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完全不是简介所说的什么“铁木真”的故事。
影片中的“蒙古”是个人名,以他为主角,讲述蒙古人民反抗满清暴政,建立独立政体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裘吉县长因完不成税收任务而可能丢了官职。
他找汉族商人借贷不成,就派蒙古去杀了汉族商人,并嫁祸于蒙古,蒙古因此而被捕。
蒙古与裘吉的女儿瑟瞿玛相好,但裘吉还是把瑟瞿玛嫁给了盛格,而瑟瞿玛后来生下了蒙古的儿子。
盛格在弄死了裘吉后,当上了县长。
蒙古在被盛格追击后中枪落下悬崖,但他没有死,而是加入了博克多汗的反清游击队。
满清帝国自1691年(康熙三十年)起控制蒙古,直到1911年满清帝国崩溃,长达两百多年。
满清政府通过强征暴敛,让这些县官完不成任务而不得不靠借贷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这些借据和作为抵押物的儿子,就成为满清政府控制蒙古各部落的把柄和手段。
当时蒙古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宗教领袖,叫“博克多”,被蒙古各部落的反清势力推戴为“大汗”。
1911年满清倒台后宣布独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大蒙古国”,成为事实独立的政体。
但是只得到了西藏的承认,而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915年6月9日,中、俄、蒙三方签订的条约,取消了“大蒙古国”的独立地位,接受中华民国的宗主权,但承认其自治地位。
1919年,中华民国出兵蒙古,并废除了蒙古的自治权。
1921年,俄国的白军驱逐了中国在蒙古的势力,蒙古人民党在掌权后又重建了君主立宪制的“大蒙古国”,博克多汗成为没有实权的名义君主,并得到了苏联的承认。
1924年博克多汗逝世后,蒙古修改宪法,将君主立宪制的“大蒙古国”改为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继苏联之后的第二个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5年10月20日 ,蒙古举行公民投票,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尔来八百年,蒙古民主主义共和国推出了两部主旋律影片.一部是成吉思汗片<蒙古王>,另一部也是成吉思汗片<苍狼>. 因为是同时拍摄,又都有日本投资,主演都是日本人.蒙古也没什么好玩的,某些缺席报道的娱记的敬业精神不佳,在瞎诌的采访报道里干脆就把孙红雷串到反町的戏里去了.(无独有偶, 豆瓣介绍苍狼,本来是井上靖的原著版权,也送给了写<追捕>和<证明三部曲>的森村诚一.) 不过回过头来一看,这些娱记虽然无良,倒还有脑子,这两部烂片子,是没什么值得现场采访的. 先说说蒙古王. 大部分中国观众对铁札恩怨的最初认识,和鸦差不多,都来自于查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看片的时候难免会胡思乱想,桑昆和王罕都哪儿去了? 原来罗刹国导演另起炉灶,拒绝重复投资浪费,说一个新故事.但是说得太差.铁木真被当成奴隶卖到通古斯国.通古斯国?大伙儿都说汉话,大概就是大金国吧?完颜洪烈听了灵智上人的胡咧咧.不办死铁木真,却也不放了他,就在笼子里养着,成全孟子的古训.孛儿贴带着术赤华筝千里救夫时,守卫们也觉得看这一块木头没多大意思,随随便便就把钥匙给人了.这一家逃出来没几分钟,铁家军就重振旗鼓,准备着插兄弟两刀,抢钱抢粮抢女人了. 与札木合的一战总算是全片的少有亮点.前哨马军诱敌,双手反握马刀,冲锋陷阵,高速突进的刀尖披血斩骑更是难得的精彩,足以媲美指环王. 有个冷笑话:从前有个太监. 下面呢. 没有了,下面就没了. 光打雷不下雨,这场大决战就这么结束了.铁木真忧郁地告诉安答,蒙古人都怕雷雨,我不害怕是因为无处藏身.再看到最后,喇嘛教终于得以保全.鸦简直怀疑铁木真是不是请了灵智上人的师兄弟作法求雨了. 演员?除了烽火连城版的札木合,其他人都不像会演戏. 轮到苍狼了. 王罕有了,桑昆有了,人总算都到齐了.演员们都很尽力,可惜大家的长相实在和蒙古英雄相去太远,算了这也不打紧.尤伯连纳也演过泰国国王. 最要命的是战争的场面过于平淡.全戏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几个人的感情戏上面了.如果这伙演员换个造型,鸦会以为他们演的是<武田信玄>,<利家与松>什么的. 战争场面一塌糊涂,比蒙古王更象电脑做出来的.大兵团作战气势甚至还不如央视射雕.丰田的省钱风格贯穿全片.不久前蒙古方还起诉日本人按合同付账,这事办得实在不地道.角川春树以前还导过敦煌, 原有的才气就跟过期二十年的罐头一样. 总而言之, 所谓的国际合拍巨片,不过尔尔.可惜了这么个好年头,这么个好题材.估计两部戏的票房和反响都不会好. 套用胡紫薇的话:蒙古在输出文化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
