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色的黑色电影,从失乐园、被遗弃的松子发展到园子温的作品也算是这类影片的必然,整体素质其实是逊于日活时代的情色片的【记得有一部的情节(主妇出轨)和本片类似并更高明】,但年轻观众喜欢新拍的电影而不是老片。
探案加回忆的技法老套,和日本这类囿于自身局限不能进步的局面相比,大步学习美国的韩国黑色电影【去年的:我看见恶魔,黄海,金福男杀人事件】更具观赏性和深度
早不该学习言语能活于没有言语的世界活于言语没有意义的世界中该有多好即使你被甜言蜜语所报复那也和我无关即便你因寂静的意义而淌血那亦与我无关面对你温柔眼眸蕴含泪水面对你沉默舌头落下痛苦我大概只会看一眼然后转身离去假如我们的世界没有言语到底你的眼泪是否有着果核般的宏大意义呢?
到底你的血滴是否有闪亮的回响就如落日的余晖般?
早不该学习言语只因我懂得日语和少许外语我在你的眼泪中却步我孤独一人回到你的血液中
我发现最近的高人越来越少了,没有营养的影评比比皆是,尽是一些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故作老成,既品不出细节来,还要把感官刺激拿来说事,真正思考的人不多,要么就是思考偏了,一味指责感官底线,把重点放在贞操,性以及伦理上面,更有甚者故作高深说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只是故弄玄虚罢了,诸如将矛头指向对男性的指责等等,我只能表示无言以对。
我看完这部片子,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诗句,彩蛋,拖鞋,城还有结尾片段产生很多联想之外,对影片分段的方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影片为什么要分段,以及这些分段在剧情发展和逻辑上并不构成关联性,分离性抑或是承接性,该剧情的叙事方式并不算复杂,而且又是一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即使去掉分段并不影响或者帮助我们对影片的理解,我们一样能毫不费力的看懂影片讲述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引出人物与剧情的同时,女主角的心理变化都非常明显的改变,并且不是像有些克制深层的表演只通过细节来呈现精神变化,是这部影片的亮点。
在最后的女主角被人痛打倒在地上的情节总让我感到欲语还休,这个片段接菊池前面对男顾客反复念着美津子演讲时的诗句,都表明了菊池并非认为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如果是那样的话,如果她真的是憎恨,她为什么还会选择继续当一个妓女,完全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此时的她并非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在意识到美津子和丈夫的丑恶时也是可以从无尽的矛盾和迷惘中走出来的,杀了美津子以后更不会再去将她念的诗句挂在嘴边,对她的妖艳念念不忘,甚至在他人诋毁这些诗句的时候那么愤怒,由此都可以表明菊池并不是厌恶和憎恨这所有的一切,而是理解了,而是彻悟了,在彻悟之后唾弃那些还在迷惘徘徊在城之外的人们。
影片结尾处菊池当着孩子的面撒尿的情节,绝对不是像其他影评说的那样是痛斥菊池的无羞耻,或是向最终的恶转变,更不会是所谓的男人原来不论大小老幼都对女性的身体无法抗拒,这是荒谬的。
最后孩子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以及可爱的眼神汇集到菊池暗含唏嘘的表情时,仿佛在告诉我们,那是一种理解,那是一种没有隔阂而纯粹的善良,那是与“在光鲜的表面下暗流汹涌的丑恶"相比,却表里如一的真诚。
此刻,大家都坦诚相待,没有歧视和敌意,没有羞辱和鄙夷,没有蔑视和虚伪。
而之前美津子的妈妈时时刻刻都认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身体里都流着无耻和下流的血液,给自己高贵的家族带来了羞辱,自己也蒙羞。
其实剧情中母亲,美津子,菊池以及皮条客在桌前怪诞的谈话表明母亲并非只是忍耐和无助,还有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处于教条式的束缚和蔑视,才会让美津子在喝茶的时候都战栗无比,母亲显然是宗教灭人欲式的压迫象征,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母亲可以那么冷静的对待残缺的尸体,然而母亲自杀也恰恰反映了仅仅带走“肮脏的部分”也不能抹平在传统观念下的罪恶感羞辱感,她对待女儿的残忍只是在女儿如此带有人性的冲击下无助的呐喊与控诉。
另外,如果真的像其他评论所说的,城仅仅是爱情的出路与归宿的话,那父亲生前留下的画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父亲还要画那么多美津子的油画,油画上的鲜艳红色颜料又说明了什么,在我看来,父亲也是爱着美津子的,那种爱情恐怕不仅仅是男女之爱,父女之爱,还是一种理智与感情较量博弈的禁断之爱,严谨的欧化画面配上感情色彩浓厚的彩蛋颜料,我们无法判断到底那一种感情占了上风。
只美津子不是找不到城的出路,怕是美津子始终也不敢走上进入城堡的路,因为她不敢猜测城堡里的爱到底是哪一种,所以她最后只有选择了死。
最后还有很多我一直揣摩的情节,例如为什么一直看上去冷血无情对待别人的悲剧只会讥笑的皮条客在最后杀死美津子的时候居然产生了恐惧,还上吊在美津子父亲的房间内,他又是为什么对美津子母亲的话言听计从,等等。
总之,我认为这部片子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痛快时血脉喷张,热血沸腾,甚至令人战抖,婉约时长抒臆气,令人浮想。
