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是原著党,上一次入场看《一路向西》的时候,是看了《东莞的森林》以后的事情,这次入场看《西谎极落:太爆,太子,太空舱》之前,就已经看了《西谎极落》,完全没有留意演员表的我,纯粹是带着对原著的念想买票和进场的。
原著比电影要黑暗很多,也没有这么多刻意搞笑的场景,但字里行间充斥的,都是让人笑到喘气,又绝望得无法喘息的黑色幽默。
“有楼先有高潮”(有房才有性高潮)“要赢在射精前”近几年香港也是金句频出,偶尔觉得有道理的同时,又会觉得这道理来得特别残忍。
可这又是香港年轻人的现状,城市化的程度更高了,却囿于生活空间的狭小,不要说组织家庭生儿育女,有时候空间小得连性生活都是奢求。
很多人会把香港的现状与神州大地的情况分割来看,但今天的香港,又何尝不是现在的北上广深?
如果说,现在的北上广深还不至于那么惨,但其实,我们终究有天,或者终究有一代人,要经历现在香港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困窘。
太空舱这个情况,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听的是另一个词——
(图片来自豆瓣)笼屋。
(图片来自百度)大概在我成长的阶段(90年代),笼屋这个词逐渐从香港社会中淡出。
接着经历了几番楼价起跌。
也是近两三年,笼屋这个东西,才换了一个特别新颖的名称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而且跟童年里的记忆不同的而是,通常与笼屋合照的是老人,现在跟劏房(房中房)/太空舱(分租床位)扯上关系的是年轻人。
(图片来自豆瓣)现在的新房价格一万五(偏远地区)至三万多(市区)不等一呎,而每十呎不足一平方,老房子的管理费最低可以去到2块左右每呎,新房子可以3块以上每呎。
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水平大约一万多,假设房子是二百呎(大概是20平米不到),两万五每呎的房子,总价是500万左右,首期三成大约150万左右,管理费选个中等水平(2.8港币)每月也要五百六,还有差饷地租水电煤气费有线电视费乱七八糟加起来港币2000多一个月是跑不掉的,房子月供哪怕只是两三万都已经要命。
(图片来自豆瓣)更可怕的还不是这种看得到的负担,毕竟很多人以为找了银行借钱按月还款不就好了嘛,但偏偏银行是自有一套针对买房贷款(楼宇按揭)风险管理方法的,我们俗称那叫“call 窿”(也就是催款)。
某人的朋友林生也就曾经历过这种事情,买了房子按月还款,但是接到银行的电话,非常和气地问他最近是否方便清偿多少个百分比。
和气问候的背后,其实是提防某个负面的回复,提防某个负面的应对。
一旦收到这么写负面的回复和应对,就表明随时可以按部就班地,准备房子的拍卖程序。
知道这种事情以后,每每经过地产中介,看到有写着“银主盘”的房源,都会脑补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而每一个悲惨的故事对面,都可能会有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因为捡到了便宜的好货而窃喜。
在香港炒房,是一件很过瘾,也可以一件很致命的事情。
一方面是有机构帮着你做大你的杠杆,以一百万做本钱1个亿的房价(可以是多套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同一个机构,出于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评估,要你短时间内清偿或补缴大部分的房款,所以炒房人可以短时间暴富,或者短时间内破产至无法东山再起。
这些新闻在我童年,都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事情。
这是林生的原话——“我买楼,就算银行做好按揭,都要同时准备好佢随时会call 窿,随时要俾埋净返啲钱。
”(我买房,就算是银行贷款做好了,也要同时准备好应对银行的催款,随时要结清欠款。
)可是,数学不好的我,粗糙地算完这道数学题目以后,我陷入到了思考当中——20平米的房子,又是否适合作为婚房?
20平米的空间,又是否适合养育下一代?
20平米的空间,又是否适合让所谓的未来栖身?
