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在2018年彻底失去了《纸牌屋》这块招牌的口碑,《超胆侠》等漫威剧又接连被砍,之后还要面对迪士尼带头的新一波新兴流媒体冲击,怎么办呢?
把高品质的新剧拿出来就行了。
9月“石头姐”艾玛·斯通主演的《疯子》笑傲秋季档,紧接着的冬季档Netflix再出惊喜之作,豆瓣评分更呈现上升趋势,近两千人评价,飙到了9.0分。
《柯明斯基理论》,又是一部有影帝级演员坐镇的新剧,笑中带泪,泪中带着生活的智慧。
顾名思义,“柯明斯基”就是本剧的男主角,“理论”门面上是之他的表演理论。
第一集一开场就是他课上的演讲,教后辈们怎么演戏。
他认为演员就像上帝一样,赋予剧中角色生命,热爱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然后,还必须抽身出来。
因为最终,真爱,上帝的爱,就是放手。
开场的这番理论或是全剧的主题,看似是表演理论,实际上是生活的理论。
Sandy Kominsky,他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好莱坞演员,年老之后成为了许多明星演员的表演导师,其中就包括,《阿甘正传》莎莉·菲尔德,《电视台风云》费·唐纳薇,《教父》黛安·基顿,个个都是奥斯卡影后。
台词中提及的许多名人也成为了剧中的小彩蛋。
风光不再的Sandy难免要面对试镜失败的事实,在和经纪人好友Norman的首场对话中,“种族多元化”的议题让人倍感熟悉。
他被一个黑人演员取代了,事实上就要是说明,他已经过气了。
扮演他的迈克尔·道格拉斯状况可能要好一些。
他在1988年拿到奥斯卡影帝,30年后演艺生涯再次焕发新生。
《蚁人2》中,他将初代蚁人的倔脾气演出了喜剧效果,与初代黄蜂女的爱情甚是感人,有时候会让人以为他这个老头子其实才是男主角。
同期他主演的华语电影《动物世界》也收获好评,票房成绩十分不错。
11月,正式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
当然他早已经有资格留名,只不过是因为家离洛杉矶太远,总是找不到时间来参加仪式。
《柯明斯基理论》是他随潮流“被逼”去拍美剧的首部作品,然后就拿到了明年金球奖视帝的提名,这部高分美剧也提名了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饰演Sandy的经纪人兼好友Norman的艾伦·阿金,则入围电视类最佳男配角。
艾伦·阿金是《三个老枪手》之一,他比迈克尔·道格拉斯还要大10岁,年过80依然年年演戏,从《剪刀手爱德华》、《阳光小美女》,再到《逃离德黑兰》,像迈克尔·凯恩、摩根·弗里曼一样,是如今好莱坞的超级王牌配角。
有两位重量级老戏骨驾到,《柯明斯基理论》在表演上自然是不用说的。
在第一集他们就示范了教科书式的哭戏。
当得知好友病危之时,Sandy先是悲伤地叹气,眼睛马上泛红,但是没有流泪,而是强忍泪水。
这恰好对应了之前的台词,“哭泣是一种公认的悲伤的表达方式,但当人们真正失去所爱之人之时,内心其实是五味杂陈的,表现出来并不太好。
”成年人总是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哭,忽然之间号啕大哭的话那就未免太出戏了。
更何况,Sandy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前面好几场戏已经塑造地很清楚了。
他是绝对不会在旁人面前哭出来的。
艾伦·阿金可以更放开一些,因为病危的人是Norman的妻子Eileen。
不过他也没有掉眼泪,而是加快了眨眼的速度,一个人快要哭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而台词中流露着一丝懊悔,和百般的无奈。
不需要加什么悲壮的配乐,两个人光用演技就能把观众的情绪拉到了低点。
《柯明斯基理论》就是这么一部淡淡的生活剧,剧情出现波折的时候,角色的艰难让人揪心。
别以为到七老八十退休之后就可以安养天年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难,想必本剧能让老一辈们感同身受。
年轻一辈也能通过本剧了解到老年人的生活,原来比想象中的更有趣,也更不容易。
他们并不会因为上了年纪而接受孤独,依然可以约会找对象。
有事没事还会爆下黄段子。
老友之间还是会相互支持和调侃。
他们除了要像年轻人一样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更要面临身体上的难题。
乃至是来自死亡的终极挑战。
一位网友评论道,“所以到了老年,生活并不会变得更轻松一点哦,一样的有约会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友情问题要处理,为什么一到了中国的电视剧里,老年人就只能做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了呢。
”
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往往能有全新的感悟。
《柯明斯基理论》给年轻一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矫情不鸡汤,许多台词都令人感同身受。
别以为会用个微信支付宝就很懂生活了,不活到七老八十,我们永远尝不到人生真正的味道。
像Sandy和Norman这样的老人和时代脱节,不知道推特这些软件是何物,但他们很清楚知道,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要坚持活下去。
