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第3画,当女主奔向男主的怀抱,瞬时间热泪盈眶的时候,动画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
不过这突然间情感的迸发并不关乎爱情,如果是,那至多只能算少男少女间朦胧的依恋。
故事真正想要表达的是理解,两个某种程度上被孤立和边缘的灵魂,通过游戏这一载体最终建立起连接后的理解。
这种对“理解”的渴望于很多游戏老玩家并不陌生,毕竟他们大多数人也经历过被贴上“坏孩子”或者“异端”的标签。
相信很多被这部动画感动的人,都明白我所说的渴望被理解指的是什么。
和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厅等外来引进的娱乐场所一样,游戏厅过去也常常成为游手好闲之人聚集地的代名词。
家长们对游戏厅是始终保持警惕的。
去这样的地方玩基本约等于和社会青年厮混。
他们这样担心也不无道理。
可以说,电子游戏这种娱乐形式的出现就是带着原罪的。
而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孩子们不用去游戏厅也能在家玩游戏了。
不过不久之后网络游戏的出现,令游戏被官方打上了“电子海洛因”的标签。
这个锅一背就是十多年。
因此,80,90年代出生的一代,玩游戏长期被迫处于一种半地下和不被认可的状态。
也许偶尔玩玩也没什么,但对于真正热爱电子游戏的玩家,就难免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
故事开端的冲突正来自于男主内心的独白,我是一个废柴,学习成绩不好,长得不帅,没钱,被人瞧不起,我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游戏技术了啊!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容忍街霸2被人打败的事实。
所以他并不是极端好胜,只是为了捍卫自己所剩无多的尊严。
这一点从后来故事的走向也能看出,在陪女主在游乐园游玩的过程中,只是担当了陪玩的配角,完全没有展现出争强好胜的气质。
男主找到了玩伴,不在被孤立,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被这个世界理解的方式。
那么再看女主呢?
同样的,她也是被孤立的人,只不过在具体形式上和男主有所不同。
高智商,多才多艺,家境殷实,长相还漂亮。
典型的白富美。
但她依然是被孤立的,像大多数屌丝和白富美的故事一样,她的忧虑是家里管教过严,没有人身自由。
玩游戏成了她仅有的和这个铁桶一般的世界的对抗方式。
同样是打游戏,打高分,但女主对游缺乏简单的热爱,这是跟男主的本质不同。
尽管对游戏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两个被边缘化的孤立个体,在无意间通过游戏建立起连接。
他们通过互相理解,抱团取暖,最终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和世界的和解。
在看动画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和《头号玩家》一样,向老游戏致敬的片子——当然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如此。
但从故事的走向看,游戏作为一种题材只是一个表达少男少女渴望理解的载体。
我没有看过漫画原话,不知后续剧情会怎样展开,但就前几画的剧情而言,这个主题表达的已经很清楚。
毕竟,我们爱游戏,但更渴望被理解。
看完tv后立马同步追完了漫画。
总的来说,剧情好的难以置信,看完漫画后心情久久的难以平静。
感觉,假如没有日高这个人物的话,如果只是纯粹的靠家族挫折来推动剧情的话可能整体评价还能向上提升一截。
这种感觉特别类似于《龙与虎》,因为配角刻画的太好了,导致最终结局太过于遗憾。
我情愿日高被刻画成一个反派那样都还好一些。
这样好的一个人物,输的太可惜了。
顺便一提,动画的ed创作以及ed插入做的简直完美,每次ed配合剧情想起,都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
以至于我看漫画时,脑中都会时不时响起ed。
同样的完美插入,我目前也只在小南极哪里感受到过了。
对于街机的老玩家来说,《高分少女》就是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街机发展史。
以矢口春雄的立场来看,更是一部《街头霸王Ⅱ》发展史。
下面对《街头霸王Ⅱ》系列,做一个回顾。
Street Fighter - The World Warrior,1991年3月发布。
是《街头霸王Ⅱ》系列的初版,俗称八人街霸。
被誉为,格斗游戏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Street Fighter - CHAMPION EDITION,1992年4月发布。
俗称,十二人街霸。