(图片来自豆瓣)而住在太空舱里的年轻人,显然连这一个层级都无法达到,很多时候太空舱或者劏房,都并不能当做是可以跟未来挂钩的住房条件来衡量。
选择住进太空舱或者劏房,如果不是为了清偿债务,大概就是为了赶紧达到能够清偿债务的水平(也就是在存买房的首期款)。
如果你带着何不食肉糜的心态来看,大概会想为什么不住更偏远一点,或者住更为老旧的房子?
新界地区的租金大概要一万多一个月(一万以下的非常罕见),市区的话2万起,没有电梯的唐楼(低层老房子)6千至9千不等,一个月薪一万多至两萬的年轻人,扣掉租金还没算吃喝拉撒以及约会的常规和不常规开销,住郊区和唐楼都是勉强维持生存。
而那些已将生活搬进了太空舱的人,什么时候才能“上车”?
(图片来自豆瓣)原著的答案是绝望的。
但电影之所以能够定义为喜剧,是因为它告诉观众,当你意外捡到了一条狗,外加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追杀后,而你还没死,且获救的人还愿意遵守承诺,犹如天荒夜谈地每人分你两百万。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那么,恭喜你,不用住太空舱,不用改装“货Van”(小型货车),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蜗居了。
看到电影的投资方,我知道,这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尽力了(电影里的那些政治隐喻就不一一解释了,既然电影当做是笑料,我也跟着电影笑了便作罢)。
礼拜天的时候夜里,顺便看了社会纪实的节目。
说的分别三个香港年轻人的现有生活,每个人都有搬离原生家庭的理由,也有继续挣扎在唐楼里的那一口气。
(图片来自豆瓣)印象特别深刻的莫过于一个街头音乐人说每次他要去表演,为了要把所有的器材扛到一楼,来回要走好多趟,后来他数了数,不知不觉竟然走了相当于72层的楼梯。
而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公屋(公营房屋/公租房),他说自己还有手有脚能够养活自己,应该把资源留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节目的最后,记者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他听后是一个突如其来如同时间停止似的沉思,全靠屏幕下方的跑马灯,才能确认不是因为信号的中断。
冗长的停顿后,他回答说他也不知道。
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上班的我,吃了褪黑素后昏昏欲睡地硬撑着看完这个节目,看完后我对着某人说——香港太对不起这些挣扎在生存和梦想之间的人了。
当一个社会只有所谓的金融才俊才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而那些搞文艺和创作的人,甚或是那些手艺人,都被这个社会忽视,被经济的巨浪拍死在岸边。
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是这个社会将最终枯竭,繁荣说到底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而香港的未来,正正就是这些逐渐枯萎的蓓蕾。
电影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特别深刻,那就是背景音乐,片尾曲我从看完电影一直单曲回放到现在。
有时候,在这种社会里,只能活到30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By新青年理发厅 (音频放不上来,自己去找吧)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会每天博命喝汽水(我会每天拼命喝汽水)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话知你落雨行雷(管你打雷下雨)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仲边会读书读到二十几(还怎会念书念到二十多)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爱你谁嫌说多一句(谁还会怕多说一句我爱你)仲点会挂住储钱(还怎么会想着存钱)想去边就去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仲边会先苦后甜(还怎会想着先苦后甜)想发癫就发癫(想发神经就发神经)成日话买楼好贵(整天说房价很贵)我话之你供到流鼻涕(我管你供房供到生病流涕)人地储钱搞婚礼(人家存钱办婚礼)我已经搞紧丧礼(我已经在办丧礼)如若你太攻心计(如果你太工于心计)我竖只手指比你睇(我会竖起中指给你看)横掂我就快0累低(反正我很快就要挂了)有咩留返拜山倾计(有什么事留着扫墓的时候说吧)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仲边有咁多废话任你吹(还怎么会有这么多用来吹牛的废话)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怕咩个身上有阵除(怕什么身上有怪味儿)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或者每天我会更进取(也许我每天会更加进取)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讲真话仲洗乜扮谦虚(说真话还管他什么谦虚不谦虚的)仲点会怕某天(还怎么会担心某天)某天风湿痛到癫(某天风湿痛得崩溃)如今我先至发现(现在我才发现)每日如是(每天都是如此)成日话买楼好贵(整天说房价很贵)我话之你供到流鼻涕(我管你供房供到生病流涕)人地储钱搞婚礼(别人存钱办婚礼)我已经搞紧丧礼(我已经在办丧礼)如若你太攻心计(如果你太工于心计)我竖只手指比你睇(我会竖起中指给你看)横掂我就快0累低(反正我很快就要挂了)有咩留返拜山倾计(有什么事留着扫墓的时候说吧)
(图片来自豆瓣)如果你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请记得,要好好活着和感恩。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大概是菌叔看过的名字最长的一部电影。
初见这个名字,我相信你们和菌叔一样,一!
