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神。
看电影里拍电影,看影迷“看电影看到死”。
笑中带泪,请收下这份日式温情。
苏打又贡献了我今年喜欢的一部片子之一。
看片的地点在北京剧院,进入单号入口。
入座,我这么瘦的人膝盖与前面座位的缝隙不足一厘米。
是在太挤了,观影体验真的下降。
但是看着看着我突然明白了用意。
舞台还倒映着银幕的光,电影里在拍电影院,有致敬天堂电影院,而在北京剧院的感觉,就像是还原在影片里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
期间我回头看投影的窗口,期待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是北影节特意安排在剧院播放,是真的有心了。
“电影要用心去感受,不要用脑子去想。
”这部片子在教我们怎么去看这部电影。
影片的故事现代和回忆穿插,故事引入的点很有意思,男主老头回看自己参与拍摄的老片,说女主的眼里有他,于是人物走入电影,回忆开始了。
而在回忆里,他自己写了一部剧本,是让人物影星从银幕中走出来。
一个走进去,一个走出来,这呼应真得让人觉得妙。
第二个让我觉得巧妙的呼应是,俯拍雪中年迈的妻子去应聘一份工作,而俯拍的这个概念,是男主年轻的时候想通过这个角度来体现女主生活的不幸福,而这个想法被摄影否定,所以年轻的时候电影之神这部电影就没拍成,而这个镜头留在了真实生活中女主不幸的时候。
“拍电影的都不是好东西。
”“她和你在一起比较好。
”“不做你会后悔,做了你也会后悔。
”年轻的时候外人都在劝女主,女主去爱去相信的勇气太让人佩服了,在反对中义无反顾地追着落魄的男主人公去了,尽管这个人一直让她不幸福,可总归一直在一起,因为她很爱他啊。
这是和片中女儿及其相反的恋爱观,女儿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果断离婚。
78岁新人编剧拿了最佳剧本奖,年轻时创作的电影之神被封神。
而此时又和现实有了联系,新冠来了。
从新闻初次播报到全员口罩,疫情之下,电影院因为要保持social distancing 设置隔位,好友的银幕电影院濒临倒闭,男主拿着奖金没有再去赌博,把钱捐给了电影院,还有众多影迷也纷纷伸手援助。
疫情下普通人团结起来的温暖,借电影把疫情对电影院的影响拍了出来。
我想起来我们疫情最严重的半年,电影院关闭半年,多少人失业,多少院撑不住倒闭。
我一直觉得拍好疫情时期的故事范围不用太大,太大反而什么都表达不好,不用抓着那么个医院拍,多看点人间疾苦吧,平凡生活中有的是可挖掘的素材。
“看电影看到死。
”年轻时拍的女主演从银幕中走了出来,看到这里其实我有预感,男主要去世了,是的,他真的看电影看到死了。
这是,影迷最浪漫的心愿。
我完全可以想象,单薄的剧情和大男子主义的人设有多令大多数观众厌恶。
我也完全可以想象,真诚袒露内心脆弱的山田洋次有多让电影人动情。
这世界上背负梦想的人,有的是因为无法实现梦想的痛苦,而陷入泥沼自暴自弃之流。
他们曾经追梦时的闪光,又让多少未经世事的女孩动心。
只是不可能有谁做到像电影中的太太那般为一个人奉献一声。
颇为玩味。
这部电影也如同主人在影片中写下的剧本一样,对失败追梦者而言是虚假却美好的电影世界。
男主阿乡原本是个有才华,有梦想的电影人。
以他的才华,按照正常的发展,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
但正当他春风得意时,却放弃了导演的梦想,把自己混成了一个连家人都嫌弃的老无赖。
阿乡是如何把自己从天才变成废柴的呢,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阿乡年轻的时候非常热爱电影,并且已经写出了一部可以获得大奖的剧本,这个剧本当时也受到了周围所有朋友的认可,包括他很喜欢的一位当红女演员的认可。
正当他要将这个剧本拍成电影的时候,因为极度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一开拍就非常紧张,不停地拉肚子上厕所。
总算不拉了,在第一次开始拍摄的过程中,他听到了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指手画脚后大怒,让自己在片场从高处摔下来,摔成了重伤。
受伤后的阿乡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只是变得更加的不自信,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打道回府。
在离开电影片场之前,他爱上了一位餐厅打工的女服务员淑子。
