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大卫去对付巨人歌利亚,他还只是个孩子”一部反战片,更准确的来说是反伊战片。
影片在处理父亲为了弄清Mike被害真相的过程是扑朔迷离,在真相大白的一刹那又举重若轻。
是最为突出剧情设定。
稍显不足的是,为了强调战争对参战士兵的影响,剧中涉及的每个情节的人设都和现役或退役士兵有关,会觉得有些过了。
本片取材自真实事件。
伊拉克步兵麦克的父亲汉克某天突然接到儿子回国后失踪的消息。
老兵汉克驱车来到军营亲自调查,从儿子手机的影像中一点点了解到了麦克在伊拉克所经历的心理创伤。
没多久警方发现麦克遇害,并被肢解焚尸。
汉克的妻子琼得知噩耗后悲恸万分,不能自己。
汉克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结识了当地探员艾米莉,二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并一步步接近事件的真相。
好沉重的影片,本以为是一桩单纯谋杀案的调查,其实讲述的是战争的扭曲和残忍,原本的战友,是兄弟,却能面不改色的互相残杀,不希望有战争,它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是无法治愈的: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父亲失去孩子…沉重但印象深刻。
“金牌编剧”保罗哈吉斯在这第二部作品中延续的“道德焦虑”,其隐晦不足,必定依然遭到那一部分人的诟病。
不过这部较前作形式收敛却分量更重的作品,似乎在“各大奖项”意外遇冷。
[Crash]的口碑带来一次金狮角逐的机会,颗粒无收倒也并不难理解。
(可是Tommy Lee Jones,他的演出难道不如某神枪手吗?
)所以,支持双眉一贯紧锁面容永远忧郁的琼斯大爷荣膺奥斯卡影帝宝座,这令我有些难以理解的来自本土的唯一提名。
我更愿意看到的结局是,Mike拍下那张照片,黑屏后画面之外响起那句“Dad, you gotta get me out of here.”。
一度认为之后长达六分钟的收尾是个累赘。
不过,最后的画面显然是要给美国人自己看的。
至于有没有搔到反战之痒的种种,没有资格多说。
不再有[Crash]里那样的和解与妥协,一个衰老的背影独自承担了一切。
曾经在两个小时内塑造多个人物,各自却不单薄。
这次的Tommy Lee Jones无须再说,Charlize Theron素面红颜甘当绿叶,面对来自男同事的冷嘲热讽挺身对峙,(这里有些对白很精彩,哈吉斯是否有意在“性别歧视”问题上来个擦边球?
)也是肃然起敬。
观看始终是全神贯注的,在于谜底之前所面临的一切阻力,在于持续跌落的情节走向。
以至于,Susan Sarandon认尸时已经噙着热泪。
作为标题的the Valley of Elah,还能说是个隐喻吗?
两次点题却稍嫌生硬。
以拉谷,神话中勇敢小孩和魔鬼的决战之谷。
在老人的叙述之下,显出为了查明真相由谷底而上的艰难。
面对主题,联系女警察Emily最终所说“He would have been really scared.”内心的恐惧敌不过战争对于人性的吞噬?
我在这里似乎有套题之苦。
延伸于基本情节之外的,Emily在家中和儿子的几场戏,以及她与上司一番对谈中的一些情况(这个上司竟然是07几部重要美片中屡次露面的Josh Brolin),为这个人物的处境作了铺垫,也有助于其形象的加深。
为狗报案的女人之死显然也是为了刻画女警察的内心,倒显得没有必要了。
(后注:这里看片时有疏忽,因而产生理解错误)不过此处运用的镜头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流畅,而整部电影正是陷在这种冷静而扣人的气氛之中。
下附个人认为言之有理的影评一篇。
http://msn.mtime.com/my/hongxiutianfan/blog/599760/#Comments
决战以拉谷尽善尽美,悬念吊着一点点解开串起来,主题又够深刻,也论证展现有力。
Shit world, all fucked up.动物一样,饥饿、暴力、冲动,束缚、发泄。
战争的反思,扭曲人性。
把一个孩子交给你。
So mad, get me out of there.站岗,冻得要死,穿丝袜最保暖,但你绝不想那样被打死,太丢人了。
警察鼻梁的瘀痕是被帮助抓罪犯的人打的。
虐狗的退役兵杀死了他小孩的妈。
战争后国家不断降低征兵标准,毒贩子没重大犯罪也行。
国王为什么派小孩去迎战巨人呢?
都是错乱的烂事。
反思战争对人性的影响,感觉是最有力度的,比现代启示录强。
最后倒挂的旧国旗是平民对国家的哭诉,no more wars?
美国主流社会对伊战的反思让人挺震撼的电影把极其简单的情节不动声色编排得这么曲折让人挺震撼的真相让人震撼,死的是迈克,其实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把美国国旗倒过来挂也让人震撼,在《国旗法》和《第一修正案》冲突时,显然偏向后者,国旗可以作为表达自由的工具
真的很好,想打9分的,没办法给。
开头觉得有点某部电影的感觉,退休的特工老爸为了营救子女再度出手,好像是叫《地心营救》?
