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喜欢李静的这句话,顺带巨爱李静这个人。
电影看到某个时刻,觉得这片女主角不是李冰冰扮演的刘荣,而是戏份不多、台词不多但是深得我心的李静。
看前半段觉得是泡妞入门课程,以为是看夏雨怎么破费周折地追到与众不同的李冰冰。
譬如一开头的冷笑话:某酒吧,夏雨泡妞 “哎 拿着 给你了” “什么啊?
” “赶紧给你妈打个电话说你今儿晚上不回家了” “你,你这个流氓” 啪……………………………… (一耳光) 所有历经的纠结、心急、策略和焦虑是正常人都会会心一笑,似曾相识吧。
就好像夏雨在家等电话不知所措说的那句,“我最讨厌这样子了,一进房间就忘了要干嘛,估计宠物就是这样过一辈子的。
”夏雨一群朋友恋爱的理论非常多,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实情:“女人说的话,你都当放屁,她说不想那就是想,她说不爱那就是爱,她说不要那就是要。
”“她在跟你玩游戏,第一个向对方表达感情的人一定是失败者!
”“别为什么妞改变自己,根本就不值。
”“去他什么游戏规则,你得跟着内心的感觉走,爱情不是一门科学,所以才这么美妙,还有我觉得缘分也很重要。
”但是我喜欢夏雨那两句自我安慰的台词:“我要是妞,早就爱上我了。
”“无所谓,她不喜欢我就算了,她的损失。
”喜欢夏雨那痞痞的德行,说怎么这长相能骗到袁泉姐姐+当影帝呢,所以说长相这种东西基本上可以忽略。
以前听说过夏雨拿收音机追李冰冰那一场,我还以为在故事的结尾,原来是在挺前面的。
那时候花儿的歌真好听啊,“miss you tonight,如果有天你,不再有人爱你,那一定是我离开”。
李冰冰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想暧昧下罢了,于是他们两的故事在100分钟内搞定,留下了伤心的夏雨和《独自等待》真正想讲的东西: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李静说:听说遗忘可以减肥,那要是一直等待会多胖?
李静把那枚糖纸戒指放在枝桠上,去了南方。
后来夏雨写:这是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的。
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人,从你身边偷偷溜走了,也许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只看到另一个人,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他在你身边等着你,也许那个人差一点就和你一辈子了,可是你忘了珍惜,当然你可以说是缘分,然后他就走了,也许你想抓住他,可是他并没有力气去抓住你,所以,就这样看着他们从你身边来了又走,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在原地等你。
有人说是李静没有勇气,藏得太深太久。
不过其实我挺能理解她的,单恋到幻灭之前都是痛苦但是莫名执着一人悲喜的事业,直到有一天明白,you wish you were special to someone but unfortunately not,然后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还要说的是高旗——不是我哦,是超载的主唱。
由于某种程度上和我同名,所以对他的戏还蛮关注的,发现巨哏儿:高旗:我曾经遇到个女孩都快可她结婚了 众人:后来怎么样了 高旗:后来她转到另一个初中了!
厕所中 高旗问陈羽凡 “泉呢?
” “哥们你太逗了,上厕所不用在一块吧?
” (高旗)“找个打棍儿抽她一顿,要不把她车胎扎了,踢她车门儿。
说话,我给你找几个兄弟。
” (夏雨)“…………(抱),都多大了还装混混。
”可爱的说还有就是两个神奇龙套,袁泉和周润发。
觉得每个人都会有错失另一个人的时候吧,爱人或者是你觉得会是一辈子的朋友,甚至是没有好好孝顺的父母,珍惜眼前的幸福感觉上是小学时候写作文就不停说的一句话,结果和很多其他话一样成了大话一句,也没怎么好好实践过。
喜欢《独自等待》也在于它的一份真实,最后才子佳人没有在一起,他让我们每一个人想起自己,想起所有不可捉摸难以参透的爱情和理想。
但是就像夏雨最后说的:不过有件事是肯定的,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死,说得真没错!
