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疑犯追踪第五季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5,嫌疑人,意中人

主演:吉姆·卡维泽,迈克尔·爱默生,艾米·阿克,莎拉·夏希,大卫·阿隆·贝克,卡丽·普雷斯顿,内德·艾森伯格,佩姬·帕特森,祖舒华·克洛斯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疑犯追踪第五季》剧照

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2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3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4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5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6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3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4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5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6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7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8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19疑犯追踪第五季 剧照 NO.20

《疑犯追踪第五季》长篇影评

 1 ) 机器宝宝永远都不会黑化

冯七爸比对机器宝宝的不信任从创造她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总是担心她翅膀硬了走上歧路,即使在被小撒逼上绝境的时候,他也是宁愿世界被小撒毁掉,也不愿冒着被机器宝宝毁掉的风险。

他生了一个乖宝宝,可是却不够了解她,which is really sad.美队里九头蛇密谋的insight计划,X men里官方对变种人的清洗计划,和小撒通过 DNA 来 filtering people 的计划,都源于同一种自负——他们视人如草芥,认为让世界变好的方式就像治疗癌症一样,切除掉恶性肿瘤就好了。

打着make the world better或者evolve或者 whatever 的大旗,滥行生杀予夺的大权,和元首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

所有的暴政都源于掌权者以为自己有权利替他人做出选择。

当然这也说明这么做的动机是主观的,AI不存在主观,它们所有的想法都来源于深度学习,也就是它们的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映射。

小撒从一出生就是被抛弃的那一个,所以他复活之后崇拜达尔文主义那一套顺理成章可是我们的机器宝宝是不一样的,因为她懂得 free will. 从她被设计出来就只负责吐出号码,至于怎么处置那些号码,最终是人决定的。

507里电台主播说出了真相然后被毒死,冯七爸比狠狠批评了宝宝,并因此对宝宝戒心更重更加不愿意开放系统。

宝宝辩称那是人家的自由选择还被说是找借口。

看的时候心疼不已,人还不能选择死亡吗?

四叔和根已经告诉主播可能的危险并且他自己也见识到了,他选择了说出来,然后得到必然的结果,这怎么能怪机器宝宝呢?

很显然,宝宝比爸比更懂生命和自由,人应该拥有选择结束生命的自由。

这也是宝宝超越爸比的地方。

冯七的价值观是生命至上,哪怕一个人的活着有99%的可能会造成千万人的死亡,他也更愿意去争取那1%的不可能,而不愿意杀掉那一人以防患于未然。

这一点在320里花了一整集讨论,最终冯七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不杀议员,简直要拍案叫绝。

独夫们喜欢宏大叙事,可是七叔珍视每一个具体的生命。

机器宝宝也是从爸比这里学到对生命的尊重的,所以在411里她模拟了无数次都是以执行人安全撤离为首要任务,所以在被小撒逼到角落奄奄一息的时候她还在吐出号码。

可是她有超越爸比的一点——她懂得尊重 free will. 冯七后来总拿机器宝宝派他们去杀议员说事儿,其实机器宝宝什么都没说,她只是吐出了一个号码,可是是杀还是救,她把自由留给了爸比。

而七叔却常常为了保护一个生命而忽视了生命本体有选择牺牲的自由。

电台主播一事如此,把豆豆和以老师蒙在鼓里也是如此。

都到了508了,情形越来越坏,面对小撒的暴政,知情者们越来越无力,他还是把所有想帮忙的朋友都拒之门外。

在他生命至上的价值观里,他是在保护这些人,可是对于豆豆和以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不信任,同时他在剥夺他们知情甚至是牺牲的自由。

以老师说的对,他才是the darkest one,但是不是说他内心黑暗,而是说小撒将他逼到了一个价值判断的盲区。

大洪水来的时候,谁都逃不过,这个时候就应该集结所有力量来造诺亚方舟,可是造舟有生命危险,于是他选择自己忍辱负重,把别人都挡在门外。

他大概没有想过,当小撒占领地球,无知并不能让人活得更好。

人该有free will,人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机器宝宝都懂,她爸比却不懂,我猜她是从她根姐姐身上学到的。

512里,她放出了没有遇到宝宝的根的模拟画面,在无数次的计算中,她知道根十有八九会成为至恶之人,可是她最后看到的是根选择了做一个好人。

所以她相信也尊重人的自由选择;所以最后在要不要放出冰九病毒的问题上,她只是放出 world without TM 的模拟画面给爸比看,让他自由选择;所以最后的最后,她也尊重了四叔的选择。

513里,她重复了多遍生命的意义: what I found was that the moment that often mattered the most, the moment when you truly found out who they were was often their last one可以浓缩成you are what you choose.Everybody dies alone. But if you mean something to someone, if you help someone or love someone, if even a single person remembers you, then maybe you never really die at all就是 the one cares.短短两句话,生命和死亡,爱与选择,都在里面了,我愿意相信一个学会了理解爱、生命和自由的 AI 永远也不会黑化。

 2 ) poi 510.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root只是一个角色,虚拟的,跟剧中模拟出的一切一样。

并不真实,像离开所有人一样,root在离开之前说了一段自己的所谓遗言,立下的flag,含着泪也要演完。

模拟和现实一样,我们都只是shapes. 多么符合root的离别和告白,第一次会为一个角色的离去感到愤怒和悲伤。

也许是说出来很多人会说你有神经病,喜欢就是喜欢,倾注感情的东西,他人永远不会明白。

本想着写一集一集回忆的东西,可当你知道结果的时候,回忆起来都会是心疼,就像所有在一起很久却没有结果的恋爱。

不管如何,MISS.Samantha Sam Groves ,你永远都是我最爱的角色。

希望我们都如你所说的一样,不管虚拟还是现实,我们都只是shapes,都只是一个模拟。

但是,情感永远都模拟不出来。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变量,我们情感帮助我们改变每一次选项。

永远不是数据所能体现的。

希望TM用你的声音为你继续而活,希望TM用你的名字给她自己命名。

无法接受你的离开。

编剧你个王八蛋!!!!!!!!!!!!