脸!
懵!
逼!
什么鬼名字,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啊!
且听菌叔给你们一一道来。
这部电影改编自向西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还号称是《一路向西》的续集。
“西谎极落”是“西方极乐”四个字的音译,既然作为续集,一路向西的下一站肯定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么一想确实没毛病。
“太爆”指的是香港人多房少,居住条件困难,居住环境太拥挤。
“太子”是香港的一处地名,因此片名中的“太子”可能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吧。
“太空舱”指的是类似日本胶囊旅馆的居所,只不过电影中在太空舱居住的他们不像住旅馆那样暮来朝去,迫于生计他们是太空舱的常住民。
好了,答疑解惑完毕,故事该正式开始了。
电影《西谎极落》主要讲了五个住在“太空舱”里的“loser”们各自荒诞不经、充满黑色幽默意味的生活故事。
研究生毕业,长相俊朗衣装靓丽,却买不起房子的“楼市专家”——阿轩;
被诓入黑社会,一心想打打杀杀闯出名堂,却处于消失产业的古惑仔——阿锋;
以车为家,一心想有个家和女朋友亲热,却有炮没处打的货车司机——阿明;
看不得别人好,明明在出狱再社会化中,却一心想打击犯罪的监狱惯犯——瑞昌;
还有因为97楼市泡沫,一夜间身家尽失,满脑子生意经的神经病太空舱老板——阿成;
他们五个是被时代选中的废青、废中、废佬。
每个人一开始的身份设定已经是满满的黑色幽默冲突感。
故事以他们五个人五条线展开,却讲述了同一个主题的故事——房子。
故事的出发点开始于他们住的房子——太空舱(电影中阿明的女友吐槽叫棺材更合适一点),他们五人在太空舱认识,然后才发生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的最后也结束于房子,结局将黑色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但为了保持大家的好奇,也为了避免大家为我寄刀片,菌叔在这就不剧透了。
豆瓣电影上关于这部电影这样写道:“狮子山下的香港,是一个谎言也被美化成「语言艺术」的荒谬都市,要骗得到别人,先要骗到自己”“这群「来自太空舱的男人」为著心中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又一个谎话之中挣扎求存,体现真正的香港精神:自欺欺人!
向著堕落的轨迹,跌进极度荒谬境地!
”在菌叔看来,这两段简介写得有点过了,或者说电影没有拍出来这两段话想表达的东西。
如果电影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将五个人的“丧”进行到底,那或许它真能拍出真正的香港精神:自欺欺人!
向著堕落的轨迹,跌进极度荒谬境地!