这部蒙古历史主题的影片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国际化上:导演及编剧是俄罗斯人谢尔盖·波德罗夫,男主成吉思汗的演员为日本的浅野忠信,男二扎木合的演员为中国的孙红雷,女主孛儿帖的演员倒是蒙古国女演员呼兰·楚龙。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真正的直系后裔、曾出演过成吉思汗的我国蒙古族演员巴森饰演的却是成吉思汗的父亲,我想除了年龄的关系,可能还是对浅野忠信演技的认可吧。
该电影有一个比较的大特点是虚实结合:服饰、道具、取景等都比较考究,是还原历史的;剧情上则以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个人想象为主,基本上都是虚假的。
除了无中生有的爱情主题之外,最后的雷暴助攻男主铁木真轻松拿下扎木合更是比较玄幻,让稍微了解蒙古历史的人都禁不住莞尔。
谢尔盖·波德罗夫当然不可能没有读过蒙古历史,但他采用这样剧情,这应该是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方式吧。
电影最后的雷暴之战,在历史上对应的应该是铁木真和扎木合的关键决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比电影更传奇的是:铁木真输了这场战争!
只是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扎木合在战后架起大铁锅烹煮俘虏,甚至要求帮他打赢这场仗的手下吃下这些人肉汤!
这样非人的残暴行径让原来追随扎木合的部族纷纷转投铁木真,铁木真这才不胜而胜,在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统一的历史时刻,击败了最有声望的对手(在十三翼之战之前,铁木真和扎木合就是当时最有声望统一蒙古高原的两位领袖)。
蒙古草原部族之间相互厮杀了几千年,就如同我国战国时期一样,本身已经到了统一的关口,所有部族和民众内心都渴望统一,所以声望特别重要。
十三翼之战的残酷和非人性,以及铁木真在这场战争上的军事失败,可能是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选择用自己想象的剧情来拍摄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考虑到真实历史的不可思议,谢尔盖·波德罗夫的玄幻雷暴之战,好像又不那么不合理了。
对了,电影里铁木真放走了扎木合,不过真相是扎木合是铁木真亲自下令处死的。
在历史上,铁木真是真的庇护和信任追随他的人,无论是奴隶还是将军,无论是蒙古人、契丹人、西夏人、汉人还是西方的白种人。
其中一个投靠他的奴隶,最后被铁木真封为国王、太师,这个奴隶叫做木华黎。
所以在电影中,铁木真雷暴之战之后下令放过所有男性俘虏,把他们都编入蒙古军队,蒙古人纷纷拜服,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不过对其他人,铁木真是如此残酷,反抗他的城市会被屠城,不论这个城市和民族是否奴役过他。
铁木真说过大致这样意思的一句话:杀死他们的男人,强奸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孩子变为我们的奴隶,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畅快的事!
可以想象真实的铁木真绝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受人尊敬和讨人喜爱的,作为电影主角的铁木真,需要美化,给他一个侵略屠城的理由,给他一个美好爱情故事的装饰,可能必要的吧。
最后,铁木真的大儿子,也就是孛儿帖被掳走时怀的孩子,名字叫做术赤,蒙古语意为客人,说明铁木真是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但历史上他确实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和其他儿子一样,铁木真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大招,并同样分给术赤他领地和军队。
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四海之主之意,他确实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这一点倒是确实无疑。
我想,本来就不要抱有期望,在尊重史实上。
这分明是爱情与友情的故事,借了成吉思汗的躯壳还魂。
是在迅雷在线看的,字幕有些问题。
明明听到的发音接近“Tangut”,字幕上却是“通古斯国”。
剧情中囚禁铁木真(败于札木合,哪有这么一段?
