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问题回头写开头,就像中间说的,不按科幻片要求,不追求逻辑,只是想探索一下电影对after life状态的设定,应该是满有趣的设定,就是惊悚了点第一滴水死了没?
死了-第二滴水灵魂还是身体?
艾利略说,他有gift可以和生死之间的人说话,别人听不到她们,但是他可以跟灵魂交流-第三滴水Anna的剪刀可以伤害艾利略么?
艾利略说go ahead的时候,我一瞬间认为anna不能,但是艾利略擅长让死人相信他们死了,就像指引他们看镜子但擦掉水汽,让他们接受死亡,就像anna问男朋友有没有为她哭,他回答没有。
anna曾经把屋子的东西全部打碎,艾利略生气并且收拾,技术上说,anna是能够改变周围环境的,如开门,如打碎东西,这就回到上个问题,我觉得after life的状态不是灵魂,是身体-第四滴水谁能看到她艾利略和后来那个也有同样gift的小男孩都能与死者交流。
那天小男孩看到anna,艾利略根据这个判断出小男孩有天赋,如果艾利略不是诱拐小孩,那么说明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比如小鸡死了,没人给他们做麻醉,那么大家都能看到的话,就都能发现after death的状态了但如同前面说的,如果可以在镜子上留下水汽,那么这种物理存在,也是有可能被其他人所看到的。
艾利略会在死者被看前给死者打麻醉针,是为了死者安详还是为了生者不见。
Anyway,我关心的不是逻辑,这是部没有逻辑的电影,我只关心设定。
总的来说,我倾向于after life的状态是不被常人看到的。
-第五滴水谁能听到她这里留了疑点,比如说第一次男朋友来,anna叫了,但她关在地下,男朋友可能听不到。
第二次男朋友来,anna被成功说服,不再发出声音,所以不知道她讲话男朋友能不能听到。
中间的电话,男朋友接了,但是有两种可能,意识anna说的话男朋友听到了,但是他觉得很creepy,于是挂掉了,二是他接了无声电话,于是挂掉了。
所以说,听不听到这个问题,留了比看到更大的悬念,我倾向于能听到-第六滴水为什么要埋掉他们?
整个片子在说的就是after life的状态里,人是呼吸的。
艾利略对小男孩说,这帮人,死掉了,别人看不到他们,但是他们还保持呼吸,抢夺活人的氧气,所以我必须埋掉他们(让他们不能呼吸)。
所以,艾利略所说的生死之间,其实就是死后能呼吸的状态,而埋葬是二次死亡,也是艾利略给自己的职责。
他并不自己动手,而是选择说服死者接受死亡,然后让葬礼结束他们的呼吸。
所以镜子上的水汽是艾利略小心掩饰的细节,anna相信自己over了,直到看到镜子上的水汽,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而艾利略在盖上棺盖的时候,也才出现了一丝介于不忍和遗憾的表情。
-第七滴水艾利略请anna出去?
艾利略在整个过程里,一直诱导anna相信全部结束了而意识不到自己是一种呼吸的存在物这个状态,一直是诱导,所以总是交织着谎言和引导。
但是不得不说,因为一直跟很多很多after life交流,他总是说,你们这些人类。
在他看来,人们活着麻木,不知珍惜。
而anna告诉他自己想要去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觉得艾利略是真的要让她出去的。
不幸如同他所说,跟惧怕死亡相比,人其实更怕活着。
或者这也是他要埋掉这些人的原因。
-第八滴水小男孩的妈妈?
经多导演的多方诱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男孩的妈妈是after life的状态。
一直坐在电视机前,僵硬的头部,镜头感,尤其是小男孩问艾利略第一个讲话的死人是谁,艾利略对小男孩说是他母亲时那一瞬间的镜头氛围。
(暗自觉得是母亲的死亡给他们至痛感而想留下死者才给他们带来了通灵的能力)这也就说明了,如果不把死者的呼吸结束掉,他们也可以这么存在着,一直跟通灵者交流,这是一个可以长期保持的状态,除非被葬礼所再次杀掉。
-第九滴水Anna的男朋友?
