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这么久才出第一部大电影也算是时机成熟,乐高积木这东西其实在中国没啥影响力,毕竟价格昂贵,其对80后的影响还不如弹珠,而且其电子游戏在亚洲基本没销量,在欧美却卖的飞起。
这种玩具在欧美成了完全垄断级别的玩具,欧美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到,这也算是少有的欧美货打不进中国的案例之一了。
本片华纳发挥了旗下拥有版权的人物优势,整个DC都是它的,有趣的是在乐高里,DC的大明星是蝙蝠侠而非超人,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被乐高化之后有了很有趣的设定,一个过度爱耍酷,一个过度乐观,将其原本的特性喜剧化了,也算是给DC迷一个休闲的享受。
片子还是讲的小人物做大事的励志故事,但是影片后半居然直接把世界观完全打破,这点很牛,法瑞尔和他儿子之间的互动把影片的故事升华了,而且也把乐高影响好几代的特点展现了出来,将玩具的概念很好的融合进了电影中,怪不得票房大卖。
不过我看完片子之后还是不会去玩乐高的,我更喜欢一些机械类的组装玩具,比如变形金刚和高达,而非积木类的。
这部电影看了几遍才提笔去写,不知道怎么说,去看完整部电影尤其是电影最后想说的很多可是每次想写的时候的又会戛然而止故事想表达的还是留给看过的人自己思考吧。
乐高积木构建的缤纷世界,马赛克的视觉感的画面看起来的很带感,我小的时候也玩过乐积木记得那个时候有消防队,警察,还有一些小车什么的,看到电影中这样的乐高世界感觉真的很震撼,好像像片尾父亲一样拥有这样的一个乐高世界。
这部电影其实带有DC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情节,剧情很是老套没有什么过多的新意,但是电影中俏皮的台词和不同以往电影的画面也很好的弥补剧情老套这个特点。
画面上面乐高构建了世界是丰富多彩,而且包罗万象,从繁华都市到荒野西部,美丽的彩云之上,奇幻的大型海盗船,电影画面在乐高积木的构建下给电影带来了与以往动画真人电影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和化学反应。
电影我最喜欢的一个类型的桥段就是电影中用不同的积木构建新的东西,尤其是在几场逃跑的戏里面表现的最为突出,想象现实生活中真的能能这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电影虽然是乐高积木构建的但是在人物特点构造和面部表情的表达上也是到达一个新的维度,这个与以往的动画片给人的感觉不同带有很强的乐高积木的表情气息的透露,对于人物诠释的很到位。
而且看片名是乐高大电影,里面穿插介绍不同的乐高宇宙可是好好地给乐高做了广告,试着想象一下拉高为画面演绎中世纪的欧洲或者超级英雄的电影或者热门的美剧,哈哈想想甚是有趣。
现在说说片尾剧情的反转真的让我很惊讶,这个我觉得也是整部电影的一个巨大的亮点所在,一方面的两代人的代沟,一方面是表现年轻的想象力的表达和年长人对于固有规则的遵循和保守的一个姿态,整个冲突在乐高电影中表现的淋淋尽致,从这个方面感觉到了中国动画和美国动画的一差距,什么叫寓教于乐我感觉乐高大电影给了我一个答案。
一句话说感受:给儿童快乐给成年人思考。
恕我直言乐高大电影这个译名实在是太让人反胃了,哪怕译成乐高王国呢我的天。
从玩具总动员开始打开了这种故事模式的源泉,但当乐高场景连接现实的父子俩以后有一种神奇的头脑特工队奇幻感,和温暖的交互,喜欢这种幻想对现实的可爱映射,增一分太过,减一分牵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妙不可言,再一次感恩创作者的天马行空
一部充满了创造力与遐想的电影,乐高世界和现实交错的设定也很有趣。
如同乐高积木一般,也是电影所表达的: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激发灵感,创造力是一切的源泉。
