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着夜把最后一集看完了,上半集为汉室而哭,下半集为曹丕而哭。
电视剧最开始是深深的被汉献帝所吸引,杨平临危受命,面对聪明的郭嘉和曹操的一步一步的追查,该如何生存下来,揪着我的心。
但他从头到尾,秉持着自己济天下人的理念,直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乱,选择禅让。
他遭遇了各种困难,可始终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我觉得他是内心非常强大的一个人。
越看到后面,我却越被曹丕吸引。
从一出场的酷黑大公子,到有点蠢蠢的像是暗恋皇后表演舞剑的傻小子,到皇帝也和他同生共死过觉得他是可靠的人,到一遇甄宓误人家终生的翩翩少年郎,都觉得是个有野心但是算不上坏的小草包。
但直到他发现敬爱的大哥是被母亲暗杀而只是为了让自己上位。
发现父亲也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自己再怎么努力,父亲也不爱他而只爱四弟曹植。
他就开始崩坏了,更残忍的他反而更能得到父亲的夸奖,这句经典名言“ 孤这么多个儿子,你是最像孤的一个 ”上几集刚刚鼓励过曹植,马上又被曹操说给他听,就是这样的话鼓励着他,不像曹植一样心怀天下,也不像父亲一样怕被史书臭骂。
毅然起兵,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孤家寡人之路。
最后半集基本就是他的残酷结局。
拿到了皇位却被妹妹唾弃,他痴迷的抚摸着龙椅和玉玺,说着自己比父亲强,父亲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近乎疯魔。
末了吐血。
他像少年时一样焚着香炉弹着古琴,抬起头来看甄宓,和她说他们以后的的好日子,却被甄宓说那个少年已经死了,决绝的用手拉断琴弦,转身离去。
召来太医,说难过十年之寿,他捏着眉心的手揉了揉放下,一睁眼已是满眼湿润:十年,足够成就一位文治武功的开国皇帝,足够了。
最后,他做了七年,真正的孤和寡人。
他这一生,不过是想要得到父亲的爱而已,所以要顺着父亲的心意,把自己逼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失去了爱人和亲人,可惜却又没有曹操那么冷酷,其实,他一点也不像曹操。
每次当网络上出现一些分析犯罪人员为什么犯罪,去寻找他的原生家庭的深层次的原因的文章时,总有很多人和抗拒,说是在给他的犯罪找借口。
诚然,同样的环境,能滋养出干了坏事的人和干了好事的人,并不能完全归因于环境。
但看看曹丕一步步的走向,我们是想说这样的环境更高危,更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样成长的小孩和朋友;作为拥有者(具有这些特征的人),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有一些性格特点和认知理念是不太合理的亲子关系造成的。
只有第一步意识到了,才可能有第二部进行调整和改变。
毕竟我们都是想要为自己而活,过的更开心的 所有人。
想要被爱被关心没有错,可要是能和曹丕聊聊,调整他的不合理信念,让他明白不被爱并不是他的错,也不能为了被爱放弃自己,还有,首先要爱自己。
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好一点,只是希望他能开心一点。
军师联盟里见证了这个编剧-掠水惊鸿折脚雁宫斗式智斗:开局司马斗杨修:翻盘计是靠杨修在刑场说漏嘴。
噗嗤。
无大局无逻辑:说漏嘴后,杨修、荀彧、司马懿,就地在开放式、有群众围观的刑场爆料国家机密。
这是怎样魔幻的一个场景。
在军师联盟里,我只看到了编剧她努力找梗的卖腐。
有粉丝会说:看她用了多少典故,多精致,多用心。
然而这就像选了半天钢笔选了半天字体,然后在1+1=后面填了一个5。
没有卵用的炫技,只是愚蠢。
曾经有位大神说,炫技有4种层次,其中一种便是这样:基本功奇差,还想着秀,最后只能贻笑大方。
回来说三国机密。
首先她得感谢亲王,亲王的原著很大的补充了她逻辑的不足,不至于再写出像军师联盟里的宫斗三国、魔幻三国。
其次比起上作,她非但没有进步,还退步了。
也许是军师联盟里卖腐尝到甜头,三国机密里开始无止无尽的硬核卖腐。
司马懿识破尸体不是杨平那段,完全可以仿原著的推论来写:杨平向往救世学医而懒剑术,右手虎口有薄茧,不是他。
司马懿的机警以及对杨平的了解都能表现出来。
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而编剧跛脚雁非要卖腐一句:他的身子我看过。
我不知道其他腐女怎么想,反正我是快吐了。
再有,也许是军师联盟里演员演技都不错,她人设样板还表现的不明显。
到了这个剧,简直……阳光猛烈,万物显形邪魅狷狂霸道总裁逼王之王司马懿仁中仁之无解仁林妙可式刘平我跳我就跳脸上写“同(司)行(马)全靠我衬托”吸粉助力杨修人设硬的可以叫“钢板戏”了最后,希望贵编剧从文学水平开始脚踏实地,少“炫技”,如果只想着带私货,只想着找找梗卖腐,永远不会有进步。
附上一些截图,来自微博:
——————————————5月24日更新———————————————忍着各种弃剧的冲动,看完全剧了,别说我只看了开头12集不够客观:用填坑的方式写角色,除了坑还能写出什么(全剧观后感)顺便一提,凯旋的错误全剧最少出现了4次,看来不是笔误,是真不知道。
这是什么电视剧啊?
