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午夜才能连接的地狱通信。
只有充满怨恨的人才能看到的联络地址。
说出你的怨恨吧。
只要你和地狱少女定下契约,她就可以立刻把你的怨恨的人带入地狱。
但是,诅咒的代价是你死后灵魂也必须坠入地狱,无法升入极乐世界,永远地徘徊。
之后就由你来决定了。
你愿意吗?
以自己的灵魂为代价,把你怨恨的人送入地狱……一直很喜欢章回式的动漫和小说,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一个个在现实中饱受煎熬的灵魂。
陷害。
骚扰。
嫉妒。
迁怒。
报复。
各种各样的怨恨。
很喜欢地狱少女,那个娃娃一样叫做爱的女孩子。
她住在一个开满曼珠沙华的地方,满天的红就如同她的眼眸,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安静。
死亡一样的感觉。
在某些人眼里,她是死神。
但是,她是那么可爱而又寂寞。
每天陪伴她的,除了永远只有剪影的婆婆,就只有无止境的寂寞。
记不清哪一本书说过,坏人,其实都是很寂寞的吧……你的怨恨,我接受了。
那我呢?
谁来拯救我呢?
不知道未来还有多久,不知道寂寞还要多久,即使能够掌握别人的生死又如何?
所有的所有,都没有尽头。
突然记起几天前祭祖的时候,烧过的纸灰四散飞扬的场景。
如同黑色蝴蝶一样,决然而凄美。
听说纸灰飞起来就是祖先在取用的意思。
我一向是支持鬼神之说的。
我想,应该没有祖先会不尽力去保佑自己的后人,只要他能,他可以。
只是,有很多事情,是他知道但无法改变的。
排行第一的短评居然说剧情是零,你们的社会经验才是零好吧?
幸福的人都是一个样的幸福,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可能你们都是幸福的人,但你们以为编创用这么多篇幅只是想讲千篇一律的同态复仇吗?
几乎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召唤地狱少女都有自己的理由,审视这些理由,才能为我们揭示出社会和人心的一个个阴暗角落。
用你的同理心去感受每个复仇与被复仇的人的活生生的经历才是本作的重点好吗?
举几个小例子:第11集被诽谤的政治家儿子找报社主编寻仇,讽刺的是日本媒体被政治势力操纵,不顾新闻伦理恶意中伤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第12集,一个认真热血的老师竭力帮助自己社会疏离的学生,但他自己在学校里也是一个被羞辱与伤害的角色(校长说:“总和那些差生搅在一起干什么,我们要的是升学率”),带上面具时,他们的角色是老师和学生的对立关系,但两人却因网络空间的虚拟而得以展现自己真实的焦虑和痛苦,进而产生了一丝情愫,用彼此发落地狱的方式互相慰藉;第13集不仅追溯了地狱少女从书信时代到网络时代的发展历史,也展现了“复仇”本身的无力,一个画家因为妻子的外遇召唤了地狱少女,但复仇带来的一时快感很快被沮丧和恐惧所取代,他的一生被自己的罪责折磨,走向地狱的丧钟反而成了他最后的解脱,最后在画家画室中整面墙壁的地狱少女画像更是给人一种面对宗教偶像的震撼。
但这一切都抵不上画家最后面对地狱少女的对话。
画家问:到地狱后,是不是就可以见到我的仇人了?
地狱少女说:地狱也是很广阔的地方。
这简练的对话蕴含着无比厚重的分量,用但丁的话说,来到地狱的人要捐弃一切希望。
此时不论是补赎或是和好都已经不可能了,这又是何等的苍凉绝望!!
你可以不喜欢地狱少女的设定,觉得这样处理问题很荒谬,但本作试图告诉观众的是,对于一个地狱般的社会而言,地狱少女反而成了最终的解放者,死亡反而成了自由的归宿,这是一个多么可笑又可悲的事实。
这样一部精彩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居然被如此低评,我只能猜测要么死宅们太蠢,要么老大哥太无孔不入。
在展开我要说的点之前, 先简单说一下对于整部剧的overall feelings. 它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内容可以看作单元剧, 作为单元剧来看, 探讨的问题先不说有多少深度, 但是很真, 有现实性. 所以怀着这个level的期待去看这些单元剧的集数, 还算是马马虎虎的作品. 其中bgm是我喜欢的风格, 然而人物造型真的不敢恭维, 除了爱和骨女外, 其他人……额.. 但是它又不是纯粹的单元剧, 因为柴田那两父女的出现贯穿了这些单元剧, 使得中间的十多集很尴尬, 尤其是每集都要看这两父女. 最后的三集交代爱的身世, 算是能引人思考的点, 还不错. 好了, 下面开始dis 柴田我几年前在London business school attend 的第一个 doctoral module 的第一个section 里, 其中的一篇assigned paper是 Coase (1976) 的 Adam Smith’s view of man. 我没读过Adam Smith的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原文, 但是按 Coase 的话来说就是, according to Adam Smith‘s presented case, 当被问到你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一根手指去拯救一百万人的生命时, 那个人会回答愿意, 但并非出自 the love of mankind, or love for these people whom he does not know, 而是出自 the love for the dignity and superiority of his own character. 简单说就是, 因为他必须做这样的选择, 他才是一个高贵的人, 才是在别人眼里有价值, 值得肯定的人, 才是不会被自己良心惩罚, 能继续自我认同的人. 所以这一切并非为了那一百万不认识的陌生人, 而是为了自己, 为了自己可以得到utilities.当然, 无论是Adam Smith 还是Coase, 以及我现在, 都知道,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但是它能很好地呈现什么叫伪善, 也正是柴田中间十多集一直做的事情. 一个偷拍别人的照片去勒索钱财的人, 每集都要说一遍 (明说或暗示), “复仇是不对的, 你复仇了自己也要下地狱“. 哦, 你不在乎? ”我跟你讲, 你之后一生都会背负这种罪孽, 这种沉重感, 你肯定会后悔的“. 哈? 你问我要怎么办, 你被恶人凌辱、欺负、甚至生命收到威胁? “我不知道, 我也不敢保证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但是复仇就是不对的”. 没错, 这是个平庸至极的窝囊男人. 