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的评论没什么特色和价值,但还是要写出来看过小说,感觉翻译不给力看了预告,对电影非常期待片头序言处理得蛮好,原著小说的描绘方式也很好,但是用在电影不合适(但是如果真那样拍的话可能会是个特色,当然,观众会很累,从头到尾都不能歇息),因此剧本简化得不错,改的也不错,虽然进度快了点儿,10分钟就进入主题,如果没看过小说大概会跟不上(即使我上个月才看的小说,都有点儿吃力)PS老板艾蓝大叔被省略掉了。。。
奥古斯特直接是老板囧老雅各拿着玛莲娜和奥古斯汀的旧照片,手忍不住开始发抖,老泪纵横的样子挺感人的。。。
当然,我还以为他会带着炫耀的感情说:“看,这是我老婆!
”哈哈,结果他没说。
囧老雅各开始讲故事,于是老年和青年的声音渐渐融合。。。
不过声音差别不大。。。
当然也可能是我耳朵有问题雅各准备去考试了,穿好衣服从楼上下来,温馨的房间,厨房里飘来诱人的香味,穿过门楣,母亲在叫他的名字:“雅各,吃饭了!
”(但是雅各出门考试时父母实在不应该这样隆重地拥抱他——一看就知道这是要出事的前奏啊亲。。。
)一转眼,父母双亡,因为父亲慷概的受诊方式,以及给他支付大学的费用,他们的房子归了银行。
雅各要被迫离开家了,收拾好行李再次从楼上下来,还是那个家,空旷的房间,门楣那边的厨房里已然了没有父亲和母亲。
这一段渲染得真好。。。
和小说不同的是,雅各是有准备地离开家的,削弱了小说里他从考场上仓皇而走的迷乱。。。
不过对电影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后来仔细想想,影响还是有的,这是导演或者编剧的问题,真的削弱了不少原著的悲剧气氛和男主角的悲剧性格,至少,后来雅各老是莫名其妙的微笑就证明了这一点,真的很不像一个痛失双亲的年轻男孩儿该有的表情啊)雅各上了火车后有个小瑕疵——他主动喝了老骆手里的姜汁药酒,而且后来又喝了一次。。。
小说里提到过,老骆请他喝过2次,他谢绝了,后来就因为这个救了他的命——只要喝一小口,这个人就完蛋了——那酒里有一种非法工业溶剂,可以让人神经麻痹。。。
天亮后,雅各跑去看工人们搭帐篷的场面十分宏大,不过我很怀疑他怎么可以随便乱跑哈哈,而且他还显得很高兴,当然,这也很有可能,在那样萧条的环境下,马戏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能使人兴奋起来6名工人轮流敲桩的画面真的很美很吸引人——而且是一个马戏团升起的第一步。
这也是预告里出现的第一个画面,选得确实好ROB每次表现“色”的时候都好呆啊。。。
这个憨小子真的很扬科嘛囧很多人不喜欢瑞茜,可能觉得她有些老了吧,2004年的《名利场》里她演的是ROB的母亲,现在却成了恋人,是很难接受,可是,毕竟天后的头衔也不是盖的,她看向马的眼神的确很妩媚,而且跟四匹马一起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有人说她肌肉太多什么的,但是想想看,对于玛莲娜这样一个角色来说,没有一些肌肉,那些在马身上的舞蹈动作又如何能够做得出来,而且后面还得驾驭大象,这实在是一个难题,而且瑞茜的脸还是很年轻很美好的,所以相对来说,这个角色还是很成功的克里斯托弗就演得太好啦。。。
奥古斯特的狡猾、克制。。。。。
在聚光灯下出场时光芒万丈的气场更别说他高兴的时候温柔得像全世界最好的人,可是发起疯来就什么都不管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寒而粟。。。
喂猫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丢人。。。
奥古斯特带着雅各爬上火车顶谈工资薪酬这段实在是太浪漫了╮(╯▽╰)╭其实原著里只是艾蓝大叔给他的一个下马威罢了,顺便带他去找住的地方。。。
结果,居然成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似的。。。
好吧这是电影。。。
我承认,要全部按照小说那就变成室内情景剧了。。。
这对于电影来说,突出那个时代的背景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雅各真的不应该一直微笑的,这个微笑太迷人,很有ED的赶脚,但是实在不像是一个刚刚失去双亲,正在为生活所挣扎的傻小子能够做出来的表情。。。
所以萝卜,你真的要加油啊!