车祸之后,这次没有纠结,艾利略直接把肺戳破,结束掉他。
而往常艾利略更加引导死人自己放弃。
诱导艾利略酒后驾车,两种可能,一是为anna,他说,imagine,你死了,你的家人和朋友埋葬了你,回去看tv,好像这一切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二是为了结束,因为男朋友被卷入这件事,有一天也许会发现真想,所以在那之前彻底结束了。
直接结束掉男朋友,两种可能,被anna折腾够了不折腾,直接让男朋友去陪anna,二是如同anna发现真相一样,当对方多少发现真相不能再诱导的时候,强制他们结束,艾利略应该也是知道男朋友经历过这些,不会轻易被诱导了,所以直接进行了最后一步,把呼吸结束掉。
-第十滴水小男孩?
好吧,如果有人把这些意识流的问题看到这里,应该还记得小男孩埋小鸡的镜头,如此的象征性。
从留着小鸡在屋里,跟死去的妈妈交流,到埋掉小鸡,做“对”的事情,成为艾利略的继承人,埋葬者。
-不是水的水接下来这个是我不太甘愿涉及的领域,大致是电影要说什么?
不管要说什么,都第一是惊悚片,其次才是表达。
设定不错,虽然逻辑丝毫不严密,但整体是有比较连贯的前后设定的。
然后就是主题,所有的creepy之后,也许还是那句,死亡为了什么,为了让活着有价值。
不过有趣的是,艾利略觉得人类都没好好活,但是他带来第二次死亡的原因,却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很简单的,呼吸。
这种小小小小却又象征着“生命”的事情,才是这个状态的人要被埋掉的理由。
艾利略关上anna棺材的瞬间出现的表情,表示他为这个想要活着也不怎么要活着的女孩动摇了一下,但是,还是走向结束,结束掉她的呼吸。
最后说,现在我这里凌晨三点,写出来的感觉都是意识流的东西,没打算写得很严格,就是share一下看这部片子的感觉,如果有人也感兴趣,请给我留言,欢迎各种设定讨论
请看解说之前、将电影仔细看一遍、谢谢合作。
首先、女主角和男朋友在餐厅见面。
男朋友告诉女主角、他要去其他地方工作、于是想让女主角和他一起离开现在的地方并和他结婚(仔细看、男主角当时正在掏结婚戒指)。
可是女主角却误会了他、以为她男朋友将要离开他、于是生气离开。
在途中出了车祸、而引发她出车祸的是一辆白色面包车。
(其实就是那个葬礼主管、我简称他为神父)。
后来、女主角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殡仪馆。
大家都在怀疑她是否死亡、其实她一直都活着。
他是被神父注入了一种可以使心跳、脉搏全部减弱到几乎没有的药剂。
所以、他感觉不到到自己的心跳、脉搏、那种药甚至犀利到可以让人在醒过来后还感觉不到生理机能。
这点在女主男朋友去警察局找警察队长时、被一个多嘴的警察证明。
随后、女主角一直不相信自己死亡、其实她也确实没死。
而后、因为神父为她注射的药剂越来越多、她开始出现了幻觉。
如后面她看见墙上出现一道黑色的门、和那个老太婆和她说话、梳头等等。
至于可以看见喷在镜子上的雾气、更加证明了她没死的事实。
而关于那个小孩、很简单、那是神父的第一个开山大弟子、神父不停的给他灌输他的生命理念、引导那个小孩。
至于最重要的两点、①那个神父到底有无精神病、②小男孩到底是相信了神父说他们都有特异功能这一谎言才愿意跟随神父的,还是因为孤僻、被同学欺负就开始怨恨世界才跟随的神父。
根据剧情、这两个问题观众无法得知。
至于最后、女主男朋友其实并没有到达墓地、他把女主挖出来的一系列事情、全是幻觉。
因为他也被神父用车祸制造了假死、并打了药剂、产生幻觉!
最后谜题揭晓·其实神父就是一个杀人犯、他利用车祸和药剂、让人假死、在用心理暗示法、让人对生命产生错觉。
值得注意的是、女主与女主男朋友都是被神父开的车引发的车祸、最后神父坐的白色面包车和撞女主及女主男朋友的是同一辆。
我看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帖子、其中认为这不是凶杀片的人大有人在、说些什么奇怪理由:比如为什么神父撞人这么犀利、每次都撞不死(废话··撞死了你还看毛线的电影?
)。
又比如:男主第一次去殡仪馆为什么听不到女主叫他。
(这又是废话、当时女主被注射了药剂、又几天没吃饭··她的叫声能有多大?
)又比如:男孩的妈妈在电视机前像僵尸、明明死了。
(我纠结了、拜托你们仔细看电影、那个小男孩在妈妈就是典型的神父说的“活着什么也不做”的废人)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说满满一墙的照片全是神父杀的这点更本不可能(你看电影前有看标签吗?