希望能有高人给出更多好的中肯的影评。
重温是个发现衰老的过程。
也许仅仅是一次熟悉的月牙新生,在不经意的一瞥中蓦然而徒劳的添加了许多自己的情绪在其中,它就变成了“人有悲欢离合”之感慨。
因为重温同一件事物而深切的感受到物是人非四个字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在生活中,目之所及的视野之下那片星光虽然垂在头上,四周的景色却以陌生而高傲的姿态提醒着成年的代价,即不断的、痛苦的、孤独的选择;而电影却以永生的顽强斗志昂首挺胸,它的光影、故事、人物万年不变似乎已经过沧海桑田,它在你还是婴儿时便曾触及到许许多多你陌生或熟悉的人的灵魂,它还会在你死后继续着不变的使命。
而你,只能在一次次看着它时慢慢的更加了解自己,或是远离、或是追寻着饥渴的灵魂。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每一次重温,都仿佛在踏进另一个自己的心浪灵潮。
别忘了,结束时给自己一个微笑。
婚姻+家庭<维稳每每提到“婚姻”这个词,“家庭”马上就像忠贞不渝的伴侣一样跳出来握住手臂。
或许几千年前经历过太多自然的残酷考验和人性的诡谲莫辨,智者们发现了运用某种强制性的手段让几个人得到大家的祝福后彼此安慰是极佳的维稳手段,于是婚姻出现了。
社会是什么,一个空玻璃杯、一个烟灰缸、一个易碎花瓶。
而那组成婚姻的群体们便是玻璃杯中的散沙、烟灰缸里的清水、花瓶中的积木。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当它们出现的合时合适合法,百花齐放的合理解释便层出不穷的出现。
尽管看起来社会和婚姻家庭彼此都毫不需要,却在辛勤的人们水滴石穿的劳作下将它们发丝缠绕肢体纠缠,最后勾结成了一张巨网。
太多的迷茫因“成熟的标志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条不成文的“维稳”规矩而出现,它发生在太多认可各种生存法则的灵魂身上并用言语随着血液试图一同遗传到下一代身上。
这时便出现了家庭危机:父母与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或者冲突过甚或者执行彻底。
懂得太多并不意味着思考很多,于是这世界上熟人之间的伤害总是多过于陌生人之间,于是古人欣喜的创造出这抱团取暖的产物变得越来越像监牢。
越渴望幸福,越需要思考,越忍不住发笑。
卡夫卡虚构的城市全片人物灵魂基地,有些人永远找寻不到,有些人付出惨重的代价找到了它却永远进不去导演园子温的家庭属于典型的亚洲男子主义家庭,父亲掌控着家中的话语权,充当着生活的掌舵者角色,而母亲集中了亚洲妇女温顺、谦卑、勤劳、奉献等等让人尊敬却也沉默的优良品质,而他从最初的“发疯乱跑”过渡到“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发疯乱跑”后便站起来反抗,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却拍案叫好的作品横空出世,婚姻家庭是他作品中极为突出且沉重的主题。
有时候觉得导演始终在保持着一颗少年时代的心,充满了对世界虚伪一面的不解和毫不妥协。
第一次看《恋之罪》时不慎看了删减版,那时全部的精气神都被疯狂的女教授美津子所吸引,对绝望而快乐着选择了自己人生路的菊池泉似懂非懂的赞同,而女警察被删掉了几乎所有的戏份而以为她只是个打酱油的。
我一心且自以为是的以为窥视到了成人世界的秘密花园,有关黑暗和肮脏的真相,有关拯救与被拯救之间的矛盾,有关性欲和爱恋之间的巨大鸿沟。
再看的时候,我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女性意识的崛起上,尽管导演悲观的预言着必然的失败,但它以带血的尖刀姿态划破了完好无损的肌肤(家庭的鸡蛋壳),深切的让观众看到了内在的腐烂和不公,证明了它的出发点在荒诞放肆的表现形式下是多么的纯良和悲天悯人。
女性要掌控自己的生活,首先要从掌控自己的身体开始。
只可惜导演停留在了这个命题的最表象,几乎让本片仅仅停留在了爱欲的猎奇层次上。
而再一次的重温,我不可避免的吸吮着其中婚姻家庭的主导因素。
人的思考方式难以避免收到岁月和时代的双重力量而发生变化,它无法改变且万年不变,给人的无力感一如坠落时。
我看到了两对成年男女组建的令人称羡的家庭,他们一对有子女,一对没有子女。
两对都在美好的外表下濒临破碎,因为身为一个未婚女子,在看到成婚多年后自己的灵魂不再为丈夫所尊重或眷恋时深感寒心,而这种家庭居然还是社会价值观的大势所趋。
女教授美津子用毁灭抗拒了社会赋予她的责任和义务,顺便分别用生与死彻底改造了两个女人,当真有教主的资质,可惜天妒英才,她不是洪七公,跳下悬崖后再也醒不过来了。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家庭的影响,包括没有家庭的人更是如此。
身体是一个消化工厂,同时也消化着外界传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好吃或不好吃都可果腹。
在《恋之罪》中,从年纪最大的,美津子的母亲看起,她的出场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即便是在骂人的时候也要惯性的加上温柔的“亲爱的”,而她杀人和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玷污了自己高贵家族的荣誉。
是的,家族荣誉被她、被大多数家庭、被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视为活着的唯一向导,而这些人捍卫家族荣誉的最高形式便是谋杀,以血洗清他们眼中的罪孽,仿佛杀戮是这世界最纯洁的事。
在她能杀死女儿和自杀后,我十分怀疑当年她丈夫的死也是由她一手主导。
她是男性世界规则最可悲的执行者,以一个“想性可耻、高潮有罪”的高标准要求着自己成为一个忠贞高贵的妇人。