电影的前半部分,菌叔勉强可以给满分。
不管是男主在爱情上遭到的背叛、还是阿锋、阿明、瑞昌三人生活中各种无奈的无厘头反转,都深度凸显了原著想要表达的东西:自欺欺人、自嘲、堕落着活着……电影在中后半段时,用了不小的笔墨在他们解救被绑架的富家女上,另外个别对白也稍显拖沓。
简短有力的无厘头搞笑才最能让人记住,这一点他们在星爷面前还太稚嫩。
电影中的五个人,或者说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香港民众的一个特征。
电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对他们进行了无限放大,这不是一部洗白或者反向励志的片子,它就是在向外人宣告:这就是香港。
不是破罐子破摔,是出于一种香港人自带的变态优越感。
有人评论它是港片崛起之作,菌叔认为有点言过其实。
港片的辉煌确实不在了,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时代因素、老一代香港电影人的退去、环境因素等等。
但港片在我们的记忆里绝对是特殊的存在,它的辉煌不会从记忆里消失,它只会一直激励电影人们去重现它的辉煌,去相信下一部作品就是它的复兴之作。
《西谎极落》不会是崛起之作的信号,它会是奠基。
1、萧生的三级片壳股傍上爱奇艺差不多两年,终于搞出个作品,尺度把握尚可,难理解爱奇艺粤语只能在手机上看且不能投屏 2、向西作品一贯在HK自嘲流行,估计内地人还是看不惯 3、广州人听着粤语觉得挺爽,不少GAG换成国语(连台词都换了)就尴尬了 4、大爱最爱林敏聪,难得戏份如此多,毕生怪才,跪服,baby john演出也惊喜,比初出道好太多 5、剧情意料中无厘头,后段略显草率,至于政治社会隐喻就别太认真,存当一笑片看看就好
2017.09.09 超級宇宙無敵好笑的!!!!!!!!!!!!!!不進電影院看,絕對後悔千萬千萬不要被這個奇怪的電影片名給晃點了!!這部香港片真的是我最近看過最好笑的電影沒有之一了,本來去看之前想說可能會是一部硬要讓人笑的爛電影,但我完全想錯了,這部真的 超 好 笑 !!有點讓我想到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就是那麼好笑甚至超越少林足球!裡面的角色每個人演的都很認真,但就是那股認真會讓你笑出來XDD劇情是說香港房價高得嚇人,要買房子都很辛苦(類似大家在台北天龍國人有些人一輩子也買不起房),但是住在香港更慘,就連租屋都要住在像是棺材的太空艙(也就是日本很紅的膠囊旅館),但比膠囊旅館環境更差,這些人照理來說應該很悲慘,他們住在那種超窄小骯髒的地方,生活品質極度低落。
網路上找了這張香港真實的租屋環境,真的很可怕..
在香港叫做"劏房","棺材房",無法站立的空間..但是導演和編劇實在太厲害,當你想要覺得他們很可憐的時候,劇情就開始跑偏了,套一句裡面的台詞"飛奔到天邊",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這些人會做出什麼事,真的很瘋狂,狂得很好笑!尤其裡面最好笑的角色叫做阿成,他是個瘋瘋癲癲的房東,這角色塑造的超成功,演技也好厲害喔剛才查了一下!!居然是香港骨灰級搞笑大師林敏驄實力出演,在電影中飾演神神叨叨的太空艙房東阿成。
真的不誇張,阿成一出場就會讓人笑到病棒叫XDDD簡單來說這就是一部看幾個神經病同台飆戲的超爽片! 非常值得一看。
可惜,此片上映的戲院不多..........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像是<台北物語>一樣有機會翻紅呢?
之前看过《一路向西》虽说好多人都是冲着情色去的,但我却看到了小黄片中关于男性“回归初心”的励志情节。
据说《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是《一路向西》的第二部,闲来无事昨天看了一下。
从故事出发,讲的是五个废柴男人蜗居在棺材式太空舱,后来捡了一只价值百万的柯基,引发了一场带有枪战、飞车、绑架等情节的无厘头闹剧。
故事本身趣味性一般,但是电影的人物塑造和细节可圈可点。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聚焦当下热门话题——房价。
近几年内地影视剧也频频锁定奋斗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打着哪儿哪儿都不相信眼泪的标签,现在又多了一个香港。
