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高挑身材,优雅得体的服装非常合身,但也有了皱纹、赘肉、妊娠纹和下垂明显的胸部;他,t恤牛仔裤,沉默内向但英俊,精瘦的身体青涩而有力。
我从来不知道,中老年女人和年轻男人的情欲戏,可以这么有性张力。
不同于国内30+也依然被要求保持精美年轻外貌的中年女性,丹麦女演员崔娜的外表更符合其真实的年龄,对于诠释老少恋这一主题,也更有说服力。
讲道理,虽然近来国内姐弟恋主题影视剧也算小火,但由于大环境对女明星苛刻的外貌要求和age shame,即使主演真实年龄差距较大,画面上也不太能看出来年龄差距,性格塑造方面,更是经常把年长的女性塑造成傻白甜或者被逼婚被年下弟弟拯救的可怜人,没啥意思。
我还是比较看女王把小鲜肉玩转于鼓掌之中的片子。
抛开影片立意不谈,我真的对这对cp瑞思拜,国内可不可以哪天也拍一部这么“实诚”的不伦之恋?
《狩猎》讲述了一个离婚中年教师因拒绝幼儿园女童的示好被诬告性侵,从而身败名裂的故事。
这位叫卢卡斯的中年男人并没有犯下性侵女童的罪行,但众人一致相信女孩的证词,甚至在女孩吐露真相后,怀疑的烟幕仍没有散去。
为什么众人宁愿相信一位女童的信口胡言,而不接受中年男子的辩解?
所谓“童言无欺”在此表现得尤为明显。
正是因为女孩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性侵一事一无所知,她才能自然地讲出这件难以启齿之事。
如果换成青春期的少女,反倒可能因为羞耻或其他原因选择守口如瓶。
同时,卢卡斯离婚中年男子的身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邪恶的恋童癖:表面文质彬彬,实际上龌龊不堪。
这是众人宁愿站在黄口小孩这边,而不愿相信中年男子辩解的原因。
无知的少女绝对性地成为需要被关爱和呵护的对象。
《红心女王》讲述了类似的故事,逻辑却发生了倒转。
擅长为少女性侵事件翻案的女律师,家庭美满,事业丰收。
因为按捺不住少年的青春烈火,与前来同住的丈夫的前妻之子滚了床单。
事发之后,女律师伪造行为乃是对方强使,将责任推脱到无辜的儿子身上。
父子矛盾由此酿造,儿子最终抱恨离去,魂断荒野。
丈夫相信妻子,原因尚可分析。
儿子是不良少年,公然盗窃家宅,妻子是功成名就的金牌律师。
作为丈夫的他,断然想象不到一本正经的妻子会公然勾搭前妻的儿子,产生乱伦之恋。
两部电影阐释的是弱势者被保护的权利吗?
我看未必。
《狩猎》中被保护的女孩确实属于弱势一方,众人愿意相信她的话。
但在《红心女王》中,相较于妻子,儿子显得更加无助。
看来,两部电影共通的逻辑不在这里。
那么,在哪?
我想,在于男女的性别权力。
两部电影的撒谎者都是女性,不管是否属于弱势群体,她们都被坚定地相信和保护。
如此看来,电影主动呈现了现实生活的反面:反思女性在性别权力中处于的弱势位置,并由此获得的权利。
当下Metoo运动盛行,这种反思实在难得。
《红心女王》作为一部女性导演的作品,让这种思考更显珍贵。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正确”翻转了男女之间的性别权力,将男性转变为弱势群体。
人们之所以不相信《狩猎》中的中年男人,不只因为女孩处于绝对的弱势,同样出于对离婚男性的惯常想象。
《红心女王》中的妻子之所以能骗过丈夫,一方面是她作为诉讼律师的身份让她握有话语权,同时也是因为人们对反叛少年的惯常想象。
这两部电影如同剥开常识这颗金桔的外皮,让我们看到内里。
有时候,犯罪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
只是大多数人自愿选择相信主观判断,这是后真相时代了吗?