希望你能学会很多,不要再当花瓶男。。。。。。
男配角奥古斯特的残酷台词:(呼应着前面让雅各滚蛋的律师的话)“同情动物很高尚,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得继续遭殃”“只要我们还能走,马戏就得演下去”看到雅各和玛莲娜偷偷处死银星的时候发现,剧本实在是改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居然体现出了原著的精髓!!!
就是因为雅各的善良和对动物的爱,玛莲娜才会爱上他奥古斯特对于玛莲娜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不但不管动物的生命,连自己老婆的生命都不在乎你在小说里是不大看得出这些的,奥古斯特对老婆很好,很会骗人,所以玛莲娜才会被他骗了4年还不自知。。。
甚至,可以说在雅各的帮助下被骗了一辈子(小说里的玛莲娜真的超级单纯,好吧,电影里就连她的身世都改了,从有点儿小叛逆的富家千金变成了一个被收养的天涯孤女)所以看了电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了,原来还觉得可能是原作者的问题,但是越看越觉得是翻译不给力,而且是强烈不给力。
话说那个什么金融学改行做翻译的那位小姐所翻译的那本《大象的眼泪》让人感觉只是一个干巴巴的爱情故事,然后莫名其妙滴借用了一个马戏团的背景,很难感受到雅各和玛莲娜对动物的爱,而实际上偏偏正是因为这样,他俩才会走到一起的。。。
但是看小说你就觉得是个男小三因为年轻和帅还有有爱心而成功上位的故事而已,还不包括那些仿佛加了蕾丝边的台词:“喔昆妮!
坏坏!
你坏坏!
”(我靠( ‵o′)凸,一想到这句我就内心严重吐槽中,实在是太特么深入人心了)电影确实让“小说”的意义升华了可惜的是,即使是《我是传奇》的导演,如果你们舍不得用特效来做那些无法完成的动物场面,这个电影还是白搭(我很怀疑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会不来阻碍剧组的拍摄工作)ROB的演技比REMEMBER ME时期要好很多,可能之前他真的很适合演爱德华,爱德华很。。。
谨慎,感觉这是金牛的特质吧,所以当他在RM里自由地笑的时候,似乎有点难。。。
总觉得有些拘谨了,现在,确实胜在他真心爱着这些动物,特别是那头大象TAI,他看它的眼神甚至比看到玛莲娜还要温柔,囧,这挺符合原著的,难为导演选角还是很有意思的大象出场的时候,ROB那种突然之间眉开眼笑的惊喜非常真挚,可谓是本色出演,相比之下玛莲娜就要郁闷得多了,奥古斯特确实是在拿她的生命开玩笑,玛莲娜实在是比小说里要强势得多,经常会为奥古斯特的一些决定做出一些正确的吐槽反应,虽然有些无可奈何但是至少表现出来了,小说里的玛莲娜实在是有些弱齿啊!!!
(不过小说最后她给林玲兄弟打电话时的态度。。。
让人觉得这女人其实是不是很腹黑?。。。
我能归咎到翻译问题么,玛莲娜的电影版和小说版性格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啊!!!
电影版的玛莲娜更真实啊!!!!!!
)奥古斯特比小说也要好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剧组肯定不能虐待大象,所以。。。
不像书里那么残忍,看书的时候真的被吓到了。。。。。。
可惜到了最后二十分钟剧本改编的戏剧张力明显就没那么大了,之前铺垫了那么久的剧情,怎么会到了最后变得如此仓促。
雅各对老骆的感情并不是那么明显,虽然老骆其实是救了他的命的,没让他当初被丢下火车,还给他找了份工作(我突然意识到老骆喜欢他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后来雅各对老骆生病的事就那么一笔带过了,雅各的人格魅力又被莫名其妙滴削弱了好多——到此为止,观众只能看到雅各对大象很好,对玛莲娜很好,压根看不到身为男主角的他格外应有的人性中的光辉面——对朋友也很好啊!!!!
