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永远的莉莉亚

Lilja 4-ever,永远的微笑,永远的莉亚

主演:奥莎娜·阿金什那,Artyom Bogucharsky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丹麦语言:俄语,瑞典语,英语,波兰语年份:2002

《永远的莉莉亚》剧照

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2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3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4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5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6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3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4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5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6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7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8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9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20

《永远的莉莉亚》剧情介绍

永远的莉莉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莫斯科街头,花季少女莉莉亚(奥莎娜·阿金什那 Oksana Akinshina饰)正向朋友吹嘘即将随母亲移居美国。可到家之后,母亲告诉她要留下来跟姑妈生活。而姑妈则趁机霸占她的房子,把她赶到一幢肮脏破旧的公寓去住。莉莉亚那童话般的幻想瞬间崩塌,此时她终于相信被母亲遗弃了。孤独无助的莉莉亚只能从她唯一的朋友男孩沃洛佳(波古查史基 Artyom Bogucharsky饰)那里得到一丝安慰。为了活下去,莉莉亚也被迫走上了靠出卖肉体为生的道路。当善良天真的莉莉亚以为遇到真爱的时候,便不顾一切的去了瑞典。可她又怎会知道,这地狱般的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 童星奥莎娜·阿金什那凭借这个角色获得200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那片星空那片海贰城市广场行为犯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一季苹果我们在此消失男人的故事垂涎追捕连环杀手第三季石头剪刀布龙凤双探移民保姆幽冥部队火车无名女尸弗兰克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倚天剑屠龙刀特别有种:特警使命拯救女兵司徒慧阳光照射绝地危机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妈妈别哭蝉蜕花花公子主夫公寓辣警狂花1横竖横我的极品闺蜜

《永远的莉莉亚》长篇影评

 1 ) 最残酷的青春

在观看《永远的莉亚》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绝对称不上惬意,在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我随片中的主人公一同梦碎,一同绝望,我似乎身临其境的亲眼目睹了一个时常露出无邪微笑的十六岁少女生命的凋零。

当莉亚在长凳上刻下“永远的莉亚”时,这句悼词一般的短句,是否已经预示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上天对莉亚是那么的残酷,这个俄罗斯小城的姑娘几乎经历了一个少女所可能遭受的一切不幸。

出生时,父亲就抛下她和母亲离去,而视她为多余的母亲与美国男友远赴美国,将她遗弃;冷酷的姑妈将她驱逐出住处,霸占她的房产;懦弱的“朋友”为求自保污蔑她为妓女;而当她已成社会意义上的孤儿时,为了生存,她又不得不从事她起初不齿的妓女职业。

当一个看上去心地善良的帅气小伙走入她的生活时,我以为一段爱情将温暖她的心扉,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她被人贩欺骗,贩至瑞典,当她在俄罗斯成为一名妓女时,她至少还有做与不做的自由,可是此时,她彻底成为了冷酷人贩的赚钱工具,不断的被带到一个又一个男人的面前,麻木的经受着他们的摧残,一个少女的不幸令人心酸。

最终,筋疲力尽的她选择了从天桥跳下,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成为了“永远”。

这是一部看着让人揪心的电影,导演用一种近乎记录片的拍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孩在生活中的挣扎。

片中另一个人物是那个有些早熟的小男孩,与莉亚一样,他孤独无助,于是他成为了同样孤独的莉亚的惟一朋友,只有莉亚与他在一起时才能体会到一点快乐和温馨。

莉亚和小男孩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美好梦想被社会残酷粉碎的故事,起初莉亚怀着同母亲去美国的美好梦想,但是迎来的确是被母亲留在家乡,此时的莉亚仍然在心中怀有母亲将会有一天回来,接她去美国的梦想,所以不断的去邮箱查看是否有母亲的来信。

终于,当她不得不面对母亲抛弃她的现实时,梦碎的她来到酒吧,成为了妓女。

接着是那个面善心恶的男孩的出现,她又在心中涌起了爱情的梦,充满了对在瑞典展开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但是,她所面对的却是成为人贩赚钱的性工具的绝望。

