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终极对弈

승부,胜负,竞赛,升武,The Match

主演:李炳宪,刘亚仁,文晶熙,金嫝勋,玄奉植,郑锡勇,高昌锡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5

《终极对弈》剧照

终极对弈 剧照 NO.1终极对弈 剧照 NO.2终极对弈 剧照 NO.3终极对弈 剧照 NO.4终极对弈 剧照 NO.5终极对弈 剧照 NO.6终极对弈 剧照 NO.13终极对弈 剧照 NO.14终极对弈 剧照 NO.15终极对弈 剧照 NO.16终极对弈 剧照 NO.17终极对弈 剧照 NO.18终极对弈 剧照 NO.19终极对弈 剧照 NO.20

《终极对弈》长篇影评

 1 ) 李昌镐的围棋理念一杀人诛心

就单纯从这个电影上来说,这个故事还是挺感人的。

试想一下,一个痴迷围棋的少年天才,被如日中天的大师赏识然后收下。

然后,小小的你,从小和师父一起生活,然后师母还做饭给你吃。

这样的大恩大德,你该如何报答呀。

····在男人的世界中,特别是强者。

强者有一种惯性,就是希望在他人身上得到某种自我延伸他希望他的徒弟,按照他的方式学棋。

其实很正常,因为很多父亲也希望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某种他自己的延伸。

可惜的是。

真是无巧不成书。

因为天才的世界都是独立的。

在李昌镐的成长中,他开始压抑起来。

一方面从情感和道义上,他不得不听从师父的教导。

但一方面,他对围棋有自己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李昌镐觉得,他要以自己的方式赢棋,比胜负更重要。

师父是强攻型的选手,但李昌镐更喜欢防守。

在师父的理念里,能杀死对方,就让他一败涂地,能赢10目,为什么要赢半目。

然而李昌镐却觉得,我只要赢棋,半目十目都一样。

我不必冒太多风险,既然你喜欢攻,我就等你犯错,因为攻的人,要比守的人,付出更多的计算和风险。

只要我不出错,哪怕你错一次,我就赢你那半目。

在这里两个人的理念就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首先师父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我是你师父,我是世界之巅,你不听我的。

我打架那么凶。

你居然喜欢防守。

你出去,不是丢我脸吗?

你是我徒弟吗?

两人一番争执过后。

内心沉钝的李昌镐,第二日选择留信回家,并打算放弃围棋。

当然,这只是顺着电影的表达的来说。

在李昌镐的心里,对师父是尊重和感恩的,但是这远没有他对围棋的热爱和执念。

他最终选择挑战师父的权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就像你对着你父亲说,我要活出我自己,我不想和你一样。

差不多就是这种场景。

但不过他们始终不是父子。

可是这种吵架,本身就内向敏感的李昌镐,在情感上他已经被摧毁。

对围棋虽然爱,但快要放弃。

但是,天才虽然各种的世界是独立,但他们是懂得欣赏对方的。

师父在生气后,回到房间,也思考了李昌镐的话。

毕竟一个真正的高手,虽然他可以霸气,但不代表他不理性和盲目。

在师父的围棋理念中,他自我反思,明明自己经常说,围棋没有正确答案,却强加给徒弟,一定要这样走。

这不正好违背了自己的理念吗?

第二天,师父看见徒弟书信,见他要走。

立马飞奔去找徒弟。

在车站,平日不可一世的师父,弯腰下来给徒弟系鞋带。

男人是真浪漫啊。

怎么挽留你?

为师我直接放下身段。

就这样,顺着时间和成长。

你终于要面对,那个对你有养育之恩的师父,决战。

师父有些挫败,因为你居然干掉了你的师父。

干掉了师父不说,你还要和他一起回去,因为你住你师父家里。

你们还要一起吃师母做的饭。

然后,从这以后,已经是两个男人的对决了。

所以,李昌镐心里很难受,赢了师父后,说了 对不起。

这让师父更气,什么师父,比赛中只有对手,我不是你师父。

说什么,对不起。

师父彻底发火了。

你他么还给我说对不起。

老子输不起吗。

就这样,徒弟一发不可收拾,决赛中接二连三的打扮师父。

师父开始怀疑自己,颓废不堪。

后来,师父又重新找回自己,从徒弟手上夺回一个冠军。

但是,师父心气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他也在徒弟身上学到很多。

变得更谦卑,甚至还戒烟,让自己头脑更清醒。

故事我简单说说,因为感悟的不是这个故事。

在这个电影里,有一些人生哲学很有意思。

在李昌镐锋芒的时候,师父曾经问他,虽然你赢了棋,但你的方式 是因为你害怕战斗吗?