我的F盘装的全是电影。
其中有个文件夹,都是些下了不太想看的片子。
好比鸡肋。
观之无味,删之可惜。
这部片子就被我安排了这样的命运。
可我得挪出地儿来装我私藏的王家卫侯孝贤岩井俊二彭浩翔全集。
所以同时赶三个场。
二分之一的电脑屏幕上映【独自等待】,另二分之一播放MANse电子杂志,一边用小刀从大拇指修到小拇指。
十来分钟后,扔掉刀片,夹肛提臀,正襟危坐。
再十分钟后,最小化MANse,全屏包给伍士贤夏雨。
夏雨迷李冰冰,龚蓓苾暗恋夏雨。
李冰冰只想做个朋友,龚蓓苾早就不想做哥们了。
对吧,就这么俗套的TVB三角模式。
跟画皮扑朔迷离的人物性爱关系压根没法比。
不过。
实在。
文艺青年儿偶尔还是要咬根黄瓜的。
所以。
最后自愿放低姿态,在豆瓣打上四星。
难得。
这年头,杜琪峰的我都只舍得亮四盏灯了,不容易呀。
有场戏记得最清晰。
迪厅里,灯光打起,音乐隐去,笨拙扭动的男男女女。
残酷的场景。
丑态的面孔。
肢解了场景,游戏不美丽。
你搭讪,我回应。
你暧昧,我勾引。
谁先露骨,谁先失利。
欲擒故纵,欲退还迎。
你低到尘埃里,我变成风筝飞到云里。
你对我爱理不理,我的心肝痛到绞肉机里。
跳场探戈,舞步华丽。
只要谁都别对谁动情,就能百毒不侵。
我们都别太当真,日后才能好聚好散。
我真的只把你当成好朋友。
我以为你应该以为我喜欢你。
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春天。
经典台词,一一模拟。
张小娴的名言金句:爱情来来去去 不过五个地方 酒吧 银行 商场 卧室 大街 也不过五句话 干杯 取钱 买单 要你 嗝屁。
昨夜还是内伤深重眼泪鼻涕,第二天一大早,还是得面若冰霜高傲优雅涂上厚厚的粉底。
我一直都在试着想把你忘记。
可是又贱到骨子里。
甘心被俘,乖乖举旗。
你一直在盼我热烈回应。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
忘了是谁矫情诗句。
倾国倾城的冶艳传奇大抵如此。
这么远那么近,愈夜才愈美丽。
试探触碰,寻觅猜疑。
这是王道,乐此不疲。
洗洗干净,收起文艺。
独自等待,集体纵欲。
游戏开局了,也该上场了。
来来来,宝贝儿,这一出,换咱俩来唱对角戏。
你爱上一个跟自己梦想相当符合的男人或者女人你觉得他/她特完美你还特爱他/她你还因为他/她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欲罢不能然后有一天他/她跟你玩了点儿小暧昧或者发生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故事你就以为他/她终于和你一样坠入了情网然后呢然后你又发现他妈的原来是玩儿老子呢特羞愤吧特失望吧特悲情吧特苦涩吧这感觉你有过么?
反正我有过。
所以看这电影的时候笑了还有点儿苦涩了。
电影的好处和善意在与它设置了一个默默爱着你,默默陪衬着你的羞愤的好姑娘,她挺漂亮的,还挺善良的,还挺有才华,尽管她最后爬上火车离开了你,还在远方享受了众星捧月的那种感觉。
但是你心里是不是会有点儿小期待,她还会回来么?
而生活则很牛逼地说傻了吧,没有另一个姑娘,只有羞愤陪着你。
它不可怜你,它只觉得你可笑。
“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对于这排字的印象 依旧停留在历经“沧桑”的陈文 在稿纸上 蓝色的钢笔留下的那一排印记 从那以后 就刻在心里了关于这个电影 有很多记忆 会想到许多人 许多过往 许多说过的话 写过的文字 看了至少五遍 可是每一次无论是提起还是场景再现 我都还会奇异的湿润眼睛 奇异的落泪 好像是一种魔力李冰冰最后去找夏雨,说我就只是想和你一直做好朋友。
其实,就因为这个,我挺恨这个女人的。
自私的我们都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陪着你,伴着你,却又不是爱情,当然也不是友情,它总是在几种感情之中飘忽不定着,总是希望和某些人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他在身边,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一个备用轮胎,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至于陈文,我只想笑他那个“她符合我的那个单子”梦中情人是怎么产生的 都源自这张单子仅仅是年少的时候对爱情的幻想,对梦中人一切美好的堆砌至于爱情?
