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生生

生生,Sen Sen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生生》剧照

生生 剧照 NO.1生生 剧照 NO.2生生 剧照 NO.3生生 剧照 NO.4生生 剧照 NO.5生生 剧照 NO.6生生 剧照 NO.13生生 剧照 NO.14生生 剧照 NO.15生生 剧照 NO.16生生 剧照 NO.17生生 剧照 NO.18生生 剧照 NO.19生生 剧照 NO.20

《生生》剧情介绍

生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对于刚失去哥哥的小孩子生生(吴至璿 饰)来说可能太难回答了。他拿到了哥哥的手机,发现他一直在关注一个网络直播,名叫“活过一百天”。这个直播间的明星一位叫莉莉(鲍起静 饰)的老奶奶。老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但是在很努力地生活,且已经超出了医生的预期。这两人将一起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掩饰陷阱的战争借口公司书剑恩仇录勇敢花样厨神魅醒时分玉麒麟卢俊义龙凤双探夺爱、高校教师人蛇大战新网球王子U-17世界杯面目全非第二季玄笔录前传之怨妖坛间谍之妻心灵内科医生稻生知性利维坦女族长Gentefied:上游梦第一季青春王室第二季消失的劫机客骑士的手套蜜蜂少女队哈林四女子第一季绝命制裁X99.9:刑事专业律师-完全新作SP全新的相遇篇~双面玛莎万里归途毛骨悚然撞鬼经15周年特别篇请输入搜索词:WWW

《生生》长篇影评

 1 ) 老年版《送你一朵小红花》,属于鲍起静

这几天是清明节假期,我出去走了走,当然也看了电影,发现这三天时间里就有九部新片上映,清明节,俨然成了一个电影的小档期。

(文末有福利哦)比起一个需要缅怀死亡的日子,它已经有了假期轻松愉快的一面,这种共存的反差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现代人生活多义化的一面吧。

所以也就想来讲讲《生生》,在这个档期里它不是那么受关注,排片率不到0.1%,但还是觉得它值得一说,一个比较私心的原因是,它的主角是拍戏时近70岁的鲍起静。

我们总在说要给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提供更多机会,可是当这种老年女性挑大梁的时候,怎么市场和观众都不给反馈了呢?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国产电影里“中老年女性”这个问题,而是《生生》里更重要的部分——它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多义性。

从片名里的“生生”你也能看到这种多义性,用“生”,来让人看到“死亡”。

更具体一点,《生生》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怕死”的情绪。

影片是那种非典型的绝症故事。

鲍起静主演的莉莉奶奶是个出租车司机,得了癌症,医生说她只能活三个月,但她不服气,非要活过这个时间,就开了一个名为“活过一百天”的直播,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是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男孩生生刚刚经历了哥哥壮壮的去世,他在哥哥的手机里看到了莉莉奶奶的直播,也开始好奇起她的生活,还有哥哥为什么会成她的粉丝。

在跟莉莉奶奶成为朋友的过程里,他会帮她录下死后要上传的影片,也开始慢慢明白哥哥离世的意义。

他,是一个正在学习死亡是什么的人。

谈《生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绝症电影”,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

肿瘤君》,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生生》是老年版的《小红花》。

从质感上来说,《生生》的松弛就和它们的类型化不太一样。

不过《生生》更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很直接、残酷、白描地把衰老这件事,和绝症摆在了一起。

当创作者要拍绝症故事的时候,青年人会成为一种很好的主角选择,因为他们本身的年轻、鲜活、美丽、生命力就会和绝症产生冲撞。

可当放到一个衰老的角色身上时,这种冲撞就会很容易变得“顺拐”。

但《生生》把这变成了另一种力量。

你甚至能很直接地在鲍起静的呼吸中,感受到那种临近死亡的气息。

片中那个有一场戏是莉莉奶奶的女儿担心她的安危,给家里装了监控,她在工作的时候通过监控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你也会跟着有点担心。

随即镜头转到房间内,我们也“看到”了莉莉奶奶的静止,但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我们“听到”的,莉莉奶奶那潮汐一般的、缓慢的、特属于老年人的那种熟睡后的呼吸声。

在那个时刻,关乎死亡的恐惧也就从屏幕和人物中溢出,来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前。

我们,也很怕影像中的那个老人停止呼吸。

就是这一幕我觉得这一幕拍得很大胆,但又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它在那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绝症与死亡,并不完全是包裹着年轻的惋惜,而也同样可以是散发着衰老、腐朽气息的必然。

