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部普通的小资爱情电影,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
怪只怪名字取错了,整部电影没有表现“内在美”这三个字,反而一直在自己打自己的脸。
一. 关于标题肤浅的理解爱一个人是爱内在。
但是全程打脸有没有啊,所有恋爱镜头都是帅哥哈哈,那个小孩算是最后的遮羞布。
如果改成男主自己根据长相选择出门约会,这样的设定会更合理一点。
但是导演却自挖坟墓说男主一直没工作天天泡在一起。。。。
没见过这么坑自己的导演。
其实可以从男主小心翼翼选择长相呵护这段感情到女主全面接受他,让他们每天都见面。
这样的进展会更好的展现主题。
二.关于标题进一步的理解内在美,不只是表面上的“爱一个人,爱内在美“ 那么肤浅的含义(然而这么肤浅的含义也没表达好)。
同时暗含了女主的内心美,冲破一切障碍去接受这份爱情,包括世俗的眼光,父母的不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
可惜的是导演提到这些但是只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冲破一切的勇气之美我们永远看不见了。
、以上讨论基于不考虑任何现实的护照,户籍,交税,就医,医保,邻居等等一系列现实情况
还是在看电影预告的时候,就被节奏感强烈的BGM给吸引了,弹幕里闪过一条:BGM---True Romance by Citizens!立马下载下来,单曲循环,很是带感(顺带一提,当初网易云音乐里这首歌评论几十多条,现在已经过百了,很多电影观光团,嘿嘿)。
听着这首歌,我一直思索着,用这首歌作预告片的配乐,总该有些用意吧?
True Romance,会不会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之一呢?
现在看完了电影,我想,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印象很深的一幕,孝珠(李秀)和树里(禹镇)不盖棉被纯聊天,李秀问禹镇:“为什么,是我?
”是呀,从十八岁开始每天早晨以不同形象醒来的禹镇,长得帅的时候可以去酒吧约漂亮女孩子的禹镇,接触了那么多的人却只有妈妈和童年死党善白知道自己秘密的禹镇,为什么会选择李秀,为了她想要一辈子都不睡觉来保持外貌不变,为了她开始觉得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既不方便又辛苦,向她坦白了自己几乎向所有人隐藏的秘密,想要像个普通人一样,一直和她在一起?
电影本身,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李秀和禹镇,可以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心有灵犀一点通。
禹镇最先被李秀吸引,因为她对椅子的见解和自己惊人的相似。
而李秀对禹镇呢?
“听到这曲子吓了一跳。
” “为什么?
” “就是……好像跟我有点像,禹镇先生。
” 共同构想的“扬声器桌子”,在妈妈开的针织店(?)里看中同样的毛线戒指,这点点滴滴,似乎都透露着同样一条信息:他们两人是多么相配。
影片的后半部分,李秀问自己的爸爸,想念过世的妈妈吗?
如果妈妈还在身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爸爸回答,应该是一起变老吧。
影片的结尾,禹镇的妈妈也坦然对丈夫说,想在已经没有以前的那些害怕了,却开始害怕两人不能相互陪伴,不再相爱。
突然就想起了cold case第四季里很伤感的一集,forever blue。
Lily对Jimmy说,But that kind of thing, comes around once in a lifetime and you got to hold on or you'll lose it. Coop was right, you were the lucky ones Jimmy.茫茫人海,多少人穷尽一生也找不到彼此的真爱,如果能遇上对的人,实实在在是幸运至极。
可却有多少人,因为害怕在一起的重重阻碍,而放开了彼此的手,殊不知这样的机会可能今生仅此一回,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what is a friend? --- A single soul dwelling in two bodies.我想在这里篡改一下。
what is true romance? --- A single soul dwelling in two bodies.心有灵犀的两人,一起做爱做的事,这是我眼中的浪漫。
从电影里学恋爱观靠不靠谱?