每个人都蕴含着无限的想象力。
希望孩子们更尽情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乐高,而不只会按照说明书摆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乐高能经久不衰吧。
不仅仅因为它能把触不可及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想法具像化。
从我记事起就开始玩乐高了,拼搭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飞机、船...不满意也可以拆掉再拼,直到自己满意的样子,百来个零件也能玩出很多不同的花样哈哈。
直到现在我仍热爱着乐高(虽然价格偏贵,好在也有很多授权过的国产品牌纷纷涌现,积木当然不只有乐高),只要充满想象力,它可以是任何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我的心中值五星。
我弟弟也很喜欢乐高,虽然他总是趁我不注意拆我的零件555。
不过这正像电影中的小男孩,乐高不一定总是只有一个样子,他有兴趣,有自己的想法,那试着去接受并鼓励他又有什么不可呢。
不过老实说他拼的真厉害,完全不像个6岁的小孩,现在的小孩脑子太聪明了。。。
小时候学校附近的玩具店里有盗版的乐高卖(我一直以为是正版的,直到长大后见到了真正乐高的价格。。。
),虽是盗版但也价格不菲,所以我一套都没有。
好在我有一个邻居和我关系很好,他有很多很多乐高,每天放学我都去他家去玩。
小孩子玩乐高其实就和电影里面那些不着调的剧情一样,就是捏着小人上天入地,房子拆了建建了拆,古今中外现实科幻各种混搭,想起来这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呢。
今天这个电影唤起了小时候的这段回忆,因为我看到威尔法瑞尔的真人现身的时候,才想起来我小时候玩乐高其实并不开心。
因为我就是那个大人的孩童版。
因为邻居的乐高毕竟是邻居的,每次去玩他都会拨一堆给我,然后自己拼,然后大家一起编故事。
但是我其实很希望他能分一整套给我让我当场拼个完整的。
他的乐高永远都是买了很多套然后全部混在一起,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按原本的说明书装过一次以后再拆散了和别的混在一起。
我看着那个乱七八糟的样子其实很心痛,感觉他们原本可以“正常一点”,而不是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样子。
终于我鼓起勇气让我妈给我买了一套,因为之前几乎从来没有问过家里买玩具,所以这次买了个大的,好像是四十多块钱,是非洲原始部落主题的,还有两个西方殖民者。
买到以后第一件事当然是自己在家拼好了,第二件事就是拿去邻居家,因为我家毕竟玩具少,摆在家并没有意思,而摆在他家,有一种到人家家里开了个领事馆那样的意思。
之后我去他家,就是以非洲酋长的身份去的,和他手下那些各种混搭的小人和世界打交道。
对了忘说了一点,乐高的包装的侧面还会印有这一套玩具其他拼法的建议,但是我觉得只有封面那个才是正宗的,所以就真的只拼过那一个造型。。
我觉得我和主角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我没有那一把克里斯普拉特的性感声线。。
接连玩了几天,邻居觉得有点没意思了,就说你那个拆了吧我们一起拼个大的。
他当然没有要把我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意思,我也没往那方面想,但是我拒绝了,理由就和生意总统一样:我这个挺好的,干嘛要改成乱七八糟的样子呢?
之后邻居有些不乐意了,就和我的“酋长国”宣战了,其实就是拿他的乐高砸我的乐高。
当然这么小的东西其实砸不散我的乐高造型,但是我还是很难过。
什么感觉?
虽然我那时候也是个孩子,那时候也没有“熊孩子”这种词,但是总结起来,就是遇到了熊孩子的感觉。
后来我有没有把我的“酋长国”抱回家?