同初版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玩家可以选用,初版的四个boss。
2、1P和2P,可以使用相同的人物对战。
3、修正了初版的一些bug,调整了一些系统和人物参数。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物,使用的方法和体验,同初版不同了。
《街头霸王Ⅱ》系列的每一版,都会对bug、系统参数、人物参数、颜色等,进行调整,接下来的版本就不再赘述了,只说主要变化。
Street Fighter'TURBO - HYPER FIGHTING,1992年12月发布。
俗称,加速版。
同上一版的主要区别,是加快了游戏的速度。
Street Fighter - The New Challengers,1993年10月发布。
俗称,十六人街霸。
这一版,增加四个全新的人物,每个人物也增加了必杀技,是变化非常明显的一个版本,以至于被一些老玩家视为异端。
同之前的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此前,《街头霸王Ⅱ》系列的几个版本,使用的是CPS1基板。
从这一版,开始使用CPS2基板。
2、增加了四个全新的人物。
3、每个人物增加了新的必杀技。
例如,Ken的火焰升龙拳,就是在这一版首次出现。
4、增加了连击、破招等,新的格斗系统。
5、人物头像、语音、音乐,全部重制。
6、人物颜色,增加到8个。
可以在选人确定时,使用不同的按键实现。
Street Fighter X - Grand Master Challenge,1994年3月发布。
同上一版相比,虽然仅隔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变化巨大的一版: 1、豪鬼首次出现,取代Vega(警察),成为最终boss。
2、增加了气槽、超必杀,和空中必杀技系统。
3、可以选择游戏速度。
以后来者的眼光看,气槽和超必杀系统的出现,使《街霸》的系统,看起来不是那么太简陋了。
《Street Fighter X》发布5个月后,2D格斗时代,能够同《街霸》比肩的《拳皇》,发布了初版《The King of Fighters '94》。
自《街头霸王Ⅱ》初版于1991年发布,经过了5个版本,终于在1997年,发布了《街头霸王Ⅲ》。
动画中,春雄也曾对此吐槽。
Street Fighter - The Movie,发布于1995年5月。
俗称,电影版街霸。
开发商不是Capcom(是Incredible Technologies),因此不是《街头霸王Ⅱ》正统作品。
动画中,春雄也提到了这部作品。
电影版街霸的人物形象,取材于1994年,尚格·云顿主演的同名电影《街头霸王》(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176/)。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发布。
俗称,15周年纪念版。
同之前的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可以选择《街头霸王Ⅱ》系列的,任一人物版本(见配图)。
2、香港的国旗,由英治时代的旗,变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不过,Zangief(苏联大汉)的国旗,仍然是苏联国旗。
Street Fighter X - Grand Master Challenge,1994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 最后,没有大中华地区“特供版”《街霸Ⅱ》的发展史,在中国玩家的心目中,是不完整的——
后续有时间,再逐步完善各版本之间,差异的细节。
终于有时间把《高分少女》第一季看完了。
B站上只找到了第二季的资源,无奈只能动用非常手段找到了首季的资源。
这种日常+怀旧+恋爱的主题真是让人不能不爱呀。
原作者是画恐怖漫画出身的,所以剧中少了很多恋爱番固有的油腻和做作。
朴素可爱且复古的画风和讨喜的色调让这部番少了许多爱情的腐臭味,多了些对已经逝去的,少年时代轻舞飞扬的青葱岁月的怀恋,不错不错。
故事情节很简单,屌丝直男男主与富家大小姐因为对游戏共同的热爱和羁绊而暗生情愫,中间还有个单恋男主的女二来插一杠子,来了段青涩但不虐心的三角恋。
其实自己对恋爱番感觉一般,而且这部剧中搞笑元素也的确不多。
但好在怀旧主题吸睛度满分,那个时代走过来的80后90后想必对整部剧贯穿始终的游戏元素相当熟悉与怀念吧。
所以要是当成一部存在恋爱成分的怀旧番来看,对同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实在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再进一步说,这可以说是一部对过去不完美岁月的补完和意yin之作。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若你真是个游戏宅男,能与两个S级美少女发生感情纠葛的概率能有多大呢?
