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沉冰对于关涉历史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历史的外衣就应当包裹历史的身躯”(熊召政);一种认为历史剧应当借古讽今借古喻今(邹静之)。
走哪条路更好见仁见智,分别秉承这两种观点创作出的作品都不乏成功的例子,怕就怕骑墙的态度,比如《汉武大帝》。
对《汉武大帝》的诟病主要集中与两点:与史实不符;对白太过现代。
争论只是创作者与观看者观念冲突的表象,且观众往往因为只负责表达愤怒,不负责理性思考而不能击中作品的要害,所以导演对大众声音的置之不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历史剧”和“历史”一字之差究竟可以给艺术创作多大的空间?
与史实应该符合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把这些完全交由史学家评判并不明智。
就像让法学家来看法制题材的电视剧,看到的只能是作品在法律常识上的千疮百孔,但因此就否定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成就未免太过武断。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已有共识,即大的历史脉络历史事件不能做丝毫改动,细节上可以发挥虚构。
因此《汉武大帝》中一些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历史不符就变得难以容忍。
既然戴着“历史正剧”的枷锁(而非荣誉,因为它带来的更多是掣肘),就应尽可能地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在历史已风化为化石的骨架上附以血肉使之鲜活。
这也是我更赞同的一种观点。
借古讽今不过是拿历史的形式说现在的事,一则容易扭曲历史成为徒有其表的古装剧,二则容易主题先行,而主题先行是走不远的(金庸)。
纵然《汉武大帝》在历史问题上有诸多漏洞,但它作为历史剧无庸置疑。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历史是客观的,而艺术作品很难不搀杂创作者的主观评判,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尽量客观地、艺术地展示那个年代的悲戚与壮烈,而后让观众各取所需、各自回味。
至于为封建帝王涂脂抹粉、歌功颂德事的确存在,“燃烧自己,温暖大地”的谄媚歌词即是明证,但从另一方面讲,叫嚣着剁碎这些狗皇帝的人也不见得高明,借古讽今或以今讽古都不足取。
你想用现在的道德准则约束这些封建帝王时,他们早已化成灰了。
值得褒奖的倒是《汉武大帝》的大民族观,它并没有把匈奴作为正义的对立面来塑造,而是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给予了同样的同情和赞美。
捍卫家园的英雄永远被歌颂,背信弃义的叛徒永远遭唾弃。
漠北会战一节,导演的镜头对准的不仅是汉军凯旋的喜悦,还有匈奴惨败的悲壮。
诸如“历史剧往何处去”的问题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回答,因为学者们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的真实性仍在争论不休。
我能确定的是,电视剧是任人指摘的小姑娘。
所以,《汉武大帝》不仅要应对历史学家的批评,还要应对观众的责难。
《汉武大帝》的尴尬恰在于妄图在《史记》《汉书》搭建的舞台上追求自由的、艺术的表达。
说《汉武大帝》不能不提胡玫,说胡玫不能不提《雍正王朝》。
显然,胡玫在转风格,由厚重扎实转向灵动飘逸。
滑稽的是,貌似扎实的《雍正王朝》依附的是以我浅薄的识见看来在艺术上和历史上都不甚严谨的二月河的小说,看来空灵的《汉武大帝》根据的却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正史。
学者对《雍正王朝》历史谬误的指责一直不绝于耳,而它在观众中、在文艺界似乎享有不错的口碑,或许是因为它恪守了电视剧的本分——好看。
相比之下,《汉武大帝》的精彩程度就略逊一筹,人物上,窦婴、田玢、窦太后的命运起伏也颇具可看性,可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隔靴搔痒,很不过瘾;剧情上,堆砌史料,较为松散,缺乏情节张力。
如果不能做到史实无可挑剔,又不能做到故事扣人心弦,那就怪不得观众怨声载道了。
风格的华美飘逸也不能算作《汉武大帝》的缺点,若论华丽很难有作品超过《大明宫词》,可它达到的成就有目共睹,并且无人去评判它在历史上的可靠度,华彩掩盖了一切。
错就错在《汉武大帝》还没能把灵动的风格做到极致就要顾及正剧的种种使命,结果两头儿不靠。
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编导,他们的尝试绝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在“新古典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创新。
现代化的表演、现代化的台词只是“新古典主义”旗下的表现形式,你可以不认同这种风格,但不能将其归为编导的无知。
