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的导演中,他依旧还是那么特立独行,编剧、导演以及监制完全属于自己的电影,特别是将对于恐怖电影的理解和感受如此彻底得贯穿到自己的作品中。
1999年的The Sixth Sense是他第一次锋芒绽露,尽管Lady in the Water(2006)让人有些失望,可还是让人对他的新作品保持强烈的期待。
他有一种能够将需要的恐怖素材集中起来,让观众产生期待、猜疑以及最后豁然开朗的享受,而镜头之间的恐怖气氛总会从始至终弥漫着。
在The Sixth Sense里,影片中Bruce Willis发现自己只是个死人的结局将观众所有的观感全部清洗一遍,让人只能在必须重新回顾电影的基础上才会明白导演营造的恐怖。
这是恐怖电影史的一个经典时刻,也就从那时开始,让我对他的每部电影总是充满无数期待。
但是很显然,或许是M. Night Shyamalan觉得有义务在之后的每部电影里必须和自己之前的成功作一个竞赛,所以每每可见他煞费苦心却总是有些过犹不及。
Unbreakable (2000)是一个关于自卫反击和超级英雄的寓言故事,最后被那些小把戏交织在一起直到电影结束,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部杰作。
Signs(2002)中Mel Gibson扮演了一个可悲的父亲角色,在真实世界的玉米圈事件里M. Night Shyamalan加入了“异形”,电影结局归根结底是对信仰的一种讽刺。
The Village(2004)让神秘的恐怖气氛笼罩在一个封闭的清教徒世界,人们将自己深藏在树林里,恐惧着自己编织的谎言,而别处心裁的结局则将恐怖归源于孤立和人心。
M. Night Shyamalan有很多好故事,不过可惜他总是倾向于要在电影里做过多的阐释。
The Happening有点像是Signs和Steven Spielberg的War of the World(2005)的联合体。
电影里Elliot、Alma和失去了双亲的Jess组成了一个家庭,他们漫无目的得逃亡在野地里,面临来自无所不在却又难以名状的威胁,只是由于Elliot的职业本能,让他明白这是自然界的神秘力量。
人们滥用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不过事实上电影里的恐怖来源早在电影的生物课上就已经得到解释:这是目前人类还无法了解的。
自然界需要自我调整过于承载的负重,问题只在于,使用哪一种方法而已。
人们很显然如往常一样在期待M. Night Shyamalan给出的最后解释,可惜这次未能如愿。
The Happening的故事像是一个关于当代环境学说的寓言,M. Night Shyamalan同样在电影里附上自己特别的声音,非常到位的、严肃的以及令人不安的。
作为他最新的电影,我只能说他依旧在尽力却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The Sixth Sense的成功已经成了他的一个负担。
The Happening的开头极具震撼力,与之相比结局过于浅薄无力,有些虎头蛇尾之嫌。
电影中值得一道的还是James Newton Howard的配乐,在树枝和树叶们咆哮的那些瞬间,屏幕前只有声音,那种致命的声音。
看了电影的那个晚上,我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一个大厦的建筑工地上,突然大门上面的一块水泥柱和玻璃砸下来,砸死了几个建筑工人,而此时我正在隔街对面,看着悲剧的发生……
我从未想到进化生物学会以这样一种近乎惨痛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刻痕。
英国发现两个病毒变种,厄瓜多尔圣埃斯皮里大学在7月11月分别发现了与英国变种无关的新病毒变种。
同时,丹麦、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均发现一种英国变种。
南非、葡萄牙、厄瓜多尔、巴西各自发现新的病毒变种,其中葡萄牙报告了三种新变种,巴西变种尚未确定是否与英国变种有亲缘关系。
而现在,世界上尚有2213万余患者,累计感染人数更是逼近8000万,万亿数量级的病毒正在诞生与传播。
这些变种的出现绝对不是结束,甚至可能不过是序幕。
我不知道自然演化的伟力在这样一个时刻会如何戏弄人类,我更难以想象在变异的暴力穷举面前,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怪胎被选择出来。
我们要意识到,作为中国人,我们的抗疫成功了;作为人类,我们的抗疫一败涂地。
