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6 看过后会觉得挺冷的一部电影, 想着把婚姻当做救赎的人真的会在这部片子里面看到绝望,唯一的温暖会是女儿和母亲相互扶持的故事。
这是讲一个精神病家庭的故事,其实真的挺悲伤的,幸好女儿还让这个故事可以看下去。
当一个人的困境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呢?
罗品文的爱的故事是家庭的故事,其实以她的条件还是可以找的,只是她一直沉入在以前的家庭关系中,所以没有办法开始新的人生。
罗品文面对人际冲突的处理的故事是妥协的故事,以为一位的委屈自己,就可以换回老公的爱,感觉真的挺可悲的。
女儿面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故事是合作的故事,一直在找寻彼此利益的最好点,现在感觉是女儿照顾起了母亲。
上映2年后,在后疫情时代回望疫情后时代作品<瀑布>.不得不说电影的最后一场戏最被观众误解与忽视。
女儿在校外活动时,突然袭来的洪水宛如瀑布,象征的就是下一波疫情;而这也正是母亲要隐隐复发的情绪病的真正病灶(literally拍了个灶)。
电影的整个过程,就是导演对大众情绪病的一次望闻问切,精准地剖析了疫情时代的病脉。
一部命题之作难能可贵的把大众的情绪与焦虑做出了即时投射,即时放在当时全球电影上也是绝对独一档的佳作。
(PS导演当时选的黑泽明导演海报明显也是是为了瀑布这一符号服务的)
在我的經驗裡,父母的承諾總是說給當下的場合聽的,本質上他們不敢做出超出人生經驗的決定,哪怕知道那是對的。
芳姐生下我以後,人生就定格在23歲,她永遠是白雪公主,永遠相信愛情,哪怕子宮內膜脫落也不吃藥,藥裡有激素,胖了不美。
12年去北京看我,約我和小姨吃飯,穿一身白洋裝白絲襪,神色黯淡,小姨偷偷告訴我她這是剛見了網友,我了然,要是一切順利就沒這頓飯。
我看她這身白皮豬似的打扮,不知道責任是在美顏相機,還是男人信誓旦旦的讚美。
但她從不氣餒,不論是「我的錢就是賺來讓男人騙的」這類豪言,又或者「只要在床上伺候好他就行」如是封建家長製下的小女人竊語,公主對男人的愛都是不可阻擋的。
從芬蘭的科學家,到米蘭的石油大亨,無不覬覦她未婚的子宮,是的,子宮內膜脫落也無法擊潰的愛的鐵壁,直到今天,她依然獨自等待,沐浴在加利福尼亞的陽光下,用翻譯軟件馴化著難以起竿的白男——「以後我們的家得有花園,還有八個房間,我們住一間,剩下的給七個小矮人。
」從我記事以來,她在崩潰時哭訴洪哥對他如何背信棄義,哭訴夜總會的小姐做飛機從重慶來桂林都是她報銷的機票,聲淚俱下握著我的膝蓋說,所有的小孩只有伊伊可以原諒,因為她妈妈和芳姐道歉,說姐姐那時我還小不懂事——16歲的我在電腦桌前如坐針氈,晚自習回來我只想打一把死亡陰影,為什麼要被你道德綁架聽你說你做大別人做小的洪哥後宮秘聞?
這個太子我不做也罷!
我清楚記得彼時芳姐眼中燃著熊熊烈火,她望向虛空,口吻有股子不容侵犯的神聖感:「以後,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帝國。
」她從不會說:「小禹,妈妈會好起來,以後我們好好過。
」我的家庭,或許促成了我和現代語境的東亞敘事有著天然壁壘,我不認可苦難是我們的集體記憶,我太知道人能如何消費苦難。
人和人的本質是利益交換,社會存在的意義是方便利益的流動,而倫理只是讓一切正當化的包裝。
人類善良的面孔,恐怕只有對生殖隔離的對象才會流露,你會跟小貓生氣嘛?
