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电之夜》这个电影有一种感觉让我非常迷恋,它比单纯的爱情故事多了些许时光荏苒,芸芸众生的感觉,不顾一切的浪漫爱情都成了回忆,数年后再度重逢之时二人隔着窗户默默对视,悔恨、痴迷、等待、嫉妒,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都消解、融化了。
我想,对于灵魂而言,这样的故事是最美妙的歌声,再冷漠的心灵都能被唤醒。
我就是这样带着我被唤醒的松软跳动的心脏找来源孝志04年的《东京铁塔》。
不过首先令我失望的是男演员都太俊美,这令我无法形成一种基本的身份认同,这对我来讲是个大问题,这让我无法进入这个电影,美少男与美少妇的爱情故事,天呐。
虽然客观的说,这并不是什么缺憾。
马拉第九首、弗拉门戈、十字架项饰、高档酒会、海滨别墅、东京铁塔下的漫漫飞雪,这本是一个太过温吞的爱情故事。
两个人相爱,爱的死去活来,却又不能在一起,最终不得不分开,脉络简单而普通,不过现在不一样的是,它有了两样新鲜刺激的佐料:婚外情和20岁的年龄差距。
40岁的女人有多美,看看黑木瞳就知道了。
不过对于18岁的透来讲,这绝对不是什么所谓喜欢老女人的癖好,完美的爱情就像一场战役,在来临之前都是静悄悄的。
他们一见钟情:忧伤的有着音乐家气质的透,和散发着成熟女人气息的诗史。
接着,和所有婚外情的故事一样,矛盾、纠缠和不满足接踵而至,诗史不能果断的做出选择因为透是如此一个拥有美好年华的小伙子。
但是洪水肆虐越涨越高,堤坝终有塌方之时。
当矛盾到达最高点的时候,爱情的表达方式由温柔缠绵的肌肤之亲变成声嘶力竭的奔跑与呼喊。
耕二和主妇喜美子的故事要轻松自然很多,这两个人结尾的撞车戏要比诗史与透异域重逢好看多了。
耕二去看已经闹翻了的喜美子跳弗拉门戈,好像才开始真正理解这个女人;演出完毕后,喜美子从后面开车追上来,不顾一切的冲撞着耕二的车,欣喜而满足。
对我而言,影片的名称和海报很有魅力,然而故事却跟我所期待的丝毫不沾。
又是敏感的话题,开头的出格镜头让我原以为又是一部肢体语言陈述的影片,但拍摄得恰到好处,只有爱情没有色相。
虽说我与透的年龄差不多,但思想境界完全是两个层次哇,真的很难理解其中的爱情。
唯一让印象深刻的就是黑木瞳所饰演的诗史,既贞节又放荡,人前人后截然不同,抽不到有底牌的女人,乃是尤物。
诗史说她多坐了一站车,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可终究是到了错误的地方,人生虽不该但确实是单一的,应该尽量去配合这枯燥而不是去试着让它变得丰富。
温柔的外表、素净的气质,骨子里却跃动着一种不安分,喜欢。
爱情是纯洁,但透着道德这层镜片来看,他们这种执着只是盲目的罪过,结局虽美好,也只是编剧的好心吧。
现实生活中,腰缠万贯、满脑肥肠的富婆遍地,恬静淡雅、才气横溢的知性女子少见;油头粉面、出卖灵魂的小鲜肉无数,腼腆纯真、刻苦好学的钢琴天才难觅。
老牛啃嫩草的桥段以前上演的不少,但基本都是大叔配萝莉,有够心酸浪漫,看得俺们唏嘘不止。
现在倒过来,大妈配少年,却不管你和老公是多冷淡的“橱窗夫妻”,你是多么表面风光、背后凄凉的“优雅奴婢”,你曾经是如何的拒绝隐忍克制,最后还是免不了要落下一个万夫所指的骂名。
《东京塔》结局还算圆满,两人抛开一切,远走他乡终成眷属,一往情深终得所愿。
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少年长成熟男,熟女却沦为老妪,你是否还愿意爱她满脸满身的皱纹?
