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是最著名的评述之一,我早想看看的,一直没时间。
直到看了这部电视剧(没看小说,但据说这部电视剧比较忠于小说。
),所以当它是小说,和史实比较一下。
隋唐演义对史实最大个改编在于极力美化李唐,包括所有后来投靠李唐的将领们;同时丑化李唐的对手们。
小说改编的受害者是李密。
李密才是正史里那个年代的第一好汉,小说里却成了彻头彻尾的混蛋,小说这么写,大概是因为李密最终是被李渊所杀吧,李密越坏,杀他就越合理。
(李密其实都算不上是李唐的对手,李密的王岗寨主要和隋军作战,从来没和李渊打过仗,最后李密还投奔了李渊)李密和其它所有反王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白手起家的。
其它反王多是隋朝旧部,造反前就多少有点兵将已经割据一方了。
李密虽是顶级贵族出身,但上瓦岗山前已经被杨广灭九族,只身脱逃。
全靠自己的文韬武略打下一番事业,成了十八路反王盟主。
在小说里,李密文韬的事迹全部变成徐懋功的,武略事迹则分给了秦琼,连领袖位置都让程咬金替代了。
为啥戏份分给了这三个人,还不是因为他们后来都成唐将了。
即便李密已经成了反派,小说也还是让他死在王世充之手,把唐朝皇帝彻底洗白,顺便抹黑另一对手。
顺带说一下小说中的“义”,古典小说对“情”比较忌讳,自然着重讲“义”。
看小说,对英雄们的兄弟之义真是感动不已。
真希望自己也能活在那样的氛围里。
不过小说的“义”毕竟是虚构出来的,总有编不圆滑的地方,比如:王世充杀了王伯当,一班瓦岗兄弟就受不了了,纷纷散去;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大家却欣然接受。
这也太双重标准了。
其实,隋末那个动荡年代根本没什么义可言,主公们本身就都是乱臣贼子,将领们跟别说了,第一主角秦琼一生都不知换了几个主子多少同僚了。
看正史,能真正称得上义的也只有王伯当和徐懋功。
瓦岗寨的结局是李密和主要将领都投奔了李唐,李密再后来又决定离开李渊,李渊深知李密这种人是不能放走的,于是杀了他。
李密在李渊那里不受待见,宁死也不肯留下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王伯当毅然陪旧主人一起赴死,是真正的有情有义。
李密一死,瓦岗将领纷纷表示划清界限,忠于新主人,这个和现在的政坛并无二致。
只有徐懋功怀念旧情,向李渊要回李密王伯当的尸首,厚葬二人,尽了兄弟之谊。
不错的片,本人是金城武影迷,对帅哥还是蛮有抵抗力的呵呵。
之前没看过张翰的片,小时候听评书就记得罗成是《隋唐演义》里帅哥NO.1,可惜死的太惨,一直很期待荧幕上的会是怎样?
张翰还挺符合我想象中的样子的,华丽丽的服装,银枪一挑那个帅呀!
傲娇小王爷演的很到位,俏!
狠!
冷!
笑起来尤其好看,阳光俏皮,一口白牙呀。
印象最深的是偷阵图逼死义父和北平王府被灭门两场戏,那个哭戏演的真是...太好了,恭喜张翰啊...连导演都不舍得让罗成死了,到处是罗成的镜头啊!
九天应元雷部神,普化天尊降凡尘五星全给宇文成都塑造的最好的嘟嘟宇文成都真英雄也 英雄无泪—英雄无双—英雄本色光明磊落|天人之姿|可叹忠孝两难全神勇无敌|英气逼人||儿女情,英雄泪,臣子恨陈昊真的惊艳到我了,英武傲然冷面神将,高大威猛,霸气威武不苟言笑,目光凌厉,有血有肉雷厉风行,天下无敌人间究极美强惨硬朗|雕塑感|病态白|高大!高冷劲,禁忌范,威慑力,还有凤翅鎏金镗和一身盔甲锦上添花这版隋唐的服装造型都好好看很符合我看评书时的想象(๑• . •๑)编剧对人物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层次感 冷面战神|暴怒雄狮|天威虎将|叹柔情痴儿郎真正的天将之勇史上最帅宇文成都最有气质,最霸气的天宝大将军国事千钧重|头颅一掷轻最霸气莫过于杨广造反那晚,你们听命于谁!?