你只會蹲下來,喵。
《瀑布》。
7分。
钟孟宏编剧、导演,贾静雯、王净主演作品。
全片时长129分钟,有120分钟都在心疼贾静雯,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是真实的,可能大量存在,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太扎心。
口罩期间,台湾人民也一样遭遇了和大陆人民一样的苦难。
而查了资料,这个故事的原型竟然是导演钟孟宏的朋友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贾静雯饰演的白领女性品文在口罩期间不仅遭遇老公出轨离婚,公司效益下滑也让她最终无法摆脱从减薪到被辞退的地步,在家里和青春期女儿王净饰演的小静也几乎没法沟通。
离异、失业、家庭不和谐、房贷压力,导致品文最终出现幻觉,这种病症叫思觉失调。
品文甚至一度被送进了精神病康复中心。
尤其是影片最后,当考上大学的女儿和同学一起溯溪烤肉时,竟然遭遇无预警的泄洪,一时间内小静生死未卜。
时代的一粒灰啊,落在品文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一座几乎无法扛起的山。
在《危险的个体》这篇文章中,福柯写下过这样的案例,一个人没有任何征兆,从最正常不过的生活中突然“变异”,成了被主流放逐的“危险个体”。
“存在这一类型的疯狂它只通过残暴的罪行而不是其他形式呈现自身”。
它就那么发生了,几乎找不出溯源与归因。
《瀑布》便是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如果用一句歌词加以概括,那一定是“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罗品文是一家外商公司女高管,她离婚独自抚养一女,女儿18岁上中学,与她的关系若即若离。
她感受到从生活四面八方压迫而来的恶意——事实上恶意全来自于她的想象,最后她被查出是自己神经出了些问题……
当口罩、居家隔离等经典时代元素出现的时候,会立马收到此刻仍在被这段历史裹挟的我们投来的亲切感。
罗品文公司效益不行,甚至要求员工带头提出减薪,这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荒谬。
然而抛却这些独属于时代的元素,其实俩人的关系所带出的问题是共通于历史的。
影片主角是两位女性,比起女性主义的话题,我想影片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精神病学方面的典型,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现代都市中产为什么更容易走向“疯癫”?
实际上从有现代精神病学以来,人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将“疯癫”的、“逾矩”的行为给整合进个体生活的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出可以阐释的发展脉络,为他们认为的那群“危险者”画一张有迹可循的脸谱图。
然而实际上普通人也会走向“疯癫”。
我们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歇斯底里,只潜藏在静水流深的生活中,在许多次平静地忍气吞声后,在可怕的细水流长却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里,个人的毁灭就悄然降临了。
我们想知道“声名狼藉者”的生活到底从哪开始与“主流者”、“正常者”的生活产生了些微的裂缝,导致他们变成了这样或那样;但人生总不过那些事,细细扒开来里面才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几乎每件事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自己也就这么忍下来了——只是有的人忍不了。
所以回到罗品文身上:她为什么会走向疯癫?
我想,是因为她“活着”。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还在这个充满“积极者”、“成功者”说教的世界里寻找栖身的角落,只要我们可以罔顾满目疮痍的身心去面对每天的太阳,只要我们有那么哪怕微小的一刻感觉到格格不入,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是潜在的患者、危险的帮凶。
现代生活的规训让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做自己”,并且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种压抑正在悄悄吞噬我们。
我们的乖巧、懂事、兢兢业业,终有一天会反噬我们,就像背负了所有人期待的司马光有一天砸开了缸,发现坐在缸中的就是他自己。
影片中的罗品文,职场里是叱咤风云的女高管,现实生活里和丈夫离婚,与小孩关系总有层隔阂在。
身份上的撕裂感必然会将她引向自我怀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是《阳光普照》里阿豪(许光汉饰)这角色的另一种延续。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别人身上花的精力太多,以至于很少问问自己:“我过的好吗?
”“我想要什么?
”她的女儿小静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早点成熟起来。
影片只有一次她几欲爆发出来,那是她对父亲说的:“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你们的烂婚姻?
为什么我要承受这样的人生?
为什么是我?
”然而这短暂的几秒钟并没有带来什么改变,死气沉沉的生活仍是泛不起一点涟漪。
现在的小静,高中还没毕业就要独立起来,替妈妈做决定,照顾妈妈,以后的小静只会更懂事,懂事得讨人喜欢,直到有天她做出让人“意外”的事情而被评头论足:“怎么好好的人会变成这样子呢?
