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RNG被淘汰之后心情低落,想着找一部暴力动作爽片来排解一下。
看完《黑夜降临》之后发现不吐不快的地方更多,于是更加郁闷。
然后跑去打游戏,一直赢,越赢越难受。
德云色的解说,那些膨胀的垃圾BP,简直成了我的心理阴影。
第二天很疲惫地醒过来,决定以毒攻毒,主动给自己找点别的心理阴影,看完《哭声》之后发现果然有效,这他妈的邪门电影看完之后我心理阴影面积果然蹭蹭地涨。
总之,过了一个很糟糕的周末。
②把《黑夜降临》看做《突袭》系列原班人马打造的续作显然是个错误,因为《突袭》的导演加雷斯·埃文斯跑去好莱坞拍起了恐怖片,反而本片导演提莫·塔哈亚托以前拿手的是恐怖片。
所以导演拿出拍恐怖片的丰富经验,把印尼动作片的「狠辣」升级成了「血浆虐杀」。
但是喂招套路太明显,动作场面过分追求血浆,反而失去了基本的流畅与美感,道具元素的应用也完全算不上新奇。
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部非常残忍的过分暴虐血腥的动作片,并且显然不会对剧情抱有任何期待,但剧作层面的巨大割裂依旧令人费解,见过很多次的萝莉配大叔,但第一次见到「大叔」可以接棒来。
③让伊科.乌艾斯演反派只是一种无意义的噱头。
不如学习托尼贾,让他来中国乃至去好莱坞谋差事,颜值身材真功夫摆在那儿,远远好过继续呆在印尼这个小鱼塘。
④表扬一下锤妹。
真正的顶级打女,顶级的混血儿颜值,顶级的身手,还有顶级的冷艳气场,啊啊啊,被秒杀。
⑤不要试图和《突袭》比,《突袭1、2》是十几年难遇的顶级动作爽片,必看经典级别。
好到了即使是加雷斯·埃文斯本人也没信心拍《突袭3》的地步。
20181023
涉及剧透!
涉及剧透!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伊托可能先前看过一部叫做《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被主人公深深的打动,发誓我也要自我救赎。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无辜的眼神,成为他自我救赎的药引子。
“我不能再这么活了!
我怎么可以滥杀无辜?
”于是杀死了所有的同伴,救走小女孩。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自己完成救赎,为什么连累你的朋友,他们有什么罪要帮着你趟这个雷?
难道是他们也需要救赎?
你并没有提前和人家商量吧……你看回想下你看的《肖申克的救赎》,人家是救赎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有罪的犯人,给他们爱与啤酒。
你自己确实给朋友带来了杀戮与死亡。
想到一个小故事,屠夫和和尚住对门,两个人早上互相当做彼此的闹钟。
屠夫死了上了天堂,因为他叫和尚起床念经,和尚下了地狱,因为他叫屠夫起床杀戮。
所以你的心是善良的,没有错,但是你做了什么真的很重要。
——分割线都流行暴力美学,可是我只看了一点美——女生在灯箱处打架,粉红灯和蓝色灭蚊灯交错的灯光。
其他的打斗,警车内算很棒的了。
设计的巧妙。
很烂,真的很烂!
故事经不起任何推敲,没有任何逻辑的电影,为了救一个女孩损失自己的所有兄弟,主角到了电影五十分钟左右才知道女孩的名字,和女孩的互动几乎为零,就甘愿为一个小女孩让自己的兄弟死光。
打斗场面除了血腥没别的,套招严重,全是降智行为,有枪不用,二十个人打一个人要轮流上,人人都是铁人,前十分钟的打斗还好,后面全是重复前十分钟的打斗场景。
只要不打脖子就不会死,这个片子建议改成脖子争夺战,只要不碰到脖子就一定不会死。
全程当成喜剧片看的,没有一个人物动机是可以站得住脚的,甚至我看完不知道那个像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女的叫什么,真的很无语的片子,真的别看,是我最近几年看的最烂的片子,没有之一,我真的不懂是谁在给这个片子打高分。
甚至这坨答辩电影 最后唯一感觉要爽的爽点给你寸止了,我真的不懂受众到底谁
基本上是突袭的原班人马,除了没看到熟悉的疯狗大叔。
让我怀疑印尼的男星是不是人数上有时候有点少?