死,是个很宏大的话题。

由此《生生》也触及了这个话题面前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情绪。

那就是害怕。

影片并没有直接讲死亡,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怕死”。

男孩生生和莉莉奶奶是年轻与衰老的对照体。

生生的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是失去了儿子和即将失去母亲的对照体。

这对母子和母女,同样也构成了对照关系。

在这三组关系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对于死亡,对于怕死的不同态度。

作为一个男孩,生生的“怕死”是懵懂的。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童真,因为他还不太理解哥哥的去世,隐隐觉得哥哥的灵魂会回来,还会去漫画屋帮哥哥租漫画。

但你同时也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清醒,他不愿意搬家,甚至因此和妈妈吵架,因为他明白,这个房子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房子,而是承载了哥哥记忆的空间。

搬走,就等于要承认死亡,要放下过去了。

他很怕这种承认和放下,因为承认了、放下了,哥哥也就真的死了。

旁观莉莉奶奶“活过一百天”的直播,才让他真正明白了死亡的意义。

一方面,他是在观看莉莉奶奶的“活着”,一方面,他又是在哥哥的离世之后,再度全程体验一个人“离去”的过程。

当生生最终和妈妈一起搬家,也就是真正接受了哥哥的死亡和莉莉奶奶的离去。

比起生生的“懵懂”,莉莉奶奶的“怕死”则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有超于常人的积极乐观,她做饭,上直播,坚持出车,帮客人养小狗,甚至会为了上舞蹈班不去医院做复诊。

你也渐渐被这个人物骗了,好像她真的不怕死。

但在影片的最后时刻,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情绪崩溃,因为她抱着女儿说“我好怕”。

这么积极地活过医生预言存活期的她,也是会怕死的。

她还同样害怕伴随着死亡的尊严丧失,因为曾经照顾过去世丈夫的她很明白,没有人愿意把屎把尿。

她也怕女儿因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局面。

这种害怕也同样在生生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身上体现。

生生妈妈想搬家,是要赶快走出这段记忆,带着剩下的儿子进入新的生活。

莉莉奶奶的女儿则寄希望于现代医学手段,一直催促妈妈去医院接受化疗。

这都算某种程度上的用“逃避”去试图抵抗自己对死亡的害怕。

影片也就由此把家庭内部、亲人之间要经历的那种死亡阵痛,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下。

莉莉奶奶——女儿——去世丈夫,生生——妈妈——去世的哥哥这两组关系,都是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中的死亡。

因为亲密关系、成长记忆,这样的死亡带来的伤痛是更直接、更绵长的,也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而生生和莉莉奶奶这组关系,还有那些观看莉莉奶奶直播的粉丝,上门采访的记者,则说的是陌生人之间也会经历、见证的死亡。

死亡不再仅仅是亲密关系中害怕面对的课题,而也是放大到整个社会语境下,人人都会经历的必然。

在看《生生》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些关于死亡的电影。

怎么说呢,“死”这件事,我们都是听说、观看、见证,先于自己体验的。

它好像是一件没有办法用过来人立场,来进行经验之谈,从而贴近、复刻真实的事。

但有的部分是不用体验死也能感知到的,比如亲人离世后,还活着的人经历的痛苦。

比如看到病人临死前,为了活下来努力抗争遭受的痛苦。

比如看到一些死亡时刻所传达出来的黑暗、破裂,冰冷。

死亡,始终在恐吓着我们。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讲“死亡”的电影都会用积极的、乐观的甚至喜剧的态度去解构死亡,去消解死亡背后的恐慌。

这是一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但并不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唯一态度。

《生生》也不提供唯一答案,它要说的,就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能够走向未来的。

像莉莉奶奶那样积极,简直是种超人般的能量。

但我们也可以像生生妈妈那样用逃避来保护自己,用远离过去来接受和面对事实。

我们当然也可以害怕,可以恐慌。

因为这,就是人面对死亡,最正常、最原始的情绪。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关注我呀。

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2qd9sEJN98VLFSLb6-B1sw

 2 ) 如果我患了绝症 我也要从容面对

我觉得这类电影评分应该更高一点,电影用很平淡的故事和镜头去讲一生的意义。

失去哥哥的弟弟没有妈妈的陪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不知道什么是死亡;跟女儿不是很亲密的癌症妈妈,没想到结尾才表明并非亲母女。