然后雅各和玛莲娜直接私奔了囧。。。。。。。。。
这简直就是找死啊!!!!!!
原著里艾蓝大叔的势力熏天到哪去了!!!!!!!
还隔了一夜才找到他们!!!!!
(话说原著里雅各的常青藤名校身份真的给他的智商加了不少分才得以抵抗艾蓝大叔们,但是在电影里雅各彻底成了个傻小子)老骆和华特的遇害就更突兀了,没看过书的压根就不会明白这点情节吧?
为啥雅各会对老骆和华特的死那么震惊,奥古斯特为啥要杀了他们,都没有表现出来,接下来雅各就彻底变成是去复仇的了,失去了小说里的戏剧性——雅各想刺杀奥古斯特,结果因为看到了他孩童般的睡脸而放弃,等回车厢的时候才发现,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奥古斯特派来的杀手们已经把老骆他们丢下火车了。。。
这下才让雅各看清了奥古斯特的真面目,从而彻底起了杀心。。。
不过还是没下手,最后的动物狂奔。。。。
呃,既然没用特效,那也展现不出小说里的恐怖场景了。。。
这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恐怖的一次马戏团事故呢(话说我本来真的好期待)。。。。。。
雅各被打得好惨,玛莲娜也是。。。
要不是大象,他俩真是。。。。
而且已经不是大象通人性的复仇,而是变成了雅各的指挥:“(波兰语)甩鼻子。
”然后萝西就一榔头甩下去了。。。
原著里那个聪明狡猾的萝西呢!!!!!!
这个镜头不需要特效也可以拍出来的啊!!!!!!
导演干嘛要这么干呢!!!!!!!
没了啊!!!!
如此关键的情节都被削弱了。。。
何况是省略掉的那些,小说里雅各充满爱心地去照顾动物的各种情节,真的很可惜,虽然小说没能表现出男女主角是如何相爱的(感觉男主角只是因为女主角很美就。。。
)但是那些通情达理的狒狒们对剧情的推动,对男主角内心成长的帮助。。。
特别是那只小红毛,老是赖在雅各身上。。。
好怀念啊。。。
我真的很努力滴想为这部ROB主演的片子说好话了。。。
但是这个片子肯定不能跟《我是传奇》相媲美了。。。
好吧,即使这是同一个导演,也没能表现出原著的精髓,就算是最后那段特地补拍的黑白镜头做结尾也没用。。。。。。
没能给人意味深长的思考,只有原著迷们意犹未尽的吐槽只能说,这部小说实在是太难拍了,就像它的题目一样,永远也翻译不出其中的效果。。。。。。。。。。
《大象的眼泪》是一部比较平淡俗套的传记类影片,开场的布局走势倒能让人联想起《大鱼》的基调。
同样是简单的倒叙结构,大部分镜头对准老人颤动的嘴唇,只是故事的本身全然没有一点传奇的色彩,而是普罗大众的朴实人生。
美国历史上的几次著名的经济大萧条,不乏各种深度的题材挖掘,一些极具共鸣感的励志作品都催生于那些时代之下。
以这个角度来看《大象的眼泪》是颇为尴尬的:真实感不强、励志色彩粗浅、时代代入感极其微弱。
实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爱情片,而且是疯狂的、盲目的、很傻很天真的爱情。
大概,这种爱情在那个时代里,是令人神往而虚无缥缈的。
很遗憾,罗伯特•帕丁森并没有在影片中表现出过人的才情,甚至感觉同他之前的一部作品《记住我》还倒退了。
这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叫人费解的事情。
他诠释的角色雅各布,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失去双亲,财产抵押给了银行,至此被迫走上了颠沛流离的道路。
扒火车偶遇马戏团,温饱能够解决之后,便决定将生命献给这项事业。
命运多舛的人生境遇、残酷无情的时代背景、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这一切极具活力的元素堆砌到一块儿,戏剧的矛盾冲突、演技的突破爆发按说是信手拈来的。
但缘何他却越演越“低调”,越到最后越木讷呢。
他跟瑞茜•威瑟斯彭的对手戏,主打的爱情旋律,至少神游了半场,哪怕是一丁点的热切感、渴望拥有感都很难寻觅得到。
唯一比较出彩的桥段,倒是他与马戏团老板奥格斯特的第一次对垒,初出茅庐的晦涩怯场与桀骜不驯在短时间内就迸发而出。
如果都像这样把握人物的神韵,那么《大象的眼泪》的代入感与共鸣感,势必会强劲很多。