也可能是为了保证口碑和吸引老观众,这几个人合作的电影还都没让人失望过。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作片,说实在的。
这几年除了这帮人,我没有再看到什么像样的好莱坞或者是其他地区的动作片会让人有这种血脉喷张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拽紧拳头、浑身肌肉紧张,等打完了才发现自己浑身僵硬。
极寒之城和皇牌特工都还是偏艺术一些,少了点原始野蛮的味道。
让我有一种当年第一次看到托尼贾的拳霸时的感觉:打斗有新鲜感,拳拳到肉。
动作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顺便说一句,动作片去他妈的各种分镜头,要的就是一镜直落的连贯性。
国内和港台某些演员根本就没有动作功底,所以只能靠各种镜头剪接拼凑,一个动作能给你剪出十八个分镜头来再循环、慢动作、加快重播。
这种恶心的动作场面在2000到2010之间简直演绎到极致。
近几年还算马马虎虎有一两部动作片还成。
香港的动作片曾经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动作漂亮、身手敏捷、创意很足。
可惜现在不但原来的特点没得到传承,后起之秀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相比之下,印尼的动作片在继承了泰国动作片的特点之上又有了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在血腥程度上有更好的表现。
我真的还是蛮怀念80年代的血浆片,只是那时候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表达血浆以外的效果和逻辑,现在印尼的动作片满足了我的需求。
基本上以小刀连续抽插+长武器猛砍,要做的只是把血淋淋的肠子、骨头、脑浆打得满场乱飞就好了。
B级片爱好者其实要求也就这样,为什么很多标榜恐怖片的都拍不出这个效果?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就是动作片通常的毛病吧。
剧情显得很单薄,没有什么人物刻画和张力。
很多时候会感觉到他是为了表现动作场面而去刻意的营造,龙套都是梗着脖子去撞刀、或者挺着胸膛找腿踹。
男主朋友被突袭那场打斗尚能理解,男主最后杀入拳馆那段赤手空拳硬肝就太牵强了,好歹捡一把刀砍省时省力,但就是要表现各种打击感所以每种武器和套路用一遍。
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处理的再自然一些就更好了。
很多人对托尼贾当年寄予厚望,可惜后来拍得几部太过重复雷同,很快就会被市场厌倦的,希望这几位不要重蹈覆辙。
《嗜人之夜 》(The Night Comes for Us) 印度尼西亚电影自《突袭》(The Raid)之后,用暴力开创了银幕新画风。
银幕上砍刀与冲锋枪齐上,一把撕开国门,血呼呼地大步走向世界。
因为全世界对拳头和献血的理解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拳头和献血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
就像当年李小龙、成龙一样,印尼电影也发狠了。
不是这几部格斗之作,还真没怎么看过印尼电影。
几年前电影《突袭》(The Raid)还是印尼和美国合拍的,等到《嗜人之夜》(The Night Comes for Us)的时候,印尼已经可以自己单干了。
不过网飞公司在电影里掺和了一脚,估计网飞公司以后会是最大的电影公司。
为毛印尼能拍出这样具备世界共同语言的电影呢,当然跟印尼曾经被迫输入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等多元文化有关,博采众长,容易具备国际视野。
印尼是千岛之国,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印尼,如果不信教的话,那就会被定义为共产党人……打住,不说地理,继续说电影。
(电影海报) 要说剧情,基本没有,干就完了,反正就是为了一个小丫头活着,大批壮汉小批美妇都OVER的故事。
不能剧透,其实那剧情也就一句话的事,没什么可透。
简单来说是部黑帮内部火拼的电影,说的是名叫“六海棠”的黑帮内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六人组,为了救个小女孩最终被团灭的故事。
电影里百分之八十的镜头那叫一个鲜血淋漓、血肉横飞、血肉模糊……不能再扔成语了,咱们聊聊这个一路打的电影,看看都安排了些什么场景。
(以下画面没有因过于血腥而容易引起极度不适的图片)会所包厢安保战。
会所里嘛,空间狭小,无法施展大开大合的套路,“六海棠”之最帅小锅多以擒拿法折胳膊断腿骨,以一敌十。