李昌镐的理念里,当然不是害怕战斗,他选择了一种更恐怖的方式,而是我让你来攻击我,直到你精疲力尽,最后半目倒下。

其实 李昌镐是杀人诛心。

他远比他师父胜负心更强。

就像你和他下棋,他给你一种感觉,你总觉得棋盘上他四处都在给你机会,而他彷佛按部就班。

你感觉你要赢了,你的谋略你的盘算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惜,你失误了一次。

哪怕是一次。

你的攻击在他的计算中,最后也会输半目。

他甚至保留你的错误。

不扩大你的错点。

继续防守。

让你继续去走。

因为最后你都是输。

李昌镐赌这个。

这种胜负心。

真是大天才。

我会让你在日后,日思夜想这盘棋,天呐,我离胜利只隔着那半目。

李昌镐的这种理念,是真的要比他师父高。

也比很多棋手高。

他追求一种和棋,只是表象。

是的,如果你完美进攻,就可以赢我。

但你真的可以完美进攻吗?

而最可怕的是,当李昌镐发现对手不攻的时候,他就开始攻。

也就是说,他永远把节奏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这些只是电影故事。

我也不是职业棋手。

也不知道这个电影真实度如何。

但李昌镐这个理念,很有意思。

彷佛,让一个人贪欲和执念膨胀到最大的时候,他用针轻轻挑破这个气球。

所以,人们喊他,石佛。

和他下棋,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就守在那里,一动不动。

而你怎么都过不去。

···

 2 ) 故事本可以不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看到电影以曹李师徒作为主轴,大概也能猜出起点中点以及中间的脉络,然而剧情每一次都朝着最模板化的方向去了。

1984年,李昌镐已经崭露头角,以天才儿童的身份成为了韩国围棋绝对第一人的内弟子。

1988,曹李师徒就在头衔战决赛中相遇。

隔年,曹应氏杯夺冠。

而在国内,李昌镐、徐奉洙、刘昌赫三人各自夺走了一个冠军。

再过一年,击退徐刘,李昌镐成为唯一的对手。

1991年,进入李昌镐时代。

电影需要铺陈曹李师徒的情感基础,又不愿意放弃极佳的应氏杯夺冠总统接机的夺目时刻,结果反而是极大弱化了李昌镐掀翻曹薰铉统治的戏剧张力。

(插一句围棋爱好者视角的这一段时间混乱压缩叙事,如果老曹真的是夺冠之后才收的大李,等大李长大的这几年里电影里的老曹外战的压力应该比电影里第一次输徒弟要大得多。

)第二幕是李昌镐第一在决赛舞台上击败曹薰铉,电影的处理也是太过夸张了,老曹一开始丢冠军的时候也不是一触即溃,两边还是拉扯了一阵的,有输有赢,不至于一上来就整一个失魂落魄的场面出来。

其中最令人可惜莫过于对于住在二楼的李昌镐的处理用的是最模板画的灯光。

对比电影里使用的二楼亮起的灯光,夜晚的家中,听到二楼传来的落子声这一真实场景其实更好体现出对于这对住在一起的师徒对手的残酷。

主角的堕落和机械降神前来说教拿出承载过去的物品什么的一大段真的超级无敌套路。

纯粹无感。

终幕选的事曹薰铉夺回国手战预料之中,但还是想着也许放在春兰杯,白发的老曹对上大李更像是一个终结。

全片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曹薰铉为主角的热血片,可惜现实世界没什么热血可言,拼命挣扎的师傅闪烁几次之后也就退出舞台了。