天神下凡,气场全开,太帅了隔着屏幕那种慢慢的窒息感一瞬间就爱上了他这版是单田芳老爷子一手把关,是最还原原著的(相比于其他几部而言)悲情英雄|乱世儿郎|一个乱世中的可怜孩子,一辈子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想忠孝两全却不能,只有士为知己者死哭泣战神忠了不孝之人|孝了不忠之人 我心中永远的天宝大将军这版宇文成都是白月光啊简直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威武霸气,不失气节,甚至超越了原著我超级喜欢这版的宇文成都,其实以前看的几版隋唐演义都是直接把这个角色写成了小人,感觉角色有点单薄,但是这版我看到了一个对君忠、对父孝、对情痴的宇文成都角色很立体也很吸引人,至少在这一版里这个角色真的很有魅力还有富大龙老师演的杨广直接颠覆了我以往对杨广的认知,最后再次表白这版的宇文成都(多少觉得杨玉儿有点眼瞎)陈昊,奉献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最不一样的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这么好的演员怎么就消失了?
单雄信,宇文成都,萧美娘,杨广罗成撑起了整部剧,其他人也很棒只是感觉被这五个盖住了,四个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与角色的契合度也堪称完美,每次看完之后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复, 我的天宝大将军啊,不知道最后他是怀着多么绝望的心情一个人去迎战十八路反王的看了访谈节目发现导演和演员都对宇文成都这个人物形象充满了感情,凤翅鎏金镗是花钱最多定制出来的,陈昊自己选的人物,导演自己都想演这个角色,可见他真的是很打动人心的——一个常常眼含热泪外冷内热的男人综合来说最好的一部隋唐
听着隋唐又想起来这电视剧了。
当时还是不管嘛电视都得加点感情线,于是生拉硬拽出来个单盈盈,现如今这风气……真不知道要是搁现在拍得基成什么样,这才过了几年呐刚听完评书再看啊少不了闲话,从性格塑造到人物设置再到剧情安排终归还是有不少局限。
不过话说回来,就凭让单田芳当出品人就说明制作态度还是端正的,胡臭儿太多的如今拍成这样也该鼓励。
其实真实的历史谁也无从得知,但至少不会象新版《隋唐演义》里面拍出来的那个样子吧。
隋史是唐朝人写的,抹黑厉害,这片就黑得更厉害了!
虽然喜欢富大龙,但这个角色严重无爱。
搜一下仅供参考,也不一定是史实,但比那个剧的戏说要真实一些:隋炀帝,历代以昏君视之,千余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昏君之一,隋朝灭亡之际,他被宇文化及活活勒死,他伴随着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被盖棺论定为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
难道隋炀帝就没有一点贡献吗?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尽然,那么真实地隋炀帝是怎样一个人呢?
隋炀帝虽是一个昏君,但也有他的伟大之处,杨广是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是他最先为统一中国打下基础,是他修建了大运河。
隋炀帝并不是天生的自暴自弃者,但在复杂的时势面前,他确实缺乏一代雄主的韬略,最终被时代所抛下。
那么隋炀帝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呢?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
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互换?
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如果隋炀帝果真如此之差,为什么隋文帝会选他为接班人呢?
以隋文帝的英明,岂能被欺瞒一世?
由此可见,英明的隋文帝之所以选择杨广,是因为他看到了杨广能胜任一国之君的优点之处。
说隋炀帝是个极其好色之人,说他下扬州,让800个美女给他拉纤,可能都是民间传言,其实隋炀帝只有两个夫人,生了三儿两女,而唐高祖有41名皇妃,唐太宗也有35个,如果隋炀帝也如此,那岂止只有三儿二女。
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
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
2、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
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
“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3、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
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
这是举世创举。
4、开创科举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
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
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
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
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
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和李世民比较起来,杨广并不坏,和古中国的许多帝五比过来,杨广更不坏。
杨广是个苦孩子,因为他遇到了表侄李世民了。
杨广口碑越坏,声名越狼藉,越能说明历史的虚伪和丑恶。
胡适比较文雅,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实,历史更像一个婊子,有时甚至还不如。
分析杨广和李世民,我们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同时,顺便可以了解一下历史是如何被强权宽衣解带**蹂躏的。
第一,从做好事的角度看,杨广比李世民多从政绩看,李世民除了早期出征以及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外加一些听得魏征意见以显英明的故事外,其它没有什么建树,而杨广呢?