武器自然是包厢里最为常见的玻璃制品,酒瓶和杯子。
(会所包厢安保战) 屠宰场内攻坚战。
“六海棠”之最狠领袖伊拖赤手空拳一个人跑去屠宰场,剿灭了二十多个黑帮贩毒成员兼切肉屠夫。
屠宰场里各种砍骨刀剔肉刀割肉刀电锯铁钩甚至骨头齐刷刷上阵,四周挂着的食用肉块成了背景。
战斗结束,伊拖虽然大胜却被另一拨人擒住。
(屠宰场内攻坚战) 居民楼里攻防战。
“六海棠”之最猛大哥法迪赫和“六海棠”之最肥瘸腿白鲍勃大战攻进来的三合会成员,在玄关和客厅处展开各种以少胜多的防守拉锯战,此处战役以砍刀为主,叮叮当当不绝于耳。
战斗以最肥瘸腿白鲍勃牺牲结束,最猛大哥法迪赫带着小女孩撤退至地下车库。
因为是家居战,防守方的武器多是桌椅板凳和烧水壶等日用品为主。
(居民楼里攻防战) 警车牢笼脱困战。
伊拖在警车里为了逃跑,在戴着手铐的情况下,一个人成功消灭了看护他的五个人。
警车空间狭小,伊拖靠蛮力掰歪对着他招呼的轻重武器和胳膊大腿,并抢夺一只电击棍赢得最终胜利,顺便还炸开了警车后厢,逃得生天。
(警车牢笼脱困战) 地下车库逃亡战。
“六海棠”之最猛大哥法迪赫带着小女孩想逃跑,却被层出不穷的黑帮各种长枪拦截,把个老款豪车打得稀烂,没办法,最猛大哥只能挂了,不过小女孩却被人救走。
(地下车库逃亡战) 全面铺开终结战。
接下来就是台球室大战、电梯大战、修理车间大战、走廊大战,在码头上完成最后一战。
各个场景一路打到底,冷热兵器肉拳轮番上阵。
(码头最后一战)
(两个女人互战,导演贴心安排粉色背景灯)
(主战冷兵器-砍刀)
(摄像机从后背拍,象游戏画面)
(不可或缺的性感妖娆女杀手)
关注喜米电影汇,好嗨哟
为了评价这个片子才专门注册,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给这个片子那么高分,真的是压抑久了所以看到暴力血腥就high了?
客观讲故事烂,叙事烂,角色刻画还行,其它电影该有的作为商业片也算是不少,但只能说一般,中规中矩,离出色甚至出彩差的太远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暴力打斗和动作,其实了解动作片怎么拍的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这片子的短板甚至穿帮,举个简单例子,鲍勃保护小女孩那场戏,那么多人堵在门口,却一个一个进来被收拾,剩下的就跟群演一样在门外徘徊,这种设计只能说刚达到90年代初港片群战的拍摄技法,估计成龙洪金宝看到后要笑尿裤子了然后,如果没有广电的限制,呵呵,基本上国内分分钟灭掉这种水平的制作,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上,广电敢说是全宇宙第二大阻力那就没人敢说是第一。
最后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98年对华裔印尼公民(没错,这些人不是中国公民,是已经世世代代居住在本地的早已本地化的华裔,是印尼公民)作出过种族大屠杀的印尼,拍一部暴力血腥的片子却让“中国”不管是人还是组织成为屠村的大恶反派,说实话真的无法接受这种洗地行为,印尼人反而成了反抗暴力反抗不良的正义者,呵呵,滚粗。
作为一个动作片,或者说打斗片的爱好者(动作片范围太广了)来说,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电影了,那时候片名还叫嗜人之夜,一直期待着,19号总算上映了,20号已经有资源了,不得不感慨资源共享时代的美好,看完之后感觉这是一部升级版印尼血腥动作片,感官非常爽,全片充斥着大量血腥暴力和令人不适的镜头,虽然很爽但是感觉如果适可而止一些会更好,一味的追求血腥暴力,给人一种视觉疲劳感,突袭中的血腥镜头很多都是一闪而过,增加了暴力的感觉又恰到好处,本片虽然血腥暴力增强,但是动作戏质量又下降了,全片打斗节奏过慢,犯了伊科之前精武战士的毛病,每到血腥的地方,镜头都会特写着重血腥特效,而损失动作的连贯性,使打斗过于平庸,血腥才是特点,最后的反派对决伊科刚出手使用了班卡西拉,才感觉印尼特有的动作风格又回来了,但是也只是结尾的最后一场而已,而且感觉最后双雄对决有两个镜头设计致敬了甄子丹的导火线里最后一场打斗,总之全片印尼动作片的风格特点很突出,血腥暴力,但是对比突袭,尤其是突袭2还有一定差距,另外谈谈动作片大环境,看看伊科的豆瓣发现之后的电影排期都是合拍片了(什么吴门刺客,优步危机都是什么鬼),加雷斯也不拍突袭3了,这种类型的印尼动作片看完这部不知道下一部什么时候了,演员导演都在不断转型,特别怀念看甄子丹的导火线,吴京的黑拳,托尼贾的拳霸1的那个时候,对比一下现在甄子丹的大师兄就会怀念过去,最后还是珍惜吧,黑夜降临在动作片里绝对值五星好评。
我本人是很喜欢看这种血腥暴力的肉搏动作片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部片子我很满意。
但是,这也太不连贯了!