两个年龄差那么大的人,相互陪伴,一起寻找人生的意义,通过生生的关心帮助,阿姨更加了解到活着的意义。

 3 ) 望遠鏡

去年十一月初時我臨時決定去高雄看《生生》,在台鐵上我读到《袁琼琼极短篇》里收录的《望远镜》,说的是摄影师小卓在家中用望远镜头看对面楼里的一个外国女孩,看到的都是些日常,女孩和同居的男朋友吃饭、喝茶、吵架,小卓和她始终不认识,但却偷拍了很多她的照片。

后来两人在公交车上相遇,一个紧急刹车使女孩摔倒在小卓怀里,“有五六秒,他怀里整个塞满了活生生的她,有形体、有感觉的、结实的,热活的,软,有气味。

”从此小卓再也不用望远镜看她了,因为“它给人造了近的幻觉,其实那人还是很远。

”所以小卓说,“望远镜这东西,有时是很悲伤的。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电影《生生》里也有这种“望远镜”的意味。

身患癌症的莉莉奶奶被医生断言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但莉莉奶奶一定要活过三个月,因此她在网上的日常直播叫作“活过一百天”。

孤单的小男孩生生一直用去世的哥哥的手机看莉莉奶奶的直播,几次线上对话后生生逐渐在现实生活里和莉莉奶奶相识,也开始帮莉莉奶奶录直播。

有一天晚上,莉莉奶奶忽然问生生,“为什么要帮我,为什么敢独自跑到我家里来,不怕我是坏人吗。

”生生沉默良久才说,“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哥哥那么爱看你的直播。

”莉莉奶奶一愣,生生接着说,“可是我们家要搬走了,哥哥的遗物也被处理掉了,哥哥就要真的不见了。

我很想他。

”那时我才觉察到生生在莉莉奶奶身上寻找的是哥哥的影子,仿佛是一种望远镜,看见她就会想起他,假装哥哥还在身边,但其实哥哥已经不会回来了。

那天散场以后,我在步行回酒店的路上想起之前同学说,因为没抢到五月天跨年演唱会内场的好位子,所以想用没花出去的钱买个望远镜在山顶看他们。

我问“现场不是都有大屏幕吗”,她说“大屏幕也太远了,我可能还要用望远镜看大屏幕”。

当时我觉得这真是好笑又心酸,像是一种……望远镜的二次方。

后来想到自己,才觉得我和她也没什么不同。

那晚见到莉莉奶奶的扮演者鲍起静本人的时候,我也在寻觅我的那个望远镜,手机、相机、准备签名的海报……企图拉近距离的种种道具,但其实都是徒劳。

作为迷妹的我心中大概都有上百架望远镜,双击放大式舔屏、修图、剪片、签售、握手、同框……想尽一切办法把那個人拉近到眼前,制造暂时拥有的错觉。

打卡大概是一种更委婉、更寂寞的望远镜,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独自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内心上演着千百场穿越时空的爱恋,归根到底也只是错过的总和。

其实我挺喜欢《生生》这个片子的,不仅在于故事主线上莉莉奶奶面对注定的死别时所展现的坚强、乐观甚至萌萌哒那种状态,还在于片尾莉莉奶奶睡前以安说的话,那一晚以安帮莉莉奶奶关灯,莉莉奶奶忽然问她,“你刚刚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和我讲?

”以安转过头来,说“我爱你”,然后沉吟了片刻,又说“但你不要和我妈讲,她听了会生气”。

莉莉奶奶眯着眼睛说,“她怎么会生气啦,她会很高兴的。

”接着以安就关了灯,等到下一个镜头再开灯时,莉莉奶奶已经走了。

也正是那一段对话让我忽然怀疑整部片中一直以母女关系出现的以安和莉莉奶奶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好像导演是在故意模糊这一点,也可能是他有意的设计,我很期待映后见面会时能有人问问,但没有。

我也不好意思问,总怕是自己看漏了什么地方,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悬置到现在,而我似乎近期内也没机会问了。

我显然是更想把这段对话当作是非血缘关系的暗示,因为总觉得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陪伴似乎要花费更大的决心与心甘情愿,所以那种温情也更珍贵、更感人一些。