)的铁笼挂着一个明显是西夏文的字牌。
所以,这应该是唐古特国。
我看其他朋友质疑唐古特国人的头饰,类似头顶了小佛塔一样,很奇怪。
实际上,这是近代西藏贵族的头饰。
但是在浓重苍凉的戏中氛围里,这些都无足轻重了。
不过,窃以为最后一段的战争场面,用了特技的部分,实在有败笔之感。
破坏了整部电影的一贯风格,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
收尾有硬生生吞下去的不适。
请原谅我,用这句台词作为评论1500万欧元投资的“史诗”牌电影的标题。
我在蒙古圈儿里长大,10岁之前,我喝蒙古人的茶,吃蒙古人制作的奶疙瘩,在蒙古人编织的羊毛毯上玩耍。
他们已经不再常年游牧,在村子里定了居,院墙上晾晒的是他们用来做燃料的马粪饼。
春天的时候看他们套了马车,放上一捆一捆的用来搭帐篷的弯曲的竹竿,执着马鞭,浩浩荡荡徙向山脚;冬天的时候,他们赶着羊群从山里回来,带着成捆的野山葱。
我曾有一个蒙古小伙伴,不姓完颜,也不叫巴特尔,叫做通古尔,头发微卷,鼻梁塌陷,由于自小骑马,所以双腿合不拢呈O型,所以显得个头矮小,但他用拇指和食指放入嘴中吹口哨,是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的分贝。
我说的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往东3000公里是内蒙古,往东北1000公里是外蒙古,国外了。
已经没有办法和我儿子站在一座山顶上俯视铁木真打下的疆域。
据WIKI争议中第三种观点,在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创建了世界最大版图的国家——蒙古帝国。
这个国家向西占领到中亚、西亚甚至东欧。
向东占领了原属金朝的中原地区,直至14世纪征服了元朝,于17世纪加入清朝版图。
这时候铁木真叫中国人,由于宋朝前蒙古是中国以外的一个国家,所以有些观点甚至认为他是侵略者,至民国时期,外蒙古独立。
这节历史课下课。
下面接着电影赏析。
先说演员。
扮演铁木真的浅野忠信是日本人,单眼皮爷们儿,曾看过他演的《杀手阿一》和《暗涌》,我听到很多小子问什么俄罗斯人拍片子让一个日本人演中国的蒙古人,我很想扑上去用胶鞋垫儿抽鸭的,难道让腾格尔演啊?
别的不说,单是铁木真被关在牢笼里的一幕,已经让人震撼:披散的长发,似泥塑的表情,眯成缝的眼睛里面透露如坚毅的目光,比我见过的蒙古人更像蒙古人。
有个地方需要指出,其第一次辗转找到蒲儿帖的时候,在对话中竟然要表现出羞赧的效果,这不是蒙古人特质,应该脱掉靴子就地野合。
铁木真有44个老婆,难道是从第二个开始不会羞涩的?
孙红雷。
我看过他演的一个短剧,一边调手表,一边赖西西的穿西装,问旁边的女人:做什么重要么?
不见得。
穿什么重要么?