尽管她曾一度因为反抗家庭而嫁给了自己的丈夫,最终却不能摆脱陈旧的观念影响而自取灭亡。
也可以说,家族荣誉是她失败婚姻失败家庭的一个借口,她不得不为一个日渐畸形的家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她不得不为日渐迷茫又不肯正视的灵魂强行划开一个突破口。
菊池泉的婚姻是无性的,她和丈夫有段对话十分认真却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妻子忘换肥皂而生气的丈夫看到妻子的怯样而兴致大发,施舍她抚摸自己生殖器的权利,而妻子为此感恩戴德。
丈夫问她他是不是瘦了,菊池泉说:“不管怎么样,我都爱你的身体。
”而丈夫高兴的回答,“很好,这就是我爱你的原因。
”这段婚姻可以从很多的细节中体现这段婚姻中荒诞的一面:作家丈夫对男女性爱的描写炉火纯青却对妻子相敬如宾毫无激情;夫妻二人对彼此白天的生活毫无兴趣但夜晚相伴时却互相微笑;当出现变故时,社会身份高于家庭身份。
园子温说,菊池泉一出场时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以他母亲为原型创造的。
极致的温顺代表着日本文化中女性地位的绝对低下,整个人都是另外一个男人的财产、一个家庭的附属物,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的一生来证明另一个男人的成功而已。
女警察的婚姻可以说是符合社会标准的,女人进的厨房出的厅堂,有了孩子身材既不走形工作也不受到影响,似乎女人成婚后的种种魔咒在她身上都没有灵验。
然而她的脑子里所想的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和情人在旅馆街肆无忌惮的开房、当着女儿的面跑出去和情人幽会、在抛尸现场自慰高潮、趁着丈夫喝醉和丈夫朋友在餐桌上偷情。
她的家庭是和谐的,维稳程度最高的,而丈夫的不体贴、女儿的叛逆简直可以被许多人说是人生难以避免的,忍忍就过去了。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道德制高点人们就像女警察的丈夫一样,眼看着妻子饭没吃完就不得不拎着两大包垃圾袋穿着家居服在清晨毫无形象的追着垃圾车狂奔,而他仅仅心安理得的站在窗边喝着咖啡注视着。
园子温要表达的,是女人有时候并不知道想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
记得凤凰网的风月周刊里描述,黄贯中在微博中体现体贴朱茵的一面,“当一个女人突然无缘无故哭泣的时候,作为她男人千万别急着追问她哭什么,也不要叫停她,更不要说什么“我懂我懂”之类的废话,她自己也不懂,你懂?
她其实只是要你紧紧的抱着她,一边轻抚她的背,一边让她尽情发泄而已。
当然,胸口那滩鼻涕是在所难免的了。
”而我觉得,其实女人什么都明白,只是有苦难言,在知道什么都不会改变、眼前的这个人只会给出让自己失望且一猜即中的回应后,变成有苦不言。
而她们的行动,则一天天因为压抑而疯狂。
影片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即从两位“被觉醒”的女性菊池泉和女警察的视角来看这个社会:菊池泉穿着浅色的和服在公园里散步时,身边有亲吻的情侣、有闲坐的慈祥老人、有年幼玩的欢乐的孩子,在看到这一幕时她脸上的笑容是机械的,是面对丈夫时的那种顺从神情,这种顺从让她不仅仅服从于一个人更服从于社会,她认为自己的生活理应如此,而这个小公园所展现的也几乎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恋人、妻子、母亲。
直到她看见了一个在路边不修边幅抽着烟的卡车女司机时,她的目光凝固住了,那种与她素有价值观不符的存在令她吃惊,更让她吃惊却是心底的羡慕;而女警察在地铁里看见的一幕更是内心写照的体现,年轻或年迈的女人面无表情的呆坐,聊着天的女孩们毫无生气,仿佛有数不清的劳作等待着她们,仿佛这辆地铁的终点是某个部门来为她们的人生认证扣戳盖棺了结。
结局男警察开着玩笑说,“这些主妇都是早上出去,收集好垃圾扔到一边,除了回收垃圾还是回收垃圾。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垃圾车回收完毕开走了,妇人觉得很不甘心,赶紧追了上去,跑了很远的距离,就这样,妇人来到了平时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个时候想起来,‘一直以来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这迄今为止一成不变的生活。
她一下子恍悟过来,扔掉垃圾不知道跑哪去了。
”一句玩笑之语却注定了一个故事的结局,当女人很认真的决定着命运的走向时,男人却毫不尊重的视为笑谈,这是婚姻的悲哀之始,家庭的破碎之源,维稳的不利关键。
只是世界太匆匆,停不下来脚步听听婚姻中的哭声。
《恋之罪》所展现的女性心理不免惊世骇俗,大量的细节在哀伤的气氛下讲述性觉醒带给社会的种种变化,但更多的是基于社会上的婚姻家庭观有感而发,究竟是维持幸福表象的稳定还是勇敢踏上个人自救之路,这是个问题。
也许不论哪种选择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毁灭,但我希望这条不等式会在这些以毁灭为代价的拯救之途中完美解答,或许是当婚姻中的男性不再恐惧对女人的无法掌控那天开始吧。
友情链接: 【黑色电影】解读园子温--残忍即美好
雖然相關文宣和評論把《戀之罪》講得異色變態大膽爭議得跟什麼似的,但我的媽啊這部電影真的無聊斃了,看得我不但厭煩透頂還愈想愈火大。
對啊真的是火大。
為什麼男人(男創作者)老要一口咬定女人必須透過身體(更確切地說,是很狹義的被某類性交所定義的身體)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和成長的可能?