当然未必那么靠谱,对于承受着每天都要面对陌生面孔恋人的女主角李秀,我们没办法完全共情到她的幸福,但来源于这段特殊恋情的精神痛苦,反而比幸福的滋味更明晰可见。
虽然相对于禹镇与李秀在热恋时期的花好稻好,浪漫温馨相比,电影对李秀精神上的压力着墨不多,仍然是我认为电影表达得相当精准到位的部分。
果然,幸福的恋情有着相同的幸福,不幸的恋情各有各的不幸。
我在电影开场5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不禁腹诽:如果抛去恋爱元素的话可以拍成一部心理恐怖片,如果每当睡醒时上帝都要赐予我一具新的躯体和一张陌生面孔,我得先想办法让自己走出疯狂边缘,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爱与尊重。
刚刚播完的灵魂互换闹剧《民王》和诸多类似题材的变身喜剧片都曾经让我意淫假象过这种异体感,然而结果却是细思恐极,没法儿往下想。
别说千面人生了,金基德《时间》里的女主只换了1张脸,就已经在爱与背叛的悖论里崩溃了。
《内在美》中对于外貌和心灵契合在爱情中孰重孰轻的这份探讨过于商业和纯爱标签,离深层的角色性格挖掘还只停留在表面。
真爱并非无敌,相比恋爱的对方如何接受每天不同的自己的拷问,身为奇异人的自己如何站在对方角度去体贴心疼平凡的一方才是大考验,这还要建立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
然而,这毕竟是个奇幻纯爱电影,所以以上吐槽完全可以被忽视。
况且导演为男主角禹镇精心打造了手工木制家具设计师这样一个即使离群索居也在社会环境下合乎情理的设定。
男主安静内敛的气质,乐活主义的态度,纵览男主角的家宅你有没有仿佛寻到一丝逛无印良品的味道?
所以整部电影在氛围上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部散发着原木香气的电影”。
如果电影也有颜色,它一定是木头色的。
这个设定不仅降低了潜在的吐槽点,木制家具作为这段感情的依托与见证也有机地融入了故事中,比如为依照女主角的size量身定做的椅子,通过女主角的灵机一动而创造发明的可以让木头“发声唱歌”的带手机置放槽的饭桌,还有培养感情,郑重表白的灵魂场所LOFT。
刨去每日变身的创意点,光是木头加起来的浪漫梗都够单独做个叫《木之恋》的韩式纯情电影了。
虽然号称是男主角扮演者最多的电影,但只要投入进剧情就会发现实际上也没有违和感,一方面每个阶段的禹镇都把当时当刻的自我表达出来了,不管是借用帅相皮囊表白的他,还是明明承诺了一起吃早餐却在地铁上一觉睡过头变成秃头猥琐大叔,自卑又亏欠地蹲在车站默默看着李秀不敢搭话的他,还是被追到捷克,隐姓埋名却在开门见到恋人的当口眼圈发红的他;另一方面可能也因为我对韩国男演员脸盲,所以谁的脸来都不会效果差太多。
导演亦聪明讨巧地在推进故事的关键桥段上采用了和女主角韩孝珠相性颇合的男演员,所以整体感觉不会突兀。
然而所有幸福的素材积淀都是为了不幸做铺垫。
感情越是趋于稳定,也越是危机四伏。
对于女人而言,一见钟情的心动之后她更依赖由彼此熟悉带来的安全感。
而这恰恰是变身达人禹镇不能给的,李秀在人群中因为找不到爱人而焦灼心死的一幕,影片刻画得十分真实,因为她不知道今天的爱人又长成什么样。
李秀的以身相许只是建立在相识仅仅3天的一张自称叫禹镇的皮囊给予的承诺,我们很有道理去判断一个正常人在结识陌生人时第一印象永远是皮相而非内在美。
所有的内在美是建立在不讨厌这张皮相的基础上。
所以李秀后期开始吃精神疾病的药物,就是因为苦苦在维持自我的幻觉,源于她对这份关系的迷茫与不适。
这种症结通常在《水果篮子》里的做法就是强制消除记忆。
影片最治愈却也最令人失望的恰恰就是结局的立意,颇具创意的题材最终还是沦为了彻底讨好女性的心灵鸦片,后半段过分冗长的发展让韩影又一朝回到韩剧的婆妈。
看似通过让女主角幡然醒悟,承担了心理压力,来让两人互相拯救。
而当每一个不同模样的禹镇迈着终成眷属的步伐上前迎上她的吻时,我反而看不见一个形象立体,思路豁然开朗不惧未来险阻的他,我看到的放佛只是一个玛丽苏剧情中理想化的男性木头洋娃娃。
女性观众关注的点才不是,你变成什么样我都能接受你;她们想要的只是,不管你变成什么样,都要依然360°无死角爱我。
你没有看错,我是看完韩国爱情小清新电影《内在美》过来的,一部爱情电影硬是被我抓住了鸡汤励志的点。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只单身狗,看电影已经是被虐,还要自己再想出细节来虐一遍嘛。
看到这个标题,我只有一个想法,什么鬼,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是时候把上个世纪的价值观拿出来洗礼已污的广大人名群众嘛?