在绝望中,她的梦里不断出现了那个小男孩,而事实上那个男孩在她前往瑞典的那天,无力面对接下来的孤独生活而绝望的吞药自杀。

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导演近乎残忍的展示了一个女孩的悲惨生活,她的目光日渐无神,她的脸色日渐苍白,她的心灵日渐疲惫,终于,她彻底认识到“生活真的很烂”,在陌生的瑞典街头无助的一阵狂奔后,她选择了死亡。

在结尾,这部影片呈现了少有的一丝亮色,在一阵梦境中,女孩回到了过去,她识破了人贩的骗局,她留下与世上惟一在乎她的小男孩嘻笑打闹,最终,在天堂的阳光下,她和小男孩都成为了带着翅膀的天使,面露出灿烂笑容,却令我看了无限伤感。

莉亚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处青春期的少女,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梦想,她也同样的单纯、善良,虽然带着那个年龄惯有的叛逆,但是她不是露出的无邪微笑令人感到美好,她对孤独的小男孩的关心也十分纯真。

但是,她偏偏不幸的面对着这个社会最丑陋的一面,而她的年龄还无法使她应对这些残酷,社会的残酷不断将她挤压,以至于最终彻底将她毁灭,她经历了最残酷的青春,然后,生命戛然而止,令我看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永远的莉亚》就是这样一部残酷的电影,它残忍的将现实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但是,它不会让你看后消沉,它展示的是现实的一面,展示的是最弱势孤独的群体。

而在目睹了这一出悲剧后,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从心底涌现出一丝同情,在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如莉亚这样不幸的少女在倍受摧残,她们的生活愈见灰暗,她们的生命日渐凋零,她们势单力薄无力抗争,惟有忍受,而经受不住这种梦想被丑陋吞噬的少女们则只有带着悲哀与不甘,走入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安宁,而我们的社会不会为一些柔弱少女的死所改变,她们的死大多数不为人所知,即使知道,这个社会上的人也往往会带着不屑的语气说,“看,这些脆弱的人”,“看,这些自杀的懦夫”。

仿佛,我们的社会没有一丝值得反思的地方,那些少女只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的祭品。

让我们对莉亚,对那个小男孩这样的孩子们多些爱吧,难道他们就只能在天堂里才能自由的奔跑,幸福的生活?

莉亚带着身体和心灵的痛楚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地球仍在运转,生活仍在继续,我知道,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不会因被它碾碎的两个年轻生命而停止前进......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0831.html

 2 ) 天使

这个世界太烂了,太肮脏了。

还是做天使👼,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活着。

干净纯粹。

若。

只有死才是解脱,那该是何等的绝望。

被母亲抛弃,朋友抛弃,姨母嫌弃抛弃,好不容易一点光,被男朋友欺骗,抛弃,堕入另一个深渊。

我不能以上帝视角来,评论。

毕竟莉莉亚是莉莉亚,任何人都不是。

虽然生活很烂,这一切很烂。

可死亡是永恒的,生命是片刻的,放弃就没有了,连他都不在了,不死又如何。

重来。

拒绝他,留在沃洛佳身边,他是朋友,是这世界唯一在乎自己的人。

虽然世界很烂,生活很烂。

至少我们拥有彼此。

活着太累了,做天使👼吧。

这个世界,你们不该流落至此颠沛流离。

没有假设,不会抱错,依旧只能在这个世界发霉腐烂的角落里挣扎。

 3 ) 02年的电影,20年的反思

看到影评区有一篇影评是写于5年前的。

还挺感慨的。

这5年,我们国家又发生了很多巨变。

那篇影评把政治意识形态融入到影片的理解中去,我非常赞同这种以小见大的欣赏方式。

但作者心向往之西方的民选制度,把电影里苏联的嫖客说成是代表了独裁,而我们“天朝伟业”的老百姓,也一样没什么选择。。。

不仅让我感慨良多。

想写一些东西出来供其他人一起思考。

如果要从政治方面去考虑,我觉得,顺便也要想一想,为什么最后这个女孩死在了瑞典,一个西方民主国家呢?

而且,还是个(相比苏联或者我们中国)永远不用去考虑战争的国家呢?

这个角度,可不可以理解为,无论一个国家的体制如何,底层人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

而共产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像影片里的小女孩一样,被所谓的“先进”西方文明洗脑,过度美化他们在世界上的存在,忘了他们那里也充满了黑暗和陷阱呢?