因为对自己不自信,他甚至都不敢对淑子表白。
他的朋友也爱上了这个女孩。
但淑子爱的人是阿乡,淑子甚至主动向阿乡表白。
都已经到这份上了,阿乡还要把淑子继续推给他的朋友。
但淑子仍然是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的跟阿乡离开了片场。
🤔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网友评价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他们俩终于结婚了。
但是阿乡并没有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他变得更加得不自信,无所事事,整日游手好闲,把大好青春献给了赌场,甚至还跟其她女人鬼混。
年纪一大把了,一事无成,还欠下了大笔的赌债,让所有的家人帮他还债。
他整个人处于一个醉生梦死的状态。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外孙,他根本都不可能在这么大的年纪,将自己年轻时的剧本获得大奖。
即便获得了大奖,他也仍然非常的不自信。
因此导致他领奖前又发生的状况,住进了医院,无法自己上台领奖。
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是因为他的极度不自信,导致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最后死在了电影院里,才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电影梦。
在这个世界上,天生有才华的人并不是很多。
而且有才华的人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够事业有成。
在《三体》这部电视剧中,申玉菲的丈夫魏成是一个数学天才,求学之路一路开挂,但他却从来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才华,所以受到科学边界人的利用。
我们家有个亲戚也是如此。
我的表姐夫从小就有绘画天赋,后来因为高考成绩差几分,没有进入中央美院。
此后自暴自弃。
家中有几幅年少时没有完成的油画,放了很多年也一直没有完成。
成年后的他进入了一家装潢公司,成为了设计部的经理,但是也不好好工作,整天到处鬼混,终究一事无成 。
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侄子,也和他父亲差不多。
从小就天生喜欢跳舞,而且长了一张明星脸。
在我侄子小的时候,只要我带他出门,就一定有人要和他合影,从小就是个万人迷。
后来他考上了北舞,立志要成为一名大明星。
无奈星途并不顺利,于是步入他爸爸的后尘。
男主泽田的老年生活就是喝酒赌博,没钱就问妻子要问女儿要问外孙要,或者去借高利贷,当追债的人找到他女儿的时候他的家人才再次知道他又去借了高利贷,女儿经常劝母亲淑子离婚,也经常问母亲为什么之前没有离婚,母亲说离婚的念头之前有过多次,可是到了最后却是自己心软了。
父亲泽田的挥霍无度加上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母亲淑子不得不出来做工,恰好她应聘的公司老板就是他们的旧相识寺新,而寺新一直觉得泽田是有才华的,再一次喝醉后泽田来到寺新的电影放映室,看了一部老电影,而那部电影的副导演是泽田,一起回忆了他们相识的点点滴滴。
外孙看到了外公的电影剧本,觉得很好,爷俩一起修改剧本去参赛,最终得了大奖,最后的最后男主死在了电影院。
故事很长,但是价值观有待商榷。
我可以喝酒烂赌不照顾家庭,但是我有才华就能得到原谅,我用40年前的才华写的剧本放到40年后的今天稍微修改一下还是冠军,看来40年来的电影产业一直停滞不前。
当你的野心撑不起你的才华的时候,那你就可以逃避,去一个不知道我的才华更不知道我的野心的地方。
一段感情我自己说了算,哪怕我周围的人都不看好,哪怕我喜欢的那个人也不看好我们之间的感情,我就是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哪怕在这过程中我喜欢的他喝酒赌博出轨,哪怕女儿都质疑自己的这段感情,哪怕追求我的人也很优秀,我就是要和他在一起,就是因为我一想到我离开了他他的日子会更加艰难我就心软。
我看不上我的父亲,他赌博高利贷喝酒,对母亲不好,对我不好,也不怎么关心外孙,可是,他的剧本得奖了,一等奖啊,还有100万日元呢,我觉得他是个好父亲。
外公你的剧本真的很好,要不拿去比赛吧,不过我们一起改改吧……“淑子,我喜欢你”“淑子,他很有才华”“淑子,你们还在一起吗?