但是看到简介,我把作业放到了一边,这么酷的电影,让我来体验一下。
要是我每天起床都是另一张脸,还可能是外国人,那我大学的专业不是白学了,不用问是什么,英语专业(╯з╰),还是为了酷我也愿意。
他还有一个超酷的职业,家具设计师。
设计,制造,一人包揽。
光是那些性冷淡的室内设计就让我觉得逼格吼吼了,还那么有才华,简直甩普通人好几条街。
因为我们的男主禹锡不管变成什么模样,他都是个积极向上不断努力的阳光骚年啊。
遇上这种事情他没有暴饮暴食,因为不用在乎身材,也没有出去泡妞乱混,因为即使再渣也没有人能认出他暴打他一顿。
他不要这些人世间的诱惑,只是不想在芸芸众生中一个人而已。
好心疼……越努力越幸运,他遇到了颜值高身材好的李秀,并且在每天以不同的身份暗恋她和她交流后,决定正面出击,以他的颜值和气质抓住了李秀的眼球,这样的男人,害怕再也不能见到心爱的姑娘。
三天没睡啊,所以醒来以后才会那么丑麽(╯з╰)。
现在很多人说喜欢就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认真的去对待,没有稍微动下脑子和心,就指望姑娘默默的和你在一起麽?
认真的男生最帅,我要帅!
而问题来了,他变了不同的脸,但是他不想就这样不了了之,所以他又出动了,解释是一回事,能不能理解又是一回事!
他当时看上的姑娘不仅因为她颜值高,品味,爱好都想配。
他也没有看错人,姑娘也是个勇敢的人,要来见他变脸的瞬间,赞!
后来不过增加了韩剧应有的因素,虐心。
不是兄妹,没有车祸,没有绝症,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最后他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分手,各自成长,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意义,然后再穿过大洋彼岸,找到他,告诉他,我可能自然会痛,但是那比没有人要更难受。
告诉他,我是认真的想和你在一起。
那么,这些蹉跎,又算得了什么呢。
两位颜值高的人都那么努力,才修的爱情。
我记得李秀在分手后开始尝试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运动,上课,工作上应该也有突破。
她说,或许我才是每天变成了不一样的人。
除此之外,我还get到了两首很棒的音乐。
Amapola就是那从桌子里发出的浑厚的吉他乐。
还有Ture romance by citizens.一定要去看mv,太纯情了。
本人废话比较多,因为身边暂时没有人让我絮絮叨叨,只能在这儿胡言乱语了。
最后放上女主的美颜,注意你的哈喇子。
<图片1>
最喜欢男主的这个身份。
我现在正听着片尾曲《true romance》,大半夜看完这部电影突然不困了。
人的一生到底是因为偏见还是性别还是不自信,而非要选择一个在大众眼里般配并且体面的伴侣?
不可否认外在真的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这也是男主为什么要等一副帅面庞才跟女主表白的所在,但女主是怎么爱上男主的呢,这过程很奇妙,先从外表的不排斥(但女主并不是外貌协会,从片子里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再到发现有共同爱好,再到话题投机到一见如故。
即使后来男主因为变成秃顶大叔而没有赴约,变成女实习生坦白,女主思考了一天后还是全盘接受。
接受一个你爱的却不被大众接受的人不容易。
会被同事和家人冠上不正经的名号,没人知道男主的苦衷,大家看到的只是女主每天跟不同的对象在一起。
男女主表面上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后来公司的舞会上,男主还是不愿意以老奶奶身份示人,还是想变成帅哥给女主撑足面子,并且自己也乐在其中。
没有人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没有人能停止任何人制造偏见。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制,想接受就要学会找到平衡。
接受一个你爱的却不被大众接受的人真的不容易。
你能忍受他每天起来变了容貌,但你能忍受他连性别都换了吗?
