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truth or dare的玩家,算到今5年有余了。
我也曾经有那么一段青春,荒唐无畏,没心没肺,通宵达旦的在刺激快乐中用力的享受青春的权利。
游戏进行,我们没有忧虑。
你说逃避?
或许。
更或许我们都还未意识有何需要逃避,才是真正的青春泛滥,无畏无敌。
然而现在,5年之后,纵然我渴望沉溺游戏不想自拔,truth or dare的砝码亦在悄无声息的增加。
毕业、工作、漂泊、成家、理想、现实、责任……最初的死党早都不知去向,游戏却从未停止。
喧嚣和疯狂渐渐从游戏中褪下,我却欲罢不能。
偶尔的狂欢,提醒自己青春尚在,我心未老。
玩着玩着,却发现身边已渐没了对手,我成了孤单的玩家。
我们放在瓶中的理想,今天有没有改变了模样?
我们没有底线的青春,是不是已经散场?
游戏变成了生活,你是否还可以继续truth or dare?
其实,那1年的期限中,纵然表情轻松淡定,玩世不恭,也掩饰不了我们对这个过程和结果的在意。
我们确实都很在意。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通向目标的计划。
其间有美好、有困惑、有快乐、有无奈、有感动、有失意。
无论这目标看起来如何幼稚可笑还是懵懂无聊,当我们忘情投入,其他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对于人生,就算我们都没看透,就算都要经历失败,那选择真诚或勇敢也是我们青春的特权。
Suzie堵上密室,一群人还未曾觉悟:青春没有退路,只能选择继续truth or dare。
当梦想失败,头破血流才恍然大悟。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愿赌服输,吃屎也无妨啦。
第一次看这片是4年前,只依稀仍记得当初听Jason的念白瞬间崩溃,泪流不止,情节都早已模糊。
昨天翻出看第二遍的时候,听到那个深沉的男声,被一击而中又湿了眼眶。
六楼后座,活脱像是自己生活的复刻,相似的人物,相似的情节,相似的青春。
为我曾经的和将至的经历,心中充满幸福、满足、期待以及对勇敢和真诚的感动。
青春有如方糖,对吗?
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 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人生总会有这么的一个阶段 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 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可爱 笑他们,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 爱他们,因为我们也曾甜蜜过 六楼后座,青春上演,鲜活如我。
六楼后座的6个住客分别是:用塔罗牌来守候爱情的神婆、沉溺于柏拉图式恋情的写作者、企图通过倒卖水货丰胸丸赚到第一桶金的无证商贩、因为童年初恋阴影而强迫式转变性倾向的跑龙套、半途辍学回港搞“电子+朋克”的美国海龟、一个戴着黑框眼镜不知所谓的叉叉……他们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寓——虽然每个月总有租金的烦恼打搅他们,虽然他们的玩乐也打搅了邻居遭到了投诉,但租金和投诉却没办法打搅他们的夜夜笙歌和歇斯底里。
因为他们正值青春。
Truth or Dare是他们夜半party的保留节目,这也几乎是他们的全部选择:率真和勇敢。
面对再刁钻的问题,他们都可以掏心挖肺;难度再高的挑战,他们也从来无畏无惧。
也是率真和勇敢,让他们向未来一年的自己下了战书。
6个人,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一个愿望,放入可乐瓶子里封实,一年后开封,谁没有实现,谁就要吃房东sexy suzi婆婆的屎——这个游戏,你们敢玩吗?
一年后,我要:出一本书出一张个人专辑赚到一百万和爱人去到巴黎让曾经伤过自己的人伤心和她在一起这是谁谁谁的愿望,自行认领。
---一年以后-六楼后座的租期到了,借用那句矫情的话,青春总有散场的一天,6个年轻人也要各奔前程。
但在此之前,他们要为一年前的那个打赌负责。
sexy suzi婆婆端上了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米田共,六个年轻人面面相觑,谁达成了自己的愿望?