美尔雅男装。
这个短剧常常在中央5套安排播出,我还没来得及写影评,但我一定要写,我因为这个短剧买过美尔雅,到办公室门口把表调慢10分钟,结果还是迟到被罚了5块钱。
不管从历史,还是从剧情,扎木合不是反面角色,孙除了发型不适合以外,其余的表演恰如其分,现在怪笑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演绎手法,一如在《七剑》中的血性。
有个镜头,铁木真送他袍子,他本来想潇洒的转身穿上,转身很潇洒,袍子飘起也很威风,可惜转过身来胳膊还没插进袖筒里,又捣鼓了半天,势气大减。
Khulan Chuluun饰演铁嫂蒲儿帖,我不认识,但长着一张充满蒙古族特色的脸,眼睛细长,间距较宽,好似迪斯尼画出来的花木兰。
再说剧情。
我认为,导演的初衷是花很多钱来拍铁木真的生平,但片子拍出来会给人一个误导,让人觉得世界秩序好像都是由个把女人来造势,尤其是扎木合在剧中屡次说蒙古人不应该为了一个女人发动战争。
回到历史课,由于铁木真的童养媳蒲儿帖被抢,铁去找扎木合借兵,倒是史实。
在片中两人反复的互相营救,蒲儿帖两次忍辱舍身,不离不弃,塑造了蒙古女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难得的是铁可汗,第一次见到小孩儿,说是自己的儿子,第二次见到小孩儿,说是自己的女儿。
我承认,我都怀疑了,我很丢脸。
我继承了了汉族男人小心眼儿爱怀疑的优良品质。
整个剧情很史诗,从铁木真挑童养媳,到四处远征,到建立蒙古帝国,似乎很完整,但我认为如果拍成三部曲,每部120分钟,更为恰当。
那么富裕个国家的那么大的导演也小气,不就4500万欧元么?
一群人埋伏来埋伏去都能埋葬2.5亿人民币,你拍历史人物干吗那么小气?
最后点题。
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有三句。
一句是铁木真借兵抢老婆时,扎木合: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为了个女人发动战争。
一句是和尚:我知道,蒙古人不能被关在笼子里。
影片结束时,画外音说道:铁木真征服了大半个世界,通古斯王国彻底被消灭,但修道院被保留下来。
一句是铁木真:找新娘是最难的事情了。
最后一句我不想评价了,我也觉得挺难的。
update1215:感谢ken813,是美尔雅。
update1216:艾丽娅饰演铁木真的母亲。
美尔雅是西装。
都怪我废话太多。
源自 不良标签,优质爷们儿 http://www.yemener.com/?p=21
几年前去内蒙旅游,景点之间通常都是好几个小时的路程,茫茫的草原,景色看多了便觉枯燥昏昏欲睡,旅游车上断断续续看了四十集连续剧《成吉思汗》。
不得不说,《蒙古王》这个号称投资多少,拿过多少奖项的影片,甚至不如那部国产连续剧,虽然也很烂,但怎么说还知道尊重史事。
本片起名叫蒙古王,从铁木真的孩提时代开始讲述,给人感觉就是一部传记片,毕竟开始的叙述都是史实,那我们就耐心看你如何讲述事实的吧。
是不是因为成吉思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按照事实拍下去没意思?
从铁木真夺回妻子开始,本片就开始歪门邪道剑走偏锋,进入导演编剧的胡言乱语和梦呓幻境 。
铁木真和札木合的初次战争,札木合纠集了13个部落三万余人,铁木真也动员了部众十三翼(即13个部落)迎击,居然被拍成一群人在群殴,尼玛的,就是日本战国时代那种村民群殴也比这个场面拍的大啊。
于是,从来没有被札木合抓过的铁木真居然被卖去西夏当奴隶,然后还遇见了一个神棍老和尚,还请求牢中的铁木真放过西夏的寺庙。
老和尚法力如此高深,却要千里迢迢走路过去见铁木真老婆,为什么不是踩一朵云?
更加雷人的是,估计是为了票房更加吸引人,无中生有的编出铁木真老婆单骑来救他的鸟情节,还刀逼看守,我靠,蒙古妹纸都是女汉纸啊?
接着电影继续奔驰在神棍的大路上无法回头,剩下的情节就可以拖着看了,铁木真再次来到小时候的敖包乞求上天腾格里,大灰狼又来了(我很奇怪大灰狼的脸上一点没有风沙岁月的痕迹),然后听到神仙给他私语,导演尼玛是罗纱人我没记错吧,可这个老神仙私语是黄巾起义张角的路数啊,或者是默罕默德进山洞遇神仙的路数,但没听说鹅毛国有这样的啊。
导演真是学识渊博啊。
最后的高潮是铁木真和札木合决战,电脑做的大场面也就算了,俄罗斯面孔的群众演员也就算了,可是尼玛导演这样有知识,不知道电闪雷鸣的时候,在荒野里举个铁器会被雷劈死么?