憑什麼性對男人可以只是召妓來一發好比抽一根菸,對女人就非得是無限上綱的哲學命題?
真是活見鬼啊我說!
在誇張濃重的手法底下,這故事的人物設定其實平板老套到不行:一個被(看來有點強迫症傾向的)作家老公(寫的還是情慾小說)冷落的欲求不滿人妻,一個戀父因而始終不能得到其真正欲求對象的大學女教授,在黑暗的性冒險中沈淪墮落追逐惡之華。
哦對了,「後來人妻真的下海賣春結果第一個客人就 bingo 遇到自己老公」,這種老哏居然也搬得出來!
更不用提貫穿全片的卡夫卡城堡意象跟田村隆一的〈歸途〉被「引用」得蹩腳之至,前者姑且不論(其實我是不忍心說,可憐的卡夫卡),後者原詩究竟寫得好不好我不清楚,但至少以這部片子斷章取義的方式,到最後某買春客嗤之以鼻說它是爛詩的時候我簡直再同意不過,女主角含淚一再煞有介事的大聲覆誦只讓我不停翻白眼,很想賞(顯然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導演兩巴掌之類老兄你醒醒吧拜託。
(網路上有文章提到臺灣上映的版本經過修剪,所以短於原先的一百四十分鐘,我只能說謝天謝地不然我真的要在戲院口吐白沫了)回頭想到,《戀之罪》據說是改編自真實案件(我沒查到案子本身的詳情),這就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大島渚的《感官世界》--那部片子我是在家看錄影帶所以可以自行卡掉,也所以我根本懶得看完,半途就關機去睡覺了(同樣改編自阿部定案件的《感官新世界》可有趣得多)。
在這些所謂聳人聽聞的社會案件底下,我覺得其實是某種很直接單純(雖然當然很巨大扭曲)的驅力,而大島或園子自以為是的繁複想像只顯得累贅貧乏。
說到底,從《感官世界》到《戀之罪》,三十五年過去了,我只覺得日本男人(好吧,至少是某些日本男導演)實在一丁點長進也沒有。
1.经常说男人是下半身动物,却不想在这部片子里女人看起来更像是被性欲控制的动物,但这归根究底是因为某总无法弥补的感情缺失所致,由此看来,女人究竟不是什么只有身体欲望的动物,她们放纵身体,只想找到真正的爱情城堡,获得解脱,纵然这样的堕落是一个悲剧,但我还是认为,她们比那些嫖客或是想不花钱就勾搭女人上床的无耻男人要纯洁善良,女性也许真的天生就比男性更加美好。
2.变态男子的粉色颜料球,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看,第一次出现是在love hotel里和泉淋浴做爱到高潮的时候,他用力一攥,颜料球就爆破了,那是性欲的爆发,堕落的开始,爆破之后,便无法挽回的沦陷了。
泉的堕落之路,根本缘由在于丈夫的压抑——知名作家的身份,有洁癖的偏执狂,不亲热不做爱,一成不变的早出晚归......导演用一壶茶,一双拖鞋,一块香皂,一张冷色调的大床,一扇缓缓闭合的门,诠释出一个平静而极端压抑的空间。
3.堕落之路的重要引导者,是两位女性,大概同性之间的交流更具有影响力。
第一位女性夸赞了泉的身体,第二位女性更是告诉了泉女性身体的价值。
而泉在此二人的影响下,只觉愈放荡愈自由,自己从长久以来被丈夫的冷淡压抑着的生活中解脱出来......4.粉色颜料球再次疯狂爆破,那是在泉看着美津子与自己的丈夫疯狂做爱之后,美津子骑在泉的丈夫身上,变态男子疯狂地把颜料球扔向床上,满屋飞溅的粉红色,肆意荡漾的性欲......荧绿色的背景,橙粉色的人儿们,一片昏暗之中,音乐凄美地奏着,这般尴尬惨烈的局面,让人心痛,女子啊,你一直爱着这样一个男人啊?
(想他写的东西尽是些貌似优雅的情色描写...总之他的这般行为还是很容易想到的...)美津子说“泉,我们走向毁灭吧”的时候,意外的好美。
5.电影中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变脸人”,泉在白天也认真工作,而其他时候在外放荡,回到家里又十分乖巧;丈夫白天一面写稿一面找小姐,出席活动时则是名流之表,回到家里只是看书睡觉装深沉;美津子白天是干练的东大教授,晚上是狂野的街头妓女......哪个是面具,哪个是真人?
谁又能说得清楚......6.美津子应该是伊拉克特拉恋父情节扩大化延伸出的一个悲剧人物,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同泉的丈夫一样都是艺术领域的呀!