我不希望散播恐惧,但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的疫苗可能会败给疯狂的演化,我们又要全国暂停,居家隔离,再度与病毒来一场生死较量。
也许这样的事情不会仅仅发生一次,也许新冠病毒不久之后就会偃旗息鼓。
但大自然母亲已经向我们亮出了她庞大武器库的冰山一角,我们也应该知道那条红线在哪里了。
爱因斯坦说:没有蜜蜂,人类最多活四年。
在Dr. Who中恶搞过全球性蜜蜂大量失踪死亡这个事实,说的是蜜蜂是从外星球来的,它们消失了是因为回到自己星球去了,并且巧妙地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联系起来。
而本电影也正是从全球性蜜蜂大量失踪死亡这个事实引子引出主题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平衡。
虽然以恐怖为体裁,实质却是个科幻。
也不是大部分人所想的环保说教片。
这是M. Night Shyamalan很想形成的某种风格,在恐怖片外衣下讲各类的故事,就像《灵异村庄》(The Village)其实是个反乌托邦题材的故事。
电影The Happening最先让人想起的是菊地秀行的小说《随风而逝的记忆》(A Wind Named Amnesia),该作在1993年的时候出过一个OVA动画,故事大致上说的就是一阵风吹过,所有人失忆,文明随之崩溃。
而在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剧集《恶梦工厂》(Nightmares and Dreamscapes)中的一集《一切混乱的终结》(Part 4 The End of the Whole Mess)也有着相似的立意,故事中改变人性的被设定成一种病毒、某种导致变异的蛋白质,在某一地区这种东西自然存在于水中,这种蛋白质或病毒能让人心平气和,主角以为能让它带来地球的和平,于是把它扩散自全世界,却不想它有一种致命的副作用,使全人类都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被人称为史上最浪漫的一种疾病)……这样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世界末日了。
大自然的机制是非常奇妙的,很多是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比如欧洲中世纪的那场大瘟疫,如果当时真的像《米与盐的时代》中所说的那样把整个文明给毁了,那么瘟疫对人类来说是不是会蒙上某种更加神秘的面纱呢?
而如果说非典并没根治,它会像英国的十五十六世纪的汗热病那样间歇性的爆发,会在以后几年里再次出现,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它们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
还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多数人都应该在自然课学课上听说过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几次大灭绝吧?
最近的一次是恐龙的灭绝……如果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这时候我们也许应该把盖亚学说引进来,不是想说地球真的可以是一个具有意识的生命体,但最基本的它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有序系统,比如说我们把它比作是电脑,电脑不痛快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应该格式化一下硬盘了。
电影本身(故事)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它的立意能引起足够的思考。
E.E. Cummings说:“生命不是一个阶段,死亡也不是一个插曲。
”也许也可以换成这样的说法:“文明不是一个阶段,愚昧也不是一个插曲”就像那句话说的:“活着时要愉快些,因为死后要死很久。
”在这恒久时间里的一切,即使辉煌一时的,其实也都不过是沧海一栗,随时都可能随风而逝。
奈特·沙马兰对末日题材的好感是有迹可循的,继千禧年初的《天兆》后,于 2008 的《灭顶之灾》里再次挑战这个灾难类型。
可惜,这部暑期档大片就没那么幸运了,上映后恶评如潮,其后更登上“金酸梅”提名名单,成为导演生涯中难以抹掉的一笔黑历史。
也许是沙马兰前一部作品《水中女妖》对影评人毫不客气地戏谑嘲讽,后者对这部《灭顶之灾》也不留情面地奚落一番。