回台北之后偶然间和室友提到“望远镜”这些事,她说她早就无心追星了,心里的那架“望远镜”已经不存在了。

连以前一时冲动买的周边都挂到了闲鱼上,她有时会劝我在台北须尽欢,因为她说我“以后的人生可能再也没有这么爽到爆的冬天”。

有时又会劝我出坑卖掉周边,回归所谓现实生活,因为“称心的工作实在是太难找了,要早做准备。

”我承认她说得都有点道理,但我也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尽欢”,更不清楚什么样的准备才是正确的准备。

前段时间因为细枝末节的误解,心灰意冷狠狠心把望远镜扔了,却还是忍不住灰头土脸地捡回来;也明白在这个年纪应该要扎入所谓现实世俗生活的浪潮,却不知道该从何扎起。

所以才觉得莉莉奶奶说得扎心,“人这一生其实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

那晚的映后见面会上,鲍鲍提到一个被剪掉的镜头,是夜里莉莉奶奶送生生回家,到门口的时候两人紧紧相拥,依依不舍。

这个画面本来是要用在片尾的,但最后被替换成了两人在温暖明媚的秋光下打羽毛球。

她描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的代入感很强烈,再次确认自己之所以那么留恋用望远镜看到的世界,不过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莉莉奶奶那样的依靠,并且差不多确信以后也不会找到。

而望远镜里的依靠也是假的,暂时的,遥远的依旧遥远,得不到的仍然得不到,所以觉得小卓说得没错,“望远镜这东西,有时真的是很悲伤的。

”附送映後: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6058995

 4 ) 生生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生,那些从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就伴随着的东西,家庭,财物,权利,身体,和那些在生活中遭受的事情,苦难,但好在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如何面对这一切,我们可以假装一切都不是这样,郁郁寡欢,放纵自己。

当然也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面对一切,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切。

既然我的生不能选择,那在被宣判的最后日子里,我要自己选择我的余生。

 5 ) 我们的一生都在奔向和解

影片娓娓道来的讲述让观众代入感极强,生死的话题是永恒的,不避讳,不张扬,直面生死。

今年有很多抗癌电影,这又是一部,很有是枝裕和的风格,淡淡的讲述下揭开了生活的必然。

近两年,台湾电影越来越不错。

影片中男孩和妈妈,莉莉奶奶和女儿,他们因为生,因为死,彼此沉默,彼此沉重,最终,都和解了。

影片的主题意义很深远。

 6 ) 我们一直追寻活着的意义,好奇该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清明时节,没有扫墓,看了这部应景的电影。

台湾电影一贯的风格,娓娓道来。

印象最深的一句“丢了以后会遗憾的,那才是最重要的”,看完发现恰好一张海报上就是这句话。

生生和莉莉,一个在人生的开始,一个在人生的尽头,同样面对死亡这个主题,生生通过哥哥的手机看到莉莉奶奶的直播,机缘巧合下两个人成为忘年交,共同度过了一段珍贵的时光。

活着有什么意义,该如何面对死亡,是我们不断追寻和思考的问题。

年纪还小的生生,面对哥哥的死亡,透露着拒绝。

他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有何种情绪。

同时他也充满困惑,有点害怕,觉得哥哥去世后回家拿过漫画书。

他的内心应该不愿意相信哥哥的死亡。

他不愿意搬家离开,因为这意味着哥哥的痕迹会随着搬家而被抹去。

莉莉奶奶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癌则抱着豁达的态度,她的选择是独自面对。

她拒绝化疗,不愿意麻烦女儿,为自己设计了直播度过多彩余生的计划。

莉莉奶奶面对死亡时内心是有纠结的,她不愿意给别人(女儿)带来麻烦。

在她的告白里就提到了亲子关系终有一个终点,要学会放手,学会互不打扰。

这也是她和女儿的矛盾所在。

女儿希望自己能为母亲多做些什么,但是母亲一直拒绝。

尽管如此,病危时她说出了害怕,表达了对女儿的需要,两人通过“争吵“最终达成和解。

“好好再见”是电影中人物达成的“共识”,也应该是我们观影后的共识。

电影的bgm同样非常小清新,配乐是雷光夏,高中时mp3里一直装着她旁白过的地下铁,很喜欢她。

整部电影节奏比较慢,尤其大概五分之四奶奶去世后那个地方,当时觉得看的有点困了。

但是,在清明节看到这部电影,把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寄托在了电影里,感觉很有意义。