他眼中有着他闲得无聊时临时定义的“对”与“错”. 虽然他自己不能清楚地阐明什么是对, 以及为什么是对的, (无论是他的女儿还是其他地狱委托人问他), 反正“复仇”, “私刑” 之类的就是不对的了, 不对在于这些词本身, 跟当事人毫无关系. 所以每当知道有人准备要做这些“不对”的事情的时候, 他不尝试去阻止内心就过不去. 尤其讽刺的是, 每次知道后, 他都会以一种如消防员去火场救人 或者警察追查一件案件很久后终于找到了线索, 之类的心急如焚的仗势前去. 然而每次失败后, 又会在风中, 头发被风吹得零散, 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 展露出一种深深的萧瑟, 这萧瑟中又有着平静, 稳重, 深沉, 无奈. 对的, 如果你get到了这里面蕴含着什么, 这就是relief, 我已经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已经用尽我全力去阻止了, 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 我也没办法. 我还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还是一个有着dignity and superiority of character的人. 再加上这对于“不幸未能阻止”的萧瑟, 我就无可厚非了吧, 内心不会收到谴责了. 记得有一集是她女儿和他吵了两句, 然后跑去淋雨了, 他发了疯地去找, 那个情绪激动得……我就好奇, 有人如果欺负了他女儿, 他又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 有本事别去“复仇”啊. 虽然剧情没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给了一个讽刺力度更大的答复. 不需要什么女儿被欺负或者被杀这种事情, 仅仅是因为她不开心, 然后他就说出“我决定放弃了, 不管了”. 哦 对的, 这本来就是我为了内心不受谴责而做的琐事, 当现实生活有问题时, 什么内心谴责, 什么良知, 都一边去吧. 毕竟我为了生计也是个可以去勒索的人.这个男人的思维模式有迹可循吗? 很有. 万人吐槽的22集, 就是讲和他前妻的故事那集就是很好的诠释. 我喜欢你 追你的时候 你就是女神, 我只是一个卑微的存在. 追到后, 结婚时半途离开, 为了帮忙同事, 这是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你不可以怪我噢. 结婚后, 工作忙没办法, 冷落你没办法, 都是为了养家, 这是“正确”的, 你不可以怪我噢. 然而, 你居然有外遇? 要我原谅你? 疯了吧, 你可以去死了好吗? 真的死了? 虽然间接是我造成了, 但是我没错, 一定要一口咬定, 没错. 你问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 反正我一路以来都是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错的肯定是你, 而且错了就该死. 不仅如此, 就算死后, 也别扯上什么妻子, 要强调, 只是前妻而已! 当然用通俗的话来说, 真是渣到不成人形. 最后在女儿的有可能杀死自己的情景下, 没办法了, 演个苦情戏, 随随便便认个错吧. 无论是Adam Smith 还是Coase (1978), 他们想说明的一点就是, human beings 的 self-interest. 柴田这个人全剧贯穿的自私到极致的形象真是够 consistent了. 把这样的人跟仙太郎扯上关系, 还做一个explicit的对比真是对仙太郎的侮辱. 讲到这里就稍稍说一下仙太郎. 从剧呈现的内容来看, 我觉得其实仙太郎就是一个正常的挺注重情义的人. 他平时对爱的保护, 以及从爱第一次假死后的几年里, 表现出的真是很善良关爱的举动, 尤其是最后还提议一起离开村子. 爱对仙太郎的怨恨, 不能说毫无道理, 也没有理所当然, 还是看爱本身是如何定义仙太郎在她心中的位置吧. 从结果来看, 仙太郎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爱第二次被埋的命运. 抛开他对爱有什么个人情感的主观因素, 他对爱算是 能帮的都帮了, 剩下的要怪就怪仙太郎弱小无能, 不能对抗全村的人吧. 但是问题就在于, 他也参与了活埋的过程. 当然他是被迫的, 以及就算他不动手, 也改变不了爱的命运. 然而, 他没有去反抗, 拒绝参与, 这就是对爱, 对保护的誓言(如果有) 的背叛了. 所以他就是作为一个正常人, 做的一切都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爱是把他看作许诺过要保护自己的人, 那可以看作背叛吧. Reference:Coase, R.H. 1976. Adam Smith’s view of m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3): 529-546.
这种类型的动画看久了会腻,好像希瑞,花仙子,奥特曼,假面超人,每集都是一样的引发怨恨的开头,一样的交付草人,一样的犹豫,一样的解开红绳,一样的怨恨流向地狱会腻的。
一开始看,喜欢对那些人的折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日本也是梦想吧。
只是,如果怨恨深到去找地狱少女帮忙的那些人,却没有一个敢于自己动手不是吗?
说着怨恨对方期望流放他们永远在地狱不得超生却连自己一同堕入地狱的代价都不敢付不是吗?
我同情有的人,因为他们的怨恨不是自己能了结的,对方太强大或是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假手他人,而有些人,我有的只是唾弃,说的咬牙切齿的仇恨却连自己拿根棍子的勇气都没有。
只会说着我可以随时动手,却一再为了自己犹豫。
那种人,不是连复仇的权利都不配么?
《逆蝶》我所感觉到只是一片耀眼,那带着甜香的花儿,也变成有毒的果实,又是一个雨天,想将这时光,用那天空紧紧连接。
人哪,一个人的记忆,我们能将它留至天涯海角吗?
对于一个记忆,我们又能拥有它到何时何地呢?
每一个记忆中的模样,我们又能拥有它到何时何地呢?
害人亦害己,在你死后,你的灵魂也会落入地狱。
(日本以前有一句话,诅咒人要准备两个坟墓,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被诅咒的人)人世间被称为缘分,相系的红线从此纠缠,脆弱且悲哀的彼岸花,终日以怒为萼、以悲为蕊、以泪拂面。
每个人都活在事与愿违的人生中。
教室里的人际关系很复杂,就算知道是我不对,也必须这么做,就算知道那样做不行,也必须迎合。
这样反复着。
是因为你自作聪明,想去地狱游山玩水吗?
这样好吗?