什么是爱情?
其实我真的不懂。
陈文他懂么?
真的有梦中情人吗?
也许只是他的某些特质吸引了你,然后迷恋他,让我相信他是完美的,其实我本来也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
有些人留在梦中永远比走进现实要好得多。
其实我挺同情李静的 我当然也承认刘荣是美女 我也痛恨刘荣她虚荣自私 可是却也叹息李静她怎么就没有勇气 也许有一种感情 就是被习惯的深藏 可是你不努力 不勇敢面对 不抓住 就是自己去放弃 也许 你离开的时候就像不回头的李静其实 电影里的他她 就是生活中的你我 谁敢说自己没有过刘荣的虚荣和自私 谁没有陈文那样的迷恋柏拉图过 谁又能坦然勇敢的把深藏多年的爱讲出来不心跳加速陈文最后说,"这是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的。
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人,从你身边偷偷溜走了,也许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只看到另一个人,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他在你身边等着你,也许那个人差一点就和你一辈子了,可是你忘了珍惜,当然你可以说是缘分,然后他就走了,也许你想抓住他,可是他并没有力气去抓住你,所以,就这样看着他们从你身边来了又走,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在原地等你。
"说的太对了 还是那一句话,不要以为蓦然回首 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等你 所有浪漫的痴情的 也许只是也许 也许永远不为你发生 更多的情况是 当你挥手的时候 灯下已经悄然寂静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谁不希望生活里有伴 谁会花一辈子去孤独等谁 总有一个合适你的人会出现 那时候 幸福就离得不远 不过 也许 它不全在前方 没准就在背后和身边 珍惜吧 抓住 当心!
你的身边 谁正在溜走
我是健忘的人,近来时常自省,近期遗忘的速度惊人,远期的记忆,回想小时候的事情似乎也不那么清晰了。
有句话说今天都是虚妄,昨天的记忆使今天不至于过分干涸,明天的期待是支撑,所以,我们飘渺着生活,遇见,相爱,分别,死亡。
于是我开始努力回想与自己擦过碰过流连过的人。
回忆是件美妙的事,你会嗅到那年粉笔的味道,走廊迎面走来的微颤,你会想起操场上别过头去偷瞄的小幸福,和裙摆轻轻,青春好像上辈子的幻想了,又好像延续至今。
然后我看《独自等待》,我没有戾气没有思念没有煎熬没有甜蜜我早已一无所有,我看着片尾的一句话: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脖子疼,我微倾坐在床上,我抬起头看小熊,我想念他们,他们是否真实存在我甚至不知道,只是我多想矫情的开始怀念,那些也曾因为我而微颤,而难以入眠的孩子们,溜走的,不只是他们干净的脸,还有我那样干净过的心啊,你被谁夺走了,谁能为你悼念。
我是真的历尽风霜了么,这成熟太过不真实,或者只是暂时的失忆,忘记我曾多么软弱摇摆热爱哭泣和拥抱和甜言蜜语。
这电影带给我的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巨大冲击力,我看着情节推进然后自然又自然,我笑李冰冰的自私无耻却也那样正当无谓,我笑男女之间的细微心思在影像中放大后的可爱和真实,我笑生活怎么这样操蛋啊,口口声声要爱要爱却还是不敢去爱,敢爱的其实浅薄,身旁的深情无畏在旁人看来也早是自残式的生活选择。
所以当龚蓓苾结尾说火车是不等人的时候我放声大笑,我笑的如此开心啊,我想女人你终于这样勇敢的向男人示威,我想你再等就真的是傻逼了呀,这男人怀抱梦想却缺乏执行力,这男人明知光明却投向深渊,那句台词说的多好,遗忘是减肥,再等下去得肥成什么样。
温情的哲理仍然从男人口中流出,火车开了会再回。