至于什么双刀冲锋、地中海射箭,我就不说了。
导演这么牛逼,旁征博引简直是一定的。
《蒙古王》是和一个蒙古族弟弟一起看的,电影风格是我喜欢的,茫茫草原,猎猎雄风,画面充满质感,很大气。
影片的音乐很独特,一直是若隐若现的呼麦贯穿始终,服装道具看起来也相当有味道,很有真实感。
主演是个日本人,浅野忠信,目光淡定而坚毅,很有蒙古人的风采,我们的孙红雷则有些过了,“演”得太卖力气,我不喜欢。
片子的女主演和小演员都是很典型的蒙古人,细长的眼睛,高高的颧骨,我还惊喜地发现演铁木真妈妈的演员是艾丽娅,偷偷地高兴了一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部蒙古历史主题的影片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国际化上:导演及编剧是俄罗斯人谢尔盖·波德罗夫,男主成吉思汗的演员为日本的浅野忠信,男二扎木合的演员为中国的孙红雷,女主孛儿帖的演员倒是蒙古国女演员呼兰·楚龙。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真正的直系后裔、曾出演过成吉思汗的我国蒙古族演员巴森饰演的却是成吉思汗的父亲,我想除了年龄的关系,可能还是对浅野忠信演技的认可吧。
该电影有一个比较的大特点是虚实结合:服饰、道具、取景等都比较考究,是还原历史的;剧情上则以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个人想象为主,基本上都是虚假的。
除了无中生有的爱情主题之外,最后的雷暴助攻男主铁木真轻松拿下扎木合更是比较玄幻,让稍微了解蒙古历史的人都禁不住莞尔。
谢尔盖·波德罗夫当然不可能没有读过蒙古历史,但他采用这样剧情,这应该是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方式吧。
电影最后的雷暴之战,在历史上对应的应该是铁木真和扎木合的关键决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比电影更传奇的是:铁木真输了这场战争!
只是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扎木合在战后架起大铁锅烹煮俘虏,甚至要求帮他打赢这场仗的手下吃下这些人肉汤!
这样非人的残暴行径让原来追随扎木合的部族纷纷转投铁木真,铁木真这才不胜而胜,在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统一的历史时刻,击败了最有声望的对手(在十三翼之战之前,铁木真和扎木合就是当时最有声望统一蒙古高原的两位领袖)。
蒙古草原部族之间相互厮杀了几千年,就如同我国战国时期一样,本身已经到了统一的关口,所有部族和民众内心都渴望统一,所以声望特别重要。
十三翼之战的残酷和非人性,以及铁木真在这场战争上的军事失败,可能是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选择用自己想象的剧情来拍摄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考虑到真实历史的不可思议,谢尔盖·波德罗夫的玄幻雷暴之战,好像又不那么不合理了。
对了,电影里铁木真放走了扎木合,不过真相是扎木合是铁木真亲自下令处死的。
在历史上,铁木真是真的庇护和信任追随他的人,无论是奴隶还是将军,无论是蒙古人、契丹人、西夏人、汉人还是西方的白种人。
其中一个投靠他的奴隶,最后被铁木真封为国王、太师,这个奴隶叫做木华黎。
所以在电影中,铁木真雷暴之战之后下令放过所有男性俘虏,把他们都编入蒙古军队,蒙古人纷纷拜服,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不过对其他人,铁木真是如此残酷,反抗他的城市会被屠城,不论这个城市和民族是否奴役过他。
铁木真说过大致这样意思的一句话:杀死他们的男人,强奸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孩子变为我们的奴隶,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畅快的事!
可以想象真实的铁木真绝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受人尊敬和讨人喜爱的,作为电影主角的铁木真,需要美化,给他一个侵略屠城的理由,给他一个美好爱情故事的装饰,可能必要的吧。
最后,铁木真的大儿子,也就是孛儿帖被掳走时怀的孩子,名字叫做术赤,蒙古语意为客人,说明铁木真是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但历史上他确实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和其他儿子一样,铁木真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大招,并同样分给术赤他领地和军队。
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四海之主之意,他确实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这一点倒是确实无疑。
昨天看了这部多国合拍的《蒙古人》,导演是著名的俄罗斯人谢尔盖,鲍德洛夫(真的著名么?