现在重温这部旧作,发现当年影评人的贬损言辞里不乏苛刻与充满偏见的观点,事实上,这部影片并没有他们口中的那么不堪入目,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最突出的莫过于沙马兰对类型节奏的掌控,以及恐怖细节的描绘,影片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集体自杀事件揭开序幕,开场 10分钟里沙马兰就奉上了最惊悚的死亡情节,先声夺人的冲击力迅速将观众拉入到猝不及防的末日氛围之中。
从天而降的建筑工人与悬吊在树上的尸体想必是不少人的噩梦画面,而透过手机画面展现动物园的血腥情节则是《天兆》中小孩生日会的再现;画面外的枪声与人物相继倒地的镜头,比直接刻画的死亡惨状更令人心惊胆战。
沙马兰继承了希区柯克的绝招:没有缘由的怪异现象、逐渐逼近的未知威胁、难以逃脱的厄运统统在出奇制胜的情节里翩然而至。
这些无疑是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惊悚片的风格,充满了偏执与令人焦虑的观感,营造出“世界末日”随时降临般的恐惧。
同时,导演亦在这个末日叙事里不动声色地质疑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招致的恶果。
当我们看到公园里的树木与旷野里的灌木丛随风摆动、散发出隐形毒素,从而使人精神错乱、自我了结的情节时,我们免不了会想起希区柯克的《群鸟》中报复的乌鸦,或者是非常有侵略性的外星植物进攻的《天外魔花》。
沙马兰巧妙以一种复古类型的姿态去探讨现代人所遭遇的各种生存危机。
继《天兆》的信仰危机后,这回再以“恐怖袭击”的情节勾连起后 911 时代的社会心理状况。
这些大自然的“报复”现象,以高度预言性的口吻警示了人类因对自然资源的滥用破坏,而陷入了生态不平衡的环境危机之中。
最近一部巴西纪录片《美洲夜降临》自诩为“生态恐怖片”,私以为这个编造的新词更适合概括《灭顶之灾》的主题核心。
然而,相比起震慑人心的惊悚感,这部影片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探讨、以大爱抵御外来入侵的表达缺乏深刻的洞见。
关于绝境中的沟通失效与人性丧失显然是末日题材里可挖掘的亮点,在此似乎沦为了线索里的点缀,这也正是影评人诟病影片冗长平庸的理据。
而结尾生态灾难的忽然消失,更延续了《天兆》里外星人撤退的煞笔,败坏了观众对这位悬念大师招牌式反转结局的期待。
影片再次暴露出沙马兰对剧本把握不当,这种虎头蛇尾的观感,即使用 B 级片做挡箭牌也难以服众。
大概我是M如今仅存的几个FANS之一了吧尽管<小村>漏洞百出<水妖>闷的一塌糊涂我还是在为M努力铺设的那点悬念叫好而到了今天这部THE HAPPENING摄象机后面那个为了吓人 放弃自己"悬疑"本色的M才真正让我感到失望或许是为了平反THE HAPPENING开场的节奏比起<水妖>大大加速几乎没有开篇直接进入主体部分对主角,背景的介绍都在紧绷的气氛中展开这导致电影进入后半部分后开始显得有些缓慢拖沓时不时的笑点本来可以缓解气氛但在THE HAPPENING中感觉运用不当导致节奏混乱同样或许是为了平反M用了大量直接的血腥场面(比起前作来说)来吓唬观众的确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发自内心 由悬念引起的心理恐惧大大缩水对主角的刻画不够背景性格心理变化 都不够直接导致最后那个高潮场景显得非常单薄无力故事结构感觉像是在模仿<世界大战>最后石屋和老太婆一段出现的莫名其妙感觉M已经没有吓人手段了才硬加的这一情节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想起一部日本恐怖片<催眠>片中的人不断重复说"绿猴子"之后作出恐怖的自杀行为倒是跟这部THE HAPPENING非常相似只是恐怖程度相差太远看THE HAPPENING让我唯一感触的 只有JAMES.N.H的配乐是继<小村>以来 给M的又一佳作从电影院出来后发现巴黎真的开始刮起了大风...还真是应景写这篇评论本来怕会剧透但是现在才发觉THE HANPPENING甚至丧失了剧透的价值一切的答案早在各款预告片中就显露无疑这对于M来说是绝对致命的失败因为他最拿手的悬念在这片中已经所剩无几甚至让人感觉都不是一部M的电影了悲观点说 M是永远也超越不了<第6感>时的自己了本想只给两颗星但是看在其环保宣传有功就多给了一个不过还是祝愿THE HAPPENING在北美票房一路走好毕竟本人还是有被惊悚的气氛 惊悚到...一点点PS:没有注意到M的身影...难道连客串都免了???
看到这导演的新片出来,总不难想起《南方公园》里恶搞他的一幕。
长相颇具喜感的Shyamalan,没错,就是个能把任何剧本都惊悚一番的能手。
可惜这片子有点让人感到他越拍越烂的苗头...不过,这个主题却非常之讨喜!