时间过去实在太久了我真的不记得了。
也许没有这部电影我之前的事情也记不起来。
啊,想起来,自己好像小时候老得太快了。
所以到了现在反而长不大了。
威尔法瑞尔的真人出现以后,我是难过的,原来我的童年,连一点做改变的意愿都没有。
噢,我曾是多么标榜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啊,原来在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只知道看说明书的人啊。
而且现在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了呢。。
虽然长大后,邻居去考了公务员,我在纠结了两年以后,也终归去考了公务员。
也许孩童时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对未来有多大影响,但是我还是期望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出色的贡献。
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是刻板的只知道说明书的(并且把胶水当作解决世界难题的神器的。。
),或是像我邻居那样,喜欢混搭充满想象力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像自己,那起码你有一点会和全世界共通,那就是你也很讨厌熊孩子,你觉得比你小的都是熊孩子。。
这也是这部动画片的高明之处,在途中你会自责自己的平庸,之后会自豪自己的平凡,然后会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碗浓浓的鸡汤过后,一个小妹妹出现了,你发现其实这世上既不存在绝对的庸才,也不存在对创造的绝对容忍,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争取合理化自己的创造性的同时,都会把别人的创造性当作是破坏性的。
既然如此,everything is awesome!
这歌真洗脑。。
还有一件事,我虽然没想出过双层沙发这种在我看来应该还是有一定可取性的发明,但是我确实在家里用自己家的上下铺和几个同学一起看过电影。
那时候是晚上,老爸老妈睡觉了所以我们没法在客厅看,所以就只能在房间看。
房间地方太小坐不下,我就相对“天才”地想到,把电脑放在上下铺前面,三个同学坐下铺看,我和另一个同学坐上铺看。
我记得很清楚看的是《一级恐惧》,观影效果如何?
嗯。。
他们都睡着了,而我至今对这部片子都是差评。。
因为我真的不愿意承认这个是个馊主意啊。。。。
里面的白发老神太神了,有点太白金星的调调,居然还能鬼魂托话,看开头的时候那么有纪律有规律的生活,还要互相检举,觉得是在向奥威尔原著的1984致敬;后来渐渐发展成亲情戏就有点峰回路转的味道,挺有意思的。
觉得里面各种流水的效果是最有想像力的,这得多迷乐高玩具才能构思,制作出这么部有声有色,又有大场面的动画加真人电影啊。。。
前30分钟沿袭近几年“构建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观”动画片(《卑鄙的我》、《怪兽大学》甚至《变形金刚》《阿凡达》《盗梦空间》,当然,还有不能不提的漫威复联)的惯用套路,最后20分钟却是意料之外的精彩。
现实和童话的交叉,讲述一个浅显又深刻的道理,(很多导演做动画片总喜欢把道理蕴藏在童话的情节和对话里,这次导演反其道而行)看似直白阻断了想象地空间,却是近几年难得的创意,大赞!
而且导演为最后现实到来而在前文铺垫的创口贴、电池等,甚至是乱入的蝙蝠侠、超人、林肯、NBA球星、回头想想,真是很妙。
其他亮点是已经从一般动画电影的幽默上升到无厘头境界的搞笑台词;还有制作人员努力用方方正正、硬邦邦的积木造出云朵、大海的不易。
其他另见豆友马泽尔法克尔优秀影评《看华纳都被逼成啥样了》。
说了很多我想说的,告诉了我很多我不知道的。
一个乐高工程师,露西,火箭首,独角猫和蝙蝠侠的故事!
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现在我已经不想写下去了!
可是他非要逼着我写140个字,气死人了😡,可我只能写下去吧!
工程师很勇敢,他穿着橘黄色的衣服帅极了!
露西是个女英雄,她把自己的头发染成暗黑色显得自己格外美丽!
火箭首带着一个蓝色的帽子🧢。
他最喜欢蓝色了!
蝙蝠侠有名黑暗骑士,他是小丑的恶梦,他也很酷哦!
哦,还有独角猫没有说呢!
他没什么只是性格和他脸的变化多端而已!
好了,我猜我已经写140多个字了,下面,我终于可以发布了,耶✌️!