万一不爱了,你可以立马拍拍屁股逃之夭夭,可你让那个众叛亲离孤苦伶仃身心俱残一无所有的老太太怎么活?!!
差几岁的姐弟恋尚难经营,差20岁的母子恋?
呵呵,那真的是只能在影视作品里看看了。
不知《密会》如何收尾,钢琴于我,一直是个高贵遥远不可触及的梦。
儿时,爷爷去白沟给我买了一个小小的电子琴,教过几首最简单的曲子,《东方红》《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的。
后来学习忙就荒废了,从此,我对钢琴就开始充满着一种神圣膜拜感。
本剧,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恰如其分贯穿始终的钢琴配乐是最大亮点,一下子就比普通的爱情剧提升了一个档次,瞬间有种高大上的即视感。
舒伯特的F小调四手联弹幻想曲D940、贝多芬第23号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等名曲的精彩弹奏,让人不明觉厉。
金喜爱,视后级的精湛演出自不必多说,刘亚仁在本剧中着实太出彩了,平时就喜欢弹钢琴,这次算是发挥了特长,边拍边播时间紧张,私下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值得赞赏。
表演上,人物心理拿捏得当,各种小表情表达细腻精准,你绝对会忘了他的真实年龄,以为他就是那个20岁的懵懂男孩,的确无愧于“忠武路电影蓝筹股”的称号哦。
只是韩剧不少都虎头蛇尾,太过依赖观众,太注重收视率,边拍边写边改,节奏总是失控,前紧后松,不能统一,越到后面越拖沓。
《来自星星的你》 《主君的太阳》,莫不如此。
《继承者们》 就更甭提了,很能创新,它是整个儿反过来了,前十集根本不用看。
额,我这是在没事闲的明晃晃地拉仇恨么?
希望《密会》的郑圣朱编剧一定要hold住,创造个经典吧!
某发烧友还在虾米总结了剧中出现过的全部钢琴曲,非常细致,感谢!
海报做成油画样,虽说过于硬朗,有点不美,但低调奢华沉闷压抑的质感,的确与本剧风格很契合,也不错啦。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喜欢喜美子忘情的跳着弗拉门戈,那一刻,我们尽情释放。
舞蹈透着感怀人生的无限悲凉,透着于黑暗之中奋发的不懈——某豆瓣网友说:“假如一个女人不再年轻了,心里还有隐隐的痛,无处说,那么应该考虑去跳弗拉门戈舞。
”同意啊喜欢小岛和浅野在落日余晖下忘情的拥吻,身边是塞纳河,深情款款,身边是巴黎铁塔,见证爱情无数。
那一幕,真庆幸,你们还爱着。
因为江国香知,才看了《东京铁塔》。
区别于《冷静与热情之间》,《东京铁塔》是两段忘年恋。
和《冷静与热情之间》一样,故事很简单,但布局背景都很文艺,边看边截图。
第一段——18岁的小岛和妈妈的好友,年长自己20岁的浅野。
这段感情在3年后公诸于世,其间,浅野的先生和小岛妈妈都发现了这段外人眼中的不伦之恋。
被迫分开的一段时间里,浅野还是和丈夫离了婚,虽然这个男人始终认为他的妻子离了他,是无法生活下去的;小岛被妈妈送去法国留学,终日作画,画得都是浅野。
影片的最后,单身的浅野夫人只身前往法国,在和她有同样感情经历的小岛房东太太的帮助下,去找小岛,小岛在同学的告知下一路狂奔找到了清水,两人相拥,与落日余晖之下。
第二段——大原和家庭主妇喜美子,相差十几岁,因一次倒车事件相遇,进而发生了感情。
在自觉没有前路之后,二人分手了。
此后喜美子专注于弗拉门戈舞,在她的舞蹈表演会上,大原送去了最后一束红色花朵,如同罂粟一般耀眼。
这段感情,在随后二人追车撞车之后,无果而终。
本片根据江国香知改编,她的小说基本涉及的是“边缘”爱情,比如《沉落的黄昏》,比如《一闪一闪亮晶晶》,冷艳清幽透着丝丝暖意,但最是渗着彻骨的绝望。
没有看过《东京铁塔》原作,不知江国的结局如何。
抛开世俗的眼光,接受每一段爱情,因为它们都值得夸耀和祝福。