= =)。
这样的结局,美津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解脱......即使化为乌有,结果还是成了石膏模特的一部分啊......个人认为,这大概意味着这种感情缺失,至死都无法平息,对“城”(似乎 是奢望的爱情)的追求还一直持续着......影片一开始那个被淋的湿漉漉的,躺着的人偶的脸,让人觉得这悲伤已固化,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7.美津子果然走向了毁灭,泉又何尝不是......她大概已经彻底的成为了第二个美津子。
无垠的大海,无底的深渊,泉面对着两个孩童,全无所谓的露出阴部,蹲下尿尿(囧),孩子们也笑着看她......男女之间关于性 爱而产生的一切纠葛与悲剧,注定会一代一代轮回往复。
所有人都想追求的那个“城”,终要被搅在“性”里,叫人迷惑不解......这大概是人类永远的课题......0.爆破的粉色颜料球,疯狂、可怕却迷人。
而女性身体之美丽,即使说成世间之最也无可厚非。
泉对镜全裸反复说着工作语时,自己已为自己身体的美丽而倾倒,看电影的我们又何尝不为之倾倒......最后泉流着泪固执地反复说着从美津子那里听来的诗句:“言语之物,无须记取,而幸而我记取了日语和其他些许外语,我才能止步于你的泪水之中......”(这诗句...我不太能理解...)影片止步于泉被打后躺在地上 鼻孔流血却扬起微笑的面部特写......此时此刻,泉继续活着的意义和信仰,大概就在这诗句之中......不解之处,关于那个变态男子,是他实施的分尸吗?
他又是如何死在美津子家中画室之后的......(囧)
在我的印象里,日本有两个写小说的非常土鳖,一个是村上龙,一个是渡边淳一,渡边比村上还要土鳖,土鳖中的战斗鳖。
看这电影我就想到了渡边。
这类土鳖把三钱性、加三钱死、加两钱发神经、再加两钱俄狄浦斯,就能炼整整一瓦罐的人性哲人石,自己割大腿一刀等着它出血流脓结痂就算是直播了身体先验的污秽,这就像吃几块可比克就以为融贯了土豆的奥义。
看这一干人一本正经赤身裸体表演如何撒癔症,我是觉得脸挺烧的,这么去煞有介事表现文艺二逼们低幼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诵”整页的琼瑶和安妮宝贝也不过如此,乡村杀马特们只得撩撩帝王紫款斜刘海笑而不语了。
叙事架设上是满出怀抱的大学生习作范儿。
分段式、男女对立且统合的矛盾关系(简直像是日本也学马列一样)——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以及主奴关系、粗浅的身体形而上胡思乱想、引用得莫名其妙的诗句、帽子男和颜料气球的生硬象征、爬满蛆的残肢、乃至被祭出来壮胆的那个说有多无辜就有多无辜的卡夫卡——这个用边角料就能唬住人的世界,洋溢着有奇妙喜感的温馨善意呢,我几乎都已经看见了,园子温想象着有思想的文青们卯足劲深刻阐释时的满足表情。
即便照着教材也很难把所有这些能用的和不能用的打包拼贴得齐全如此啊——起因、经过、结果,你小时候的作文都要这么写,与这个电影比,不过是凑的零部件不同。
它去向很明确,拼凑操蛋的人性之传说——人性这个词是当之无愧的最蠢词汇,每有浆糊和稀泥都能死皮赖脸插进去。
是,人性不解释,桂冠是你的,只愿你把荆冠留给别人。
多出的一颗星送给女主角挺不错的胸,据说她现在是园子温的老婆。
我完全相信园子温正被世界温柔对待着。
144分钟无删片,好多啪啪情节。
能把A片拍成电影,还让豆瓣文艺装逼犯思深内涵,也就这导演了。
给个6分,全因为家庭主妇那大胸。
故事是这样的。
女一号是个家族主妇,嫁给了一个成名作家,在家里逆来顺受,很奴性,以老公为天的那种女性,老公说啥就是啥,好比老公的玩具和奴隶一样。
看到这里时,我就觉得,不是这男的有病,就是这女的有病,当然了,两个都有病。
夫妻处成这样,是我都害怕有一个身边人把自己捅死呢。
这个病态的家庭慢慢的让家庭主妇走上了不归路,有病的她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什么,于是想要工作,出来工作被人诱骗去当模特,然后拍片,有了性瘾,开始啪啪之路,跟陌生人打炮,其中有一次还让陌生人威胁打电话有老公,一边通话,一边让人插。
这尼玛不是A片里的情节是啥。
然后遇到一个白天讲师晚上做妓女的疯女人,带她入行也做起了鸡,完全释放了自己。
以前是性瘾,变成了由身体赚钱。
女二号,女警,有个外遇的对象,貌似是老公的朋友,有一次聚会里,老公喝醉了,在家里的餐厅上跟这位朋友干起来了,一发不可收拾,然后经常跑去挨炮,其中有一次,去丢垃圾,就那一会儿在车上干起来。