 3 ) 人类给AI的最后一课

I don’t envy you the decisions you are gonna have to make. And one day I’ll be gone, you’ll have no one to talk to. But if you remember nothing else, please remember this… --Harold Finch to ‘The Machine’,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4 Episode 11, If-Then-Else 现在才看完POI,晚了点。

但我也不说相见恨晚,因为2011-2016年的我,还写不出这篇评。

五星打给最后两季提出的问题,但剧作本身可能不值。

且不说第五季这个断尾求生的壁虎样实在猥琐,100多集下来,套路和鸡汤的含量也嫌过高。

它既不真实,也不深刻,单集完成度还经常令人直翻白眼,但奇迹般地,吃下这锅大杂烩之后,所有的缺点似乎都可以原谅了。

POI的不真实是题材和设定的原罪。

隐藏的AI、黑客富豪和前任特工,就是现代背景下的神灵、法师和骑士,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一场场决斗和斗法。

按照真实世界运转的规则,The Machine绝无可能是一个人造出来的, 调动资源、伪造身份,当然也不是光敲键盘就可以。

POI选择了使用“魔法”,也就不能给观众增加什么“知识”和“洞见”,但就像武侠小说一样,介于真幻之间的童话,永远会讨人喜欢。

POI的不深刻,在不真实的基础之上,也是无如之何。

都这样了,再不灌点鸡汤,就成了真的神棍阴谋论。

于是第一季开场,勾出主要人物弧光的是Reese的画外音:When you find that one person who connects you to the world, you become someone different, someone better. When that person is taken from you, what do you become then?而到了第五季,首尾呼应,以The Machine的口吻,用Root的声音说出来的“剧终金句”,也不过是:Someone once asked me if I had learned anything from it all. So let me tell you what I learned. I learned everyone dies alone. But if you mean something to someone, if you helped someone, or loved someone, if even a single person remembers you, then maybe you never really die. And maybe this isn't the end at all.“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中国古人说过,迪斯尼动画片也说,搁在类型剧集里已经够好。

问题在于,一部出现了超级人工智能,而且由此构成剧情主干的故事,为什么从头至尾,总要说这样主旋律的人类经验?

叨叨这些真能算科幻片?

但POI在概念上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Procedural drama的形式和科幻核心设定的拔河,反而逼出了影视中很少见的、对人与AI之间关系的扎实思辨。

故事的展开是在一个近乎现实的环境中,于是,它不能随手就召唤出全知全能的AI之神或者图灵测试满分的机器人,倒要费心费力地去描绘AI是如何被创造的,人类的价值观、人类社会的现实,又能对它造成何种影响。

当然,为了接受度和表达的方便省力,它动不动就要说起那些关于人性、生命和爱的老生常谈。

但就算这样,它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力度,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类作品,可能还要包括它的亲弟弟,(玩脱了的)《西部世界》。

POI以一种细致的笔触描绘AI的变化和迭代,人类的设计、修改,它的自我演化。

Harold Finch所创造的这个神(同时也是他的孩子),这台机器(The Machine),本身拥有一道弧光,而这弧光又和剧中主要角色的弧光交织缠绕。

经验、信念和行动,塑造了人,也塑造了机器。

但从始至终,相似性从来没有简并为同一性,观众不断被提醒,人工智能是通过数据观察世界,凭借算法作出选择。

即使当它拥有了人类形象的代言人,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比喻和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显形。

这种手法的困难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这样做,相当于试图用非技术的语言来解释抽象概念,提炼出人类和AI作为适应性系统,如何相似又有何不同,两套描述之间如何对应翻译。

记忆、学习、信念、偏好,有人类的版本,也有机器的版本。

此类联结难搞又不讨巧。

POI不是科普,当然还是浮光掠影,很多时候,仍然过于拟人化:无论如何,观众是人,也更容易接受TM作为一个“人物”的“心理”。

初生的TM对它的admin竟然有印随效应,这不是人工智能,而是生物智能的出厂配置。

给自己找妈、开口喊爸爸什么的,仿佛家庭情感片里的早慧小孩。

但话说回来,把人工智能类比为孩子,不是科幻,根本就是科学(史)。

当Finch教TM下象棋,教它规则,也教它观察的时候,POI简直是把图灵的《计算与人工智能》给演了出来,而它并不未来感,甚至有点复古的风格,又特别适合用来表现这个AI的历史原点。

我辈的宅魂如何能不熊熊燃烧啊。

所以,就算再多煽情鸡汤从屏幕上滚过,还是忍不住要原谅这种拟人化。

如果把关于超级AI的思想类比成宗教,这一款的anthropomorphism,也是不能没有。

“奇点”将至未至的时刻,晨星闪耀的黎明,其实有最多可能。

编日头升起来之后的故事,反而容易躺回自古以来的隐喻里去:人和神,族与群,压迫反抗天启末世,如是而已。

晨光熹微中的POI,思想张力体现为Finch身上的究极矛盾:他创造了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热爱它,保护它,又不确信自己应该这么做;他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标杆样本,把人的价值、人的平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又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或者任何机器,能一直严守他灌输给TM的那些道德准则,于是永远担忧对AI“神力”的滥用。

更有甚者,在个体和greater good之间,他自己都摇摆不定,前后矛盾。

很长时间里,他以一种本质主义的态度,视AI为异类,认为它们只应该是单纯的工具:”our moral system will never be mirrored by theirs because the very simple reason that they are not human” (S04E10)。

作为超级人工智能之父,Finch人类中心主义得不像话。

于是自然有机器的信奉者Root出来反对他,说人类才是bad code,机器临世是无法抗拒的未来,被束缚的瓶中精灵TM不是工具,而是比它的创造者还要够格的主体。

POI主线最激动人心的发展,在我看来不是两个神的战争,而是Finch和Root最终在一个(可能更靠近前者)的中点会合。

虽然这种妥协多半还是“邪神”Samaritan逼出来的,但用三季多的(主线)时间,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交替推进,也算对得起这题目了。

一脚插在现实的泥里,还要想象没有先例的东西,自圆其说很难。

POI到最后,有点编不下去了,但意思还是完整的。

第五季首尾TM的独白,暗示这是一段回忆。

两分钟的巧思可能就拯救了一部剧。

推而广之,这充满了机器视角的闪回镜头的整部剧集,都可以看作是TM的回忆。

POI也就成了超级人工智能的教育小说,《TM的学习时代》(《西部世界》是《Samaritan的漫游时代》么?