影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在当时经济大萧条之下,都是较为鲜明突出的。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有意而为之,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越是刻画马戏团老板奥格斯特的生性暴虐、变幻无常、冷漠无情,就越是更让人接收并且同情这个角色。
“白天不懂夜的黑”,在这里是最无奈且最完美的呐喊。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完全将人物拿捏精准了,整一个活生生的矛盾集合体,相当到位。
乍一看,奥格斯特人性泯灭,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是以一个资本家的高姿态,极尽所能地榨干所能捞得的油水,然后毫不犹豫地过河拆桥。
表面上,还一副救世主的菩萨相。
这也是很傻很天真的雅各布眼中的奥格斯特。
事实上,奥格斯特恰恰是这一切的缔造者,马戏团虽小,但在当时不计其数的人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境遇下,至少他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有爱有温暖的“家”。
非常时期,自然得用非常的价值观来审视。
一方面,奥格斯特对动物毫无爱心,驯兽手法简单粗暴,没有人文关怀,这没错。
但他的肩上支撑一个庞大的帝国,没有他一切都得垮塌。
他不是整天游手好闲的文艺青年雅各布,情调、情怀这种思潮,只能让人在困境中变得更加软弱无能。
另一方面,奥格斯特对待人也像个凶残的暴君,一旦失去价值,便秘密将其丢弃,任其自生自灭。
但是,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每天不知会有多少人因为饥饿而丧命。
马戏团的经营举步维艰,多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并不只是多一张吃饭的嘴而已,而极有可能会因为这张嘴消耗的资源,而失去很多个有价值的人。
这就好比,没有适者生存的残酷淘汰法则,就没有斯巴达300勇士一样。
比起奥格斯特,斯巴达人不是更加禽兽不如么?
此外,奥格斯特能任人唯贤,善于激励手下,甚至设计排练节目都是一手操办的,像他这样才算得上是把最炽热的一生都献给了马戏团,而同那些唯金钱而马首是瞻的资本家有着天壤之别。
越是同情奥格斯特,就越是觉得雅各布和萝丝忘恩负义,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个人物刻画问题的分歧存在,雅各布在奥格斯特平静之后有一这么句心理活动的台词“我不能够离去,我要保护罗西和萝丝,奥格斯特的本性很快就会初露马脚……”这种几乎偏执的,小孩子气的逻辑,可笑又让人无语。
本来可以尽情展现雅各布在马戏团快乐而又艰苦的生活,现在完全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励志的效果自然也大大折扣。
再则,影片最大的纰漏在于,男女主角对于大象罗西的感情过于平淡,桥段不仅少,而且抓不住要害。
既然片名是“大象的眼泪”,固然有引申之意,但最浅显的人象之情,也不能如此点到为止吧。
《大象的眼泪》给许多好莱坞的新星敲响了警钟,光有脸蛋,或者是光有一个成功上位的角色形象是远远不够的。
提高演技,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跳上人生的列车了,原来外面的世界很奇妙,每个人都在表演。
爱上一个女孩子了,原来讲不出,就可以放支曲子借着歌名说出来。
一个刚刚失去一切的年轻人,突然在瞬间,看到生活即将给予他更美好的一切,于是,他在希望的蛊惑下,默默的用自己的爱情,守护着所爱的那个人的不幸婚姻。
这过程本身就像是在驯兽,驯兽?
哪有温顺的兽?
驯不过是一种说起来好听点的奴役和虐待。
就像残忍的人哪里懂得大象找水喝时的憨态可掬。
在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没有遇见你,是爱情来的太迟,还是我忍耐得太久?