影片将香港这个购物天堂的属性抹掉,反而聚焦到地少人多,房价惊人“五百万的房子没地方晾衣服”这个点。
普通人想在这样的地方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地,并不像写小说一样容易,所以故事的立足点很贴近现实。
再者就是五个典型人物,生意失败后神神叨叨,偶尔冒出几句人生哲理的房东阿成,是经历过挫折的70后的典型;标榜着要伸张正义,却始终不信任任何人的抢劫犯阿成,是被社会摒弃了的一帮人的代表;研究生毕业却无能力支撑恋爱花费的年轻人子轩,贴合了所有初入社会的青年的气质——满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还有90后代表阿峰,想成为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的古惑仔,可如今帮会却成了夕阳产业;想和女朋友追求巅峰爱情体验的货车司机阿明,有激情却没地方开房。
这些人虽然最终的志向不同,但眼前的目的都是想有钱。
所以,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几个人,一起挤进了太空舱。
故事就开始有点儿好玩了。
影片以港式喜剧独有的叙事风格,融入了“古惑仔”“周星驰派无厘头喜剧”等经典元素,将小人物的小事儿刻画的比较丰满。
例如,刚刚你出狱决定洗心革面、伸张正义的瑞昌,在怀疑、揭穿别人的同时自己不自觉的成为“惯犯”;古惑仔阿峰梦想着出人头地,而五年前带他入会的大哥嘴里说着“阿峰啊,名字很好记哦”,却在后面的业务中没有一次叫对他的名字等等,细节处理的还挺好。
就是这帮干啥啥不行的废柴,还在拼命地为生活和梦想打拼,当他们在天台上唱歌的时候,有被感动到,也算是蛮有情怀的。
其实这是一个充满悲伤的故事。
以男主为代表的的香港底层,在一次次的奋斗失败后,最终被倒塌危房砸死的故事。
但是整个故事的过程却充满了喜剧般的自嘲。
虽然慢慢悲剧,虽然无比残酷,虽然暗无天日而又没有希望,但却让观众感受不到一丝的悲情。
也许就是这种事不关己的自嘲,支撑着香港人民至今忍受着二十万一平米的房价把。
本片通过一个杂居的老破小危房,串联起来了几个失败的人生。
在香港,每一种这样的人生的原型都大有人在,因此这样的反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男主是一个硕士研究生,他的诉求是在香港买一栋房子,因此他舍弃了与自己女友的同居,搬到这个老破小的危房,就为了省下每个月八千块杯水车薪的购房款。
最终爱情敌不过面包,女主走向了他人的怀抱古惑仔想成为叱咤风云的陈浩南,但是时不与我,在日益严格的法治管理之下,小混混再无出头之日,只能成为游走在深港两地的水客,他一心期望混迹的江湖,变成了更接地气的罗湖。
道士是一个因为生意失败而神经兮兮的人,他表面冷冰冰的,但是却比谁都渴望别人的关怀(相比曾经赚钱的时候,伤害过很多人),他饲养小狗,他为每一个离开的房客而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不舍。
光头是改造后人员,但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持续的重操旧业,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放弃成为一代巨富的梦想。
这四大主角,都怀有一个无比光明的梦想,虽然正邪有别,但是他们都信奉着依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将来打开一片天地的信条。
但是香港社会最终回应他们的,则是充满恶意的嘲笑。
男主纯情的小猪猪猪变成了打擦边球生意的靓汤女(我还是挺关注男主和靓汤女的那一段感情的,最后彩蛋中,靓汤女也出现在了天堂世界里,也暗示了这角色也死在了危房坍塌的世界中),古惑仔意图一战成名的大战,却成为他阴差阴错误伤老板的伤心地。。。
在现实面前,什么理想,可能都是狗屁把而这群人里面真正幸福的,则是小富即安,一天到晚只想满足自己本能需求的小司机。
小司机没有什么多余的财富,却有一颗对待女朋友孜孜不倦而坚持的心。
他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关心眼前,关心是否有一个安乐窝可以让他和女友安心快乐的过夫妻生活,而他也是唯一一个逃离危房倒塌的幸存者。
最终他和女友在海景房前大秀恩爱。。。
我分明感到了一丝悲哀,要是所有人都这样,这个社会未来将会怎么样呢?