这是一部恐怖片 OK?)最后有一点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女主一直不跑出殡仪馆、其实很简单、女主被一直注射药剂、并且几天没吃饭、身体非常虚弱、连起床都需要人扶、她怎么逃?
有人问几天不吃饭不死?
你被注射了可以令心跳停止(即停止新陈代谢)的药、几天不吃饭不拉撒、你一样不会死。
最后祝大家观看影片愉快。
女主角被殓葬师欺骗谋杀活埋正如楼主所说有诸多佐证,事实上导演也这样引导我们,但有本人几点还是想不明白。
1.女主角明明发生严重车祸,钢管都穿过汽车,车都烂得完全变形,人还有可能活下来吗?
就算不死都残废啦,不经一年半载治疗能活动自如吗?
2.殓葬师是如何骗过警察的,又如何弄到死亡证明?
是不是串通,证据何在?
3.女主角一开始莫名流鼻血,服用药物,故意染发,不是有病吗?
不是暗示着死亡快要来临吗?
4.殓葬师杀人意图何在?
得到什么?
单纯为杀人而杀人吗?
5.男主角应该撞死了吧?
这样又再一次不死就真的奇迹了,所以这点应该不用质疑。
那么最后场景不是说明了殓葬师能通灵吗?
6.小孩Jack的母亲是不是已经死了?
小孩有没有通灵能力?
还有女主角看到所有都是的是自己幻觉吗?
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能否定这部电影存在通灵吗?
《身后事》,Liam Neeson主演。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导演并没有讲清楚它到底是一个通灵的故事,还是一个变态杀人犯的故事。
于是,你可以看到各大电影评论打成一团。
在我看来,如何定义这部电影是相当主观的,因为导演根本没有讲清楚。
如果说这是一个可以和亡魂对话的有特异功能的入殓师的故事,那么片中渲染女主角在车祸死亡后,可以多次在镜子上哈出气雾,显得相当诡异。
如果说这是一个变态杀人犯,喜欢将未死之人活埋,未免风险也太大。
而且,男主角需要买通警察、法医和医院,才能将一个未死之人伪装成死人送到殡仪馆,还要齐心吊胆防止目标在自己的葬礼上活过来,实在太过凶险。
所以,总而言之,本片不清不楚的叙事风格,使得此片相当怪异。
我不是很喜欢。
本片重要的不是探讨生死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而是借Eliot的肆意妄为来玩弄观众神经,并对有些2的女主角嘲笑一番,顺带戏耍一下英语文盲。
男女主角没死,都是被Eliot干掉的证明: 1.女主角能够活动,而片中同一房间的一个老太太死尸和一个警察弟弟的死尸却不能活动。
女主角如果真的死了,那也应该是灵魂活动,而肉体不能动,影片中却没有同时出现过2个女主角的场景; 2.影片中后期有个Eliot给警察弟弟化妆的细节,Eliot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警察弟弟脸上胡乱涂抹,这也反映了Eliot是精神病患者; 3.中期,女主角偷了钥匙后,逃跑未遂之后在电话房间,Eliot引导女主角照镜子,女主角对镜子上呵了一口气之后,镜子里的影像变得颜色鲜明起来,Eliot立刻用手帕将镜面的水汽擦掉了。
并且,照镜子过程中,Eliot一直避免在镜子中出现。
这间房里的镜子和电话都是做过处理的。
4.最后一刻,女主角躺在棺材中,Eliot给她照镜子,而这面小镜子是没做过处理的,女主角的影像就非常鲜活,因此女主角知道自己没有死,但是已经迟了。
5.埋葬完女主角后,Eliot将女主角的照片贴上墙,你可以发现墙上其他人的照片都是睁大眼睛的,由此可以肯定,那面墙上的所有人都是躺在棺材的最后一刻才发现是Eliot欺骗了自己。
并且,同时背景音里全是这些人的惊呼。
6.男主角最后躺在化妆台上,很明显是被Eliot刺穿肺部或者是肝脏而死的。
如果是男主角在进殡仪馆之前就死的话,Eliot没必要对男主角穿刺!
并且穿刺之后,男主角立刻就不动了,前后对比就能肯定,影片一直都是否定有灵魂存在的!
7.最关键的一点,影片第19分钟左右,Eliot打开的箱子里,瓶子上写的是“hydronium bromide”,这是水合氢溴化物镇静剂,是Eliot一直给女主角注射的镇静剂!!