导演忽视了一个很可贵的视角,就是两个少女。
如果偶然撞见她秘密的不是什么成年人朋友,而是她的女儿,是不是会更加耐人寻味哪,成年人的丑陋是不是会更加真实哪。
也许片中的女儿彼时不知道那到底意味着什么,可等她们长大呢,等她们明白了,当初她们喜欢的一个哥哥的死自然会想到她们的妈妈,于是这个道德败坏的伤害就进一步加大
不出意外的,观众几乎全部倒向一边,视追求不伦性爱的中年女律师为洪水猛兽,同情继子,认为其为女强男的受害者,中产之家维持幸福面貌的牺牲品。
性别倒置下的性掠夺者,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往往显得更加面目可憎。
然而用口水淹死“女王”,不见得是丹麦导演的本意。
比较认同的一条短评这样说:“女主体貌看起来像60岁,少年对她似乎没有什么身体或精神迷恋,最多的感受大概是原以为自己是征服者或平等的游戏参与者,但关系翻转后,不甘于被操纵、利用和玩弄。
”而作为一个与角色近乎同龄的“少年”,我想来说说少年视角下的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全片为中年女性视角)首先,我是一个生长在破碎家庭的叛逆少年。
小时候我很爱爸爸,崇拜爸爸,然而爸爸离开了我们,妈妈坚强地独自一人抚育我,然而也使家变得如同监牢。
其实即使不是父母离异,我也会一样变得乖戾叛逆,我会逃学,偶尔偷一点东西,带女朋友到家里做爱,把家当做宾馆和银行。
我知道我无药可救,父母都知道我无药可救,所以盼着我快高中毕业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虽然我总是面无表情或嬉皮笑脸,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但我有时候也会心痛。
我会感到生气,感到怨恨,气爸爸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了我们,气爸爸在本该陪伴我的时候使我孤独一人,气那些抹不去的伤心……气今天的我,成了一个游手好闲,对谁都可有可无的角儿。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
完完全全的茫然。
也许一切本来会有所不同,可谁知道呢?
然后有一天妈妈对我说你应该去爸爸那里住两天,这对你有好处。
我浑浑噩噩地答应了。
不久爸爸也打电话来让我去。
于是我拿上行李去了,但自己其实觉得无所谓,到哪儿都一样,从瑞典到丹麦,从这个家到那个家,不过是从一个宾馆到一个宾馆。
爸爸和他的妻子有两个女儿,这里显得比我和妈妈的家要热闹一点,他的女儿们很喜欢我,他的律师妻子总是拿一种琢磨不透的眼神看着我。
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吧,会变好吧,可我又忍不住故技重施。
我偷了自己家,还伪装成入室抢劫。
然而这个家的女王一眼识破了我的诡计,我顶撞她,她却说原谅我。
我一脸不屑地离开,心里却涌动着别样的感情。
我开始注意我的继母,她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她很聪明能干,有体面工作。
她有时会用我以为是挑逗性的语言、眼神和我交流,有一次甚至亲吻了我。
我让她的女儿们很开心,和爸爸的关系也在变好。
继母喜欢我,还为此包容我的过错。
我喜欢这种被接纳、被大家喜欢的感觉,尽管我羞于承认。
然后有一天晚上,继母只穿着睡衣走进我房间,把我撸高了之后掀起衣服邀请我从后面进入她。
我又惊又喜,我从来不知道她原来这么渴望我,这么需要我。
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很重要,我喜欢这种感觉,于是毫不犹豫地征服了她。
完事之后,她像奖赏一个做对事的孩子一样摸了摸我的脸,亲了我一口,然后离开 。
这一切都是一个谜。
她是一个谜。
然而我享受其中。
我相信我是支配者,她被我征服了——这个最不可能的人,我俘获了她。