“……”原来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柯明斯基理论》首播季一共8集,平均每集约30分钟,2018年11月16已经在Netflix平台全季上线播出。
就算没有学会什么大道理,看着两个老戏骨耍嘴炮何尝也不是一件人生趣事。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痛苦孤独的时刻,苦中作乐,且行且歌。
影片体现了一种举重若轻,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没有刻奇,没有深刻,没有死死抓住不肯放手越钻越深的悲痛。
最打动我的一幕,当属,Lisa对Sandy说,Don't take for granted. 之后,Sandy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把资产转给女儿,真情流露表达感谢。
也重新赢得了Lisa的芳心。
这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一个人不被爱,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
或许像Sandy一样,他们不为别人付出,或者不知道如何为别人付出,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
尊重他人,懂得如何相处,聪明地为对的人付出,爱和生命力才会流动起来,源源不断。
年轻女孩的青涩美丽,与成熟女性的魅力相比,大概就是萤火之光和日月之辉的区别。
在强大的内心力量面前,青春亦相形见绌。
成为自己,为自己选择,也为自己负责。
不要把他人和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当然更不要让别人这样对待你人生中没有混蛋名额,not even for my parents.
第一季共八集,每集30分钟,一天刷完,还意犹未尽。
身为演员的Sandy近两年没有接片,靠着自己表演工作室维生。
虽然离婚三次,好在还有女儿作为工作伙伴陪伴左右,并还颇具魅力,成功“勾搭”自己的学生Lisa,前列腺出问题了slow cancer,也不忘证明一下自己的pennis。
他的经纪人也是长达几十年的好朋友Norman,在第一集中就失去了陪伴自己46年的妻子,45岁的女儿又第八次进了戒毒所,幸好他还很有钱。
但当女儿从戒毒所跑出追逐在他们离去的汽车后,估计他也崩溃了,他想到了suicide。
Sandy经常与幻想中的妻子对话,例如商量是否要帮Sandy还逃税的30万,但当头脑中的妻子,妈妈,外婆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时,他终于受不了,一个人穿着睡衣就冲出了自己家门。
幸好他还可以打电话给Sandy。。。。
可是又有几人能拥有Sandy这样一个陪自己老去,还能说知心话的朋友呢。。。。
Sandy把Norman送回家,但心中依然迷茫的Norman坐在床上问Money doesn't matter anymore. Sex doesn't matter。。。
.who am I why am I here。。。
Maybe life has no meaning and best we can hope for is just being nice 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本身就难,但亲爱的不在,身体衰老时,什么才能支撑自己走下去呢。。。
扎心了。。。
快四十的我也不能回答。。。
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但折腾的动力在哪里呢。。。
下一季会找到答案吗?。。
期待ying
去年就看到说这个剧集的介绍了,道格拉斯这样的大牌也来拍电视剧,想着还是要看看。
但是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看。
看了以后,觉得还是很适合我现在的心境,虽然我还没老到觉得人生没什么乐趣的时候,但最近的种种经历,真得觉得诺曼说得是对的:人生就是充满了苦难,没有什么好的时候的。
怎么办,看完了以后想人要有勇气活下去,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在乎的支点啊,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
所以,我也要尽力去寻找自己的支点。
孩子就是我最重要的支点,那么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培养成了诺曼的孩子那样,不过我没有那样的担心,我的孩子怎么也不会变成那样的。
诺曼那么有钱,但到老了,老婆死了以后,也觉得生活的没有意思,看来人到了老年伴侣真得很重要,不过又想想,诺曼和艾琳的感情很好,而且诺曼是男人,所以会觉得伴侣死了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两条我都不是,所以对我应该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所以,不用去担心。
我老了,好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找点生活乐趣最重要。
感觉编剧在考虑公平的原则,也许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享受的快乐是一样的,诺曼有钱,有女人缘,生活无忧,但老婆死了,女儿吸毒,而桑迪没钱,也没老婆,但是女儿非常好,只有一点点女人缘,而且还算是一个老帅哥。
还有一个感慨,国外影视 行业还是发达的多啊,中国什么时候会出一部有两个老头作为主演的电视剧啊!