结束了从三国到南北朝长期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实现周秦以来第二次天下大统一;他复开学校,创置了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后世提供招贤纳士的经验,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三原色之一;他整理古籍、经通西域、抚御外患、宽减刑罚,功不可没。
特别是用6年时间完成了开凿运河,全长5000华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为雄伟的一条人工运河,给运输和水利带来无限便利,润泽后世,时至今日不竭。
杨广顶着滚滚骂名干了一件大事,我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说过咬牙也要搞,因为对子孙后世有好处之类的话,但他出发点绝对不会像有的人想的那样,为了到扬州看琼花方便。
杨广干这件事,对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好处,它谤毁自身,苦难当代,利润的是千秋后世,包括李世民都是受益者,一边得到了坐江山的种种实惠和便利,一家歪曲事实修史骂人家不是东西,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有失厚道。
要论胸怀气度和目光,杨广更胜一筹。
我们不能因为役民辛苦甚至累死,就全盘否定决策者。
时至今日,修路架桥还有事故还有人不幸遇难呢,何况是有科学不发达的古代?!
第二,从干坏事的角度看,杨广比李世民少说杨广为了当太子,虚伪矫饰,处心积虑,这未免有点求全责备,站着说话不腰疼。
选拔知县知府的科举考试,还得寒窗苦读若干年,竞争还那么激烈呢。
何况是当太子,谁不想坐江山,作些努力做些手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杨广是这样,李世民也是这样,而且杨广夺嫡的酷烈程度远不及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
说杨广弑父,正史上没有记据。
《隋书》是李家王朝编的,有骆驼绝对不说成马,该书都没有说他弑父。
司马光根据野史的记载,在《资治通鉴》里面说杨广夺嫡很血腥,目的是警示后人,事实不一定如此。
为增强教化效果而歪曲基本事实的事情并不少见,倒也没必要太较真。
杨广杀了大哥杨勇,而对几个弟弟并没有下刀子,小弟杨谅起兵谋反,按律当斩,被他打败后也不过把他幽禁起来,并没有杀死。
看看李世民呢,玄武门兵变,用箭射死了大哥和三弟,不仅如此,将年幼的侄子也喀嚓了,李渊“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己而禅位”。
杨广三征高丽、三幸江都、两巡塞北、三临涿郡、一游河右,还亲自出征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南诏、琉求等国,好大喜功,消耗民财,破坏生产,人民痛苦不堪。
李世民也出征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国,两次亲征高丽,无功而还,在第三次出征筹备中身亡。
史书没有关生产破坏人民痛苦的记载,但估计不能少,难道李世民打仗的成本会比杨广大幅度降低?
杨广杀高颎,李世民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杨广信方士之言诛李浑一家,李世民信方士之言欲尽诛武氏,而且因张亮名字合了谶纬,杀死张亮,籍没其家;杨广信任道士潘诞配制长生不死药,但潘诞提出要用童子的骨髓入药,杨广大怒,立即将其处死,李世民自称不信道教长生不死传说,结果却吃延年药而死;杨广的孙子被李渊拥立为恭帝,不久篡位。
李世民死后儿子继位为高宗,却被小老婆武媚所篡。
在奢侈程度上,李世民比杨广也好不到哪去。
杨广迁都洛阳,不是单纯为了享乐,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原因,开凿运河同样如此。
如果是爱下江南是为了看琼花纳美女,可他还去了山东,还去了塞北,还去了辽东,难道也是为了旅游观光?
李世民呢,他干预史官修史,后人看不到太多他的劣迹。
但屡偶也能窥见一斑,贞观二十二年,他快死了,对太子李治说: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
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人即将死,其心也善,其言也切呀。
第三,从个人能力素质看,杨广比李世民强杨广和李世民都是排行老二,都是从兄长那里夺嫡当了太子。
立长子为太子,是祖制和习俗,隋唐也不例外。
但后面事情有变,不管是皇帝老子改变主意,还是其他皇子威逼改弦更张,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其他兄弟才能和实力超过了长子,而且超出许多,不仅是奥迪和奥拓的差别,甚至是汽车和骡车的分水。
李家老大和杨家老大当太子时,他俩岁数都不大。
年纪小,阅历少,谁高谁下还看不出来。
随着岁月流逝,诸皇子逐渐长大成人,高下就分出来了。
李世民有列土开疆的万丈雄心,杨广难道没有?
李世民有显赫军功,先后平定了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塔、萧铣、薛仁杲等武装集团,杨广难道没有?
