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黄修平
主演:颜卓灵,蔡瀚亿,杨乐文,刘敬雯,刘皓岚,何启华,霍喜路,游学修,吴肇轩,易健儿,何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0
简介:今次故事發生於工廈區,一班音樂人及舞者為了較平租金已進駐工廈,漸漸形成一個藝術家社群,一天他們收到一份奇特的工作邀請,將於龍城工廈區定期表演。各人的仕途、家庭、人際關係以至愛情,均因參與這項計劃而發生變化,一場「義利間的鬥爭」隨即展開……详细 >
20210901 主题是有力的,但拍得如此边缘怪胎,只能怪主创自己。城市进步带来的社区变化, 所谓KIDA要抗争,要不变。帮阿婆拖纸皮,移轴摄影,人慢车快,工地更快。结尾动土仪式设计有趣。RAP与尬舞片段太无语。
社会议题大于内容本身,当热爱沦为现实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时,确实有很多唏嘘…其实工厦和地产霸权一直是香港这几年的热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工厦聚堆…作为一个“发声”我觉得它做到了,但香港的年轻导演近年来很多作品都偏重于“发声”,关注社会议题用镜头记录下来是必须的,但真不希望香港的电影都这样
义利义持久 义义会挂掉 利利也会挂掉 利义利说不准挂掉
很难得找到zy 可是太难看了
结构确实不算工整,情节转折也有生硬之处,要容纳表达就不得不牺牲青春片的轻灵。我喜欢它拍出了hk年轻人的愤怒(可惜这种愤怒止步于地产业,嘉诚的形象看来不可能改善了,拍地产奸商祭出他就对了),也喜欢它为疫情前的hk留下了记录。短期来看,回不去了,都回不去了。
等狂舞派续集也算等好久了,没上一部有意思。
每次想到以後香港電影看一部少一部就只能嘆息。
3.5 至少感动于这种表达和表态。
这下明白为何没有狂舞派2就直接是狂舞派3了!电影有点东西,有想法,但要是从电影的观感、艺术造诣上来说还是差点东西……
很可惜,以剧本想要表达的东西来看,这大概是这五年来港影最难写的一个剧本,它需要精雕细琢,一句对白都得在合适的位置,人物的关系如何拉锯,要表达的主题层次如何区分,比例和重量感又如何分配,在剧本洋洋洒洒的情况下,有些戏拍得并不太好,例如见房地商的那个宴会戏,景和粗糙,不耐看,显得假,又显得认识上的肤浅,餐桌上的道具也做的不好,那个有戏份的“蛋糕”有种随处可见的廉价,重点放在了他们的不习惯,表演错误,和道具的关系错误,好不容易烘托了一大段情绪之后迅速收掉了这场戏,转入了下一场“采访”的纪实戏,更加得不好。黄修平绝对是有综合实力的导演,不靠强调一技来搏噱头,在这个时代更难做,希望他的下部影片会更加精简。
還是可以的。困境通過無法消解的持續性在場、通過表達的困境與困境式的表達以及表達本身無法驅除的扭捏得以呈現。香港的困境,資本主義的困境,年青人的困境,「我要搞藝術」的困境,本真性的困境(是否本真是個關乎於信仰的問題)。kida「或者kidult」这个团体不得不接受cap的凝視或吞噬,然后再作為cap的同夥反過來凝視資本主義,於是才有無論是狂舞派、狂舞派3、狂舞街以及「fuck狂舞街」。用鏡中鏡(解构)、youtube短视频、商業廣告的手法來敘事兼備表里,這種將淺薄俗套的正能量和一眾「wow factor」搬上檯面/正當化的cap味爆表的犬儒主義式較真就已經是一件(值得供奉的)藝術品。
2024.10.13垃圾自以为很潮很帅
即使没有与当下的照应关联,这片土地上的年轻人也早有着溢满的表达欲亟待抒发。抛弃了第一部里颜卓灵角色的绝对主角属性,街舞也好,hip-hop也罢,这次是年轻面孔的群像。抵抗还是收编,表达还是收声,后生一代的迷惘在街区巷道里蔓延。与活力四射、励志到底的第一部相比,累是《狂舞派3》清晰传递出的直观状态,演的人如此,看的人亦是。如若这是年轻人的常态,那便是从银幕到现实最情真意切的无奈。
这个系列已经没有拍下去的必要了
质感像剪辑有些杂乱的幕后纪录片年青一代导演关注社会现实 所拍摄的既带有强烈的香港本土地带特色 又是三地共同的痛脚但我太悲观了 反抗发声在看不到通路的未来又像是另一种自我麻痹 这种躁动和歇斯底里会持续多久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 叛逆自毁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反思抗争在绝对强权威压下有意义吗
What 7 u saying啊?