把地狱当做极乐为了自己的幸福导致别人的不幸是不对的。
我讨厌雾,不知道前路有什么而感到不安,看清前路的话,有讨厌的事情也会努力。
小姐,你没有做错,无论时代变迁,人类总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伤害别人,用罪孽掩饰罪孽,然后这时候怨念就产生了。
俗话说结果好就是一切都好,伤口能治愈的话就是万事大吉了,不过一旦醒悟,会发现新的伤口还是那么疼,结果根本没有“结果”。
人这种生物真是可悲至极。
新的伤口,比原来的更。。
爱,你释放自己的怨恨,同时生出了新的怨恨。
你罪孽深重。
不要许诺做不到的事啊。
和你没有关系--有没有关系我自己来决定。
怨恨的念头在扭曲,不能不管。
爱之鞭。
《二笼》淡淡梦路长,叹息亦止。
明月高照,照心路。
路边野花摇,指前途。
罪如歌,错综复杂,伤我心。
伸手长河中,任其流;心紧锁,因爱而醒。
没关系,就算一直是现在这样我也一定不会上天堂的。
折樱桃“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所以要破坏它。
”哥哥和男人,妹妹和女人,那两个人在这两扇门之间迷失方向了。
人有无法越过的界限。
这一点不能无视啊。
因为花也很努力呢,不管是日晒雨淋,都会绽放,因为有人欣赏自己呢,因为有人欣赏自己,所以才能努力。
对别人做一些自己讨厌被人做的事情,真好玩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声音一直跟着我,那是绝对无法消失的泡沫的影子。
是报仇幸福,还是忘记是幸福?
《三鼎》人是有不想被别人看到的一面的。
自以为是,而且大脑简单。
还这么粗野,就会嘴上说。
你不擅长与人相处吧。
怨恨 痛苦 嫉妒就如同鼎的三足,支撑着人的内心。
总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多么空虚。
一时的温柔反而是罪恶。
我想人类是很可怜的生物,想逃脱痛苦但却又被过去紧紧束缚,去实现无法实现的梦想.别人与自己相合便成为镜,光与影均能到达的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便是无间地狱。
谁也没来,你就这样孤身一人。
是啊,根本没人来救我。
人是脆弱的,无论何时都想着保护自己,所以看见了也当作没有看见。
你就是我。
“你想死一次吗?
”多希望能尘埃落定时罪有应得,哪怕一起徘徊在地狱。
现实中从不如此,故事中亦然。
2008年到现在,已经看过这部剧13年了,印象深刻。
可以说她和漂亮朋友、高老头组成了年少的我第一次触碰阴暗的潮水,那是和同学生气有小矛盾不同的,真真正正咬牙切齿的怨恨。
那些毫无善良,踩着肩膀向上爬的野心。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跟厨房一样的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的道德,不过是这一点。
我这样的议论社会是有权利的,因为我认识社会。
你以为我在责备它吗?
绝对不是。
世界一向是这样的。
道德家永远改变不了它。
”嫉妒、贪婪、怨恨、压迫,人间种种旋律的恶象不会因为一次对黑暗的反抗而无影无踪,但是面对黑暗视若无睹的人,终有一天也要面对他人的袖手旁观。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得以警惕。
01 校园霸凌世上无新事,人类的互相折磨让这件事发生在1000年前,也发生在现在。
每当我看到微博上的新闻:“15少年因制止校园欺凌遭同学打死”、小学女生遭遇教师和同学冷暴力孤立等“官方称坠亡小学生作文涉抄袭”、“河南虞城中学生疑似校园暴力致死”……到底是什么原因把本该接受教育成人成才的学生分成施暴者、被害者和围观者,释放了年幼的孩子心中的恶念?
如果说大学时开始认识到社会的复杂,那么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对身边的同学施加暴力又有什么原因?
朋友真由美学习成绩优良、性格内向,从偷走保管着班级的钱到被勒索、夜晚的红灯区命令她钓男人。
全部都是欺负她的同学设下圈套,想完全毁灭一个人的恶毒陷阱。
女孩究竟因为什么原因不敢反抗呢?
甚至偷家里的钱去应付。
一步步被推动着,被主导着,也不和母亲或者朋友说。
在现实中的学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吧?
甚至要自杀也不敢去正面冲突?
快完全毁掉了哦,人生。
“只不过是跟她闹着玩的!
我什么过分的事都没做!
”——施暴的人不会完全没有自觉,我更清楚的是为了逃避良心的声讨,让夜晚得以安宁会找出很多理由:“全部都是别人的错!
”“我们做一个挑战吧!
跳到对面楼去,你先跳!
你先跳!
”“有句话可能你听了心里不太舒服,但是我还是建议你……”“我知道他是你男朋友,但是我也拒绝过他好几次,他实在是太坚持了……”02找到理由脱罪,肆意伤害他人的方式不只一种。
被变态纠缠的凉子一年来收到诡异求爱信、虫子尸体、破碎的人偶;打电话发消息、被尾随和潜入家里。
向警察寻求帮助,结果罪犯者就是警部。
“是背叛我的凉子的不对!
是不爱我的凉子不对!
”主观认为我爱她,对方必须回应。
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世界里,无视对方的人格和意志——这不是爱而是自私的压迫。
如月警部是坏掉的残渣。
想象一下那些跟踪、不停骚扰分手女友甚至杀人的案件。
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就是没有得到教训,肆意欺压弱者没有惩罚才变本加厉。
“把他送到地狱”这个决定也象征着被压迫者的反抗。
无论是告诉其他人自己的遭遇、报警、还是以暴制暴——非法的正义和动漫里付出死后不能往生的代价来惩戒恶人很像。
很多时候被欺骗、抛弃、侮辱、抢劫、强暴、遭遇不正对待都不是受害人的错,不要再传播“受害人有罪”论了、不要再“一个巴掌拍不响”了!
拒绝无视正确与否的和稀泥行为。
09集与此集相似,一厢情愿的喜欢别人,最后盗窃对方的创意成果,毫无顾忌的毁坏。
“得不到就毁掉”完全是心理扭曲,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03你遇到过那样一种人吗?
得到一点成就开始沾沾自喜、被赞美包围产生优越感、明明没有“超人意志”却学来一些糟糕的东西。
去欺负弱小的人取乐——明明是有文明、城市、历史不断进化的人类,却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花笠守是怎样说的呢?
“谁能想到他死了呢?
太柔弱了吧。
”故意让自己的同学室井受伤至死、嫁祸他人,毫无心理压力的去参加被害人的葬礼,推卸到他人身上的犯罪。
自认为是成功者和特别的天才,光鲜亮丽的活在世界上,“能为我去死也应该心满意足了吧。
”在聚光灯下培养出的怪物,好像自己成为棒球明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和下一集的宠物医生一样。
见过了酒醉金迷的世界就把良心踩在脚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无用之物死了也可以视而不见。
这也是我喜欢地狱少女的原因,被阴影缠身的不洁之人得以扫除,罪行得以昭展。
现实中要可怕的多,善良的人遭遇悲惨的命运,又有谁能为此复仇呢?