战场终归属于年轻人。

 3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2025韩国剧情片《终极对弈》,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豆瓣评分7.4,IMDb评分6.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电影版释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电影版释义。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电影版释义。

以上3句话是对本片恰如其分的描述,可以视作是对影片剧情的简单总结。

影片虽然是围棋题材,不过观影门槛不高,我这个围棋门外汉也能看明白,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是围棋爱好者,一定会看出来更多的乐趣。

刘亚仁是韩国年轻男星中的演技派,从《老手》中脱颖而出,本片饰演了一个憨厚内向的围棋天才,正片结束后字幕部分展现的真实人物才发现刘亚仁演绎得很像很传神。

令人唏嘘的是,现实中刘亚仁因为吸毒而被判缓刑,本片能够上映实属难得。

年轻男主小时候的小演员很帅气。

“围棋是与自我的战争”是影片的精髓,是男主走出低谷、重振雄风的精神内因。

能够战胜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能够超越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徒弟超越师傅,对于师傅来说确实不易接受,真正的强者重新振作、师傅重新超越徒弟,男主最终做到了,和徒弟并驾齐驱,称为韩国围棋界的师徒双雄。

影片开篇是男主对战中国象棋国手聂卫平,聂卫平容貌模仿得很像,乍一看还真的以为是聂卫平,还还原了聂卫平赛前吸氧。

本片让我想到了国际象棋题材的美国剧集《后翼弃兵》,和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棋是胜负的博弈,因此很适合赋予戏剧化元素额而改编为观赏性娱乐性很强的影视作品。

 4 ) 人生最幸运的事是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生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个性,无法简单地判断,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实践,且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去面对,才能发现和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风格。

曹薰铉和李昌镐都是天才。

有天才的人,就是比任何人有较多个性的,惟其如此,也就比任何他人都更不能适应社会中约定俗成的规范。

这种约束个性的规范来自于各个方面。

在本剧中,作为老师的曹薰铉来自于从未失败的他居然被自己全心全力教出的学生打败这件事。

常胜冠军遭遇失败,而且败于自己亲手教出的知根知底的学生,这是本剧呈现的曹薰铉面对的最大困境。

是曹薰铉发现了童年的李昌镐的天分,将之收为徒弟。

并安排住在自己家里,像家庭成员一样融洽地一起生活。

在教围棋的过程中,曹薰铉指导学生学习围棋的的技术的同时,也教给学生与之相应的下棋的一些道理。

比如,下棋要一往无前,下棋的目的就是要赢。

作为学生,李昌镐牢牢记住了后者,不管下棋的对手是谁,一个目标,就是要赢,所以后来他赢了自己的老师。

但对前者,如何赢,师徒二人完全是两种相异的风格。

因此,对于李昌镐来说,不遵循老师的教诲、坚持自己的方式是其成长中面对的最大的困境。

在生活的道路上,有许多的约定俗成,也有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不做思考而将之全盘接受,则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之真正的快乐也无从可言。

也只有在不断的选择过程中,让自己的辨别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本剧展示了曹薰铉和李昌镐在困难中艰难地徘徊、思考、寻找的过程,以静水深流的方式。