如此情节,也没谁了。
标准A片情节。
女三号,开局就死去的颠女人,到处卖网,到处找插,完全是有病的。
家庭主妇的啪啪情节最多,基本每一次都裸奶。
最近总结所谓影视故事,一般来说,都是从一开始先展示主角的日常生活和身份,可以富足可以贫穷可以无聊可以刻板,然后接下来闯入其他的人或事件来打破这种局面,从而带动主角的情感波动,引起他/她/它的需求,或者期望回归打破前的局面,或者期望有所变化,总之他/她/它,根据局面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举动,举动显露出他/她/它的内心情绪,而举动过后带来的新局面新变化角色新的感受,正是观众的看点,也是导演想要表现的意图,将貌似平静均衡的生活解剖开,把表层之下暗流涌动的欲望展露给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同和情感释放。
园子温的《恋之罪》,开头交代全职太太菊池泉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丝不苟的照顾好身为著名作家的丈夫,甚至完全忍受丈夫苛刻的要求:一大早,拖鞋的位置就要刚好在丈夫起身后的脚下方,出门后,泉必须赶紧将拖鞋位置倒换过来,以方便晚上的时候,拖鞋正好在丈夫进门时可以直接穿上,每天丈夫出门或回来,泉都要按时出现在门口,微笑面对。
给丈夫泡茶的时间更是要用沙漏来计算。
丈夫回家安静读书,泉就要跪在旁边安静相守,丈夫不喜欢日本肥皂,泉就必须按时换上法国名贵香皂。
表面看来,丈夫长相帅气,地位显赫,生活富足,泉对丈夫怀着深深的爱,足以让人羡慕,可当这种生活在镜头中一再重复后,你会开始厌倦,觉得无聊,而这也正是泉的内心感受。
泉在丈夫眼中,就是一个物件,一个无条件服从与他的道具,稍有不顺就可以任意责怪的宠物,或者说连宠物都算不上,就像那个拖鞋一样。
拖鞋在片中频繁出现,以物喻人,正是片中丈夫残酷压制妻子的绝对象征,这拖鞋倾注了泉对丈夫的爱,却丝毫得不到丈夫的重视,有一个镜头残酷的表明了这层意思,丈夫早上上班换鞋时,用脚直接踩着拖鞋,走下台阶,这个简单的动作却看得让我心寒,园子温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可见一斑。
对泉的日常生活做完介绍后,接下来就轮到其他的人和事件来插入打破这个局面了,首先是泉自己渴望做一些什么,哪怕微不足道的事业也行,作为可以与丈夫稍微平衡的支点。
这里尤其表现在泉走在公园的路上,看着开卡车的女司机,一脸羡慕的神情。
接下来,丈夫居然也答应了她的要求,显然在他眼中,泉是否真的能够找到或者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都无所谓,他的地位根本无法动摇。
于是,泉真的找到了一份在超市推销香肠的微不足道的工作,尽管做得并不出色,不过也算是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真正改变她的人出现了,土屋,一个专门利用女人渴望名声和金钱的心思,哄骗她们拍摄色情录影的女人。
正是她的出现,将泉引入了无法回头的堕落之路。
面对色情公司员工们的赞美和帅气男AV的诱惑,泉真的脱光衣服拍摄起了色情录影,在这里我暂时失去了与泉同鸣的地方,纵使泉在性的方面被丈夫始终压抑,连看看丈夫的裸体也变成了赏赐,但是身为公众人物的妻子,如果录像带被丈夫或者身边人看到的话,后果是什么泉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为什么服从?
难道女人内心的欲望真的得到满足,便可不考虑现实因素了吗?
又或者泉的内心早已暗含着对丈夫轻视自己的恨,对着镜头与别的男人做爱正满足了恨的释放?
对这一点,导演丝毫没有给出解释,也正因为没有解释,反而引起观众的猜测,自发为泉设想理由,我认为这一点也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很多行为无法解释,正像“艳照门”事件中,张柏芝敢于裸露自己让陈冠希肆意拍摄自己的私密部位一样,谁也想不出陈老师到底用了什么花言巧语,张柏芝当时脑子里又想些什么,当性得到双方认可,偷情的快感占领上方之后,一切现实制约礼仪束缚全部抛在脑后,这或许也正是“恋之罪”名字的由来。
在菊池泉逐渐堕落的故事走向方面,有一点不可不提,这一点并没有被导演明确指出,但又非常重要,就是:女性之间对堕落的默认、引导和纵容也正是罪之根源!