”
然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如何去顺从,做别人眼里那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却从没教过我们如何去反抗本不愿去接受的命运。
从很小开始,我们就已习惯巨石压胸口的感觉,却从不去想有天这石头会压垮我们。
更有时候,我们还挺会自我安慰的,“哎呀,人生不就这么过嘛,大家都这么过来的呀”。
于是觉得,好像怎样都去接受吧。
于是习惯了隐忍而痛苦,习惯在历史的光圈里渺小如蝼蚁的我们,再多蜷缩一点。
“瀑布”这个意象只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罗品文才向女儿提起,之前一直在她耳边轰鸣的声音,变成了溪水潺潺的声音,那时她才知道,原来那就是瀑布的声音。
就像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越深陷其中,越能感受到生命有一种潜移默化腐蚀人的力量,在巨大的静默中,你感受到的都是无能为力——当你站在瀑布底下的时候,你被水流猛烈地冲刷犹如刀刮在身上,轰鸣的声音在你耳边爆裂开来,你是受不了的。
但是当你远远地观赏瀑布,你才能咂摸出它自然的美来。
对待生活太过认真的人,总没玩世不恭者过得舒服。
其实影片里还有一处“瀑布”,那便是遮盖大楼的巨型蓝布。
它隔绝了阳光,也隔绝了人内心的阴暗面,而这条静止的“瀑布”让这栋大楼像一块硕大的墓碑,墓主便是所有现代人。
实际上,现代人所有可能给生活的热忱,都在规律与规划中被消杀干净,只有“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只有“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个人公众号:Imagine Heaven。
看了《瀑布》好一阵子了,除了惊叹贾静雯的演技外,其实最多的是被中产阶级的崩溃搞得有些担忧——我虽然不是中产阶级、我也不是一位离异女性、我的孩子也没有到青春叛逆的时候,但是我很担忧。
对工作状态的自己的担忧。
我在中石油青海油田下属的一个采油厂当技术管理人员,自觉干得还行,可惜没有所谓的人脉、背景,似乎也缺少了一点儿机会和运气。
年纪一天天变大,但是能够一眼望得到头,上升的空间在年纪的增长上已经成为了渺茫的存在。
更加让我闹心的,是领导们对兄弟单位的纵容和妥协,让我在施工一线的管理变得举步维艰:我不让干,他们领导出面找我的领导,最终我让步。
我不止一次想要破罐子破摔,却又克服不了自己的责任心,我不知道最终是否会面临心理上的崩溃,但是我觉得我仿佛已经没有底线了。
说这个其实是因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产生了一点共鸣,我倒不是担心自己未来会产生幻听的症状,而是担心那种思觉失调,因为我相信即使我平日里再理智、再克制、再明智,一旦生病了我将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呆子、傻子、疯子,而这种情况足以让我直接在灵魂层面自我死亡。
我还记得前两年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但是看完把我吓坏了,我真的担心自己未来头脑会出什么问题,那简直比杀了我还难受。
所以我总在想,如何在波涛汹涌的生活来临的时候放过自己,总不能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生死之后再看破吧,那样的伤害实在太难以接受和恢复了。
如何放过自己,莫非真得要学习那桃花仙?
《瀑布》是台湾著名导演钟孟宏于 2021 年推出的最新作品,这位近年来凭借《阳光普照》名声大噪的桀骜不驯的名导,在这部新作之中又一次尝试将镜头对准边缘人群,以新冠疫情期间一对母女被迫隔离在家作为开场,讲述了一场看似突然实则不可避免的家庭悲剧以及这对母女从生活的废墟中努力自救的故事。
影片沿袭钟孟宏之前作品的作者电影风格,采用象征电影的手法,将影片中罗品文心理压力、生活负担以及事业与生活上的不对位不平衡以具象化的“瀑布”点题,生活上的“瀑布”犹如遮蔽在落地窗外的蓝布一般,遮住了罗品文的光辉,也冲垮了她的心理防线,在这一核心人物塑造上,罗品文的形象更像是前作《阳光普照》中阿豪的一种延伸,也是钟孟宏对前作中没有花过多笔墨去展开的人物的一种补偿。
相较之前的作品,钟孟宏的这部新作,人物更少、更简洁,情节铺垫做的也没有前作来得细致入微,而母与女在情节转折点之后社会身份上的发生的对换,也不过是钟孟宏前作《失魂》中继承过来的“游魂电影”的核心,即借女儿的视点来重新解构母女关系,让女儿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逐步理解母亲的遭遇并实现对这个家庭的自我救赎。
这样看来,似乎钟孟宏的这部新作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更像是对以往作品的一次“集大成”?
