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长的挺壮,就跟终结者类型似的,但不自信,做事软绵绵,说话还不利索。
两个小朋友,小一点的小女对喝的自来水水质敏感,要求苛刻,认为味道不对,可能她有味觉洁癖!
大一点的男孩,应该是先天呼吸困难,需要随身携带辅助的药物时不时吸两口才能喘气均匀。
那个女警员看着怪欠的,不想多说。
他们家有两条狗,一条失控被插死了,另一条应该是被外星人啃了。
外星人有变色龙的特点,会改变肤色,所以晚上看不见,除非它想让人类看到。
男主角用锋利的餐刀剁掉外星人的手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血迹,既然外星人是血肉之躯,应该身体组织手指都是含有水分的,那为什么还怕水呢,难道类似于蛞蝓怕盐?
难不成外星人的细胞都是不需要水的?
这么扯?
那个男二号不知道和男主怎么个关系,没细看,反正是个过气退伍的运动员,也有劲,用棒球棒揍外星人,但感觉他怎么使不上劲呀!
外星人不是敏捷的不得了,怎么被揍了还反应这么迟钝,气急败坏用鸡爪子喷气体毒小孩。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外星人也是生物,那是靠什么气体维持自身身体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的呀!
男主回头那会儿我以为去找水管子开自来水冲外星人呢!
根本不是,乏味。
桌子上的杯子倒的是真有规律,不但不掉下来,倾斜角度还是一样的,杯子口的方向按照受力是该口朝外吗?
真是扯呀!
加起来没有一瓶矿泉水的水量洒出来居然还把外星人给流死了。
为什么不把断了的手指这块人体组织拿去国家的科研机构做细胞层面的观察,看看组织的构成是啥岂不更了解外星人的组成构造。
前面外星人不出现,各种找,恨不得找出来,看看为何物!
后面外星人主动来了,各种躲,为啥不把孩子藏好,再一边报警,一边两个大老爷们直接拿武器干躺外星人啊,这么怂的吗?
这麦田怪圈怎么形成的,到底也没说,就外星人这个笨样,连门窗都靠蛮劲闯进来,能造出来麦田怪圈?
那个破对讲机是在考验人的智商吗?
男孩在超市搞了个地理地图还是从哪弄的外星人插图手册绘本,端在手里看,觉得故事和自己家吻合的都成指导圣经了,问题是谁写的这本书呀!
怎么故事就照着演是吗?
男主角的妻子貌似不幸遇到车祸,肚子里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应该更可怜,九死一生才活下来的吗?
为啥男主明显更心疼儿子,儿子是老大,肯定先出生的,不知道这都是什么逻辑。
整个故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就给一颗星吧。
这一颗星是送给两个孩子用望远镜看天空那里,画面还是很美好的,妹妹的头靠在哥哥的肩头,还有一处妹妹给电视的声音增加看起来也挺好的。
其余的就没啥出彩的地方了。
天兆 (2002)6.52002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 M·奈特·沙马兰 / 梅尔·吉布森 华金·菲尼克斯这个片子我只能给一颗星,不能再多了!
太差了吧!
小时候看的电影,现在翻来看真的感觉剧情虽有点牵强但又有点巧妙。
翻了很多评论好像能真看懂的没多少。
这其实是一部表面只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但实则主要是一个让刚刚抛弃自己信仰的人又重新相信上帝的过程,但好像大家都找错了重点。
先告诉你这不是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科幻大片,而是关于信仰问题的文艺片,所以想找刺激的人请绕道。
大家看没看过《i型起源》
I型起源 (2014)7.8201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迈克·卡希尔 / 迈克尔·皮特 史蒂文·元这类电影可以归类为比较另类的科幻片,我个人觉的虽然《天兆》比不了《i型起源》,但主旨和拍摄手法还是有点像的,后面告诉你。
剧情分析:刚刚丧妻的神父,全家人还没有走出这片阴影时,外星人入侵,再也不相信上帝的男主却在影片最后一刻追随了上帝的指引保护了家人。
妻子最后说的话,女儿对水的挑剔,儿子的哮喘,到最后再来看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
人可以分两类,当碰到好运时,一类人会把它看做一种征兆,虽感到巧合,但相信这是高高在上的God所安排的,另一类则纯粹把它看作是运气。
但到最后所有的巧合叠加在一起 你告诉我你还不会相信上帝?