这一点,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只不过一些不懂英语的人没有留意就放过去了,之后还要写一些自觉有深度的所谓“影评”来体现自己的深刻。
首先女主角没死,那个殡仪师eliot也没杀人。
其中的逻辑是变态的态逻辑……从小男孩说起剧中有一幕是那个小男孩说那只鸭子是死的。
而那个女主角说它是活的,只是害怕。
在我看来那只鸭子确实没死。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断定鸭子是normaly alive 。
但小男孩不那么认为,他把动物行为中的某种表征看做死亡(女主角说那只鸭子害怕,在此猜测,他把害怕的鸭子当作死的鸭子)。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小男孩子在对生死的区分上有严重的障碍!
小男孩埋葬鸭子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害怕就是死,随后要被埋葬。
于是最后他埋葬了它,然后就证明了害怕就是死。
逻辑很乱?
这个逻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我们经常用。
比如概率的产生,数学家为什么研究概率?
因为他们觉得物理学家会用到。
物理学家为什么要用概率?
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家研究它是有用的。
在比如上学的问题,为什么要上学?
因为别人都上,为什么别人都上?
因为上学是有用的,为什么有用……alive 和is live有生命力的和活着的是两个概念。
植物人也是活着的,但很明显不具有生命力。
而小男孩的母亲显然不具备生命力……小男孩为了搞清什么是死(再次证明了我认为小男孩分不清生死的推论),特意去了殡仪馆,当看到被化了妆的死尸,他得到了,鸭子已死的结论(可能是不能说话,动作缓慢被他认作为死)。
母亲在人类的成长中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小男孩的认知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小男孩和eliot有人说小男孩这条线索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我不这么认为。
eliot的成长过程我们不知道,但小男孩对死的认知过程我们是了解的,而小男孩和eliot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小男孩是对eliot了解的突破口。
从小男孩和eliot对话中我们知道,eliot杀的第一个人,是他的母亲,而小男孩的母亲是半死不活的。
女主角死的过程中,被eliot使用各种方法呈现出一种半死的状态,我在此推断,eliot不杀鲜活的人(男猪脚由于女主角的死,生命也开始枯萎)。
那么,eliot的母亲同小南孩的母亲是类似的……小男孩的成长是对eliot的映射。
反正就是两者很相似(似乎同样是用那个荒谬的逻辑证明的)…………………………eliot没有杀人在他看来,他没有杀人。
eliot在葬礼上,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女主角是没有生气的,Eliot认为女主角已经死了(后来他说什么能看到尸体走,也是这个原因),之后,当女主角出车祸后,eliot一直试图让女主角认为自己死了,从而通过女主角的表现(身体冰冷,心态等),断定女主角死了(还是那个看似荒谬的逻辑,但很遗憾,这个逻辑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最后再通过埋葬(被买的人对于eliot 和小男孩来说意味着死)证明,女主角之前就死了。
Eliot还是给了女主角机会的,但女主角选择了放弃,某种程度上是认为自己死了,某种程度上不敢去面对。
对eliot 来说,他像小男孩一样,帮助了一个要死的人去死而已。
或者说,杀死了一个死人。
也就是说,他没杀人……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后面是些无聊的唠叨了生和有生命力的,死和死气沉沉的刺激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刺激,面对这种刺激人是不需要做出回应的。
比如简单恐怖片(画面恐怖,声音恐怖,内容部恐怖的)。
第二种是需要人们去回应的,比如欣赏诗歌,需要人的思考和参与。
第一种刺激对人来讲是不变的,第二种是永远变化,永远不会让人感到疲倦的。
比如当人们读真正好的诗歌,可以读很多很多遍,随着人阅历知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体会,古典音乐更是如此。
这样刺激永远都是新鲜的。
习惯于第一种刺激的人,往往缺乏创造力(读诗歌,听音乐,需要自己的参与,需要动脑,第一种不用,比如感到疼痛)。
他们必须要被人给他们司机,比如你看了一部恐怖片,你必须看新的才会让你感到刺激,但像肖恩克的救赎之类的你可以看很多遍。
这种人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生活产生厌倦(很难察觉)。
深度的厌倦可能会导致,破坏性,虐待,被虐,恋尸癖等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么就是说,死气沉沉和死,生命力和生产生了某种联系……当然我不是证明eliot观点是正确的……ps:我一直在考虑要把天天向上这类的节目归为哪种刺激。
杀人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在变态电影中向来如此,本片够味道,刺激扣人心悬,很多人争论女主到底死还是活真是愚蠢到家,明显是活着被害死的,哎,导演明摆着想给女主和观众洗脑,觉得女主死了的观众肯定是被导演玩了,这片跟神秘失踪差不多套路,都是被活埋,都很棒!