我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新近才拥有的愉快家庭生活,和爸爸一家子出游,和继母不定时地打炮。
很快乐哈,每个人都笑得很甜,然而我有时会心痛。
我不知道这究竟对不对——一方面我知道这不对,另一方面我相信我的继母,这个有知识有能力、锐利精干的女人。
我想要继续支配她,又对她拥有的能量感到迷惑。
我被吸引着触碰她的底线,又对揭开掩盖在真相上的那一层脆弱薄膜感到畏畏缩缩。
我很迷茫。
我想要大家继续爱我,不想要爸爸恨我,但又暗暗羞愧苦恼。
我有很多担心,也有很多愿望 很多欲望。
我在和继母的性爱游戏里越沉越深,我对她的依恋已超过了她对我的渴求,我开始有点不安了。
在妹妹们的生日派对上,妹妹和客人占据了继母所有的注意力。
我感到一点嫉妒,逢周围没人就肆无忌惮地亲吻她,想要引起她对我的爱欲。
哪知她居然勃然大怒,对我大发脾气,叫我再也别碰她。
我惊呆了,我好像清醒了那么一阵子,然后感到雪崩般的心痛。
我虽然并不十分清晰地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我也懵懵懂懂地知道我在爸爸家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我忽然明白我从来没有对继母的支配权,无论是性还是爱。
一切都必须按照她的游戏规则来。
我只是小小的叛逆了一下,然后就出局了。
连带着,我已经对我的妹妹和爸爸这么喜爱,对这样愉快的家庭生活这么依恋,现在这一切都要离我而去了。
我感到被玩弄,孤独,被欺骗,愤怒,忧伤,绝望。
于是我爬到树上发疯撒野,破坏了这个本来很完美是生日派对。
故意从树上跌下来假装瘫痪,让爸爸伤心又生气。
而继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我明白我得离开,但是我多么不舍,又多么不甘。
尽管我似乎永远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尽管我愚蠢 我犯了错,但这代价过于沉重,这错误也不该全由我担责。
我不是唯一犯错的那一个。
如果有人知道真相,说不定还会视我为受害者。
如果我要的幸福遥不可及,她的家庭也岌岌可危。
于是我找到她,要她说出真相,可是她的才能和逻辑让我目瞪口呆——她知道这一切会怎么发生,她毫发无损,而我失去了爸爸的信任。
她问我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绝望和屈辱之中我流着泪喊出了“正义”,她漠然一笑。
是的她早已看透了我。
这根本无关乎正义,甚至无关乎对与错。
她想要不危及家庭的年轻性爱,我想要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然而这比交易的基础实在过于脆弱——我幼稚 懵懂 冲动 叛逆又脆弱。
她曾预见到这一天的到来吗?
可能吧,但她此时都已冷漠得忘记了我还是个脆弱的孩子。
她急于自保的锋芒还不是伤我最深的,伤我最深的是爸爸——在我剖开己心 强抑着羞愧 自我厌恶和恐惧的情感,向他吐露真相后,他居然选择相信继母的说词,而把我当做为求取关注而别有用心的说谎者。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不相信我(观众肯定是能理解的)但我知道这一次,一切美好的希望都真正的离我而去了。
尽管我自知无望地试图挣扎和辩解,甚至强吻继母试图激起她的爱欲来拯救我,然而一切都结束了。
所有人都不爱我,漠视我,甚至暗暗恨我。
爸爸不相信我。
温暖的家成了泡影。
尽管我极尽叛逆,好像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但其实只有家和家人是我最在乎的,我最依恋的——我无法舍弃的。
我彻底绝望了。
“正义”是什么?
我不懂,我只是脱口而出。
我像爱丽丝跳进了兔子洞。
是什么杀死了我?
我的愚弱?
她的欲望?
他的冷漠?
我不知道。
如果我没有死,一切又会怎么样呢?