原来,豪言壮语只不过是青春的语气,豪情万丈也只是年轻的气势,竹篮打水一场空才是少不更事的经典结局。
她在一年里完全没有喜欢上我的迹象、丰胸丸堆满仓库卖不出去、海龟从哪里来也将回到哪里去、爱人和巴黎像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就在他们要吃下“愿望落空米田共大餐”的时候,一个愿望及时实现,写作者的书《六楼后座》出版了,至少她,不用吃屎了。
(说实在的,这个结局,有些俗套了,也或者是电影创作者们,不忍心将所有狂妄的青春一脚踩死。
)-折射现实-无论租期长短,每个人都曾经是六楼后座的住客,在那个没钱装修也无需装修的破房子里歇斯底里、和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在天台谈天说地通宵达旦、一面粪土着成人的一切一面天马行空的描绘自己宏伟的梦想、放纵不羁膜拜自由恶心所有的束缚……就如同我们,海珠购物中心604就是我们的六楼后座,我们在这里放养理想:3、4把吉他充斥着房间的角落、投影仪向墙壁100寸的大屏幕投放看不完的电影、PS2连接着几乎报废的电脑显示器充当游戏机、老气的木地板上堆放着电线杂乱的录音设备、厨房里出入着一拨又一拨的厨娘厨公和各大菜系、空酒瓶不停的搬走还总是散落在房间四处、小黑板上拨开账单就可以看到我们画好的美好蓝图……六楼后座就是我们,看着电影的时候,我惊讶着我们的生活居然被剽窃得如此丝毫不差,原来我们都只是这样一批无差别青春症候患者,最后,我还为了他们的梦想落空作鸟兽散而心窝绞痛——这难道也是我们最终的下场吗?
我咬咬牙根,不会的,不会的,我们不只是在做梦,虽然一个一个梦想都曾经活生生的打碎在我们跟前,被证明是不切实际,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磨砺。
消沉与挫折是每个月都会来的房租账单,但它们绝不能是理想和奋斗的死亡通知书。
每个人都曾经是六楼后座的住客,但青春的租金是昂贵的,理想的造价更如天文数字,所以“青春常住”只是很多人的意淫,他们最终都纷纷路过,驶向平庸。
而我们不,鹿人们不,我们要赖死在青春这间房子里,房租打不垮我们,断水断电我们也能秉烛夜谈,我们要一直住下去,大不了住到房东都死去,然后我们成为房东。
影片围绕着6个香港年轻人的生活,展开了对青春的展现与探讨。
他们几乎夜夜开趴,玩着truth or dare的游戏,问题与行为没有节制与底线。
生活看似颓废,却也各有所想。
神婆Candy祈求遇见真爱,却在第一次抽中爱情牌的时候遭遇两个异性,于是在花痴与无意示好中走上了早八点与晚八点的double date。
Karena 总是迟到又总是急匆匆,在“你写的很好的鼓励下”和素未谋面的主编开始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她从中找寻灵感与寄托,知道了真正的写作应该着眼于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于是一本《六楼后座》在六楼后座中进行创作并待产。
Leo自来卷圆眼镜,似乎每个人的青春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儿,总是低着头话也不算多,默默的喜欢着心爱的姑娘。
Jean贩卖各种冒牌流行货,希望赚到钱,挖到人生的一桶金。
不曾想当理想在心中熠熠生辉的时候,墙壁被补上的漏洞同时断了他的财路,亏掉三万户头。
美颜宝是一个喜欢男人的男人,当一生挚爱重新出现,大家才知道在他还只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因为太胖和无法打到贝贝熊而被甩。