白瞎这本书了!
剧情纯属胡编乱造,又是以三国为背景,去年刚上映了《大军师司马懿》,这么烂的剧更没得比了!
本就不能说是历史剧,可是就当是个古装剧也看不进去,又毁了一本小说!
马天宇虽然是长得帅,可是在三国这些人物里,哪个都不适合他演,他的形象有点过于偶像化,娘娘的,三国人物王者、军师、将军那些人的感觉他还是演不出来。
细节真实性是影视作品的生命。
这里的细节真实性不是说要处处符合历史真实,不允许想像,而是说要细节合理。
比方说,看到父亲断了手笔,一定不是呆萌着,如果说当事人忽然呆住,继而大嚎一声,扑过去,泣不成声,就真实多了。
这部戏类似的硬伤太多了,汉人最终礼仪,台词,态度就要有一种像那么回事的感觉,偏偏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堆现代人穿上古人的衣服在自以为是。
跟到临近结局,应该是有点发言权了。
谈点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仅供讨论。
先说刘平。
几位年轻演员中,马天宇演技争议最大,在多场重头戏上,尤其是刘平与曹操、司马懿的对戏中演技问题暴露得比较明显。
以跟韩东君的对戏为例,刘平与司马懿决裂前两位演员一柔一刚,一静一动,加上编剧的有意往卖腐方向引导,两人气场和谐,甚至还有点小萌。
但两人一旦决裂,韩东君就把马天宇压死了,照理说,这时候的刘平不管是才智还是气度都是足以与司马懿比肩的,但讲句不太恰当的话,司马懿的豹纹披风都比他有戏。
尤其是刘平与曹操的多场重头戏,马天宇的眼神明显是失焦的,感觉紧张,肌肉状态僵硬。
这是马天宇的紧张,而不是角色的紧张,很清晰地通过失焦的眼神和紧绷的面部肌肉传达给了观众。
其二,刘平人物性格的形成是悬空的,只有人设,而无人物。
比如贯穿全剧屡屡出现的“双眼通红”,这样的戏有难度,演员必须充分调动呼吸与肌肉,将情感投入进去,而马天宇的表演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动态的感情变化或者说心理转变的过程,更像是PPT,少了层次感。
怒斥贾诩那场戏,很明显地出现“声音”与“表情”分离的BUG,配音演员的戏显然更好,而这段BUG明显的表演却被粉丝称赞为演技绝佳。
这样的刘平,如何立得起来?