李唐的人有目光,发现李老二比李老大出色,杨隋的人就是瞎子聋子 哑子外加傻子,放着现成的太子不拜,吃饱撑的非要冒风险把杨老二架弄成太子?
我们再来看两人的业余爱好。
李世民爱好比较单一,最擅长弓马骑射。
杨广兴趣爱好比较多,善词诗,能草书,擅飞白,工丹青,富收藏。
他在洛阳观文殿后修妙楷、宝迹两台,里面藏法书和名画。
杨广的文学修养挺高,也作过不少豪放雄浑的诗,后人认为唐诗受隋朝影响较多。
讲隋唐时期的剧只看过隋英传和这部,两部各有优劣。
主观感想: 隋英传剧情紧凑,气氛严肃悲壮,很多90后的童年神剧。
缺点是太港了,场面略丐,个别演员神烦和角色剧情删减等。
隋演一定程度弥补了隋英传场面丐和角色删减的问题,比较贴近评书,不过有前期拖沓和后期烂尾等问题,就不全列举了。
虽然讲的是同一时期同一批人的故事,但两部剧都看并不会产生很多重复感,其中宇文成都的变化最令我印象深刻。
在隋英传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渣,时刻期盼他死那种。
到隋演完全变了个人,英俊潇洒铁汉柔情,知道他会死但希望能抢救一下那种...XD其实我更希望看以真实隋唐历史为蓝本的剧,很多角色和小说评书很大出入。
比如萧皇后并非所谓"红颜祸水"嫁来嫁去,而是温婉端庄、知书达礼能劝谏隋炀帝的贤后。
隋灭后辗转到突厥,唐灭突厥时归降仍受到唐太宗以礼相待,活到80岁。
少了香艳吸睛桥段却大大加深历史厚重感。
只可惜现在穿古风衣服的大多是流量人演的咸瞎旋患或XX苏小说的烂片。
真出了想必也逃脱不了被魔改瞎编的命运。
隋唐背景肯定是要追的,每天追点儿,随手写写E01E02开头灭陈那段拍得不错,有雷死人的隋唐英雄垫着,这版就异常带感了,电视剧cg什么的不好强求的,我觉得差不多行了,就是配乐差了点儿。
李渊的性格在这段剧情里尤其出彩,把井给填平了什么的,十分钟左右剧情,李渊、杨广、宇文化及人物关系和性格都出来了,化妆也不脏。
比较遗憾的就是盔甲异常塑料感,果然富大龙个子矮,撑不起杨广的气场来啊。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
人杨广是攻伐将领出身,这小身板儿就略囧了。
白冰演的萧后真美翻了,大气雍容,之前神话的大脸,到这部里就变得大气了,果然化妆师才是演员最大的黑。
宋佳和汤镇业的cp,隋文帝和独孤后,独孤后的气场足够,期待后头这俩吵架的戏码,独孤后绝对能压得隋文帝死死的,无压力啊。
杨勇太子演员麻麻的,太小家子气了点儿,虽说杨勇的角色定位是平庸,但这演员不够贵气,人好歹出身弘农杨氏啊,显赫好几朝了。
王力可的杨玉儿眼睛挺漂亮的,就是没看清她带美瞳没,但我非常想把她的齐刘海撤掉,好难受啊好难受,现在化妆师们表现年轻就一定要用齐刘海吗,古代根本就没有齐刘海这种发型好吗,掀桌。
剧情方面,杨玉儿和杨广的对手戏不错,王力可表现也ok,气势没有被压倒,看得出杨玉儿性格设定里有傲娇女王成分在。
和宇文成都这对已经嗅出虐恋味道了,目测宇文成都这个角色会非常吸粉,演员外貌英气很加分,最大的缺点残忍无情也有童年阴影的缘故在,无非是对父亲的绝对听从(这种童年设定很吸女粉丝的),只要他继续保持对杨玉儿的痴情,杨玉儿也保持不理他的状态,千万别回头,这角色肯定将来能上天涯那种“818那些年女主不爱我们来爱的男配”帖子。