这里应该是全片最可爱的片段了吧,一个小胖子一边打着贝贝熊一边哭着对小女朋友说我怎么就是打不到,不要离开我好不好。
长大后,他不胖也没怎么哭,除了晚上开趴外,白天的工作就是躲在贝贝熊里逗小朋友们开心,而矮矮的有点男孩子气的挚爱在他心中永远都是李嘉欣一样的模样。
梁Wing放弃学业从美国跑回香港,弹贝斯做音乐,渴望出专辑,找寻音乐梦,可是听众只有天台上那个年老的Susie 黄。
起初不知道这个年老的Susie黄是不是当初那个风姿绰约的苏斯黄。
当Jean每次贱贱的喊出性感的Susie黄的时候,倚靠在床上,旗袍的高开叉漏出肉感的大腿的苏斯黄扑面而来。
当Susie面对理想未果又不愿吃SHI的六个年轻人愤怒的说香港就是败在你们这群年轻人的手上的时候,我知道了她不是苏斯。
涂着眼影,热衷派对,亲吻年轻帅哥,喜欢电子+朋克音乐又年老的她只是一个关于香港传奇的象征。
新潮、包容、热情但已衰老,在颓废的新文化中羸弱试图融入,施展威望却又只能委曲求全。
青春里:试图用塔罗牌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在戏院内挥舞着双臂找寻对方,亲吻喜欢的姑娘,去唱片公司送demo,与初恋谈判以及努力赚钱,都是一种勇气。
也是在这青春里,脚踏的两只船指责你下贱;灵魂伴侣在你的追逐中载在妻女按掉了你的电话;被你吻下去的女孩儿会挣脱你的怀抱为别人流泪;你的音乐只不过是无成的学业中的又一种逃避;小胖子的你无法打到任何一个小小的贝贝熊,自己成为贝贝熊后却被只到腰高的小孩子轻易推倒,疼痛难捱;就连心心念念的盆满钵溢也会一下亏空。
世界是个矛盾体,青春也一样。
在你理想破灭,几念俱灰的时候,和你约定一起吃SHI的朋友始终在身边并愿意一起去吃SHI。
天台上的时光成了最快乐的时光,混乱的派对趴也成了最佳的逃避与发泄。
青春是什么,是想爱就爱,敢想敢干。
青春是一座屋,盛着你的理想,你内心龌龊的真心话和谁也不怕的大冒险。
它疯狂、热情、大胆。
却有着Susie那样罩的住你的屋主,和说来就来了解你又足以威震四海的妈。
青春是《六楼后座》这本书,一定会出版;也是序言中的方糖,苦中透着甜。
黄真真长了一张笑脸,将她脸的轮廓印下来,可以直接上沃尔玛的T恤,她嘴巴大,嘴角上翘,是天生笑脸,眼睛不大却很明亮,也常含笑意,这样的眼睛加嘴巴,许多年后在姚晨(郭芙蓉)的脸上重现,不过姚晨虽然眼睛比较大,但总是迷迷糊糊的,另有一种可爱气质,而不是如黄真真这样给人一种聪明伶俐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黄真真导演的电影是那部著名的《女人那话儿》,上个月我还看了之二《男人这东西》,就不如第一好看了,在《女人那话儿》里,黄真真由头笑到尾,访问每个人她都大笑不已,而那也是我看过最另类、最轻松的纪录片,看了五年了,到现在还记得访问许鞍华和暗访问深圳性服务者(妓女和男妓)的情形。
我还在陈果制作的一部电影《走火枪》里看到过黄真真的演出,她演一个按摩院小姐,用脚给一男的打飞机,还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或许真的是长成这样吧,就从没见她愁眉苦脸过。
看完了《六楼后座》,是部挺不错的青春题材片儿,因为它海报设计令我不爽,已经多次当面错过了,要不是芒果的推荐,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去看。
这部戏是林嘉欣MM笑的最多的一部,她要是再演《救命》和《安娜与安娜》里那样的冷艳女人,我就不偶她了。
她笑起来有一个细小的酒窝,眼睛也眯起来,是最可爱的表情,为啥却总是扮演一些儿时家庭不幸心理有问题的冷艳美女呢?