最终都有点地包天的男女主角,反抗成功,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有坚固不破的婚姻,只有不够努力的小三,哈哈过程太坎坷太激烈了,结局又太平稳太幸福了。
生活,神经的如戏!
看过第二集的《暮光(Twilight)》以后,我决定再也不看以后的续集,因为第二集实在拍得太罗嗦,就好像贝拉(Bella)在吸血鬼帅哥和狼人猛男之间的纠结那般唧唧歪歪。
而且,男主角实在是烂的可以的演技也让人提不起任何劲头。
但是这个小伙子就是在好莱坞火了,在这部《大象的眼泪(Water for Elephants)》里面,居然找了影后和影帝给他配戏。
看过一篇八卦指数颇高的报道,罗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还是少年的时候,演过瑞茜•威瑟斯彭 (Reese Witherspoon)的儿子,如今在大屏幕上演了情侣,除了感叹瑞茜•威瑟斯彭 (Reese Witherspoon)的驻颜有术之外,怎么都觉得隐隐有点乱伦的味道。
而且我一直觉得,罗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的演技一直都像《暮光》中那样别扭,西方的少女们凭什么为这个总是似笑非笑、鼻梁歪到一边的小子如此痴狂呢?
一个从[暮光]出来,携带着“花瓶偶像”的不安,曾画过达利的小胡子,也有过[记住我]的暴脾气。
现在他要找一个马戏团,成为文艺气质的装点,或者平庸演技的出口。
只是他擦过[大象的眼泪],神情依然平淡。
一个十年前就是粉红佳人,美国甜心,在[与歌同行]里遇见小金人后,却鲜有触电荧幕。
现在她在马戏团里,等一个带给她未来的人,等一个再次登顶的机会。
只是她贴过那个人的脸,却没能擦出火花。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对电影叙述的故事,少了很多感动。
Water for Elephant 为什么会被译成大象的眼泪,在看完影片后十分不解,既不符合原意,也不代表意义。
仅就影片而言,寥寥数语即可严尽。
基本的故事框架,发生在大萧条时代的美国,三方纠葛的感情故事以团圆结尾。
电影确实在效果上重现了过去那个年代,各色的动物也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巡游马戏团。
在表演上,最出色的是马戏团的主人,而我们的男女主角都表现平平。
还有,就是我们题目的主角:大象。
这是一头个子不大,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叫萝西。
身上有着深浅不一的斑点,非常的漂亮。
不知道在原著中是如何描述萝西的,但是影片里的大象在我看来,很适合这个名字。
即便是影片本身平平,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多么不一样的故事啊!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一定会看过马戏团的表演,每个小小的脑袋里都一定幻想着自己可以成为马戏团的一员,可以身怀绝技,跟动物交流,浪迹世界,不是吗?
当我们的主人公在心灰意冷,走在生活尽头的时候,他跳上一趟疾驰而过的火车,就跳上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剧场。
所以我决定要看一看原著,看一看Sara Gruen笔下的马戏团的人生,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萝西,去看一下文字里的马戏表演。
Tony promised a surprise to me if I was able to apply for 20 new jobs within two days. While I failed to hit the goal at the end of the day, with the submission of only 15 new jobs, my sweet Mr. Hairball decided to deliver the surprise as he was convinced that I have been making a real effor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at difficult task.The prize came out to be a beautiful movie called "Water for Elephants" at Scotiabank Theater, starred by Robert Pattinson, Reese Witherspoon and Christoph Waltz. It was not among the movies that could give you an easy and amusing time on a Sunday night, but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movies that would truly help you think and feel. The story was about a veterinary student, Jacob, abandoned his studies after his parents were killed and joined a traveling circus as their vet. There he met the girl of his dream, Marlena, who was also the wife of his boss August. They fell in love while taking care of the new star attraction of the circus: a smart baby elephant. With overwhelming love for each other and inconceivable courage toward better future, they were able to defeat the brutality of August and the cruelty of the times.I think the movie has chosen a very good perspective to tell the story, for the reason that a circus is always a place full of ironies. It supposed to be a place that brings out the most amounts of true joys, but it was actually with tremendous hardship and tragedies underneath. It looks like a place full of intra-species love and communication, but it was actually dominated by wildness and manipulations. After all, a circus show was just another lucrative delusion of joys, a typical bloody business as many of the other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Mid-20-century America. While Jacob, on the other hand, who serv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arcely existed humanities during that