何况一个是财团的大小姐,另一个能为了你投身从未接触过的游戏事业。
我觉得除非男主家世显赫,要么是颜王,否则这种状况发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要低。
不幸的是剧中的男主两个条件无一符合,所以这也算是一部意yin爽番了。
我很怀疑会不会有写手大神因为看过这部番的原因写个什么《网吧少女》、《台球厅少年》之类的爽文。
有关剧里涉及到的游戏部分对于我这种玩物丧志的游戏少年来说想说的有点多,咱们先按下不表,大家如果想看的话我以后详细说。
这里就说说关于人物和感情线吧。
女主很好,是那种少年时候能让人想入非非,埋在心里的梦中情人的类型,只不过是个哑巴。
女二也不错,只不过喜欢染发,连睫毛都没放过。
这个男主有点钢铁直男的感觉,总让我时不时地想起智爷。
比如亲娘已经为男主开好双人间、两个人已经洗白白的状态下,还能兴奋地与女主玩红白机玩到睡着。
这让人感觉不只是钢直了吧,属实不是有点大病就是有点变态了。
女二更有意思,最后表白到:跟我挑一下,我赢了你就和我交往吧。
真怕男主说出那句“没问题,但我们是不会输的。
”
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好看,好看,很甜很甜,尤其第三集
作为一个80后,小时候成绩一直都还算不错,但是最大的爱好也是打游戏。
说起来还要追溯到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很新潮,红白机刚上市没多久,他们就存钱买了一台,然后没日没夜地打“踩蘑菇”(超级马力欧兄弟)。
而自我学会打游戏之后,父母给我写的成长日记里就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了,被“一睁眼什么都不要就要打游戏机”一笔带过了。
小学时期,家门口年龄相仿的友人就经常三两成群地去街机厅。
在当时街机厅是一种“不可说”的禁忌,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地去,老板看上去人狠话不多,买游戏币也像是某些见不得人的地下交易。
而且传说中街机厅里都是小混混,乖孩子是不去的。
其实去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小混混,像春雄这样热爱游戏荒废了学业的家伙倒是不少。
当年我去街机厅的感觉就像做贼,且零花钱有限,记忆中并没有真正放开手脚地去爽玩过,爽玩街机那都是电脑模拟器的事了。
那时候的街机厅里就已经是KOF、快打旋风、名将、恐龙快打等等这些大浪淘沙的经典游戏,而且每个游戏都有一币通关的大神玩家,就像大野,甚至能让人放下手里的游戏去围观他打游戏。
小时候电视上还有用电话按键操控打街机的节目,然而和友人尝试过多次都没有打通过,今天看,那就是游戏直播的雏形吧。
如今当年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都已成家立业各奔东西,我也30好几,只有闲暇时间会玩玩游戏,挑挑看看完结的番。
此次随便看看的《高分少女》,勾起我很多的共鸣和回忆,那段偷摸着去街机厅的禁忌时光,加上时光滤镜,也成了特别美好的记忆。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的街机厅里并没有大野或者日高这样的萌妹子吧。
文章属于红颜秀影原创,禁止抄袭 原文:豆瓣9.1,“高分少女”不是新番,而是情怀!