更可怕的还有笑贫不笑娼。
曾经强奸犯的龌龊罪行确实接受到了应有的抵触和拒绝。
无论他多么真心实意,女方的父亲都用不屑一顾的谩骂来对强奸罪行进行鄙视。
但当强奸犯亮出自己地主身份的一刹那,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
在豪宅面前,什么罪犯,什么强奸罪行,都不再重要。
在那样纯粹的世界里,毕竟有钱就好了。
当我们在谈论香港电影时,自然不仅仅是每年上映的那几部合拍片,香港本土电影人创作的那些贴近生活的作品中我们才能更能窥到港片的现在和未来。
上月,“港片”《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登陆爱奇艺,算是一个小惊喜,虽然远没有《老笠》、《冲锋车》那般有劲头,但仍展现出创作者们的灵动和活力。
本片所谓的惊喜,只能是“小惊喜”看看本片导演之一吴兆麟的简历,一个典型的“不安分”香港年轻电影人,编剧作品中的那部对上世纪70年代台湾神片《关公大战外星人》的短片重现,便能知晓他的趣味。
在《太空舱》中有许多对港片经典情节或情怀的戏谑,比如《古惑仔》(为什么每次都是我)、《寒战》。
但这类鬼马不羁,不按套路出牌的港片能否有所深化或突破,并不是看你玩了多少娱乐梗和社会热点梗,而是电影的内核里到底有没有那股港人的精气神。
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陈果导演2014年的小成本影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浦的红VAN》在香港的票房为2100多万港币,而今年颇为火热的《拆弹专家》票房为2500多万港币(据网上票房统计数据)。
一部网络连载故事改编的CULT味片和一部合拍大片竟然在票房上不分伯仲,这背后自然反映出香港电影市场对真正反映本地生活,同时兼备独特创造力的影片的支持,《红VAN》的成功,或许就是找准了时下港人对未来的迷惘,和那份逝去的港地情怀的追忆。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片名让人抓狂)虽然顶着《一路向西》第二部的花花头衔,但实质上却是另外一番风味,片中流露出的港人自虐、自嘲、自悲、自叹的心态,着实贴近当下社会。
太空舱(胶囊出租屋)出租楼内几位小人物的辛酸与抗争又将香港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展现出来,最终这番鬼马荒诞、苦中作乐的经历,让几个悲剧的小人物在最后的闹剧中置死地而后生,与社会、与生活、与自己完成了和解,一切回归平常,他们再次被淹没在香港林立的高楼中。
绝望也好,苦中作乐也罢,能够和当下港人的心态实现对接才是关键。
本片中的楼市和住房恐惧自然紧贴时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在这一点上,香港和内地青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特别是片中那对无处发泄欲火的情侣,他们对鱼水之欢的渴望被一次次地破坏摧毁,让人不禁哼唱起新裤子乐队《关于夜晚和失眠的世界》,“有对手牵着手的恋人,还徘徊在7-11门口,他们没有做爱的地方,只能互相拥抱着颤抖.......”。
可惜电影在中间大部分时间里,沉浸在几个角色形形色色的生活困局里,在嬉闹中刻画人物被逼上绝境的过程,这类影片最讨人喜的“黄暴脏”元素却未能在这个部分得到充分的释放,当然“爱奇艺出品”这个标签也是造成这个局面的重要因素,本片其实是内地制作,当然得接受广电总局的审查,于是看到片中的那些马赛克,听着被和谐后的国语配音时心情竟然是如此地平静。
之前那部《冲锋车》靠着最后的黑色幽默与集中的矛盾冲突挽回了好感度,这部《太空舱》虽然也试图以黑色幽默和讽刺,把矛盾汇集到最后来集中演绎,但仍然在不痛不痒的巧合里被推向了一个假高潮,最终回到住房困局上来,看似圆满的大结局中却难以品尝到更深层的思考与共鸣,这也是和《老笠》、《红VAN》有所差距的体现。
全片最燃的片刻,港人精神附体虽然影片将矛头指向“房产恐怖”,但在些许片刻也流露出了对香港精神的敬畏和呼唤。
片中阿成这个角色是刻画得最有意思,大部分时间里以疯癫人设出场的他,在最后中枪倒地后奋力站起,用手中的假枪射击匪徒,在配乐的烘托中喊出“我阿成,是打不死的”这句台词。
此刻此景,和这个曾在上一个金融风暴中因投资房产失败,而龟缩旧楼里靠着出租胶囊旅社度日的颓废大叔形成强烈反差,心中的尊严被唤醒后,爆发出让人惊喜的能量,而中枪后各种死不了的设定,背后自然也和港人的“小强”精神相切合,这不是万青在《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唱的,“买一把假枪,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么。
总之,在每年数量有限的港味影片中,这类嘻哈怒骂、鬼马不羁型作品的总能带给观众些许安慰,香港电影人曾经用创造力和智慧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建立起电影帝国,在新的环境下,每一份坚持和努力都值得鼓励和肯定,比如接下来那部吊足胃口的《风林火山》会不会是一部硬货呢?