苏联的嫖客就是象征着独裁,那么瑞典的卖淫集团又象征了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否,到底是取决于体制,还是取决于执政党的执政方向呢?

中国,改革开放后40年,就让十亿人口不用再为了一口饭去担忧,开始去担忧买房买车,是不是可以过得更优渥,从对比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到南斯拉夫,到南美国家,到现在中国网上的喷子,已经习惯性把中国跟各种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比了。

当然,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各种不好的地方,对比那几十个先进国家,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落后,不能同时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赢过他们每一个发达国家。

可是,这些对比的对象的改变,难道不也反证了我们一直在往前走,而且走得速度还相当之快,以及我们这一路走得还挺有模有样,值得肯定吗?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盲目自卑的跪拜,迷信西方就是千好百好,而我们的人民永远不可能活得像人的想法,是不是要稍微改变一下呢?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今年的洪水,今年的森林大火,哪一样在西方国家没有发生?

他们如何处理的?

我们是如何处理的?

他们政府的执行力如何,重点放在哪儿,我们政府的执行力如何,重点放在哪儿,是不是也应该去对比一下呢?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美的,也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执政党是完美的,西方国家也一样,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有影片中的瑞典,这个永远中立,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战争,只需要安心发展经济的国家。

他们也不可能完美的,也会有苏联那样的嫖客,也会有黑暗的一面。

那么,短短四十年发展时间的中国,为什么要被那些,喷子都不舍得苛求西方先进国家的标准,来苛求呢?

作为经历了一百五十年战乱国家的国民,我们更应该懂得,国强则民安。

而作为一个中国人,眼界要放宽,脑子要运作,脊梁要挺起,这才是为人之道。

这或许,也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人生之道。

 4 ) 世界本身就是坨shit

几个我以为会有转折的镜头,可惜现实就这么残酷。

1.安德瑞和莉莉亚在车上准备去机场,莉莉亚很天真的对他笑(即使是在知道他不会陪她到瑞典),那个笑容真看的让人伤心。

难以想到在受到过母亲抛弃、被姑妈占房、同学羞辱、被人强奸、被迫卖身仿佛所有不幸都被她碰到后,还能对人有如此真诚、开心的笑,安德瑞在这个笑容下眼神飘忽了一下,并吻了莉莉亚。

我以为这种不敢直视是出于人性,可能他真会去找她,但我忘了这是悲剧,我忘了世界的本来面貌,但在如此美丽的笑容下还能有阴暗,就像雨也难以洗净的苏联的街区,这真让人伤心。

2.当那个嫖客说我能握一下你的手时,我还以为看到了人性的闪光,就像超脱中的男老师。

可惜导演的一个镜头转打碎了我的幻想,其后不断变换的脸更是心酸,每一张都如此丑陋,灵魂禁锢在肉体之中,只能在廉价的交易和射精的短暂瞬间感受到快感,虚假而陌生。

面对只有它们女儿年龄的莉莉亚,竟毫无羞耻的呻吟抽插,想起《情人》,写他在和杜拉斯做爱时不断流泪,虽然杜拉斯是想写中国男人的软弱,但一个能感受到别人痛苦的人最起码不是坏人。

我不知道该控诉什么,就像电影说的:这个世界就是一滩烂泥。

王尔德对我说:每个人都活在阴沟里,可是还有人仰望星空。

前一句我一直奉为圭臬,我也曾幻想会有人仰望星空,就像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一直相信会有人性的闪光,可惜,不管你多么理想主义,这个世界就是一坨shit。

 5 ) 4-ever

看不下去了,我看过“海边的曼彻斯特”,我看过“超脱”,我看过不少沉重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曾想此片力道如此大,我像个冷眼的旁观者,看着她哭, 看着她笑, 看着她滚进泥潭,看着她被母亲背叛,看着她自觉寻得光明,看着她迈向黑暗。

摄像机就在那拍,我就坐在那看,仿佛有罪的是我,仿佛审判的是我,这想法压得我喘不过气,莉莉亚的脸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合上电脑,已是深夜,我不想再看了。

 6 ) 4-ever lilya 罪恶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请阳光照进来

永远的莉莉娅,瑞典导演Lukas Moodysson2002年的一部写实电影。

影片开始用了一组摇晃的镜头,伴着德国战车的mein herz brennt重金属音乐,灰暗的调子,女主角莉莉娅,满脸淤青,短短的头发参差不齐,身体似乎因为受伤跌跌撞撞的,没有方向无助的向前跑着,来到立交桥的护栏钱,停下,闪黑。

“这个可怜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会让他活不下去?