最终,二人找到、也可以说是“回归”了自己的个性。

对于回归了个性的曹薰铉和李昌镐来说,输赢已经不重要。

因为下棋、坚持下棋,已经能让他们获得自由和真正的快乐。

李秉宪和刘亚仁演岀了电影的风格,沉静的外表下掩藏着激烈的情感,表演得克制且不漏痕迹。

 5 ) 终极对弈是战胜了谁

围棋就是残酷的 围棋的世界只有输赢 不管你的对手是敌人 还是老师 还是朋友 都得想办法战胜他 输又不是每个人愿意看到 马晓春输棋之后面对中外媒体 拒绝复盘 世界大赛钝刀钱宇平 赢棋输掉之后扯开衣服 扣子全都扯掉 从此隐没棋坛 ,当年的应氏杯就是为聂卫平设置的,当年他失去了冠军 全国人民都失去了希望,应式杯号称围棋界的奥运会,4年一次,而且当时的奖金是最高的40万美元 一直到20年之后的2005年 中国才第一次夺得了应氏杯 是现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夺得的 应明浩先生把他的棋谱烧给了已经去世的应氏杯的创办者、他的父亲应昌其老先生,聂卫平也终生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 成为一大憾事,曹薰铉是值得敬佩的 在其后李昌镐统治世界棋坛的时期 仍然获得了东洋证券杯的世界冠军 曹和带领的韩国队 当时真的可以说天下无敌 现在 李昌镐仍然可以出现在各比赛赛场 虽然不能获得冠军 但仍是一个顶尖棋手 仍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棋士,而和他同一个时代的中国棋手,基本上已经全部退出比赛 只参加友谊赛或者纪念赛终极对弈 战胜对手 战胜自我

 6 ) 电影指导我们在没有答案时,寻找答案。

生活没有答案,围棋是在没有答案的时候寻找答案。

围棋也没有答案,但电影以围棋为介质向我们展示了接近答案的可能。

考虑纳入“家学”的一部作品,从影像艺术角度也许只算是中规中矩的工整记录,但作为教材可拆解的思辨要点那是如数家珍。

李的初出茅庐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少年成长,重在输出,不在正确。

因为害怕犯错,所以避免展示,是普通家庭孩童成长的必踩天坑。

谦虚与谨慎是需要资格的,谦虚与谨慎属于上位者的策略,亦成为了下位者的规训。

枪打出头鸟,你不飞是站着挨打,你飞一下说不定还能跑,要知道最前面那句话是猎人散播给到鸟群的。

傲慢是成长的必须品,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不断消耗大量的资源。

天才出类拔萃,但易折中道崩殂,凡人举步维艰,但试错成本亦低,前者需要小心翼翼,后者大可巨刀阔斧。

天才需要的是另外一个天才,凡人需要的是不断侵食同类。

发育不仅仅是小朋友的特权,成长不单单是年轻人的标签,心火不灭,游戏不竭。

今天可以是老师,明天又能做学生,争的不是名份,要的不是尊重,求的唯有进步。

身体的耐力,心理的耐性,灵魂的耐久,你拥有哪一个?

或者说你已经多久没能一个人在家静静看完一部电影了?

 7 ) 围棋是和自身的斗争

上个月刷的影院生肉。

在这里补一下后记。

非常王道的竞技题材,我又很爱看围棋题材,所以看得很爽。

开篇就是89年在新加坡曹薰铉打败聂卫平开创韩国围棋时代,自此曹薰铉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国手,民族英雄。

对围棋有点了解的话看起来会更沉浸,校对最好懂围棋。

里面的“死活”“活路”“气”“读秒”“入段”“一色棋”“对局”,全都是专业术语,如果懂的话,即使是韩语不好也能立即看懂,如果不懂的话即使懂韩语也会懵一下。

还有各种围棋头衔的赛事,国手战,名人战,大王战,棋王战,霸王战,棋圣战等等。

时间顺序是:收徒→入段→最高位战打败师父→弟子离开师父独立→师父一蹶不振→霸王战师父帝王回归→98年国手战收尾金嫝勋和刘亚仁都刻意去模仿了原型,所以两个人就连脸部肌肉动起来都是一样的,像得不得了。

金嫝勋把左撇子被师傅硬掰成右撇子也演出来了,我说难怪为啥一开始小孩吃饭拿勺子动作很奇怪。

曹薰铉下棋时的坏习惯:抖腿、抽烟、唱歌妨碍对方,到后来通过和徒弟一起找回初心成长后开始戒烟吃糖,都非常有意思。

饼自然是好得不得了,又爱护又嫉妒,自己一手栽培的人战胜了自己,而自己要战胜的是心魔。

亚仁为了贴角色演得非常收非常收,虽然他以前即使演爆发戏也不会很放,但是这边真的是从头到尾都是个乖徒弟,又傻又憨,只在对局的时候露出獠牙。

这戏两个人的妆造都特别真实。

围棋是传承的竞技,濑越宪作的照片的出现也是非常细节。

想到前面李昌镐离开师傅家里独立的那段就觉得催泪。

音乐极好极好,几段大的对弈戏都非常燃,看完都不舍得离场。

 8 ) 终极对弈 李秉宪 4K高码率

「The Match」,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伏脂氵汴灶货砂洞座/476a36gEyP:/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The Match」,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伏脂氵汴灶货砂洞座/476a36gEyP:/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