每次打之前,都要缓一下,最明显就是俩女杀手第一次去抓小女孩,摆pose,然后这边一个一个上去葫芦娃救爷爷,不紧不慢,节奏明显慢了许多。
还有伊科夜总会干架,音乐响起,开始动手,突然发现不太对。
因为伊科并不是一气呵成地暴打对方,而是打—收—打—收。
我不懂武术,但我个人觉得这一段动作设计有点问题。
在我看来,最后的主角和伊科的男人大战,才应该是打戏该有的节奏。
剧情其实可以讲更多一点。
比如说兄弟多年之后相见,其实这个可以利用这个拍出相爱相杀的剧情,可惜两人相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互动。
主角救小女孩可以理解,但他那几个朋友,还有那位表弟,又有什么很重要的理由,把这位女孩看得比主角还重要呢?
我的天呀!
看得好爽啊!!
影片全程打斗血浆狂喷,简直是一场极致的血肉盛宴。
影片主要讲述男主因为想自我救赎,想保护一个小妹妹,带走了一波自己的兄弟,还自称自己不仅是在救小女孩,是在救自己,这就是你害死兄弟们的理由?
有点我有点接受不了。
除了这个以外,其他没有任何意见,打斗很精彩,血浆很好,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看着都疼,特别是男主兄弟们被团灭的场面,三个女的打斗场面,最后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最为刺激残忍和凶猛。
其实反派蕾丝白头女开场时也有点假,应该是视频剪辑的锅,想做帅帅的开场,然而我们肉眼可见的都没砍刀还喷血,最后一刀刺进别人喉咙的动作泰迦啦,估计得罪了剪辑师了。
女蕾丝的蹩脚中文,最后两个打斗的人都因对方闪躲不小心打到工字钢真是笑死我了,哈哈。
锤妹的掰手指也是相当的霸气啊,总之,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打斗血腥片,推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暴力电影一直深受观众的喜欢,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对打让观众肾上腺飙升。
血腥但不恶心,暴力的动作场面反而会呈现一种视觉美感,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当鲜血都从身体溅出的那一刻,观众体味到的不是恐怖和血腥,而是刺激和痛快。
感官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宣泄了暴力情绪。
说起暴力美学,脑子里便会浮现出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
在《杀死比尔》中,女主以血还血,以杀止杀。
每一次的刀光剑影都能与动脉邂逅,血花四溅的场景让我们无暇去探究复仇的意义,只有绝美暴力之花,怒放盛开。
今天也要跟大家推荐一部非常过瘾的暴力动作片。
虽然比不上《杀死比尔》,但也让人看得又爽又过瘾。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电影——嗜人之夜The Night Comes for Us
近几年,印尼的暴力动作片可谓是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
2011年,美国和印尼合拍的《突袭》仅用100万美元,便征服了全世界暴力电影爱好者的心。
之后的续集《突袭2:暴徒》,口碑节节攀升,IMDb上超10万观众给出了8分。
主演伊科·乌艾斯更是从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一跃成为重量级的动作明星。
这次,在《嗜人之夜》中伊科·乌艾斯甘做绿叶,出任大反派。
主角换成了《突袭》中的“队长”——印尼柔道运动员乔·塔斯利姆。
在鼎盛时期,东南亚的三合会控制着亚洲80%的走私活动。
利用臭名昭著的金三角渠道,作为他们的主要枢纽。
三合会从非法的毒品贸易、武器贸易和人口贩卖中谋取暴利。
