寒而栗,印象深刻,不愧是曾经诞生过蒙太奇学派的电影大国。
不要再坐地铁了。
坐地铁也不安全了
在特效发达的现在,一部纯粹的灾难片在技术保护下还能动之以情的踏实叙事,还能让人担惊受怕的具备代入感,就相当不错了。俄罗斯电影的特效确实很有特点,视角独特,内容丰富。
很棒哟。、。好久没看到如此赞的灾难片了。。。
比胡编滥造的那些好太多了
父女、男女、男人与第三者之间的情仇揉到了被水淹没的地铁通道里。顺带了解了俄罗斯公共场合是不能喝酒的。
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挣扎于一线生机,你,是否看到了生命的倒计时。ps:其实我真心觉得男主和男二好基情orz
我实在看不下去智商又低情商又低的主角们...替他们急死了,被他们气死了。整个故事太偏重感情戏,逃生的惊险紧张都快一笔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