幸运的是,我在《瀑布》的视听上,看到了钟孟宏对影片表达的新尝试。
一、对于类型片电影技法的运用 钟孟宏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艺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更接近于托德·菲利普斯或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作品,是用成熟的类型片视听语言作为自己传达作者电影主旨的主要工具的。
《瀑布》中就有大量类型片的电影技巧的运用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恐怖(惊悚)类型片的手法,在影片的前半段得到了大量且有效的使用,如巧妙借用镜像来塑造压抑诡怖的气氛和人物关系,利用人物近景正反打和缓缓推进的镜头,辅以紧张压抑的气氛音乐,将罗品文逐步走向癫狂的形象明明白白地摆在观众面前,吸引眼球的同时,也是情节上的很好的助推剂,促使另一核心主角小静必须要尝试去解决问题,推动人物形象的成长。
而这一系列的视听设计,竟然和《美丽心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在题材和风格上可以说是跟本片大相径庭,但是这两部影片都巧妙地在影片前半段运用商业类型电影的手法为情节进展服务,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美丽心灵》中身患精神疾病的约翰·纳什在自己的脑海中臆想了一个精彩刺激的特工间谍故事,为影片注入娱乐性质的同时,也使得影片之后揭开悲剧性的真相的那一刹那,对观众而言会显得更具落差感和冲击感。
作为一位具有成熟视听语言构建能力的导演,我相信钟孟宏和朗·霍华德一样,都有着这样一种将类型片手法为己所用的理念,《瀑布》一片就灵活运用惊悚电影技法,成功地塑造了悬念。
二、超现实的声音音效处理 影片几处声音设计上也颇有意味,如影片第一个超现实的情节转折点,即罗品文出现第一次臆想跑出家门试图在不存在的雨夜中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这里将一虚一实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内景放在前后展现,虚景中狂风大作倾盆大雨,而在实景中,确是静寂无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边的声音和画面设计上都尝试通过强烈的同场景对比来展现罗品文步入癫狂的开端,这里也是她心理防线崩溃的起点。
同样在声音设计上用到强烈对比手法的还有电影开端母亲敲门催促女儿吃饭却只得到女儿沉闷模糊的拒绝,以及之后女儿母亲身份换位之后母亲对女儿同样隔着一扇门发出的模糊沉闷的拒绝言语,这边巧妙地利用声音凸显出了母女之间关系的隔阂和疏离感,也是推动了女儿小静对母亲遭遇的理解和反思,从而能引出之后的情节发展。
影片在声音设计上的最高潮无疑是在影片接近末尾处母女对话间罗品文主观性的逐渐提高分贝的瀑布声,这段瀑布的流水声由女儿提到的前夫所引发,也是影片第二次以罗品文主观角度向观众展现她所能听到的“声音”,这段声音处理与其说是罗品文脑海中的“声音”,更不如说是她贯穿始终击垮她心理防线、将她逼入癫狂的罪魁祸首的物象。
这股声音在观众的耳边萦绕、渐起,又随着女儿的呼唤缓缓淡出,一方面表明了罗品文重回正反打对话,脱离了单人独角的恍惚戏份,另一方面更是说明了她个人对于这股力量的阶段性战胜,她对女儿的爱和对生活的信心让她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使之成为影片点题、点名主旨的巧妙设计。
三、摄影色调对视听表达的作用 作为多次斩获金马奖最佳摄影奖的钟孟宏来说,他能充分利用摄影画面、色彩设计来为自己的表达铺路。
和前作《阳光普照》和担任摄影的《同学麦纳丝》相似,钟孟宏在这部作品中的整体摄影基调都维持着低饱和、高对比,色彩丰富又不显得过分艳丽,整体呈较暗调子的风格,而看得出来在本片中有特殊设计的是,前后半部影片的摄影基调有明显的差异,前半部为了突出母亲性情大变、家庭破碎的悲剧性、诡异性,摄影画面更偏高对比度、暗调,人物身上常常缺乏光照,以大量室内画面为主,更是突显了人物以及家庭所处的困境,大量场景让人梦回《寄生虫》《下女》等阴暗风的韩影。
而在一些特殊设置的场景中,如女儿的卧室、家里的客厅,受到窗外蓝布的影响(点出了光源色彩的来源,明确了场景和情节点的现实性),整个场景往往都呈现蓝色,这边设计不仅凸显出了人物所处的困境和沮丧、低迷不振的状态,也是在旁敲侧击地让观众关注到窗外的蓝布所指代的“瀑布”,也就是裹挟着这一家人走向苦难和不幸的潘多拉魔盒,强化了这一象征在影片中所占的份量。