为了避免这些渠道发生混乱、受到外界的干扰,三合会的首脑们组建了一小支精英代理团,允许他们以维护秩序和恪守规则的名义自由行使“极端手段”。
这只代理团共有6人,有男有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人们称他们为“六海堂”。
乔·塔斯利姆饰演的伊托是三合会挑选出来的六人之一,来保护帮会在东南亚的海洛因、可卡因和武器走私路线。
他身手矫健,心狠手辣,入会三年就被培养成一个冷酷的杀手。
东南亚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当地渔夫私吞了三合会的“货”,卖给小经销商。
被三合会发现后,派出伊托解决他们。
这次伊托却失手了。
作为一个嗜血狂魔,伊托执行任务从不问因果,手起刀落间,便为帮会解决掉一个又一个麻烦。
然而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杀人狂魔突然心软。
为了她,伊托背叛了整个帮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没加入三合会之前,伊托便有一大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带着“拖油瓶”,满身伤痕的伊托回到以前的“家”,原本希望兄弟们能帮衬着送他远走高飞,谁知却将三合会的杀手引来。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对伊托来说,放下屠刀不仅给自己、也给昔日的兄弟招来更多杀身之祸。
最为一部血浆片,《嗜人之夜》的暴力血腥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突袭》。
打斗场面从开始一直持续到结束,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鲜红一片。
在猪肉铺,活人裹着保鲜膜,屠夫拿着电锯开膛破肚,被血溅了一脸。
在香港夜总会,伊科·乌艾斯饰演的阿里安直接将酒瓶敲碎捅进客人的嘴里,接着又让他和玻璃桌面来了个零距离接触。
当伊托来到屠宰场寻仇时,电锯、骨头、屠刀、塑料门帘,随便拿起一件工具都可以成为他的杀人武器。
有的被飞来的横刀割伤眼睛,有的被铁钩勾住了脊背,有的被电锯划伤小腿,有的直接被冰冻的猪肉砸的血肉模糊…
血花四射,影片中的血浆仿佛不要钱似得,看的人目瞪口呆。
各种浮夸、血腥的杀人方式,真真将杀戮片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之后在仓库的大战,简直可以被封为年度最佳动作戏。
台球、灯管、球棍、锥子、玻璃、绳索…伊托看见什么,就抄起什么。
各种新奇的杀人方式在影片中几乎都来了一个遍!
给人一种“B级片就应该这么拍”视觉冲击!
在暴力动作片中,大多都以男性为主角。
但这几部影片中,女性的实力不容小觑。
《突袭2》中,锤子女在地铁上手持一堆起钉锤大开杀戒的场景让我记忆深刻。
这部影片中,女杀手的夺命绳索也非常吸睛。
一旦被它锁住,四肢分离,人头落地。
但俗话说的好,“武器越怪,死的越快”。
遇上真正的高手,小姐姐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儿。
如果说《突袭》是拳拳到肉,那么《黑夜降临》则是刀刀刺骨。
熟悉的配方,却是升级的味道,血腥度爆表。
有网友甚至在导演身上看到了昆汀的风采。
但总体来说,《嗜人之夜》的评分、口碑却没有《突袭》高。
武戏很猛很用力,但文戏却薄弱的一塌糊涂,缺乏过硬的剧情和连贯的逻辑,甚至还有点侮辱观众的智商。
做了三年杀人工具的冷血杀手突然幡然悔悟,决定金盆洗手,为了一个小女孩,反水杀了自己的一干手下。
操着一口尴尬中国话的老大上来就开始追杀伊托,而伊托的朋友们不问缘由地正义感爆棚,为了保护小女孩一个接一个像葫芦娃一样断送性命。
最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伊托的兄弟阿里安,一会救兄弟于危难之中,一会又出卖他们,人格分裂得毫无理由。
但这些剧情上的bug真的都被精彩的打戏给弥补了!