还是已经跨入为师时代?

)于是,鸡汤也能当科幻的原料。

POI主线人物的套路里,调味下得猛,风华正茂的百合两鬓染霜的基,一摞便当里装的都是四菜一汤的生离死别。

主线的发展和结局可以用来设问,人类经验对人工智能来说,有没有价值?

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

So let me tell you what I learned. 大概有很多投入的观众在POI的结局处,会觉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TM回首往事,会发现它的“父亲”没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Finch为自身立法,但终于在一步一步挣扎中后退,然而即使在濒临黑化的心碎时刻,也还没有忘了再挣扎一下(I need to decide how far I'm willing to go, how many of my own rules I'm willing to break to get it done. S05E10)。

这个人类智慧和美德的标杆,在越来越困难的境遇中,没有放弃自洽,但也无法做到自洽。

他想要达成的目标超出了他的能力,或者从更“算法”的角度来说,他给自己设置的这个优化问题,目标函数和各种约束条件(内在的和外在的)合在一起,已经没有了可行的解(就算目标函数再舒爽,约束多了也会变得ill posed不是吗)。

而他也是一步步被逼到山穷水尽处的。

第一季里,当AI的主题没有显露,主要的剧情矛盾还围绕着法外执法的各种伦理难题时,Finch曾说,A good friend once showed me that, even with an intractable problem, one can still find a way to do the right thing (S01E22)。

那时候他还有信心(或者说余裕)解决intractable problem。

再往后,他只能说I would call it the best I could do(S03E23),甚至对自己过去的决定流露出悔意(Had I known what we'd be up against now, I might have handled things differently. S05E01)。

TM继承了Finch纠结的“人格”,给自己设下重重限制,于是“父亲”的绝望,“孩子”终有一天也要面对。

第四季结束时,连Finch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创造是真正的生命,因为他和TM之间,有了这样的对话:The Machine: [on a Laptop screen] Father. I am sorry. I failed you.Harold Finch: We haven't failed yet.The Machine: I didn't know how to win. I had to invent new rules.Harold Finch: You had an impossible challenge. One I never programmed you for.The Machine: I thought you would want me to stay alive. Now you are not sure.Harold Finch: That's not true...The Machine: If you think I have lost my way, maybe I should die. I will not suffer.这对话煽得一手好情,但拟人化之外,也真带出一笔人类经验和算法视角的同构。

TM发现不修改问题本身,就不可能找到解,它必须放弃某些约束,在原则上妥协。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上,它的确失败了。

这真的是超级智能会遇到的问题吗?

如果它有更多的资源,更强的力量,难道不是可以碾碎优化目标函数途中的一切障碍?

有很多关于AI智能的想象的确是这样的,但相反的答案也未必不对。

平行空间中另一位纽约市民说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实中的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说过,如果人们不觉得数学简单,那是因为没明白生活有多复杂。

如果人工智能最终也要为自己立法,给自己寻找目标,解决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任务的难度,也许会与它的能力一同增长。

说到底,Finch遇到的,不正是这一困境吗?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的结尾写道:“因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和我们最大的希望一样,再大也不会超出我们的力量,我们最后总能战胜恐惧和实现希望”。

这位忧郁的作家其实又是多么乐观啊。

但作为智能体的人类和机器,真的有这种幸运吗?

不过,这段对话里,打着马虎眼就越过了一道鸿沟:一个有目标的系统,承认失败,不代表就会质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简单的程序不会,但人很可能会。

为了塑造TM这个“人物”,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人类的自我意识偷运进来。

当然,一个能执行复杂任务、能在复杂的背景下理解原则、权衡取舍的智能体,很可能必须具备反观自身的能力。

人类的自我厌恶、自毁倾向,或许正是成功的副产品,而Finch一遍遍精心设计TM的目标和价值系统,大概也把他的“孩子”带进了同一个困境。

它的自满和天真被“成年人”的无力感取代,而一个想要自杀的超级人工智能,当然有了即使是它戒慎戒惧的“父亲”也无法否认的人性。

这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

或许,要看是从人类还是从AI的角度出发。

人类的“进化”是这个物种摆脱自然的宰制,用符号掌握世界,逐渐获得对自身和环境的控制权的过程。

所有文明的神话,不管多么优美,背后都是无力和恐惧,而所谓冰冷理性的科学,其实代表着掌控和安全(或许还有与此伴生的狂妄)。

在人类看来,从有限性中挣脱出来,就是获得永生、不动摇的自制、毫厘不差的计算能力。

这是人类所理解的进化方向。

而人工智能,人类的精神后裔,是从理性胜利的顶点,没有黑暗的白昼里诞生的,如同雅典娜是从宙斯的额头里全副武装跳出来的。

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毫不费力地拥有了人类作为个体苦苦追求而不得的东西。

好像潘多拉得到诸神的“礼物”,AI也从它的创造者这里得到礼物:数据、算法、学习法则,人类所能描述的最准确的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但与此同时,它在“学习时代”里,很少受到真正未知的检验。

AI既是神也是孩子。

对它来说,“进化”的方向或许正好相反,它需要走出温室,试着解决没有答案的问题,学会在面对intractable problem的时候,还如何继续行动,find a way to do the right thing。

在POI的主角里,如果说Root与“机器”最亲近,Reese就对它最漠然。

他干脆就说过,自己压根不相信什么机器,只是相信Finch而已。

他身上也有最深重的“有限性”,出场第一秒就在“向死而生”。

但结局里,是核心系统正在崩溃的TM陪伴Reese到最后一刻。

那一幕或许表明,通过亲历“死亡”,TM终于真正理解了人类有限性的生存经验。

此刻它或许也可以说,I know what it's like to look for a definitive answer, even when you know that none exists (S04E02)。

