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翻来覆去看过近十遍,并非从专业的目光来审视,只因里面有我所向往的。
用青春去自由不羁地追寻星空大海丛林的冒险生活,认识各色各样的人,鼓起勇气去做从没做过的事,必定会充满危险但我更愿称之为奇遇,那才是我梦想的生活。
也许就像片中Richard说的,Everyone tries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you always wind up doing the same damn thing. 但如果经历过,那我至少会跟你们有一点区别。
世外桃源,多少人梦想的地方。
影片中都市中的男主角也向往着世外桃源。
终于在历经危险,在东方的一个偏远地方找到一个小岛。
躲过了追杀,他和同伴们终于到达了世外桃源。
如诗如画的海滩,和睦相外的一群人,刚开始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人的存在,就有人性,就有社会关系,就有政治。
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的欲望之间必然有冲突的。
只要有人与人关系的存在,就有猜忌、嫉妒、争斗。
只有和睦相处,那只是在想象之中。
当遭遇鲨鱼袭击,如诗如画的海滩变成恐怖之地,自然也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要生存,你要努力工作,你要与危险做斗争。
大自然不会理所当然地给你馈赠,生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去寻找自我的地方,反而在那里失去了自我。
现实总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只有经历了你才明白这个道理。
很多年以前看过这部电影,虽然很多人认为电影很差,但是我很喜欢。
故事很简单,寻找梦想和梦想破碎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我们主动追求还是迫于现实选择的逃避。
而梦想也并不一定都会实现。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前进、跌倒、站起来继续前进。
当我们专注于前进的时候,其实在路上的这个过程更加精彩。
影片最后,梦想破灭,Richard回到了现实社会,当他看到Franoise寄来的照片他高兴得笑了。
我们一起看过最美的风景,这就是paradise,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说一下,最初接触这部电影是因为moby的那首Porcelain。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nokia手机广告里(那时候nokia刚出了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每当我听到这首曲子仿佛就坐在海滩上看海水潮起潮落。
去年11月,休假去了亚龙湾,看到白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
也许这就是我看过最美的风景。
从古至今,从东到西,世界上一群又一群缺乏文化交流的人类不无巧合的各自独立发展出了一种以享乐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享乐主义”(hedonism)。
就连被转世轮回寻求解脱这种思想几乎完全QJ的印度文化中,也曾经存在过一小撮以享乐为中心思想的Cārvāka。
如此可见,这种热爱享受的天性在人类中是很难抹去的。
而《海滩》中的那群西方B就是一群过分追求享乐主义的活宝。
人类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所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文字记录的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中,男主角吉尔伽美什在目睹了其最好的朋友enkidu挂掉后,企图找寻永生之法,在找寻的路上他遇见了仙女Siduri。
吉尔伽美什问仙女该如何取得永生,仙女告知他:When the gods made men, they saw death for men; they kept life for themselves. Thou, Gilgamesh, fill thy belly and make merry by day and night. On each day make a feast, and dance and play, day and night.(cited from Histoire des religions, vol.1)仙女的话语中充满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她让吉尔伽美什抓紧生命的每分每秒寻欢作乐,天天吃大餐,莺歌燕舞从早到晚。
这些事情在《海滩》中的那些人物中可以清楚看到。
远在西方的古希腊,有个叫做伊壁鸠鲁的哥们将享乐放在了其人生追求的重要位置(但好在拒绝过度)。
在古罗马,著名的拉丁谚语carpe diem, memento mori(及时行乐,不要忘记会死去)对享乐至上的精髓传达的无比清楚,但同时也说出了享乐主义的终极大敌——死亡。
《海滩》精彩的刻画出了享乐主义(Hedonism)在遭遇其终极大敌【死亡】之时的无力与脆弱,可谓非常入骨。
当瑞典哥们被鲨鱼咬死,沙滩上长长的血迹,以及另一位身残志贱的瑞典哥们天天吵闹的呻吟时,死亡的气息似乎总是挥之不去,作为享乐主义的大敌,人们自然也没了心情。