国外这种不少了,《极品基老伴》,甚至还有,以两个老太太作为主演的电视剧,《同妻俱乐部》。
不过觉得《同妻俱乐部》没这个好看,虽然也是人生的感悟,而且也是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额真面目并且还能够热爱它。
变老之后,你会忧愁什么?
三天两头的大病小病,退休待在家里无聊得发慌,寡人一个,没钱也没有颜值了,被人嫌弃,年轻的梦想还没完成但也无力完成了…听起来老年是否又是一无是处的“丧”?
其实也不一定,也可能是一段暖心的老年生活小品。
《柯明斯基理论》就是这样一部可以说相当冷门但非常优秀的美剧。
看过的人并不多,但看过的人基本上都给了高分。
可以这么说,人生有许多面,《狗十三》展现了青春的困境,《柯明斯基的理论》则展现了老年的困境——以喜剧的方式;《我的天才女友》描绘了两个女性之间隐秘而微妙的友谊,《柯明斯基的理论》则描绘了两个男性之间从一起打拼到互相扶持的友谊——以一种毒舌互损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问,人老了到底是不是很悲哀,不如来上一堂《柯明斯基理论》课,看一看这两个老男人的生活就明白了——当然惨了,每个人一定都会变惨的,但这其实也没什么。
01.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老头/老太太为什么叫《柯明斯基理论》?
可能是本剧编剧的个人风格,在这之前他是《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可能是主角之一柯明斯基这个老演员总结出来的表演理论。
剧里的他经营着一家表演培训中心,他对年轻人说,表演就是扮演上帝,要创造万物,你要生命,BOOM一下就活了,你要死亡,BOOM一下就死了,当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关键词“BOOM”并划上两道横线以示重点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部喜剧了;
当然也可能这标题就是这部剧的故事核心——逐渐退出世界的舞台的老年人和他们的生存智慧。
是什么样的老年人呢?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桑迪·柯明斯基,他踏进教室的开场语是——说了一百遍了,我是演员,不是水管工,不要再把马桶堵了。
另一个是他的经纪人兼老友诺曼,承受着妻子因病逝世的痛苦,还要面对一个嗑药的45岁女儿,当他要为逝去的妻子购买棺材时,他与销售人员来回商讨了半天,始终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浮木或沉船木造的棺材就不能实现?
去海边找几块木头,回来做成棺材不就行了吗?
桑迪和诺曼必然没有想过自己走到事业和生活的老年期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自然也不会想到会成为什么样的老人,他们最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竟然变得如此难以相处。
但其实,难以相处,又挑剔,又敏感脆弱,才是他们这群老年人在外人眼里的常态。
德国一份研究显示,根据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发展与年轻人相反,所呈现的趋势是:除了情绪不稳定性在走高,逐渐偏向神经质,其他几个正面积极的特征,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开放性都在逐渐走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因为老年人知道自己身心机能在衰退,所以为了避免危险和注重健康,他们会变得更为小心翼翼、斤斤计较;在文化生活、社交生活、智力活动上,他们也不再那么积极主动,不再那么包容一切;他们可能也不会再愿意按部就班地去尽职工作……于是,我们看到了剧中这两个固执又古怪的老头子。
02. 理想降级的,不止是年轻人年老,不止意味着你与这个世界难以相处,如果世界是个丛林,那么年老也意味着必然地退出竞争中心。
换句话说,理想降级,不止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同样也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桑迪有着三段不幸的婚姻,有过事业的辉煌,如今虽“贵为”表演大师,可是向桑迪学习表演的学生会接到一个洗发水广告,然后投资比特币,回头嘲笑他都不知道比特币。
而他的老朋友诺曼会告诉他,虽然《生活大爆炸》的那群小孩子每周赚100万,可是这样的情景喜剧,他连一个客串的角色都接不到。
剩下唯一维持自尊和事业的恐怕就是他的表演培训机构。
诺曼自己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公司会议里听下属发言他甚至需要有人翻译。
从这两位主角身上挪开,剧中一个不起眼的龙套角色也许更能揭示美国老年人的现状——一个步履蹒跚端盘送水的服务员。
据美国劳工部的资料现实,从2008-2018,虽然美国的生育率没有明显下降,也不缺劳动力,但过去十几年来,美国的新增就业机会一直未能超过失业人数,然而就在今年,首次实现了超越。
这转好的现象被归因于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快餐行业正是劳动力短缺的时候,而这些年轻人不太会看上的、门槛低薪酬低的体力活,老年人就成了主力。
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是65岁,65岁以上的劳动力增速是16-25岁劳动力的四至五倍,而老年人喜欢当一个洗碗工,或者带上炸鸡店的帽子,一是因为这可以填充他们退休后的时间,二是洗碗端盘收账的工作容易胜任,三是大部分快餐行业也愿意雇佣老年人,因为他们待人更为和善。
想象一下,年轻时,你曾经是某个行业的佼佼者甚至领导人,年老时,你可能正走在餐厅油腻的走廊上颤巍巍地端着一盘薯条炸鸡。
03. 做一个很“酷”的老人还是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这很丧吗?