”“淑子,你过得幸福就好”还有那个婊里婊气的女明星,“我是单独约你出来的,你怎么带了别人”,杳无音信。
哎,100周年献礼的影片,符合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民族特征。
一部期待好久也是命运多舛的电影,但在我看来电影里现代故事和昭和故事是完全割裂的,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导演的问题,山田洋次的细节几乎好的不能再好,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昭和时代勉强算是敢爱敢恨的女主和满腹才华的男主到了老年完全像变了个人。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电影中主角离开电影厂的五十年绝口不提只会让人觉得变化生硬,唯一提到的是男主曾经抛妻弃子和别的女人私奔。
这也是我最不理解日影的地方哪怕男主赌博酗酒,抛妻弃子只要能完成什么就应该被原谅。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空白的13年》里也有这样的父亲。
也许原谅真的是日本的底色 但我真的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演到电影获奖时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但忍耐看完全片后,才感觉到山田导演的厉害不只是能够把疫情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
故事最后也许是在讲原谅,但更多的是乡在原谅自己。
他赌博酗酒临死前也算是无赖选择为了电影而死。
也许他依然坚持电影会有更好的结果,也许不挥霍才华会有更好的成就,但人生不是电影我们无法用傍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选择,只能在人生岔路上做出自己认为正确方向,当多年后回看自己的选择时或许后悔或许庆幸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曾切实经历过,体验过自己选择的味道这样就已足够。
“只能选一种方式后悔”人生的确是这样。
最后夸一句永野芽郁真的无敌
打着“纪念松竹电影100周年”旗号进入众人视野的《电影之神》,虽自称取材自原田万葉的同名小说,但我还是注意到,这是一部纯粹山田洋次自编自导的电影。
キネマの神様评价人数不足原田マハ 原田舞叶 / 2008 / 文藝春秋原著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圆山乡是一个因嗜赌成性债台高筑的老渣男,其无赖恶劣的生活习性不断给家人造成麻烦。
面对登门骚扰的黑金债主,他的妻子淑子、女儿圆山步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没收其养老金银行卡,禁止他赌博,除此以外,约束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满足他看电影的喜好,而观影也是圆山乡除赌博之外唯一的爱好。
无奈之下圆山乡去了自己老朋友寺新开设的专放老电影的电影院,正巧试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担当导演助理那会儿拍摄的电影《花筏》,影片也从这一刻开始,时光倒流回至圆山乡在摄制组工作的时光,也就是日本电影蓬勃起飞的50年前,并和现代的时间之间交替叙述。
现在时
过去时相比现代,50年前的场景要来得有趣的多,菅田将晖、北川景子、永野芽郁,甚至还有Radwimps的野田洋次郎……如此众多的明星齐聚一堂,不得不感叹山田洋次的号召力。
尤其是野田洋次郎的演技,让人刮目相看,看来他在歌唱之外又发掘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这是一部让我感到失望的电影。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割裂感实在太严重了。
一个全身心热爱并投入影视创作、敢于对名导作品提出批评意见、热心为朋友排忧解难、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和蔼可亲的青年,何以在50年后变成一个嗜赌成性、擅长坑蒙拐骗、喜好小偷小摸、让人厌恶无比的老恶棍呢?
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故事,但影片没有交代彻底,因而产生了一种过去角色与现在角色无法正确衔接在一起的割裂感,挥之不去。
导演一句话,就奋不顾身冲向大海挽留夕阳的圆山乡
在朋友电影院里偷啤酒的老年圆山乡关于“过去”,导演山田洋次以自身为蓝本,向观众描绘了一个属于电影制作者的黄金时代,人物的对话、情节、纠葛都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镜头切到现代,一个烂到骨子里的老恶棍为什么会被家人纵容到这种程度?
为什么又能轻而易举地用年轻时写的剧本获得当代剧本最高奖?
这也太儿戏了吧?
因为他写的剧本里有演员直视镜头、甚至走出画面的这种情节?
这样就能受到评委青睐?
拜托,这种设定在早十几年前的电影里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老圆山乡真的获奖了,他的家人们怎们能如此轻易地原谅他的所作所为?
还是那句话,电影没有将过去与现在的角色衔接好。
甚至对于影片最后,北川景子走出荧幕牵走圆山乡那一幕我都感到非常戏虐:给电影院里留下一具尸体?
他的家人怎么办,寺新经营的电影院怎么办?
一切都看似是山田洋次的自嗨式表达,讲述一个坑家人坑朋友的糟老头极乐升仙的故事。
升天
升天没问题,可留下尸体在电影院可不好啊年轻时的圆山乡第一次指导电影时,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旁对其镜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指点点,圆山乡受不了,就此彻底放弃电影梦……我看到这里真的无语,这是一种怎样的玻璃心?
因为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同,就轻而易举地要放弃掉自己一路跋涉坚持过来的电影导演梦吗?
开什么玩笑?