前面支离破碎的剧情正是对后文的征兆,种种巧合让男主又重拾了自己的信仰,让他从第二类人变成了第一类。
剧情的缓慢和支离破碎正体现出男主阴沉压抑的心灵,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像看《世界大战》那样肾上腺紧绷,前面的缓慢、压抑正是为了烘托影片最后一部分所给人震撼的那种效果(这和《i型起源》很类似,看到最后所给我的震撼差点让我想去信上帝了,唯物主义万岁´v`)。
影片最后的那种滑翔视角 超帅的挥棒动作 还有观赏态度的巨大反差,立即让影片上了一个档次。
谁都没有想到前面的很多细节都将是最后紧迫时刻的关键。
影片里夹杂着一些我们看不惯的美式幽默,真的起鸡皮疙瘩,但为了不让前面的剧情过于枯燥也只能这样。
当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这是什么科幻片呀浪费时间 要加倍看 外星人low暴了 给亲情加分 给萝莉加分 导演的烂笔 终于看到外星人 等等等等的时候,我真想tm的说一句:想看《世界大战》你再去看呀,想看外星人你去看《世界大战》呀,不了解一下剧情简介就这么仓促定义这个电影就应该是科幻大片了吗?
当然有。
不同于其他科幻题材/末世题材,《天兆》中带来恐惧感的不是外星人,不是地球侵略,而是主角回忆里无法疏解的症结。
片中说到,面对一个事件时通常可以区分两类人,一类人将事件看作象征,相信巧合无法避免,带有宿命论的意味。
另一类是直接现实的将事件看作客体,面对事物的主体应该承担起责任/行动。
“天兆”作为一个事件的到来毫无疑问会威胁到主角一家的生命,片中多次解释妻子的死是巧合的结果,主角很清楚:巧合/未知事物会带来不好后果,而“天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巧合,是主角所恐惧记忆(丧妻)的象征,人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旦接受了这个象征或符号的可怕性,再度面对时会产生同样的恐惧,会不假思索的逃避,“not do it again”。
丧妻之后主角放弃神父了的身份(对存在意义的绝望),在天兆降临后主角将自己看作第二类人(上帝已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其实是虚假,自欺欺人的划分,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囿于悲痛),以上两个对身份的重新确定实则掩盖着对巨大未知的逃避/对悲痛记忆的逃避,这种逃避在电影中具象表现为主角带领大家钉住门窗,退到地下室,将自己封闭起来。
在电影中“天兆”不仅是麦田怪圈,外星人,而且是一个象征。
可以将其粗暴理解为巧合/命运/未知,但同时也是导演设定的一个复杂概念,天兆在形式上表现为外星人降临,在文本结构上表现为电影中巧合的相互作用(如《水中女妖》的文本结构),核心的概念落脚点与主角的丧妻记忆相呼应。
这是一个外星人来了又走的故事,不具有末世大片的恢弘,之所以说此题材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展现出一种作用于人心的力量,而天兆/巧合的力量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主角对天兆/巧合的主动利用。
主角的能动性与天兆相互对抗,交融是电影的主要叙事。
支撑对抗的力量/第一动因来自两个孩子,或者说,是孩子召唤了天兆,是否记得麦田怪圈第一次出现的镜头:镜头对着四人,小男孩在前扭转爸爸的脸,镜头后拉然后上升,天兆出现。
接着,婴儿传唤机接收/召唤了第一个信号。
所以孩子-天兆的关系,含蓄的意指是对父亲视线的吸引,是孩子们同父亲联结的一个机会。
情感是力量的源泉,角色不是孤立存在,人们以情感作为纽带对抗恐惧,这是沙马兰每一部电影的内核。
电影的最后,外星人撤离,大家走出地下室,但电影没有结束,因为天兆没有真正显现,故事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被处理,“如何疏解丧妻的悲痛,重新唤醒对生活期望”,主角需要直面恐惧,真正的转变就在这里:具有象征性的片段通过记忆闪回被展现出来,主角从他口中的第二类中走出,在第一类与第二类之间,在象征与行动之间取得了平衡。
随着小男孩一口气上来,天兆宣告结束,症结随之解开。
虽然结尾的处理不够惊艳,但电影在文本上是自洽的,可以说如果小男孩没喘过气,电影就不可能结束。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当他们遇到好事的时候第一种人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或者好运,一定是冥冥中有人在眷顾我第二种人相信这只是单纯的巧合或者好运第一种人唯心第二种人唯物第一种人相信奇迹的发生第二种人质疑奇迹的存在我曾经说过,我相信所有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换言之,我曾经自我悲观到不相信自己身上会出现奇迹。
我想这部电影给予我的是一种正能量,现在这个说法或许可以适当update一下,也就是,我相信自己身上也能发生奇迹。
看电影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麦田记号的天文科普片,标记电影的时候,看到豆瓣的影评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伟大亲情的文艺片,看完电影之后,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态度,充满正能量的好电影!