毕竟,最为一部以血腥暴力为主打的动作片,我们还想“要啥自行车”呢?爽就够啦!
后台回复“嗜人之夜”,有资源
跟风之作,剧情没理顺的前提下,打得再猛也不好看,何况打得还一般般。摸了一下大嫂的手,啥意思?蹩脚中文听得我想掏刀子。
耐着性子看着文戏等武戏,结果武戏一来直接掩面不想看。武指拉胯,打起来就那两招,亮点全在飙血断肢,动作慢如醉汉打架,同样是对于疼痛感的营造,以前港片演员搏击摔跤撞玻璃全是拿命去演,你这叫的再惨血流的再多观众也知道是假的。结尾boss战稍微回了点味道,但打着打着又玩起了金属切割。
3.5在没有和以往的作品做对比情况下,勉强3.5~这一部敌人是简单版,正方这边的人物都是加强版的,主角都快赶上类似于超人了。如果除开这个设定,动作衔接上在好一些,也许能4.0~
节奏奇慢,国语奇烂,动作视觉上偏假,力道感觉上没劲,光快进掉文戏都看不下去了~
印尼人血量真大,血包不要钱吗?乱砍乱捅都没有铺垫的,锤子女杀手,比突袭更血腥暴力,美工刀插脸,砍刀横刺脖子等等看着都痛,铁汉柔情兄弟相残,电影太宣扬暴力没啥意义
在2018年看过的动作片里可以排前三,《突袭》系列原班人马再度集结,除了男主乔·塔斯利姆和伊科·乌艾斯的生死对决(血腥指数很高),最大看点是《突袭2》的锤妹朱莉·埃斯特尔与其他两位彪悍女郎的三女PK,刀战、绳索,花样繁多,看到人直呼过瘾。导演上一部作品《爆头》让人大失所望,这次《嗜人之夜》直接火力全开。朱莉·埃斯特尔一定会成为世界级动作女星的。
《突袭》后衍生的印尼式暴力美学动作片,主演很眼熟,剧情整体可忽视,纯属走形式,动作戏刻意血腥,为暴力而暴力,少了突袭系列的流畅感和美感。不过前半段与后半段观感明显不同,后期的三女大战和结尾决战质量很高,渐入佳境,可惜整体没达到瑕不掩瑜的程度,是Netflix商业化运作的又一平庸之作。
我救的不仅仅是她,我也是在救自己。
立交桥上那场戏简直是搞笑,场景和光线没一个接上的。好多道具刀也太假了,特别影响代入感。动作戏也不够精彩,完全就是用血浆弥补设计缺陷。反派长的像河正宇,莘塔长得像黛安·克鲁格。
最喜欢这种暴力美学的电影。有《突袭2》的主角出演就是爽,不过电影中的主角换成了另一个印尼打星,他是跆拳道冠军,实力是有的。但还是无法超越前者,前者太暴力了,太好看了。血浆喷发的快感和拳拳到肉的视觉冲击没法说了。就是干!
《突袭》剧组新作,能看出打戏拿出了真本事,套招比《爆头》精彩,各种血腥、奇怪、浮夸的杀人方式也很过瘾,女同杀手真是“兵器越怪,死得越快”。至于剧情就比较扯淡了,三合会和中文台词很猎奇,小女孩救赎情节快成动作片标配了。
全程不停喊着“卧槽,天哪,好疼”看完的,这么多种不带重复的血腥花样也是服了。剧情什么的就不要在意了。
可以打,但是不能为了打而打,这跟《突袭》和《疾速追杀》完全不是一个level。
女杀手得打戏不错很有力度,不过看电影跑神了,就看到全程都在打,没啥剧情的样子。
打戏穿帮太多了……中文台词各种蹩脚
这片子就是《力王》的升级版啊,全程崩血全程掉手指全程血肉模糊,内容引起cult影迷严重舒适,强推~~~
越看越痛
喂招明显,一群反派排着队等挨揍。血腥有点过头,感觉不像是动作片而像屠宰场纪录片
2.5 剧情太糟糕了。。
悲壮无力而惨烈。结尾收的很好。可惜就在于兄弟情展开的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