更搞笑的是,圆山乡到了老年,被孙子略微夸赞自己年轻时写就的剧本,立刻就喜形于色不知所以,满心想着获奖以后拿奖金去赌博……我不明白这部片为什么叫《电影之神》,电影之神若真的会降临到圆山乡这种人身上,我估计《逐梦演艺圈》都可以荣膺豆瓣TOP250了。
影片里,寺新说过:“把看似无趣的每个镜头画面串联起来,变成一部电影以后,就会有说不出的魅力,那是因为电影的每个镜头、每一帧之间,都有神灵寄宿其中,那就是电影之神。
”然而,在《电影之神》中,过去和现在的串联是如此地失败、如此让人失望,也许“电影之神”并没有寄宿在这部影片之中吧。
电影开篇,一位头发胡子凌乱花白的老人对其妻女侃侃而谈“失去了赌马,失去了麻将,我这个老父亲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他每日沉迷于赌马、喝酒,自己老婆、女儿的所得都要拿来供他挥霍,其朋友还被告知不能借钱给他,然而就是这样的老人,年轻时却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且在电影领域有所建树的导演。
他叫圆山乡直,年轻时的他怀着一腔热忱投身于电影行业,希望改变流水线般的剧本制作和影片拍摄,他的创作能力和勤奋被众人认可,却在首次执导时太紧张而摔断了手臂,初尝失败的他就这样放弃了导演梦想,开启了数十年昏昏噩噩的生活。
垂垂老矣的圆山乡直,被外孙子点醒拿年轻创作的剧本参加比赛且拿到了木户奖,成为了史上最高龄的获奖者,圆山乡直也如他剧本中创作的角色一样,在电影中逝去。
我相信看完《电影之神》,很多人都无法接受阿直和他身边人的价值观,妻女数十年如一日无条件地顺从他并默默承受他的累累债务,身边一众朋友也只是能看到他的闪光点而去包容他的种种问题。
这就是日本人的价值观,在《菊与刀》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每个人都要遵从自己的责任,妻子服从丈夫、下属服从领导、士兵服从长官,而作为领导者,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为荣誉和信念而活,生活可以颓废,但理想要始终发光。
撇开这样的价值观不论,圆山乡直的创意该是十分厉害的,不仅为当时的电影制作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也对时下的作品有些许启发。
如今我们觉得这部作品还可以,可能会从它的演职员阵容、特效制作等方面来欣赏,但能深入人心,让人忍不住说一句“这个创意太棒了”、“这个剧情确实猜不透”这样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老套的剧情(例如各大节假日院线电影)和不知所云的故作高深(例如之后想写的《记忆》)。
所以虽然我无法认同圆山乡直和其身边众人的价值观,但作为怀揣着梦想的人,能在自己所爱的领域内为梦想而死也是十分美妙的事情了。
这破片的观感比《地狱花园》还差多了——后者只是单纯的蠢,这破片看了让人气炸了:整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很平淡,主线还是狗血的三角恋。
到后半部分则直接从平淡到气人了:男一这个渣男虽然有才华,但第一次当导演受到了挫折就彻底放弃了;对此,女一这个纯恋爱脑因为死心塌地地爱死了男一,放着老实可靠且生活踏实的男二不要,硬是义无反顾、九头大象都拉不回地跟了男一。
要说,虽然这破片的前半段就有表示男一年轻时就喜欢赌博和酒精并且有风流属性,但面对这样的好妻子你好歹该珍惜她吧?
结果这渣男偏不,不但变本加厉地沉迷赌博和酒精,为此不止一次借高利贷拖累全家,还在女儿读初中或高中时一度跟小三跑掉过。
但我们的日本好妻子——女一照旧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了几十年。
于是到了这破片的高潮部分:这个男一当了几十年的渣男后,最后靠着他当年亲自写的剧本拿了一个日本电影剧本领域的大奖(他的外孙在其中还对这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毕竟都过了几十年当然得修改,所以其实这就是他和他外孙共同创作了一个新版本的剧本),在颁奖典礼上由他的女儿说了他自己写的获奖感言(他自己因为沉迷酒精而身体最终出了事,于是进了医院参加不了颁奖典礼):他亲自写的那获奖感言里倒是通篇基本都在感恩妻子——女一默默付出、任劳任怨了几十年难道就是在等你这个渣男丈夫在一份获奖感言上感谢她?
(哦,还有请求他女儿原谅他这个无可救药、一无是处的混账父亲——他还知道自己无可救药、一无是处啊)。
到了结尾这个渣男男一在好人男二开的电影院里看着北川演的女配当初主演的电影时死掉了我不仅完全不感动,还只是觉得靠!
这渣男终于死了!
总而言之,这破片的片名不该叫什么《电影之神》而该叫《如何成为一个日本好妻子》,因为这就是一日本女德宣传片。
PS:分享一段神台词:
这是北川演的女配在大结局部分里对渣男男一说的一段台词,我只想说:我靠,这是什么畜生台词,丈夫几十年来一直沉迷赌博和酒精,在女儿上初中还是高中时还一度跟小三跑掉过,这当妻子的还能幸福!?