破掉的录音机的记忆
安妮和古斯塔夫达成一致,不会将他们的事情全盘托出。
知道真相的父亲只觉得不可思议。
来自于精英律师的反驳
她总是知道男人最容易对什么感觉愧疚。
她不顾一切的拿起曾经维护别人的工具作为保护自身体面的武器。
开盘局
古斯塔夫并不认可这个体系,他最后朝安妮啐了口口水。
在精明干练的安妮前,古斯塔夫百口莫辩,只是固执的想要从中获取正义。
安妮一步一步摧垮古斯塔夫的心理防线,就像她在这场不伦之恋中总是居于主导地位一样。
古斯塔夫最终拜别了正义。
就像影评写的那样“不惜一切牺牲树苗以救森林,原来灵魂早已焚烧殆尽。
正义不过是人间仰望的茂林,秋风一扬,坠落堂皇华叶,剩下谎言枯枝。
”人类的本质都是有劣根性的。
这部电影将人的劣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男女性别地位的倒置可以说是他最大的一个亮点。
安妮熟悉这人世间运作的规律,清楚的明白这个体系是需要靠体面来维系的。
而古斯塔夫作为不更事的少年,凭着一腔热情做着困兽之争。
安妮接纳了他最早去的去改善了他们的关系,可同时她“丛林深处的欲望又被少年的青春怒火所点燃”。
于是成人的世界开始崩塌。
古斯塔夫沉沦了。
而安妮作为一个主导者,游戏由她发起又由她叫停。
古斯塔夫连选择权都没得。
堪堪平衡的家庭关系又被打破。
安妮不愧是一个精英律师,她知道如何该打破这些怀疑的桎梏。
她步步紧逼。
一向为未成年人打官司的她,这一次竟成为了刽子手。
她精通于法律,并以法压少年。
少年一心寻求正义。
未果。
绝望之中想向父亲于父亲进行最后一次交谈。
谁曾想作竟成为压倒正义的最后一根稻草。
安妮阻断了这次会谈。
古斯塔夫最后竟是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到。
等到人们再想起他,竟是因为死讯。
父亲的心里亮堂堂的。
他并非不知道真相。
只是他该如何向世人说起呢。
总不能对世人说“我的儿子和他的继母有一腿吧”。
同样的,他也成为了这次事故的帮凶。
在安妮的朋友们为安妮庆祝着生日时,古斯塔夫却被永远得留在了雪天。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安妮最后情绪崩溃,她在镜子里恍惚看见了少年稚气而立体的脸。
可她还是绞尽心思,想要去保存这份体面,最后被丈夫勒令闭嘴。
已经不能单单用中年危机来形容这一场事故了。
安妮的所做所为都符合成年人的法则,体面又虚伪。
然后最后森林得以保全了吗。
树苗化作了养料将其献祭给了森林。
只是森林会承树苗的情吗?
故事里的一切都难以得到盖棺定论,只是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从这场事故中,被铺展开来进行的是欲望与虚荣。
这到底也是源于人类本质的劣根性。
也许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很好,体面的和谐下总是蕴含着波涛诡谲。
人们也习惯于接受这一事实,习惯于自觉的去遵循成人间的规则。
成年人会用尽一切去保留体面的维系。
这是人人皆知的成年法则。
所有的变故终究被留在丛林深处。
只是对于少年来说,正义和爱永不老去。
女王一时的情欲,是男孩永生难忘的回忆;女王可有可无的暧昧,是男孩日夜思念的渴望;女王怜悯的施舍,是男孩喜乐的裁决。
女王代表着成熟即危险,男孩还没有能力接受并抗衡之,这注定是一场对比悬殊的“较量”,男孩也注定是失败的,不注定的是结局男孩是伤是残还是死。
女王是男孩命运的决定者,即使男孩明白这一切,他也仍然甘愿接受她的统治,因为他没有办法。
与其说这个是个情色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一个讨论家庭伦理的片子,这个片子的艺术性还是很强的,没有来得及认真品味片中的每一个画面,不过从影片的环境到取景我是很喜欢的,男主的死到底是谁的原因,女主的问题最大吧,可是我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一个死局,女主唤起了男孩对家庭的热爱,但方式错了,他用的是欲望,最可怕的是在她给予男孩家庭的温暖后,在男孩因为自己的自私想要破坏她美满家庭时,她为了保护家庭的决绝又再一次伤害了男孩,真是可怜的孩子,可是他的死也很大程度是因为男孩自身性格的原因。
看完挺难过的同情男孩,不成熟是要犯错的。
在所有主流文化的规训里,性要和爱在一起,要和爱的人发生性关系。
在这样的文化规训里,性有时就承载了爱的隐喻。
继母对奥古斯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中年女人无处释放的欲望而已。
她的精神强大,经济独立,唯独身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女主的视角展开的,如何身居高位,如何幸福美满,如何欲求不满。