era,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struggle for true love and true cares. The reward for him was a girl of his dream and an immortal life story to be shared with his deeply touched audience.I was very happy to find Tony loved the movie all the same, although I am pretty sure that he could have some unshared feelings about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due to his previous experiences. For that, I would like to respect and protect. “What if there was a happy ending for our past tragedies?” This is always a sentimental and magical question to think about. The singularity of the chance to live and the unrepeatableness of time have left us with a limited extent of choices as well as a great legacy of many unfinished yet unable-to-be-finished stories. In my eyes, it never harms to let the stories and pities finished with the help of movies and imagine for the moment about other possibilities of our own lives.And I have my unleashed thoughts too. “Where were you when I was seventeen?”When Marlena asked Jacob, helplessly yet hopefully, at that dancing party, I could clearly remember similar words coming out of my own mouth in the far-away past. The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was nothing about where were you exactly when I was seventeen; it was everything about what I am going to do with my already changed demand and feelings for life now. However, a big problem in the real world about that is: the true courage in striving for better future could be looking very similar to the ungrateful boldness to screw up a pretty good life. People need wisdom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otherwise there could be a costly price to pay for simply being romantic. For example, in the movie I totally understood Jacob’s affections for Marlena and I completely caught Marlena’s internal unsatisfaction in her marriage with August, yet I pretty doubt about how would Marlena immediately feel after August’s death. August was her husband. He was the right person for her to meet when she was seventeen. He was a super evil for everyone else in the world except for her. As an audience, I feel delighted for Marlena and Jacob’s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But did August deserve such an applauded betrayal and demise as that?Love is truly beautiful, but love is also selfish. There is hardly right-or-wrong answer in any love story. It is touchy as long as it is real. - Once again ironically, these words came from someone who was somehow hurt by the love story that I am enjoying right now. I am always trying to feel, what exactly did Jacob see in that 1939 picture of the Winnie Brothers’ Circus Show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movie? Cherished memory of his passed wife, grateful appreciation toward his own life, mixed feelings for his long-dead friend and enemy August? Despite all the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 in his feelings, interestingly, that feeling reaches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 and became something that we are all yearning for at the end of the day. When Tony and I, hand-in-hand, came off as the last two persons who walked out of the cinema that night, I could not help thinking about one simple question: if there is ever any audience for our own life, would they enjoy the show as much as we just did?JessicaMay 16 2011
生活是什么呢,是爬上一列不知去往何方的火车吗。
有时还真的是这样,你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敢不敢再励志一些呢,世界观可不可以再真实一些呢。