回想起我们的90年代,那时,没有网络,没有联机,更别提什么社交软件,但是,在这样一个一块钱能够购置几枚游戏币的年代,路边的电子游戏厅已然成了洋气的社交场所,那里既是游戏的启蒙之地,又是每个玩家心中的圣域。
街机厅里集结了一个小区的游戏高手,大家在此交流游戏心得,探讨作战技术,一个个活生生的传奇就诞生在这光怪陆离而又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里,合金弹头、快打旋风、三国战纪、拳皇、恐龙快打、街头霸王等经典游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人集体的回忆,尤其是对于大多数80后和90后而言,街机无疑就是回忆杀。
即使历经了二三十年的岁月,如今回想起来,在街机中奋力厮杀的快活日子依旧历历在目。
全球首台街机于1971年诞生在美国的电脑实验室,而1978年至1985年是街机兴起的时代,1982年则是鼎盛时期。
在全盛时期,街机厅是全球青少年都向往的地方,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大潮的侵袭下,街机行业在逐渐没落,然而街机文化却深深地烙在了许多人的心里,无论如何也难以被轻易地抹掉。
最近就有一部以街机文化为背景的动画新番《高分少女》开播,由押切莲介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91年,那是极为动荡的一年,海湾战争爆发,前苏联解体,日本长崎县云仙市普贤岳火山爆发、泡沫经济处于末期,整个世界的局势都很紧张。
在那个原本街机业最风起云涌的时代,全球街机市场在这一年受到雅达利冲击的影响,而《街头霸王II》于此时诞生,随后引领着街机行业进入了“复兴时代”。
虽然世界纷争不断,但一款《街头霸王II》让玩家忘却了一切纷纷扰扰。
男主角矢口春雄这时还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沉迷街机游戏,不学无术,整日流连于街机厅,反复锤炼自己的游戏技能,凭借时下最流行的对战游戏《街头霸王II》打出了点名气。
动画开篇,春雄在街机游戏厅洋洋自得地玩街霸,因这所向披靡的操作,赢得了围观群众的喝彩与崇拜,不过,还没有威风片刻,便风头尽失。
这时,我们的女主千金小姐大野晶出场了,可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学校里的班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竟也是一位街霸高手。
无论是长相,还是学业,家境,亦或者是游戏操纵能力,都是妥妥的高分少女,完美得不敢让人相信。
只见她在春雄对面的机器上落座,干净利落地将原本意气风发的春雄KO在地,任凭春雄咬牙切齿,苦苦挣扎,没有任何绝地求生,反败为胜的机会。
气急败坏的春雄接连发动了街霸界不成文的禁断招式“等待古烈”和“背投”后,最终扳回了一局。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后来,春雄因为生病请假在家休养,大野晶特地来他家中探望,二人一起玩了最新款家用机器“pc engine”,《功夫》、《R-TYPE》、《妖怪道中记》、《义警》、《神奇女孩》、《PC原人》、《大流士》、《兽王记》、《奇奇怪界》、《腐尸之屋》以及那部在春雄心目中倍占据“神作之神作”地位的《源平讨魔传》。
作为一部漫改动画,作者押切老师说,漫画中出现的所有游戏都是实际存在的游戏,甚至在官网上能够找到的合作商也是耳熟能详的游戏公司,还有具体的游戏操作说明和各版本的购买链接。
由于并不像其它作品多是用一些影射的手法来表现,动画中大量使用实际存在的游戏,看到熟悉而具体的游戏画面和角色,很容易使人触景生情,就好像上演的是主角的故事,而我们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玩游戏时的青春年少,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高分少女》这部动画都给观众带来了十足的“街机情怀”,如果你也曾有过痴迷于街机游戏的经历,你一定会被这部新番满满的诚意所打动。
大量的街机游戏将80、90后老朋友的情怀引爆,本以为作者只是在怀旧,却没想到猝不及防地被高甜走心的恋爱击倒,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这部漫画,不像同类题材作品往往以热血、对抗、想要变得更强这些内容为主轴。
它包裹在硬核玩家的外表之下的,是一个单纯又青涩的爱情故事。
”
《高分少女》正是在电玩这一媒介的搭桥之下,成功将两位毫无违和感的主角融合在了一起,围绕着街机游戏,男主矢口春雄与女主大野晶逐渐从陌生到熟络,从相互仇视到相互扶持,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羁绊。
女主大野晶拥有着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取之不尽的财富、遥不可望的天赋、百里挑一的聪慧、名列前茅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她也羡慕着别人拥有的东西,比如自由。
因为她时刻受着家族各方面的“约束”,不能在外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要被各式各样的学科知识堆积填满,而在休憩时偷偷到来各大街机厅,沉浸在游戏中的那段短暂时光,就是她唯一喘息的片刻,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于是,春雄于第二集结尾处对大野晶许下这一承诺:“是啊,明天开始或许就不能再见到你了,但假若你能够逃出来的话,那我将会带你去饱尝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情.....”谁没有过青春年少,谁没有过无忧无虑,游戏和纯真的初恋,真的就像是街霸中的一套强劲组合拳,拳拳打在心口,招招制人于无形,看完这部新番,重温那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仿佛整个人都变得年轻了。
在这扰扰攘攘的红尘里,忙忙碌碌的人生中,生活变得越来越难,人心被打磨得越来越硬,在沧桑流年的间隙,在生活重压的喘息,想起年少时那些青涩而又赤诚的情感,想起那个彻夜不眠一起并肩作战的游戏玩伴,你会发现,心底深处那个最柔软的角落里,珍藏着的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好似从未被岁月的尘垢沾染!