本来抱着猎奇的心态看的,看了才发现,更多的惊喜出乎预料。
人们都说某小l孩多么可爱像天使,这部电影里的小女孩终于让我理解了这句话。
语言动作神态无一不让人喜爱。
走起路来简直能可爱到飞。
再,有些时候,文化差异由小孩子所表现出来就更加明显。
比如尊重并保护每一个孩子的意见,意见不同时小孩子的一票和大人的一样重要。
选举的民主,如果小时候没有这个环境,并不仅仅是一群成年人就可以完成的。
只有一天的周末,比上班还累人。
在家洗床单,洗着洗着,这一天就过去了。
趁着泡衣服的空隙看了奈特•沙马兰的《天兆》。
作为导演的沙马兰在《天兆》还在影片了客串一把,撞死了男主角妻子。
如果把《天兆》归为讲述外星人的片子,那么,它确实太烂了。
黑暗的,看不清脸的外星人连木头窗子都敲不开,依靠毒气杀人,而且怕水,下雨的时候,外星人不就全都死翘翘了?
导演根本没有去解释什么是外星人,他只是把我们带入格雷汉姆一家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恐惧、爱,并重拾信仰。
格雷汉姆本是一个牧师,但是妻子出车祸后,让他放弃了信仰,不愿意再听人们的忏悔。
嗯,人都没了,忏悔有个屁用?
他的弟弟本应该是个棒球明星,但是却偏偏喜欢在球场上挥舞棒球打人,于是只好跟着哥哥来到这个小镇,做了一名加油站的工人。
就是这样的两个大男人,与一对小儿女生活在一起,麦田怪圈出现在了他们家门口的玉米地里。
当外星人在门外拍打着木窗,格雷汉姆和他的弟弟、以及一双儿女坐在地下室里回忆过往。
他对弟弟说:世界上不过两种人,当一个人买彩票中奖时,第一种人会认为这不单单是一种幸运,这是上帝的暗示,人并不是孤立的,冥冥之中会有人帮助你。
而第二种人会认为这只是单单的走运,人都是孤立无援的,你若是遇到困难,也没有人回来帮助你。
他问弟弟:你是哪一种人呢?
弟弟说,他是他第一种人,他相信奇迹。
这部电影里没有美女,没有英雄救美的爱情,也没有孤单英雄式的拯救。
只是在讲述一个落寞的男人和他的弟弟、孩子在面对危机时如何自救并重拾信仰的故事。
电影带了一点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的味道,每次那模糊的,黑暗的外星人出现的时候,都让我有些无法呼吸。
当外星人败退,格雷汉姆一家又重新坐在草地上欢快的聊天。
有什么比珍惜眼前更重要呢?
当我要写影评时,找了半天,没有在类型里找到喜剧片这个分类,哈哈。
这其实是一部家庭喜剧,温馨的,有思考的,通过主题来表现一个和睦家庭透出的欢乐。
喜剧是什么?