胡玫作为一个中年女导演非常难得地努力在自己的作品里添加现代意识,这是一种无畏;是否无知,不可考。
反对白话式的台词,又不赞同演员念汉赋,说明观众的不满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历史,不像历史。
至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心去考证。
台词的可笑是小事。
我当然不是为编导辩护,台词反映出的编剧历史功底的不扎实才是大问题。
导演用浅显的对白、眩目的打斗迎合观众,然而通俗何其难,结果是导演的努力与观众的口味相错位,作品被批评为武侠化、商业化。
编导也低估了观众。
偶尔写一句文言台词还要用白话解释一遍。
例如“道可道,非常道”。
这六个字岂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被低估的怕不是观众,而是老子了。
作品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表,新古典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整部剧用各种方法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你可以说有些手法有待商榷,不可说创作者不用心。
摄影、美术、剪辑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尤其是大殿上的几场戏,对色彩的处理令人赞叹。
全剧没有系统的原创音乐,引用的音乐非常杂乱,日本能乐、西洋宫廷乐、通俗音乐轮番登场,每次听到用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电子音乐我都想晕过去。
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说胡玫很大胆。
通篇来看,全剧在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开头结尾做得很精致,中间有些拖沓,好比锦绣绸缎裹了一包稻草。
开头的空灵、忧郁,结尾的森然、阴沉倒更像我心目中的汉朝,崇尚黑色的汉朝。
导演力求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同样是因为风格转变的原因,尺度、火候把握得还不到位。
南宫出行一场过于煽情,有关刘陵的段落过于飘渺。
包括导演自己很满意的王美人性格的转变拿捏得也不够好,宋晓英把前面的隐忍表演得很好,轮到王美人阴谋得逞,表演该出彩了,她的才华又不知跑到哪去了。
那种嚣张那种狂喜从她的表演里都找不到,找到的只有我对她的绝望。
除了宋晓英本人能力的局限,剧本相关部分太薄弱也是重大原由。
还好我们至少还有陈宝国。
不论编导把汉武帝塑造得这么英明神武正确与否,从汉武帝作为一个人、一个角色的角度,演员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
首先,陈宝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开机前他几乎把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读了一遍,这么细致的案头工作很少有演员能做到。
其次,扎实的表演功力。
陈宝国是这样让人放心的演员,以至于导演把一个长镜头交给他,然后就可以坐在监视器后欣赏他的表演了。
他个人很享受表演的过程,对观众而言观赏他的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陈宝国对年龄段的把握一直为我所称道。
也许装嫩或扮老都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自然放松地演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
少年的冲动无忌,中年的成熟老练,老年又像小孩一样不讲理,而这种调皮和少年时又有不同。
老年演到这份儿上着实不易,你只要看看老年的汉武和老年的卫子夫就会知道什么叫“判若云泥”。
一个潇洒可爱又老态龙钟,一个僵硬呆板、不伦不类。
陈宝国塑造的汉武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作为人,他也会有悲伤难过;作为帝王,他的悲伤就是一种大悲恸,一种强势外表掩盖下的落寞。
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武帝身为孤家寡人的寂寞,身为英明君主与身为父亲的人格分裂。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苦就是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他的表演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抹不去的宅门语言,那带着浓重北京味的语气词实在太像白景琦了。
其他演员或因角色限制或因创作枯竭略略有些乏善可陈。
即便是韩安国那样没头没尾的角色,孙飞虎完成得也较为出色;即便是素未谋面,我也要向为归亚蕾配音的曹雷老师表示敬意,归亚蕾的表演有曹雷一半功劳。
我一直在说《汉武大帝》的矛盾,这矛盾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