纵使生活很难,涉水跋山,过尽千帆,既愿你出半走生,归来仍是少年,又愿你归来半生,不忘当初年少。
- END -往期文章回顾比“复仇者联盟”还话痨的“蚁人2”,彩蛋才是重点!
恐怖、怪诞、邪恶,这部夏季“诡异悬疑日剧”别错过!
高颜值、低智商,一群“二货”少年的鲁莽犯罪故事!
蹦个养生迪?
“不低俗的rapper”≠“中国新说唱”!
又丧,又污,又搞怪,《银魂》完结,认识这群混蛋真好!
去和比我更强的少女相见真诚的喜欢和真正的擅长,是不是恋爱的先决条件?
在和金发少女小春的游戏对战中,开启上帝视角的女孩看到了小春对于胜利的执着和春雄对游戏的乐在其中。
在春雄和大野一起参加的游戏竞技比赛中,也提到了游戏里的执着和信念。
相比路人觉得赢了就能获得免费的洗浴套装,春雄是抱着一定要赢到最后和大野一决胜负的决心。
动漫里的日子是随着新的游戏出现而翻页,游戏世界的演变就和海湾战争和克林顿上任一样意义重大。
屏幕之外的我却是以遥望的姿态在回顾20世纪,那些遥远而模糊的1991年,1995年。
小春在对战的决胜关头咬紧牙关,只要赢了,赢了就可以和他一起打游戏,一起约会,做情侣做的事情。
而春雄和大野一起的时候,却是在打游戏的间隙,自然而然的做了所有情侣做的事情。
孤独的少男少女因为对游戏的共同热情走到一起,成为彼此的对手和伙伴。
看到这里实在感动。
成为情侣理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啊。
需要一些机缘巧合,需要个体属于自己的真挚的独一无二,再碰到另一个心有灵犀。
像我这样在线上发布自我介绍,以恋爱为目的去寻找,又怎么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呢。
最后,春雄的妈妈真是可爱女人。
也很感谢她培养出了这样善良的好孩子。
片中春雄的那个男生朋友也说过,这小子本来就是讨女孩喜欢的那种人啊。
表面上是傻瓜,但其实很温柔。
个人很少看动漫,所以本文可能显得很外行。
看本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很多我关注的游戏 up 主都提到了有这么一个原汁原味的游戏番。
众所周知,因为日本的版权环境,想做到直接使用大量原作游戏画面并不容易,因此仅仅从怀念过去的情怀角度讲,本作对我而言已经值一个五星了——当然这只是我一开始预期的,情怀、游戏角度的五星。
看了之后,可以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但是因为街机、红白机游戏而产生的时代感和代入感,也是因为本作刻画的人物性格,在我沉迷游戏,出入镚儿厅、电脑房、网吧的那个年代,完全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说本作对我而言最出彩的地方,不是感情线,不是游戏线,而是作者对玩家心理的精细刻画。
看到很多评论都在嘲笑男主的情商、嘲笑剧情是狗血网文水准。
不过在我小的时候,对待游戏和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的女生,大概和男主相差不大。
大多数情况下,和男主一样,我也只会自顾自地沉浸在游戏中,尤其是那些有竞争和胜负的对战游戏中,对身边的人茫然无感,难以去体察他们的想法和愿望。
也正因此性格比较孤僻、人缘一般、小脑不发达、所有体育运动都是白痴,中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因为不大合群被十几个同学群殴。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是靠着不停地偷偷去网吧玩游戏、一点点练习技术、在假期和别人的对战中获得优胜,来找到一点自己的存在感。
可能唯一和绝大多数沉溺游戏之人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因为理科成绩相对优异,所以一直都没什么学业压力地靠着保送升学,也不断通过保送换取更多时间,来背着家长逃学打游戏。
所以在男主之外,个人又别有一番类似女主的经历。
女主曾经因为在街机厅看到别人都说老桑很弱【这一段是在后面交代的,但只要懂街霸的人,都会知道老桑偏弱。