它试图证实这个人们从来也不敢承认的真理:“一切围绕着生物的东西都是倾向于毁灭生物的。
”一个人为的环境,是一个非自然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存有一个最终的宗旨,那就是“反自然”的否定力量,它支撑与动物相反的“人”的环境发展下去。
因此如果看完这片子,倒不至于感到什么恐怖。
顶多是感到这种隐隐切实的真理盖头而来的挥之不去的小小压抑。
所以,晚上看了睡觉,会有一点心情不好。
得看点别的逗乐的片子缓和一下。
感觉是一次显化的,被夸大的自然对人类的大筛选,大清洗。
一些心存恶念,自私,不善良的。
一些人格不健全,阻碍自身进步并影响遗传基因。
一些认知不够,爱抱团,没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走的都被淘汰出局了。
用枪轰死两个少年的那批人,脸都见不到,在暗区区的屋子里阴暗爬行,他们代表着自私邪恶的第一类。
离群索居,人格不健全,平等仇恨一切人类的老妇女明显是第二类。
大兵代表了第三类人,他们看起来热情善良,但精神上已被驯服,是种工具人的存在,没有主见缺乏真知。
最后的幸存者才是人类中最优秀的存在。
他们能量积极,没被残酷规则同化,不屈服于弱肉强食的动物性,仍相信正确的方向,仍相信道和爱。
他们的人格没有停滞不前,不偏执不妄想,创伤没把他们变得不成人样,他们经历住了苦难的考验。
他们没被工具化、AI化,利用但没被各种统计和数据占据头脑,他们懂得直觉、感觉、情绪的重要,在他们身上生命力旺盛。
首先是鲜活的人,然后是人格尽可能健全的人,然后是还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的人。
大自然就是这样帮助人类选择优质基因的,伪人、工具人、坏人好像腐烂食品、添加剂过多食品、科技狠活产品一样被扔到垃圾桶里。
男主角啰啰嗦嗦的感觉从电影开始到结尾,女主角表现一般,整部电影的镜头用的还不错,烂片也有烂片的技术含量在里面,试着学习吧
我不敢呼吸。
我看着房間裏在水中生長的植物。
看到它們的葉子變黃,我想它們在死去。
而它們是否有怨恨?
它襲來時毫無預兆。
我在悲愴的大提琴片尾音樂里,還是看見那個女孩,用髮簪插向自己的頭頸,暗紅色血液流出來。
她還在念著,page.NO.除了那些鮮血的鏡頭和違揹常理的自我毀滅我沒有辦法看,我在片中的時候間斷了一下。
這樣沒有敵人,哪怕異形敵的片,有點難以下嚥。
沒有英雄出現,沒有專傢團來組建,沒有人來解釋到底發生了什么。
祗能眼睜睜的看着在奔跑的人突然停了下來。
再動起來的時候,或者開槍打死自己,或者走進獅子籠子用自己的手臂喂動物,或者開動鋤草機而自己躺到草地上。
Elliot說,它襲擊人群,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分成小組逃跑。
他說,我們要跑到風的前面。
是,我看出來了。
它要我們孤獨。
我們不知道它在哪裏,不知道對面房間里的人是否被襲擊。
他是我愛的人,我卻不能和他在一起。
如果我要這樣死了,也應該和他在一起。
後來我竟然掉眼淚了。
Elliot走出房間的時候。
希望這一切快結束。
而自然界的報復,總要來的。
和小S其它作品比较,这部节奏明显快了,短镜居多,结构上的单线性把故事主体淡化到稀薄无比,让人觉得剧本简直不存在,就是个pitch。
然而在一部恐怖片里,除了恐惧,我们还需要呈现什么呢?
所有的人物场景故事,只是媒介和手段。
好的电影把可见不可见的一切用影像呈现出来,情绪的感染力像突发的化学反应,像气味,在空气里传播蔓延。
有比空气更好的媒介么?
小S的那些故事,骨子里都带着孩子气的天真,透明的质感,峰回路转,都是轻飘飘的寓言小札,成年人床头的童话故事集。
Kubrick也拍成人童话,不过那是黑童话。
小S不招人待见,不就是个会抖包袱的惊悚片导演么,包袱抖得不好招人骂,不抖包袱更招人骂。
抖包袱变成小S的包袱,抖还是不抖,that’s the question。
不替小S抱不平,只替叫骂的观众惋惜,如果坐等90分钟只为等一块包袱皮...其实小S是个50%天资+50%勤勉的优秀电影小顽童。
他地道,老派,他拍comic式的超级英雄拍外星人拍精灵拍世界末日然而对电影合成特效大场面深恶痛绝,他知道电影影像的力量从哪里来。
他也是现今为数不多懂得在类型片矿场里掘金的导演之一,不过他喜欢把挖出来的东西和其它种类融合,造出些诡异不好分类贴标签的合金产品来。
The happening是一部狡猾的B级惊悚片,玩弄的是恐怖惊悚片越来越被忘却的黄金法则:暗示/显示。
恐怖的源头近若咫尺然而永不现身,仿佛看到小S在心底暗笑:没有僵尸出镜的僵尸片大家看过么?