《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
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
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理念刚刚出炉一定是不成熟的,有方方面面的弊病。
受众的无情打击属正常反应。
但我想我能容忍这种新理念,也有耐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因为,想飞总不是坏事。
2005-05-08
昨天看了半本《前汉演义》,再加上胡玫的《汉武大帝》,汉朝果然也是人才辈出。
以前对汉朝真是关注不多,就是唐诗中常常以汉代唐,如今看,汉代真是个璀璨的时代。
窦婴,韩安国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李广,卫青都是一等一的武将啊。
一首关于李广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让这首诗位列唐诗三百首的压轴之作。
原来不止明朝那些事儿,汉朝也很精彩啊。
从哪儿说呢,从王美人(汉武帝生母)说吧。
综合来说,汉朝还是很宽容的,王美人进宫之前已经结过婚生过孩子,居然还能选入宫,这在明清是不能想象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王美人不仅能入宫,还最终成为皇后皇太后。
从史书来看,王美人姿色并不是特别过人,但是情商很高,加上弟弟田玢的帮忙,终于使自己儿子从胶东王变为皇太子。
电视剧演绎得很好,王美人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啊。
看王美人,觉得她的奋斗过程,比虚构的甄嬛还精彩。
她的外挂就是弟弟和长公主。
并且联络长公主过程中,王美人简直是外交家般的能力,一句句话说得滴水不漏叫人正中下怀。
人才就是人才啊,一介女流之辈,却决定了汉朝的走势。
反观太子刘荣的衰败和毁灭,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太尉周亚夫最后的悲剧,这一幕多熟悉啊,胡宗宪好像也是这么死掉的。
大凡出色的武将,如果没有战死沙场,凯旋回朝的,都逃不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的下场。
前有韩信,后有徐达。
这么说的话,杯酒释兵权的赵匡义算是仁尽义至的皇帝了。
看景帝治国,还是那句话,皇帝不是人干的活。
难,太难。
不管家底好不好,百姓日子难,各部都喊困难;匈奴时时骚扰,各地封王又觊觎王位;回家吧,老娘又偏心弟弟。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
汉朝前期还是很宽容的时代,门客幕僚,颇有春秋战国的遗风,人才辈出。
看了汉朝故事才觉得自己很没文化,看了没多少,已有金屋藏娇、死灰复燃、细柳劳军的典故。
或许封建制度还不够完善,那些时候思想还很自由,故事也多精彩。
如果觉得自己缺心眼,想脑补的筒子们,可以观看《汉武大帝》。
胡玫的这部戏的确不错,大气精彩,还有补心眼儿的功效,我正补着呢。
真觉得以前书都白看了,只是用眼睛看了书,没用脑子看。
剧中前1/3是在讲汉景帝刘启 杰出的窦太后,也是一代明智聪明的君主,汉景帝身边的英雄:晁错、周亚夫、窦婴,也是雍正皇帝的扮演者,演技也是很不错,后2/3讲汉武帝,宝国老师的演技更是一绝,从汉武帝开始,匈奴人认识到汉朝的厉害!
流芳百世,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穷兵黩武,打击匈奴,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为数不多的具备雄才伟略的皇帝,他北破匈奴,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奠定了大汉王朝大盛世的基础,并且开辟丝绸之路,打通与西方各国的联系,汉武帝与秦始皇同称为“千古一帝”。
围绕汉武帝的,也有许多随运而生的英雄,大司马卫青(剧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卫青挣扎爬着台阶见武帝,他亲自降阶下去迎接扶他,曾经戎马一生,建功无数的大将军却也年迈多病了,配合背景音乐 画面回忆到几十年两人曾经的过往,两人不禁也潸然泪下,最高潮的地方,体现浓厚的君臣感情 ),大将军霍去病,司马迁!
主父偃、张汤、飞将军李广,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灿烂的篇章,都写就在短短七十年间、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这个人就是刘彻。
等等可歌可泣故事,感谢司马迁,写下永久的史记,感谢一切书写历史的英雄
《汉武大帝》里汉景帝和汉武帝在雨天里各送了一次老师,俱极精彩。
历史上两个皇帝是不是真那么有情义,大概做不得真的。
但晁错与卫绾都是一个好老师。
汉景帝对晁错说:“您说过,若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不顾身家,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必然品性。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好壮丽的人生!