作为大学生,我佩服Jocob的坚持与魄力,一枪毙了得绝症的大白马;羡慕Jocob的狗屎运,发现了驯服大象的口诀;感叹Jocob与Marlena的爱情,老板娘的春天到来了;仰慕Jacob的替天行道,除掉了把人扔下火车虐待动物的黑心老板August。
高材生的没落,直至雄起。
相信爱情,相信知识的力量。
相信对真善美的追求。
奥古斯特肯定没有看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如果有,他的人生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局。
奥古斯特是影片中的头号倒霉蛋,他收容了一个快要饿死的年轻人,没想到这年轻人却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奥古斯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还枉送了卿卿性命。
年轻人名叫雅各,雅各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美好的前程几乎触手可及。
天有不测风云,大学毕业前夕,父母双双遭遇车祸,无忧无虑的单纯生活在他二十三岁的那年戛然而止。
雅各的父亲开了间诊所,他是个好人,怜贫济苦,遇到缴不起诊费的病人还会免费服务,但当年可没有“感动美国”的评选,做好人的结局就是他没有积蓄,死后房子被银行收回,雅各从中产阶级的公子哥变成了无家可归的穷小子。
银行职员给雅各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年代,只有不择手段求生存的人才能活下来。
”雅各这才发现,父亲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生活不是《读者文摘》,没有那么阳光灿烂温情脉脉。
善良,只能让人在困境中变得更加软弱无能。
走投无路的时候,雅各遇到了“班齐尼兄弟马戏团”,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沿着铁路线巡回表演,亲历了美国大萧条时期最光怪陆离的一切。
雅各的职业生涯从铲马粪开始,小小的马戏团里也分三六九等,雅各做的就是最低等的杂役,比杂役高级一点的是演员和乐手,再往上是玛莲娜,她是最耀眼的明星,另一个身份是老板的夫人。
金字塔的塔尖站着奥古斯特,他是马戏团的老板,在这里说一不二,对所有的员工和动物拥有生杀大权,就象一个土皇帝。
和所有的大老粗一样,奥古斯特在骨子里对读书人存着一丝敬畏,雅各得到了他的另眼相看,世人多是趋炎附势之辈,因为老板的态度,雅各在马戏团中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人就会开始想一些不该想的东西,具体到雅各身上,就是他爱上了玛莲娜,自己的老板娘,他知道不应该,可他就是忍不住。
他并不是单相思,玛莲娜对落难公子也颇有好感,她欲语还休欲拒还迎的,很快就将没见过世面的毛头小子迷的神魂颠倒。
雅各穿着老板借给他的礼服,在音乐声中和玛莲娜翩翩起舞,眉目传情,奥古斯特在哪里?
他醉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对这一切毫无察觉。
雅各和玛莲娜的故事总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后来我恍然大悟,这分明就是《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翻版!
欧美男星普遍长得高大,导演却偏偏找了个五短身材来扮演奥古斯特,就已经暗示了他那好似武大郎一般悲催的命运。
有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自然也少不了穿针引线玉成好事的王婆,这西洋版的王婆唤作罗茜,它是一头大象。
《大象的眼泪》指的就是罗茜,不明白它有什么可哭的,事实上,奥古斯特才是那个想哭的人。
大萧条还在继续,上百口人需要吃饭,班齐尼兄弟马戏团也只是勉力维持惨淡经营。
观众是喜新厌旧的,总是老一套就会影响上座率,而新节目就意味着新投入,新投入又导致成本上升,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马戏团的财政危机,奥古斯特负债买下了大象,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罗茜反应迟钝、好吃懒做且不听指挥。
一头大象每天的伙食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长此以往何日才能回本?
马戏团里容不下消极怠工的动物,于是他很干脆地对罗茜采取了棍棒教育。
雅各和玛莲娜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直以来,罗茜都是两个人相会的最佳掩护,见它受苦,他们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难过?
他们结成了同盟,对奥古斯特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谴责。
奥古斯特对此嗤之以鼻:“同情动物很高尚,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得继续遭殃”,驯兽的秘诀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跟动物讲爱心?
它们肯定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哪只马戏团里的动物没有受过伤,如果每只动物都捧在手心里照顾得好好的,那还开什么马戏团,直接弄个动物园不是更好!
于是玛莲娜出离愤怒了,她后悔自己嫁给了这个男人!
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动物又毫无爱心,跟雅各相比,他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在感情上,奥古斯特是个迟钝的男人,他爱自己的老婆,但是却不善于表达,于是腹黑的小白脸就乘虚而入,等到奥古斯特察觉不对,雅各已经带着玛莲娜私奔了。
起初奥古斯特还想着息事宁人,他抢回自己明媒正娶的老婆,派人把臭小子暴打一顿,没想到雅各越挫越勇,他跑回马戏团死缠烂打,要跟玛莲娜做一对同命鸳鸯,饱受刺激的奥古斯特抓狂了,一片混乱中罗茜终于找到了复仇的机会。
西门庆和潘金莲在动手的时候,这王婆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别看这罗茜好吃懒做其蠢无比,却绝对是杀人的一把好手,只一下,奥古斯特就干脆利落地挂掉了。
为了成全男女主角的爱情,马戏团倒闭了,动物们逃的逃,卖的卖,演员们失去了饭碗,只能沦落到街头卖艺,颠沛流离,很多人都没能熬到大萧条的结束。
这个故事里没有武松,所以结局是西门庆、潘金莲带着动物版的王婆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忘记顺手带上奥古斯特多年的积蓄。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坏人,夜晚睡得比婴儿还要香甜,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做的是好事,不会有任何良心上的负罪感。
多年后,子孙满堂的雅各对人回忆起这段往事,他抹黑对手,洗白自己,生生把谋杀亲夫小三上位包装成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说着说着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故事中奥古斯特成了一个生性暴虐冷漠无情的邪恶小人,死有余辜,而他和玛莲娜的结合是崇高的,正义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奥古斯特真是比窦娥还冤,他死不瞑目,可是有什么办法?