再说万茜。
首先要说,万茜是个好演员,她的情绪爆发很有力,台词也很漂亮,所以万茜出场时,感觉像一个正剧演员忽然被丢到了古偶演员里,是很夺目很能镇场的。
但是,伏寿的形象不该是这样的啊,刘平纵然软弱心慈,但能把软弱心慈坚持到底,也值得一声叹息。
伏寿不同,她是一个心智果决坚毅聪敏原可以光华灿烂的女子,却被爱情线忽然弱化,她把徐州屠城事件归咎为曹操,却又心安理得地把唐瑛之死推给乱世,她崇拜着先帝口口声声要重光汉室与司马懿有着类似的心性,却又屡屡被刘平的圣父光环冲昏头脑。
前半部她是咆哮帝,后半部她是恋爱脑,后半部如果将她的戏份全删,竟然完全不影响剧情,论人格魅力,竟然还不如曹节。
说到这里,更像是编剧的锅。
韩东君这个年轻人很有潜力,演技没毛病,甚至可以说出彩,个人以为,司马懿之所有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到该剧主创无下限地卖腐,丧心病狂地给他配了四条CP线,官配唐瑛, 腐配刘平,动不动就玩皮鞭凌虐,跑趟邺城安排了个傻白甜炮灰受,还有传统西皮丕司马请他出仕搞得像求婚,真是从未见过拉郎配拉得如此清奇的剧组。
我不反感阴谋阳谋毕露霸总式地司马懿,只是不赞成这种过于极端的人设,司马懿从协助刘平匡扶汉室到终于走到刘平的对立面,应该有一个价值观分道扬镳的过程,这是全剧的看点之一,但很可惜,唐瑛死后,司马懿立即变身,这是角色不成熟的地方,但演员尚可期待。
要特别提一下曹丕,这是全剧中我个人以为没有崩掉的主要角色,可以立住且有余味可品。
他半生都在渴求父亲的温度,后来遇见了司马懿,两人心志相近、同气相求,偏偏中间又横着一个刘平,父亲想废他,刘平提防他,王越挟持他,司马懿几次三番想杀掉他,只能孤独地像只狗一样为自己在乱世中谋求一席之地,这样的人,最像活着。
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他和曹操在病榻前的一场戏,把头埋在曹操怀里痛哭时,分明看到了一个心机深重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爱的孤独小孩,即使对手演员是谢君豪依然丝毫不落下风。
如果要选此剧的最佳表演,我选这一幕。
马天宇根本不适合演戏,不论什么情况都是瞪大了双眼,而且还无神。
不是因为万茜演技在线,实在是分分钟想弃剧。
怎么会找马天宇饰演刘平,导演眼睛是瞎的啊,这演技真的是太差了,看到他就出戏,这老大也不小了,怎么演技也没啥长进。
剧情拖沓,好几次看了睡着了,还是看弹幕能提神一下。
男女主的戏服能不能换几套穿穿,刘平永远是那件小红衣,看上去质量也不好。
上周不知道31接下来拍什么,这周看了31和32知道后面都是xjb拍了,评价一下这个剧:龙难日的部分改编的还比较少,董承之乱这段基本能还原原作水准,十分精彩,但是后面再也没有这个水平的剧情了,简单评价一下:一,剧情。
剧情上为了加司马懿的戏份已经完全暴走了,和刘平原作就有的基情无限扩大化,和唐瑛、审荣的剧情完全原创,导致了第二部分的剧情全面失控;另一个新角色是曹节,出场了几集全场隐身,目前还看不出用意;满宠和郭嘉的基情不知道什么鬼。
第二部分所有征战剧情全部删了,最后决战动作戏也没了剩郭嘉和蜚先生bb了两句直接捅刀,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成本,但是我印象里最精彩的贾诩收高览张郃,郭嘉胜颜良文丑,官渡决战造假城这些精彩的部分全都没了,就剩几个主角基来基去儿女情长,差评中的差评。
二,人物。
挨个点评一下出场了的所有角色:刘平:3分,不及格。
马天宇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个水平的演技,刘平的迂腐和慈悲只演出了迂腐,所有戏毫无表情,很多公众号已经吐槽过了,大哥你爹自己砍断了个胳膊你一句话都不说啊,别人道破身份你脸上好歹有点反应啊,全程跟个痴女小媳妇一样“是仲达”“仲达好棒啊”“仲达仲达仲达”,后面是剧本问题的话,前面完全是演技水平问题。
不过这个演技在某些装傻充楞的桥段还有一定的特色不给最低分了。
司马懿:7分。
我要说的是,虽然这个角色魔改最多,但是韩东君的演技确实不错,跟天子搞基和跟唐英的剧情只能怪编剧nc,但是综合而言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实这个角色有一半的原作杨修戏,就导致了司马懿的主角光环过重,让整部剧从原作的或然历史变成了逻辑上推敲不过去的胡编乱造(最近看的30-32尤其严重)。
伏寿:9分。
没啥好说的,完全被万茜吸粉了,虽然到了官渡以后因为剧情原因表演有所下降,但是早期许都阴谋战的一颦一笑,对张宇对赵彦的威严与激动,万茜的演技实在是太到位了,可以说是全作主角最佳也不为过。
曹丕:7.5分。
完全符合我对丕少的认知,后期有原创戏份但是不是他的问题,整个的野心感塑造的非常好,年轻演员水平不错,甚至可以说超越马天宇,未来可期;杀胡车儿一段虽然是原创但是质量很高,可以接受。
唐瑛:6.5分。
其实真的不怪董洁,都是编剧的锅,可以看出来董洁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了,但是剧情全是原创又要打打打又要你侬我侬让人感觉实在是emmmm。
郭嘉:8分。
黄赌毒三人组第一号,综合而言不过不失,原角色魅力在这摆着虽然删了官渡大把戏份,但是气场还是相当的足,演员拿捏水平也很高。
杨修:5.5分。
黄赌毒三人组二号,又一个我比较失望的角色。
因为前半截斗智的戏份全给了司马懿,这角色给人的感觉就只剩下了原作官渡最后失控的那个自大狂,演员也只表现了这一点,得说改编的锅占了大半。
贾诩:9分。
黄赌毒三人组三号。
我先要吐槽一下:为什么删官渡戏份!