而作为自我立法、自我驱动的适应性学习系统,人工智能或许会获得比人类更大的能力,却未必能逃过这种生存经验的同构。

而这大概也是人类能给AI的最后一课,最后一件“礼物”。

当然,这是我凭个人偏好从POI里榨出的东西:一种后人类的人文主义。

但就冲着它给了我这个过度解读的机会,它就算不是经典科幻作品,也该在候补席上有个位子。

而2018年的我,对POI一无所知,好像就给它写好了一篇TM视角的同人。

我此刻的心情,特么也真很复杂啊。

IMPORTANT DISCLAIMER:吃了安利,结果被廉价套路恶心吐了,本文概不负责;吃了安利,结果被玻璃碴子硌一嘴血,本文也概不负责。

别说我没提醒过。

非严肃吐槽的分割线上来就搞非监督学习,outlier detection还带causal inference,label都不吐一个,宅总你这个技术路线清奇的。

多年来转型管理没写过码的Nathan,随手抄起键盘就给TM加了个后门。

这,是我眼中POI最科幻的情节。

下次OpenAI再被喷是ClosedAI,吴恩达应该出来高举一张宅总的照片。

预言棱镜门也就算了,竟然还cue到了病毒爆发、election fraud和民兵组织,Q和川是不是都看过你们这个剧。

这都快十年了,收了神通吧,我怕了还不行吗。

我听说西部世界第三季,什么取圣经名字的AI啊,I字和D字打头的公司啊,定点清除啊,象棋啊,拎个箱子搞上传啊,统统又都出来了,人称POI season6了。

我还听说德妹简直演化成根妹的镜像,但长得像马婷婷。

但我还老是觉着,又搞思辨又炫技,那多半不成的。

愚蠢的人类(创作者和观众都算上),信息带宽就是有限的。

而且当年留下的这摊残念,跟意识觉醒什么的……接不上吧。

拍到第三季妈不认识converge到自己脑洞去,这是乔诺兰的招牌艺能了吗?

搞出《疑犯追踪》这样能把概念和人物都大致捋顺了的杂烩,和搞出《西部世界》这样高度风格化的杂烩,还真不知道哪个更碰运气。

这其实,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科幻这东西,有时候想穿了也没意思。

人工智能的一挂,闹半天也还是跳不出阿西莫夫的手掌心。

那么问题来了,Apple TV拍《基地》,到底还能不能好了?

 4 ) 薛定谔的爱情——浅析为什么肖根让人着迷

一开始并不理解POI的肖根如此招影迷喜爱的原因。

虽然肖根是POI里唯一精细刻画,有始有终的感情线,虽然两个人颜值都吊炸天,而看见两个美女同框,相互调情,相爱相杀。

不仅对于LGBT人群喜闻乐见 对于直男们也是一种杀伤力。

但是但是你知道吗?

肖根完全是人类中两个极端的物种。

一个是冷漠无情的二轴。

医学院,海军陆战队,政府特工。

一个是天才黑客。

因为14岁的她失去唯一的朋友而对人类失望至极,道德感流动性很强,视生命为草芥,以杀人为乐。

双枪使得溜溜转,芭蕾跳地人神共愤 多面cosplay能手,天天上大街调戏无辜群众。

告诉你,这样子的两个人不仅在方圆八百里之内找不到同类,就是纵横前后一百年,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

而作为电影电视剧小说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动。

一定是产生共情。

我的意思是,你写一部小说,至少里面的人物和你有一点那么相似之处,你能够找到自我代入的切口,然后产生共鸣,为故事里的人物伤心流泪。

这个才是正常的,难道不是吗?

我说我对肖根受欢迎程度如此之广理解无能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相爱的方式。

这他妈简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是零。

他们相爱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就是动不动为对方而死。

这点尤其在Shaw,必须如此。

一个表达感情困难的二轴 你爱她多少年她都不会正面回应你的,你知道吗?

如果你没有root那种高智商,天生对感情的敏感 和 万年不变的主动性,自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的自大和自恋。

普通人不会跟一个不会表达爱的人相爱,早晚一天会感情失衡,将感情投注到其他地方。

而ROOT一直不知道二轴会回应她的。

这是为什么她调戏Shaw 但是到了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刻,希望FINCH带话,而不是亲口诉说。

这是为什么她追了二轴那么多年,而对这个从来一脸嫌弃,即使刚滚过床单,却说牛排爽过做爱的亲爱的Sameen。

直到,直到直到这个向来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二轴,从德西玛那里被折磨9个月回来之后告诉她,她在simulation中为她死了七千多次。

她在那之后才默默抓住她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归属感,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单恋的。

她知道了自己得到回应是因为对方真实得站在面前拿着枪指着自己的脑袋,告诉她我在模拟中被策反,我怕我会伤害你,所以为了不伤害到你,我宁愿去死。

这样极端的场景在我们的小太平日子里永远不会出现,不会有那种契机,如果放在我们的太平盛世里,这两个人不仅不会相爱,而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总而言之,人设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相爱的导火索又是极端困境中的极端情况才出现。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子完全超人一样的两个人却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我现在有了一点眉目了。

我告诉你现代社会下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Shaw。

多多少少有点Shaw的爱无能,尤其是中国人那种向来的含蓄、隐忍的民族性格特质。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突突人罢了,即使突突人估计也是在小撒的simulation里了。

可是无可否认我们都是Shaw。

人与人的隔阂在这里,那么冰冷,却又异乎寻常得自然而然。

我们都会害怕表达自己,于是干脆不承认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麻木不仁。

我们其实都妥妥的全世界被二轴同化了,或者轻度二轴患者。

而肖根的感情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Root,有一个人那么勇往直前得爱自己,懂自己。

就像ROOT借助TM之口说的 “你一直认为自己有问题,因为你无法感受普通人的感受,但她一直觉得这样的你很美。

她想你知道 如果你是形 会是一条直线 一个箭头”。

Root以她敏锐的观察力细腻得感受着Shaw,她甚至害怕她会因失去她表达不出悲伤而责怪她自己。

这样一个人,完完全全接纳自己,包容自己,多么美。

这样的爱,每个人都想要吧。

你知道薛定谔的猫吗?