年龄差被扭曲而诠释得如此美好,使得即使本身认为姐弟恋是有问题的人,都变得无比向往。
更何况那些有过经验或者深陷其中的家伙呢。
文/曼佳 有些书,有些电影,就是在有些年龄才能看得下去。
比如《东京塔》。
因为演《失乐园》(1997)的女主黑木瞳太著名之故,十年前(2006)该片刚出来的时候,我其实听说了这部电影。
我打开看了一会儿,故事情节可以说很简单,进展非常缓慢,我大概看了1/3就看不下去了,这一次再次打开该电影,已经是十年以后。
即使以前我看完该电影,我想着重点一定是更感兴趣于中年妇女为什么会喜欢小鲜肉这样的心理分析上,18岁的小鲜肉为何会被比自己年长20岁的中年美妇所真的迷恋住的原因。
这个现在好像不用分析了,除了情感中的确是有看不见的磁场在影响,有些人天生强烈吸引,有些人强烈排斥,更多的人是不远不近。
而情感是不是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性就是在熟悉中厌弃,在禁忌中兴奋吧。
所以古往今来,越是充满话题性的,比如乱伦的,偷猎的,禁忌的,年龄身份地位差别很大被世俗反对的,更容易爆发出激烈的故事。
因为平凡的生活,很多时候的确了无生气,有些时候明知道是飞蛾扑火也奋不顾身。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女主的丈夫。
如果这丈夫是在中国,反而觉得奇怪,因为这样隐忍的性格更像是日本人的个性。
早知道自己的妻子爱上了别的男人,脸上焕发出不是因为自己的美丽光彩,但是因为她开心也不想去戳穿她,也是为了保留自己对她的拥有;早知道外地别墅卧室里妻子偷会情人并藏着小情人,但是为了给她自尊,不想让她紧张,而找机会和她借机离开,给自己和妻子甚至小情人以脸面;找到小情人并和他对决虽然用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心理战方式来欲打击小情人,但是小情人失魂落魄来找妻子求证的时候,竟然也保持了自己的绅士风度没有粗暴地阻拦,当然也无法真正阻拦;甚至在满足妻子的愿望最终签署了离婚协议书,而其中却夹杂着纸条他写下的妻子最想知道的小情人的现在住址。。。
这是一个窝囊的男人吗?
按照中国男人的想法一定是的。
但其实在女性看来,这是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的最好的表现形式,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开心,虽然她开心的方式,是背叛了自己;以为妻子和小情人只是出于肉体的新鲜和欲望而短暂新鲜地在一起,却最终发现妻子的身心俱已经远离的时候,他痛快地做了放手的决定,同时还暗地里地成全了她。
也许这是他真爱她的方式之一,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她真的快乐,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而不是用束缚的方式将对方的身蛮横地留在自己身边。
当然现实总绝大部分男女都是做不到的,懂得礼貌优雅地放手,因为这毕竟需要很高很高的境界。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情人的母亲,也就是女主的好朋友,当自己心爱的宝贝儿子让闺中密友勾搭走了身和心,而是年龄相差20岁!
请问一个单身母亲的心理阴影面积?
她是不是也在疑问为什么儿子会爱上年龄和妈妈一样的女性,到底是自己抚育他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偏差?
还是儿子天生的性格基因希望能有一个成熟而安稳的女人妥协地爱他,毕竟同年龄的女孩子实在太会折腾?
她一定很困惑也很痛苦。
她的确有多爱儿子,就有多恨自己那个已婚而且比儿子大20岁的女人吧?
虽然痛恨,她依然没有歇斯底里,这是真正上层妇女的修养还是对情感的怜悯所致?