但是你可知青春一去不复返,你这傻小子继续等待,我们都继续等待,等待皱纹和肥胖,等待世俗的侵蚀嘲笑你最初的承诺吧,等待有一个凑合的人和凑合的人生,等待早已不是为了等待只是为了个人生活态度的最好宣示,这行为艺术埋葬爱人纤细的手指划过的每一寸肌肤,香水弥漫和漫天的雪花告诉你,认命或不认命结果其实差不多。
人们脱下裤子宣泄,穿起外衣忏悔。
单身的人守着残缺美学,厮守的人顾此失彼貌合神离。
我很想深入挖掘这部影片的思想,是很喜欢的,潇洒的青春不潇洒的纠葛,独白的大段把矫情气息遮掩了不少,粗糙也有粗糙的美,这才是生活。
生活就是你穿着盗版小熊,巴望着正版男人。
生活就是你身无分文,却也有做梦的权利。
可惜梦醒了,生活仍在继续。
夏雨适合,李冰冰适合,龚蓓苾适合,高旗谈不上适合,身段儿放下的诡异,感觉不舒服。
这是有关生活和爱情的一部好电影,你阅历丰富可以当做乐子看,你天真美好可以当做启蒙片看,你看不懂可以再看,再看,我想我也会再看,我多不希望多年后我开始道歉,其实当年我就是个小屁孩,这电影的深意远着呢,生活啊……请不要这样好么,生活,我总是有骂你的冲动。
最后,一点感想,导演的深意似乎是,人都犯贱,自得其乐就好。
独自的,走你的路,等你的人,等不等得到,那不是你说了算的。
至少等过,傲气过,你可以老了自豪的说,哥们当年也是个文艺男青女青,倍儿纯情。
《独自等待》其实就是各活各,碰上了咱就爱,碰不上就继续活。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属于你。
人或者事。
强求的东西总是让人肝肠寸断,最后独自守候。
抱着一个顺其自然,等待一些理所当然。
嘚儿就嘚个够,做就做自己。
万水千山的去寻一个不存在的梦,最后才发现梦的答案其实握在自己手中。
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紧死。
别浪费这大好时光做些无用功。
穿肠过,一次就好。
平静的接受被爱才是真的幸福。
别嘚了,委屈就全换不来真心。
爱自己爱生活,才能爱别人。
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年轻时遇到貌似温柔可人的异性,总会据此展开浪漫的遐想,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在人为,坚信童话是现实的演绎,所以喜欢了、彷徨了、表白了、被拒了、坚持了、感动了、交往了、甜蜜了、毕业了、分手了、工作了、再恋了、交往了、背叛了、受伤了、成长了、孤独了、怀念了、失落了、颓废了、随便了……电影毕竟是电影,与主人公不同的是,你几乎很少能遇到一个从中学时就默默关注你、帮助你、支持你、守候你到毕业、到工作的“哥们儿”,即使是曾经有过,可是你视而不见的眼神很快会让那个她或者那些她从你身边溜走。
而当你终于在经历多次感情挫败后明白:愿意等你的人已不在,而你将要等的人也不一定会来。
一个不喜欢你的人把你变成了玩世不恭、放任自流男人、一个喜欢你的女孩被你变成了爱慕虚荣、堕入尘俗女人。
从那以后,男人抱怨女人势利贪婪、三心二意,女人抱怨男人心猿意马、喜新厌旧。
感情不是科学,没有规律可言,所以,从那以后开始敬畏、并且远离感情这种无法驾驭的抽象事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深埋,对于此后遇到的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的感情缩手缩脚,怯于付出。
尤其对于感情和金钱都处于饥渴状态的年轻人们,在经历感情的失落后,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总会义无反顾的投入现实的怀抱,去把握她们真正能把握的事情。
而不管男女,都把这称之为“成熟”。
等待需要极大的勇气,“青春”确实太短暂了,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勇气为一个我们自己也无法确定是否会真的出现的人去守候、去等待。
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执着,而在于你等待什么样的人?