对于直男直女们来说真的难以想象,换个角度想,这对于同性恋者已然不公平,影片最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长相的男主分别来亲吻女主,让我感到震撼。
如果你爱着这个人的灵魂,他的全部,那么他的性别有那么重要么。
大众需要接受同性之恋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更多的是要理解,他们爱的是多么的坦荡。
接受一个你爱的却不被大众接受的人真的太不容易。
如果你以上两点都已经接受,那你就剩下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自我解救。
如果我是个演员,我每天的搭档都是不固定的,但故事情节却是连续的,我也会出戏,更别说是恋人,每天朝夕相处。
也许我今天和你情话绵绵,明天你换了一幅模样,不是不能情话绵绵,而是有些话不适合和不适时的人说。
这样的话很容易就断片儿了,总断片儿你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是不是有错。
女主一度吃精神类药物维持正常状态,真的令人心疼。
男主跟她提出分手的时候她甚至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答复,她爱他但却过不了自己那关。
给彼此10个月好好梳理下这段关系,上面的三点甚至长久生活在一起后的更多因素都要慎重考虑,女主决定勇敢去爱。
只有经历过心动、迷惘、思考、想通,这份特别的爱才会更加轻松自在,想通了的爱,最幸福。
因为不一样,所以不一只不一样。
不管有什么变化变,需要时间和了解,奋力拼搏才能取得最慢的结局。
不管你如何变化,我都能认出你。
只要是你的手,能够牵住我于是我的越是心我就越满意足,最后我们还是能够在一起,虽然分开过,也在最后再没人没人再分开分。
男主在18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了“变化”这个其余的真真切切的含义。
一早醒来,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谁不害怕谁不惊恐。
妈妈没有惊诧妈妈只是默默的抱起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只是这个时候妈妈怕是什么都不好说,也说不清了。
这是个很有趣的设定,我以为会如《50次初恋》那样是个喜剧爱情片,喜剧为先,爱情为辅。
事实上这是不折不扣的爱情电影,但绝不是喜剧。
我的眼光可能有点偏门,我不想讨论这个内在和外表的问题,说说别的。
这部爱情电影其实对LGBTQ社区挺有意义的,完全可以归入Q的范畴,当另一半隶属于Q这个群体下的时候,作为在世人眼光中正常的那个人应该如何自处,这就是女主李秀的处境。
当然人家还要面临另一个更不现实的问题,这个我就不谈了纯粹戏剧效果。
就Queer这个层面,如何跟家里朋友同事等一切社交关系做交待,我知道这一切的至高境界当然是别人与我何干(因为我基本就是这路人),但社交有时候不完全是为本人转的,当一个人够成熟,就应该懂得互动才是人活着的意义,所以如何在这个互动中既不失自我又游刃有余是个不容易的课题,当一段感情的另一个方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做介绍和总结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更大的课题。
出现女主这样的纠结期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过程,我看到很多评论里对影片的后半部表示不解和“鄙视”,那我只能说,你们真的不懂。
自我认同到了某个阶段真的不只是唯我独尊,在这样一段关系里,需要自我认同的绝不只是QUEER的那一方。
八一八时间到了,其实要不是上野树里,我可能会错过这部电影,不得不说上野树里和韩孝珠这段鸡同鸭讲的伪拉拉情节很赞呢,可惜太少了,不甘心呢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和欠缺文化背景的缘故,韩国电影总有些对白看不懂,但是不妨碍舔一舔颜值和意淫一下剧情。
有个意大利段子,说是意大利的男人最浪漫,即使女性妆前妆后判落两人,也会觉得是自己赚了而不是被骗了,因为有一次交往两个人的感觉。
剧情中女主看似天天和新的男性交往,但是实际上她根本不“认识”自己爱着的这个人的脸。
特别能够理解当女主听到有关自己的流言之后又找不到男主的时候的愤怒、委屈和无力。
电影的前半段着重刻画了男主的“变脸”生活,从“正常”到“转变”再到后来的“接受”,能够感到他为维持自己身份同一性的努力。
一个人的自我究竟是自己生发出的状态所定义的还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所定义的?