我看过的最后一部俄罗斯电影还是列宁在十月呢)。
之前奥克兰国际电影节上,我本就打算去看的,但是那时候还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我了解得也不多,还以为是纪录片,加上门票太贵就没看成。
现在正逢成吉思汗冥寿840岁,所以这部电影的主角自然是成吉思汗,不是堂吉珂德。
从海报上兵戈林立杀气腾腾的蒙古兵看来,还以为这是部弘扬蒙古暴力美学的战争大片,一直到开场以后看到幼年的小汗在策马奔腾,我都抱有这种幻想——哦也,让特效重现蒙古人的马蹄,尽情地蹂躏亚欧大陆去吧!
然后影片放了三分之二,我突然觉悟了,主角还是成吉思汗,但战争不是重点,除了扎木合铁木真哥俩和一群蒙面兄贵们,大玩一把冷兵器时代的魂斗罗以外,影片的主题基本都在忙碌地讲述:“感天动地的惊世奇缘啊!
蒙古汉子,你对妻子如此执著为哪般?
”好吧,我知音了,但是影片宣传时确实有忽悠观众的嫌疑,至少也没有把主题说清楚。
这部片根本就是在挖掘成吉思汗幼年的情感成长的道路,以及从侧面揭发古代蒙古落后野蛮的婚嫁制度。
日本演员浅野忠信(喜欢他的粉丝请在这里合影留念)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很长时间里都在大草原上跑来跑去,只是每次奔跑的目的都不一样:有时是在逃难,有时是在找老婆。
到这里,我的影评可以像我国奔小康政策一样,分两步走。
首先来说说名导谢尔盖心目中的成吉思汗,他根本就想把成吉思汗塑造成一个先知嘛!
首先我们来看成吉思汗那一身如耶稣受难记般的造型。
其次我们来看看谢尔盖给成吉思汗添加的悲天悯人的博爱思想——在伟大的小汗屡次受到义兄扎木合的家庭暴力欺负之后,终于不得已起兵,主持了这个正义,让曾经把他当QQ宠物一样交易的义兄成了阶下囚。
然后,电影开始脱离历史,扎木合已经明说了,“一山不容二虎,好女不侍二夫”,小汗却一幅中宣部的表情把扎木合给放了,然后很新华社地说:“我没放走我的敌人,我放走的是兄弟。
”说实话,我宁可看到小汗此时背后射扎木合的一支冷箭,欲杀故纵。
要知道当年的铁木真不但杀了自己的弟弟别克贴,杀了自己的岳父王罕,更是没饶了这个曾经偷袭过他,打得他鞋都跑没了的义兄扎木合。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一个枭雄,他有足够的雄才大略去征服四十余国,有足够的精液去灌溉足够的美女留下足够的子嗣——现今世界上有近1600万人拥有他遗传下来的基因,他也有足够的凶狠,残暴和狡诈,作为成功背后的黑暗原力。
他制定了蒙古的第一套法典,当然谢尔盖没忘记这点,在结尾处反复强调反复强调,让不知情的观众都会产生当年的蒙古军队打着红十字旗,到处救死扶伤,开同一首歌演唱会。
为什么?
因为谢尔盖镜头里的成吉思汗反复强调:蒙古人不杀妇孺。
事实上呢?
好吧,忘记当年在花剌子模城下用长矛挑着婴儿兴奋奔跑的蒙古兵们,就算蒙古人不杀妇孺,那她们后来到哪儿了呢?