这个片明显结尾留有余地,为后面几部留了铺垫,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续集!
这烂片,看到我都快睡着了。
作为一个封面党海报党,我被红白黑色调的海报吸引了。
事实证明,肤浅的看重表面,注定会悲剧收场……首先谈剧情之烂。
这片从一开始就支离破碎,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女猪貌似相信自己没死,但是行为却像是认定自己死了,没有挣扎也没有拼命求生。
有多次可以逃离的机会,她都只是呆呆地望着远处,可以杀掉对方,她也下不了手。
还有那些噩梦和幻觉,更是出现得非常之恶俗,想让观众害怕么?
导演你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再谈女猪之烂。
女猪演技非常垃圾,完全看不出她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明看到她口中吼叫着“我没死,我还活着”,但是你却看到她死一样的脸,一点表情都没有;明明她做了噩梦,看了可怕的东西,你却只看到她僵硬地退后两步,捂住胸口,拜托,您当您是西施?
好多好多,烂死于是,我彻底出离愤怒了烂片讨厌封面骗人封面党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么TAT
当Anna最后时刻忏悔她根本没有爱过人,殡葬师问她:如果还有机会让你再选择一次会如何?
Anna走到了大门口,她在幻觉中过滤了和外面那些人的关系她说:我很高兴我死了她留在了门里,继续自己的丧礼。
与其要争论他们肉体是否活着,不如去问问他们的灵魂是否还在活着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其实就已经死了,行尸走肉地活着。
殡葬师和小男孩说的:他们争夺真正想活着的人的空间和空气我知道他只是埋葬他们已无用的肉体而已
本片是女导演阿格尼兹卡·沃特维兹-沃斯洛的长片处女作。
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很高,在第一部长片作品就表现了如此高的水平实在难得。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正徘徊良在生死之间的年轻女人,她努力想活下来,不被活埋掉。
而她的命运就掌控在主管葬礼的艾略特的手中……不管死亡是什么,也不管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也不论灵魂和肉体,人都是不想死的,但是正因为对于前面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所以人又都害怕死亡。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死亡最大的意义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好吧,女主是被活埋的,从送到殡仪馆到礼拜五发丧,这期间她没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吗?不吃不喝的过了好几天?入殓师说她虚弱可以解释为是饿的,OK,饭可以不吃,水总要喝吧?几天不觉得口渴?不上一次厕所?违反了一般生活常识,禁不起推敲。
主题其实还蛮无聊的
到底死没死?
故弄玄虚装深刻
你以为自己死了,却呼吸尚在;而当你以为自己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 = 你就说你想拍个啥片吧 悬疑惊悚还是人生哲理?能告诉我们不 看得我一头雾水 当然 整体感觉不错 看着很有吸引力 一直想看到尾 以至于看完我还对着字幕发呆 = = 晕啊。。。
失望,导演打算让片子更充满悬念,结果连自己都绕进去了。之后死与活的争论,很大程度来自于导演自己的暧昧态度和表述不清。
死了还是没死啊?
烂片
身体时刻在死亡,微生物、细菌在全身各处繁殖;活人不断修整灭菌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生存状态;一旦死亡情况失控,身体腐烂;在活死人之间,可以闻到死亡的味道。
虽然创意不错,但节奏太拖沓,许多地方也稍显粗陋
到底死没死啊!!??
如果觉得生活太痛苦,是因为距离死亡还太远。
就是不喜欢,尽管大牌很多
看得我太难受了,真不忍心推荐。ED的《Exit music: for a film》真是太贴切了。
因为害怕而退缩
很久以前看的,就记得没太看明白……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是死还是活. 像是活.可为什么有些镜头确老要诱导观众让人觉得确实是都是死了...郁闷.我还是觉得是活.,遇到一个厉害的变态狂,一直诱导让人们去选择.去承认自己已经死.这个变态乐在其中...剧情还可以..演的还可以.3.5分吧.
不管是死是活,这都是一个无聊的故事,所谓恐怖不是让女主角大叫着说“我没死,我不要死”就能制造出来的,所谓生活不是一个面无表情的大叔和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妹妹天天扯来扯去就能讨论出来的……只不过借了恐怖的壳,打开看里面其实没什么东西
这么个超级大烂片有嘛好争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