接下去就是皇纲出来,算是后几集剧情主要线索,顺带理理杨林和杨广的人物矛盾,单雄信就露了一小脸。
程咬金出狱这段评书感挺重的,就是斯琴高娃老师这个演绎方式我不大能接受,自从演完大宅门,她演什么都用力,演个普通土匪他娘,都能看出一股二奶奶的霸气味道来,给跪了。
宽哥出了,状态可以,耍帅不足,至于演技,额,我就基本没在他身上注意过这个东西,他只要在这部剧里负责帅下去就好了,期待下秦琼卖马的段落。
李渊和窦后也出了,这对设定就弱了点儿,好吧,毕竟历史上像隋文帝和独孤后这么奇葩的夫妻设定确实少见,李渊这对才是正常夫妻感,严父慈母。
杜淳的李二也出了,宝宝强的李元霸也出了,基本就在这俩平常水平线上发挥,一般,就是杜淳的脸实在不忍直视,明明汉武大帝里的少年野猪挺好的,这两年残得让人伤感,罗成他爹露脸了,下集估计就能看到罗成了。
ps 杨广其实跟李二挺像的,哥哥留在都城做太子,自己在外打天下,肯定对皇位会有觊觎,两人后来做的事儿也类似,玄武门之变其实就是成功的谋逆而已。
总之前几集就忙着各种人物关系和线索铺垫,暗流汹涌感觉到了,台词出彩点有,古风感尚可(演义真该感谢下隋唐英雄,观众期望值已经被拉到非常低了)。
追剧的主要动力在二宽和宇文成都那条线,附带花痴下白冰惊艳的外貌,宝宝强卖萌。
bug随手写点儿,因为是演义,如果不是太出戏,什么布景衣服,能忍的就忽略吧。
1.隋朝首都称大兴,不称长安,虽然就是一个地方,剧里一口一个长安,听得好膈应。
下面有提出异议的同学,怕百度百科坑人,我年纪大记性也渣,特地去查了下文献(其实是《隋书》我懒得扒拉):“据《隋书·高祖纪》记载,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文帝诏令在汉长安故城东南方创建新都。
”(这里的长安故城指的是汉代长安)“开皇二年(582 年)十一月京城命名为“大兴”,开皇三年(583年)三月宫城基本建成,称大兴宫,正式迁都。
这座按既定的规划新建的都城,自兴工至迁都,前后只有十个月的时间。
唐朝立国后(618年),沿用隋都城,改“大兴”为“长安”,并继续建设,唐永徽五年(654年)修外郭城墙、城楼毕,都城格局基本完善。
“(开皇是隋文帝年号,命名为大兴跟隋文帝之前被封为大兴公有关)——武廷海,从形势论看宇文恺对隋大兴城的“规画”,规划研究,2009(12)所以可能是ls那个同学你记错了,可能是记成隋炀帝继位后,在大业九年那次,动用十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但之前在隋文帝时期已经迁都了。
至于洛阳,那是东都(就是陪都),隋唐时代,洛阳长安是一对好基友,一直是长安为主,洛阳为辅(则天女皇时代除外,那段时期迁都洛阳,也就是洛阳为主,女皇深爱洛阳啊,后半生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那儿),唐代后期没落,洛阳的作用也渐渐衰退。
2.李元吉是老四,李元霸比李元吉序齿高一个,希望这剧里别出现李元霸喊李元吉哥,额,不过这剧里,李家儿子都已经全被催熟了,年龄都是小事,序齿就不计较了吧,反正李元霸也死得早。
不知道后头平阳公主会不会出现。
3.李渊被捧得好高啊,一定是我打开方式错了!