美国的老年服务员会告诉你,不会啊,我很喜欢这个快餐店的氛围,《柯明斯基理论》也会告诉你,不会啊,你也可以很酷。
尽管剧中的这几个老人家,他们的生活会让我们跟着一起发愁发笑,但我们不会为他们担心。
最为印象深刻的例子,便是诺曼妻子艾琳,一位忍受的长期病痛最终离世的老人。
看看她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葬礼的。
她提前写好葬礼安排指南,除了交待棺材要用浮木或沉船木的材质制作以外,还交待要有黑人女歌手演唱《果酱女郎》,要有喜剧表演者担当主持,要有变装者献唱,甚至细致到葬礼上的某个人她很喜欢,可以说话,但最好不超过4-5分钟,否则就应该闭嘴。
虽然在这部剧里,艾琳活不过两集,而且并没有几个镜头,但一个葬礼,就能看出她不是一个郁郁寡欢的病人,相反,她有着极为洒脱的人生态度。
与这些美国的老人相比,尽管有文化的差别,有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差别,但年老必然遇到的打击是一样的,一样与时代脱轨、经历人生的失意和被遗弃、经历生死离别。
可同时,你又会觉得,尽管他们也要遭遇这些必然的苦难,但他们还是会享受生活。
桑迪在课上结识了一位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老年学生,他们也许会有一场黄昏恋,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约会赶上艾琳病发入院,第二次约会,就是艾琳的葬礼。
可是桑迪会开玩笑说,这挺自然的。
理所当然地想到自己老去的父母,似乎父母永远在为我们担心,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然后是小孩的成长和教育,好像他们一辈子都应该为我们操心才对得起“父母”两个字,而我们其实希望他们能够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也许剧中的老人最令人羡慕的地方是,他们拥有的从容和坦然。
04. 苦难是美好的果皮关于优秀的喜剧,我们早就达成了共识:悲剧是喜剧的内核。
但《柯明斯基理论》并不丧,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成功的喜剧,比如《马男波杰克》也是一部很成功的喜剧,但你会觉得丧,可是在桑迪和诺曼的老年生活里,我们还能达成另一个共识,那就是美好通常是被苦难包裹着的。
电影《大鱼》里说,事情越艰难,往往最后越能得到丰厚的果实。
恐怕所有苦与甜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当然可以破口大骂生活真痛苦!
但,这会不会也是我们品尝美好的一个良机?
既然老年是每个人最终要独自走完的必经之路,那么最后以让·雅克·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的所思所想作结也许最恰当不过:当我静静思考自己的灵魂在一生中面对不同处境所表现出的不同状态时,让我极度惊讶的一点是:虽然遭受了种种的阴谋算计,但是我对于善与恶的感知与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相比竟然完全不成比例。
我人生中短暂的兴盛时期对我的影响内在而持久,却几乎没有在我心中留下什么愉快的回忆;相反,在我经受人生的种种苦难时,我却时常感到温存而令人动容的美好情感,仿佛一剂良药敷在我伤痕累累的心上,将痛苦转化成了快感。
时过境迁,我只能回忆起这些美好的情感,不再记得与之同时加诸我身的折磨。
看起来,我似乎在苦痛中更多地品尝了生命的美好,好像只有当命运将情感紧紧束缚在我心头,让我专注本心,丝毫没有为他人在意的身外之物分心的时候,我才是真正地活着。
至于别人在意的那些事情,本身并不值得费心,只有自以为幸福的人才会将那些事情当作头等大事。
参考资料:《人到老年,性情大变?
》,果壳《美国老年劳动力增速四倍于年轻人,快餐店成这些老人新去处》,好奇心日报本文原载于看理想公众号(ID: ikanlixiang),原标题为《 豆瓣9分的冷门美剧,原来人生可以一直幽默到老》,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看理想。
关注看理想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神私货。
这年头的老牌大咖奥斯卡得主们,不是去演超英就是去小荧幕了。
迈克尔·道格拉斯老爷子,两样都占,就是要让你们看看,一把年纪,游刃有余。
拉上一起来玩耍的艾伦·阿金爷爷,也是奥提四次还拿过一次的那种。
光是冲着这卡司,《柯明斯基理论》就值得一看——两位老戏骨飙戏,怎么也得见识一下不是?