后半部中不论是内外景的占比、画面整体的调子还是单色彩的特殊设置场景和前半部有着天壤之别,更多的外景、更偏暖色调和亮色调的整体基调以及更偏生活化的影像风格无不体现母女经过自救终于迎来曙光获得新生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在超市面试的那一场戏的一组齐轴镜头中,逆光拍摄超市经理的画面,间接凸显出超市经理人性的弧光,也预示着罗品文母女的未来将迎来新的曙光,不少善良的人选择去帮助这对母女,也是作为导演的钟孟宏对人性本善的一种社会性的期许,这也是他这些年众多作品所表现的共通的社会母题。
钟孟宏的电影总能给人带来特别的感动,在他故事中的角色,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与挫折,总能看到那么一线生机并重新站起身来奔向自由和远方。
这也许也正是钟孟宏本人对社会的期许,积极生活,家人们互相扶持,再难的艰难险阻也能跨过去。
正如片中陈主任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难堪的过去,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且,未来会怎样,也没有人知道。
”人所能做的,也不过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当下的日子过好。
的確靠賈靜雯的輸出支撐全片,前段極度毛骨悚然,後段情節如《陽光普照》一樣變得鬆散,花費一半的片長呈現重新整頓生活的母女倆,本來我還在想:鍾孟宏拍普遍級我才不信,結局就......好樣的。
我不知道剪接前的劇本長啥樣,《陽光普照》是3.5幕劇;《瀑布》是2.7幕劇。
電影將時間濃縮成好幾場戲,我在觀賞時偶爾會回憶高三學測前看《失魂》那種碎片感。
喜歡鍾孟宏電影的肅殺氛圍、還有美好的攝影,中島長雄消失後,《瀑布》畫面變得藍色與柔和,這幾年zoom in用得少dolly in用得多,證明鍾孟宏說的改變創作方式:以帶領情感取代撕裂情緒在城市你不會有絕對的被孤立時刻會有人與你互動,工作夥伴和家人是相處最久的兩個群體可是習慣之後的隔閡感會成就一種隱形病疾,《瀑布》沒有表示主角的精神問題從哪來,我個人解讀是:「角色們戴上口罩後唯一可看見情緒的雙眼就是癥結點吧」我也在家樂福上班喔,叫我怎麼不迷鍾孟宏的電影
很有时代感的电影,融入了疫情的大背景。
前半段还有点微恐,中间一大段很生活化很美好的小故事,母女的感情,重拾生活的信心,最后的结尾不太喜欢,感觉有点为了结尾而结尾,很大削弱了故事的主题。
对比不如血观音,大佛plus,同学麦娜斯,阳光普照。
但还是有很多小惊喜在里面。
湾湾电影还是这样慢慢的,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感觉杨德昌还是影响了一代导演,中间看过几部类似海角七号什么的,现在又回归了生活。
《瀑布2021》贾静雯饰演的罗品文原是一位公司高管,离婚与上高中的女儿在一起生活,从疫情居家隔离后,不仅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也逐渐出现问题,最终被检查精神出现了问题。
之后在坚持吃药与女儿的休学陪伴下,重新开始工作,妄想症褪去,生活慢慢的恢复正常。
很喜欢贾静雯的表演。
看的时候时不时的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和《至尊红颜》中的媚娘,那么灵动活泼,在这部电影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样子,呆滞,恍惚,有时木讷,有时战战兢兢,看完心里感到了难受。
开篇的反转很好,在餐盘上写“bitch”,锁在房间不出屋......原本以为是女儿的叛逆期表现,没想到后来揭晓答案,一切都是母亲的妄想症所致,期间的母女关系,互相折磨又彼此需要,这应该也是很多家庭中的写照。
两个小时,大量的日常戏,笨拙,缓慢,拍得像电视剧一般的质感,焦虑与失序如同瀑布激流抵达生活中央。
生活中总是有不少瀑布激流的时刻,经济崩盘,疾病突袭,关系的分崩离析,这些也在电影中看到了很多隐喻,真的有蛇,真的有瀑布,人真的会被水流冲垮,当然也会安然无恙。
而口罩会摘下来,蛇会抓到,人最终都会好起来,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本来没什么感觉,但是不得不承认看完两三天后我仍然还是有生理反应——左耳耳鸣,尤其是晚上比较安静的时候,可以听到很大的瀑布声,不确定是不是有什么心理暗示?