而这些迷途不知返的人们总是天真的想将无法永恒持续的事物费力的维持,于是做出了将享乐作为最高指示的违背伦理道德的决定,于是更多的痛苦与死亡也来了。
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束了这群人的享乐之梦,到最后一场空。
或许有时候,一些东西试一试就好,太过了,反倒不肿么样。
这种感觉,就像你刚刚当了一回“一夜七次郎”把你所有的力比多都透支后,抽事后烟时感受到的那种无止境的空虚和寂寞。
古希腊的断壁残垣中可以经常找到“gnōthi seautón,mēdén ágan”(know yourself,nothing in excess”.)这两句经典谚语,用此来结束这个小文在我看来最靠谱。
虽然明知道《The Beach》是我还算偏好的导演Danny Boyle导的电影,但最初吸引我看《The Beach》的的确是Leonardo DiCaprio的漂亮脸蛋。
一部有着Leonardo的帅气的脸和美比天堂的泰国小岛的电影最后留下的还是残酷的沉重。
故事的展开并非令人情趣倍生。
糜烂肮脏的泰国街巷,破旧诡异的旅店,近乎疯狂的白人邻居,厌恶喧嚣的美国男孩。
邻居的死亡,神秘的地图,梦想的海滩接踵而至。
此时甚至已让我难以投入完全的热情。
随后各形各色的人聚集在一起过着单纯而原始的生活,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随着一件件意外及秘密的迸发,而进入愈发沉痛不知生死的时光。
总之,最吸引人的还是Richard的精神连同天堂海滩面临崩塌,乃至已然崩塌。
从一个天堂变成一个地狱也许只需要一步。
我想,所谓天堂其实也是地狱,只是天堂有一个使人迷惑的外表。
但这外表终究改变不了事实,人的愚昧、自私、贪婪、欲望、懦弱撬开了“天堂”的黑暗的罅隙,于是野蛮、饥饿、瘟疫全部蜂拥而出。
人类原本就如同潘多拉的炎祸之匣,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没有真正的天堂。
如同片中的Richard,厌恶不屑喧闹糜烂的社会生活。
看似他游过几公里到达的小岛是真正的天堂,自给自足的生活、纯朴的消遣娱乐、令人开怀的相处和不断实现的自我价值构建着他心中的天堂。
然而正如岛上茂盛生长的无数的大麻,人们的丑恶终究也无法屏蔽在传说的小岛之外,它们跟随人们来临并于此以不同于外界的形式继续蔓延生长。
也正因此,萨尔为满足自己欲望而于他交易,外来者的来临迫使他流落丛林丧失爱情,鲨鱼咬伤的同胞被遗弃荒野只为他人的肆意欢愉……终于,Richard看清了这蒙蔽了岛上所有人的天堂。
他数天迷失丛林,精神分裂,目睹自己好友——这些在岛外世界活得如鱼得水的年轻人,对酒精,游戏机,狂欢及他们想象中的刺激的冒险甚是谙熟的从未想过死亡为何物的年轻人——被大麻种植人枪杀,鲜血喷满Richard的扭曲惊愕的脸。
于是,满是暴力,无情,虚伪,自私,贪婪的天堂终于掀开的帷幕。
所谓天堂也是地狱,一切只是我们的想象而已。
结尾,萨尔对Richard的一枪崩塌了梦幻岛,从前握住天堂不放的人纷纷惊慌而散神伤而返。
到此刻,我已认定《The Beach》悲剧的故事,然而这故事却愿有个富有希望的结局给人以希望。
最后,Richard回到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一切恢复原态。
来自出乎意料的邮件中的欢愉时光的唯一凭证似乎告知经历天堂岛屿故事的人们依旧再次向往着天堂。
或许,天堂会在某一天不期而至。
或许,天堂只是我们的臆想和愿景。
至少,我们死后会有一个不再虚幻的真正天堂。
若想回忆起小李子年轻时的盛世容颜,这部海滩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电影中那时候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虽不复巅峰时惊艳但还是一枚腹肌美男小仙肉,而非沙滩玩水枪快乐奔跑的胖大叔。
正映衬了电影的名字海滩,乌托邦的完美海滩终会消失,如逝去青春里的盛世美颜小李子,徒留文明沙滩大腹奔跑中年大叔。
电影讲述了小李子扮演的理查到泰国度假,偶然从旅馆获得一张神秘地图,遂跟一对途中遇上的法国情侣共同找寻传说中的人间乐土。
原来在那里已有一批先觉者组成社区,生活其中,他们为了享受原始的逍遥生活而跟在岛上种植大麻的当地武装毒贩农民订下协议,不能对外透露踪迹。
然而,理查未防止意外留下的地图导致四名背包客男女前来冒险,最后被武装毒贩农民枪杀。
理查目睹全过程幡然醒悟,农民发现多余的地图后暴力将他们的社区解散,让所有人返回文明社会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并不算足够优秀,主题讲述了“自然是美好的,而人类是邪恶的。
所以谁也不能待在海滩一样的天堂或理想里,我们不配拥有它,它最终会被破坏,就像很多理想者最终会被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现实世界而逼疯一样。
另外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旅行成瘾者和远离现代生活者的语录: “你还想知道其他的什么?关于我家人的事情吗,或者我来自哪里?那些都不重要。
尤其是当你越过大洋让自己得到解脱,去寻找那些美丽的,令人激动的东西。
是的,我承认,有些事情很危险。
到现在18小时内在飞机上,三部无聊的电影,两餐倒胃口的食物还有六瓶啤酒,完全没有任何睡意。
终于我要降落了,在曼谷。
” 有人说,如果你很想要一样东西,就放它走 。
如果它回来找你,那么它永远都是你的。
要是它没有回来,那么不用再等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你的。
“其实坦白说,我和大家一样,恐惧未知的事物,希望抓住些什么。
” 大家都想摆脱束缚,千里迢迢去看风景电视,只是想找落脚处。
令人不禁自问,目的何在?