更何况掌大局的是参与过《好汉两个半》、《生活大爆炸》和《极品老妈》的制作人查克·罗瑞,信得过。
这剧可不只是主创团队牛掰:质量上,口碑和评分都很棒,还提名了明年初金球奖的音喜类最佳剧集、最佳男主和最佳男配。
豆瓣评分8.9,IMDb评分8.3
金球奖官方提名名单俩老爷子凑一块打嘴炮,本剧不意外地挖出“衰老”这个话题来讨论;毫不含蓄、毫不掩饰,人老了之后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啥问题,这剧里十有八九都能看到。
爷爷们用行云流水的演技,诠释着“人上了年纪更没啥好遮遮掩掩了”这道理。
假装画风很正经,其实毒舌黄腔全程没少过,俩风趣幽默的老爷子,作为多年老友,相爱相杀不能停——在剧中,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可算是大写的“相依为命”了。
那点儿gay里gay气,活了七八十岁了也更顾不上往字里行间藏了……
老了就不能眉来眼去?
胡说。
道格拉斯老爷子饰演的表演教授,到了晚年仍有雄心壮志;阿金爷爷演他的好基友兼经纪人,俩人遭遇再多变故、经历再多大事小事,也一直陪伴彼此。
能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下,顺便也继续摸索着,一辈子都没太摸清的人生奥义。
老了老了,依旧要说:开心就好。
[柯明斯基理论]01边走边笑关于死亡这件事作为美式黑色幽默小品,这剧热度貌似不高,看过的人却没有不被惊喜到的。
爷爷们大半辈子演过各种角色,这回彻底把喜剧才能秀了个通透。
老年生活,有人看着悲惨,有人看着带感。
对这俩老爷子来说,就像裹着糖衣的狗粪。
见面就喷,最佳损友嗯,确认完画风,咱再进入正题。
多数老年人面对的最大话题,无疑就是疾病和死亡。
首先要处理的,不是自己的离世,而是身边人——再不服老的人,发现亲近的人陆续撒手而去的时候,恐怕多多少少也会担忧起来。
剧中一上来就把这个议题甩到大家面前:诺曼的妻子——柯明斯基同样很爱的女人去世了,生活面临巨大改变,该怎么面对?
平日里吐不出半个象牙的基友,到这种时候还是靠得住不同的人态度也不同。
对于道格拉斯饰演的柯明斯基来说,这是一次失去,更是一个警示:未竟的事业该抓紧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该注意了,没处理好的家庭关系该重视了——该爱的人该好好去爱了,该干的事该好好去干了。
桑迪·柯明斯基意识到自己早已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他有三次失败的婚姻,一个勉强住在他身边的成年女儿和一个不断反抗的身体。
催老友给自己找更多的工作
再次尝试认真的恋爱关系
接受和感激女儿的帮助
乖乖看病接受治疗
最重要的,还得安慰安慰自己大家眼里的老顽固老混球,一系列的改变可谓叫人耳目一新。
这些事儿本来都是柯明斯基的大难题,如今生活态度一转,有了决心就有了动力——老年生活,还得靠好好活着的信念撑着。
几十年后大家估计都会有共感的。
而对于艾伦·阿金饰演的诺曼来说,这大概是他这辈子承受过最大的一次打击。
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这个陪伴他几十年的女人更重要,然而她已去了;与柯明斯基突如其来的醒悟不同,没有她的世界,于诺曼再也不一样了……
他开始在脑中和亡妻交流,他看到她未取的裙子后坐在干洗店哭泣他很清楚地知道妻子已不在人世,但他必须得到她的生活指点:怎么继续应对老友的混蛋体质?
怎么解决和生活失调的女儿之间的巨大矛盾?
如果没有妻子端着茶坐在身边微笑,他会彻底迷失方向。
“我一点也不好”直到本季的结尾,诺曼穿着睡衣独自走在街边——硬撑了一整季、勉强打趣、试图面对落差的他,此刻完全失魂落魄状,乍看如疯了几分;你知道我为什么感觉根本不好吗?