为什么删官渡戏份!
为什么删官渡戏份!
最精彩的片段明明在于老甲鱼困高览张郃,至于反击王越这种奇幻剧情删了也就删了。
演员是我看演员定妆照的时候第二满意的,事实上老师的水平也非常高,那种装老装糊涂的水平演绝了。
貂蝉:9分。
嗯,看到演员定妆时候我最满意的,董璇演绎的貂蝉非常棒,看剧情后面还会有魔改,就让记忆停留在官渡之前的貂蝉吧。
满宠:4分。
这个角色本来就是照着奥贝斯坦来的,亲王写他是条毒蛇你没必要说弄个面膜在这到处转悠吧;前期还行,“名侦探”剧情表现尚中规中矩,后面跟郭嘉的戏份让人恶心,三观崩塌。
荀彧:8分。
王阳明的水平相当可以,“臣是否跋扈”一段演出了我心目中的荀令君,可惜都被主演个zz脸给毁了;有大家之风,一看就是搞后勤的。
冷寿光:7分。
原作我就没啥印象,作为个年轻人演技已经可以了。
张宇:9.5分。
太监专业户,又一个看了定妆照我就很满意的角色,虽然只登场了2集,但是整体演技拿捏的都非常到位,良心中的良心。
司马防:7分。
原创角色不做评价,那么容易就同意老二了有点突兀。
司马朗:6分。
原创角色,戏份稍微多一点,不知道为啥所有影视司马大都是老实人形象。
杨俊:7分。
比他儿子演的强多了。
杨彪:7.5分。
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老成持重感演的非常好。
伏完:7分。
同样是老演员,演技不错,戏份比较少,可以说是原作开始就有的bug了。
曹仁:5分。
曹家顶梁柱演的跟个傻二一样,说这是颜良我都信,不及格。
董妃:7.5分。
刁蛮任性感演的非常好,最后领盒饭的剧情煞是感人。
曹节:3分。
这是导演还是出资方亲戚吧??
卞夫人:8分。
又一个拿捏的很到位的角色,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看走向要有兄弟阅墙的明线剧情了,后期等更多表现。
董承:7分。
非常合格,可惜后期戏份被砍了不少。
赵彦:9分。
第一部最大的惊喜!
其实让他去演主角都更好的多,那种迂腐感和正义感喷薄而出,演员演技很高。
种辑、吴硕、王子服:6分。
你们都谁来着?
最不能忍的是王子服的剧情原作本来还挺重要的,第一部让演员演酱油了。
孔融:9分。
老人家演技相当棒!
虽然只有惊鸿几瞥还是戏感满满。
张绣&胡车儿:8分。
完全合格,两个角色的西凉豪迈感演绎的非常到位,可惜胡车儿后期被卖的一段剧情提前成了仇杀,不过颜良文丑关羽张辽都被删了他们也没啥好说的了。
徐福:6分。
和背锅三人组一样同样没留下印象,后期的剧情被删了,不过看进展不排除加戏变成徐庶。
王越:8分。
固执感非常好!