其实她也知道这种感情是禁止不了的,越是反对,火只能烧得更旺,她只能通过自己的方法,送走儿子,让空间拉开这两人的情感距离。
如果还是不能,那也只能是天意。
电影也用了两对类似的情感来互相衬托,都是男小女大,除了男一和女一,身份气质都相对高层级的,行为也是温柔优雅的,还有男二和女二,一对长相品行和家势均较普通的配对,更是为了打发普通生活的无聊和烦闷的勾搭情感故事,有时候这样的感情都在进行,但是动心程度,那真的只有自己内心才知道。
所有情感故事的相同点都是里面付出较多的那一个更不会容易放弃而纠缠不清,比如其中的男一,和女二。
但是经过试探性的纠缠,发现对方不会回头后,也会黯然离去。
这是人生的残酷,也是人性的妥协,同路的记忆,记得就好,剩下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的。
所以男一去了法国学习绘画,家庭主妇的女二竟然成了跳火辣的弗拉明戈的明星人物,也让男二留下了诧异的感受。
这无论如何是励志的,艺术就是需要给人一点希望是吗?
这样才能够有能量前行。
电影是关于时间空间故事等浓缩的艺术,简单台词里意味深长的双关语也许就简明扼要的暗示了很多前因后果,人物的某些表情和习惯性的动作也许暗示了有诸多故事的某些个性,而里面的很多道具甚至背景的出现更是包含了很多浓缩的故事情节。
关于语言,有些话不赤裸裸地说明白似乎有更多留白的空间令人遐想,我觉得的日本人大概更是擅长于这点。
比如在开始的时候男一小鲜肉要求女一尊贵优雅的已婚妇女离婚,但是被后者巧妙地拒绝了,她说了一段故事,大概是小时候坐车过了站,但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环境非常的害怕,因为什么也不认识没有安全感。
这为她在两人的情感故事中一直处于退缩而找到了完整的心理依据。
而电影的最后,当终于被男一的不顾一切的浓烈炙热的爱情打动而离婚终于奔向在巴黎的男一时,她没有立即说我爱你之类,而是静静看着他说,我一个人坐车坐过站我也不再害怕了!
即使你明天不再爱我,我还是会爱你。
简单的语言,和前面呼应,很完整地表现了她情感的历程,表示她内心的决定和勇敢。
关于动作物件和背景,比如一直出现的男一手里把玩的一个天主教项链,那是女主送给他的,每次出现的时候代表此刻他很想念她而且十分孤独;还有两人新年除夕夜深情浓烈的时候一起看到的窗户外的闪亮着的东京塔,于是这两样东西在电影里总是出现,一晃而过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是男女主角内心的那些反应和对于他们的意义,这东京塔成了见证他们爱情的一个信物,但他们呼唤对方的时候一起从不同的角落看到这个塔,仿佛他们就好像在一起。
这个物件和环境都是主人公情感微澜的一个写照,只要电影镜头到这个东西,就一切明了的。
所以在情感故事中,用物件的概念植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此时物体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物体,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可以被无限放大,还可以存留很久。
而最后他们重逢的城市设置在巴黎,而男一的窗户正面可以看到埃菲尔铁搭,也完全不奇怪了,因为这样的情愫就是电影中的主题。
而我们普通人,比如我在东京和巴黎看到这两个塔时就完全没有更多的思绪和联想,只是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建筑而已,它们在黑夜里闪亮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地标很美,但是其背后完全没有其他任何情感。
所以从这点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巨大的秘密,藏在一些别人万万不会知道的秘密物件里,甚至一句曾经一起面对的秘密句子里,而当某时看到或者听到的时候,会微微一笑,或者哑然失笑,也或者失落叹息,那些过去也会翻江倒海汹涌而出,而人生的时光,就在短暂回忆这些那些秘密时光中,慢慢流逝。
虽然这部电影的结尾过于完美,一对完美异地重聚,一对怅然若失相遇,完美得仿佛是假的,生活中类似一地鸡毛的故事让人觉得不应该太乐观吧。
但不是所有混乱的故事都有不堪的结尾。
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人和故事让着世界有另外一种鲜活的可能。
比如这部电影里的人,无论主角配角,都不那么奇葩。