4.补一个bug,是挺大的一个,古代同姓是不通婚的,简单来说,表兄妹可以结婚,堂兄妹则不行,哪怕是远房亲戚,同姓也不婚,所以杨玉儿要嫁给杨广,独孤后还会帮忙说亲这种同姓通婚的大bug剧情,即使古代话本小说,也是知道避忌的,听说这条线是现在的编剧创作的吧,为了制造人物矛盾就随意yy了吧。
--e03-e06昨晚睡前看的,因为人物比较多,我就凭印象写了,整体感觉就是,这才是演义该给人的感觉啊,虽然我已经数次从台词中瞬间穿越到水浒传去了,语言总体感觉接近明清话本。
秦琼卖马那段宽哥还是演的不错的,眼睛里有内容,声音也好,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如果是原声,台词还不错,还银子那段,情节设计够带感,就是宽哥你是用眼药水的吧,流了这么多眼泪,眼眶都不红。
店小二夫妇那对小配角演员选得不错,能感觉到演义的用心,小配角没随便捞人就上。
单雄信和妹妹单盈盈算是人物形象立起来了,单盈盈是cos之前版本的单冰冰吗,要配给罗成的吧,但现在隐约觉得小姑娘有点喜欢秦琼,千万别是狗血三角。
二贤庄人太多,台词都没几句,我脸盲,再加上没看过原著,有点认不清,希望之后出场比重会有调整,至少让我记住几个人,这一大群我有点分不清。
程咬金那条线是来戳笑点的吧,那段我不太感兴趣,就没详细跟,就不评论了。
(喂,你直接说没帅哥你没动力不就行了)杨广继续开外挂pk太子,这集加了个公公的外挂,编剧啊,其实我想说太贬低杨勇的智商与实力,没法凸显杨广的牛逼,好吧,杨广夺位反正也是调剂,不能太铺开讲,又是反面人物,我懂的。
杨勇这个人物差不多薄得跟纸片一样,没有存在感。
再一条线是北平王这边,王妃和王爷的cp很萌,但看过片花的表示,这里越幸福温暖,之后虐起来会更心疼。
张翰的罗成很不错,颜是够格的,气势也可以,就是塑料感的盔甲哟,实在不忍直视。
最后说下目前的心头好宇文成都,看完这几集真想说,天涯何处无芳草,真的不是你不好。
杨玉儿的角色精分又拉仇恨值,对这妹子从开头鼓舞的高好感度,现在已经快变成零了,先是不顾家人就逃婚,被劝回去了,又非说要当面讲清楚,玩一哭二闹三上吊,威胁白发苍苍的老爹说不想嫁,我去,你之前这些年做郡主享福,现在就让你嫁个人(同姓要通婚这种bug我看着非常膈应),还不是苦逼的和亲,有必要这样吗,姑娘太不懂事了,你还不如跑了别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还莫名其妙跟彼此对话不超过五句的宇文成都发火,人说皇命难违有错吗,而且人都跟你说了,上轿再说,摆明在暗示你会帮你逃跑。
杨玉儿就开始撒泼,烦。
再说按照宇文成都之前的人设,如果不待见你,完全是那种你不听话捆也把你捆走那种,哪会跟你那么多废话。
差点忘了提一勺子宇文化及,他基本在奸臣的正常水平上发挥,亮点的话,印象最深是有一段他和杨广的对话,其实若知道后面的故事,看来就会格外有意思,宇文化及说儿子宇文成都掌握兵权,杨广放心随便拿太子玩儿,杨广暗笑说,兵权是个好东西啊,宇文化及立即说,自己一家对杨广绝对忠心,不会利用兵权掉头对付杨广。
为什么说这段好玩呢,因为历史上,最后做掉杨广的正是宇文化及。
这集出戏的bug没有,因为台词、人物称呼完全给我明清话本感,我下意识已经自行代入明清背景了,都没感觉到是隋唐,比如那闪瞎眼的皇宫啊(隋唐不崇尚金,紫为贵),另外一些神奇的地方,比如单盈盈的衣服跟百衲衣好像啊,比如那亮闪闪的布料好廉价啊,比如好多人都有的时尚围巾,因为台词不算雷,有亮点,我都当没看到好了,所以,看的时候膈应感不高,除了那个同姓通婚的大bug。
提点建议吧,第一,拍摄是在冬天吧,演员衣服格外臃肿感,影响画面美感,第二,武打镜头里好多慢镜头,导演你确定大妈大叔会喜欢这样的?
