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达
Amanda,我的巴黎舅舅(台)
导演:米夏埃尔·艾斯
主演:文森特·拉科斯特,伊苏尔·穆特里尔,斯塔西·马汀,欧菲莉亚·科尔布,玛丽安娜·巴斯莱,乔纳森·科恩,娜比哈·阿卡瑞,格列塔·斯卡奇,巴卡里·桑加雷,克莱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二十岁的大卫是个活在当下的空想家,没有固定工作以打散工糊口。他邂逅了刚移居巴黎的莲娜,很快便堕入爱河。但没多久之后,他平静的生活却因姐姐在一次袭击中猝然身死而突然终断。在震惊和伤痛之余,大卫还发现自己要独自照顾七岁的侄女阿曼达。详细 >
艾斯用一系列恰到好处、动人但不夸张的镜头来展示现实。最后一幕是震动灵魂的,因为阿曼达的压抑得到了表达,而大卫的心绪也得到了安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Elvis has left the building”这句俚语。所有的场景都是基于人物,而不是家庭角色的老套路。这是疗愈中的巴黎之夏的一个幸福时刻,影片中流动的光线和质感以及美国作曲家 Anton Sanko 柔和而忧郁的吉他使得这一时刻更加壮观。
细腻,虽然也像温网宣传片。
比较厉害的一点就是:一直以平易近人的视角来阐述意外发生过程中大家的改变,很贴近真实,不造作;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为何流泪,这就是一个镜头拉近探求普通人心理的一个追思
重看,四星半,讲恐怖袭击之后个人对周围关系的重构与和解。明明故事那么沉重,影像却每时每刻都在告诉观众生活那么美好,大概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热爱城市的人才会拍出这样轻盈又深刻的电影。如果最后半小时调度再灵动一点会更好,不过结尾拍得完美,配乐满分。近几年的最佳法国流水账电影之一(褒义)
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實至名歸。巴黎在恐怖襲擊後變成了一個無助的孤兒,電影幾乎沒有描述和呈現恐怖襲擊,而是那些看似無關的人身上看到那種默然而巨大的衝擊,誰能逃得掉呢,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片名以为是法国白兔糖,骑车那段bgm神穿cmbyn,结果镜头一转变成灾难片,这里有点小分裂。最后只想去巴黎溜几圈。
67/100
#资料馆留影#主演文森特映后见面场,恐怖主义一直是欧洲居民心中难掩的痛,而法国常常是这些意外悲剧的发生地,本片可贵的将镜头对准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家庭,展示了他们的伤痛与新生,“埃尔维斯已经走了”,可是生活还得继续。既伤痛又治愈的一部法国片,本片中,90后小生文森特的表演已经足够影帝级别,入木三分刻画了一位因为恐怖袭击姐姐丧生女友残疾的单纯青年,很多内心戏不温不火,只是一两个小小的面部表情便已经直击人心,非常期待他未来的发展。
Elvis has left the building
2019/6/8(六)14:00高雄電影館,恐怖份子全tm去死!沒演到男主姊姊男友的部份!
不知情的外来者提起逝者时的欢愉,更能使当事人脆弱的摇摇欲坠,但只能打起精神理智告知噩耗
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飞机上睡。如果不是 vincent lacoste 我可能会睡完全片。
失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蛮精致的一个情感故事,美学和情绪上也都非常扎实,在小细节上很准地捕捉到了本世纪一些特有的情境,结尾把故事所有的种种残缺遗憾都聚集在了一个球场,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精神团圆。
挺喜欢的,胶片拍摄,法国电影那样细水流长的生活叙事,直到枪击案发生改变了一切。观众的目光焦灼在女孩的去留和年轻人是选择上,直到最后一段,我们才清楚前面铺垫的猫王已经离开是为了在最后重新诠释,同时焕发新的生命力!
觉得不够长,《阿曼达》描述了一个变故后发生的特殊困境,却包裹着的是一个得过且过内心尚未长大的年轻人如何在突然失去生活支柱、外部环境遭受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亟需快速坚强起来,开始正视人生并担起成年人责任的成长内核,它既要解决主人公悲痛-纠结到愈合-成长的情感变化,同时还需兼顾对儿童内心的体察,剧作任务是艰巨的。前者总差一口气,最后收得太仓促,或许还需时长,或许也需一个华彩时刻;后者在一场网球比赛的“运动/力量感”(迟到奔跑)的组镜中悄然以儿童思路完成了对精神遗志的感悟(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瞬间!),多么高效。
很治愈的法国味道
看见他有点难过是什么意思😢
@上师大电影学堂Vincent Lacoste映后 电影用轻松的笔触表现一个略显沉重的故事,看得出导演有很多尝试,但很多地方最基本的信息都没表达清楚,比如姐姐在恐袭中丧生这个事要到很后面才让观众明白。挺喜欢结尾用竞技体育触发感情这种处理的,也说明了阿曼达才是真正的主角。
虽然比较有共鸣,但结尾实在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