“不要拒绝邀请,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失了风度,别停留太久。
敞开胸怀吸收经验,痛苦的经历。
或许值得回忆。
” 我很好。
我做噩梦,却再也没有见过达克先生。
我玩电子游戏。
我吸一点毒品。
我凝视着千里之外的远方。
我带着满身的伤痕。
我喜欢这种表达。
我带着满身的伤痕。
如果我们距离太远,我们会淹死。
但是如果我们不试,就永远不知道。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却都落与平凡。
”吸引我们观看的是那颗逃离平凡枯燥无味生活不甘却又极少付出行动和相应代价的心,就像电影中到达传说中岛上理想社区却可能被枪杀和被鲨鱼咬中导致丧命的代价一样,平凡的现实生活提供安全的保障给你,同时它也会剥夺你的梦想和意义,如同电影中岛上可以除生存所需外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玩各种游戏和思考人生畅谈闲聊的理想生活,但有时也必须面对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而出门远行本身不具备救赎意义,钱粮耗尽还是要回到现实的烂摊子里。
如同《猜火车》里面的马克说“如果吸维生素C 违法,我们就去吸!
”这些人在影片当中行走旅行,奔跑呐喊,吸毒,不工作,逃离玩耍,冒险死亡。
他们只是不清楚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而又害怕在平凡的现实世界中默默死去,因此拼命挣扎想寻求一丝觉醒的机会。
而当我们一旦品尝过绝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味道,突然失去就会怅然若失,严重的甚至无法忍受现实中嘈杂和混乱,最终导致死亡,就像电影里离开小岛的达非一样。
现实中无法面对社会宅男宅女,无法停下脚步旅行上瘾者等等人群的我们何尝不是电影中那群向往理想生活的脚步冒险不停的背包客,唯一不同的是欧美国家受生长和社会环境影响能够迈出离开现有状态的人群较多,而我们因种种因素导致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直到死亡也无法付诸行动更无法承担行动后的后果。
但最终无论他们还是我们都得适应嘈杂混乱的现代社会,一如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无法独自在荒野的生存一样,那些无法适应和接受者都会被伤害乃至死亡。
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默默死去的空壳人,而有灵魂和寻找到生命意义的精彩者是凤毛麟角。
天堂的存在本身,就会伴随惨重的代价。
主角richard初入这片海滩时,并未察觉到这点,只感受到新鲜的喜悦。
这里是背包客的天堂,这里简直就如同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人人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有着平静、自由又放纵的生活。
有美到令人窒息的风景,也有各色各地性格迥异的朋友交谈玩闹。
但深入天堂,融入了那里的团体之时,便会逐渐丧失自我。
目睹christo的惨剧时,主角还并没醒悟,而是与sal和其他人一样沉迷于构建完美的生活,但是观影的我们已经渐渐对欢愉的表面之下的冷酷无情产生排斥。
方得主角自己遭类似独裁者的sal迁怒背叛并遭群体排挤时,才开始意识到其中人类丑恶行径的恶心之处。
他把自己关在一个远离人群的环境里,在丛林里体验真实的掌机游戏,向危险的大麻种植者丢石头,玩弄他们的枪和头巾,构建着自己脑内的激烈冒险游戏。
发现苦行僧般的姿态自杀的daffy的场景一遍一遍地在他脑内回放、变幻,他想象着自己与抑郁发疯的daffy有讲不完的话,有说不清的共鸣,而代表着群体的keaty离自己越来越远。
这些迷幻的镜头表演、对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捕捉都十分出彩且真实。
最终两拨人相遇了。
一边是主角richard自己埋下的祸根,被他引来又想极力赶走的sammy一伙人,也是主角负罪感的根源。
一边是杀人不眨眼的、曾被主角一伙人侥幸逃脱的大麻看守者。
杀戮爆发、四溅的血染上了主角悔恨的脸,也永远染在了虚伪的天堂上。
天堂美好的表面被彻底击碎,主角也终于从半疯状态中惊醒,赶忙回到海滩上。
告诉了忠实的法国朋友etienne和francoise后,又亲手解脱了已注定死亡且被众人彻底抛弃的christo。
可惜为时已晚,拿到地图后恼羞成怒的农夫们来到了海滩,用枪威胁着所有人离开。