”就这样,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心切的想看下去。

不得不说,电影开篇的设计很巧妙,很多影片也是这样设计,屡试不爽。

不幸总是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传递着,莉莉娅的母亲被人抛弃后,生活所迫做性职业者,为了自己的幸福和一个可以带她去美国的男人走了,抛弃了莉莉娅一个人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同样的事情也在她身上上演,在她离开好朋友去瑞士的时候,好朋友沃罗亚万念俱灰,选择了死亡。

命运轮回着。

莉莉娅最后也选择了结束生命,或许死亡才是对命运最后的反抗。

这部很现实的电影让我们看到苏联刚刚解体后的俄罗斯的这种社会罪恶和痛苦,不是个案,它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

16岁的莉莉娅的不幸,折射的是全社会的冷漠,罪恶,肮脏,是这个社会的不幸。

在一切都很糟糕的环境下,充满童真的莉莉娅曾经向他周围的人求助过,她的母亲。

承诺会接她去美国的母亲摧毁了莉莉娅的最初的信念,自动放弃做他的监护人,请求社会接管,把莉莉娅推到了社会的边缘。

当然可以说这不是他母亲一手造成的,莉莉娅从未谋面的父亲是第一个刽子手。

莉莉娅的姑妈,不但没有帮助她,竟然还和这么小的女孩敞开大腿去赚钱。

那个看上去很和善的男青年代表社会中最为黑暗的罪恶之身,给了莉莉娅一个听上去很美的梦,送她上了飞往瑞典的飞机,最终让莉莉娅走向死亡。

压抑的社会,冷漠的人们,巨大的贫富差距,失败差劲的政府,给影片抹上了一层灰色基调。

有几个场景,印象深刻。

莉莉娅的母亲要和她告别,莉莉娅先是冷漠拒绝,在听到车子发动的声音后,疯狂跑下楼不停哭喊着“妈妈不要离开我,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可是母亲还是走了,里摔倒在烂泥里,只剩下小声的啜泣。

苦难从此时拉开序幕。

莉莉娅在木椅上刻下“ lilya 4-ever ”。

不管楼上那些谩骂她的家伙们,坚持用小刀刻下了这几个字。

似乎预兆了莉莉娅的命运。

那个圣母的画像,莉莉娅每次搬到哪里都要带着,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下对着她,诚心祷告,赐予她美好的世界。

最后被莉莉娅激动地冲上去摔碎在地。

宗教信仰只能暂时麻痹人的心灵,灾难降临却无法改变,怎么祷告都是徒劳的,莉莉娅再也不能从信仰里获得心灵的平静了。

最后的希望破灭。

有些反思:“莉莉娅”的父母。

如果不能给她一个至少正常的人生,何必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世界如此险恶,你却留下年幼的她一个人独自面对。

那么明亮善良漂亮的孩子的人生,首先被你们毁了。

在她需要家庭的保护和关爱的时候,你们却抛弃了她,人性的良知已经泯灭。

这样的结局,是你们赐予的。

社会。

莉莉娅的悲剧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造成的,是我们共在的这个社会的黑暗力量衍生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倒退了几十年。

社会丑恶现象泛滥,1996—2000年梅毒患者增长25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车臣、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战争打了多年,使人民群众饱受战乱之苦。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普京。

制度的土崩瓦解,战争,等等,人民是最大的牺牲品。

国家的内部在腐烂的时候,人心也会随之散发着恶臭,这个世界看上去也是糟透了。

政府是最该自我检讨的对象。

爱和和平一直在被需要着,每个人都是,分一点给现实中仍在受苦受难的孩子们,不要再让悲剧上演,不要让孩子的童真微笑在黑暗中逝去。

 7 ) 人间不值得

可能年龄大了以后心肠刚硬,好久没有流泪。

无意中为打发时间看完这部老片子,竟然泪流满面而无知无觉。

生活从来就不公平。

死是永恒,生才是片刻。

破旧的建筑,枯萎的草木,莉莉娅生活的城市一片狼藉、毫无生气。

她仔细的收拾着行李,兴奋的告诉朋友自己即将离开这里去美国。

莉莉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不知道自己将要迎来被抛弃的命运。

在母亲的眼里,她如同拖油瓶般存在。

所以她根本不会带走她。

她哭着祈求妈妈别走、不要丢下她。

莉莉娅咆哮着、奔跑着,去追那辆追不上、更不会停下的车。

她跌倒在泥潭里,无声的哭泣。

莉莉娅知道妈妈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连自己的母亲都抛弃了她,谁还会爱她呢?