那除非是受虐狂才行了 差点忘了说:要说这电影有啥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里的演员们的演技表现基本都不错,尤其是泽田研二演的老年渣男男一,把一个老渣男的落魄、无能、败家、无赖、厚脸皮、好赌和对妻子的愧疚(呵呵)都生动和到位地表现出来了。
九十歲的山田洋次推出新作《電影之神》祝賀松竹成立100週年,在大師面前只有謙卑受教與享受他的電影世界,踏入八十歲後先後推出《東京家族》、《東京小屋》、《嫲煩家族》還有新版的《寅次郎》,單是89歲拍第89部電影就足以叫人驚嘆,可以看一部就是一部。
觀眾看電影,追作品也不如他拍攝的進度與創作力,縱然主體也是以家庭為主線的電影,換湯不換藥,不改賞心悅目。
在香港感謝舒琪成立的創造社引入松竹的映畫,總算認識了松竹片廠的大導,如中原俊、小津安二郎、大島渚、今村昌平、亦包括一系列《寅次郎》的片集,創造社發行的影碟現在已買少見少。
在香港要接觸舊日本片一定要靠影展與外國的影片發行,有一年香港國際電影展就出土了中村登的《夜之鱗片》,日本電影之大之多,是較為複雜,要一下子明白與認識《電影之神》裡以化名出現的昭和導演與演員,恐怕要花點心思解讀才會明白山田的用心與他對自我的嘲弄與寄盼,而最基本是了解當時松竹公司的導演與山田由編劇、副導升至導演的歷程。
導演的自我投射與影子 此外,在片中出現《東京物語》(1953)(小津安二郎導)的翻拍鏡頭與火車軌的鏡頭,另外亦有愛好日本電影的友鄰告之片中出現在伊豆拍攝取景的清水宏電影可能是《多謝先生》。
對日本老電影的認識也只好不斷學習與補白,也許這是影評的意義,對於新一代人來說看舊片學習,為歷史留下印記也有必要。
當山田九十歲高齡,從影六十年活到老,拍到老,在時代的洪流裡還未被淘汰,還在寫劇本時,他雖是念舊懷舊但不是守舊。
例如用年輕演員與時代接軌,在這部片就以疫情融入在大時代中,不脫節,也描寫了人對自身的焦慮與不安,但心裡存有滿足與釋懷的。
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作品,有些處理還挺像肥皂劇的,依然感受到友善與和諧的一面。
在《電影之神》的情感當中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愛,人與電影之間的化學作用,同時亦包含時代與時代間的連繫。
至於山田洋次是不是電影之神,比起他的前者創造出風格,他可能不是;但在現代仍然可以與年輕導演分庭抗禮,已是上乘的大師作。
雖則電影改編至小說家原田舞葉的《向影神祈禱》改編,內容講述愛好賭搏的男人同時也愛電影,寫的影評挽救了一所雜誌社的命運同時亦牽動銀幕戲院的命運。
小說以影評救世,而電影裡的主人公卻反對影評,認為是生硬的文字,電影應該要用心看。
改動的框架與人物原型也有大變動,例如書中女兒因爸爸保住了工作,而戲中寺島忍演的女兒步,就保不住飯碗。
小說與電影不約而同的是救戲院,戲院與電影互生共存。
《電影之神》的故事圍繞一段三角戀,從現代的時空穿越到昭和時代的松竹攝影所,年輕導演鄉(菅田將暉飾),有才華與想法夢想有日成為導演,寺新(野田洋次郎飾)在影棚做放映師,自知自己沒有創作天份夢想開一間電影院,而鄉認識了附近食店船喜的太子女淑子(永野芽郁飾)。
寺新有理想亦知道自己的方向,鄉在片場漸漸得到賞識終於成為導演,但事與願違自行放棄機會。
淑子不理媽媽與同遭的人反對,跟吊兒郎當的鄉相處了大半世。
電影由現代的家庭回到過去再發酵成老年人再生追夢的故事。
縱然結局面對疫情,仍不忘帶出對電影院的關心與熱愛。
在戲中不忘導演的自我投射與崇拜、致敬、改造,例如年輕時看不起某些導演的作品,到自己拍片時就知當中的困難就套用在男主角鄉的身上。
而電影的部份有加鹽加醋與有改動,時空的部份是跳脫的,例如戲中稱為出水宏的清水宏與戲中被稱為小田的小津,他們都是在二十年代成為松竹的導演與朋友,清水在四十年代已離開松竹。
在山田加入松竹的年代,松竹也可謂百花齊放,其中一點是日活的競爭,最後撬走了一些人。
日活也有錄取山田,但他選擇留在松竹直到60年代松竹新浪潮,他30歲才成為導演,同期的早有機會成名。
而真正令他成名與有爭議的就是寅次郎,此時他已經差不到40歲,由電視劇到電影長篇幾十年。
在國外因為翻拍《東京物語》而將他與小津等同日本的面貌,在他的同代人導演死的死,只有他仍活躍,所以在《電影之神》亦不忘加入小津的元素。
在外國人眼中要在小津死後才發現小津的價值,而事實上《東京物語》無論在日本國內外也有地位,至少看到山田的熱愛與崇拜,他曾經與渡邊浩對談就提過要50歲才懂得欣賞《東京物語》。
拍昭和年代也許是導演在松竹裡響往的日子,然而如果當初沒拍片,可能會成為戲裡的鄉一事無成。
在導演的人生中講到拍電影只是為了糊口,在大學畢業後在松竹工作也沒有宏大的理想與想法,只是為生活。