甘愿为乌托邦而牺牲所有的sal再次毫不犹豫地卖了主角,头领让sal击毙主角来换取居留权。
主角很聪明地喊出了这个天堂的血腥,并警告sal的行为只会把众人都不愿接受的残酷代价无情地公开展示出来,但是sal执迷不悟。
不论结果子弹是不是真的,richard有没有被杀死,海滩的堕落已经无可挽回,众人的离去是必然的了。
观毕整个电影,镜头充满了泰国的异域风情,比如大佛、蛇血、僧人、猴子、峡谷,十分美丽;而对未知地的探险情怀,逃离已被程序化的旅行的欲望,对丑恶群体的愤怒和叛逆,以及最初的自杀带来的那一抹笼罩了全片的不详色彩,都充满了美国电影的冒险精神、并贯穿了丹尼·鲍尔式的迷离恍惚、精神刻画。
海滩在没有人来的时候也许是个天堂,可就像天堂没有人类便失去意义,人类的到来是注定且不可档的,如同最初到来的daffy,被给予地图的richard、紧随其后的sammy。
所以还是让天堂存在于照片上的美好记忆中吧,存在于虚构的乌托邦,存在于转瞬即逝的桃花源,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彼岸,而不是在现实中让人类的腥血去糟蹋。
世界是勇敢者的乐园,在勇敢者的眼里,世界充满了值得冒险和尝试的东西。
冒险不仅需要勇气、冒险精神,更需要清醒的头脑、风险把控能力。
他们寻找的小岛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愚昧、无知、逃避现实的情况,比如看牙硬拔、杀了一条小鲨鱼就以为自己无敌勇敢,还有后来的被鲨鱼重伤的人被当成畜生一样抛弃……
种植大麻那批人就像是现实一样,手拿ak,对他们来说太过于残酷。
我想到了我们现实中的背包客,有些其实是一直在逃避现实,表面上在享受世界的美好、表面上比其他人更清醒,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不是现实的强者,对真实的世界缺乏敬畏和认知,真正的背包客应该是带着勇敢和冒险精神去探索世界,在旅途中能增长自己的见识、智慧、勇气等各项能力,希望我们在看过世界之后,依然能够勇敢面对现实,征服生活中的困难!
你可以逃避一时,但不能逃避一世!
这的确是一个完美的小岛,碧绿的海水,白色的沙滩,一切像画中一样的景色。
完全原始的生活让这里成为一个乌托邦。
然而,这美妙的生活看似淳朴,不过是更大的虚伪罢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压力,不希望面对喧嚣的气氛,为享乐而来。
那么便不能摆脱欲望的诱因。
在这里,似乎淳朴的情感也可以被看淡,只需要性的满足;似乎爱情也可以被抛开,只需要不妨碍他人的享乐;似乎看着同伴死亡也可以理所应当。
当然,这所谓精神的欲望满足之后,岛上的人仍然摆脱不了对物质的渴望。
他们要定期跑到大岛,在那个他们极度厌恶的地方,他们仍需要购买电池,报纸,化妆品这些本不那么被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这里的人弃岛而逃只是早晚的事情,他们只需要一个导火索。
于是这天,当地的农民发现了这几个陌生人。
因为之前就已经有了不能有更多人来的约定,农民终于发怒了。
他们要求这群“热爱自然”的人们必须做出判断。
想呆在这里就要杀死新来的人。
首领的欲望已经太深,他太执着和贪恋这岛上的一切享乐。
于是为了这一切,他选择杀死曾经还产生过感情的“陌生人”。
当然,手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但他的作为已让岛民大感失望。
大家带着恐惧落荒而逃。
我想,也许导演的本意,并不是这样,或者导演是希望我们看到主角(陌生人)的心里路程。
又或者我没有仔细品味这部电影。
但最终留在我脑海中的,只有那个Shara首领的,满是欲望和丑恶的脸。
6年之后重新看海滩,终于懂了。
这个片很合适我,因为它说到了探险,说到了海滩,说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了归家。
而且它很迷幻。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去探险的想法。
自己背包,打听到个风景独好的地方,想方设法去到那里,发现美不胜收,便欣喜若狂。
所以我喜欢看Richard如何得到地图,如何上路,一路上如何跋山涉水地颠簸过去,最后到达人间仙境。
我们内心被按压住的寻找刺激的欲望,在Richard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简单的社会里,像原始人一样,为了生存,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于是Richard也找到了这样的社区,没有忧愁和烦恼,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考虑过去和未来,只是无忧无虑地生存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