看了开头写的是inspired by actual events ,通过一个军人爸爸寻找失踪儿子的过程,虽然MIKE直到最后才露正面,随着剧情一层一层慢慢深入,看到伊拉克战争对普通军人的影响,对人性的扭曲,they should never sent heroes to Iraq。
they毁了一个大好青年,可是难道只是一个大好青年吗?
MIKE也许代表了大多数的年轻士兵,代表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从头到尾有两个片段比较深刻,一个是开始时父亲开车出发准备去找儿子时,看到倒立悬挂的美国国旗,他代表着国际的SOS,父亲特意下车挂正。
片尾时父亲又挂上儿子寄回来的旧的国旗。
他们还是爱国的吗?
还是怨恨国家给了他们如此的灾难呢?
我搞不懂。
而当父亲返家前再去基地时,MIKE的床位又来了一个新的孩子,一个新的军人。
另一个片段就是父亲给儿子讲了MIKE名字的由来后(英雄MIKE,父亲的儿子MIKE,小男孩MIKE,三个同样的名字),在父亲回家后,艾米丽自己给儿子继续讲这个故事,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让他去打巨人、他只是个孩子。
你觉得他害怕吗?
艾米丽:害怕,我想他很害怕。
是的,MIKE很害怕,这一个MIKE和那一个MIKE。
才才Lee老头(BTW,Lee老头真是老)一出来那个调调,我就悬着颗心。
再来个老无所依我可不依。
总算老头开车出去的时候音乐响起。
吓得我Susan Saridan拿着个洗衣篮子站在房门口说“is there anything you wanna tell me?”的那个样子真有韵味。
总之,这3个人的戏都演得很足。
这个剧是接着《recount》后看的。
看完觉得有点不关己事的悲哀。
大概所有的民众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信任交给日后毁灭我们的人。
他们说,你有权利。
他们还说,这叫责任。
在国家的名义下。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起码这是我今春看的第四部类似题材的影片了。
2007,“好莱坞人民”花了多少心思在反战影片上了?
Because the whole iraqi thing is fucked up! 从《反恐王国》到《引渡疑云》,从《狮入羊口》到《以拉谷》……每部片子都从一个令人震撼的侧面揭示战争问题。
《进退维谷》的深意在于一首一尾形成强烈反差的那面星条旗,在于回来的美国兵说的那句“React or die?
”这恰是他们伊战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
是的,要么你杀人,否则你就有随时被杀的可能。
以至于……以至于……连一个小孩拿着皮球停在马路上的时候,你脑子里要思考的不是停车,而是加速超车,直挺挺地从那孩子身上撵过去,嘴里还自慰似地嘟囔:“我们刚轧死了一条狗。
”这是何等的可悲!
我想无论是耶稣还是阿拉,都无法容忍这样的局面每一天都在这个星球上发生吧。
《花花公子》终于把男人们下半身的“眼光”转移到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并且是由内而外全身心的抽动。。。。。。。。。。。。。。。。。。。。。。。。。。。。
倒挂的国旗,多年后再刷依然醒目
向汤米·李·琼斯致敬
忘记mark.
4+ Charlize Theron 里面怎么这么象Hilary Swank的...?
没什么感觉
朴素手法不一般的表现 非常棒的片子!!!
老爷子表演巨牛逼。
不准备看
侦探片、反战片、子女教育片?到底是个啥题材?最终知道谁杀了儿子也没觉得多震撼多反转,到底想表达啥看不太明白。明星倒是很多
爱国主义的老兵标签,几乎就是保守主义风潮回流的象征,以此来挖掘军队内部的丑闻,更多则是「小骂大帮忙」。
Lee Jones生不逢时啊
冠以医生之名,犯下恶魔之行。天真的孩子身上布满车轮印,迷途的士兵梦里都有惨叫声。面对无数死亡都不曾后退,喝下一瓶洋酒却眼眶发红。蓝色的汽车在路灯下会变成绿色,温暖的灵魂在退伍后只剩冰冷的躯壳。正义可以伪装,战争从不说谎。热忱与理想在无情的炮火中崩塌,颠倒的旗帜在愤怒的国度里飞扬。
通过一个罪案抽丝剥茧地剖析和反思战争,很新颖的手法
帮我记得我还没变坏的时候
还不错的电影,情节属于不温不热尚可那种。
没看懂
无特别惊喜之处;本人豆瓣上的1500部
作为一部目的性强的片子不算极烂,不过剧本缺乏说服力,IT SHOULD BE BETTER
Tommy Lee Jones07年演了多少好片啊
Paul Haggis这个导演的剧本经得起细致的推敲,导与演俱佳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