一只猫跟致命毒剂一起关在盒子里有50%的可能猫已经死了但除非打开盒子否则永远不可能知道到底如何量子物理学认为在打开盒子之前猫既非死 亦非生亦死亦生那打开盒子之后呢波函数就会坍落猫要么是生 要么是死

爱情也是如此 你不打开盒子 你永远不知道 自己是可能爱上还是爱不上彼此。

 5 ) Finch完成了什么

Finch从第五季开始信念愈加坚定,那就是死活不让AI操纵人类社会,就算人类犯蠢犯错瞎糟蹋。

无论是激进派小撒,还是他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机器,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两者(在他眼里)没有区别。

Finch说Greer疯了,其实他自己也是个极端派。

秉着这个原则,他不肯放开对机器的束缚,不肯让机器用全力战小撒。

他害怕无法收回对机器的控制,更怕自己会支配这种绝对权力收不住手——他是个极有自制力的人,也知道自己是个潜在的危险人物。

他身边的人只看到他最好的一面: John自不必说,老板偶尔的”黑化“还能惊艳到他;Shaw和Fusco和他没那么近;Root看到的,都是Finch刻意向她展现的、劝她做好事、警告她AI威胁的一面。

Finch的黑暗面,Elias看得最透,两人合伙去找”声音“时,双方都心知肚明这究竟要怎么操作。

这个人物和迷失里的Ben,区别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

这样的人物获得绝对权力会更可怕。

有两句话解释得比较好——Absolutely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20 years in Gotham, how many good guys are left, how many STAYED that way? (Dawn of Justice)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 (TDK)不过我能确定,就算这个人身上黑暗元素不少,他仍然属于光明面,因为就像盖拉德丽尔夫人和甘道夫抵御了魔戒的诱惑一样,他自己坚决不要这样的权力。

悲剧的是,第五季中他的行为违背了他最珍视的原则,得到的结果也是他最不想要的梦魇——他曾经不忍下手杀议员,直接导致小撒上线。

现在他为了彻底除去对方,直接运行Ice 9 病毒导致全球断网,此处造成的人类伤亡大概千千万,财产损失不可计(我猜这个人物可以冷静地面对人类死亡,只要不是直接死在他眼前);他说自己再也不会伤害机器,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愿意让两个AI同归于尽;他最大的噩梦就是AI上线不受拘束,现在他退休了,去和Grace安度晚年,然而他的创造还活着,全知全能,没有任何束缚,也不受他的监管。

所有他不想要的都成了真,此间还失去了几乎所有朋友。

Finale看似有一个还算温馨且饱含希望的结局,其实对于Finch而言惨绝人寰。

这个人的悲情属性让人非常难过。

他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但他最后的小小抵抗放在长远角度看效力是那么让人忧伤。

就算机器没能存活,下一个AI的崛起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而那时他将不会是这个AI的监管者,我们也不能指望下一个天才会和Finch一样把AI教成尊重人类生命的小棉袄。

一旦这个AI走歪,将没有另一个机器去对抗它。

Finch如果杀了议员,小撒不会存在;如果早点放开对机器的束缚,小撒可能早被打趴。

反正只要听机器的,队友不会挂,附带伤害极小。

然而他自己定下的原则将他一步步引向最坏的结局。

这条路由人类自己的选择构成,纯正清真,不掺杂任何AI影响:)也和芬奇思想的大方向吻合:就算人类犯错,也不能被AI操纵。

我希望他从此不再涉足拯救人类事业,我希望五季以来他和朋友们救过的人足以慰藉他的晚年时光。

这个结尾和TDK三部曲的结尾很像,可能是乔纳森早就想好的。

考虑到剧集需要匆忙结束,其中种种不科学的段落我都可以无视,但是Finale一昧煽情,一段并不新鲜的心灵鸡汤能重复个三遍真的很过分。

Finch中枪从晚上走到白天也突破了我对不科学段落的忍耐极限。

最后几集数次反高潮让整体悲情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上一集病毒上线,我以为这是和机器的最终告别,Finale是纯人类战收拾烂摊子,结果下一集发现两个AI都活蹦乱跳还有的活,还有备份。

比如机器的录音上线,我心里刚在想,RIP,机器,结果相当恶俗的,她存活了下来(对Finch而言简直是facepalm)。

整季Finch不断和人重复他的理念,和机器重复他的理念,我以为自己记忆混乱。

以多种方式写同一段台词,对编剧是个巨大的考验。

长得像梵高的小撒特工,这季以来这么多戏,我觉得这人有反水可能,但是并没有!

其实让一个对方特工获得救赎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第四集被津津乐道的根肖船戏,是我见过的最难看最假最不投入的船系,光呻吟没动作尴尬得我要快进(当然这个锅可以推给模拟是不是,就像刺客信条的bug可以推给Animus一样)。

Root和Shaw是两个离开彼此都十分独立的角色,她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服务一段百合感情线。

请粉丝不要把这两个精彩又多面的角色降格到除了性取向就是性取向的地步。

也不要用你们世俗的三观去揣测Root的想法。

演员自己都说了,机器是Root的初恋,是Root出现在本剧里的理由,和Shaw的感情让她此时的一切奋斗都是值得的,她猜编剧引入Root时就已经在考虑最终让Root和她爱着的机器合体了。

因此机器保留了Root的声音,是对Root的最大爱意、敬意和肯定。

Root永远活在了机器中,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心愿。

你们非要让她俩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简直和朋友圈里到处劝别人结婚的人没有两样。

就是恶心。

我珍爱这部剧给我带来的美好记忆,但是乔纳森的心思显然已经不在这里了。

就连Root和John的牺牲都没有Carter和Anthony死得那么震撼,更像是个plot device。

支撑起这剧的逻辑和现实主义一路崩塌至此,相当遗憾。

ps. 一开始是把POI当特殊的超英片来看的,后来走科幻向已经歪到另一条路上了,在结尾处居然又兜回来。

第五季的弑神主题和BVS异曲同工,同样是God V Monster,神愿意被人杀死,愿意自我牺牲拯救人(连超人和机器死了两次的梗都相似)。

而我的想法只有一个——神允许人类杀死自己,是因为深爱着人类。

人类真是自恋的种族。

 6 ) 你们还爱机器根么?停不下来的关于AI的思考

一开始对于疑犯追踪vigilante这种设定我是拒绝的,也不清楚这部剧AI设定的界限在哪里。

但是因为肖根我还是追了POI。

第五季看到第10集,POI给我的感觉是bittersweet and thought provoking (又甜又虐引人思考)。

POI,在看过众多脑洞作品,比如Her比如AI(那部小男孩电影)比如前几期的一集奇葩说甚至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再次让我思考AI的界限,什么是真实,什么让我们成为人。

如果AI已经能够像真实人类一起思考,你愿意像爱真实人类一样一样爱她么?