但我们离家远了,久了,就会想回去。
所以Richard发现了小社区的局限性和可以预见的衰退后,决定离开。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小到完全不足以一直维持下去的团体是如何为了一味的追求欢乐,一步一步产生裂痕,最后分崩离析。
当我们看到Richard回到美国,那个真实的社会,我们也会有种归家的感觉。
人性的缺陷,也在这美轮美奂的场景和迷幻的音乐中逐渐溃烂。
它再次告诉了我没有天堂。
于是我们精神上享受过后,也有了更好的借口回归到疲惫不堪的现实生活中去。
我很符合这所有的心态,所以我和这片互相适合。
只是后半段有些过于拖沓,于是省去一星。
哎哟,这部电影毁掉了我对嬉皮士和群居生活的全部向往,这些追求“爱与和平”的人自私虚伪没有担当,有事儿就吓的鸟兽散。电影中间一度失控,还好结尾收回来了,但还是以回归主流生活结束,失望,太失望了!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我总是说怀念20岁的时候的我,一个人旅游,坐飞机,冒险,搭讪,翘板,坐火车,买票。飞机场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宾馆一直是我运气最旺的地方。年轻,年轻,年轻,这个词在我20到23岁之间体验了太多。choice,我17岁的决定,我想跳出来。这些经历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有趣,也非常非比寻常。每每都会在想没有经历这些,我会是个多么无趣的人,我也不会走到这里吧。23到25,哇,too much information。我进入了社会,也进入了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情世故。我开始明白家庭,责任。sex money feelings die 不再是吸引我的焦点。翻云覆雨,颠鸾倒凤的生活一去不返。
一部已经几乎忘记剧情的惊悚片,年少的时候,只记得小李那俊美的容颜和茁壮的身体,现在已经不再。
节奏是《猜火车》的节奏,看完之后发现果然是丹尼·博伊尔拍的。
我可能受不了这种没有重点或者全是重点的片。
。。。
不知道为什么恶评连连~可能是因为这是dica成名后的第一部电影~而Titanic显然是不可超越的~
在海的那边,真的有一个天堂,可这个天堂里,种满了罂粟……跟《猜火车》异曲同工:迷茫的年轻人 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 以为找到了天堂 结果天堂幻灭。很英伦,百无禁忌,讨论生活的意义,又有哲学思辨。青春气息浓厚,野草一样胡乱生长的边缘青年,激情无限 迷幻 叛逆,用两个极端相反的主题碰撞。
其实挺讨厌的一个片,有拉朵嫣加一星
还可以吧,开头不错后期略弱
重温《海滩》。这是小李子在泰坦尼克火遍全球之后蛰伏两年接的第一部戏,现在来看来仍然是先锋、迷离和惊悚。他不走寻常路的选择,贯穿职业生涯始终。这也是导演丹尼·博伊尔和编剧加兰的第一次合作。这也是加兰的第一部小说和编剧作品。寻找乌托邦到乌托邦的覆灭,背后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虚无。本片的阵容也是非常奇特,有还略显青涩的蒂尔达·斯文顿(和小李子有一场激情戏),有玛丽昂·歌迪亚的导演老公(彼时两人还没出演《两小无猜》)。以及很美的女主角(竟然还出演过杨德昌的《麻将》)。
大概這就是烏托邦的悲哀吧。
看Constantine的时候就很受不了Tilda Swinton。C-6译制,看原声应该效果好些。
AV6套看的原声,帅毙了,就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乱七八糟。那时的丹尼保尔就有了用中东风音乐的苗头了。。。
太乌托邦了,现在这世界哪里还有世外桃源。
『4.6分』人们总幻想世界上有一个乌托邦的地方,逃避现实与痛苦,然而,有人的地方注定存在是非,当一切虚妄都被揭开,人们终究只能认命……在利益与危险面前,我们往往才是最真实的自己,理查德自私、烂好人、怯懦却又倔强的性格造成最后理想社会的崩塌。感觉前面有点过于枯燥,后面剧情也并不是很好升华,只是展露人性弱点罢了。——————🎬———2024.12.13——————
Leonardo的表现震撼到了每一个低估他的人,包括我
想隱居是要付出代價的。
白茫茫的沙滩,赤裸裸的人性,三观不正的一群人最后居然还都洗白了。
表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