还记得被埋操场十六年的埋尸案吗?
弱小的正义轻易被扼杀,恶魔们张牙舞爪的扑向他,红色火焰明亮舔舐着白骨。
每一个日升日落,操场上快乐奔跑的孩子们身旁,恶魔们互相拍着肩。
10初中时,我认识一个女孩叫初织。
她美丽温柔,入校时是我的同桌,我们成为朋友,一起去食堂打饭、放学同行……我是多么喜欢她啊!
认识的半年后,突然听见有人在走廊说自己的坏话:你永远不会想到是谁先给你当头一棒,就是我的朋友初织和同班另一个女生。
我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直到快上课她们离开。
“你去哪儿了啊!
我刚才都没找到你!
”初织有点埋怨有点撒娇的对我说。
“啊,我去小卖铺了,买了薯片你吃吗?
”后来啊,我们变得疏远,从其他人那听到了更多可笑的事情:她编排我是冤大头,造谣说我脾气差,说她有时候都忍不了我。
“真是有趣啊。
”更出乎意料的在初二,我以为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大家相忘于江湖。
没想到有一天不太熟的同班女生跑到我面前说:“初织人那么好,你干嘛欺负她!
你是不是有病啊!
”叽叽喳喳数落了一通,我才得知我的这位“朋友”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诋毁我。
相信我的人自然不会把这种谎言当真,倒是有几个不熟识的女生和她一样对我充满敌意。
直到去年和一位伙伴聊起过去,我才发现自己的确有些地方太粗心,我把自认为好的一切分享给朋友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心情。
初织父母离异,从小就比较独立、心思细腻复杂;我大大咧咧,总是和她说自己的快乐,把吃的玩的给她,会不会让她认为我是在施舍呢?
人们的心情并不相通。
欢乐、悲伤、嫉妒交织于心灵,随着成长,也许你十年后能一笑而过的事情当时却无法释然。
小南和我的遭遇相似,没人陪伴时就说“你才是我的好友”,有其他人在时就轻而易举的抛弃了。
不再遵守承诺的变质友谊里,怨恨对方、期待把那个人送下地狱的心情可以理解,青涩、幼稚、局限性是多数人在青春里的必然。
我怜惜小南,这代价太沉重了,无论一生遇到怎样的风景,写出怎样的底稿,落下的最后一笔已经固定:生生世世饱受折磨,在地狱深处。
值得吗?
11关于片冈的不实报道这集没什么可说的。
如果不实报道至他人死亡或者舆论压迫、人肉搜索导致自杀会让所有造谣者下地狱的话,这世上会一瞬间消失多少人啊。
12而今肆虐的时间与朽腐为伍,要化你青春的洁白为黑夜的肮脏。
师生同走地狱路,三途河上无生人。
人是从什么时候被教导要生活在集体里呢?
为了你们之间的相似性,哪怕明知道是错误的,在班级里不得不遵守,这种痛苦让泽井退让、逃避。
尽职尽责的青年教师深泽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样子,拜访泽井家一次又一次也毫不气馁。
这种像太阳花把乐观播撒给别人的行为并不被同学们理解。
内心深处希望在地狱享受平静。
不是怨恨而是悲伤的代价。
不可言及无法触摸之物,宛如雨后的露珠,在跨海大桥追赶阳光躲避阴影的瞬间。
孤独愈深刻,愈平静。
定下契约的泽井和老师都不畏惧死亡,这游戏是:我对人世间的一切并无期待。
13为妻子向大河内复仇的福田让我心绪万分,做了正确的事情也要和坏人一起承担灵魂不得安息的果报,他用余生寻找摆脱地狱印记的方法——可是无论怎样尝试都难以平静。
多像我们不甘心现状的样子啊,不停的努力着,试图安家落户进步繁荣,占有美丽的事物。
有的人自我放弃停滞不前,有的人大跨步追赶天边的光线。
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学会与自己达成和解,一笔一笔描绘你的生活,接受好与坏,短处与缺点。
焦虑使人越熬夜越清晰认识到时间的匆忙。
可是,我们死后五十年海浪照样扑向沙滩。
走稳每一步,人生的宽度是我们所见的宽度,每一个体验都不相同,尝试让自己画出最满意的颜色吧。
14完整的状态就是在死的时候不为自己的人生后悔,找到让自己人生了无遗憾结束的目标、一直执行着。
楠木镇长大概是我钦佩这种人,不为过去懊恼,把一生写成很好的书。
他们没有人是错误的,事情依然如此发生。
一心为民,希望把镇子建设的更好,与黑道势力协商保留老年公寓的镇长。
发现这件事敲诈勒索,希望讹到一笔钱让女儿上大学的桐野爸爸。
为了父亲的名誉杀害桐野父亲的镇长儿子。
知道镇长是好人,依然把自己父亲的死归责于镇长,“即使这样爸爸对我来说依然是那个非常好的爸爸。
”的桐野。
他们也没有谁无辜。
复仇起源于桐野爸爸的勒索,既可怜又可恨。
19人偶新娘
主人公祈里,从小就被氏家族资助的孤儿院收养。
成年后嫁入氏家族。
当家人根本没有把儿媳当成平等的对象。
作为日本知名的人偶制作师,希望儿媳“让心化为虚无”,用祈里为模板做出修女人偶,绝望、悲哀、高洁、让人迷恋。
这种嫉妒、祈愿、掌控欲让祈里痛苦不堪。
幸达和善温柔却和母亲一脉相承。
受到母亲和家族传统影响,希望自己的老婆是宛如人偶的人。
在生活上也不希望妻子表现的过于鲜活,人偶原是冰冷无表情的。
“你是家里重要的媳妇。
”“这个人有点胖了啊。
你只要安静的坐着就好了。
端庄地、优美地像人偶一样。
”包含在人偶家族里的狂热、压迫,主人仆人学徒全部都是一样的变态。
如果没有人偶师的这层背景,故事依然成立。
一种是“唯我是尊”、要求媳妇完全听从自己,如果媳妇不挣钱就把她当成奴隶,如果媳妇在外打拼也要求媳妇三从四德的婆婆。
甚至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天下最优秀的人,嫁到我们家来是媳妇上辈子积了大德。
逼着女儿、儿媳参加女德班和打着传统国学名义复兴封建残渣的培训班也是以此类人作为市场。
一种是不论对错全部双手赞同支持家长的成年儿女,有样学样的把别人变得不幸,自私自利又道貌岸然,完全想象不到能做出多少坏事还坦然活着的人。
消除道德感和愧疚,理所应当的直视人生的镜子。
生活的风闻中,网络上的批评和舆论中传出这样恼人的风,把站在制高点道德审判别人、以此安抚自己的良心(毕竟除了这样也没有办法了嘛!