“我比我妻子活得长。
”而这,打垮了我。
再多的玩笑话,再频繁地将她的模样描画在身旁、继续与之对话,都不能弥补心里那个永远填不上的缺口。
而能将他暂时拉出这深不见底泥沼的,依旧是他那臭屁的老伙计:
“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
”关键时刻,还是您老会说话。
亲爱的哥们啊,只要你相信我,咱们没什么坎儿过不去,只要我还活着,你就可以依靠我;我把我的麻烦事儿交给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心结交给我。
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02好好活着哪怕只剩下一天网飞,这种小年轻玩儿的东西,接触上了74岁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他们要这位来自[华尔街]的影帝,饰演本站最新情景喜剧的邋遢落魄男主角。
对于道格拉斯老爷子来说,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offer了,我就大发慈悲接受吧。
“优雅而亲切愉快地出演,是唯一的方法。
”事实证明,谁想拍一部关于衰老的喜剧,迈克尔·道格拉斯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观众的认知里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从[本能]到[蚁人]年轻时浑身精英气的道格拉斯,以他最著名的几个“美式资本家大男子主义”角色为典型;多数狡猾狠辣心机重,优雅而富有侵略性,没啥笑容还依旧藏着刀。
进入老年时期,并没有留在这一固定形象里,他反而接触了更多的角色类型——动作片,喜剧片,受这个时代喜欢的,老爷子就能驾驭得来。
在好莱坞红极一时,成为全民偶像,道格拉斯知道如何掌控这种荣誉;他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拘泥于同一标签中——剧中柯明斯基的骤然暗淡,并没有发生在道格拉斯身上。
道格拉斯视角的愈发多变,和近年他本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关系2010年被诊断出喉癌(“杏仁大小的肿瘤”),并最终克服了疾病——老爷子最近的生命章节充满了动荡不安,在他职业表现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角色中那些温暖而独特的元素。
他喜欢冒险,不做长期计划和打算,随遇而安,时刻准备临时发挥:“我从不知道我下一步该做什么。
”所以,选择了柯明斯基这个角色,大概也和道格拉斯近年的心境相符:事业、生活坎坷不断,“我的理解是,这人的生活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发展吧?
”
柯明斯基将生活感悟融入表演和教学,正如道格拉斯将生命体验投入自己的演绎一样对于自己的疾病,老爷子在镜头前还能打趣:“大概得怪罪我频繁的oral sex,”“要是最后得移除舌头不能说话,那恐怕不是什么美丽的画面了。
”其实心里还是害怕的:如果我能活下来,如果我还能讲话……不知道事业会不会因此受阻。
但很快,他就在2013年[烛台背后]饰演生涯最出挑角色之一:李伯拉斯《柯明斯基理论》中被老友拉来客串的老牌大咖丹尼·德维托,也说道格拉斯是他认识的最大胆的人之一。
德维托的出场,一个鬼畜泌尿科医生艾美奖,金球奖,奥斯卡,收获了这些时候,道格拉斯转向低预算独立电影,继续开拓自己的戏路。
要走出他101岁的父亲柯克·道格拉斯的巨星光环并不容易,生活在高标准之下,闯出自己的事业被道格拉斯称为“我最后一项成就”。
在漫威电影里扮演重要角色,在星光大道获得自己的星星;紧接的《柯明斯基理论》,这个单镜头喜剧中一系列对衰老和死亡的讨论后,他也能骄傲地在父亲面前说:老爹你有没有想过,能看到自己儿子庆祝职业生涯50周年呢。
不断增长到七八十岁的年龄,不使他垂头丧气或哭泣,而是使他微笑,发现新的人生趣味。
人这辈子啊,是好是坏都是有限的出众的才华和一生的经验,赐予了道格拉斯在细节处充分发挥情感、展现崇高与优雅的能力;制片人查克·罗瑞说,不管是忧伤还是欣喜,他都能表现出极高的技巧和最细微的差别。
搭档艾伦·阿金爷爷,形容道格拉斯现在的表演和举止“灵活、坚定而致命”;戏里戏外,都是个十分讨喜、充满吸引力、几十年来随时给人带来惊喜的老爷子。
正如剧中的柯明斯基,喜悦感和脆弱感都是他独有的特质。
能为“衰老”话题成功作结的,无非就是这略显悲凉的人生末年里,还能不停传达出的暖意。
参考资料:Michael Douglas Refuses to Age Gracefully in ‘The Kominsky Method’https://www.nytimes.com/2018/11/14/arts/television/michael-douglas-the-kominsky-method-netflix.html 文:Yorkshire Viking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死亡在搜索引擎里的释义是: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
你害怕死亡吗?
你害怕呼吸、心跳停止吗?
你害怕的究竟是死亡本身,还是孤独的走向死亡?