晁错的天真与急躁造成他的死,而且还是死在自己学生的手里。
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是不怕死的,这大概就是岳飞所说的官不畏死吧。
汉武帝在雨亭前送卫绾说:“朝中熙熙,多为利来。
宫中攘攘,多为利往。
宦海浮沉,世事难测,唯讲堂犹在,青松翠然。
”真的让人很感动。
我甚至玩笑地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很猥琐地认为,自己如此不出息,是自己并未遇上一位明师之故。
只是如今老师的低贱却是真切的,近代以来所谓的革命不仅真的革掉了许多学者的命,也革去了他们的尊严。
对老师的歧视是从上往下的,因为一个想要愚民的国度只需要养一些善于舞文弄墨,粉饰太平的狗就可以了。
那些儒家对于至善的追求而让我感动痛哭的“视死忽如归”的绝世风度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大义,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臭狗屎罢了。
《汉武大帝》当年首播时,一心萌东瀛二次元跟猫鼠的我对朝廷台绝无好感,有天晚上莫名跟妈妈一起看了会儿,然而这惊鸿一瞥!
恰恰被我瞥到卫青临死挣扎着去见刘彻,大家都还记得吧,满城将士喊”大将军威武“,然后他去爬那该死的几百层台阶,刘彻在上面急的团团转想要下去扶他又被身边太监拦住。
这时,那首天杀的著名BL插曲响起,彻底暴露了女导演胡玫的同人女本质,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开始唱:”那时你给我一个笑脸,我就心跳一辈子。。。
“镜头开始闪回几十年前刘彻卫青刚见面时一起在上林苑纵马驰骋,到后来他为他打匈奴,二人几十年的纠结。。。。。。。
我记得清清楚楚为了更加有助于大家理解,那歌词还打了字幕。。。。。。
最后卫青终于爬上去了,刘彻也不顾阻拦跑下台阶抱住他(!
),卫青成功地死在武帝怀里,那邪恶的歌压根没停过。。。
这一幕令我穿越地想起小学跟爸妈一起在饭桌上看《美少女战士》最后,某相当女性化的四天王之B要挂了,他相方长发沉默又帅气的四天王之A把B抱在怀中,B:”亲爱的,我想死的美一点 “,A(没说话,左手抱着A,右手一挥斗篷,漫天花雨纷纷降下),B:”亲爱的,我美吗?
“,A(继续酷毙了的扑克脸):”你很美。
“(我。。
$%^&*。。。。
我爸我妈......^%&*&**...............)事后反应,我只记得我在暗自吐血,一升一升地吐,倒是我妈既兴奋又囧地说出我不敢出口的心里话:”这啥玩意儿啊?
"(上升符号,请自行联想为关西腔:南加阔列?
整个一吐槽口气!
从此我认定同人女因子是DNA里带来的不能怪我要怪请怪我妈谁知道她怀我的时候跑去中文系禁书区看了什么怪东西)当年四天王临死时我爹娘的反应也是这样的,具体说什么不记得了,然而语气真的只有关西腔”南加阔列!
“可以概括啊。。。。
自从出了这部央视年度耽美大戏,小的我再也不敢因为盗用日本动漫音乐鄙视朝廷台了,因为人家那是在做同人PV啊!
你看咱们自己做同人PV不也是哪段音乐最合衬用哪个么。。。。。。
何况那首心跳一辈子是原创歌曲咧!
我好想知道唱歌那位老兄看到这一幕作何感受。。。。
还有写词的,我好想知道导演是怎么跟作词人沟通的:——(以下妄想)这是用来在卫青临死跟汉武诀别时放的,画面会回放过往几十年他俩的往事,你想想怎么填词,要煽情一点,这段算是全剧尾声的高潮,要表现君臣间的深厚感情。
于是作词人一不小心努力过头了!
他相当符合导演的期待,把大汉朝军队整成罗马人的军队,战士努力杀敌,是为在同性情人面前彰显勇猛(# ¥%&*#¥%……)然而真相更可能是这样的:——(妄想二)作词人呈上初稿,胡女皇大皱眉头:这感情太不丰富了,你想想卫青一个骑奴被提拔到大将军,他得对汉武帝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那得是全家人几辈子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啊,要更加深情一点,深情得好像恋爱(!