他们才是掌握遥控器的人啊。
---没节操的lz已弃剧,跑去刷日剧冬季档了,等演义出全集了再刷,欢迎各位同学在下面评论里继续讨论,虽然弃得略早,但lz可以押上自己的节操来预言下——本剧结束之后,肯定是宇文成都最吸粉,罗成跟他不相上下,主线秦琼因为cp杨玉儿的设定稍jp,构不成国民cp,拖后腿了,估计最后粉丝不涨不跌,二宽真是个可怜的娃,好不容易摊上一回主角,角色还没法爆。
这剧戏份多的主角群应该就这三比较帅了,另外,杨广和萧后这种渣男贱女cp估计也能吸一部分粉,这实在要归功于演员演得好了。
ps 隋唐英雄收视都破2了,眼瞅着要破3,听说还要拍第三部,继续来雷大家,至于隋唐演义,至今还在0.6左右徘徊,四个平台加起来才勉强破2,大娘们的口味真是你别猜呀你别猜。
pps 正经的说点题外话吧,如果在看剧的妹子,就专心去看剧吧,别听我继续叨叨了,以下和演义没太多关系。
瞧着同期的隋唐英雄越雷收视率越来越高,真是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我也不是说隋唐演义就毫无雷点,但至少看得出花心思在做,态度比隋唐英雄要诚恳,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侠义精神,片花最开始提到的剧的目标效果应该是达到了。
可收视率就摆在那儿,很是让人心酸,纵然有平台档期的问题,但需要反思的是,国内这两年都是比谁更雷,来赚收视,剧的质量被放在一边,更多的是在比拼播放平台。
结果是近几年国产好剧越来越少,甚至让人怀疑观众品味的倒退。
就拿刘和平编剧的两部剧来说,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在我看来都是相同数量级的片子,主题也接近,可在90年代末期的雍正王朝播出时万人空巷,2010年左右播放的大明王朝收视率惨不忍睹,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
作为观众,当然是希望看到更多好的国产剧,可是由己及人,也可以猜想当好剧本收视率不好,片方承受的压力,做片子的诚意日渐消磨,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是敷衍大娘们狗血的要求,毕竟狗血比直指人性深度编剧写起来也更简单轻松多了。
但是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应该没人愿意未来,当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发现那时满屏幕都是媳妇的眼泪,小叔子的诱惑,这是一种文化的畸形倒退,甚至已经鲜少有人在摄像机前试图反思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我想每个人都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吧。
不撒钱,不点击,不推荐,不点评,看到雷片,就当一片浮云,让它悄无声息飘过去就算了。
如果是电视党,可以给周围人推荐一些不错的片子,有的片子可能只是输在宣传,而非品质,大娘们也不全是不识货的人,只是信息接触面不够广而已。
如果是网络党,别给它增加网络搜索与点击率,也别浪费笔墨点评下头说这片子雷得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实在忍不住,默默点个差评就行,别给烂片挣关注度,要碰上没下限的制片方,越多人骂它烂,它还越得瑟。
抵制烂片,从我做起,包括电影。
一下子隋唐那点儿事儿居然成了香饽饽了,芒果台那部还在演着(居然还在演着,都一个多月了,广告时间跳台时路过芒果台还能看到这部剧,实在不知道拍这部剧的出品方和一直坚持着在放的芒果台究竟是什么心态),深圳卫视马上又要放一部新的。
看了一点片花,似乎制作的还挺精良,最起码武器看上去不像是Cosplay用的,演员包括配角看上去精神面貌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我非常欣赏这一部的选角,尤其是王宝强来演李元霸,我觉得实在太靠谱了。
芒果台播的那一部找了个大胖子来演,可能是选角导演觉得这样比较符合他大力士的身份。
但实际上李元霸是雷神下凡(当然不是因为砸了Jotenheim,也不是思念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基友弟弟)来相助李家的霸业的,就应该找个身形矮小的人,这种与其怪力不协调的外形反而更能衬托出李元霸的天赋异禀,使这个隋唐第一好汉更有气场。
此外,李元霸还是个心思单纯只为战斗而生的人,如果一般人来演这个角色难免要故意装傻,把握不好就显得异常做作,而王宝强表演时身上带着的那种独特的憨傻气质,却能很自然的表现这类角色,毕竟除了做葱油饼的宝宝,王宝强还演过相信天下无贼的傻根以及士兵突击的许三多。
所以,个人觉得选王宝强演李元霸这个角色是选对人了,至少比让他演同样姓李、同样是官二代、同样天赋异禀、同样不受爹地待见的哪吒要靠谱多了……其实我主要想吐槽的一点是,这个电视剧的片花是我每周五看《年代秀》的广告时间看到的,但是我惊讶的发现片花当中居然有个角色长得巨像《年代秀》的主持人鸥哥,所以我期待这部剧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等播出了仔细看一下到底是不是。
隋唐的英雄们最初给我印象的时候是隋唐英雄传。
里面以秦叔宝为主要人物。
而这部隋唐演义,感觉基本上与那一部相差的也不是说太多故事,大体都是那些,只不过演员不一样,而且有的些地方会被微微的调动一些。
但是也不会是太多。
讲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隋唐英雄们有秦书宝,还有瓦岗山的英雄们。
这部电视剧我没有说从头到尾的做,大体的就看了那么一下。
整体给我的效果就是演员演的不错很到位,故事也是很吸引人的,毕竟这也算是一部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
剧情拖沓但比隋唐英雄尊重原著,盔甲上还画事业线,武将的服饰上太多金色了。
秦琼真是大好人啊!