她撕碎妈妈的照片,又小心翼翼的粘上。

前脚被妈妈抛弃,后脚又被舅妈驱逐出住处。

这一天所有糟糕的经历都发生在莉莉娅的身上。

舅妈霸占了她的房子,把她赶到了一个刚死过人的破房子里。

她对着圣母画像许愿、祈祷、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即使被世界抛弃,莉莉娅也依然保持善良的本性。

她收留了同病相怜的小男孩沃罗亚。

两个被抛弃的孩子,相互靠近取暖,共同迎接刺骨的寒风。

多希望时间就停留在两个孩子相互依偎谈心的那个晚上。

生活并没有停止对莉莉娅的迫害。

懦弱的“朋友”为求自保把当妓女的黑锅甩给了她。

“被妓女”的莉莉娅受到了各种侮辱和谩骂。

因为没钱缴费,电业局停了她的电,她们饥寒交迫。

莉莉娅的生活就像是没电的夜晚,四周一片黑暗。

舅妈更不会管她的死活。

母亲通知当地政府放弃莉莉娅的抚养权。

她彻底梦碎。

莉莉娅成了社会意义上的“孤儿”。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学着用身体换面包。

她画上浓艳的妆、穿上暴露的衣服。

脱掉尊严、出卖肉体。

她用挣来的钱来买了很多食物。

还为沃罗亚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

在最艰难的时刻一个叫安德烈的帅小伙闯入了莉莉娅的生活。

他成了莉莉娅的“救世主”。

安德烈带她吃喝玩乐,给她爱和温暖。

当我们以为上天用爱情来拯救莉莉娅的时候,殊不知——这一切只不过是包裹着糖衣的甜蜜陷阱。

所谓的男友,只不过是个皮条客。

所谓的真爱,只不过是为了拐卖。

天真的莉莉娅以为去瑞典可以开启新生活。

她甚至求男友带着沃罗亚一起。

莉莉娅打电话跟昔日的好友炫耀。

“我要和我的男友搬去瑞典,可你还待在这鬼地方”。

安德烈帮莉莉娅办理了假护照,即日便启程。

像妈妈抛弃她一样,她“抛弃”了沃罗亚。

还没来得及告别小男孩便匆忙逃跑。

再一次被“抛弃”,沃罗亚没有勇气面对接下来孤独又绝望的生活。

在莉莉娅前往瑞典的那天,他吞药自杀了。

沃罗亚冰冷地躺在莉莉娅家门前,邻居老人仅是唤了几声,便视若无睹的离开。

莉莉娅被骗至瑞典,这里同样寒冷、同样被雾霾笼罩。

本以为飞往了天堂,没想到却堕入了另一个地狱。

她被关在空荡荡的房子里。

人贩子殴打她、逼迫她卖淫。

以前她尚且有选择做与不做的自由。

现在她彻底沦为人贩子的赚钱工具。

莉莉娅被不断的带到一个又一个男人的面前,备受摧残。

她才16岁,本应该拥有美好的花样年华。

她反抗、逃跑,但是每次被抓回来都是一顿暴打。

莉莉娅对着圣母许愿,祈祷能远离邪恶。

在梦中,她经常遇到长着翅膀的沃罗亚。

莉莉娅说:这个世界并不好,我不想活了,没意思。

沃罗亚告诉她:你唯一拥有的只有生命了,你不能死。

我自杀后,去了天堂,那真好。

但我后悔了,因为我想在世上再活得长一些。

死是永恒的,可生只是片刻。

变成天使的沃罗亚送给了她整个世界,可是莉莉娅已经绝望了。

梦里的天空也一样是灰色的。

他告诉她门开了,可是她只想睡觉。

莉莉娅走出门。

灰色的天空,陌生的国度。

她拼命的奔跑,没有目的地。

可是她跑到哪儿都没有出路。

高架桥下,车流涌动。

莉莉娅纵身跳下。

天使沃罗亚的劝说没能阻止她,她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了。

两个同样命运的孩子一起艰难的活着,最终还是被现实逼迫走向了死亡。

他们化成了天使,远离了尘世的痛苦。

愿意相信这个童话般的结局,即使它是残酷的。