现实中只能无勇气的做旁观者)的人变得和被指责的一批染上同样颜色。
或许在这个故事未表述的地方,祈里也会杀死幸达,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当家。
23“这也是几百年常有的事,憎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4
埋葬最古老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封闭的小山村里发生着悲剧,一同毁灭的是生命和过去的自己。
除非山神是妖怪,否则它不会接受一个心怀悲伤与仇恨的七岁少女的灵魂。
400年前,村里的人们把忍饥挨饿归罪于小爱没有完成祭祀,人们逼迫仙太郎填上最后一捧埋葬小爱的土。
强烈的憎恶与背叛让阎魔爱无法原谅村民和情郎,无间的业火从房檐和地面蔓延,吞噬着熟睡的人们,除了无法正视自己所作所为的桃太郎,所有人都死了。
我想这位杀死自己爱人的男子是如何度过余下的人生呢?
更何况他亲眼所见爱人站立在燃烧殆尽的村子前翩翩起舞,背景充斥着惨叫和碰撞。
00此生亦是虚妄,长做无常观,情爱如是、憎恶如是。
被五浊恶盛纠缠的少女,把所怨恨之人流入地狱。
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也在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上存在差异,但是,至少做一个好坏兼具的普通人。
小心深渊,小心静静侵袭而来的微风,小心吞噬尸骨的欲望。
开始每集独立讲一个复仇的故事,可能你以为后面每集就这样了吧,但当一集一集看下去才发现,原来前10集只是开胃前菜,从第10集开始你感觉到一点点不一样的影子,第11集又透露了一些,第12集似乎有一个谜团正被发现了出来,直到第13集才终于打开新的大门,在这一集末尾似乎在对整个剧集进行了一次升华。
这就好像炼狱少女所要表达的炼狱主题,只有循序渐进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够被释放。
第13集在整季的中间,此后每一集都对复仇有了更新的深入讨论,逐渐神展开。
直到第23集以后才正式解释地狱少女自己的故事:她年幼时被当作祭品向山神献祭,因违背祭祀规则被发现,遭受爱人仙太郎的背叛,带着极大的怨恨和地狱婆婆(蜘蛛)达成魔鬼协议,400年来为世人渡怨恨去地狱。
在本季的最后一集是全剧的进一步升华,最终地狱少女内心的怨恨因目睹柴田父女之间的忏悔和原谅而消解。
世人间的怨恨如此易结,又如此难解。
另外,背景音乐绝美,很有以日本代表的东方生命文化的深度
其他拉了红线的痴男怨女暂且不表只说说柴田爱和柴田仙太郎这对.爱是受了活埋才变成整个3季中最强厉鬼的.然而爱内心的纠结点只在仙太郎一人身上(爱你搞错了吧),从这点来看,她和骨女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她纠结的焦点在于,为什么仙太郎会杀她,当然观众朋友们都知道仙太郎那倒霉孩子是被村民和自己爹逼着半推半就铲了第一勺土,接着就逃走了罢了.第一季她对柴田家的后裔下杀手时所说"又想再杀死我吗!我不会再让你杀死了",她会想逼死柴田家的血脉,她会想重现柴田一杀妻的场面,不知不觉又会想起杀了自己的仙太郎.最后让她释然的不过柴田一的一句话."我宁愿那时死掉的是我自己".她才终于回忆起仙太郎多年的真心,那天的哀求 .以及仙太郎对她持续的思念与愧疚.至于爱为何要击毁仙太郎为她所修的寺庙.我觉得倒不是爱原谅了仙太郎.爱只是想要一个了断,依旧恨他,依旧爱他,然而她仍然游荡于世间,仙太郎早已入了轮回了.此生不能再见,不如不见.一把红莲之火,燃尽前世恩怨.第二季.爱仍然发扬了"见到张得像仙太郎的男人就走不动路"的优良传统.(把庙烧了还是没办法忘掉那张脸).这次登场的红叶君真的长得很像少儿时期的仙太郎(上次的柴田一简直就是中年时期仙太郎),再加上和爱相同的命运,于是爱再次爆走了.再次重现了一把400年前的场景,这次让爱真的解开心结的是红叶君喊出的那句"住手!",其实爱很希望400年前仙太郎也喊上这么一句吧.即便是保护不了她,也能陪伴她,继续站在她的立场上呼喊吧.于是爱终于能够轮回往生.可喜可贺.柴田家的爱,大抵也是个普通女子罢了.
本來並不打算為此而寫點東西,不過看到貼吧已經被各種COS刷屏了,而少有感想、分析類的文字,因此決定寫一個簡單的觀後感,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畢竟看過之後,感觸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目前只看完了第一季,花了半個月的時間。
(別看是大學生其實還是蠻忙的喲!
)因為只看過第一季,所以我提出的一些問題和硬傷也許在第二季或者是第三季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此僅就事論事,只談第一季,其他的等我看完之後再做評判。
在我真正開始看這部動漫之前,對它的一些世界觀的設定還是有所瞭解的,不過實際看過之後,確實發現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我們知道地獄少女的主要工作是把被人怨恨的人送至地獄,那么這樣的設定其實就會延伸出很多問題。
首先,我們知道地獄是一個非常恐怖,會讓人極端痛苦的一個地方,因此讓人下地獄是一個極端嚴酷的懲罰。
而害人終害己是這部動漫的世界觀的一條鐵的定律,因此,在什麽情況下才會導致即使在自己也會下地獄的情況下,還是要讓自己怨恨的人下地獄呢?
我的看法是,首先這個人非常恨那個自己怨恨的人,然後是通過正規的渠道,比如法律什麽的,無法讓其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才選擇這條路,相當於是一種同歸於盡的方式來懲罰對方。
(這才是重點!