就像我上面写的,无论是炙热爱着的不顾一切以情动人的小鲜肉,还是那个理智最后放手的丈夫,或者是女主自己凭空生出了勇气要重新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者是男一她妈妈也没有用尽非人性的方法去阻隔非正常恋情。
或者看似差不多的故事中,那些不一样的一些东西,就是一部电影生动的重要原因。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喜欢看电影,不过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体会人生,从别人的人生得到印证找到力量,让自己的思绪穿梭时空,短暂放空逃离于世俗生活。
这大概就是短短的2个小时的电影,不仅仅各人写出的影评是五花八门,让人喟然长叹不能平静意犹未尽的原因是因为通过自己看到了感受到了世界人生的另外一面吧。
也许再过一定的年龄,再看这样或者那样的电影,会看出更多的此时与彼时的不同,这大概也就是人生丰富的馈赠吧。
"人和人在被相貌和性格吸引前,是被什么所吸引呢? 是气息." 在电影《东京铁塔》的开头,40岁的史诗对18岁的少年透说。
她是他妈妈的朋友,有丈夫,有钱,有闲,而且依然美丽。
史诗一直觉得少年对她的迷恋只是暂时,总有一天这样的露水姻缘会随着他的长大而消失。
可是三年过去了,透对她的爱只增不减,他不再满足于每礼拜三下午等她的电话,“我不想只做你的玩具!”他要和她正大光明地交往。
史诗委婉但坚决地拒绝了。
理由很充足,富有的丈夫,可畏的人言,还有他们之间二十岁的差距。
痛苦的还有丈夫。
他早就洞悉了妻子的外遇,却从未说破。
因为爱她,希望她会回头。
直到一天,他愤怒地挥拳将透打落到水池中,大声责问:“当你30岁时,她已经50岁,当你40岁时,她已经60岁,你还会爱她吗?"我想透大概自己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吧,但现在的一刻,他很爱她。
浑身透湿的透在众目睽睽下伏在史诗的膝盖上请她和他一起离开。
她的心颤了颤,还是拒绝了,“我不要坏了的玩具。
”透终于绝望地远走他乡。
史诗才发现她的心魂也随之离开了。
史诗的扮演者是日本著名的影星黑木瞳,她还出演过另一部很出名的电影《失乐园》。
现实中,她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家庭幸福。
有人说这个被称为日本最美丽的家庭主妇的女人有一种既贞节又放荡的气质。
我喜欢她扮演的《白色巨塔》中财前的情人花森,一个爱得再深也很清醒的女人。
爱情是不是该有条件呢?
我觉得有。
开始的激情过后,“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相处是否能和谐长久。
不过如果总是苛求条件的匹配,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不顾一切去爱的经历。
在世为人,也算白活了。
整个电影中其实最让我感动的人是史诗的丈夫,他把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交给早已失魂落魄的史诗,爱她,所以还是决定放手。
在影片的最后,有情人终于得以在巴黎的落日余晖中相拥而吻。
完美的结局。
但也就是当个电影看吧。
可是史诗最后对透说的一句话,还是让我心生微微的感动.“就算你明天就改变主意,我还是会爱你。
”
《东京塔》(tokyo tower)改编自江国香织的小说,据说上映时票房极好。
日本导演的美学观念有时特别极端,无论什么题材,同性恋、不伦之恋、暗恋都拍得一个味儿,干净的画面、素淡的景物,无声无息的叙述着不同的故事。
《东京塔》不例外的都占全了,细雪、樱花、东京的夜景,还有东京塔孤独的背影。
江国香织的原著读了一部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文字不是那么流畅,影片倒是比原作更多了一份细腻的敏感,这确实少见。
清水是一位让人羡慕的已婚太太,她什么都有,美丽年轻的外表、苗条娇好的身材、事业成功的丈夫,经营着一家有点古怪但品位极好的精品店,最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年轻的情人——透。
透18岁到20岁的时光是和清水在一起的,听清水喜欢的马拉,看她喜欢的小说,享受和清水在一起的时光。
新年的夜晚,在衣香鬓影的party上,很有默契的转到角落,相视一笑说“希望明年还在一起”。
如果说《东京塔》在感情渲染方面很到位的话,摄影立了大功。