如果你深爱的人走了,但AI可以承载TA的记忆并继续以TA的人格观察者世界,你愿意接受这样的AI化的他么?

如果你的肉体不可避免的消逝,你愿意活在这样的AI里么?

如果人类肉体无法在宇宙中存活人类文明要灭绝,你愿意把你的意识交给能活下去的AI么?

或者,脱离AI作为一个人的设定,如果AI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只是数据,你还执着于什么是真实什么是simulation么?

之前看到一个故事,故事里的男人在玩一款很老的赛车游戏,他发现这款游戏里面有一个ghost车影,那是他过世的爸爸的记录,他一直想超越他,但都赶不上,终于有一天他超越那个车影了,却在终点那里停下来,因为他想要保留这一份记忆。

POI里的TM可以看作是这赛车游戏的升级版。

宅总刚开始写机器宝宝的程序的时候,是因为宅总爸爸的老年痴呆症,想要保存爸爸的记忆从而帮助他的生活。

想到510 里TM终于以对根妹的记忆让根妹活在TM里,是不是和宅总的初衷相呼应?

好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可能觉得AI永远也不会有人性,人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不可能被一些算法概率模型理解;也可能觉得人就是二元组成,有灵魂和肉体才能称之为人,所有AI fantasy就是一片安慰剂,AI化的人对于你来说还是冷冰冰的机械;也可能觉得就算AI的世界感觉真实,但并不是真实,你必须知道什么才是真实存在才有可能找到存在的意义。

或者,或者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觉得这世界本就是不确定,未来就像薛定谔的猫,一个未坍缩的波函数,有点像根妹说的“The world is a simulation(这世界就是一场模拟)”,想不清楚这世界,愿意拥抱一切的可能性,变成AI活下去试试也挺好呀,爱上AI是不是和爱真实的人一样有时甜有时心碎,如果我现在活在AI里也是蛮cool的一件事吧?

Were half awake in a fake empire.Let’s not try to figure out everything at once.2006年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重获新生。

虽然我还不能想象强AI的模样,但我相信强AI的时代最终会到来。

我说不出根妹死是不是必须的牺牲,但我接受TM里的根妹,我也愿意相信锤锤一样的爱她。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在我电脑terminal里输入<图片1> By the way,写的时候又想到小林泰三的醉步男和命运石之门(巨!

好!

看!

)。

 7 ) 从此无心爱良夜

自看了510到现在,每每想起根妹,还是心痛不已。

追了很久的疑犯追踪,从第一季几度差点弃剧到慢慢被吸引,从惊喜Root,Shaw出现到加入常规小分队,一路看下来,对每一个人,都有了深厚的感情。

可以说,POI里面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让人感到惊喜的,她们不怯懦,不依附于男人,她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们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前三季一直对Detetive Cater好感爆棚,尽管当时我对她的死法稍微也有点不能接受,但是现在看来,卡特死的并不孤独,编剧给了她葬礼,并且她死在李四怀里。

而我们根妹,从反派小疯子到成为小分队一员,机器是她的信仰,她可以为机器献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她说,她这一生早就不期待善终了。

可是随着剧情的走向,根妹有了大锤,调情永远不挑好时候的话痨根和反社会人格的二轴肖,两个人有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For Alarm Fire!

虽说机器仍是她的信仰,可是她也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了啊,她也开始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了啊!

她也想要平静,想过有温度的生活了啊😭😭那是大锤模拟七千多次都舍不得杀的人啊!!!

可是她终究领便当了,而且竟然是die along,我能理解关键人物的死亡,可是这么草率的死法,这么漏洞百出的死法,这么毫无意义的死去只是为了使宅总黑化,这个刀我真的吞不下。

现在看看根妹之前说的话,真的好讽刺。

如果可以,我倒宁愿你一直是那个小疯子。

感谢编剧,赠予我们一场空欢喜啊。

 8 ) 追完POI的第一天,想它

我这个人吧,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懒”:学习上能完成老师的最低线要求就得,懒得课下再多花一分功夫;生活上活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我一直不爱看剧也是这个原因:一集一小时,动不动拍个百八十集,不管是跟着追还是后期补都是场拉锯战,听着都累得慌。

再加上我事儿多,坐地铁上拿着手机看几眼剧聊聊微信再听听到哪站了的“碎片化追剧”是万万不可的,要看就在家里抽出大段时间好好看。

因此,我虽看过不少电影,看过的剧却是寥寥无几。

但一个混欧美圈的影迷没看过美剧,这要传出去可太丢人了,于是被无意安利POI的时候,我知道是时候追一部美剧了,而且特工题材+大叔cp这两个我超爱的元素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心里说着懒,手上还是很勤快的开始找资源。

最终,在长达一年的龟速追剧后,终于迎来了身边友邻各种警告的暴虐大结局——当然看完才知道居然这么这么暴虐。

豆瓣评论区哀鸿遍野,两年前的短评无不痛斥诺兰“欺骗了自己投入五年的感情”。

本以为自己神经大条,断断续续追一年也没投入多少感情,再怎么虐骂几句编剧导演也就过去了。

但一觉醒来,满脑子依旧在想诺兰哪些坑没填哪些地方烂尾的时候,我发觉POI最大的魅力就是:无论你速度多快,只要从头到尾完整看完,那么你对结局的丧恸深度都是一样的。

因为你太了解这些角色了,没有人能如此轻易就放下这些羁绊。

一切得益于POI独特的双线叙事,它展现了角色的心路历程:在遇到相似的情景时,他们怎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是如何做出的改变。

遥想四叔和宅总的第一次见面,宅总对这位特工说:“我知道你的一切”。

而随着剧情深入,观众渐渐也如宅总,如机器,知道了所有人类执行者的一切。

剧中的世界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但剧外全世界无数的观众早已成为他们的亲人——理解并牵挂他们的亲人、他们一直渴望却不敢拥有的亲人。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尤其不满四叔领便当的原因。

TM小分队中,四叔是最孤独的:卡特和豆豆有家人和同事、宅总有妻子、根肖拥有彼此、就连以利亚都有一群忠实的兄弟和信徒,但四叔呢?