尽管剧中几位老人他们相互扶持,有趣的过着每一天,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孤独的味道。
妻子去世后,对着空气说话的诺曼;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想要自杀的诺曼;渴望女儿却不知如何改善关系的诺曼,我都觉得深深的孤独,诺曼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我至今无法接受,说实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往后余生,没有了妻子,这个老人将会有多孤独。
而柯明斯基的老年生活似乎也并不乐观,作为一个演员,没有任何通告可接;癌症的消息无人可说;想要追求一个陪伴自己终老的女伴;在死亡面前,每个人似乎都做不到真正的坦然和接受。
相比之下,艾琳就从容多了,在迎接死亡之前,她提前规划好自己葬礼的每一个细节, 棺木要用浮木或沉船木的材料制作,喜剧脱口秀主持人Jay Leno担任葬礼主持,黑人女歌手Patti LaBelle演唱《果酱女郎》,还有变装皇后出席演唱,整个葬礼独特又有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她有诺曼这样爱他的丈夫,有柯明斯基这样的朋友陪伴。
但这并不代表她不孤独,在临走的那一刻,她十分抗拒去医院,她并不想死在医院这么孤独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也都会死去,在无尽的黑暗来临之前,我们希望有人陪伴我度过,让我们不再恐惧与害怕,这也是为什么这段友谊,这么令我们动容的原因,故事中,他们还有彼此携手共度余生,而我们呢,陪伴我的会是谁?
听到这段话的我那一刻是感动的这部剧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剧情,有点像涓涓的细流,润物细无声。
两个老头儿的日常斗嘴让我想到我和friends们的日常,让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身边有一群欢乐的朋友,但是仔细想想,能够一直无缝接上我的梗的只有那一个。
这部剧的对话很幽默,不是让你豹笑,而是让你会心一笑的那种。
Peace& Love.
好美鸭,粉红色的晚霞,老爷车
看这集(第六集)的时候突然觉得老无所依很落寞,就算有钱也无法填满内心的孤独,对于不再被金钱困扰的人钱不是万能的。
诺曼女儿真的很荒唐啊
真相了
perfect love
朋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关系,完全的平等和自由,而金钱会使这种关系失去平衡。
所以,我很在意与朋友产生与金钱有关的联系。
亲人之间有与生俱来的血脉里的羁绊,恋人有互相依赖的权利与责任,会让我痛并快乐着。
感觉我和桑迪很像,随心所欲。
桑迪逃避纳税,我逃避其他。
桑迪目光呆滞2333333
是本人没错了我和桑迪真的好像啊,我们一样一团糟,一样不珍惜身边的人,但是身边的人总是很包容,我有时候都在想why?
我何德何能?
因为我总能为周围人带来欢乐吗?
这么简单吗?
日常吐槽,bye the way,桑迪好潮鸭
好可爱鸭
现在轮到诺曼一脸生无可恋
结尾好暖
非常巧合的是,看完《柯明斯基理论》的这一天,老布什去世了,在他妻子离开的七个月以后。
剧里的大结局,Alan Arkin演的Norman因为仍然无法接受妻子的离世而患了失心疯,穿着睡衣在人行道上游荡。
警车经过,警察摇下车窗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的回答是:“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我们到底看到的是分离与衰老的命运,还是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里说到:“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夫妻之情常常比亲子关系来得隽永,或许正是因为它没有“骨肉之亲”,它的充要性在于后天的吸引与磨合,而非生理先决。
所以不时看到那些笃定到白头的人会觉得不容易,即便彼此都在岁月中自我更改,但互相成了对方的离不开,证成金刚不坏。
这么说下去有点儿鸡汤了,我并不擅长写鸡汤。
《柯明斯基理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充满鸡汤的作品,它更多的在刻画那种衰老的状态及其应对。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曾指出,老年期是一个反思自己一生的时期,核心挑战是“自我整合与绝望”(ego integrity v. despair),好的走向是自我整合,意味着回顾生涯并接纳结果。
因此又有了“整合人格”(integrated personality)这样的概念出现,指能够接受自己正在变老,并且可以用平和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
然而并非每个老人都能达到这样满足的状态,生理与认知的问题又往往导致情绪与自尊水平较低。