 9 ) 影片幕后资料和李昌镐、曹薰铉战绩介绍

片名:승부, The Match,终极对弈导演:金炯柱。

1980年生人,仅有两部导演作品,此为第二部。

编剧:尹钟彬。

除此片外,还在电影《野兽男孩》、《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群盗:民乱的时代》、《特工》和电视剧《苏里南》中担任编剧,以及担任影片《局内人》的导演,该片同样由李秉宪主演,获得韩国三大电影奖(青龙、百想、大钟)影帝,成为韩国影坛史上第三位同年获大满贯影帝的演员。

他和李秉宪应该是常年合作的关系,加上《对弈》这个片子是由李秉宪的电影公司制作的,所以不难猜测实际掌控此片成色的也是此君。

主演:李秉宪、刘亚仁。

这二位就不必多介绍了,其中刘亚仁曾因吸毒被警方调查,其本人也亲自承认,这样的“劣迹艺人”在东大妥妥要终身封杀,在大韩民国仅过了两年就有作品问世,我们也才没有错过他在这部戏里的精妙绝伦的表演,可见棒子更懂人和作品分开对待这个道理?

上映日期:2025 年 3 月 26 日(韩国)。

1080P中字资源在原文链接中获取,请帮忙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的赞和推荐,如能转发则更好。

片长:116 分钟。

剧情简介:影片改编自围棋传说曹薰铉九段和他的弟子李昌镐九段之间展开胜负对决的真实故事。

故事以 1989 年曹薰铉在新加坡战胜聂卫平奠定韩国围棋地位为起点,穿插少年李昌镐在业余比赛中崭露头角的片段。

随着李昌镐在棋坛崛起,师徒关系逐渐扭曲,两人在赛事中展开激烈对决。

影片深入刻画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师徒关系以及在围棋道路上的挣扎与成长,其中可能是因为刘亚仁吸毒的关系,影片的主线更侧重老师曹薰铉一些,他的人物弧光的转变、个人魅力的施展都更加完整和细致。

李秉宪的表演依然一流,但留有一丝明星气,多少能感受到表演的痕迹。

对比之下,饰演他弟子李昌镐的刘亚仁,其表演则已臻化境。

这么说吧,这个角色就好像用刘亚仁的皮囊,装了一具完全不同的灵魂。

当然,至于这个灵魂是不是李昌镐,那我不知道,因为我对李昌镐了解不多。

不过通过这个角色,我对李昌镐的棋风和思想有了直观的感受,简单概括就是“抱朴”。

市场表现:影片在韩国上映首日获得 9.14 万观影人次的票房成绩。

上映后连续 19 日稳居单日票房冠军宝座,并连续三周夺得周末票房冠军。

第三周周末突破 180 万观影人次的损益平衡点,截至 2025 年 5 月,观影人次已达 213 万。

口碑方面,韩国三大影院平台给出了高评分,CGV 的 “金蛋指数” 高达 97%,乐天影院评分 9.4 分,Megabox 评分 9.1 分,在同时期上映的韩国电影中评分位居第一。