 7 ) 《生生》:无惧离别,好好再见

风格像极了杨德昌的《一一》,很生活、很细腻、很真实。

不同于《一一》对生活本真的讨论,《生生》展开的是生命本真的探索,也就是影片开头女儿对妈妈在电话里所提出的更具象化的质问:复诊和跳舞,哪个更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不止一次地自问过,如果将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不要耗尽家财去治病;如果不治病,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千百次的自我盘问后得出的结论,其实与电影里鲍起静饰演的奶奶并无二致。

莉莉奶奶,明知了自己的死期,却誓要“活过100天”;每天的时间不是学跳舞就是开出租车,还追了下潮流玩儿起了直播,甚至还把自己画的漫画塞到书架上偷偷躲在一旁看会不会有人来借阅。

相信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可正是奶奶这样洒脱地活着,她的故事才会出现在更多的漫画绘本里,才会有更多的人期待看到她是怎样在最后的日子里精彩地生活,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为那些绝症之人的生活助燃起新的勇气、希望和信心。

从电影本身来说,《生生》其实特别不像一部故事片,反而更贴近讲述故事的纪录影像,就像那时的《四个春天》。

不同的是,《四个春天》教会给观众的是接受故人的离去并把思念留在心底;而《生生》则是用自己南洋独有的温柔,教会观众把握时间、好好再见。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生生》便是对这句话最温柔也最完美的注解。

另外该说不说,鲍起静的表演依旧还是好到忍不住想再给她一座金像奖的小金人,因为在我看来奶奶这个角色表演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分寸感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一寸就会显得夸张矫情;少一分就会情感失真。

但鲍姐的表演是真诚的;是没有表演痕迹的;是细腻温润的,所以才会打动观众,就连癌症晚期病人的脸上没有病气这一瑕疵也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看作是奶奶化了妆的乐观心态也未可知)。

影片在文本上虽有瑕疵,视听影像上也略显“毛糙”了些,但总的来说算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通过一部作品透视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活法儿,总比单纯享受视听快感更有意义。

 8 ) 生生不息

得了肺癌还剩下3、4个月名的的士司机鲍起静,虽然超龄仍然偷偷继续载客,还乐观地玩起了直播,把日常点滴带给粉丝。

而单亲家庭的小男孩成了她的粉丝之一。

鲍起静演台湾电影,居然不违和。

毕竟其父亲鲍方是内地过去的,鲍起静也有点普通话底子吧?

虽然现代带着白话腔,演一从香港到台湾的人也说通。

“忠孝”小学。

想起动力火车的《忠孝东路走九遍》。

好大间书店。

貌似台湾的书店文化保持得不错,《汪洋中的一条船》就常见书店。

腰上帮贴膏药这个,忽然想到《花儿与少年》里面刘涛与郑佩佩的一段情,郑佩佩给刘涛按摩。

狗狗。

孤独的狗,孤独的人。

便利店店员。

母子情。

母女情。

“奶孙情”。

隐藏的兄弟情。

最后的煽情略过火。

过犹不及。

“再来!

 9 ) 不怕病,不怕死,但是害怕病与死之间的路程。

不怕病,不怕死,但是害怕病与死之间的路程。

肺癌四期的高龄出租车阿姨vlog up主,不去做化疗,开直播和大家互动挑战活过100天、画漫画、学舞蹈、打撞球,吸引到了哥哥刚刚去世,和妈妈缺少沟通的性格内向“小男友”生生。

相信生产经历过癌症病患从确诊到离世的人都能理解女主的做法,因为治疗、化疗太折磨人了,而终点都是一样,至于多争取来的时间,那些时间过得太痛苦。

与其在病床上看着自己身上的管子越插越多,不如潇潇洒洒做点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在忙碌中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女主在直播中在录像中永远是乐观地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然而在镜头后,其实也是不舍的,毕竟对女儿还有很多牵挂;其实是不安的,毕竟她面对的是死亡,不知道身体每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撑不起来表面的坚强。

说实话,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肯定是鲍起静,她的表演从来都是抓人的。

之前最喜欢《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妈妈,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不歇斯底里的高级感演技,还有就是《僵尸》虽然这部恐怖片有无数令人回想都恐惧的镜头,但是对于我来说,最恐怖的一段戏绝对是她把小男孩推进卫生间的那一段戏,善良的妇人为了重生的邪念也能做出最残忍的事,鲍起静把复杂的情感用表情表现的淋漓精致。

然而这一次的刻画,绝对不输之前两次。

总之这是一部讲生死的电影,但里面的生死观是我认同的。

 10 ) 生生 ——“我也想继续陪你长大,但只能到这了。”