)一样......于是作词人哭着写出了平生第一篇耽美歌词......作为一名杰出的腐女导演,胡女皇满意了......当猛然发现自己写不出许多常用汉字的时候,开始格外怀念天朝雨露滋润,于是莫名其妙地绕着圈萌回来了,尽管当年看到这一幕俺就去纵横道发帖了,但并没有正经萌过,可是现在,我好想穿越回汉朝和小兔子小鹿们一起围观上林苑狩猎噢T T
希望历史剧都按这种标准来拍,不求百分之百还原,但至少很多细节能看出来导演是考究过的。
胡玫真的是很良心的导演了。
印象深刻的还有她说的陈宝国老师的一场戏,剧情是刘彻面对着千军万马 眼神中要燃气希望之情,然而实景需要陈宝国老师对着空无一物的草场来表演这个神情,这就是演技吧!
说回刘彻,很难想象,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
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老谋深算的皇帝的。
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
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
”
以下皆来源于微博@未城s如要转载请联系@未城s本人授权原博地址 https://weibointl.api.weibo.cn/share/90574015.html?weibo_id=4041969640741623https://weibointl.api.weibo.cn/share/90573996.html?weibo_id=4044325840810146多图预警
没想到图片发上来还挺清晰
难得佳剧。
虽然因为时间,许多地方拖了快进。
但在近年历史剧中,算是首屈一指的了。
虽然韩三平的那副八路军军事战争分析口气和搞法,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 剧本很厉害,人物刻画相当深刻,整体拍的也很大气。
详略得当。
虽然武戏相对较弱,但依旧给了人 封狼居胥 扬威华夏的波澜壮。
感觉这么大气恢弘的历史剧只有康熙王朝和这部了。
虽然听说大秦帝国也不错。
不过一直未得时间一看。
当然我怀疑 因为看了几集 精忠岳飞。
不得不让我对汉武大帝的评价挺高了一个档次!
对比出强弱啊!
以下奖项截至本片拍摄的2002年。
1.陈宝国饰汉武帝1982年 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刘思佳 获1983年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 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咱爸,咱妈》。
1996年 电视剧《北洋水师》 主演邓世昌,该剧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影厂优秀电视剧大奖。
2001年-2001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
2002年在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汉武帝,于2005年获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该剧获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2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
2003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2.焦晃饰汉景帝 曾经荣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首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文联首届文学艺术奖;第八、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第十七、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六届佐临奖最佳男主角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3.归亚蕾饰窦太后1966年第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烟雨蒙蒙》1970年第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0年第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8年第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蒂蒂日记》1993年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喜宴》1996年第三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女儿红》1991年二十六届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她的成长》1997年三十二屇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圣母玛利亚》4.陶虹饰刘陵1997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叙利亚妇女联合会最佳青年女演员奖、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四届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九八年度最佳演员奖。
1999年:以电影《美丽新世界》中黄金芳一角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以电影《说好不分手》中鹿欣欣一角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2年:以电视《空镜子》荣获第20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5.宋晓英饰王娡(王皇后)1984年宋晓英因电影《十六号病房》获得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1年因主演影片《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6.张世饰田蚡1989年《香蕉天堂》(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93年《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受邀参加东京影展) 1994年《五魁》(又名《验身》)(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入围,获荷兰鹿特丹影展最佳东方电影,观众票选最佳男主角) 1998年《抓奸强奸通奸》(受邀荷兰鹿特丹影展) 2000年《大惊小怪》大陆中国电影集团2001年贺岁电影 2001年《挖洞》(台湾辅导金电影)7.沈保平饰梁王刘武1999年,参演的话剧《太行山人》获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铜牌奖。