以下是师徒二人的交手过程以及他们各自取得的战绩(国家级和国际级,地区性的比赛未列入),供参考。

——交手过程——1990年,第33届韩国国手战挑战赛:李昌镐1:3不敌曹薰铉。

1991年,第34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作为挑战者3:0战胜曹薰铉。

曹薰铉从此一蹶不振,陷入萎靡,一度弃赛。

此部分影片作了生动展示。

1992年,第35届韩国国手战:曹薰铉一路杀出,作为挑战者挑战李昌镐,最终以3:2险胜李昌镐。

这是影片重点展示的师徒对决戏份。

1993年,第36届韩国国手战:曹薰铉以3:1卫冕成功。

1994年,第37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以3:0战胜曹薰铉。

1995年,第38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以3:2卫冕。

1996年,第39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以3:1卫冕。

1997年,第40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以3:2卫冕。

1999年,第42届韩国国手战:曹薰铉3:0战胜李昌镐,再次获得国手冠军。

影片在这场比赛中落下帷幕。

2002年,第45届韩国国手战:李昌镐以3:1的总成绩将曹薰铉拉下马。

2002年,第14届亚洲围棋快棋赛决赛,李昌镐311手以一又四分之一子的优势击败曹薰铉夺冠。

——各自战绩——曹薰铉世界级:1989年首届应氏杯冠军。

1994年第7届富士通杯冠军。

2000年第13届富士通杯冠军。

2001年第14届富士通杯冠军。

1994年第3届三星杯冠军。

1995年第4届三星杯冠军。

1999年第2届春兰杯冠军。

1990年第2届亚洲杯电视围棋快棋赛冠军。

1995年第7届亚洲杯电视围棋快棋赛冠军。

国家级:在韩国国内,曹薰铉获得过国手、最高位、霸王、王位、名人等众多头衔,例如1976-1985年、1988 -1989年、1991-1992年、1998年、2000年的国手头衔等,共计获得130余韩国国内棋战冠军。

李昌镐世界级:1991年第3届东洋证券杯冠军。

1993年第4届东洋证券杯冠军。

1996年第7届东洋证券杯冠军。

1996年第9届富士通杯冠军。

1997年第1届LG杯冠军。

1997年第2届三星杯冠军。

1998年第9届东洋证券杯冠军。

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冠军。

1999年第3届三星杯冠军。

1999年第3届LG杯冠军。

1999年第4届三星杯冠军。

2001年第4届应氏杯冠军。

2001年第5届LG杯冠军。

2002年第14届亚洲电视围棋快棋赛冠军。

2003年第1届丰田杯冠军。

2003年第4届春兰杯冠军。

2004年第8届LG杯冠军。

2005年第5届春兰杯冠军。

2007年第3届中环杯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围棋男团冠军。

国家级:韩国国内奖项众多,如1989年第8届KBS棋王战冠军等。

因本人非围棋棋迷,所有资料都从网上搜罗而来,若有谬误,敬请指正。

说三点我的观影感受。

首先,这部戏不挑观众。

围棋在我看来是很精深的智力角逐,而且它太静,内行看门道外行则连热闹都没的看,但这部戏同时照顾到了内行和外行,懂围棋的人对于片中出现的比赛和比赛中使用的术语自然是如数家珍,不懂围棋的人也能通过比赛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戏剧化演绎产生亲临现场的紧张感,为师徒之情的变化所感动。

总之各有各的精彩。

其次,如上文所说,这部戏的主要视角是曹薰铉,但影片风格更像李昌镐,朴实无华,稳步推进。

虽然和其他韩影一样,此片也添置了个把插科打诨的喜剧角色,但整体风格很正,每帧每秒都充满了韩国人对自己国民英雄的崇拜、尊重和敬爱之情,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部纯文戏的主旋律电影,很讲究、很耐看,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别扭和膈应。

最后,就是对李秉宪和刘亚仁这两位演员的演技的由衷赞叹。

李秉宪年轻时候以动作明星的身份在好莱坞混到了一定的地位,想必大家对他在《特种部队》里饰演的白幽灵的角色都记忆犹新,后来回到韩国,由武转文,拍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剧情片,获得观众影迷和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像《共同警备区 JSA》、《局内人》、《南山的部长们》都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佳作;刘亚仁就更不必说啦,这个1986年生的中生代,已经为观众奉上了《燃烧》、《思悼》、《老手》这样很成熟的表演,在《对弈》里又更上层楼,用片中曹薰铉的话说就是,他像是80岁的老人在那儿下棋,真的是熟透了。

如果韩国人揪住吸毒这件事不放,那么监狱里多了一个很普通的犯人;如果韩国人想开些既往不咎,那么韩国影坛则多了一位国宝级的中生代演员,韩国电影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今后在国际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都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我十分看好这个演员的潜力。

另有一点疑惑的是,此片为何只拍师徒二人在韩国“内斗”部分,而没有拍和中日对战的部分?