)那麼,如果這部動漫是按照我想的這個思路來展開的話,那麼我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水平確實很高,這部動漫也一定會成為神作。
因為這樣的故事並不好寫,更何況還是在需要寫這麼多的情況下。
(一季26集,一共三季,基本上每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不過在我看過之後,我知道我想多了。
畢竟只是一個動漫而已,要求它達到這樣的高度是不太合理的,但是,根據這樣的一個世界觀設定,我通過邏輯推理得到上述的結論,如果它不能滿足,那麼在劇情上就一定會有一些問題,甚至是硬傷的存在。
因此,在我看來,第一季的劇情至少有一半都是比較幼稚、牽強和庸俗的,少有優秀的劇情。
而且還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故事模式化,這是最能讓觀眾感到厭煩的一個原因。
一共26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其中有多少集的故事展開的方式是差不多的。
其實,如果做不到講故事方式的多元化,那倒不如去減少動畫的集數。
26集在我看來砍掉一半可能就剛剛好,硬是擴大了一倍,劇情的冗餘度因而就提高了不少,動漫的亮點也會因此而失色不少。
在我看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幾個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在此列舉出來供大家參考,也希望能跟大家在這些方面進行一些交流。
第一、每一個故事在突出主要矛盾以及激化矛盾,即令其中一方下定決心要讓另一方下地獄,這兩點都做的比較好。
但是在劇情的安排和銜接上就問題多多了。
比如第三集,因為自己的寵物狗被耽誤就診而致死,因而就要讓那個獸醫下地獄,即使是有激化矛盾這一橋段,但還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不要忘記,讓別人下地獄以及自己死後要下地獄,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然而那個小女孩還是這麼做了,這就會給人一個感覺:哦,原來僅僅只是這樣就可以讓別人下地獄了啊。
因此只有一個解釋,這集的劇情弱了。
想不出什麽好點子來將劇情提高到那樣的高度,弱化是必然的結果。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給人的感覺就是事情的經過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還是有人因此而下了地獄,並且自己也得承擔這樣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另外還有一些就是被人怨恨的人確實是窮凶極惡沒有錯,但是未免太誇張了點,比如第五集,劇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多說了,也是一個讓我感覺很扯的故事。
第二,世界觀的設定並不是很嚴謹。
有幾個關鍵的概念,雖然經常提到但是卻給人一種概念不清的感覺。
比如說,什麽叫怨恨?
這個怨恨其實並非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那種怨恨,而是一種廣義上的,且無法讓人明白它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在看的過程中總有一種感覺,就是原來這樣也算是怨恨啊。
百科上面說得非常詳細,大家可以自己來評判。
在我看來,概念上的模糊因此導致了劇情安排上的隨心所欲以及水平上的良莠不齊,這對一些要求比較高的觀眾來說,就是不太能夠接受的。
另外,“地獄通信”的登入條件是什麽?
這個也是模糊不清的。
登陸必須要有條件,這個是易於理解的。
百科上面說是有著深深怨恨的人才能夠登陸,即是說恨受詛人恨到恨之入骨的地步,但是在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並非如此。
一個是程度並沒有到那種地步,還有就是那不能算是一種怨恨,一時的衝動、嫉妒、爲了個人或他人的利益、誤會等等,竟然都可以登錄“地獄通信”,範圍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怨恨所應代表的範圍。
這個世界上,或者我們把範圍僅僅局限於日本,相信怨恨是非常非常多的,你現在又把可以登錄的範圍擴大了,那麼按理來說,能夠登錄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我們又神奇地發現,真正登陸的人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有那麼多,否則地獄少女肯定會給累死的。
因此,這就有了一個矛盾,能夠登錄的人應該有很多,但是實際登陸的人並不多。
(注意,只有在登錄之後并與地獄少女見過面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將要面臨的後果是什麽,因而不存在因為考慮到自己也會下地獄因而有所顧忌的情況)另外,假如說有多個人同時登陸該怎麼辦。
我們可並沒有看到地獄少女有分身術啊。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只能是一部份人才有資格登陸,一次只能登陸一個。
也就是有一個篩選的過程。
而這就回到了我一開始所提出的那個問題,登陸的條件究竟為何,或者進一步地說,篩選的條件究竟為何,我們是不清楚的。
而且在這麼多種怨恨當中,也沒有看出所謂的優先級存在,這就讓人搞不明白地獄少女究竟是通過什麽來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受理登陸方的請求。
(別忘了,受理請求可是在調查事情真相之前哦)可能會有童鞋說,雖然知道“地獄通信”的人有不少,而且通常詛咒的一方在將受詛人送到地獄之後,按理來講一般是不願意再提這件事的,因而導致相信它真實存在的人其實并不多,從而真正登陸的人也就沒那麼多了。
這一點似乎是說得通的,但是有幾個問題。
首先,人可能是不多但是並沒有排除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兩種情況,即一個是多人同時登陸該怎麼辦,事實上還是得有一個篩選的過程,而篩選的標準我們又是不知道的,這是一個問題。
其次,如果你非常恨一個人,卻又沒有辦法收拾他,那麼就算覺得登陸“地獄通信”是一個比較愚蠢的想法,但是往往你可能還是會去試一試,反正自己也沒什麼損失對吧?
那麼你爲什麽不去試試看呢?
因此,歸根結底,登陸“地獄通信”是有條件的,但是條件是什麽,我們並不清楚,這個硬傷因此造成了本作在世界觀上不夠嚴謹,劇情上有些隨心所欲的問題。
第三,則是關於地獄少女本身的問題。
圍繞地獄少女這一身份,其實我們可以提出非常非常多的問題。
在此,我簡單地挑出幾個來,供大家思考。
1.去往極樂世界和地獄的缺省條件是什麽?
通過本作我們知道有“極樂世界”和“地獄”的存在。
那麼,除了地獄少女將受詛人流放地獄這一個因素以外,是根據什麽來決定其他人死後是進極樂世界還是地獄的呢?
在此,我們可以做幾個假設。
假如說是根據這個人的好壞,或者是生前的所作所為來判斷其死後是去極樂世界還是地獄,那麼地獄少女存在的意義就值得商榷了。
如果一個人是個壞蛋,那麼他死後一定會進地獄,且不會影響到其他任何一個人。
然而,如果有地獄少女插手,那麼雖然可以加速他下地獄的進度,但是卻會導致另一個人下地獄,如果上帝是存在的,由他來決定誰死後進極樂世界還是地獄的話,那他爲什麽會允許地獄少女的存在?
這不會使極樂世界和地獄造成紊亂嗎?
另外,世界是複雜的,如何評判一個人是好是壞,以及這樣的評判是否合理,我們都不得而知。
因此,第一個假設似乎是說不通的。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假設吧,假如說所有的人無論好壞,死後缺省的選擇都是去極樂世界,那麼這個設定是有問題的,至少我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死後去極樂世界。
但是如果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地獄少女的存在就顯得非常的必要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地獄少女就成爲了地獄唯一的“進口”途徑。
那麼,這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是有多個地獄少女還是只有一個?