让你笑的就是喜剧,有拙劣的,而这部是高明的。
主题描述了,在那个事件,那个视角的故事,并且表现出上述所说。
非常新颖,非常厉害。
之所以给4星,因为缺少5星电影的光芒。
说白了还有点不够。
一个人重温了《天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cctv6看的片子。
这么久之后依然触动了我。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优雅。
追求剧情或者外星人特效的人根本不需要看这样的片子。
看看《异形》之类的就可以的。
这个片子和《人工智能》应该是同一种类型。
就像叙述一个带着美好面具的恐怖故事,然后告诉你只是个梦,打开门还是阳光明媚。
我喜欢小女孩抱紧她哥哥说,我不要你死。
这两个孩子沉寂,懂事,让人疼惜。
片子的温情无处不在。
有这样的儿女,以及一座像童话一样的房子,一个妻子,谁不愿相信是上帝的垂怜。
直到妻子的死亡。
身为牧师的他开始再也不祈祷。
他说我一辈子再也不会花一分钟去祈祷。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和儿子女儿还有弟弟在吃饭,就在他们认为末日来临最后的晚餐上。
牧师和弟弟的交谈中,那几句话让我特别难受。
他说,有些人遇到好的事情,相信是奇迹,是上天的眷顾,是某种有人在暗自关心的征兆,有些人遇到觉得是单纯的好运气,而一切还是只能靠自己。
无疑他曾经是第一种人,而当妻子死去,儿子有哮喘,女儿对事物有着奇怪的敏感,他变成了第二种人。
这个片子到处都是思考。
一边它不停给你看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儿子的懂事,女儿的乖巧,甚至是房子周围的风景如画,一边它给你看那些缺憾。
比如身为牧师,妻子却意外丧生,再比如女儿总是说的那句话,水被污染了。
这些缺憾是致命的,致命到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
你不明白为什么你如此虔诚地信仰着上帝,而上帝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你一丝一毫的眷顾。
这个片子不是你随随便便就能看懂它。
它的剧情很简单,外星人来了,我们打败了他们。
他们怕水。
可是然后呢。
它是关于信仰的一种探讨。
我绝望过吗,我怀疑过吗,我应该继续相信吗。
影片的最后,牧师的弟弟恰好是个棒球手,女儿恰好对水敏感,家里处处都是喝了一半的水杯子,儿子有哮喘,没有吸入毒气。
最后的最后,他重新做回了牧师。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大抵如此。
我喜欢导演对信仰的探讨。
《单行道》中王菲唱,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 。
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温暖。
当初下载这部电影是冲着票房的,天兆这个名字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特技大片,于是我赤裸裸地上当了。
大致理了一下思路,男主角家门口的的麦田怪圈是外星人入侵的信号,当男主角一家人以为这次必死无疑,外星人却由于四肢柔弱头脑简单被打败了,于是男主角重拾了生活的信仰。
暂且不说剧情是多么狗血无聊亢长,导致我两度快进。
导演的恐怖气氛制造的还是不错的,愈是模糊的事物,愈是引发人的恐惧。
统计了一下,106分钟的电影,在前80分钟,外星人只出现了四次,一次是跳上屋顶(话说能这么矫健跳上屋顶,怎么就那么容易挂了),一次是一只脚跨离制造的麦圈,一次是在电视里路过幼儿园,一次是被砍掉一只手,其实就是这80分钟,我才感到真正的惊悚氛围,是一种隐约,逐渐靠近,慢慢吞噬的感觉。
但是一到最后,外星人现身男主角家宅放毒气,就彻底破灭了,虽然外星人仍是只能看到一个畸形的轮廓和放光的双眼,已经够毁灭之前所铺陈的一切了。
居然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为本片的深度所彻底打动。
对于不喜欢本片的人,我想说其实本片根本不是一部科幻片,令人恐惧的更不是什么外星人。
电影围绕faith这个主题,比起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失去信仰其实最可怕,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本片,关于外星人的种种漏洞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外星人的存在仅仅是像道具一样帮助导演去讲男主角的故事而已。
整个演员班子的表现相当震撼,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Mel Gibson在很多处的表演让人动容。
电影的整体是靠渲染气氛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丰富主线剧情来吸引观众,这样的电影才值得回味。
个人觉得本片被很多观众“误会”的很深,换个角度去看,Signs绝对是佳作。
雷声大雨点小,用麦田怪圈这样一个很大的发端,落到很小的点上,倒不是说不好,只是我觉得亲情这个点没有讲好,所以感觉失望,而且拖沓。即使镜头语言依然出色,也托不起这个虎头蛇尾的故事。另外我依然是受不了过于成熟的小孩
除了记得自己看过,完全没印象
你试过用木桩和绳子在麦田里踩圈么?