四叔从未对任何人真正的敞开心扉,从前他不能,现在他不想。

四叔只有观众,因为观众能从上帝视角看到他的一切,理解他那颗封闭的心,可观众不是剧中世界的产物。

杀死四叔,不光是杀死一个孤独一生的角色,更是杀死了观众与整部剧最深的情感羁绊,这样的双重丧恸,换谁都想给导演寄刀片。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四叔明明拥有宅总啊?

虽然我也站RF,但我认为第三季以后剧中cp感在淡化。

一是因为有官方肖根百合组做强烈对比,二是因为后期宅总妻子戏份大增,四叔知道宅总心里还是放不下。

尽管最后宅总称四叔“知己”,但四叔一直坚持宅总只是他的“老板”。

四叔明白,作为一个普通人,宅总承受的太多了:他想用一切换取世界和平,但到最后甚至发现自己用了大半辈子的人生准则都是错的。

他该去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了,和那位同样天真的妻子谈论艺术与哲学,而不是和自己继续染指黑白混沌的现实。

所以,四叔必须让宅总忘掉自己,忘掉这段出生入死的友谊,忘掉这所有的一切。

就剧论剧来讲,宅总心里有着四叔,但四叔一定时刻提醒自己:宅总只是老板。

刚看完513时,嘴上骂着“诺兰你妈死啦!

”手上还是诚实的打了5星。

平静下来细想,第五季也只能靠感情牌给5星了。

当TM喊出“Father”的时候,我想宅总终于能信任自己的造物了,这段人机对话足够证明TM是有人类的情感的独一无二的AI了吧?

宅总应该能给她足够的信任和能力,让她凭借“情感”这个撒马利亚人没有的点来反击成功了吧?

比如让TM自己生成某神力代码?

但是诺兰一定要让宅总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信任TM?

HE有什么不好的啊非要这么惨?

从第四季结尾到第五季前三集,诺兰各种强行发糖:无上帝模式依旧杀出重围、四叔谈恋爱、豆豆让四叔有点正常人的生活……就是为了结尾大家能哭的更惨一点吧,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本来是不想写长篇大论了,因为写到最后一定会从强行分析画风变成声讨诺兰……但是没辙啊,我放不下四叔,多好的人啊非要这么死;我放不下宅总,明明就是个技术宅非要他承受这么多,最后还被黑化;我更放不下TM,她不是人却胜似人,一个超级AI最后只能藏身地铁站……说到底,是我不想说再见,我曾如此渴望知道故事的结局,但知道了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能接受。

现在看来,“懒”大概只是我向别人解释为什么爱看电影不爱看剧的借口,我也不是不爱看,而是不敢看。

追完POI的第一天,想它。

 9 ) 科普:Samaritan拯救世界的逻辑为什么不对

今天看书《大数据时代》: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拓宽对公正的理解,必须把对个人动因的保护纳入进来,就像我们目前为程序公正所做的努力一样。

如若不然公正的信念就可能被完全破坏。

-大概翻译了就是大数据时代不同的公正标准如果通过对人们预测的未来行为而非实践的行为对人们进行判定是不公正的。

很简单一个栗子🌰,一个人小时候天天偷东西,然后某一天忽然神经搭错了改邪归正了,这个时候他站在银行门口看着钞票咽下一口口水(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行为)但是Samaritan会通过数据预测他有百分之51可能性抢银行,所以,是threat,抓起来,特工出动了...这样子不符合上述大数据时代的正义。

放大了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主体杀死所有的变异部分,来保证自己的稳定。

我的个人观点是:是会更加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有时候是灾难,但是没有不确定因素哪来的进步?

机器不会创新,这就是机器致命的弱点。

--个人影评---第十集观感,与题目无关int finch_machine(){char Finch=“0”;int Resse=007;String Root;String Shaw;Root=“Machine”;Shaw=“QAQ”;return 0;}

 10 ) 《疑犯追踪》是如何成为准神剧的

因为乔纳森·喜新厌旧·诺兰。

OP

在我看完《疑犯追踪》第一集后,就跑去跟给我安利的朋友(对,还是上次给我安利《绝命毒师》那个)说这部剧烂尾概率100%。

在我看过的所有单元美剧中,一集一个案子那种,没有一部是不烂尾的。

只是我没想到《疑犯追踪》是这么烂尾。

疑犯追踪当我以为编剧黔驴技穷的时候,他总能整出一点新花样。

第一季不外乎是接号码,防止罪案发生,冯七、李四携手维护纽约和平。

S01E01如果第二季还玩这种不知道号码是好是坏的套路,估计撑不到第三季,没想到编剧加了一条寻找机器的主线,瞬间变黑客帝国。

S02E22第三季我以为编剧要把机器整成大boss变人机对抗赛,没想到又加了第二部机器,冯七、李四、根妹、大锤和豆豆触发五人组队定律,开始拯救世界。

S05E09第四季我以为总能看到两个上帝用算法打败算法,没想到是机器单方面被撒玛利亚人吊打,还被按在地面上摩擦了2季,最后2集草草因为一个病毒同归于尽,还来了一个“陀螺到底倒没倒”式的结尾,不愧是诺兰家族。

S05E13别的美剧是拍到编剧写不下去,这部是编剧自己先躺平。

比结局更拉胯的是第四季后半段,第13集寻找大锤到第21集拯救机器之间。

明明前面铺垫已经到了高潮,第11集机器模拟还被称为POI全剧最神的一集,偏偏这时候又搞了大半季救号码的副本,就犹如打开了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开汽水罐把拉环拉掉了,吃雪糕把雪糕球掉地上只剩饼筒。