镜头叙述着她的成功和压抑的欲望。
站在她的视角里,我们看到了男孩儿年轻的肉体,蓬勃的欲望。
却没有看到他精神上的哪一点足以吸引这个事业有成,思想独立的中年女性。
甚至没有描写男孩儿的心路历程。
我们像女主一样,根本不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儿。
他有什么样的母亲,他喜欢看什么书,他的朋友。
他的脆弱。
我们只看到他的任性和偏执,被“爱人”拒绝以后如同孩童般撒泼打滚。
这正是导演的高明和克制。
一旦过多镜头从男孩的视角展开,观众会不自觉的从男孩儿视角代入,以为这就是爱。
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爱,也许他以为她的温柔和迁就都是出于爱意。
以至于在看到“爱人”如此丑陋时,才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偏执的想要得到爱。
去蛛丝马迹里寻找爱。
《朗读者》的导演显然仁慈得多。
他让少年长大,付出,然后放下。
明白那不过是女人盛夏时节无处安放的欲望而已。
成长为律师的少年对女主的善待,更像是完成一份年少时没有完成的心愿。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和年轻人海誓山盟,寻死觅活。
回头看时,你会看到年轻冲动冒着傻气的彼此,会心一笑。
而不是看到一条自始至终都被玩弄的可怜虫。
类似的所谓的“忘年恋”“不伦恋”还有《雏妓》,英国的《成长教育》,美国的《洛丽塔》当然了,《雏妓》是我认为价值观最为恶心的片子。
其他几部,都在试图让人看到欲望的邪恶。
唯独《雏妓》,悄咪咪的上升了嫖客和幼女的感情。
导演很犀利,很勇敢,从没有一刻试图美化这段由一个绝对权力挑起的情欲游戏。
1.剧本改编的是拉辛的《费德尔》,往上溯源是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
2.删除了和“男孩”对位的“女孩”形象,即阿尔忒弥斯和爱丽丝。
3.因此安妮的形象在电影中简化为单纯的欲望,失去的是古希腊版的“宿命”和拉辛版的“嫉妒”。
4.电影落点在社会福利机构的讽刺和家庭关系的探讨。
5.得到丰富的是古斯塔夫,他不再是一个单薄的角色,一个欲望和惩戒的具象代表。
6.最缺少的是《费德尔》中刻画的双主角之间的感情。
《红心女王》里让安妮一黑到底,古斯塔夫最后楼下的强吻很有力,很悲剧,但仍然很难看出他对于安妮的情感,与之对应的,前半段出现的小跑友在剧情中消失。
同理,因为让安妮一黑到底,缺失了她对古斯塔夫的情感。
这并不能单纯归类到中年危机/对于丈夫疏离家庭的报复。
7.其实对于重组家庭的背景设定已经足够有想法,但站在情节佳构的立场上,渴望看到“爱丽丝”形象的延伸,安妮的两个女儿功能太少,有没有在“新女儿”和古斯塔夫之间构建新关系的可能。
8.最后还是回到古斯塔夫,萨拉凯恩在《菲德拉的爱》中对希波吕托斯的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结尾给予其和菲德拉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交代。
但《红心女王》中,安妮在单位里给予古斯塔夫的反馈几乎只是一个情节上的“反应”,古斯塔夫,他可以死亡,他也可以孤单地死亡,但或许有更好的方法给予他一种盛大的审判,让情节和立意在结尾达到一个完整。
继母和继子偷情的故事可以有无数种视角的版本:猎奇的、色情的、狗血的、痛骂的……相较而言,北欧电影《红心女王》还挺像家庭纪录片的,不吹不黑,冷静克制,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的眼神动作引领你走入情欲的深渊。
当事情败露观众都忍不住想坦白接受惩罚时,主角安娜却已经镇静的洗清好所有污点,以一己之力把失控的高速列车挪回正常轨道——即使要付出继子死亡的代价。
整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是文明和野蛮的博弈。
片中只有两类场景:洁白干净有序的办公场所、中产住宅,和野外的丛林、河水,文明和野蛮,视觉上做了清晰的对比。
安娜和丈夫家装修得极有品味的大别墅就直接坐立在一大片青葱丛林中,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欲就在阳光林木河流的召唤中滋生弥漫,继而在卧室中爆发。
人可以为享乐不顾一切伦理道德,人也可以为了体面和更好的生活而机关算尽。
《红心女王》(Queen of Hearts)细思极恐,女主不愧是操纵人心的高手。
对中产阶级而言,偷情只是偶尔打破秩序释放真我的调剂品,就如同翠绿的风景,坐在大别墅才视野绝佳。
照这个理论,你猜女主,下次会不会再度开闸泄欲?
片中被继母引诱又被其栽赃嫁祸的继子,和绝大多数故事中被高富帅渣男祸害的年轻小姑娘有什么区别呢?