电影从一开始就气氛比较压抑,更多诠释内心活动。台词并不算多。只是比较遗憾不知道外星人究竟为什么会离开。
渲染了一个多小时的气氛,最恐怖的画面也就是一根长指甲手指头,所谓的外星人看到最后就是高大威猛一根棒球棍就解决了毫无还击之力的遇水就死的绿色怪兽,制片也太TM吝啬了,做个怪兽模样都不让人看清楚,让人意淫啊!?
堂堂外星人居然怕水。。
前一半还行,到最后挺囧,恐怖气氛倒是还成,我小时候(啥)看时是被吓了一小跳
气氛渲染尚可,悬念也够劲,可就是有种故弄玄虚和被耍的感觉。
8.5 沙马兰空间运用的实在太神了,大量提示框外和隐蔽处,利用藏在遮挡处的人物和推镜展现画框之外的“外边”,一直在暗示在这个空间里面,但看不见的或它,主观镜头和窥探镜头同样在提示藏在草丛中和隐秘处的凝视,直到最后主观镜头完全重合外星人。再结合文本,隐藏的上帝、母亲的凝视,另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私以为让外星人现出原形弱化了恐惧感,惊悚和煽情并置,前半段融合了一些B级惊悚片的模式:一个惊悚过后立刻补一个玩笑,或者一个玩笑过后立刻补一个惊悚,那些很冷很萌的小幽默让我觉得沙马兰是个很可爱的导演
沙馬蘭這一部確實令人失望了。當然了,我知道故事的內核其實是關於尋回信仰,跡象既可以表示明面上的外星人留下的跡象,也可以表示暗裡的上帝幫助一家人找回信仰的跡象。但是,找回信仰的事件是外星人入侵啊,外星人入侵是這部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啊,不能因為主題而丟了故事吧。這部電影無法給高分的原因就是,我是不太能接受,你把一個造出宇宙飛船並能來到別人星球的生物描繪的比一頭熊聰明不到哪裡去。除非這個外星飛船是他們撿的,借來的,要不然他們本身怎麼可能蠢的像個傻子,侵略地球連個武器都沒看到,飛船本身也沒有武器,這到底是來度假的還是打仗的?完全就是人類自己的傲慢才把別的智能種族描繪的像傻子一樣,所以從這點出發,就沒法給這部電影高分。而且說實在的,這部電影也確實拍的一般,這麼多明星感覺根本都被浪費了。
连天线宝宝这么可爱的点都不太记得了真是没留下什么印象啊
很早很早就看了预告片,但是机缘巧合一直都没有看。。。一直到了末日大片泛滥的时候才看了这部。。。虽然特效以及宏大方面比不上最近的2012和启示,但是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路线的。因为毕竟世界末日的帽子太大了,越是宏大反而会越多纰漏。。。其实,很简单的,凡是世界末日的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信仰,
看了后半截,气氛和音乐可以,内容似乎欠了点。
烂的想杀人 故弄玄虚 神经
目前看到的沙马兰最故弄玄虚的一部,和信仰有毛线关系啊。说白了就是外星人降临地球,通过“不见全貌”的残体、黑影、轮廓、勾勒、描边搭配jump scare,成功在影片中营造神秘恐怖氛围,但也导致了最后五分钟解密外星人形象及外星人怕水设定时非常的无力和消解。
堆叠得悬疑和无力的剧情,纯粹为吓人而拍
沙马兰前三水准。当遥不可及的外星来客只有一门之隔的距离,我们仍然选择凝望一个家庭集合的凝聚力。身处腹背受敌的地下暗室,顺着镜头的位移,一窥布局也更洞悉未知的恐惧。四处危局又重获生机,击败他们的从来不只是来自水的魔力。
本子雖很差 10年前也不至於一根主線得那麼無聊 但真的半夜有嚇到我…… 不過這片肯定不在讲外星人……信仰和水才是真……
该片的主题不是人类跟天外来客的冲突,而是主角对做人原则的反思,并由此提出同样的问题:你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有一类人认为,天下万物事出有因,人类不是孤立的,这些就是有信念的人;另一类人相信,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异数和偶然,我们的命运谁也掌握不了,也就是对超自然的存在、对自己都没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