六楼后座这几个男女,演员都很熟,周浚伟就是《AV》里那个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的大学生,麦浚龙则不必再说,现在因为阿娇而走红,那个搞传销被骗的演员,就是《性工作者十日谈》里最后被砍死的鸭子。
青春宛如许多东西,菲茨杰拉德说像一场化学的梦,王朔则用动物凶猛来描绘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到了香港,青春变作太古咖啡里的一块儿方糖,是甜的,会融化,会被磨去棱角。
这六个男女,为了能常常在一起玩,合租一个住处,取名六楼后座,六个年轻人,各有烦恼和快乐,各怀青春之梦想,又都在融化着青春,一次玩笑中,大家约定以一年为期,各自实现一个梦想,宛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期经历一样,这个梦想理所当然的破灭,且现实总向着梦想的反方疾驰而去,例如像赚大钱的人,会赔光现有的小钱,想实现音乐梦想出唱片的人则干脆会被迫离开音乐领域,这样青春梦碎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因此也颇能引起共鸣。
当我已经告别青春那段日子,躺在床上看这部电影,远古的回忆历历在目,总有一幕,会拨动心弦,令人一时间唏嘘不已。
最终,只有林嘉欣MM演出的Karena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本书《六楼后座》,还因此差点做了第三者。
结尾六人各自分开,告别青春,停止发疯,步入正常轨道---就要像成年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吗?
没可能的,经验告诉我,曾经有过精神青春期的人并不多,这样的人,将永远青春,永远怀揣疯狂的梦想,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六人的故事中,除了林嘉欣MM,我最喜欢卢巧音演的那个用塔罗牌算命的神婆,在电影结尾,导演黄真真随机采访了片场工作人员,大家脑力激荡,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呢?
答案很多也很有趣:青春是钵兰街上的夜店,是我有你冇的东西,是一段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青春宛如一块儿方糖,多好的比喻啊,可惜,我的这块儿方糖已经快化完了。
他叫鞋带,只有这个圈子的人这样称呼他。
在华堂商厦对面的巷子里有一家台球社,门脸很不打眼,里面摆着很多破旧的大型电子游戏机和七八张桌球案,我们进去的时候没人在玩台球,只有一群很小的孩子在玩着很老的电子游戏。
在很多年前我也曾经像那群孩子一样痴迷电子游戏,那个时候对于电脑根本没有概念,在那家很烂很红火的游戏厅,我经历了所有类似古惑仔的遭遇,被人打劫、与人斗殴、砍人、帮派争斗等等很多的故事,只是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回顾这段过去的时候,残酷到只能用“青春”两个字衡量。
最近看到最好的一部香港片,不是《无间道II》,也不是《暗战之大丈夫》,而是黄真真导演的《六楼后座》。
那两部影片很棒,但是《六楼后座》却让我动容,还是因为两个字——青春。
片后花絮看采访所有摄制组成员对于青春的看法,有一个人,应该是中年人,说了一句:青春就是年轻人正在挥霍的东西。
一瞬间,我被击中,半天无法回神。
桌子上放了六个小红星二锅头和一瓶燕京啤酒,我和鞋带每个人解决了一半,忽然无来由的谈起歌手,谈起鞋带在BEYOND北京演唱会《真的爱你》音乐想起一瞬间的泪流满面,也忽然间谈起汪峰写给筠子的那首《青春》,也忽然间忘却了我们的年龄,也忽然间我们找不到我们所谓的年少青春了。
理想飞来飞去,现实总有距离。
肉串的味道很香,我们都闻的快醉了,是不是我们今天挥霍的青春,明天也只能用缅怀来残酷的衡量。
在北京还残留着雪迹的大街上,我们唱着青春的尾音:“继续走,继续失去,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朋友前些天给我发来短信:每度过生命中的一年,我都愈加相信,生命的浪费在于:没有给出我们的爱;没有使用我们的力量;自私的谨慎,不愿冒任何风险;逃避伤痛的同时,失去幸福。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只要有一次尽情释放所有的激情,他就不会是卑微或微不足道的。
我浸泡在这样的文字里看完了《六楼后座》。
当六个人最后终于在书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欢呼雀跃的时候,我竟然有了落泪的冲动。
青春只有一次,所以,年轻的人们有何畏惧呢?
truth or dare,不过是一场正经的游戏,有青春这个强大的筹码,为什么不痛快加入呢?