满哪都有人跪地叫恩公啊!
他做了好事都不记得的!
绝对的主角,人物形象单一无趣。
我对严宽都审美疲劳了。
富大龙演过了,太浮夸了,让人失望。
那是杨勇吗?
不是玛丽苏剧里和皇上搞基的花公公吗?
堂兄妹怎能成亲?
都是为了制造剧情矛盾啊!
杨玉儿能换个头帘吗?
宇文成都很吸粉啊!
就是怎么老是眼圈泛红呢!
脸画得也太白了吧,玉郡主对戏的时候很有压力吧。
陈昊也表示,“宇文成都是那种爱一个人,我的命都是她的,想要随时拿走。
他可以不顾朝廷,不顾杨广,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了杨玉儿,为了他爱的女人,一个人单骑上瓦岗。
”可传说中最虐人的第35集不够有震撼力呀。
白冰演得不错,又美又媚,比张丽华长得好看多了,至少也比刘姥姥有说服力多了。
宣华夫人感觉也不错。
张翰的罗成虽不及聂远,但确有些北平王少保的高富帅驾势。
单盈盈就是模仿单冰冰了吧,不过没有新意,感觉平淡。
可和俏罗成一起,真是一对璧人啊。
单雄信不出彩呀,不够仗义。
宋佳的独孤后牠太有气势了!
秦母在各个剧里都是通情达理的典范啊!
这靠山王戏份太少,不如隋唐英雄传里出彩!
伍云召、朱灿什么的不错!
剧情种种不合理无突破。
比如杨玉儿眼见杨广弑父杀兄居然跑去查皇纲案了?!
查抄单雄信家的时候也乱七八糟的。
整体还是不行,而且罗单后来也没成,更无趣了。
这版看起来还不错。富大龙!
单老爷子您负责选角么?您没觉得李二凤有碍观瞻么?
放眼都是男人。不错。
还原度不错,很难得。可惜不知是否预算原因,部分重要场景过于简单,剧情稍弱。最后一集很煽情。
选的演员真的选的极好。妩媚的白冰,骚气的富大龙,成熟稳重的严宽,冷面寒枪俏张翰,重情猥琐程咬金,选角无敌。剧情都耳熟能详了,没有什么新意了,平平淡淡。
看了前6集,制作精良,演员请得都不错,比《隋唐英雄》好上太多了,期待这一版的。预计同档竞争的《楚汉传奇》收视要彻底垮了,尽管制作很上乘,但是拍得太墨迹了,多线路剧情发展导致观众看得极不连贯。《隋唐演义》更戏剧性,节奏明快,帅哥美女、场景精美、因有尽有,这样的剧收视率不会差的。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亮点就是尤俊达和程咬金说相声
非常期待的一部片子终于是追完。但是,感觉整部的片子的节奏的很差。另外虽然可以理解补拍的镜头,但是也合成的太差了吧。
失望,失望,万分失望……
好喜欢罗成呀,连带着张翰也不雷了~
第一集看完就算了,还是看书吧。貌似只有演琼花公主的刘萌萌还看得。
虽然是演义 但对比三国演义这个简直是科幻小说 人物程咬金杨广皇后等人还不错 最烂的就是秦琼四处都是皇家亲戚 还有一贯装逼罗少宝 曾经南征北战的隋朝各家王爷各个都是写成脑残 这演义编的烂 编剧烂上加烂 明明英雄辈出的时代 却便出了儿童剧的故事情节
感觉比较一般,山东卫视还整天严宽揭秘,真够狗血的,整部剧前面还可以,但后面就应付了,整个杨广和萧美娘前半段是那么精明,后面就成草包了,还有李密,前面给人感觉就是个高人,后面也成傻b了,哎,对比隋唐英雄传一看,就知道差距多大了
回归原版,演员给力,可惜后期有些细节没有到位,依然五颗星,一辈子还是喜欢罗成,他肯定也是天蝎男!
还可以'里面演员都不讨厌
情节和人物非常老套肤浅,有富大龙也坚持不下去了……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你拳头真珍贵。
看到20集以后手贱看了豆娘上的几篇评论。。。悔啊,现在只要罗成和秦琼同屏出现我就无法正视。。。那小眼神,去你的自古红蓝出CP!我本是冲着单田芳大人来的~!!!
无聊可以看一看,蓝燕不错,冲着她去的
感觉还不错的,制作挺精良,白冰演的萧皇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