結果一做就是六十多年的歲月,安份守己,亦有嘗試打破舊有的框架,看他的電影又哭又笑,感到溫暖,就如心靈雞湯。
在電影裡,自然亦會猜想出演出水宏與小田電影的桂圓子(北川景子飾)是否真有其人,在戲裡用的電影素材與人物都是虛構,有人認為桂圓子是原節子、有日本影評認為是原節子與田中絹子的混合體,田中絹子分別拍過清水宏與小津的電影,亦與清水有過一段情。
原節子只拍過小津的電影,亦有人認為是桑野通子亦拍過二人的電影,她在四十年代逝世,終年31歲。
在戲中桂圓子與鄉代表一個時代的相遇相知,一個副導演與演員建立的感情,而最終從自己編寫的作品戲假成真,演員從銀幕跳出來對話。
人死如燈滅,而電影是永恆的。
最終鄉在電影院死去亦代表了山田洋次的願望吧,影評人Roger Ebert在黑暗中醒來,而山田從電影院死去也無悔,在華人世界中唐滌生就是在利舞台看《再生紅梅記》首演時腦出血,在戲院死去至少靜悄悄無痛苦的。
初心、廢老與家庭價值看山田的電影要多帶幾包紙巾,幸好現在有口罩流淚也不容易被旁邊的人看到,一講家庭電影就是死穴,特別是人愈大淚腺發達,可是又偏愛看這種電影。
坦言,這部電影亦有瑕疵,沒有東西是絕對完美。
其中一段講到年老的鄉(澤田研二飾)入院跟寺新(小林稔寺飾)說淑子(宮本信子飾)應該選他云云,感覺上極不負責任,與年輕時容易放棄的態度一樣。
對淑子來說,眼前的伴侶又是爛賭廢老,又曾經出軌,曾經想過離開但於心不忍,女兒步的故事沒寫進戲中,可以知道她是單親家長,當中窺看兩代人面對婚姻的選擇。
在女兒眼中的媽媽是縱容與忍讓父親,不斷為他找藉口,亦有責怪媽媽不夠勇敢之意。
在惡女兒的心中,爸爸是廢老,一事無成,但當她看到爸爸的成就心裡是為他感驕傲的。
此外,外孫與鄉合寫劇本亦見兩代情,外孫對公公創作上的支持與鼓勵,體現到一個家庭的複雜性,有時很好,有時很壞,但仍有關心與理解,只是觀點與表達方法不同。
當惡女兒了解了父親後,立馬多了釋懷。
女兒在電影雜誌工作也是愛電影之人,也受父親的影響,所以才想出以看電影來減賭癮的絕招,給父親尊嚴與樂趣。
而這個父親在家庭裡付出不多,有問題要家人填數與負責任,最終終於可以負一下責任。
淑子與鄉的時光回不去,只有在光影間回味過去的自己與過去的時代。
對於淑子的感情選擇也沒有對與錯之分,即使視為長輩的出水導演與媽媽勤告,但作為朋友的桂圓子卻道出事實,做你會後悔,不做也會後悔。
最後渣男廢老鄉對太太的一番情話足見他是有人性的,成世人流流長聽到這些話也不至於後悔吧。
另外,寺新的部份也是實在的,多年也相信老朋友的才華,當劇本得獎的一刻與頒獎禮的部份感動真摯。
做朋友就是看你風光也會快樂,隨喜而安。
鄉的一生人也許很失敗,但最後總算高光一回。
寺新最後憑努力安份守己成全了自己的夢,在做夕陽工業。
廢老不廢,也有出頭天。
電影的命題就是初心,無論年紀找回初心,一份劇本終於成了人生最大的成就,人生際遇難說成,有些導演不知為何戲接戲,有些有才卻早死,有些要到死後才有人欣賞,但至少做了某件事無憾。
寺新亦憑自己的努力。
這種故事老生常談,但萬試萬靈,日本電影猶以勵志熱血取勝,亦不忘在電影加入潦倒與破碎的人,將他們重整。
同時日本電影亦有物哀的一面,如最終鄉也難逃一死,但他是快樂的。
他的獎金也是救到一間戲院,是有價值的。
當淑子與寺新一對老朋友再見面亦是有默契與關心,縱然有些煽情,不過感人肺腑。
這三人的友情經歷多年不變。
電影在開機時面對主演志村健的逝世再遇上肺炎的緊急事態,採取應變狀態。
電影拍攝一波三折,恐怕未來也會有不少電影會提到疫情下的生活,疫下香港的電影院經歷了幾個月的關閉而達至現在八成半的入座率,期間有院線倒閉,香港電影金像獎改期,疫情影響全世界的影業,而《電影之神》亦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對影迷來說對電影自有一份感情,無論影評有沒有用也有人在回應,好的影評自然是一份artpiece ,電影是虛假的,不是救世的,沒有開心的結局,但從中我們看到世界觀,看到時代精神,看到電影裡的美女帥哥,永野芽郁、北川景子簡直是天菜,電影明星有它的魔力,如笠智眾與原節子成為小津電影裡的風景,如原節子由待嫁的女兒到嫁女的媽媽,終能體會笠智眾的心,看的是當中的變化,當中的驚喜與藝術感與窩心的感覺,感受當中的力量。
或者十年廿年後再看疫情只會覺得是冰山一角,新一代電影人在老導演筆下接過火捧,山田洋次的編劇徒弟平松美惠子與朝原雄三也成為了導演。
從過去片廠被照顧到照顧人,《電影之神》看到的不只是電影,而是薪火相傳與飲水思源。
這就是大師的教育課,ありがとう山田さん。
《電影旬報》的8月號
据说萧伯纳老年看自己年轻时写的剧本,大摇起头:“太复杂了!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那么复杂!