我不得不再回忆我面对的激流究竟是什么......
《瀑布》以“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之故事,却几乎没有正面呈现恐怖古怪的想当然戏份——或许只是我过于想当然了。它的故事流向,呈现为平面画的,水流式的弥漫扩散,又平又静,近乎静的平方。入库的水量很大,容器太大、太深,在水平刻度线上,几乎没有明显的起幅。而过往,钟孟宏的故事模式,近似一串珍珠、一把炮仗,四处开爆,有血色,毒气,甚至是脓包。这个过于静谧的信赖共生故事,在几个月过后,只让我留下了“有蛇”等精彩段落印象。倒是投入水中的,陈以文等“石头”,轻松好玩。
疫年誕生的作品,非常&#39;匠氣&#39;,感覺會是評價兩極的電影… 從&#39;居家隔離&#39;開始切入…整體還算維持了&#39;鍾孟宏出品&#39;的技術水準(攝影/燈光/聲音設計…)… 賈靜雯x王淨的表演也滿紮實的… 劇本層面真的就&#39;見仁見智&#39;了(有挺多滿明顯的隱喻和象徵,但也被詬病&#39;畸視&#39;/&#39;奇觀化&#39;母女情…)… 整體的調性感覺就是一部用&#39;閱歷&#39;和&#39;經驗&#39;支撐起來的片子… (年輕人還真拍不出這樣的文本…) 用陳以文的台詞來說 類似是&#39;每個人都有不堪的過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未來誰都說不準…&#39;… PS, 對於思覺失調發病過程和身心病徵的呈現,確實滿&#39;寫實&#39;的,感覺主創和演員都有做過功課… 如果是身心病的患者/家屬,觀影過程中滿多戳心的&#39;淚點&#39;… 彷彿就是&#39;紀錄片&#39;一樣😭 (王淨開門驅趕&#39;衛兵&#39;那段, 捉蛇那段 都莫名淚目了…)
远不如《美国女孩》。女性困境但凡没有亲身经历,靠想象出来再做所谓的“艺术加工”,八成都是台词悬浮、无病呻吟、喧宾夺主,正是因为“不真实”,里头的文学性有股挥不去的假文青味道。所有的角色讲话都有气无力、死气沉沉,对白文本也无趣得很,人物关系和场景的架设刻意,生活感稀薄,使得演员的演技发挥不出多少真情实感。前半拍成了悬疑恐怖片,后半突然母女温情暖暖;哪怕说以母亲思觉失调而造成前半女儿展现的叛逆感假象,可是到后面连一点过渡都几乎没有,导致前后观感严重割裂。女性议题饭真好恰,反正恰就对了,是吧?