而女主却坚持用这个角色迎战男主的古烈和日高的豪鬼】,就特意去选择老桑,并最终技压群雄。
即使在自己将命运托付的关键对战中,也放弃了使用更优势的角色,而坚持用老桑应战。
很多青春期的玩家,包括我,都有这种心理——坚信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叛逃出父母设计的人生轨迹,就像自己能把一个被游戏公司设计得十分疲弱的角色,用得鹤立鸡群一样。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所有星际争霸玩家的记忆中,都是那个叫做 Slayers Boxer 的玩家,将当时公认最弱的人族,带到了星际争霸的顶峰,在后续的十多年中,人们总能听到无数 T imba 的哀嚎。
所以他的地位超过所有后来的继任者,成了电子竞技的代名词。
也正是如此种种对我和其他很多玩家而言,非常真实、亲切,并镌刻在男主和女主心灵深处的玩家心态,让本作对我而言极其迷人。
记得中学毕业的时候,和我关系最好的女生,因为以为那就是彻底的分别,所以留给了我一封长信。
信的最后,她满怀关心地告诉我:我的锐气、傲慢、自行其是,让大多数人觉得难以接受,有的人觉得那是显摆,有的人觉得那是羞辱,有的人觉得那是目中无人;尽管她不因此厌恶我,但总之,那些不是让人觉得舒服的东西;我并非一个天赋异禀的聪明人,只是性格天生很糟糕罢了。
读了这封信后,我也慢慢学着在人群中做一个好一些的人,虽然并不那么成功,但总算把少年时的种种无知暂时埋葬,就好像它们从小就没发生过。
我至今不知道,那时候种种古怪的性格,是否和长期沉浸在游戏中有关。
但突然被远在异国的作者,用几个不同的玩家,把我小时候的这些心理给描绘出来,这种感觉真是相当奇妙。
我有一个小学时的好朋友,毕业后一直没再联系过。
直到三年后,我们都中学毕业了,才再次约着见面。
他刚见面就告诉我「这三年都没怎么玩游戏了,书还是照旧看。
」好像不玩游戏了,就和我疏远了一般。
也因此我想着:大野去美国后,如果因为家教而无法玩游戏,那么她再见到矢口之时,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无疑作者在本作中随手刻画的这些玩家心理,都确实和我曾经的想法相当接近。
这些年,年近三十,还常常拿出星际和魔兽来练习一下,保持个 200 多的 apm,反复练习 EI、TR、 Luna、斗魂、长白山之巅,那些我们曾经最喜欢的地图,完全就像矢口看着大野离开时心里想的内容一样:希望和朋友再相见时,说出「我已经不会玩 RTS 了」的人不是我。
目前动画的剧情基本是严格按照漫画在走的。
本作的主线剧情主要刻画了三个玩家,而且是三个高端玩家。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不该简单只把男主当成玩家,而忽视另外两个特征迥异的玩家,仅仅把她们看作男主的恋爱对象。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很多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情绪起落,完全是通过游戏中的对战来刻画的。
这种玩家间超脱于日常情感和口语对话之上的交流,或许那些真正为游戏倾注过热情的玩家,应该相当能感同身受吧。
这也是个人感觉本作动画要远好过原作漫画的原因,因为那些对战的场景在动画中被很精确地用游戏原作还原了。
比如,当日高首次当面问及大野对矢口的看法时,大野的回应是毫无失误地快速消灭了屏幕上的所有目标,没有一丝犹豫。
另外一点本作有趣的地方在于,三个主角,三个高玩,三个在游戏中决不退让、一心争胜的人,在互相的现实感情冲突中,主观上都想前进,而行动中却总夹杂着不自觉的后退。
甚至只是在互相许可、互相鼓励的不寻常氛围中,踟蹰地小步前进。
我不知道作者这样设计角色的用途,但很多我生活中接触的玩家,确实都颇有类似的情形——就好像是在游戏中用尽了好胜心一样——恰如日高拼命地用赖皮招式获得了街霸中的胜利后,却不会再用近乎赖皮的招式在现实中求胜。
三个玩家中,日高是最好胜的那一个。
她总是想着要赢下来,想赢的时候,还会想起矢口的话「日高啊,我最不想输给那些一心只知道求胜的家伙们了。