选角也很不错,后面有原创教丕少练剑的剧情,表现还是很可以的。
邓展:7.5分。
演员尽力了,可惜原创角色没人权被早早砍死。
孙礼:6分。
原作戏份还挺多的就这么被主角光环给克死了。
淳于琼:7分。
原作后半截那段超燃的剧情被删了,留下来的只剩一个鲁莽跋扈的淳于琼,好在演员演技还可以。
蜚先生:6分。
又一个偏执狂,但是原作需要的一点智慧都不剩了,只剩了偏执,让人感觉袁绍怎么会听这么个sx的建议。
袁绍:6.5分。
跋扈感不错,但是编的也太跋扈了,最后官渡决战的戏份加的一点不燃反而有点交智商税的感觉。
潘越:5分。
完全不知道这个原创角色来干嘛的。
柳毅:6.5分。
同上,但是演员的演技不错,存在感很强。
卢毓:6分。
同上,设定比前两人稍有用,存在感稀薄。
审荣:8分。
第二部加戏塑造最成功的新角色,演的实在是太抢戏了,看见没,傻子就应该这样演。
审配:7.5分。
审正男存在感一般,但是也是为数不多袁绍方有描述的谋士了,最后壮烈的一段亲王没写,电视剧加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崔琰:8分。
邺城袁绍阵营的水准都还是相当高的,戏份也很足,可惜没看到田丰出场。
许攸:8.5分。
许攸这个贪婪小人的帽子是摘不下去了,演员塑造的水平非常好,事实上这种小人是比正面人物好演多的。
甄姬:7分。
第一次见刁蛮任性的甄姬,还挺有意思的。
吕玲绮:8分。
女汉子演得不错!
比曹节的感觉要好很多。
袁熙:6分。
名coser触电,可惜本来就是没啥存在感的角色,剧情也是乏善可陈。
高览:5.5分。
高览成了忠君爱国好同志了,同样最后那段强行加的袁绍VS天子对决蠢得要死。
曹植:5分。
原作中没有的新加角色,同样未免呆傻了些,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跟曹家有仇,几个角色都有点天然呆的感觉。
曹操:7分,合格!
但是因为原作没出来,估计戏份全是后面原创的,保不齐会有剧情暴走。
许褚:7分。
许胖也就一直许胖了。。
马伯庸:演了董承的一个书童,化成灰我也认得你!
四字真言家宅平安。。
当初看剧照挺带感,正片就。。。
这部戏撑死6分要是没有万茜李建义谢君豪他们,这个剧就该给负分,服化道好看是好看,剧情拖沓,节奏怪异,情节莫名其妙不说,一直卖腐,天哪,卖腐不会改变巨烂的事实,主角团就万茜演技过关,董洁明明原来会演戏的,都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戏表现这么烂。
粉丝水军也是很奇怪哈,刷五星就算了,还给人打低分的扣帽子说人是钟汉良粉丝,哟路人眼睛也不瞎,分的出好坏。
谢君豪也开始魔幻表演了,可能他对曹操的理解跟我的预想有偏差吧
本来应该三星,但因为扯淡刷一星的实在太多,所以加半颗星星。
现在豆瓣特别喜欢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是历史学家,任何古装剧都要跟你扯历史,管你是戏说还是再创造,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历史”,都是臭不要脸。
我为什么给历史这个词打上引号?
那么我们就要说一说史是如何产生的。
它产生于早期的巫事占卜,后来由天事转为人事,开始有了早期的历史,也出现了被称为史书的叙述散文,也就是史官所记录的那个史。
我们以春秋,左传,战国策为例,其中文学价值最高的就是左传,作为补述春秋的存在。
可能大家没读过春秋,春秋大部分阐述都是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完毕。
总结就是某年某人做了什么。
左传补的是什么?
情节。
怎么来的?
作者想象的。
难不成别人说话他在旁边听?
这个不是胡扯,是事实。
战国策中虚构部分占全文四分之一以上,它的艺术价值按照现在的观点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我认为评价影视文学应该按照属于它的评价标准,而不是胡搅蛮缠,暴露自己的无知。
我们的先人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以及对生活现实的浪漫幻想,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及态度注入其中,以评述历史人物及其生平,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传播学说,或弘扬礼义传统,没想到几千年以后,他们的后人却不再承认这些东西,非要拽着自己半桶水的知识在人前晃荡,自命不凡,实在是可悲可笑!
我们应该摒弃的是违背大事件,抛弃正确史观,甚至肆意抹黑历史人物的改编,不是不允许任何的戏说!
更有甚者直接批判马伯庸本人的小说!