对于有的人,他/她等的那个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天文学家们遇到的挫折多了,可能多多少少会学会一点自知之明,当然也有些像长不大的孩子,带着不切实际的孤傲和自我膨胀满腹牢骚的过一辈子,也许在今后的感情和婚姻中,她/她们勇于给自己看不顺眼的伴侣一次又一次送上一顶又一顶的军人帽,也许不会,又或者收获几次半途而废的婚姻;对于另一些人,过去的经历已经成为他/她们生活中的负担,他/她们苛刻、甚至近乎严酷的审视着准备走进自己世界的人,被动地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待被人关心、被人爱,感情是绑腿跑的游戏,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所以多少原本属于生命中的人来了又还。
也许偶尔,当再回到我们曾经去过的操场,坐在我们曾经荡起的秋千上,回忆那些扎着马尾辫、裙角的飞扬的年轻的人们,想起那时像蓝天一样纯净的情思,会觉得那是我们遗失的美好。
不过这是极端的例子,我们在“青春”尚有余温的时候,都飞快的学会了知足,愿意在平淡中感受真实,在真实中安享生活,生活本来就是妥协的艺术。
有时候想,其实我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和我想法一样的一般人,可慢慢发现,如今现实中各种特别的人都能轻易找到,就是这种一般人难找。
有时候,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对方而失去自我,所以我能理解电影中的李静为什么暗恋陈文四五年而没有表白,你不是他/她“单上”的的那个人,过多的努力就是刻意,可能独自等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但是电影的剧本总是这么落入俗套,总要给观众一个温暖的结局。
电影会散场,可等待还要继续,更大的勇气在于要看到雨后晴朗的天空,让温暖的阳光照进略微潮湿的心灵,在今后的道路上越挫越勇,更要把握机会,不要在犹豫中让缘分一次又一次的擦肩。
大二的时候,在SMTH的BBS上看到了这么一段话:“玫瑰花的艳红,是给女子点缀的;薄荷酒的翠绿,是给男人浪费的;高楼上的灯火,是给旅人凝视的;我自己的孤独,是给我等待的那个人挥霍的。
”
看独自等待是因为夏雨,因为喜欢他演的电视剧天下第一丑。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离奇,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人总是不会懂得珍惜身边拥有的,因为太熟悉了,太容易了,不需要付出,甚至不需要发出要求就可以得到,而想象中的梦中情人则是完美,归位到现实中则是荒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玩笑。
故事没有什么新意,里面蚊子过生日的一个搞笑插曲也是抄袭网上早已流传的笑话。
但是爱情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很老套很无味的话题,但再老套再无味,总还是有人会去表现它,有人喜欢去看人如何表现它。
因此,这部电影也就可以让人接受了。
故事的结局应该说是不错,虽然还留有余味,不过,该有的都有了,也没有牵强地给观众一个简单的结局,类似皆大欢喜之类的。
但发哥最后的出场更是让人马上想到赌神二最后一个镜头,可能是为了这部戏的国际影响力考虑吧,不然模仿的痕迹太重了。
夏雨的演技我一直是很欣赏的,也很喜欢他的风格。
可更值得说出来的是,龚蓓苾,这个我本来不太熟悉的名字,在里面饰演了一个让人很有印象的角色,一个从少女时代就开始暗恋蚊子的女孩。
电影中的李静,外形活泼却给人感觉安静,说话爽朗不带半点矫揉,性情率直恰到好处,确实是难得一见。
整部电影里她都在笑,除了最后她与蚊子的离别,哭得不多不少,真实地伤感。
无论是在喧哗的迪吧里,还是最后离别的难舍,她都表现的绝不为过,依然让你觉得她的静,她的真,就象她一直以来对蚊子的感情那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就平淡多了。
难得一见,龚蓓苾,从一个演员身上表现出来内敛和张力的完美结合。
“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
陈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刘荣,一个符合他梦中情人标准的女孩。
他按照他所说的爱情游戏的规则,展开了对刘荣的追逐。
看他那既兴奋又好笑,非常想打电话给对方又不断犹豫的样子,觉得好笑,也觉得心酸。
原来,男人并不是我想想中那么勇敢。
以前总觉得男人只要喜欢谁就可以很轻易的告诉对方,我错了,他们同样遭受着种种心灵的折磨。
陈文以为自己已经追到了刘荣,那种兴奋、满足、快乐我看了都觉得高兴。
原来男人这么容易满足,女人似乎就有些贪得无厌了。
陈文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跑遍整个城市为她挑选礼物,结果却在商场里看到刘荣和一个大款在一起。
陈文的情绪失控了,从山顶落到了谷底,紧接着就像岩浆一样喷发了。
这种伤害无论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很少有《独自等待》这样的电影或文学作品,从男性的角度,从男性的情感心理,从男性的情感经历来表现男人内心的东西。
原来,男人比女人要“虚伪”很多,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大度,很坚强,似乎可以承担一切,但是有几个男人会让别人看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尤其是伤心的时候。
看过很多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女人会用各种方式宣泄内心的情感,这些女作家、女编剧不是在这样做吗?