我要把它们改得简单点!
”本片就是导演献给自己的作品,不需要观众想得太多,甚至简单到略显生硬的情节和一句“用心看电影”的台词,都在明示拒绝分析和阐释。
主人公堪称费拉不堪、才华配不上梦想的典型,他没有把一生都扑在电影上,没有对电影做出任何贡献和影响,也称不上影迷,更奢谈“电影人”三个字。
电影对他而言是神圣的东西,自己在电影面前卑微渺小,一旦发现自己驾驭不了就仓皇而逃,一辈子都不敢染指了。
这也是导演以耄耋之年面对电影时仍然战战兢兢的样子。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电影就是电影,是个艺术品,是个商业品,而已。
但对于一些人而言,电影二字,意味着一种无限崇高之物,是神。
片名《电影之神》,不是说主人公是“电影的神”(神经病还差不多),而是说“电影这个神啊”,万事万物都有神祇,电影当然也有“电影神”!
主人公和他的朋友都是“电影神”的虔诚信徒,电影院就是他们的神庙,放映机和银幕就是他们的神像。
所以,影片最后主人公要去影院里看老片,看DVD是不行的,DVD对于这种老信徒而言,无异于异端!
这是信仰,所以别分析,别写影评,用心体会吧!
祝大家在电影中,永生!
感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就像里面那句台词:看电影不是用脑子,是用心去感受。看电影看到死——爱电影的人们最理想的离开方式。影片反映出的关于电影的相似际遇和感受,把现场彼此陌生的观众的心拉到了一起,大家同时欢笑同时泪目,同时鼓掌三次,为这部《电影之神》,为电影本身,为热爱电影的每个人。最后字幕出现“中秋快乐。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这片是我这届看的第十一部,当天第五部,却并不觉得累不觉得困,只剩感动,和依依不舍。松竹映画成立百年纪念片,山田洋次yyds 。
呃 太平庸了 不是为了菅田将晖和永野芽郁 真想打二星 普通中带着拧巴 剧情甚至都是断裂的 说什么像天堂电影院纯属碰瓷儿了这是 永远乐于刻画男性“老顽童”的人设 无聊无语 无话可说
山田洋次这回有失水准啊,挂了个这么大的片名,却根本感受不到片中角色对电影的热爱,真心热爱电影的人,怎么可能摄影老师吵两句摔了个跟头就弃影呢?这也太离谱了。另外,最后看着电影死去没什么问题,但走马灯想的不是老婆而是女明星更是让我满脸问号。
尽管故事多少显得有些老套,但导演山田洋次那颗热爱电影的赤子之心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感染观众。尤其是当曾经电影当中偶像从银幕走入现实的桥段,除了能让人想起《开罗紫玫瑰》里的动人爱情,还有“在电影中死去”的浪漫感也会涌上心头。
#SummerIFF闭幕 也记不清从哪一幕开始就开始泪目,迷影情节真是绷不住的…借鉴开罗紫玫瑰,片尾跟着桂圆子重回片场太有感觉了吧!景子太美了,配合着泛黄胶片的质感,更有昭和时代韵味了。吐槽小津家庭片的地方真的笑喷!男主朋友的开电影院梦想完全实现也是很羡慕了…不过还是要骂男主放弃梦想的这五十多年真的太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当年照片里那么开心、义无反顾跟着他的女孩了
所谓的电影之神,指的敬畏心吧,而这份敬畏心之中,还带着深沉的爱。有点儿昭和紫玫瑰的意思。感觉用电影贩卖情怀,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讲了个爱情故事。山田洋次91岁了啊,我们允许他怀念吧。
山田洋次yyds
套了一个壳,本身还是山田导演擅长的温暖细腻、潺潺流水。母亲、儿子、女儿、弟弟……这一回中心人物是一个家庭的主体——男人,他是丈夫,是父亲,是爷爷(外公)。喜欢山田洋次的人,都知道,90高龄的他,也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且看且珍惜!令我觉得遗憾的是,男一、女二,这俩重要角色的出演人选或许可以再斟酌。