人物的面貌、动作都是次要的,景物悄悄的占了主体画面。
比如,清水和透在宾馆幽会的情景,外面飘起了细雪,两个人望着窗外,说着幽幽的话,很美,毫无罪恶感。
与清水和透同时开始的另一条线,是喜美子和耕二。
同样是年龄悬殊、有夫之妇,不同的这份感情带着游戏和冒险的元素,因此更加索取、激烈、曲折。
耕二喜欢已婚的女人,是因为她们更单纯。
喜美子是感情平淡的家庭主妇,越到感情的尽头,她越明白耕二并不愿意永远在一起。
愤懑不平之余,她情绪失控、予取予求。
我想,喜美子是爱耕二的。
在充满张力的弗拉明戈乐声中,喜美子摇摆、转圈、踏步,分明是爱情受伤的女子,这和年龄无关;当她驾车撞了耕二的跑车后,带着孩子气的天真,转身时黯然的表情却透露了心事。
透对清水说:我们会在一起;耕二则说:我们注定会分开。
于是两段感情注定会有不同的结局。
影片的原名叫《在冷静和热情之间》,倒是很符合内容,东京塔则作为隐喻的象征,在春、夏、秋、冬与不同的景物出现。
总感觉东京塔漂亮、现代,但是很冰凉、寂寞,清水开在东京塔内的精品店同样予人这样的感觉,这种环境里的清水会当众告诉透“我不喜欢坏了的玩具”,也不奇怪。
最后,她能走出这个圈子,寻找真爱,结局是完美不过了。
又想起清水和透在海边渡假的情景,神态和谐的样子。
——我是你心底的融雪,有点冰,会痛,会流泪,会永远记住。
《东京塔》,讲述年过三十五的少妇和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之间的不伦之恋,主角配角各一对。
透和诗史这对男女主角,优雅美貌,依恋缠绵,痴心不悔,最后克服种种不安和矛盾抛下一切拥抱在一起——在那一刻,他们是云端上的天使,把整个尘世踩在脚下,完美之至。
而为了与这云端之上的完美相对,作者又塑造了耕二和喜美子这一对尘世中的配角。
如果用星座来描述喜美子的个性,那一定是火相,狮子或射手,燃烧起来便无法阻挡。
她有着这样强烈而直率的个性,却同时承担着无趣的婚姻和外遇的负罪感。
因此,在恋爱这条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上,她必定会像火山般的压抑不住,要求对方对自己全心全意。
而耕二高中时就有勾引人妻的劣迹,有着同龄的女友却还是缠上了喜美子,从未被任何女子栓住过。
和痴情专一的透不同,他知道总有一天会分离,所以从不考虑未来,一边和喜美子约会,一边和女友继续交往,最后只能和两人都结束。
不肯付出自己的耕二,到最后才明白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女子。
但不论怎样,二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早已注定了不可能有结局。
比起那一对缠绵悱恻的完美主角,我更认可喜美子和耕二之间属于尘世的这份真实。
当分手后的耕二,去看喜美子表演的弗拉明戈舞后,开着跑车对新女友说,自己所喜欢的是天真而热情的女人。
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喜美子,一丝眷恋。
然而就在此时,喜美子戏剧化的出现,开着车从后面撞耕二的跑车——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她和我多么相似。
火相女子的离去,从来拖不到感情耗尽的时候——哪怕忘不了,哪怕恨得去撞他和新欢乘坐的汽车,哪怕要哭着告别,也终究会告别。
他们没有在一起,但就算抛开一切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当透和诗史成了跨越银河的牛郎织女,耕二和喜美子则成了在人海中辗转擦身而过的情人,从此相见不如怀念。
或许是为了平衡作品的现实性,作者终于在结尾透过法国房东告诉诗史,年龄悬殊的爱情,幸福难以维持到最后。
可是诗史还是微笑着去寻找透,可是透还是对诗史的丈夫说就算诗史年老也会和她在一起——天使们在云端之上歌唱,唱得如此美,美得不真切,落不下一滴眼泪。
换了任何女子,有了透这样痴心且完美的情人,只要不是离了丈夫便活不下去的,一定会选择透,可诗史始终犹豫退缩,把所有的等候和无奈留给透一人承担。
于是故事在暗处有些变了味道,透的付出和隐忍显得百般委屈。
而诗史的出众,也仿佛并不在于决心离开成功的丈夫和舒适的生活,而在于成功的让透认定此生非其莫属。
她并非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不过是到了即将失去透的时候才肯迈出那不算艰难的一步,然后优雅的说着法语,毫不费力的在巴黎找到等候自己的男子,有天使眷顾的爱情真是幸运之至。
但平凡主妇喜美子又能如何呢?