男人活得真累,什么都要放在心里,所以被人认为城府深,猜不透,常常被误解。
我建议所有的女人都应该学学男性心理学什么的,多关心自己身边的男人,爸爸、哥哥、男友、丈夫等等。
看来还是做女人好,简简单单,单纯的生活,不用像男人那样压抑,那样要在整个男人的世界里勾心斗角。
男人总要给人自己顶天立地的形象,为此他们深谙伪装的绝技。
事实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独自等待》的编剧真的很勇敢,以一个男人的身份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切。
看了真是心痛!
陈文在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说得真好,可能有点违心,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但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人活着已经够苦,为什么不多安慰一下自己?
是的,我也要说这样的话,“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他溜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也正是他曾经期盼的。
可能太晚了些,我的反映迟钝了些,不过“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 回到影片的最后“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
《独自等待》的编剧用影片献给从他身边从很多人身边溜走的那个人,我用这篇文章献给那个从我身边溜走的人。
如果他不溜走,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永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谢谢他!
失去的一切就当是交了学费,或者说是我对他造成伤害的一种补偿。
记得《我叫金三顺》里金三顺的爸爸常对她说:“人生没什么了不起的。
”的确,人生有什么大不了的。
白驹过隙,苦也罢乐也罢,匆匆忙忙就过去了,来不急多想什么。
记得三顺在等公车的时候,突然看到站牌上写着这样的话:“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去跳舞吧,就像没有人观看;去唱歌吧,就像没有人聆听。
”这句话也给从我身边溜走的人,希望他能早点忘记那些伤害,勇敢的去爱,勇敢的去跳舞,勇敢的去唱歌。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你就去死!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死亡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客观上我认为它实际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出生意味着来到世上受罪,死亡意味着解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为出生而庆贺,为死亡而哀悼,一切都反了。
我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了这句大实话,诸位可以好好想想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当然我是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的,人们之所以庆贺出生,哀悼死亡,是从亲人的角度来说的。
我出生时我的亲人为我庆贺,我死了我的亲人为我悲伤。
同样,我的亲人出生了,我为他庆贺,我的亲人去世了我为他悲伤。
所以,人不是为自己活着,你为亲人的出生与死亡的哀悼完全不是从你亲人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你自己的情感感受出发。
再所以,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有可能,我会为自己的出生哀悼,为自己的死亡庆贺。
然而,人又是无私的,为了亲人的感受,为了亲人不流泪,挣扎着苦苦活了下来,并且好好的活了下来。
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很多爱我的人对我说,我为他们活着,因为我爱他们,他们是我的父母和朋友们。
这个话题太严肃了,有些严重,只因为剧中有这么一句话,才罗索了这么多。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在最痛苦的时候都会闪现死亡的念头,但也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越痛的时候越要放得开。
不记得《独自等待》里的谁说过,世界上总有适合你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独自地等待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出现吧!
早就说了要写[独自等待]Waiting Alone的影评,终于找到时间面对电脑心里竟是一片空白,所有感动过的细节统统消失。
我想也许拍得过于真实,让我们过于感同身受,对着自己的镜像哭哭笑笑。
又或者自己早已是被同化了的集体中的普通一分子,怎么难过都有别人分担。
真不知是喜是悲。
总之刚才的情景是,我点上一支烟,第三次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知道把一部电影细致地拆解是很没品味的一件事,好比很顺口的一句话,被肢解成主谓宾,失去了语言原本的流畅。
可是除了这样,我找不到第二种方法将其中的种种关系剥离出来,爱恨只是表象,我们往往错在太相信自己的感觉。
关系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极为简单,就是爱情。
没错,除此之外只剩下哥们儿,而且是极单纯的瞎闹关系,不然陈文怎么可能几次三番地受伤之后在朋友的庇护里虚度时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少数幸运的地方。
爱情关系也有很多种:陈文对刘荣是铁了心的追求,反过来得到的是暧昧的控制,而不是爱;合伙人李亮跟女友张琳感情平淡却稳定;赵小三闪电迎娶了新来的剧务,第一个到达婚姻的彼岸(也是幸福的?
