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模特出身的女主素人感很重,再配上许多手持镜头的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但悲伤却能冲出屏幕。
有点闷
從廣島原子彈到311海嘯,創傷/傷痕記憶之於日本的民族性。全片瀰漫倖存者的思念與罪惡感,甚至嵌入萍水相逢的庫德族的景況。作為公路電影,有些太過遲緩與閒散。情緒表達雖直接集中,但還是有效。風之電話亭的意象動人。
真的是太冗长了
6/10故园津波后
开头有些沉闷,还是值得看。
最后的电话亭很出戏,好网红风。
23rdSIFF#"被创伤"式的情感障碍与人物动线的对应关系.-以一种迟缓的姿态迎接那逆转处泻出的光,是暖热的无声交流。诹访敦彦的长镜头总在无意中让人物落入「中心線」的捕捉,-皮鞋浸入的水洼地成为哭诉的废墟地,此时的世理奈成为一个记忆碎片的集结体:她的脸沦为一个介乎于石化的抽象有机体与情动装置的存在,温柔的一声哀悸,激起的是我那无限涟漪的心。
女主的演技不痛不痒,导演浪费这么好的题材拍得无病呻吟。没觉得多治愈啊看完只有“好困”两个大字。
【23rdSIFF】07
对セリナ的期待落空了。如果没有好的引导,素人的即兴表演就是模仿,毫无魅力可言。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2020上影节 索然无味 乏善可陈 女主的脸一出现在荧幕上我就困 两个小时之后终于点题 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但这种题材的电影完全可以拍得更好 比较失望
真的是太差了……女主角情感戏的三次爆发,巨差无比。大段扁平化的台词,哭戏不断,厌烦腻歪的手持摄影。三次我都忍着没有退场,就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我想见你们,你们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这里……旁边的日本大妈三次都哭成泪人,导演也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觉得这种情感阐述方式是自然且真实的吗?这么差的同时,我们的法式文艺导演还要保持自己的精致风。比如单独拍女孩换新袜子,重回故乡又变成了亮眼的红袜子?!最后说三处亮点:移民和入管局问题用纪录片的方式拍,很有想法。女主去西岛的房子,在门口看到了津波中逝去的家人,无台词用升格拍,转为现实后女主手中的球也泄气了。很电影也细节化的处理。三宅唱的客串。可惜,就这三处亮点。最后,我为什么来一个电影夕阳产业的国家学电影呀。
日本主旋律
2020-75 好长的电影啊,有些镜头晃得恨不得想扶正摄影的手!这种伤痕+治愈的影片自己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前2个小时,就感觉是在看郭敬明狗血的片子。其实我更想问春,你为什么要抛弃重病的姑姑跑了?!
#SIFF2020-08 节奏慢不是最要命的,慢在一堆又一堆无聊且无用的废戏上才是真正感到心累。一趟因姑妈生病展开的旅程,路上遇到四次陌生人,真正的重场戏在第三段,但前面已经消耗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长,而直到仅剩半小时之际才由第四次偶遇引出“风的电话”的真实背景和隐含寓意实在是觉得为时已晚。印象里日本对于这种丧文化的把握一向认为是得心应手绝不会出错的,电影整个时间里女主角的状态都是维持在低点,行为表现不多,声音尽可能放低,但冗长的故事线在消耗表现力,瓦解数次建立起来的观感。
Japan Cuts online
一路遇到大佬的公路片。最后的打电话冗长了点。还有,阿姨生病了,自己一个人跑出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看完后让我想到武汉湖北那些一个家庭所有大人都走了,就剩一个小孩,他以后长大会不会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小春一样痛苦
模特出身的女主素人感很重,再配上许多手持镜头的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但悲伤却能冲出屏幕。
有点闷
從廣島原子彈到311海嘯,創傷/傷痕記憶之於日本的民族性。全片瀰漫倖存者的思念與罪惡感,甚至嵌入萍水相逢的庫德族的景況。作為公路電影,有些太過遲緩與閒散。情緒表達雖直接集中,但還是有效。風之電話亭的意象動人。
真的是太冗长了
6/10故园津波后
开头有些沉闷,还是值得看。
最后的电话亭很出戏,好网红风。
23rdSIFF#"被创伤"式的情感障碍与人物动线的对应关系.-以一种迟缓的姿态迎接那逆转处泻出的光,是暖热的无声交流。诹访敦彦的长镜头总在无意中让人物落入「中心線」的捕捉,-皮鞋浸入的水洼地成为哭诉的废墟地,此时的世理奈成为一个记忆碎片的集结体:她的脸沦为一个介乎于石化的抽象有机体与情动装置的存在,温柔的一声哀悸,激起的是我那无限涟漪的心。
女主的演技不痛不痒,导演浪费这么好的题材拍得无病呻吟。没觉得多治愈啊看完只有“好困”两个大字。
【23rdSIFF】07
对セリナ的期待落空了。如果没有好的引导,素人的即兴表演就是模仿,毫无魅力可言。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2020上影节 索然无味 乏善可陈 女主的脸一出现在荧幕上我就困 两个小时之后终于点题 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但这种题材的电影完全可以拍得更好 比较失望
真的是太差了……女主角情感戏的三次爆发,巨差无比。大段扁平化的台词,哭戏不断,厌烦腻歪的手持摄影。三次我都忍着没有退场,就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我想见你们,你们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这里……旁边的日本大妈三次都哭成泪人,导演也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觉得这种情感阐述方式是自然且真实的吗?这么差的同时,我们的法式文艺导演还要保持自己的精致风。比如单独拍女孩换新袜子,重回故乡又变成了亮眼的红袜子?!最后说三处亮点:移民和入管局问题用纪录片的方式拍,很有想法。女主去西岛的房子,在门口看到了津波中逝去的家人,无台词用升格拍,转为现实后女主手中的球也泄气了。很电影也细节化的处理。三宅唱的客串。可惜,就这三处亮点。最后,我为什么来一个电影夕阳产业的国家学电影呀。
日本主旋律
2020-75 好长的电影啊,有些镜头晃得恨不得想扶正摄影的手!这种伤痕+治愈的影片自己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前2个小时,就感觉是在看郭敬明狗血的片子。其实我更想问春,你为什么要抛弃重病的姑姑跑了?!
#SIFF2020-08 节奏慢不是最要命的,慢在一堆又一堆无聊且无用的废戏上才是真正感到心累。一趟因姑妈生病展开的旅程,路上遇到四次陌生人,真正的重场戏在第三段,但前面已经消耗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长,而直到仅剩半小时之际才由第四次偶遇引出“风的电话”的真实背景和隐含寓意实在是觉得为时已晚。印象里日本对于这种丧文化的把握一向认为是得心应手绝不会出错的,电影整个时间里女主角的状态都是维持在低点,行为表现不多,声音尽可能放低,但冗长的故事线在消耗表现力,瓦解数次建立起来的观感。
Japan Cuts online
一路遇到大佬的公路片。最后的打电话冗长了点。还有,阿姨生病了,自己一个人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