面对耕二这样的情人,纵然自己想要投火,对方也会抱着别的女子不接电话——两个人都不完美,所以异常强烈的碰撞,短暂燃烧火花四溅,然后也只能倔强而突然的分手。
看到那骄傲轻浮的少女拦在面前横加指责,只能是一个耳光。
值得欣慰的是,喜美子内心的火焰,就算没有耕二也不会熄灭。
她会继续跳弗拉明戈,直到一切都改变,直到一切都结束。
因为分手的对象是耕二,注定不会在一起的人,所以我想,她不会遗憾。
其实无所谓禁忌或不伦,相爱或者分离,一切本是自然。
只是有些注定在云端之上绽放,有些注定在泥尘之中喘息——至于那些说不清喜或悲的结局,反倒不重要。
21岁的透爱上了比他年长20岁、已婚的诗史。
不能经常与诗史见面的透,每天都会在家中等待诗史的来电。
透的朋友耕二,虽然已经有一位年轻女友,可是他仍与家庭主妇喜美子发生不伦的关系。
两对情侣就分别代表了精神和肉体两种不同类型的恋爱。
在重重的考验之下,他们的恋情又可否开花结果?
《东京铁塔》改编自《冷静与热情之间》的作者江国香织的另一本畅销爱情小说。
江国香织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恋爱,描写现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和态度。
四年前曾经在日剧中饰演母子的黑木瞳和冈田准一,这次在电影中更会挑战情侣的角色,饰演陷于苦恋的诗史和透。
而另一对情侣喜美子和耕二则由寺岛忍和松本润饰演。
幕后花絮 黑木瞳于1991年结婚,1998年其长女出生,在日本她被誉为拥有令男人神魂颠倒的成熟女性的魅力,以及让女人望尘莫及的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的能力。
有日本最美丽主妇之称的女星黑木瞳(45岁)去年有一部主题相当令人震撼的随笔推出。
在这本于去年12月9日开始发售的散文随笔《对丈夫已不再心动》(讲谈社出版,1700日元(不含税))中,黑木瞳大胆的剖析了自己对于情感、婚姻以及男人的真实体悟,处处充满了成年女性大胆而又赤裸裸的告白,在关于对理想女性的问卷调查中经常名列前茅的黑木瞳因此书再次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黑木瞳在某书中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丈夫虽然已经没有了心动的感觉,但有的是绵绵不尽的爱”。
无独有偶的是,该书的编写和摄影期间黑木瞳正在拍摄影片《东京铁塔》,该片描写的是两位已婚中年妇女与年龄相差20岁的少年人坠入情网不能自拔的故事,在片中黑木瞳饰演与20岁的大学生冈田准一坠入爱河的已婚女子,在情感在家庭与丈夫之间摇摆不定,不知道黑木瞳的写作灵感是否有部分来自于电影的触动。
如何象黑木瞳一样优雅、美丽、自信步入中年,做一个令男人怦然心动的已婚女性,也许从她的散文随笔和电影《东京铁塔》中,能够给身在围城中的人们一些启发 …… 影片简评 看这部电影会是你想到《白色宫殿》(white palace)韩国的《绿椅子》(green chair),都是同样的母与子般的恋情,涉及年龄,禁忌,婚外情还有世俗的眼光。
这是这类题材电影的共有特点也是共有的瓶颈,难以克服和突破。
东京铁塔用了两条线来讲述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新意。
但是自认为有些情景还是似曾相识,有些场景还是刻意做作了些。
沉默暴戾而有权势的丈夫,永远不能有个英俊的脸庞。
一定要与第三者的亲属有点千丝万缕。
一定要在最后的时候良心发现,作出感人的行为。
耕二与喜美子的一见钟情难免让人感到些生拉硬拽,之后自然是分离许久异国相聚,在夕阳下相拥热吻,音乐声起,影片缓缓结束。