与性别无关,与爱情无关,没人注意这些故事的核心是地位的不对等,是强权压倒弱者。
和影片结尾一样,不一定所有人都能讨回公道。
而这样的故事,也许每天都在上演。
P. S. 电影多次出现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场景,而红心女王其实就是爱丽丝里的红皇后,想想红皇后和国王做了什么事,和电影对应,就更妙了。
这部片子真的很多细节值得回味。
但凡男孩去對峙時想起帶上他的錄音機⋯⋯
最后我还以为是继母动手杀了继子,原来就是冻死的?
把母子乱伦故事变成了metoo青少年之死,捎带展览北欧虚伪中产家庭。导演观念太硬,因而丧失了艺术性。
后母和继子偷尝禁果的大尺度伦理片。一个有如狼似虎的欲望,一个有青春鲜美的肉体,本来各取所需结果失控悲剧…看到一半以为会搬出道德法典,结果女主直接黑化真带感!成人世界充满“狩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洁白…
一个关于婚外情,而且还是乱伦、和未成年人之间的欲望故事。不管任何原因,任何情况下,婚外情都是有风险的,而且危险系数非常高,就如走在高高的钢索上。即便是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中那般美好,也令人不安。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动物的欲望是恒定的,而人的欲望却是可以控制的。否则,与禽兽何异?
这电影是北欧人老的快的例证么?女主看着有59,其实才49而已。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现代版本
节奏太慢了,故事可以说相当简单,但电影讲了两个小时。时间长也就罢了,男孩的人物塑造却还相当的差,男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心理特征这些一律没能表现出来。前半段女主这么个严肃强势的人,虽然有点情绪化,但她有什么理由选择和继子偷情且保持关系?简单推给情欲,我觉得无法站住脚,不太符合人设。另外女主和她几个顾客的戏份是想用来渲染女主人物性格的,但还是觉得工作片段拍得有些假大空了,没有真实感。
决意洒脱就洒脱到底,牺牲一条本可以做good boy的孩子,情色又如何?发泄性欲的途径有很多,人如果任由自己的本能来控制自己,那和动物没啥区别。倒不如法国人最后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不然就终止自己的念头。
心痛 好好的少年就这么献祭给了妖妇的中年危机
真实地发自内心的恶心,这么高分大概因为看的人少吧。
丈夫其实早就知道了,儿子打老婆那一巴掌就应该看出来了,为了这个残缺的家庭看起来完整,他不愿让自己相信这一切。
成年人的恶才是真的恶。结尾收得有点过于开放,如果收在小女孩来送花,效果更佳。补充一句:还是很有劲儿的电影 很推荐
{5分钟}
发生的和永远不会发生的是一件事
细思有点恐,一个看似叛逆无人相信的孩子,死在成年人的圈套和伪善中。
不是很懂这位律所合伙人继母为何不顾职业道德和私德去强奸自己的继子,如果是夫妻间感情不合我还可以理解作为铺垫,但难道只是单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想要爽一下?不好意思,编剧你无法说服我。略微矫情,为了营造冲突而强凹剧情。
很敏感的乱伦题材,故事和结构都平常。女主表演出色。全片最出色就是音乐,时而沉闷压抑,时而轻灵欢快,传达了角色内在的情绪和情境,激发共鸣。
开始有点慢,然后渐入佳境,看完直逼五星。如果结尾主旋律一切败露那就太low了。就是要这种真实感。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秘密都会被揭穿,也不是所有真相都一定会大白,但你一定会为你不合时宜的欲望与刻意隐瞒的真相买单。还有就是永远不要撩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他们为了爱会奋不顾身,他的人生刚开始,怎么可能要用余生那么长的时间去守住一个他本引以为傲的秘密?这个片子真的是赞的,很多深思。作为帮助性侵案受害者的专业律师,一边给受伤害的小姑娘鼓舞打气让她勇敢说出真相。一边给与自己发生不伦恋情的少年洗脑 “发生的与永远不会发生的是一回事儿,言外之意就是你最好忘掉这件事。”讽刺的双关啊,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那么好进入的,做任何事都要遵守游戏规则,但或许这才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幸亏有快进键,在信息量呈现方面,社会主义北欧完全不能匹敌社会主义中国,一个低配狗血乱伦剧居然能2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