更残酷的是——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82年出生于立陶宛考的丹格.拉塞莱特,父亲被判终身监禁,14岁时母亲跟美国男子移民美国,并书信通知当地政府放弃女儿的监护权,16岁时与俄罗斯人相爱,他称可以为她在国外找一份采集浆果的工作,他为她伪造假护照骗她到了瑞典,在那个陌生的国度她被强迫卖淫,逃跑之后又惨遭轮奸,2000年1月7日,绝望的丹格从天桥纵身跳下,1月10日,瑞典方面宣布其死亡。

如果一切能重来的话——莉莉娅不会离开沃罗亚。

离开的那天,她会开心的跑下楼梯,告诉骗子安德烈:我不去,冬天的瑞典没有蔬菜,我不傻。

然后戏谑的对安德烈说一句——再见。

如果能有一个人给她们带去温暖,故事都会变得不一样。

比如妈妈带她去美国、舅妈不太坏、遇到真心的男朋友......可惜没如果,现实更不会给她们重来和后悔的机会。

莉莉娅和沃罗亚一惨到底,毫无转机。

他们的烦恼来自于饥寒交迫。

他们的痛苦来自于极端迫害。

我们每天会为中午点什么外卖、吃什么而烦恼,会因为挫败而痛苦,但从来不会担心有没有面包吃、会不会被断电、能不能洗热水澡、有没有干净的衣服......活着太累了,还是做个天使吧......人间不值得——Volodja: I killed myself and went to heaven and yeah, it's really good in heaven. But I regret it, 'cause I wanted to live on earth a little longer. You remain dead for all eternity, but you're alive only for a brief moment. Lilja: [Volodja gives her the world as a present] Sorry, but I'm not sure it's a good present. It's windy, there's a mist. It's so cold. And this world isn't that good.Volodja: [Lilja is about to commit suicide] But it's the only one you've got. This life is the only one you've got. Volodja: Everyone's spitting at you, but you're not ready Lilja: [after she's free] Where do I go? Teacher: A golden future awaits you. Just kidding. Lilja: I'm not your property. Think you can buy me? You can't buy me. You can't buy my heart and soul.

 8 ) 220112:永远的莉莉娅(Lilija 4~ever)

瑞典版《盲山》,但也只是内容上的《盲山》。

少了平叙与黑现实,多了回环与温情奇幻。

两头重金属,中间vocal trance。

继《K星异客》之后第二能靠音乐抓住我的片子。

苏联解体前夕,充斥着抛弃、毒品、暴力、性交易,在这里发生了:母亲与男友去美国,丢下莉莉娅。

莉莉娅与大男友去瑞典,丢下小男友。

然而,却是被卖作妓女了。

不堪忍受,自杀。

(母亲可能也是被卖了。

母亲与莉莉娅都抛下自己的至亲,并在离去时被男友催促:“如果我们再晚点的话。

”)

 9 ) 莉莉亚,永远的莉莉亚

你曾看见你自己吗,莉莉亚。

在一声声嘲笑里收紧坚润洁白的骨头笑起来,月光般轻巧。

童话的开头总缺少尾巴,莉莉亚。

流浪狗般的孩子最终不拥有家。

剩下的那个男孩啊,许诺永不互相倾轧。

玫瑰的花心是一个空洞,莉莉亚。

你为之抗辩,能抵过谎言吗。

和你一样的海拔是淤泥和鼠妇,那里放不出一朵鲜花。

你怎样变得毫无热情,莉莉亚。

阴恶的蛛网缚你在原地,水涨起来,没过你头顶。

莉莉亚,你曾想呼告吗?