试想当初来超市邀请泉做模特的土屋不是一个长相让人放心的女子,而是一个猥琐的怪蜀黍,或者在AV男强迫泉与他接吻时,土屋可以制止,还有后面泉陷入堕落困惑之时,遇到的不是美艳和深奥的尾沢美津子,那么我相信泉也不会轻易踏出堕落的这一步,正是女性与对貌似善良热情的同类的信任,导致了她走入圈套走进沼泽走入万劫不复境地的下场。
导演数次给出如此的镜头:在泉面对堕落犹豫不决看着同类时同类都给出了欣赏赞同的表情,让泉得以放下包袱,尽情享受堕落。
恋之罪,也包含了女性之间的背叛之罪。
泉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被众人赞美工作得到认可连帅气的AV男也称赞自己,尽管这一切都只是虚幻的骗局,总之她变了,变得光彩照人,懂得爱自己,甚至释放出从未有过的性感韵味,连原本看不上她的超市老板都被她吸引住,看着镜中的自己,泉露出了真实的笑容。
人都有堕落的本能潜意识,只是被世俗道德所牵绊,一旦这道锁被打开,无所畏惧的时候,那么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控制住自己,泉也正是如此,她不再将自己保守在空荡的屋子里,不再包裹在保守严实的衣服里,她开始穿着暴露的衣服走在东京街头,肆意享受众人欣赏自己身体的快感,这是对保守派的反抗,这时她似乎占了上风,成了世界的主人,她甚至开始主动勾引别的男人,用身体占领男女之间的控制欲。
在享受这种控制他人眼光或是行为之中,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也变得更加爱丈夫,只因之前她对自己的自卑,让对丈夫的爱也没那么有底气。
所以可见,爱是在平等之下才可获得的,至少在当事人眼中,谁也不希望对对方的强势压迫着相爱,找寻平衡和不被他人控制的能力,成了泉爱自己爱别人的目标。
鱼找鱼,虾找虾,罪恶也会吸引罪恶,因为懂得对方,就像《看见恶魔》中崔岷植扮演的变态杀人狂也有朋友一样,接下来,比土屋之流更恶的人物出现,一个穿着神秘的男子,用满嘴的深奥词句和奇妙的颜料球,吸引了泉,他道出了片中重要的爱情象征:城。
城,应该就是真正的爱情之城,那里是善良,包容,约束与真诚的保护城堡,这里是容不下污秽和堕落的地方,因此神秘男子看着身边来来往往找寻情人旅馆的人们说出“看,他们都在找寻城堡,他们想发现城堡,但他们找不到,他们就一直转啊转的寻找”。
这个男人让自以为找到控制他人能力的泉尝到了刻骨铭心的恐惧,他绑住泉,一边跟她做爱一边要挟她通过手机跟丈夫撒谎,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和危险的处境,泉还是向丈夫隐瞒了真相,这里显示出泉即使身处危险依然要保住在丈夫面前贞操的善良内心,也正是这样,神秘的男人抓住了泉的把柄,以此将其引入更深的黑暗。
在这里,泉遇到了让她得以全面沉沦的最终角色:尾沢美津子。
美津子是如此的美艳,如此轻易的将男人把玩于手掌之中,这让刚刚在男女控制力比拼中陷入下风的泉羡慕不已,此时在泉的眼中,与陌生男子做爱的美津子不但没有丝毫堕落之意,反而心满意足,像妖冶的天使,羁绊泉的道德之纱完全被撕裂。
更令泉放下包袱的是美津子的另一个身份,某精英大学讲授诗歌的老师。
泉去大学找寻美津子时,她正在念着田村隆一的《归途》:“言语之物,无需记取,如果能生活在没有语言意义也失去意义的世界里,即使你被华丽的言语所报复,那些也与我无关,即使你在寂静的流淌着鲜血,那些也与我无关,你温柔的眼中所蕴含的泪水,你沉默的舌中坠落的痛苦,我只会远望这些然后离去吧。
如果我们的世界里没有语言,你的泪水里,有着果实之核般的深意吧,你的一滴血里,回荡着让全世界的黄昏都战栗的晚霞之声吧。
言语之物,无须记取,而幸而我记取了日语和其他些许外语,我才能止步于你的泪水之中,我才能从你的血中,孑然踏上归途。
” 田村是园子温导演颇为喜欢的诗人,这里除了向他致敬以外,另一层含义是表明语言不仅仅只从表面去理解,就像美津子的学生,只从词句的表面去理解,没有切身去理解,只能明白一半,在这里,美津子仍在教化泉,不要被所谓的传统束缚,正像诗中说的那样,即使泪水和鲜血也无法阻止自己追求内心真实向往的方向。
另外美津子还告诫泉,一定要向跟自己做爱的客人收钱,这样就代表了感情的忠贞,就像做体力活靠身体吃饭的人一样,泉就在这样一步步诱导之下,慢慢的走向妓女之路。
泉目睹接客的美津子做爱的对象居然是道貌岸然谦谦君子的丈夫是最终的爆发点!
对爱情的忠贞和隐藏在生活之下肮脏不堪的真实一面,彻底击溃了她一直苦苦维持在人前贤淑妻子人后追求肉体快活的真实自我的平衡。
原来人人都是如此,即使才华横溢地位卓越的丈夫也不例外,从不跟自己行房的他却在外面跟妓女风流快活,美津子这个自己内心崇敬的精神偶像,居然也是玩弄自己的恶人!
自此,罪恶撕掉了表层上的腐靡一面,展现了它最不堪的真实,情感成了玩物,成了可笑的摆设,城再也去不了了。
在美津子妈妈的教唆下, 泉杀死了美津子。
走在码头上,面对两个小学生,泉毫无羞耻的蹲在地上小便,完成了她彻底恶化的道路,原来男人无论大小老少,面对女性的身体,都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泉彻底沦为了妓女,但是她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美津子,美津子爱着父亲却无法与之真爱的困惑一直折磨着她,直到死去,她都是那么的执着,这份情感随着那首“言语之物,无须记取”的诗句,就像维持泉活下去的最后支柱,被她守护着,即使被嫖客羞辱打骂,泉也丝毫没有后悔,她为自己捍卫着与美津子的联系而感到自豪。
你会选择甜美真实的罪恶之途,还是选择压抑本我尊师重德的人生之路?