“这种小说!
”你告诉我?
什么叫这种小说!
我不知道民科毕业的人到底有多厉害,我只知道,如果你真的想在马亲王面前炫耀自己的历史有多好,先把二十四史读完再来吧。
科科。
非常喜欢那句,“至少让后人知道,这个时代除了战乱,还有文明存世。
”能写出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值得尊敬了。
——————————补充一句不足你们真的gay得太明显了,什么身体全看过,什么为了你放弃全天下真的很傻逼好吗?
关于如何恰到好处的gay里gay气,你看看琅琊榜啊?
你看看伪装者啊?
你看看之前的军事联盟啊!
行云流水般基得恰到好处都不会……扣半颗星!
————————再度改星,除开部分尬写的麦麸台词,编剧的文学常识是真的有些尴尬😅先是16岁的二丕直接吟诵自己大概十来二十年之后才写的典论论文,然后是张载的话不知道为什么会在东汉冒出来……不知道后期还会出现什么奇怪的东西……
郭嘉:“辛苦荀令君了,给陛下讲孟子。
” 荀彧: “是陛下自己选的,王道之学。
”这部剧不是正史,甚至不是传奇,它的目的不在于陈述历史!
从汉献帝切入三国风云,是为了让皇帝成长为龙傲天,制霸天下吗?
显然不可能。
从汉献帝切入三国风云,是为了瞧皇帝不停挣扎捣腾,最后却无力回天吗?
显然太自虐。
从汉献帝切入三国风云,是为了给亡国之君翻个案,甩个锅吗?
朕是天下第一朵纯洁无瑕的白莲花,汉室亡于朕手,都是别人的错!
显然太低级。
那这是一部寻常意义上的的杰克苏或玛丽苏“魔改历史”的偶像剧吗?
没有那么套路,也没有那么简单。
这剧讲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献帝,用了一个老套的但百玩不厌的“替身”梗,方便用后世的思维方式切入历史,想象历史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它不是陈述历史的,却是在探讨历史!
双胞胎“替身”梗,梗不怕旧,玩出新意相比追求每一步剧情是否与历史记载一致,我更认为所谓的“魔改历史”是指人物的行为失去历史的发展逻辑。
在我心目中,这是一部有政治理想和充分的历史想象依据,值得深入思考的好作品。
用“魔改历史”来贴标签,是把事情看得过于程式化。
用一个原创人物刘平投射到历史中的汉献帝身上,再切入历史,目的不是为了讨论什么正史/野史,而是用后世的政治理想来探讨历史的一种可能性。
剧情在改编时,除了满足大的历史框架并兼顾戏剧冲突之外,所追求的是主人公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历史逻辑,而并非死抠哪一条记载。
当然在脑洞中把正史/野史中的梗串联起来,则是可观、可赏、可玩味的小乐趣。
刘平小时候所确立的“仁德”本心刘平坚持仁义之道,仁慈之心,仁德之本,大家基本都是能认识的。
那么什么是“仁”?
按照《论语·颜渊》中最直接的一句话,就是“爱人”。
由人类本能的血脉亲情推己及人。
刘平的政治思路是属于儒家孟子一系的,剧中也反复提及孟子来暗示这一点。
刘平延揽荀彧、郭嘉为帝师,请荀彧讲孟子孟子的思路在儒家中最偏于理想主义,最讲求个人道德和心性修养,从“性善”出发去论证秩序的建立。
这种秩序不在天道,而在人的本性。
孟子认为,“善”是人本身具有的天性,人天生固有“恻隐之心”(同情心)、“羞恶之心”(羞耻心)、“辞让之心”(礼让之义)、“是非之心”(正义感),而非后天习得。
但在普遍的混乱和普遍功利时代,特别是秦汉之际,荀子的思路显然比孟子的影响大。
荀子的思路一方面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在社会秩序调节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重视现世治理的实用功利,更重要的是,荀子是以“性恶”出发去开出整顿社会秩序的方法的。
虽然后世的中国思想界更加认同孟子,但孟子思想的流行其实是晚近的事情,伴随着唐宋以来儒学的转型,出现了“孟子升格运动”。
孟子逐步受到官方封爵,准许配享孔庙;《孟子》一书也由“子”升“经”悬为科举功令,进而超越“五经”而进入“四书”之列,并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荀彧为皇帝讲孟子,“与民同乐,则王矣”,而荀子思路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更偏向于“君”所以说该剧这个脑洞,就是要用一种后世的政治理想去探讨三国乱世的可能性。
刘平请荀彧为帝师时,台词说给陛下教了孟子,是陛下自己选的,王道之学。
三国时候大家其实不太会读孟子的,用一个原创人物刘平投射到历史中的汉献帝身上,再切入历史,为的不是讨论什么正史/野史,而是用后世的政治理想来探讨历史的一种可能性。
简单说就是用唐宋以后所流行的孟子的政治思路来探讨在三国历史实施的可能性。
你看出这一点了吗?