毕竟这两位棋手在国际上都是横扫八荒荡平四野的存在,拍成电影不要太回肠荡气。

不过听说曹薰铉在围棋界的评价不是很好,因为他经常在比赛过程中抽烟、哼歌、脱鞋、抖腿,东大就曾有一名棋手自称因此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败下阵来。

这些恶习在本片中也有展示,不过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不显得讨厌,反而成了他的特色。

另外我看曹薰铉真人的照片,一副不择手段追求胜利的刻薄相,好像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所以电影中李秉宪塑造的形象,我怀疑是有滤镜加成的。

https://pan.quark.cn/s/a7be282e0fa4

 10 ) 华丽,太华丽

简单的故事,简单到让我想象不到两位影帝是出于什么考虑接下来的。

不过从返璞归真的角度讲,这部电影对演技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平地起波澜。

刘亚仁出场没多久就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演技,脑袋里蹦出来的是他形容老师棋风的那个词:华丽,太华丽了。

别的不说,能用毫无表情表现心花怒放,让我怀疑老师理解他的方式是不是跟理解自闭症朋友的难度是差不多的。

让我后来我也能看出他面无表情之下的情绪的时候,对他演技的信赖就又深了一层!

师父给我的第一次惊艳感受是在车站喝牛奶的那个镜头,一位经历腥风血雨战斗的中年人身上掩盖不住的孩子气,真动人啊!

而且自然就能相信他此后所有成熟和不成熟的表现与想法了。

——期待刘亚仁未来能成长到、甚至超越这位老师的演技!

然而虽然我十分相信,还是疑惑于李昌镐少年和青年判若两人的性格变化,完全不交代是ok的么?

棋类题材印象比较深的是《3月的狮子》和《后翼弃兵》,这部片子的风格和后者更接近(3月的重点在棋盘外,太过棋盘内的《吴清源》又让我没什么印象), 但让我更敬佩,因为冲突表现并不像后者一样以来drama剧情,而是用极为扎实而细腻人物心理与对弈战况撑起全片。

看完到现在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简单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是凭什么让我看得如此津津有味的?

除了用战局表现棋局的方式、有创意的微观镜头语言,功臣一定是演员的演技,他/他就只是看着镜头,然后我就可以同样透过镜头一直看着他/他,一直到镜头转移,amazing。

有张海报实在喜欢:闪光灯在左上方,于是徒弟的侧脸如暗下去的黑子,老师的侧脸则亮起来如白子。

黑白对弈时,黑子占优势,要先让三子,但优势在黑还是在白?

就像第一次“教训”徒弟时转动的棋盘、交换的棋子——胜负难料,对弈不止。

《终极对弈》短评

好无聊

4分钟前
  • lllkka
  • 较差

哦,我的饼叔

9分钟前
  • Edward
  • 推荐

7.2/10 刘亚仁牛逼 这都没啥发挥空间其实

1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我想韩国肯定很骄傲的拍摄了这部片子,他们多努力啊才找出个围棋战胜中国的角度,但是整个故事详略不得当,对于曹薰铉和李昌镐的塑造也太敷衍了,谁觉得这个有代入感吗,反正我不觉得。然后就是音乐,影片配乐由川井宪次创作,融合了传统伽倻琴与现代电子乐,试图通过音色碰撞呼应围棋的“传统与革新”主题。电子乐的尖锐音效在李昌镐落子时频繁出现,虽意图外化其内心挣扎,但围棋对局本身强调冷静与计算,过于密集的紧张音乐可能削弱了“石佛”李昌镐的沉稳特质,甚至冲淡了棋局本身的逻辑美感。个人认为音乐风格与围棋的“艺术性”主题不匹配,过度依赖悬疑音效可能弱化了影片对“超越胜负”的哲学探讨,甚至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片而非竞技传记。