意外比前作好,至少解決了節奏拖沓的問題,但仍在耍屌。有可能是魏如萱出來太好笑了讓我覺得這部比較幽默 (儘管那或許並非本意)。然後家景根本就是鍾孟宏品味展示中心吧這也很好笑...總結是...我覺得鍾孟宏應該感謝壁虎先生,他幫大家打了劑預防針,而且讓更多觀眾願意進戲院一探究竟 (至少我就是啦)
瀑布轰鸣,不期而至,大到影响全球的时代洪流,小到思觉失调的个人脑海,唯有将接受与理解视为新的信念。明显“仁慈”太多的钟孟宏,为防疫时代的无望生活注入了太多圆满,即便以悬疑恐怖质感时刻渲染的蓝色绝望,令一切都像是思觉失调者臆想的空欢喜。
整部电影把母女关系包装成鬼片,甩开温吞烂俗和千篇一律是风格化的高招,但更妙地是这种阴森诡异的气质不仅仅靠着色调、空间的外部设计,而是用贾静雯和王净的表演来成全。这对母女的选角非常成功,两个人确实有相似的气质。板起脸的时候都传递着非常冷的气场,又似藏着后劲的发狠。每一场彼此相对而视的对峙感都非常强烈,不寒而栗。这大概是我目前看过的涉及疫情背景的作品里面最好的一部。新冠肺炎的阴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生活着的人们是万千种模样。钟孟宏选择的是对「活着」的焦虑的复刻甚至放大。而这不仅仅伴随着疫情突如其来,更多的还有长久以来的郁结。这份「时序性」的表达更为难能可贵,瀑布不绝于耳,洪水一泻千里。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问题,那就不要问好不好,愿我们都在想办法好起来的路上。
蓝→白→红……
如母如姊
开头非常惊喜,疫情的因素在剧情中穿插地非常有意思,直观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但是后面就开始混乱了,最终也变成了一部和其他台湾省电影别无二致的小确幸题材影片。
看了一半,不準備看了
家人有時是避難所有時也是地獄,日常的破碎被裝進電影,無稽可笑到達諷刺現實的水平正正剛好了鍾孟宏影音班底一個不到倒是陳以文再三出演,看到有短評說陽光普照拍得很精巧而瀑布很笨拙,我同意,但這種笨拙比刻意琢磨的精巧更無意識反映出「為了展示」的執念,通俗點就是為了各項電影節大獎,視覺和調色滿滿「我可以爭氣」的高調自我表揚⋯真的不需要,真的真的不需要啊
24_078。想到了我那个突然得病的同事,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电影前后半割裂得挺严重,要不是最后那个结局简直都连不起来。前面蓝布,带领和照顾的互换,幻觉的士兵和蛇。房产中介的领导和主任大概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善意吧(但是挺没必要就是了)。话说就是觉得他们口罩都戴得很松啊为了不弄到化妆吧。还有魏如萱这个角色是干什么的,真的没必要吧
开头以贾静雯焦虑、失序、诡异的主观臆想起始勾画,随后就在母女俩正反打的叙事角度中迷失,紊乱、拖沓、乏味。悟出了钟孟宏的套路:情节走向针锋相对的关键时刻插入风景空镜头以制造深沉感。
1月31日18:30分。
前半段切入不太好吧,有点太直给了,但是还满喜欢围绕瀑布的概念构建的重生过程。贾静雯可以的,魏如萱也可以的,真拼
很「布」的電影,聽見瀑布的聲音。空空如也。
这几年,每逢春节都会看一部台湾电影,从2020年《阳光普照》、2021年《孤味》到今年的《瀑布》,依然静水流深,温暖治愈,台湾家庭片的艺术水准已丝毫不输于日本。疫情如同突然汹涌而至的瀑布激流,重创着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家庭关系,母亲会慢慢走出精神失常的阴影,孩子也会渐渐理解大人成长起来,瀑布急流终会变成涓涓细流,奔向自由广阔有爱的心世界。片尾,母亲在电视新闻上焦急搜寻女儿获救的身影,那泪光盈盈的注视,是对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的深情致敬。贾静雯、王净的演技真好,摄影真好,音乐真好,温柔敦厚的台湾国语真好。过低的豆瓣评分配不上她的好。
不了解女人,为什么还要拍疯女人?
不要来问我“你还好吗”,我会努力变好。音乐太多了。陈以文驾校梗笑死。魏如萱念白好可爱哈哈哈。听了看QA朋友的解释,对结局的安排也算和解了
私人以为,钟孟宏的作品一直被过誉。他的电影始终给我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这次依然是这样,剧本本身就一般,台词也很做作。生活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都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的,瀑布的最下端永远都是平静的湖水或广袤的海洋,拜托不要只看到陡峭的人生,也不要一味为赋新词强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