《三国机密》这部剧是真的有点想法和深度的,从这一点出发再去看刘平这个成长型的主角如何成长,无疑会有更清楚的思路。
愿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
附:“孟子升格运动”概况:唐朝宝应二年(763),礼部侍郎杨绾上疏建议把《孟子》与《论语》、《孝经》并为“兼经”,作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其虽未得准允,却发出了将《孟子》由子书升为经书的先声。
唐朝韩愈提出“道统论”,并开列了“道统”人物名单,他认定孟子是孔子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传人。
北宋熙宁四年(1071),《孟子》一书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其官学地位确立。
以后,该书成为官办学校的主要教材之一、科举应试者的必读之书。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孟轲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孟轲”改称为“孟子”了。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种著述结集在一起,并作了章句、注疏,合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和定本”。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感谢作图姑娘的无私奉献,比心❤可随意转载,谢谢!
甄嬛传三国版……
虎头蛇尾
哇哦,目前不错诶,四星观望。演员都在线,万茜很赞。
一部三观太正的电视剧。
本来给过三星 但是我个人觉的此剧还是不够精彩 智斗的火花不足 改成两星
很难看了
发现三国机密真好看,剧情演员都没得说,令我惊讶的是跑连龙套的演员都不出戏。剧情全程紧张刺激,偶尔又穿插点诙谐幽默,太喜欢这种风格了,追的停不下来。
万茜不错。
这是最贴近马亲王的改编了,你们这些瞎眼评分的,你们看了吗?明明是马亲王最优秀的作品了……这么繁复的设计,惊心动魄的暗流涌动。
男主是不行,都靠万茜撑场面
汉献帝棺材快压不住了系列,这篡改历史篡得,能换掉马天宇吗,热评尬吹历史正剧恢弘大气的良心不会痛吗,马天宇射箭那里抠图抠那么明显
看着韩东君的那个脸啊……就没法继续看了,弃了弃了
这剧才6.6分 我是不服的 起码7.5起吧
17.3.7-6.28@横店/象山 一部全程在线戏份颇重的古装女一,居然还是孕期拍摄…B站帝后轻甜cut时长6h+ 差不多全片六分之一,还有不少非甜帝后和单人镜头…舔全片系列,原声控颜值狗的福利!十八岁的伏寿凉凉第一集末段上线,人未现 声先行,可可可!平日的端庄隐忍,被张宇看破刘平身份时的崩溃,教导刘平的无奈与欣慰 朝夕相对渐生爱慕 在内斥责对外维护,微服出宫后逐渐显露出的柔美——这是一个立体的伏寿,多谢亲王的小说,一个正史上存在度极低的人物被演活了!万老板 董洁 董璇,全片看完可以救我于脸盲名字盲了吧…两部《军师联盟》之后又一部三国剧,建安五年到建康元年(200-220年)秘史,马天宇版汉献帝刘协/刘平,被曹操所挟以令诸侯,整日嘴上挂着司马懿(韩东君)卖腐是没有前途的,娘娘才是正道…
24集弃,实在受不了圣父光环普照大地。曹丕成了一个小人,杨修更是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虽说是小说改编,但是依然接受不了。
呃,这是全凭臆想的“三国”。
剧情过于松散拖沓了,而且感觉大家的表演痕迹都很重。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汉献帝刘协和诸葛亮是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的。有些脑洞极斯恐怖的家伙竟然说这两人是同一人(幸好去世日期各有明确记载,不是同一天)。
马天宇拿的是女主的剧本儿吧?他的女气真的溢出到屏幕外的十里八乡了…
现在只要看到唐人两个字,呵呵...... 看了两集果然没让我失望,好看的我只能不自觉的给一星!跟虎啸龙吟相比差距不大,中间也就差了10部新版三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