一个是家庭方面,对立体现在父亲和儿子之间;另一个是文化方面,对立是socialism VS capitalism。
第二个比第一个体现得要早,因为父亲和儿子到后面才出现。
不过在乐高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很深刻的隐喻,表面是多样而稳定的世界,但统治者却不想见到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和多样性的体现,那个名号,Lord business本身就够让人引起思考了,他是那么多乌托邦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化身。
美中不足的是,既然为了突出主角平凡到英雄的转变,何必带上整个正义联盟的超英们做陪衬,可以像米尔豪斯那样做成个隐藏彩蛋一笔带过,而不是把他们能力全部废掉。
动画从来就不是孩童的专利,它比其他形式的影视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和可行性,何况乐高大电影比较贴合在下的智商 酷 。
完美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有其应该存在的状态,任何事物都该按照详细的说明进行,但这也恰恰禁锢了可以无限拓宽的想象力。
乐高所要传达的理念正是无限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切可能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也是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童真,不要被自认固有的状态束缚。
本片相当讨巧的将品牌玩具的设计理念融入动画中,算得上是相当有创意的自我宣传。
非常适合亲子互动一同观看。
这是给乐高脑残粉准备的狂欢,和我无关。虽然作为处女座,喜欢乐高的严丝合缝,但是做成动画片还是怪,正方形的海浪和气泡,你认同吗?
everything is awesome
一坨闹剧,乱七八糟
乐高城市!剧情一般
从头笑到尾几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大杂烩式的人物集合创造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笑料。前面铺陈的诸多细节都在精妙的结尾收回,温暖人心可口的心灵鸡汤依然用好莱坞式的煽情手法端到了每个观众面前,不过这次却带着自我嘲讽式的贱贱微笑。好莱坞能在不变里永远推陈出新大概就是在全世界攻城略地的法宝。
2.5 丝毫不觉得好笑,可能是一些好笑的梗都没太懂。想象力的画面也无感,就觉得太小朋友化了,我真心...喜欢不来。
好多梗我看不懂哎所以不觉得搞笑,音乐好。还有我有密集恐惧症,抱歉差评咯
我覺得很無聊ㄟ........
飛行機内に見た
后面真人的演绎与前面的动画是照应的,别出心裁。只是这个真实的情景会不会有点假,有点不切实际,有点不知所云。。。
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全新体验,看上去好像都是似曾相识,但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感受,整部电影到处都是聪明的笑点和彩蛋,在故事结构上也超越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主创绝对熟知所有好莱坞的叙事套路牌,然后在所有的套路基础上都有一个聪明的小逆转,太多的小聪明其实也是大智慧。★★★★
when the sound track doesnt go alone the movie was just shit!
everything is awesome 洗脑神曲成功替换来滴狗。。。。。。
无聊的故事,闹腾的节奏,狗屎!
不好看,乱七八糟的
沒有定格動畫ParaNorman細膩精緻的畫面;沒有Wreck-It Ralph伏線滿地峰迴路轉的劇本;沒有好笑的段子只有玩剩的悶笑點;最後還來合家歡般的「立新」橋段!只想說這只適合乾燥無聊透頂的爛星期天才會瞄瞄的動畫片。
别提恶搞不恶搞,别提致敬不致敬,别提故事有多俗套,别提人物有多脸谱,塑料片萌成这样,我还特意把这部电影放在儿童节看,作为一个乐高脑残粉,你知道我有多欢乐吗?6000万美元的预算拍出了1.5亿的感觉,我这个Master Builder真是与有荣焉。中国不上映,华纳的公关是有多差啊?
优秀的乐高电影 轻松触到乐高迷G点 之前忘在哪看到说是有机器肉鸡主创 节操比预期高到天堂
笑点真的一般,各种工厂味道的动画桥段破坏了观影的初衷,乐高马赛克没能将画面hold到奇观水准。但插入父子桥段无疑给予廉价动画一点贴地气的理想情怀,不同年龄的共乐是建立在手艺的沉淀,连接感情的玩具承载共同的男孩精神。时下流行工匠情怀一词,故事里建构大师拯救世界,现实里工匠坚守世界。
没有烂俗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