也不必推举小S为2008绿色和平组织代言人,不管他是不是印度教教徒吃不吃牛肉,the happenging不是为戈尔副总统拍摄的an inconvenient truth 续篇。
恐惧来源于不可知,恐怖来自于这个不可知的世界。
到底是什么使蜜蜂成群的神秘消失了?
只是维基条目上的理论推测。
在这部电影里到底happening了什么?
小S举手回答:我不知道。
即便小S打小就是大S的粉丝,他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一条和大S截然相反的小道,那里没有war of the worlds,在那里只有一个世界,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然而超出我们自身之外,可能永远也无法被完全理解的世界。
恐怖源自危及生存的逼迫感,来自一个不属于我们存在世界的他者,而在这片里恐惧释放者和这恐惧的受害人结为一体。
让我们索性放弃生存,没有张牙舞爪的外星人,没有垂发半遮面的贞子和垂涎三尺的僵尸吸血鬼,只是我们自己,放弃终止击垮这生存的最后底线,有什么比“我们”成为“他们”更可怕的事?
费城街头辗转的枪,小S标志性的段落镜头,叫人联想起signs里地下室手电筒掉落在地的那个长镜。
视野的片段性,如同我们对世界感知的局限。
暗示高于显示,真正的动作/恐惧永远发生在画外。
即使是标准B级片的人物刻画(=平庸+坎普),小S式的细节小恶搞还是没忍住。
美国小兵被感染的征兆,即非正常的人类举止行为表现为:大声背诵每一个美国大兵都要牢记在心的士兵准则。
而到头来,小S还是没能抗住他喜欢说童话寓言故事的癖好。
除了那支在街头辗转易手转递死亡的枪,还有影片后半部里主人公一路逃亡而过的三栋小屋:第一栋大门敞开欢迎所有人,然而里面亮丽的一切装置都是虚伪的塑料壳壳;第二栋大门紧闭,来福枪管迎接来宾;第三栋是没水没电的世外桃园,屋主乐善好施然而...算了就不挖掘什么意义主题思想了,也没什么可挖,只是为还能看到这样“不入流”的美国暑期大片,为小S还坚持着让电影成为电影,小赞一下。
虽然有主角光环太重的嫌疑,但电影中的创意值三颗星,第一次看到以植物为恐怖主角的片子。电影从开场就设置了最大的悬念,直到最后也没有完全揭晓,中间恐怖氛围的营造真的值得一个高分。前五分钟就被结结实实吓到了两次,前半小时被吓到了三次,作为一个恐怖片,我被它吓到,当然就要给它比较高的分了。如果说性格古怪的老太太是稍显俗套的设定,但是集体跳楼、多人用同一把枪接力自杀的设定就显得新奇了。四星推荐。
愚蠢,呆板,浅薄,新鲜感全无。
比什么the morgue好看多了
不如把片名改成「自殺一百招」之類。The Birds,paranoia系列。episodic式遇見各種角色,最後那個發瘋老人,彷彿預示The Visit。Mark Wahlberg演技真的蠻不好的,從頭到尾眉頭皺出三條線⋯可是對著植物說抱歉(後來發現植物不是真的是塑膠)那段是蠻有意思的。
wtf
虎頭蛇尾!
ZOOEY在里头 沙马兰不会讲故事 但确实是营造气氛的大师
毛骨悚然!
此片一个好处就是短,让人家不至于受罪过久。另外一个好处是,我中途没按暂停就去了一趟厕所,看了十多页书,回来接着看,居然不影响剧情。Zooey在里面太不配了,怎么会来演这种烂片呢?!
虽然没有上次好,但还凑合,但是看见有些败类在这里危言耸听及其不爽!
开头集体自杀的情节像科幻小说《深瞳》
太二了
表演用力过猛 way too creepy even for a sci-fi thriller。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小沃的语气和表情也太怪了吧。再被更 摸不着头脑的谜之大头贴运镜构图一放大更显得 creepy 得不得了,in a bad way. 套路倒是跟这两年的《Bird Box》和《Quiet Place》惊人相似,但完成度就不如后两者了。
我发现超过2个点的电影一定会更好看,因为能表达更多,而像这种不到一个半点的电影,讲述的东西就更直白.与其共同度过灾难来挽救失败的婚姻,我更希望从开始到尽头都很幸福.另,能让我感觉到有些惊怂的电影,应该都打3颗星以上.至少让我习惯害怕,或许会磨炼出无畏.
很无厘头的都死了。不太懂,想表达什么呢?
好低成本的电影。。。风啊树啊什么的。。。
类似于玛雅的预言
还算不错的电影。
植物也造反。。。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