比起第一部转移了焦点是很有想法的策略,但是艺术和资本的问题显然在这里是说不清的,只能具体落在香港当地问题上简化为一种情怀诉求,所以最后还是打不透。其他方面都还正常,但是颜卓灵已经过了演这种片子的气质了
比《狂舞派》格局大 赞同把嘻哈文化地标化的做法 虽然商业会让文化没那么纯粹 但同时也能够给文化注入新活力 只是人物关系我看不懂了 阿良还是阿良 阿花成了hana 最喜欢heyo的part
有点港式精神,但制作已经是不能再低了。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第一集風靡全網的金句放在第二集看特別蒼白諷刺,誰的夢想是甘願一文不值?誰的理想是想要被昔日好友看不起?然而,一次次主角們告訴自己是為了夢想才這麼做,被討厭和犧牲原則都是不愉快的過程,但是當堅持的和在乎的人事物一退再退,最後成就了什麼,真的重要咩?想起Hana看著試鏡學生說要像她一樣,她陷入思考,這麼不堅定的她有辦法成為其他人的idol嗎?電影提出的質問尖銳又直接,扣緊社會議題卻不說教,沒有火氣的音樂唱不出我城人的傲氣,舞蹈很燃,記得看完的那個晚上,充滿力量,時代再差,也要跳下去,也許是此時此刻能給出最好的回答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0210901 主题是有力的,但拍得如此边缘怪胎,只能怪主创自己。城市进步带来的社区变化, 所谓KIDA要抗争,要不变。帮阿婆拖纸皮,移轴摄影,人慢车快,工地更快。结尾动土仪式设计有趣。RAP与尬舞片段太无语。
社会议题大于内容本身,当热爱沦为现实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时,确实有很多唏嘘…其实工厦和地产霸权一直是香港这几年的热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工厦聚堆…作为一个“发声”我觉得它做到了,但香港的年轻导演近年来很多作品都偏重于“发声”,关注社会议题用镜头记录下来是必须的,但真不希望香港的电影都这样
义利义持久 义义会挂掉 利利也会挂掉 利义利说不准挂掉
很难得找到zy 可是太难看了
结构确实不算工整,情节转折也有生硬之处,要容纳表达就不得不牺牲青春片的轻灵。我喜欢它拍出了hk年轻人的愤怒(可惜这种愤怒止步于地产业,嘉诚的形象看来不可能改善了,拍地产奸商祭出他就对了),也喜欢它为疫情前的hk留下了记录。短期来看,回不去了,都回不去了。
等狂舞派续集也算等好久了,没上一部有意思。
每次想到以後香港電影看一部少一部就只能嘆息。
3.5 至少感动于这种表达和表态。
这下明白为何没有狂舞派2就直接是狂舞派3了!电影有点东西,有想法,但要是从电影的观感、艺术造诣上来说还是差点东西……
很可惜,以剧本想要表达的东西来看,这大概是这五年来港影最难写的一个剧本,它需要精雕细琢,一句对白都得在合适的位置,人物的关系如何拉锯,要表达的主题层次如何区分,比例和重量感又如何分配,在剧本洋洋洒洒的情况下,有些戏拍得并不太好,例如见房地商的那个宴会戏,景和粗糙,不耐看,显得假,又显得认识上的肤浅,餐桌上的道具也做的不好,那个有戏份的“蛋糕”有种随处可见的廉价,重点放在了他们的不习惯,表演错误,和道具的关系错误,好不容易烘托了一大段情绪之后迅速收掉了这场戏,转入了下一场“采访”的纪实戏,更加得不好。黄修平绝对是有综合实力的导演,不靠强调一技来搏噱头,在这个时代更难做,希望他的下部影片会更加精简。