選擇誰去當地獄少女的條件究竟是什麽?
在愛之前是否也有地獄少女的存在以及她們爲什麽沒能繼續承擔地獄少女的職責?
作者大概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至少是在第一季的時候並沒有將相關的答案告訴觀眾。
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造成世界觀設定上的BUG。
2.地獄少女的職責的意義究竟是什麽?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就是爲什麽地獄少女要做的工作是這個樣子的?
或者說是地獄這一概念究竟意味著什麽?
在第一季中,按照那個蜘蛛(貌似是地獄的老大)的說法,愛是必須通過成為地獄少女來贖罪,從而讓自己父母的靈魂得到解脫的。
并且它還提到了,是通過履行地獄少女的職責來洗刷自己的罪孽。
這就奇怪了,因為我們知道,被送到地獄的人並非都是壞蛋,而且根據我在前面所作的那個第二個假設,被送往地獄的人只有兩類:一類是受詛人,另一類則是詛咒人。
他們並非都是壞蛋,那麼通過將他們送往地獄來洗刷罪孽的邏輯基礎是什麽?
另外,如果說此舉是通過消除人世間的怨恨來洗刷自己的罪孽,這在邏輯上也是說不通的,因為這究竟算不算是消除怨恨,並不是那麼清晰明了的,因為它的做法是非常消極的,而且在我看來這根本無法消除怨恨,而是只會激化人世間怨恨的程度。
(僅僅因為怨恨就能讓別人下地獄,這樣的世界想想都覺得可怕,又怎麼會是消除怨恨所應該能達到的效果呢?
)而且,人世間的怨恨根本無法完全消除,那麼何時愛才能夠讓自己雙親的靈魂得到解脫,這個蜘蛛不是在欺騙愛嗎?
還有,怎樣才算是洗刷罪孽呢?
如果說接受委託把別人送到地獄就算是洗刷罪孽了,而不用去管事情的原委,那愛還調查個什麽勁兒呢,只要是委託全都接受馬不停蹄地把受詛人送到地獄不就行了,不過這不荒唐嗎?
這洗刷的是哪門子罪孽?
造孽還差不多。
如果說需要管,不能毫無選擇地將他人送至地獄,那麼這又奇怪了,第二十三集又解釋不通了。
到底怎麼才算是洗刷罪孽,本作沒有講清楚,構成了整個世界觀的另一個硬傷。
3.地獄少女的權力究竟有多大?
從第五集中我們可以得知,愛有不接受委託的權力,這一點從第十七集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因為骨女說了一句話:“真不知道小姐爲什麽要接受這種委託。
”這也就是說,判斷究竟接不接受委託是愛的權力,與那個蜘蛛無關。
那麼這就奇怪了,愛是根據什麽來判斷接不接受委託的呢?
因為調查一般都是在接受委託之後才開始進行的。
而且,如果愛有權利判斷是否接受委託,那麼第二十三集就說不通了。
因為愛有充分的理由和能力可以不讓那個護士下地獄,但是還是讓她下地獄了。
因此,這樣一來,如果前面的推理沒有問題的話,輪入道的那句話就是扯淡了。
聽到愛內心掙扎的聲音,這怎麼可能?
如果說,只要有人登陸了,愛就必須受理。
那麼首先詛咒別人的這個人是如何通過之前的篩選的?
如果這個篩選在這方面不起作用那麼它究竟在什麽地方起作用?
另外,這就跟第五集中的一部份內容起了衝突,因為愛有權利選擇,但是她還是這麼做了。
唯一能夠解釋的通的解釋,就是這一切都是由愛自己來掌控,接不接受委託完全由愛來決定,全看她自己的價值觀、是非觀甚至是高興與否來決定,因而也就沒有一個普適的標準了。
那麼,這就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愛能否控制誰可以登陸“地獄通信”?
也就是說,篩選的工作是否是由愛來做的呢?
那麼這又會引申出其他的一些問題:她根據什麽來篩選,完全看個人的價值觀和喜好嗎?
可是愛在這之前應該對詛咒方的事情毫不知情才對,(否則也就不需要去調查了)那她怎麼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和喜好來判斷究竟讓不讓這個人登陸“地獄通信”?
靠抽籤和緣分嗎?
(好吧,如果真是這樣那我真心給跪了……)事實上,看樣子好像是不行的,篩選的工作並不是由愛來主宰的,但是她有權力來判斷自己究竟是否接受委託。
如果是這樣,綜合前面的敘述,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了:愛,或者說地獄少女,其本身是偽善,甚至是邪惡的。
而這一點從第一季的最後一兩集那兒看的簡直是太清楚了,愛苦口婆心、循序善誘地誘使鶇去拉紅繩,而且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在這個地方愛其實已經破壞規矩了,因為鶇並沒有去登陸“地獄通信”,但是愛卻直接把黑色人偶給了鶇,並且通過各種方式來勸說鶇將自己的爸爸送往地獄,還說願意成爲鶇的力量幫她復仇,雖說是有原因的,但是看到這裡我都覺得噁心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愛的能力究竟有多大,那個蜘蛛什麽也不管,也阻止不了愛去復仇,簡直是弱爆了有木有。
偽善,是這“四人幫”共同的特點,這可以從那個記者千方百計地試圖阻止他人通過地獄少女來詛咒其他人,而那三個隨從看到那個記者就有些不爽,有時候還捉弄一下他中可以看出,這不就說明他們并不想讓那個記者壞自己的好事么。
(雖然基本上那個記者也沒能成功地阻止誰)這不是偽善是什麽?
不過這或許是《地獄少女》的亮點之一了,因為地獄就意味著邪惡。
愛雖然長著一副惹人憐愛的外表,但是其惡的一面也並沒有被美化,體現的也算是淋漓盡致,從這一點上,這個安排非常切題。
有一點我大概是明白了,就是愛明明可以不接受委託,但是往往還是接受了,雖然擺出一副不太情願的樣子。
(從很多次愛與婆婆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這大概就是爲了早日將自己的父母的靈魂從地獄中解脫出來吧,不過根據我之前的分析,這也是有問題的,重複的話不再多說,大家自己看吧。
4.調查的意義就是是什麽?