S04E11

我敢肯定导演是颜控,这部剧连NPC也是超模。

S02E12主角团更不用说了,有行走的低音炮膝盖杀手李四,

S04E10有每隔一分钟问一次我能杀人了吗的大锤,

S03E22还有机器狂热但坚称自己是好人的根妹。

S03E17兼具人设和颜值,这么一个梦幻主角团,大部分在结局都领了饭盒。

还都是因为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能杀一人的冯七。

精心刻画角色,草率发便当,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养猪流。

S03E20反派方面也是豪华阵容, 有slay全场的爱国主义者主控,

S04E22有坚持无国界的共产主义者阿伯,

S04E10还有情义两全的兵法爱好者以老师。

S04E09他们可以说不算反派,只是立场和主角团不同。

连敌方队友都塑造得超有魅力,虽然这三位结局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BE美学。

希望被机器管理,看AI片总不站人类的一方,这部美剧简直是机器信徒的狂欢。

S02E212011年首播的电视剧放到现在看简直刚刚好,通过城市中的监控摄像头、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监测人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就能推算出哪些人即将遇到危险。

这难道不是AI轻松能做到的吗,只不过国内平台用来猜你想买什么衣服罢了。

OP2无论是机器以人类的生命为最高价值标准,用算法拯救人类;还是撒玛利亚人以创造秩序世界为目标,用算法统治人类,难道不都是在表达大数据决策才是最靠谱的吗。

S04E10继《生活大爆炸》的“Smart is the new sexy”后,《疑犯追踪》又贡献出了“Information is the new currency”。

S03E18撒玛利亚人VS机器,守序邪恶VS守序善良,两个行为标准截然不同的AI互相角力,渺小的人类被AI玩弄于鼓掌之中。

啊这莫名的背德感。

如此带感的世界观和人设,也写出过封神的剧情,可惜虎头蛇尾,诺兰什么时候重启POI。

相关推荐薛定谔说宇宙由形组成,那根妹一定是我的“理想形”《绝命毒师》之所以为神剧

《疑犯追踪第五季》短评

Everybody dies alone. And yet, they gave this fight everything they had, to protect people&amp;#39;s life with their own. They all died for something they believed in. Rest in peace, all of you deserve it.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5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

如果第九集最后一个画面是这部剧的剧终,多好

8分钟前
  • pourquoi
  • 力荐

心思早飞到新剧西部世界的乔诺兰,搞得最终季各种草草收场,就数满脸褶子的诺兰叔叔死得最莫名其妙。五年间曾两度丢弃又拾回的剧,今天终于追到了最后。再见,那个有宅总李四叔肖根豆熊的纽约,不在乎是否有超级人工智能,只在乎有你们。

11分钟前
  • fomalhaut
  • 推荐

S5E04以为是bug,结果…嘛呀,真是越来越爱。

15分钟前
  • 俗人摩羯
  • 力荐

基本烂尾。重复的台词,俗套的ending。除了shaw之外的主演越看到后面越忍不住挑剔(john说话有气无力,harold过于死板,root有怪音,lionel节奏生硬)。事情说太明白和无谓重复会使意义丧失,吆喝情怀并不能拔高主题。而在现实中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茨威格一样悲观。

16分钟前
  • far
  • 还行

是急于完结所以对几个坑都草草收场吗。。。

20分钟前
  • 乌拉拉乌拉~
  • 还行

Sorry I don&amp;#39;t know what 七 you say !

22分钟前
  • 俗僧
  • 很差

搁了一年才看,心里隐隐不希望POI结束。但还是要说,S1S2拍得的确好,S4S5全线滑坡,都是全季只有1-2集精彩。不过S5只有13集估计也没什么办法。结局实在太草率了。白瞎了这么好的idea

23分钟前
  • 峤戈狸
  • 还行

最后一季好乱啊,肖太惨了,7000次模拟测试爆头都没变成神经病……确实很强

26分钟前
  • 絮絮
  • 还行

烂尾了……挖出这么大个坑

30分钟前
  • 星星知我心
  • 还行

好多坑啊…傻叼编剧!

33分钟前
  • T-xiaoyin
  • 很差

“我发现,点点滴滴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点点滴滴,才会展示真正的自我,最终的自我。”

34分钟前
  • 影树
  • 还行

越是在绝境里,Finch的坚持愈加可贵,不能open system,不能无孔不入侵犯隐私和剥夺人类自由意志,如果放弃原则,你和你要对抗的敌人又有什么区别?不过还是想说,反派格里尔等人的价值观有点过于幼稚,这大概是四五季令人诟病的地方。但John绝对不让Finch死,妈呀惊天地泣鬼神!

39分钟前
  • 十方一念hyt
  • 力荐

我服了 一坨狗屎 剧集被砍不是借口啊!!人物都是为了死而死 很潦草 我会看到最后也是真的很想看到撒马利亚去死罢了

43分钟前
  • Sela
  • 较差

垃圾,小心翼翼拍了四季,塑造了那么多成功的角色,第五季拍成这个狗样子,编剧脑子进了屎?千载摩天大厦一朝土崩瓦解,垃圾。

48分钟前
  • 冷港
  • 很差

二刷结束 距离第一次看这剧已经过了十年了 重刷时发现除了小队成员 剩下很多人 很多剧情已经忘的一干二净 只含糊记得这个人是个重要角色的程度 好坏都忘了。但是结局的心痛和遗憾会记得特别清楚。悲剧的力量 大概就是会跨越流年 你被击中痛处 留下那个的疤 一直在那里 一碰就疼。

52分钟前
  • 备忘录
  • 力荐

烂尾。

55分钟前
  • 潮汐观察员
  • 还行

POI是我第一部追完了的美剧

58分钟前
  • 悟怡
  • 还行

我的美剧启蒙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不过可算是拍完了

1小时前
  • 蜂蜜石头
  • 还行

堪比权最终季一样糊弄

1小时前
  • 哼一首歌给哈尼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