還是可以的。困境通過無法消解的持續性在場、通過表達的困境與困境式的表達以及表達本身無法驅除的扭捏得以呈現。香港的困境,資本主義的困境,年青人的困境,「我要搞藝術」的困境,本真性的困境(是否本真是個關乎於信仰的問題)。kida「或者kidult」这个团体不得不接受cap的凝視或吞噬,然后再作為cap的同夥反過來凝視資本主義,於是才有無論是狂舞派、狂舞派3、狂舞街以及「fuck狂舞街」。用鏡中鏡(解构)、youtube短视频、商業廣告的手法來敘事兼備表里,這種將淺薄俗套的正能量和一眾「wow factor」搬上檯面/正當化的cap味爆表的犬儒主義式較真就已經是一件(值得供奉的)藝術品。
2024.10.13垃圾自以为很潮很帅
即使没有与当下的照应关联,这片土地上的年轻人也早有着溢满的表达欲亟待抒发。抛弃了第一部里颜卓灵角色的绝对主角属性,街舞也好,hip-hop也罢,这次是年轻面孔的群像。抵抗还是收编,表达还是收声,后生一代的迷惘在街区巷道里蔓延。与活力四射、励志到底的第一部相比,累是《狂舞派3》清晰传递出的直观状态,演的人如此,看的人亦是。如若这是年轻人的常态,那便是从银幕到现实最情真意切的无奈。
这个系列已经没有拍下去的必要了
质感像剪辑有些杂乱的幕后纪录片年青一代导演关注社会现实 所拍摄的既带有强烈的香港本土地带特色 又是三地共同的痛脚但我太悲观了 反抗发声在看不到通路的未来又像是另一种自我麻痹 这种躁动和歇斯底里会持续多久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 叛逆自毁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反思抗争在绝对强权威压下有意义吗
What 7 u saying啊?
比起第一部转移了焦点是很有想法的策略,但是艺术和资本的问题显然在这里是说不清的,只能具体落在香港当地问题上简化为一种情怀诉求,所以最后还是打不透。其他方面都还正常,但是颜卓灵已经过了演这种片子的气质了
比《狂舞派》格局大 赞同把嘻哈文化地标化的做法 虽然商业会让文化没那么纯粹 但同时也能够给文化注入新活力 只是人物关系我看不懂了 阿良还是阿良 阿花成了hana 最喜欢heyo的part
有点港式精神,但制作已经是不能再低了。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第一集風靡全網的金句放在第二集看特別蒼白諷刺,誰的夢想是甘願一文不值?誰的理想是想要被昔日好友看不起?然而,一次次主角們告訴自己是為了夢想才這麼做,被討厭和犧牲原則都是不愉快的過程,但是當堅持的和在乎的人事物一退再退,最後成就了什麼,真的重要咩?想起Hana看著試鏡學生說要像她一樣,她陷入思考,這麼不堅定的她有辦法成為其他人的idol嗎?電影提出的質問尖銳又直接,扣緊社會議題卻不說教,沒有火氣的音樂唱不出我城人的傲氣,舞蹈很燃,記得看完的那個晚上,充滿力量,時代再差,也要跳下去,也許是此時此刻能給出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