我直到現在也弄不明白愛在接受委託之後爲什麽要進行調查。
(其實在前面我也多次提到了調查,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問題的所在。
)有時候我感覺愛是爲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才去進行調查的,有時候她沒經過調查就直接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看得我莫名其妙。
而且,不管是否經過了調查,該送誰下地獄還是送誰下地獄,第二十三集那個醫生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麼去調查的意義究竟是什麽,看看熱鬧而已嗎?
另外再扯到洗刷罪孽那一層,不說什麼了這些BUG把我自己都搞暈了。
除此之外,本作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請聽我娓娓道來。
第四、爲什麽在本作當中沒有提到過法律?
其實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季中有不少情況其實可以通過法律,即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不一定非得通過地獄少女的方式來解決。
但是,爲什麽本作一次都沒有提到過法律?
法律在這些事情的面前就這麼蒼白無力嗎?
或者說大家都不信任法律能夠幫助自己?
日本人的法律意識可是很高的,這也就是爲什麽我會說如果本作按照我的思路來展開的話,作者的水平會非常之高,因為你必須要考慮到法律這個因素,然後因為法律無法解決所以才想著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但是在本作中作者直接將法律這個因素給忽略了,這……雖然可以理解,但也因此使得本作水平不高。
第五、那個記者和鶇在本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清晰。
記者阿一明白地獄少女的存在時不好的,他很反對用“地獄通信”的方式來解決怨恨,甚至在鶇與自己觀點不合的時候,不惜打了自己最心愛的女兒,鶇一個耳光。
這一點非常好,作者想到了這一點,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將愛塑造成為一個揚善懲惡的正面形象,這種設定給這部作品加分不少。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阿一並沒有講清楚他爲什麽反對通過“地獄通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其實這個明明是很好解釋的,根本不需要通過第二十三集中的那個悲劇來詮釋自己的觀點。
至於鶇是否理解自己則是另一回事了,她還小,以後自然就會明白。
阿一沒把原因解釋清楚,也沒能成功阻止什麽人去登陸“地獄通信”,本作中提到了他的一些舊事也沒能直接說明爲什麽他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只能說,設定這樣的一個角色非常好,但是卻沒有發揮出他本該能發揮出的作用。
因此,這既是亮點,也是遺憾。
至於鶇,爲什麽她有時候可以透過愛的眼睛,看到愛所看到的東西,這一點其實並沒有講的十分清楚。
雖然我們知道鶇是仙太郎的後人,但是這跟愛有什麽關係,爲什麽她能看到愛能看到的東西?
好吧,我們不去管這個問題,因為這兩個人有羈絆所以可以心有靈犀,這一點勉強可以接受。
那麼,如果說鶇能夠看到的僅僅只是那些有關於愛情和背叛的事情,我覺得可能更好,因為這就映射出愛和仙太郎當年的事情,而現在這種基本上沒有任何篩選,什麽事情都能看到,呃……雖然沒什麼大問題但是跟愛曾經的悲劇,關聯度就沒有我所設想的那種情況下,那麼大了。
另外關於那個蜘蛛,我也有些問題想不明白。
它是主宰地獄的嗎?
它為何要設立地獄少女?
它究竟想要做什麽?
其實這些問題可以歸結到我在前面所提出的若干問題當中。
畢竟我只看過第一季,有些問題可能在看到後面了才會明白。
但是如果它始終都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硬傷了。
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本作的缺點。
其實本作還是有不少亮點的,比如說OP&ED還有OST,我認為水平很高,也下載下來沒事的時候聽一聽。
另外,畫風也不錯,愛很唯美,鶇太萌了有木有而且居然這麼懂事這麼能幹,所以有時候那個阿一真讓人不爽,有個這麼可愛能幹懂事的女兒,居然時常將她撇下,也不怎麼考慮她的感受。
不過看到最後一集里,這父女倆在雨中抱在一起以及最後手拉著手一起走出著火的七童寺,相信他們今後的生活會很幸福圓滿吧。
總體來說,本作在所有的動漫作品當中,算是中上乘的佳作吧,只是確實在世界觀以及劇情的安排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一點必須承認。
其實如果有人看了我這篇文,然後在樓下噴我的話,我真的無話可說了。
因為,如果我不喜歡本作,我不可能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打這麼多的字。
因為比較喜歡,所以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它的世界觀,發現并指出這其中的問題。
如果你聽不進任何對本作的批評,我只能說,你還太小,真的太小了。
文中所提出的諸多問題,有些或許在第二季第三季中有相應的解釋,有些則可能是因為我忽略掉了本作中的一些細節因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這些都煩請大家批評指正。
歡迎討論,謝絕板磚。
In this Craziness,Uncertainty世间众生之愿我们能够将其留于何处?
In this Craziness,You gave me life心中这份愿望我们又能将其守至何时?
让我看见这一切 是想要我放弃吧这个世界的肮脏是无法改变的而人们也希望它这样下去讨厌的人什么时候让地狱少女流放他就好了这种想法 你有 我也有然后那些人 才能抱着希望地活着一天又一天如果这就是现实 你能接受吗
故事蛮简单老套的。不过阎魔爱的设定很吸引人。
3.5
也许无法再固执地追逐。
由此认识了一种美丽的花——彼岸花
当初第一季还是比较萌的
每一集都是一个剧情,已经厌倦了,并且我一点都不认同地狱少女的存在。
真的是很悲伤··看到后面尤其悲伤
关于记忆
每集都一样..为嘛..弃!
感觉还是挺出名的啊,怎么居然能那么难看,真是难看的要死看这个等于下地狱吧。。坏人根本没得到什么惩罚啊。。99%是好人被欺负和死神装逼镜头。。每集就是不同的人许愿,真是倒胃口
剧情太相似了好么!
想起来就看几集,居然补完了,继续第二季~
想死一次试试吗?
不喜欢能登的声音……
每一集同样的套路让人疲惫,名义上帮助了被欺负的人反杀,实际被欺负的人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憋屈
好无聊,真的
有的根本就是委托人小题大做,无辜者为了一群本来就该下地狱的人渣奉献了自己,这世界观崩塌的剧集告诉我们没法惩治元凶就自杀吧,反正他们逍遥法外一阵以后还是要下地狱的科科;情节模式化,自己不把精华放在前面吸引观众,还要怪观众不坚持到底吗?
一遍、死んで见る?
高中暑假看的了,就前两集有点感觉,后面一味重复难以忍受。经常是不明所以的怪异剧情设定。歌挺好听的。
当年超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