单独的一个我不是我,没有“你”的在场,就无法辨别“我”的存在,只有在“你”眼中才能映射出“我”的形象。
影片最后的HE有点突兀,突然之间女主“想通了”,认为在一起的精神折磨抵不过分开的相思之苦,终究成了男主的“依附”。
真是应了“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虽然在影片中男主几次独白说是自己没有照顾到女主的立场和感受,自己陷入了爱的甜蜜所以看不见女主的痛,但也只是装作深沉的说说罢了,并做出任何尝试和改变来缓解女主的痛。
最后的分手也不过是包裹在“为你好”外衣下的胆小懦弱而已。
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文化隐藏颇深。
这部电影虽然叫“内在美”,探讨的也是“爱是皮相还是灵魂”这个主题,但是每当男女主的关系有实质性的进展的时候,恰巧都是男主最在“匹配状态”的时候,结尾的HE若男主能以一个不相称的形象出现,或许会更好。
在盒盖上画着丘比特箭的礼品盒里到底装着什么呢?
如果我把这种礼物比作一部情深深雨濛濛的纯爱电影,像韩国电影《内在美》这样的“礼品盒”,它里面装的不是用味蕾打开被爱感觉的巧克力,也不是一枚饱含着爱并留香于袖口处的别致袖扣,如果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那么这份礼物会不会被认可、被视为既有情趣又有格调呢?
是的,这可是没一定的,对爱书之人也是有条件的。
还要看看这样的一本书是用什么方式来打开的?
那书里到底藏着怎样的黄金屋?
那颜如玉可否能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
从高人气这一结果来说,韩国电影《内在美》显然成功地拥有了聚光灯下的一席之地,被广泛认识也是一种认可。
另外,从整部剧的故事设定上所感受到的独特的观影体验,也是一种肯定。
事实上,《内在美》被归类为爆米花爱情电影,只需有偶像有颜值有童话,在满足了这些诉求后,竟能让我感受到相当浓厚的人文气息,为我打开一扇可以远眺的窗,它作为“礼物”的价值还真就具备了情趣与格调的兼容。
我甚至想要歌咏它的深度!
表面上看,它就很不一般。
用充满槽点的方式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主打情歌,旋律里浮动的却是社交活动中外部压力带来的恼人的风。
显微镜下明明是两颗心在谈恋爱,肉眼里看到的则成了女主人公(李秀)与变身为二十多个面孔的男主人公(禹镇),被人品头论足的秘恋。
所谓“秘恋”,是基于现代社会一夫一妻主导的婚姻制度,评判出需要解决矛盾冲突的不寻常的关系,别人可不在乎那不同的驱壳里藏着同一个灵魂这意味着什么。
反正,这要是穿越到帝制时期,那就不叫事儿了,相反那时候的故事最爱意淫皇帝一生只爱一个妃子,只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才是彼时的戏剧故事。
不得不承认,《内在美》的编剧的脑洞很值得洞悉,把一个角色裂变成无数的角色,然后万变不离其宗,这种想法有挑战性,也有趣味性。
想一想,相爱的两个人,塑造出一个近似完美的女神,这种完美等于貌美、善良、有能力,最重要的是,对男神来说她是一生都爱不完的“唯一”。
然后再设计出一个造男神的机器,每天都生产出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男神,男神虽是个集合概念,像森林一样,但这个男神拥有一颗对唯一的爱人绝对忠诚、恒久不变的心。
如是,《内在美》便示范了两性关系里一直存在的某种想象,见一个爱一个这种癖好被成全了。
因为当爱的世界只剩下一个女人与无数个男人时,编剧要他们相爱,那就是1:N的存在,一个人再不用只爱一个人了,因为她是唯一,她可以每天爱一个,爱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帅的、丑的、呆的、萌的、灵的、钝的......而且附送“惊喜”,随机产生的男神必然在一觉醒来之后准时报到。
多说几句跑偏的话题,此片没有把男人设置为固定角色,我觉得还是有所考量的。
若想把问题引入更深的层面,那么用细腻敏感的女人带出更多的情感问题这是必然的。