可幸福的人,他们看不见你。

湖水走散了,而你不具翅膀。

 10 ) Lilya 4-ever

—————————————————————面包和伏特加永远的莉莉亚Real Russians have no proverbs.We have vodka and misery.真正的俄罗斯人是没有谚语的我们只有伏特加和苦难—————————————————————

《永远的莉莉亚》短评

让青春直接面对生死这一残酷的选项,导演或许自以为很高深,其实跟片中的那些浑噩的男人一样,也犯了辣手摧花的瘾,除了泯灭人性的悲情游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引入这个命题呢,对于这部十多年前的电影似乎不能苛求太多。

7分钟前
  • cici的小兄弟
  • 还行

最软弱的时候,她叫“妈妈”;最悲愤的时候,她说“这世界真他妈的烂”。最后,他们都从其中撕裂;最后,他们都长出了翅膀!

10分钟前
  • Juneau
  • 力荐

被亲人遗弃的少女,生活无所依,在白马王子身上寄于童话梦想,却是沦落到肉体的买卖中。不是不够坚强,当生活看不到希望,生命还能走多远。俄罗斯女主角笑起来,酒涡中盛满了甜蜜,与残酷的故事反衬更为黑暗。02年的电影,拍摄手法还是挺老套的。

14分钟前
  • JuneYale
  • 还行

2011。源头,无责任感。天使只能在天堂。

18分钟前
  • zci
  • 推荐

手持摄像机拍摄的现实风为主,之后又引入了些超现实的遐想,和同是残酷青春的《罗塞塔》很像,但没有罗塞塔更简单纯粹,故稍逊一筹。主观镜头的嫖客众生相很是令人痛心。最后女孩终于变成了天使,liliya-4 ever.

21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非常的绝对的好看之极.

24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小人物的悲催生活,死后长出翅膀来自我安慰?据说导演Lukas Moodysson十七岁就出了诗集,本职是诗人,但近年来拍了不少电影。其实只是让我想起了战车啊.....

29分钟前
  • 蒋乜乜
  • 还行

以为片头片尾战车的歌能带给这个女孩重生的力量,但是我错了,令人心塞绝望的电影。女主像美丽版的凯瑞穆里根,导演太残忍,,

33分钟前
  • 泡芙味的草莓
  • 还行

剧情太单薄了

34分钟前
  • AP
  • 还行

不好看,俄罗斯好破。

39分钟前
  • 巴黎贫民窟女孩
  • 较差

生是一瞬,死是永恒。。人。。首先得学会的是自救。。生活难啊,能有多难?难就难在大部分的时候。。你别无选择。。。

40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伴随着狂躁的配乐,莉莉亚逃离魔窟,四处狂走,却不知去向哪里。冷漠,欺骗,背叛,还有什么值得相信?那就纵身一跃吧,去往天堂。沃洛亚在等她。

45分钟前
  • 妳De呓語
  • 推荐

死亡是永恒。生存才是片刻。本不是婊子。多说无益。Lilja 4 ever ..

50分钟前
  • 力荐

如果连平凡的生活都被吞噬,还留这生命何用?不由想吐槽,这是母亲吗?说抛弃就抛弃,说放弃监护权就放弃监护权?这么冷血?姨妈和校长冷血到搞笑。卖身、被卖、不得不与无数人做爱,简直就是地狱!莉莉娅才13岁吧,导演太刻意的贩卖虐心和痛苦!插曲像T.A.T.U.的、女主长得像凯瑞穆里根。

53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快进看完的。遇人不淑。

54分钟前
  • 我也不想的
  • 还行

一个被遗弃的少女放弃生活的故事。我想到三点:无人知晓、金鸡和影片中的社会可能就是未来。不喜欢这样的故事

58分钟前
  • 送往繁星
  • 还行

相信上帝会掷骰子的人们 一会将神像高高挂起 一会又把祂们摔得粉碎了

59分钟前
  • ququququququq
  • 很差

2003/4/19 大會堂

1小时前
  • sin5409
  • 推荐

关于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如何走进深渊被摧残我所能看到最让人心碎的故事,真不敢相信这是拍出we are the best的导演拍的,看来他能喜剧悲剧兼顾。被母亲抛弃、被好友出卖、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以为自己有了爱情,其实是个把自己卖到瑞典的年轻皮条客。唯一真正爱着自己的是身边那个矮小的小跟班。

1小时前
  • 劳资脾气不好
  • 力荐

看得我好压抑啊

1小时前
  • 瑪克辛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