15分钟前
  • 对称的福尔摩斯
  • 较差

很工整

18分钟前
  • 咸鱼撵死猫
  • 推荐

看完之后,搜了一轮中日韩近代围棋史,比电影更好看~

2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五年前刚有消息就期待的电影。拍得好烂,人物没动机,很表面。李昌镐幼年性格有改编但改得毫无必要。开头的应氏杯决胜局,第一个子下完就略过了 想燃也没燃起来,后面又不提这一茬了,这段也没表现明白曹薰铉的性格。同是体育电影,还远远不如邓超的《中国乒乓》。查了下韩国票房200万人次了,过损了,无语。

23分钟前
  • 靡菲m
  • 较差

对小白挺善意的运动传记类电影,人生亦如围棋,需要一直和自己战斗。对快要死的韩影来说,这部冷藏良久的片子过了损益点算是强心剂,刘亚仁仍会片约不断,毕竟中生代top目前只有狗焕能稍微挑战一下。

25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作为两位的作品来说,太普通了

29分钟前
  • Carmen
  • 较差

俗套无聊(┯_┯)

32分钟前
  • 进击的丽丽
  • 很差

视听强度的安排做得很好,最重要的两场师徒对局,招数用尽,下围棋这么难拍的场面拍成这样还是很厉害的

35分钟前
  • 走马
  • 还行

平淡的流水账传记,浪费这么好的卡司

38分钟前
  • 大花
  • 较差

好看啊

41分钟前
  • 下一个天亮
  • 很差

剧本扎实的前提下,两位男演员的表演把电影的可看度提升了很多

42分钟前
  • 江阔
  • 推荐

以围棋大师曹薰铉与弟子李昌镐的真实对决为蓝本,在棋盘的黑白交错间,剖开师徒关系的复杂肌理。电影叙事沉稳克制,对弈的静默张力被镜头精准捕捉:落子的清脆声响、凝滞的呼吸、指尖的微颤,皆成为情绪外化的载体。李秉宪的表演内敛而具压迫感,将曹薰铉的傲气与脆弱糅合成一体;刘亚仁则以特有的钝感气质,诠释了李昌镐木讷外表下的执拗与天才的孤独,两人对峙的眼神戏是全片最华彩的段落。电影的缺憾在于叙事稍显工整,师徒间的心理角力虽细腻,却因过于遵循传记片的传统框架而欠缺惊喜,围棋的专业呈现虽具观赏性,但对非棋迷而言,对局节奏难免晦涩,刘亚仁戏外的争议多少分散了观众对角色本身的专注。这不是一部关于胜负的电影,而是执念的寓言,师父渴望在弟子身上延续自己的棋道,弟子则试图挣脱阴影成为新的传说。棋盘如镜,照见的终究是人心。

46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老师都应该明白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剧本写的比较平,对比赛的展现也比较浅,而且没有像《棋魂》那样有对比赛具体几手的技术分析,不懂围棋的人观看会存在挺大困难的。演技托起来的那类作品,尽管李秉宪和刘亚仁人品都不怎么好,但演技确实是优秀的。

48分钟前
  • 杜望川
  • 还行

看不懂围棋只能单纯欣赏演技,两位都演得很好但剧情实在平淡。。。。

53分钟前
  • Polaris
  • 推荐

就很传统式的故事 不复杂的好看

55分钟前
  • 一月
  • 推荐

围棋是非常难拍的,导演为此还是煞费苦心了,而且保持了可看的节奏。这个电影主要靠演员,李秉宪刘亚仁都是正常发挥,考虑到刘亚仁拍这个的前后应该是注射着超量丙泊酚,真 天赋异禀(不是贬他),普通人保持清醒都难吧。太可惜了,真不该吸毒的。因为这是商业片,导演为了让看不懂围棋的人能在他们对弈中保持兴趣,镜头比较多变,我忽然在想不知道小津去拍名人会怎么样,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58分钟前
  • OLIVE
  • 还行

刘亚仁招牌式不露声色但内心戏极多的优势,在片子里发挥的很好。李秉宪也一如既往贡献了炉火纯青的演技。

1小时前
  • 老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