天知道);“大师”则是典型的游戏人间,他和那些女人,如果有爱情,也该属于不需要结果的那种。
唯独李静,一直安静而执着地上演独角戏。
如果说陈文被爱伤得心如死灰,至少还找得出凶手,可怜李静,到底也没有开口,只能把陈文的衣服当毛巾,哭一哭了事。
爱情公式爱情有规则,在影片的开始,导演便迫不及待地以第一人称交待清楚。
可规则是什么?
剧中人争相恐后地发表意见。
刘荣相信缘分,相信闪电爱情;李亮不善总结,只道是命运的安排,命运是什么?
无非是缘分更加权威式的说法罢了;李静说“是你的跑不掉”,可谁又敢钦定对方就是自己的。
转了一大圈,导演干脆让“没脸的人”托梦,告诉陈文,规则没有,缘分却很重要。
那些没有脸的人是谁?
这不是关键。
因为在爱情的世界,我们都蠢得失去了所有特征。
当然,“缘分”二字毕竟虚幻,不如讲究技巧来得实在。
“大师”诲人不倦地教陈文出招。
第一次被扇了耳光,第二次送礼物被拒绝,第三次在大庭广众下脱得半裸脸面丢尽。
指责陈文是个蹩脚的实践者显然不合适,因为“大师”自己也滑铁卢了。
定性都不可能,更别提定量了。
假设真的是一种化学反应,只要反应物齐全,环境适宜,再加若干催化剂,爱情的发生就像中学化学实验一样简单。
所以陈文天真地认为他们在一起会幸福,因为刘荣的特质惊人地符合他17岁时写在单子上的标准。
事实证明,理想终归是理想,当它毫无踪影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制造假相欺骗自己。
不过,陈文说对了一点。
爱情是分阶段的,只不过,有的还没开花,就死掉了。
人物陈文很简单,思想或许不单纯,但他还年轻得不懂得控制情绪。
信誓旦旦不主动打电话,却忍不住相思之苦一次次自投罗网;为了迎合刘荣而改喝百威喜欢黑色;借酒消愁更是体现了其一贯的内心软弱。
也许他缺乏的正是足以支配自己的理性,即使和朋友一起,还是忍受不了孤独,电话铃声都能征服他。
李静是我感动的,不仅因为她爱上了一场悲剧,更因为长久以来,她一直支撑着陈文的作家梦和他的半片天空。
她让陈文感到自己是个有才华的人,他所有的优越感,如果有的话,都来源于李静卑微的付出。
以至于临别之际,陈文才明白她才是自己唯一的fans。
单论每一件事,刘荣都没有错,只是想法太多,没法从一而终。
当然这也是悲哀。
亮点无论多么庸俗的电影,总有一些镜头会让我们心头温暖。
那些也许正是你我的生活,也许曾经是。
小别重逢,陈文激动地将他与李静的约定扔在一边,回家沐浴更衣,对着镜子挤眉弄眼,演习种种需要的神情。
我们何尝不曾为了第二天的约会彻夜不眠,何尝不曾把头发翻来覆去地梳,香水一遍一遍地撒。
在陈文心灰意冷努力开始自由生活之时,刘荣的巨幅广告却赫然矗立起来,导演很聪明地在这里呼应了他那句无能为力的台词:“忘记你,我办不到。
”真的,当你需要忘记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中早已充斥着那个影子。
李静为了假扮陈荣的女友,惊艳登场的那一刻,陈荣笑得灿烂,却看不出背后的心酸。
是啊,“闲着也是闲着”,貌似轻松愉快的理由,殊不知,即使这辈子就这一次作女朋友的机会,她也愿意。
也许她说对了,有时候我们没法逼对方爱你,你只能做一个被别人爱的人。
即使这样,也足够幸福,不是么。
音乐第一次看伍仕贤的作品,对他的音乐偏好一无所知,但就这部来看,干净简单的嗓音和明快的节奏显然极大地推动的剧情的发展。
比如花儿,比如许巍。
连女主角首次出场时背景中的[Super Star]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至少我认为这种全民传唱的口水歌符合这场青春爱情的庸俗本质。
烟抽到第四根时就没了,我在黑暗中看完了剩下的故事。
有人说我们都迷恋影院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鞘,不知今夕何年。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电影,梦一场。
醒来以后我们甚至记不得梦中人的模样。