按照名字越长电影越烂的规律,单看片名,这绝对是烂片无疑。
但就像《作家的谎言:笔忠诱罪》,向西的作品往往不能只看表面,实际上,这部电影还是有点意思的。
太空舱,其实就是这几年开始流行的棺材式出租床位。
记得它刚在日本面世时,还曾引来国人的一片好奇,才转眼间功夫,就传播到了人地矛盾比东京更甚的香港。
本片就是讲在一套香港唐楼里,几个太空舱住户的故事。
骤眼一看,电影里都是一堆小市民间乱七八糟的琐事,但根本上,故事深层围绕的主题其实是住房,这在片头一闪而过的字幕里就已经揭示了。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2018年香港打工族月薪的中位数是1.75万港币,折合人民币1.5万左右,表面看是比北上广深都高,但实际上也高不了太多。
而相对的,香港市区一套5年内的新房售价一般都在20万/㎡以上,就是说不算饮食交通,普通人打一年工,才勉强赚够一块地砖大小的钱,这住房压力可想而知。
而一个太空舱虽然只有100呎,实用面积不到9个平方,却胜在月租便宜,只要3600块,而且比笼屋整洁,自然成了许多走投无路小市民的救命稻草。
生活在这里的都是被住房压榨干了的人们,毫无尊严可言,有因为炒房破产而疯癫的老板,有毕业后为了和女友住洋楼而负债累累的高材生,有找不到床位连啪啪啪的权利都没有的货车司机,还有因为没房子而被迫狠心拒绝真爱的台妹;与他们相反,同一座城市里又有因为炒房爆赚,能为了宠物狗一掷千金的富家女,还有甩出一套市值几千万的贝沙湾,就能让岳父、女友都瞬间不计前嫌投怀送抱的强奸犯。
高昂的房价改变了客观事情的规律,扭曲了是非,社会万物仿佛通通都与房子挂上了钩,是否有房成了判别成败、真伪、好坏的标准,虽荒谬至极,却又无比地现实。
《维多利亚壹号》《夺命金》《一念无明》……香港最不乏讨论住房困境的电影,因为这确实是香港人的切肤之痛,畸形的房价催生了畸形的社会价值观,也破坏着社会的平衡与安定。
当老一辈香港导演还深陷在警匪的江湖里不能自拔,新一代香港导演正以荒诞叙说着现实的残酷。
其实回过头来品味品味,远在蒙面黑衣人诞生之前很久,香港的文艺工作者们就已经开始一点一点地剖析社会的病灶,应了那句俗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现实来看,要消灭住房问题,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我只求能努力一把成为一个有产者,去压榨别人总比做被压榨的一方强,你说对吧。
电影本身其实挺无厘头的,算不上好看,却从滑稽里看了熟悉的众生相,让人感触,不推荐,不收藏。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首先把现实铺垫得非常好,可见导演还是有功底的,难得的不讨好内地之作。
这组数据确实有些可怕,在五百万的楼里居然无法晾衣服,香港人真係傻,确实,房子确实是大多数人心中憧憬的一条刺,长大后你会发现,所有成为科学家,警察的梦想统一变成了买房。
张继聪说:人生只系为左搏野嗟嘛!
精辟得我想笑,是啊!
只想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体验性爱而已,也许有人会觉得粗俗,但谁不粗俗呢?