他是人生的输家,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
我是在刚看完原著的时候来看这部电影的,男主角……脸比吸血鬼有生气了些,但给人感觉从头到尾一个表情,苦瓜脸;女主角……比我心中的玛琳娜老了许多啊!
不够美啊!
没有那种可以和动物沟通的灵气。
电影和原著相比逊色太多,硬伤在剧本和演员啊!
剧本的设定假设观众都看过原著,删减太多,把马戏团长和奥古斯特合成一个人,活脱变成了小三上位,奥古斯特悲催的不像啥,关于这方面的砖就再拍了。
除了剧本和演员……剩下的部分其实还不错(可惜剩下的就算好上天,烂片的基础也已经奠定了)。
电影有两处很触动我:1.马戏团表演时的欢乐气氛很真实,马戏团开场,音乐响起,冰淇林柠檬水、杂耍艺人倾巢而出卖力夸张的表演,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俨然大棚是人间的快乐天堂;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艺人和工人的辛苦和辛酸——票钱不足以养活大家就有人要被丢掉、演出随时有危险、动物受到虐待… 让我看到马戏团不过是一部分的汗水泪水换来另一部分的开心,同时换来能够生存的银子。
那层快乐的面纱揭下后,只剩下如此残酷的赤裸裸的交易。
心里一直对流浪艺人的生活充满了向往的,流浪的生活最快乐,也最辛酸。
电影仿佛在暗示林玲马戏团很大很正规,他们在那里生活的很快乐,所以我很好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个充满了欢乐的马戏团?
2.雅各无悔的一生:他跳上了那辆火车,遇见了一辈子的爱人,幸福的和爱人还有动物们生活在一起,他说人生就该是这个样子。
这让生活在都市朝九晚六的我很是向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机会让我跳上人生的列车,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旅途,从此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整片还可可以,女主角太烂了。。。。。。。。。。。。跟小说水准差不多
选谁演不好
嫩牛五方
精彩跌宕的一生!
细腻清新的感觉,很喜欢,罗伯特比《暮光》里面看着舒服好多了
比想象中好看多了,大象是亮点。
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不过这里就奥古斯特演得好 当然还有罗西
电影我没看 我看的是书 书的确很好,但没想过会改变成电影
也就随便看看,真是委屈克里斯托弗叔了好吧~
看到90多分钟男女猪脚私奔,上床,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是关于他们的爱情!男女猪脚的演技真是太好了!
真难看
不知道导演想说啥,到最后也没说明白为啥是大象的眼泪不是鳄鱼的或者是小狗小猫的,暮光男太无感了太无感了太无感了,整部片子只能看见克里斯托弗·沃兹和Reess的裙子。
一口气连续看了2部“Edward”的电影。为什么你要叫Jacob,明显有基情啊
不得不说帕丁森救了这部电影。plus威瑟斯彭真是太讨人厌了
某人无论脸上搽不搽粉,你都跟帅字沾不上边!还是回去拍你的面瘫吸血鬼系列吧
罗伯特演技有进步,心灵有点小震撼。我觉得挺好看的。
真是看不下去啊
好像各方面都不够突出啊,我怎么觉得反派不够坏,马戏团形形色色的人物也不够鲜明,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怎么提及,总之,不吸引人啊。
原著里隐瞒了一辈子大象的罪恶的情节哪里去了???whhhhhhhhy???加一星给Christoph Waltz的演技
不出彩的原著也只能拍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