8.孙飞虎饰韩安国1981年 新时期电影十佳演员奖和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西安事变》饰演蒋介石。
1989年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巍巍昆仑》饰演蒋介石。
1990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开国大典》饰演蒋介石。
1994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重庆谈判》饰演蒋介石 。
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电视剧《少帅春秋》饰演蒋介石 。
9.陆剑民饰卫青陆剑民1988年在电视剧《大学》中成功地扮演了军医唐格非而获“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91年《跑马溜溜的山上》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1992年主演的电视剧《白马》获得第十三界“飞天奖”最佳中篇电视剧三等奖;1993年在中日合拍的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中饰蒙古硬汉塔拉,该剧在日播出后获日本放送大奖;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2001年在电影《一曲柔情》中饰演的新派画家陆放获“中国电影家学会奖”最佳演员奖提名2002年主演的《导弹旅长》获得获第十五届全军“金星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4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2005年主演的《汉武大帝》获得第25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10.刘莎饰薄皇后 2003年第七届中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亚军第八届北京市专业舞蹈大赛金奖11.高发饰伊稚斜单于2002年由高发主演的法制题材长篇电视剧《盛世青天》荣获"金剑奖"200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金鹰节最具人气演员提名奖 提名作品:《汉武大帝》。
12..言萌萌饰春儿2001年浙江《稠城杯》第十二届小品邀请赛《相亲》荣获全省一等奖13.娄际成饰刘安 1982 上海首届戏剧表演奖 (《孙中山与宋庆龄》 饰孙中山) 1996.5 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7.4 首届佐临话剧艺术奖男配角奖 1997.4 宝钢高雅艺术奖表演奖 1997.4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商鞅》 饰公子虔)14.侯祥玲饰主父偃 1993—1994吉林东北亚音乐台主持人大赛冠军1994—1999年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四次获得嘉奖 电影《但愿人长久》获得 澳洲拜伦湾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我的长征》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7年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军事题材特别奖 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观众可以从这部剧中大体感受2千年前的帝王生涯和朝政军事。
在朝政中,有时即使没犯错,但是依然得死,得做背锅侠;即使没有反叛心,权级一时必要遭殃;不同的势力互相制衡,牵一发动全身。
不过既然是看电视剧就不要从考究史实的角度去看了,要认真不如看历史资料(事实上本剧也存在很多与史实资料不符的地方)。
本剧最大的看点是老戏骨们的演技,其中有5位是国家一级演员。
印象深刻的演员有很多。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不同时期的神态,早期被窦太后压制时稚嫩和隐忍,窦太后去世后逐渐(重点:逐渐!
)显露王者的权势威严,老年昏庸多疑。
有层次的演技是不多见的,拿捏的这么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还记得去年看《军师联盟》,越往后看越发现吴秀波的演技千篇一律,就像备好了几个表情模板往上套一样。
除了陈宝国,还有归亚蕾饰演的窦太后(一个瞎老太太),有作为奶奶的仁慈,也有政治家的稳重霸气。
李丹军饰演的春陀,可能是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了,伺奉三朝君主,敏锐睿智,守之以愚。
李乐饰演的霍去病,完全符合一个十几岁英才的人设,眉宇有英气,朝气蓬勃,毫无心计。
讶异剧组能找到这么适合的演员,这演员还能演的这么好。
陶虹饰演的刘陵,一个睡遍长安城的女人,心怀大志,可惜没有大局观。
列举这些演员,主要想表达,不管是大到主要角色还是小到丞相家的籍福这样的小配角,都有很饱满的演技,是近年来的影视剧所缺乏的,值得钦佩!
中规中矩,没有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可能这段历史不太让我感兴趣,感觉还行。
弃剧两次才看完,挺无聊的
。
陈宝国演技是不错,不过个人特征太明显,与其他角色腔调太像了。
不错
窦婴童鞋,怎么看怎么孙中山……
汉征四夷。
民,弱则尊官,放这个让你有点盼望,xn
为什么不可以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到底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帝王?
配乐太恐怖
配音很差。。。
全方位的凑合、崩塌 。最可怕的要数台词和音乐,编剧一人实在力有不逮;作曲脑子真的是进水了,可怕至极……《雍正》有多精致,这剧就有多拉胯
卫青好帅啊
千古一帝,汉族圣祖,雄才伟略,天地襟怀,无出其右。(晚年自负,幸得回头)
最喜欢汉朝皇帝里的汉武帝了
经常把武帝成年前的部分略过,最爱还是卫青。掌万军者,战无不克,攻无不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能善始善终,难能可贵
制作很精良
诺······
汉武帝X卫青 那时你给我一个笑脸 我就心跳一辈子...
配乐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