即使惩罚再严酷,即使一年之后所要面对的是失败,也毫无遗憾,因为有爱有恨,敢作敢当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
我爱每一个人的梦想,不论是维护柏拉图式精神恋爱而被骗、怀抱出书理想的korena,还是年轻到分不清什么是爱情同时迷上两个警察的candy,又或者是单纯到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音乐wing,懦弱却怀抱纯美爱情的leo,即使是年老却有一颗年轻的心的succie老太,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和鲜活。
即使梦想没有实现,他们仍然代表着我们最真实的青春,他们的人生依旧充满阳光和朝气。
truth or dare,这个贯穿整个片子的游戏,代表的就是每个人的青春时光。
年轻,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六楼后座的天台上面,年轻的人们在星光下跳跃、欢呼、打闹、说笑。
这样的日子,也许以后真的不会再有。
所以,请珍惜你的青春,请你尽情拥抱它、享受它。
最近大陆电影市场有好多以青春之名的片子啊,像《致青春》《小时代》啊什么的 可是我都看得很不爽 不满意 甚至可以说是拍的不好的片子因为《分手说爱你》跟《被偷走的那五年》,记住的黄真真,今天偶然有空,就又翻出来《六楼后座》来看,可以说,我对这种用某种物象为题的电影或书几乎没有抵抗力。
而又因为起先看过黄真真的片子,所以觉得不会失望(尤其是《分手》,《那五年》商业过了,有些流于平凡,虽然也有黄真真一贯的风格,但有些硬伤)。
果然,真的很触动的一部片,这种才真正是励志,中间阿wing麻麻唱《光辉岁月》的时候,真的有感到那种震撼,而后面六人闹崩,leo为了大家改“遗嘱”,真的是truth,直入心底。
他们的青春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会笑会闹会肆无忌惮,但是也会痛会伤会迷茫无措。
除开故事本身,这电影的手法我个人也觉得很精巧,就好像写诗,除了本身有意境,它还有让人记得住、适宜传诵的名句,最后Jason为Karena作序的那段,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深受触动。
这是那种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们要抄到日记本上的句子:青春犹如方糖,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体验用舌尖的热量才可以溶化,才可以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可爱。
笑他们,皆因我们曾荒唐过,爱他们,皆因我们也曾甜蜜过。
《六楼后座》——六个人的青春,一代人的写照:一个意乱情迷的作家,一个理想主义的音乐人,一个自欺欺人的神婆,一个伤人伤己的玩偶,一个痴人说梦的创业者,一个自娱自乐的读书人。
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密室,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们爱玩truth or dare,爱开party,爱疯,爱闹,爱幻想...因为他们青春,因为青春充满着迷惑、躁动、不安、好奇,因为青春也才有筹码去玩。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会好奇影片中主角们的愿望,看着每个人交织的故事,都希冀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将有)这样的历程,我们需要从电影中得到慰藉,但青春往往很难跨越游戏中的truth or dare,所以殊途同归——青春在现实面前显得单薄、脆弱、无力,于是我们从电影回到了现实的画面,青春不能总呆在那个密室,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活,青春其实没有退路,只有过程和结果。
面对青春,其实我们也不必彷徨,青春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 “青春犹如方糖...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 人生总有这么的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可笑也可爱...笑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爱因为我们也曾经甜蜜过..... 亲身去品味青春的方糖吧,最遗憾的不是青春的总总不完整和缺憾,而是人在青春却失去了对青春的触觉....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扇破墙,直接穿入就是另一个房间,以至于后来被封了,大伙儿还死命往里撞。
还有就是那个破破的铺了很多气垫的阳台,大家一说:“游泳啦!
”就纷纷展开各种姿势胡乱折腾,仿佛真在水中驰骋,一个压着另外一个,还有Candy等人没心没肺张牙舞爪荡来荡去……这就是青春啊,大撒把地玩耍,恣意地生活!