一部关于生与死的电影。

“我有我的人生,你也有你的人生,我们都要学会放手。

”亲情是一生的羁绊,当我总说要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也许先学会与父母和解,他们何尝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会害怕,彷徨,孤独,背对我们擦干眼泪转身继续坚强。

所以,永远都不要爱得太迟。

(鲍起静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

生生 (2017)6.92017 / 中国台湾 / 剧情 / 安邦 / 鲍起静 吴至璿

《生生》短评

鮑姐從香港新導演首作演到台灣新導演首作,駕馭莉莉奶奶這個角色輕車熟路,情感到位不必說。小男孩這個角色寫的也不錯,甚至導演可能對他更用心。有幾場戲挺喜歡,音樂、攝影也還行。但缺點亦明顯,剪輯把故事的時間線打得太亂。生生媽媽的演員有一種突兀的刻薄感,幾場戲都比較糟糕。整體過於溫吞,流於一般此類片的表面,缺少特點。

9分钟前
  • camera roll
  • 还行

情感表达还可以,至少我还是看到抹眼泪了。叙事手法略显欠缺。结尾看到鱼灯亮起,看到生生与老奶奶打羽毛球,心里一念,就是不管怎样都得努力的好好活着哈。谢幕时看到雷光夏的配乐,还蛮亲切。

10分钟前
  • 樱晚
  • 还行

非常生活流的电影笔触,长处是可以非常大的篇幅来靠丰满的细节传递情绪。亲情有时候会因为彼此太为对方考虑而显得笨拙,东方人内敛的民族性格,就连“我爱你”这三个字,都最难对至亲至爱开口讲。爱与死是生命永恒的主题,留下的人总要承受窒息一般的苦痛,在绝望当中,反而从陌生人身上更易得到救赎。

12分钟前
  • rainywalnut
  • 推荐

太白开水了……感觉是台湾电影危险的信号,之前的《阳光普照》《孤味》都很好,但不能以“质感”为旗号做出这种片子来,以为有一两句经典煽情台词就能撑起一部片子。小清新过头了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虚无。多一星给雷光夏。

15分钟前
  • 惠子
  • 还行

面对生死之个巨大的话题,人显得格外的渺小,坦然离去,归于平静莫过于是最美好的结局。

16分钟前
  • Ryan_阿赣i
  • 还行

比较平淡,幸好有鲍起静,把气氛活跃起来,不至于沉闷看死亡。

20分钟前
  • kinder23
  • 还行

很感人温馨的电影,两对母亲与孩子的情感故事让人感动,两个家庭通过老人与孩子串联起来,忘年交的友谊情感让人泪下。小演员和老戏骨的对手戏很精彩。

22分钟前
  • 牛 牛 嘎
  • 力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23分钟前
  • 让我来破风
  • 推荐

就像电影说的: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我们都得学着放手

26分钟前
  • jenchulichaeng
  • 还行

一个失去哥哥的小男孩,遇见一个即将死去的老奶奶。小男孩在老奶奶那里,得到了久违的关怀与爱,老奶奶也通过小男孩,寄托了自己对人世、对女儿深深的眷恋与不舍。爱让我们生生不息。

30分钟前
  • 时年欢书
  • 推荐

破防了,哭成狗

33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6.5

36分钟前
  • 沪北野武
  • 还行

鲍起静大段的心灵鸡汤试图包裹无聊无趣的剧本。

38分钟前
  • SpyLiu
  • 较差

@中影嘉华影城

40分钟前
  • 维生素C
  • 推荐

有点难看。。。。

43分钟前
  • 摩尔艾斯克
  • 较差

老爸一直说要和我一起再看这部电影,直到临行前才看。生生,不息。

47分钟前
  • 夏灵灵
  • 还行

表演太好了

5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拍出了生命的洒脱和随心,也克制了煽情,比较节制且有控制力的表达。

5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莉莉姐在医院流着泪和女儿说:其实我也害怕。真的,想想我也是,外表的坚强只是狮子座的伪装而已

58分钟前
  • 书,电影,音乐
  • 力荐

同样是要学会告别,然而女儿和生生的失语让一切不再成立。前半段的的表达还算克制,后面就一路煽情加鸡汤了,很可惜。鲍起静的表演加分太多。210330,广州天环百丽宫影城,不散观影团。

1小时前
  • 酷斯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