属于山田洋次自己的《天堂电影院》。受到疫情冲击的电影行业,让山田洋次开始思考电影与人的关系,也同时也藉由本片怀念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怀念他自己的青春年华。90岁高龄还在拍电影,还在为电影发声,很难得,剧作的粗糙也是肉眼可见,但他拍出了电影的本质:电影,是一场春梦,任何投沉浸其中的人都不愿意醒来。
永远都能接受山田洋次的温情戏法,他总能拍出良善与真心,因为他懂得如何去刺痛良善与真心。把疫情与影院关闭轻描揉进一场戏里,都比那些大张旗鼓的抗疫煽情片要动人得多。
松竹百年献礼,赌马酗酒老爹寻回电影梦的故事。还是山田最拿手的室内剧和松竹的小市民趣味。虽然也有“后期配音台词瞎说就好”和“我才不要拍那种含情脉脉欲言又止和老父亲嫁女儿的片子”之类的调侃,但不像《电影天地》那样拿各种类型片开涮,专心致敬了清水宏和小津两位导演。应时描述了新冠后影院的困境,最催泪的还是各种物是人非。“死在电影院”的临门一脚实在太坏了,整个影院哭得稀里哗啦,不打五星都不好意思,老山田你又赢了。
苏打和咩酱又共演啦!!!!
不喜欢,没get到。78岁烂赌老人在家人帮助下才喜得最佳剧本新人奖,真正爱电影的人怎么会在年轻时经历一点挫败就被击倒了。
可能是拍摄过程过于波折,剧本又临时加上了新冠情节,有不少地方都交代得不算清楚。最不清楚的一段可能是淑子对Goh的感情何以去到这么深。不过选永野芽郁演昭和纯情少女绝对是本片最出色的选角,当代年轻女星应该没有比她更适合这类人物。志村健或许比泽田研二更加适合这一部电影,不过正如永远不知道梅艳芳演《阮玲玉》会不会比张曼玉更好,我们也只能靠想象来幻想志村健会怎么演Goh这个角色。永远怀念志村桑。
与今日所看《舞台春秋》奇妙呼应,银幕里的演员跳出银幕与观众对话的灵感来自Buster Keaton,曾经的在制片厂摸爬滚打、以78岁高龄获得编剧新人奖的男主则如同《舞台春秋》中的男主,在自己热爱的舞台离开人世。除去麻将、赛马,人生的快乐还可以从电影中寻找,看电影到死,与电影中的角色共同回到银幕之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家”了。故事结局还是略显草率,剧本拿奖后,男主又重拾酒瓶,并没有借机让年轻时的创意从剧本变成电影,同时曾经在片场共同工作、对几人关系起到重要润滑作用的的女星园子也缺少一点后续的交待。旧日片场简单但不简陋的布景,没有架子的演员,随意吐槽的导演,不免让人怀念。日语原声、英文硬字幕、中文“外挂”字幕的组合让观影体验有些特别。20210921BJIFF@天幕新彩云
两男一女为中心的今昔对比,有山田导演的世界观,充满了爱的启示。昭和复古电影行业的过去,多少有导演半自传性质的身影。山田对《东京物语》真是有执念,连着几部都有体现。不过,《电影之神》的剧本不就是《开罗紫玫瑰》吗?结尾的“看电影看到死”是影迷的心声吗?难道不该是生活大于电影吗?不过冠状病毒引起的紧急事态和电影院的半封闭都出现了,有种半途被拉回到现实的感觉。
美女好看,也只有美女好看
去掉情怀就好平庸啊。被电影难看到还被两性部分的内核表达暴躁到。
剧情凌乱。
冷酷的电影,冷静的喜剧,激动人心的故事那个雨打叶子的穿窗镜头,视听盛宴。电影最重要的,果然还是穿梭时空的能力啊红伞踏雪,索尔雷特密密麻麻的分镜剧本想起自己第一次喊开机(当然是“开始”)的时候了。曾经许过的诺言都兑现了,以后在片场也一定会有人送来吃的喝的吧。现场都是笑着的观众导演的辛酸又有谁能懂辞职的转折确实太过突兀,没人能这样轻易放弃,从这里开始,好不容易垒砌的积木算是彻底塌掉了。景子真好看,旺志郎也长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