整部戏的阵容确实有点弱,有些情节也趋于牵强,柏豪哥哥的演技还待提高。
总觉得有点面瘫
而林盛斌又来饰演这种令人讨厌的角色,总觉得他难担大旗,豁得出去却总是一种风格,而且不讨喜,总是以浮夸嫁接演技,难免会引起观众的观影不适。
这种角度看BABY JOHN倒挺帅的,印象中他已经多次担正主角了,挺有潜质的新人,期望以后能多点好作品。
电影中他饰演被古惑仔影响的那一代香港青年,正值回归,第五部陈浩南已经穿起了西装,却有无数人想念他穿皮衣的样子,而这个角色是否暗含了香港人的九七情节,就见仁见智了。
林敏聪这个角色令我感到不愧系写出了"煤气灯不禁映照街里一对蚯蚓,照过以两心相亲一对小情人"的填词人,那份自心底的小人物奋斗史,演绎得游刃有余。
对楚翘饰演的角色,还是有一丝感伤的,她想行近时,被这句话刺到了吧!
那份卑微不自觉显露了出来,其实两人都同样卑微,何必分高低,我们都是低等动物,何妨一起讨论人生。
这是一部笑料十足,情节尚待提高的电影,导演对社会现象作出了最大程度的批露,当然大陆版很多被和谐了。
所以请勿用艺术的眼光去批判这部电影,以看喜剧的心态去感受欢笑,笑完后你会发觉,电影里的角色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不错啊,虽然是网大,倒比大多数院线片强。香港的市民喜剧还是很有一套,有笑有泪有讽刺,从民国电影以来的优良传统,不是那么容易抹煞的,有点新时代《笼民》的味道。
社会啊社会。。用荒诞、黑色幽默、小恶俗来探讨社会边缘小P民生存现状的社会问题,有点意思。
和《一路向西》一样cheap,但又少了鲜活的肉体,如鸡肋。这么看来,“向西三部曲”最佳作是最后一部《作家的谎言》,剧作可圈可点之外,还有松冈李那。
这就是所谓的香港精神,数字时代的狮子山下,好在理想还在。#20170917
烂香港
总体来说,小成本片子。虽然得到了,奖金,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机会。所以大多数香港底层都在悲剧着。
无聊
感觉现在的港片还是缺了魂。
這個導演是垃圾 音樂用得很odd 剪得很odd 很低俗 演員不行 已經是改篇搞笑的故事 但拍出來都只有這個質素 垃圾
是挺搞笑的,不过最后结局就不怎么喜欢
竟然还不错,挺好笑很多细节做得也好。港片这样不是挺好的,就别硬讲政治女性觉醒和黑大陆人
看了十几分钟发现是我之前看过的电影,就是基本不记得剧情了,只有对太空舱有点印象,就大概记得是各色各样的人住在太空舱然后各有各的故事,但是总得来说是挺无聊的一部剧
赞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对白过瘾!梗多到炸裂!金句层出不穷!恶趣味腾飞之余仍留思考空间!讽刺情怀两手抓,是我最喜爱的港产黑色幽默的形态,毫无因为爱奇艺资本进驻而有丝许变质。过瘾!
不知道怎么说了。好几个无聊的故事主角凑在一起。。。这里居然是6.1评分我冇野讲啦。
香港文化实在无法接受,住太空舱,丑化富人鄙视穷人,唾弃监狱出来的,充斥着肮脏低俗的小市民想法,所谓的百态一点不真实
挺不错,各种元素乱炖,然后解构,玩得非常飞。但其实又紧贴着地,讲的是个人间惨剧。想攒钱买房的住进太空舱丢了女友,想混黑道的黑社会早已断了血脉,想重头再来的总是腿不掉案底那层皮。最让人耿耿于怀的,还是“不要找鸡”那串字,最后那点梦幻可能,也被它摧毁,而原因,或许就是,他连个澡都不能好好洗。向西村上春树的作品,都能是公号爆款。
睡着了
什么玩意,乱七八糟,评分还高!
很荒诞的一部香港网大,但真的好好看,好笑的同时又很反讽……现实意义很足呀……有点疯狂石头的意思,要赞一把……
恶搞得有嗲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