要知道,很多“抗压”的男士他是可以扛着压力去面对一天一变的女神的,即便成为绯闻的主角,也不过是风流之名,不成问题。
总之我猜想,这样构想的出发点是,既然爱情的保鲜期会过期,而过期后的爱情常常陷入变质腐烂发霉的清理程序,并造成一段无法修复的情感伤痕,那么我们就来打开一个永不过期的模式,看一看这样的爱情是不是上了保险。
实践的结果出乎意料,新鲜感反而带来了压力,新鲜感会吞吃掉安全感,失控的新鲜感会出回归平淡的倦意,新鲜感还会催生出无数的快餐情感,就像无法扎根的浮萍泛滥于生命的长河里。
我说的是不是太过分了,总之,新鲜感没我说的那么坏,但是在《内在美》的故事它是以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姿态存在的。
接下来,我要收敛自以为是,回到剧情的轨道上。
谈谈电影所表达的最动人的故事内涵。
爱一个人,是爱他的身体还是爱他的灵魂。
当然是灵魂,要爱他的内在美,因为真相不容无视。
女大十八变这个你不能不信?
八十二岁沧桑的脸做多少拉皮都不可能回到二八年华时的模样。
另外,韩国日本还有贴心的整容技术,攒够了钱,换脸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想来,人的样子实在靠不住,不分男女,眼睛又是如此理性,不如把爱的筹码放到看不见的灵魂上,需要感知的感性或许相对容易对付。
其次,来看看是什么阻碍了相爱的人继续他们的爱情。
他人的眼神,他人的看法,他人的感受,总之旁观者在谈论一对情侣的爱情时,乐此不疲,他们是那么热情那么无私,仿佛他们的每一句评论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雕刻出别人幸福爱情的关键一刀。
事实上,旁观者的真实想法往往是这一种——关我屁事。
甚至还有不怀好意的,说说说,说到你们分手为止。
遗憾的是,情侣们竟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幸福挂到了别人的嘴巴上,别人一撇嘴,嘴角一下搭,情侣们的幸福便掉了下来。
来看看《内在美》里的女主角李秀,那么多同事关心她的私生活,到底要如何介绍自己的男朋友呢?
今天的他与昨天的他只是长得不一样,其实是一个人,他们会相信吗?
同事们都以为她是游戏爱情的浪荡女,他们的判断有理有据不容反驳,不是吗?
她终究因为爱情患上了忧郁症,内外因皆有,开始吃药强撑,失眠健忘,有精神分裂之嫌,但不想分手,因为男神的灵魂已经俘获了李秀的芳心,哪怕天天变身的男神令她神经衰弱。
可是,同事们指手画脚的作用力实在太强,李秀想要坚守的爱情在流言蜚语中摇摇欲坠。
迷失是正常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在山外的人看得清。
只要心不变,变脸变身变出新模样还真不是最恐怖的事情。
当情变时,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保持着不变的模样,可是心却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这才是真正的事故,是能够吓到有情人,令深陷情网不能自拔的人彻底绝望的。
看完电影,和朋友聊到这片子,我最想表达的便是这样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内在美》的最美之处,它说爱一个人,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肤色不是问题,语言不是问题,距离不是问题,能够决定爱与不爱的是爱情多巴胺,拥抱快乐的秘诀则是遵循内心深处最诚实的心声。
那样,便不存在左右为难的困境了,因为你的选择一定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是上帝赐予你的快乐,它不会成为困扰别人的绊脚石。
电影结束前李秀跑去捷克找禹镇就是这个道理,她说失去禹镇的痛苦远远大于她承受压力所带来的痛苦,这是心声,也是重获幸福的领悟。