2022年3月19日更新各位老师,我写这篇影评的时候还很嫩,没考虑很多,权当是自己练习拉拉片,解读也许不到位,也没想到霸占了《恋之罪》的长评第一位,深感惶恐,时隔多年,文章修改起来也无从下手,如有解读不到位之处,敬请狠批。
昨天读到《厌女》中「“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恍然明白美津子是有现实原型的啊。
而这个电影中的美津子的故事,就跟斋藤学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结论一样,「(A子)因执着而强烈地依恋父亲,意欲代替父亲做一个男人……这使她变得憎恨自己的身体,对身体产生一种近似复仇的情绪。
」佐野真得出的结论「她的卖娼行为,可以视为对母亲和妹妹两人联盟的攻击。
自己与亡父合为一体,既可以欺负母亲,又能摧残自己的身体。
」原本看这个电影时我是极其不适的,但我只是觉得美津子的故事指向她的父亲后变得庸俗又可笑。
看上野女士的分析才恍然大悟。
上野女士说「这种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容易将一切现象都归因于家庭关系。
将所有因素都还原在父亲,母亲,女儿等家庭角色范畴之中,反而会使性别要素成为盲点。
」回想电影,如果把它当作男性对自愿做娼妓的女人的道德幻想,很多难以接受的情形瞬间就变得好理解了。
这种把女主和美津子奉为“堕落圣女”的分析多么自以为是啊。
具体的电影情景记忆模糊,我也不想再刷一遍。
只是觉得无论称她们“堕落”也好,“自罚式的复仇”也好,这些话术都包含着男人性欲和由此产生的罪恶感的投射,这些有着浪漫修饰的词语,难道不是男人为自己的可耻找的借口?
而女性沉浸在寻找性快感的“堕落”中,难道不是类似春宫图那种极力描摹女人被快感支配的自大吗?
为什么明明是男人的欲望,却偏偏归责到女人身上,说都是女人引诱了他?
上野女士认为有着类似行为的中村乌萨吉的解释是站在女人视角的解释:「通过自主的个体卖娼,东电女职员实现了对将“性客体”角色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人们的报复,她由此体味到一种胜利感。
这就是让她沉迷上瘾的那种恍惚感的真相。
」到此我终究恍然大悟,电影带来的不适感来自哪里,人们乐于想象娼妓与嫖客的快感多么强烈,情感多么浪漫,宁愿将女性自愿为娼进行浪漫化反抗化的装饰,也不愿意承认,这其中包含的女人对男人的轻蔑。
把美津子的动机指向对父亲的复仇是何其自大,你看,她自我攻击自我堕落还是因为男人,因为父亲。
想起林奕含说男人拥有一个肯为自己自杀的女人的优越感。
这种看似浪漫的嫖客话术,暗含着自己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却不肯承认自己是被支配的一方,实在是太搞笑太让人厌恶了。
神乐坂惠的胸实在太美了
这年头还玩“我的身体我作主”再怎么涂脂抹粉添油加醋还是土炮一枚啊
烂片
( ̄。。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来看胸的
园子温的作品还是老套路,夸张的性,变态的爱,畸形的家庭,悲剧的死。
这到底是什么啊,他妈一群神经病啊
这是在讲日本女性的性压抑吗?卖淫、强奸、分尸、恋父,影像十分大胆和具冲击力。片中反复出现的诗句不是很明白意思。
美津子的原型应该是《厌女》里讲过的东电职员渡边泰子,一个明明拥有体面工作却在夜晚游荡于红灯区卖淫的女人。我从来没有被上野“给男性标价”的观点说服,更不喜欢“女人出卖身体是寻求堕落”的普遍言论。影片里美津子一直“寻找城堡的入口”,而城堡是无法进入的禁忌之恋于是只好在欲望的周围徘徊,看上去也更像是导演个人的意淫。但泰子终究是迷人的形象,在她巨大反差的社会身份中,我总能从那条割裂的缝隙中感受到她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裁剪和创造。人不必是一个和谐的集合体,而欲望又有什么羞耻的。我不理解为什么始终是女人的欲望被审视?
我半夜时分看了个分尸片儿 ...
园子温喜欢说“爱”已经成了他所有影片永恒不变的旋律,但是就像他声称厌恶小津式的家庭电影,并斥其为“不真实和反上帝”的导演,观众就不难知道《恋之罪》这部典型cult电影的价值,他用一种残暴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日本传统家庭电影的颠覆。
园子温是女版三池崇史吗?冰冷热带鱼,去年旬报十佳,最佳导演,这个恋之罪让我无语了,只能非得挑两个字形容小日本,就是变态。
看的2小时版,水野美纪露毛的被删了啊。。。
大概就是在讲“做了什么事都不要惊讶都不要怪罪,我们其实都一样”的故事吧。城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意象,粉色爆炸球虽变态但也切题有创意,三个女子有点像到最后人脸识别捉急。不过这样的重口我也受不了,只有一种恶心在心头。
受不了日本cult啊!不了解变态人啊!人活着阳光一点不好嘛?小日本!!
2012.12.22日系变态cult
由己为性之城 随时堕入为堡
接受无能哎哎哎。。。。
口味真重,不过还是想看看未删减版的。
很无聊
一部借悬疑推动剧情的另类女性主义电影。园子温的邪恶让人无法逼视,但是失于直接和堆积,看多了有点疲劳,相比迈克尔·哈内克的那种沉默的罪恶还是低级了点。高潮部分又出现了《雨月物语》和《白日美人》的影子,这种身份翻转真是孽恋电影里屡试不爽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