我想知道还有没有人看得像我这么仔细:当陈文遍体鳞伤狂奔在大街上时,一路闪回当初的相识,刘荣的服饰表情却完全成了两样。
有时候我们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双眼的。
更不敢相信的是,最美好的东西总在身边,可发现的时候却晚了。
当心你的身边,溜走的是谁。
Oct 22, 2005 00:06407A
失足少女,表示对你的选片水平十分怀疑。其实这种片子适合失恋之后看的,可以借此发现自己有多傻逼。
这。。。我好像看过啊……这么巧吗?也是写小说的…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他视她为梦中情人,她视他为好朋友,他是真心,难道她就全是假意么?“也许她所拥有的的特质和个性根本就不适合他”,影片风格有点der
李欣说的只好看,看完还不就那么一回事。
夏雨,龚蓓必都那么年轻!历经十几年,他们年轻时候也是那么美好!
这片今天看好在哪?这群男人一边厌女一边抒发性苦闷的流水账日记能把人看吐了
#观影手记# 1133 只记得蛮喜欢龚蓓苾。
这电影在05年看来应该是有点特别的吧,但放在现在就比较俗套了。龚蓓苾暗恋得毫无道理,李冰冰回头得莫名其妙。人物性格前后实在是缺乏一致性。不过好的是导演的手法和意识还是比较超前的,因此故事倒也不显得突兀。
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最心水的国产片,每个视角都很真实,片里的角色像活在身边,有一位朋友甚至看了两百遍。理解刘荣,美和梦都要钱来垫,曾经心动恨不起来,依然怀念愿你幸福;喜欢李静,因为不会表现自己,默默的奉献往往不起眼,有些时候就是要接受遗憾潇洒转身;支持陈文,无望的漫长等待感同身受,纯爱和站着挣钱在现实面前只是鸡蛋,纯粹和坚持可贵。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闪亮、渴盼、挣扎、愤怒和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心塞又治愈。喜欢那句: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当许巍的《蓝莲花》响起时,我就意识到青春已经随着南下广州的火车一起悄悄溜走了,剩下的只是各奔前程。火车不等人,成长就是先错过梦中情人刘荣,然后错过身边暗恋你的那个哥们李静。
嗬,呸!男凝大便电影
“难道下个进门的就是我未来的对象吗?” 亮了!
从开始第一秒就知道身边那个女的就是用来给主角备胎的,李冰冰就是为了伴大款,唯一神来之笔是袁泉进来那种命中注定,其余尽是京城子弟的自大意淫。
那时候的李冰冰珠圆玉润,不像现在,尖下巴小瘦脸,女人味十足,却远远不及那么灵。每个女孩子都是李静,暗恋好多年。最后能让那个傻小子明白心意修成正果的,却是太微乎其微。“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梦中情人。”
都不知道看多少遍了,但是在电影院看还是特别快乐。而且今儿还是七夕,看到一对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坐在我不远处。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啦。20230822中国电影资料馆
可能还是不太喜欢这类型吧 时光滤镜并没有让我觉得哪里更好了一点
除了“想象没有音乐灯光全开的迪厅”那一幕还有点新意之外,实在没看出来哪里好。
太多独白 太多模仿 夏雨一点也没有超越 李冰冰花瓶得可以 龚蓓苾倒是有进步,包括容貌 伍仕贤也学人家刘镇伟,在片子里露脸,可惜太肥,象德国大叔
细节很真实,“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国人拍的东西和美国的确不同,其实挺压抑的。蚊子在独自等待,李静也在独自等待。请的大牌倒很RAN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