记得那些台词 “我记得和他一起去过的每个地方,记得和他吃过的每一样东西,记得一起做的每一件事,可就是记不起来他的样子...." "我觉得 比起听别人的指责,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压力多大,都比不上没有你在身边给我的痛苦更大” 韩国很久没出过这样一部电影了,可以定性为文艺片,有文化,有艺术观赏性,很干净的一部电影,一切都是很干净,不想用纯洁这个词,这个词已经被网民用毁了,就是干净,男主,女主,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就连吃的也没有出现韩国电影里必有的年糕泡菜各种锅,一切的一切都很干净,不能漏说的是音乐,贯穿整部电影的灵魂我认为是音乐,音乐带出了轻灵的电影灵魂,触动到了我的灵魂。
翻译成内在美可能有点不够,小改可以加个之字变成内在之美,感觉会好一点。
大改我文采也不是很好,可能改成 无形之美 (我想起了苏打绿的无以伦比的美丽) 或者 那美丽的内在 都会好一些吧
一个每天醒来都变成不同男女老幼样子的男子,铁了心揍是要跟韩孝珠处对象的故事。虽然片名叫《内在美》,但告白上床求婚等关键感情戏都在男主变帅哥时进行,诉个衷肠也得是上野树里look,明明该叫《外在美》才对啊。
实木系文艺小清新。氛围运营的很好,但明明很有展开空间的题材却拍得缺乏想象力了。女主美则美矣,然而演技却中却没看到能支撑得起这故事的那种能量。男主方面每人一天的设定也很有趣,但是表演上仍然没能处理成一个整体,各自为政的违和感强。格局比较微观,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平淡如水没有张力
罗永浩的工匠爱恋被棒子实现了
挺好的,可是,不太喜欢这个结局。一部可以数星星的片子。
爱上一个人,床上无数人。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把这么好的题材拍的如此无聊……
要是关键的几场戏和大叔演就更好了
变身的设定不错,总体节奏稳定不聒噪,也没有过多的狗血,平淡样的韩孝周还蛮美的。但内容其实更适合短片的形式幅度来呈现。
收藏的跨年电影变成了2022的第一部(催泪)电影,开始觉得女主会很幸福吧,每天都有新鲜感,但随着情节发展,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这种不断变化带来的副作用,那是流言蜚语和不确定性继发的压力,而有时候分开的时间才可能检验出是时间能够疗愈一切,还是比起忍受压力也不想再继续忍受你不在身边的痛呢。影末妈妈和爸爸对话也是激荡泪花,原来是在等那个想要彼此守护,一直陪伴走下去的人啊。
设定奇特,可是想象力好平庸。可以拍得更好玩的。
A站已有在线。爱情片能感受到主角间的爱就算成功了,脑洞加分。树里的部分略失望(本来是为她看的),她给偶印象应该是有温度的,但这里的表演却总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不屑,看起来冷冰冰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剧组语言不通的原因~摊手。从W开始才知道韩孝珠(周),感觉蛮好的。
史上男主最多的电影——说是内在美,但你怎么解释所有推进情节发展时男主的脸都是帅的?
眼看着一个好创意一点点走向俗套,走向滥情,后半段直接让人毫无耐性。
这个童话式的网剧《奇幻心旅》被韩国人翻拍,就知道会被拍的这么写实这么纯爱,好在最后差点狗血的时候及时打住了。没有半点想象力的翻拍,基本上就是照搬了一遍原版,编剧加进去的东西还把变身当成了一种遗传病,七大姑八大姨的硬是把女主角天天换男人给拉到让人不怀好意的层面上,还纯爱呢。★★
百合大法好
这个家具广告真的好长好长……
天啊看了120分钟的音乐mv我要死了,这么有趣的设定怎么能拍得这么无聊啊!只想抱走我的树里酱和演锡欧巴。
如果朴叙俊是刘海镇 内在美这题材电影还能演下去么?
韩孝珠真是女神范十足,还是觉得设定有点扯,说好的随机脸但明显变成帅哥的几率很高,片子叫内在美但是变成帅哥时候才有激情戏....群众演员都挺开心的,都有台词~
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 我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