」这其中一进一退,就如古人以为『围棋使人入道』一样,存乎玩家之心间。
小结上述,本作并非仅仅是贩卖游戏情怀的青春校园爱情漫,它很好地复原了种种真实的玩家心态。
即使这种心态不被很多人知晓、也并不被很多人理解、甚至被一部分人嘲笑,但本作真的把它们还原得很好、很准确。
不知道类似于本作中描绘的那样的玩家到底有多少,但我曾是其中之一,也或许作者亦曾是其中之一。
很开心看到这样一部作品,它翻开了我的少年时代。
高分少女让我重新想起那种沉浸在某一种世界的感觉,因为人的长大,以及随之而来的现实的焦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说真正沉浸于一些事情当中了。
大野同学虽然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发的糖也不比隔壁的高木同学少。
两个人即使有一个人从来不说话,但是也能知道很和谐的相处方式呢,挺羡慕大野和春雄之间的相处方式的。
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即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小春喜欢上春雄的那几集也特别让人心动,喜欢的感觉本来就是这么纯粹,不是因为对方很帅或者和漂亮,而是被对方身上的某一特质给深深吸引,那是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小春一开始是羡慕春雄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喜欢在后面看着春雄玩游戏。
只是看着别人,就已经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喜欢吧。
勇敢的小春最终正面出击,虽然还是败给了春雄,但是能够直面自己心意的这一点也好喜欢啊长大之后,会像《天气之子》中唱到的这般“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但是在上学时候,我们真的相信爱是无所不能的,能克服一切阻碍的。
春雄为了大野而努力地练习、学习、制作游戏,小春为了春雄而成长为了游戏高手,这都是爱的表现啊。
爱,即使不能克服一切,但还是能够改变我们自己的。
不要忘记自己的那份纯粹,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真物吧。
很少玩游戏,但是这真的特别好看啊
少了一份初始的情怀,也不愿意看直球的感情戏变成修罗场,还是弃了吧,好像一想起来就有点晕3D了。
很烦男主但喜欢双女主。
画风扣大分
卧槽擦,卧槽擦。这个天真烂漫的两小无猜展开,是对二次元电玩宅的必死攻击啊。怀旧电玩,除了电玩史口若悬河,街厅圣域,坐在身边一起攻略GAME的梦幻女孩。要死了要死了,这是一套秘奥义十割伤害的动漫。
不喜
虽然里面很多游戏因为年头太早我都没玩过,不过俩人的感情是真的甜,可惜女主不会说话,也可能这就是无口少女的萌点吧,心疼日高
狗粮番,但是分数被刷的太高,没那么好看
7.5分全给情怀了。。。
如果能跟你一起见证这巨大的时代趋向,该是多么快乐的事
情怀大于内容
当恋爱番看了
啥时候中国出个网吧少女啊
(每周日更新)情怀都不能好好卖了,各种狗血YY,让人恶心
这不是……游戏宅的白日梦嘛!哈哈哈
如果有个美丽傲娇的富家大小姐和可爱贴心的邻家小妹,你会选哪个。醒醒吧少年,打游戏的臭屌丝怎么可能会有女朋友
卧槽,我的童年高分少女的十万个为什么第2集 为什么游戏厅突然消失第2集 为什么可以先不把自行车开回租车的地方为什么大小姐的管家总可以找到她女主为什么从不说话,还爱打人为什么大小姐的管家可以多次将矢口撞飞男主打不过大野算什么男人,想当年我carry妹子牛逼的一批。
剥去游戏的情怀皮,其实内容真是空洞的可怕
都是童年的回忆啊,不过就缺一个高分少女
4.5星,童年街机玩得少,没有什么加成,好喜欢败犬日高,发现动漫里败犬的魅力往往更讨人喜欢,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