另一个心理学家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由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认为老年人藉由对社交接触的选择性不断增强来实现他们心理健康的最大化。
Sandy和Norman这两个好莱坞老头的惺惺相惜,或许印证的就是如此扶持与补偿的力量所在。
以前看ITV的《极品基老伴》(Vicious),觉得即便抛开性取向的主题,只看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陪伴,也同样会觉得很温馨。
这次Netflix和华纳合拍的《柯明斯基理论》又一次带给我这样的感觉,尽管表面上是毒舌损友的末路狂花。
推荐给朋友的时候,我说这部属于deep的喜剧,但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生活小品,老年危机与老年智慧并存。
关注的群体、剧情、台词、演绎都非常棒的一部剧,每一集不到30分钟只有8集,但是看完一直在想着Kominsky、Norman以及他们身边的(老)人。
21岁的我代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们的视角和处境去跟着角色们忍耐着年老的痛苦、家庭的痛苦、爱情的痛苦、社会对老人造成的痛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年老而产生的痛苦。
看到Norman因为想念妻子哭泣的时候屏幕这一边的我也跟着哭泣,看到Norman觉得妻子走了、孩子磕药带来无尽麻烦而绝望时我也跟着感到绝望,看到Kominsky嫉妒年轻人的身体、不满去酒吧无人可约无人搭理他时我也觉得自己身体就是一个要报废的机器。
我非常羡慕Norman有Kominsky这个朋友。
Kominsky在Norman妻子去世的第一晚陪着他,容忍Norman以愤怒的方式发泄他失去妻子的悲痛,帮助他完成他妻子嘱咐的葬礼,在他一次次绝望的时候告诉他—Norman你还有我,我需要你,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操蛋之处、太多麻烦的人,但是偶尔美好的瞬间、一个忠诚的朋友就是强大的活下去的理由。
一直以来我都不害怕衰老,而是非常接受必将到来的变成老人的那一天,看到剧里面老人们面对的这些具体而琐碎的问题,我意识老人睿智背后的不便后,反而更加欢迎衰老这个过程,不过也感到要从年轻的时候就保护好、锻炼好自己身体。
这部剧是优秀的编剧和优秀的演员共同成就的优秀的作品。
救
大概老头演老头剧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能有这么个老友谁不羡慕
真人老年版馬男
(2019.1.27)Chuck Lorre的风格太明显,把MichaelDouglas和Alan Arkin拉回小荧幕,讲述老人家的轻喜日常,没什么惊喜也没什么大毛病。
三集弃,本来是一群生活优渥衣食无忧甚至还可以约会年轻姑娘的老人抒发一下旧日情怀,贫嘴学舌,自怜自艾。虽然有梗,但也只能算是一点佐料,撑不起核心的内容。看看国内满大街带孙子买菜跳广场舞的老人,还有很多老人还在努力打拼生活艰难度日,确实没法对剧中老人有共情。主角是个绝对的自恋狂,一个撒尿的问题讲一集,好像人人都关心他的尿道,不好意思,现实生活中,真没什么人会在乎你。而且因为这种自恋狂的自私,他的子女都会过的远不如他,剧中同理。本来觉得平平三星,但是剧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亚裔女孩形象恶心到我了,尤其是有一集还特别将一个黑人女孩拎出来单独讲平权问题,好像平权只与黑人有关,与亚裔无关。如果你自大,无知,愚昧,傲慢,可以不提,专门设计这个形象是恶心谁呢?
到了老年还能有个陪着你到底折腾的老损友,多好啊
遐想老年生活
老年人一样有性欲问题,交友问题,家庭问题,职业问题,问题从来不会更少,只会更多
丧剧
说是喜剧但笑点不多 看着老去的人们和不得不面对的各种离去和各种破事只会觉得悲伤 有钱有房的人年纪大了都这么烦 没钱只会更惨 唯一能感到安慰的是我活不到那个年纪 每集时间不长刚好可以下饭 不过这类都是生活没有主线的日常剧始终不太能get到 主要还是看一些金句吧 虽然看着两人在车里还有点师徒关系的时候总让我想起SOSF 时间确实太残酷
那个女孩的表演给我吓到了
没get到,看完的感觉就是看完了
看完后会更深刻认真地关爱老年(男)人😐
诙谐硬核老丧小剧场
就真的觉得很无聊。
最开始以为是宿醉那种爆笑剧,然后发现是“老年危机”类型,最后发现是兄弟电影😂
三年前看《同妻俱乐部》的时候在想Netflix什么时候会找两个同等咖位的男星来演一个男性版本,直到这部剧的开发和播出才最终圆掉这个梦想。Chuck Lorre利用自己半生的智慧写出了两个活得通透却又被年华笼罩着的角色。或许在百态人生的表演班能用戏剧宽慰人生,生活却从来不会指引方向,只有谈天说地和老友相互告解才能走完这一生。第二集Patti LaBelle的高歌、Jay Leno的露脸, 全是给面儿的重量级客串。PS 在剧中饰演Sandy女儿的Sarah Baker爱了好多年了哦,是真正“可盐可甜”的“胖系”女演员,希望这一部剧能够让她被更多的人看到。
这类剧写多了也成样板戏了......
这个能量密度比《年轻气盛》差远了,差远了~能拿奖大概和吐槽了税倌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