《东京铁塔》中很多镜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鲜明,唯美动人,也让人不禁感叹东京的繁华绚烂。
那时的松润灵气逼人感天动地 感觉可以理解这两对…喜欢人妻撞车那段 恋爱中那无法抗拒的甜蜜和野蛮往往是与人生不相容的 这一生幸福的事可能不多 所以、就算还是要放弃你、就算知道再不可能 还是自私地想让你记住我…另一对就是一对文艺灵魂伴侣 幸福不幸福那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
成熟一派说:恋爱这东西,不是掉下去就解决问题的。(你滚吧) 青春一派说:人生就是受伤害的过程,每个人都只能选择受伤,但还是要想反抗,特别是女人。(我懂她)一个以弗朗明戈踢出他舞出自己,一个以巴黎铁塔为媒人,这次让我走向你。
《密会》是诠释富有张力的关系探讨,《东京铁塔》是注重缠绵氛围的细腻掌控。一本原著,忘年恋的两种表达。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寂寞或当是游戏。最后来的时候,因为依恋或真的爱上。
會想讓我看過電影再買DVD 及書保存下來的電影
完全是为了黑木瞳才看的这部电影。时间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一个并不十分漂亮的女人拥有如此高贵优雅的气质。与她相比,剧情与同剧演员显得不在同一档次。
人生需要悲和愤才会有力量,明白安定和老去的矛盾、孤独和憧憬的矛盾,才会跳得出感人肺腑的弗拉门戈。分手后的喜美变成舞台上明艳动人、声势强大的舞者正是因为那悲愤交加的婚姻和那充满刺激矛盾的外遇,这些让她明白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女孩们,看看这部温暖的电影,真正的爱情其实很美丽。
看密会觉得年龄挡不住纯爱可小日本拍的就真像变态了
如此弱智又男凝的剧情,如此洗剪吹的男主。最后黑木瞳说出我会永远爱你的真的吐了。白瞎了如此美丽的黑木瞳,如此美丽的巴黎与东京。sb导演。
这么有张力的题材居然能拍的这么无聊,好神奇。感觉是某种老deng电影的反义词……完全不色也完全不浪漫,只有一种很单薄的晋江言情感……男女主真的太扁平太端着太无趣了吧!!!副cp挺萌嘟,松本润好帅寺岛忍好可爱。
“我们被空气连在了一起。”在等待情妇来电的时间里看书,“让美好的事物围绕自己”“不受伤就不会更完美”。与其问为何恋老女人,不如问恋后怎样适应。爱上同学的老妈,“恋爱中不可抵抗的甜蜜和野蛮是和人生不相容的”追求下一个车站,是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生活。开头看起来真乏味。
忘年恋,一部很不错的情欲片。《东京铁塔》加藤罗莎处女电影
5.8/10。主cp像女主人和她的保安,即使是黑木瞳,也救不了男主这个没情没趣的木头桩子。副cp还勉强凑合,至少有股鱼死网破的疯劲儿。
哪有姐弟恋哪有爱情,是贵妇和牛郎吧。
把不伦之恋排得好看并不能掩盖一群无耻之徒的本质,对性对满足感对虚荣的贪得无厌,既然敢做就要敢选择,半吊子晃悠着同时耽误别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又没胆量深入地探讨,不敢直视那两个被绿了的丈夫才把柔弱可爱的女人摆在中心,男人们都显得软弱愚蠢,越是强调自己的重要就越显得自己不过是个玩具
喜美子才是最需要被解救的……但是却没有结局
喜美子的转身离场太虐了,松润的美少年感美翻了。两个爱上有夫之妇的故事。
黑木瞳怎么可以保养得这样好?爱情的力量果然伟大!
平淡无奇的模式化生活才是出轨的原因。
说真的我不喜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