还不是一样成为充军的军妓和奴隶。
当年蒙古开斋杀人流出的血,要是做成血豆腐,给全中国人民涮火锅都够了。
再说影片结尾处一定要强调的小汗灭国但不灭寺庙,别感谢影片里那个像玄奘取经一样帮他找媳妇的老和尚,感谢丘处机吧,是他让成吉思汗产生了长生不老的幻想,因此才对那些堆满了他讨厌的带字儿的经书和素菜的庙宇手下留情的。
说到成吉思汗的精液,或者说他的感情观,谢尔盖继续着他的和谐电影。
这个小汗对他的老婆勃儿贴真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甚至让我产生了他是一夫一妻制度的积极倡导者。
可事实上,成吉思汗本人所有的嫔妃光正经记载的就高达40多人,而且他和曹家的魏文帝一样,都有野蛮的抢老婆尤其是战败者的老婆的不良嗜好,虽然他在变态程度上输给了海陵王完颜亮,但是在数量上那是绝对的但求更多不求最多。
好吧,以上的言论让我看起来很像一个成吉思汗黑,其实我倒没有特别针对他,毛主席他老人家比我更尖锐。
我这么说只是不太适应谢尔盖的思想这么唯美这么CJ,好在没人让他去导希特勒的电影,别忘了希特勒在某些层面上更和谐:一个早年清贫无助,国家的战斗英雄,喜爱儿童的素食主义者。
谢尔盖糊涂的历史观批判结束,现在说说浅野忠信的糊涂表演。
也许浅野忠信的潜意识里,成吉思汗是个无产阶级。
至少,在那群体形彪悍蓬头垢面满眼血丝杀气腾腾的蒙古大兵里,浅野君消瘦的身形和下陡的双肩,倒像是撑起那身铠甲的衣服架子。
长得一脸书卷气的浅野君就算浪费不少毛料粘了个大胡子,可是还是怎么看怎么像甲方乙方里的游老板。
怎么说呢,反正我感觉整部戏里大家都很投入,就浅野君游离在剧情之外,老是摆出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就在别人打打杀杀的时候思考,思考,思考,然后影片就这么结束了。
浅野君,霸气不是迷离就能装出来的。
然后,在最终的铁木真大战扎木合的一战里,突然间狂风骤起,惊雷密布,只见所有惧怕闪电的扎木合部队蜷缩在地上,然后仍然在思考存在的意义的小汗酷酷地借着霹雳当背景,指挥发动总攻。
那一刻,我在祈祷:不要拔刀不要不要不要。
结果,小汗大刀闪亮地一挥,手下就挺着长枪杀将过去了。
小汗,你没有生活常识么?
在雷暴天穿一身金属,尤其是头盔,罢了,你还要亮出明晃晃的钢刀——金属是会导电的我的上帝。
很好,在小汗的主角威能的庇护下,成吉思汗逃过了五雷轰顶的惨烈死法,就算真的被劈死了,早富兰克林700多年出生的他死于科技落后造成的盲目无知,也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谢尔盖和你手下的编剧们就不可以原谅了!
我再强调一遍,好孩子们要牢记:雷雨天,请小心用电!
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
编剧的逻辑问题是阴沟里翻船十次就可大获全胜,这什么玩意逻辑。
挺好的,又是凌晨2点看完的.
片名这个最好,蒙古王: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单纯加星给大气的画面。
画面真美,不够细致,有点神话
还可以
由俄国导演历时4年拍摄,同样充满俄国的人文主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历史都能让我觉得有收获的。镜头很宏大和华美。 一些不喜欢历史的人可能会很讨厌这么“慢吞吞”的电影
不知道有没有戏说的成分?被我这个浪漫主义者,看出爱情片的味道来……
铁木真成为王之前的经历,被打被踢被关被卖被追杀被抢老婆……很苦逼的一部文艺片,风景和服装满分,浅野忠信演得很沉稳,小扎木合很可爱。
拍的认真,取景不错,剧情不行。另外,西夏人不是说汉语。
嗯 。
男人的坚韧
背景音效加一分
额
铁木真这名字让我饿了。
只能说改编吧
故事性薄弱。
6/10。“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才是这片的主题吧。。。大体内容很简单,不就一奴隶流亡史嘛,被各种神展开(一见钟情、心灵感应、呼雷唤雨)后可信度几乎为负。不旦在节奏、群众场面等硬件处理上松散小气,摄影段位甚至不及一张风光片的诗意程度,对于战斗民族的电影水平来说真是太不应该了! @2014-07-14 01:50:51
听起来想日语
7分
蛮不错的,孙红雷虽然小眼睛 可惜演蒙古人还是不到位,感觉陈建斌会更适合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