个人还是最喜欢林嘉欣演的Karena,她随意抽烟的神情、开心大笑的样子、对着电话痴情的模样真是仿佛在演她自己。
有人说她像甜腻腻的奶油,确实,她有种女人&女孩之间的性感。
JASON还是蛮有魅力的啊,这种成熟男人说话稳重,见多识广,又懂得体贴人,会开适当的玩笑……年轻女孩子最喜欢了。
所以很多小女孩都被老男人迷住,或者再见年轻时疯闹的恋人变成大男人,难免产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伤感和后知后觉的遗憾。
JASON还算厚道,当他觉得自己玩不起的时候提前告诉了Karena,哪怕这样会伤害她。
眼见Karena甜蜜电话的开始、迟到后在电梯上奔上奔下、傻乎乎地在电影院频繁挥手……所以当她再也打不通JASON的电话时,还真是替她伤心。
听着“从头抹掉你 从头删掉你 搬出了六楼后座寻梦那场地 杜绝前事再回魂 杜绝怀念你 莫非分到一吻后 就终生都要记得你……”这样的歌声,竟然想哭。
可惜最后在网上硬是没有找出一首完整的,十分可惜。
反正像男人这种视觉系动物,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连一面都没见就爱上别人的奇妙感觉。
刚开始很不喜欢Candy啊,因为她这个神婆没精打采地总是渴望找到一张饭票,这多少让我有点鄙视。
但是她爽朗随意、没心没肺的样子真是可爱到家了,好感倍增。
Candy每次算命的时候先给自己拿一张牌,希望能遇到有缘帅哥。
没想到一下子就有萧正楠苏永康两大帅哥左右护法,是啊,这是很苦恼的事情“为什么一来就来两个?
”这是我们曾经遇到的问题,选哪个似乎都是错,看似满满的幸福显得空落落的。
不知是Jean还是Leo说了一句:“两个都选,说明你两个都不爱啊!
”一下惊醒梦中人。
是啊,MR.A跟MR.B不可能像Candy幻想中的那样各取所长融为一人,只能靠自己好好把握,脚踏N只船总有翻船的时候。
Wing母弹唱那首海阔天空的时候,似乎打动了每一个人。
老实说,这首歌听过无数遍,但是在片中的这次是最打动我的一次,直到第二天上班的路上脑海里还在重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被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这个片段是全剧的一个升华(请原谅我用“升华”这样没情调的词*^__^*),让那些零零散散的“True or Dare”游戏片段,突然像有根思想的绳子给串了起来,一共递到你面前,让你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梦想……那个让很多人赞扬的sexy Susie真是把我雷翻了,她像一个大彻大悟的疯和尚,引导着整个故事的走向。
只是最后她端着“大餐”责怪大家不履行诺言的时候,说了一句:“香港就是像你们这样的人太多了”让我觉得是不是有点拔高主题啊?
后来想想,片子的社会背景是金融风暴后最伤痛的2003年,来点这样的调调也无伤大雅,算是一点小小的励志吧。
如果说青春励志剧一般是大模大样地摸摸你的脑袋说些鼓励而稍显正式的话,那么《六楼后座》就像一个同龄人调皮亲昵地在你的屁股上狠拍那么一下子,斗嘴几句,有点点疼,但是很快活,很乐意接受。
难以免俗的,想用JASON给小说《六楼后座》作的序来结束此篇,因为他真的写得挺好:青春有如方糖 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 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人生总会有这么的一个阶段 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 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可爱 笑他们 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 爱他们 因为我们也曾经甜蜜过 当看到六个死党在书店里狂欢时,真是替Karena高兴,她终于在最后时限里完成了“出一本自己的BOOK”的梦想!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毒誓,并不是说要一个毒誓监督我们按时完成梦想,而是需要那么一个有点猛料的毒誓来让我们记住青春里的乐与痛,思考年少的梦与路。
不然,青春是太容易流走的河流,一不小心,它就溜了,如果回忆时只剩下浑浑噩噩的一片混沌,那不是非常遗憾吗?
突然想起一个死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就不会有遗憾。
”在青春,就要有个青春的样子吧!
我只想说这部片子恶心死我了!
这也能算电影么?
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之间没有关怀友爱,每天傻乎乎的见面就乐,朋友有了不开心的事情也根本不管最搞的是去闹灵堂的时候,香港导演都是烧饼么?
人家奶奶死了,虽然和你没关系,你去灵堂里面有说有笑?
这种烂剧情也能拍出来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烂仔一堆我是在坐长途巴士上不小心看到的,当时的感觉就是。。。
想马上下车!
剧情弱智,对话无聊,表演生硬,最重要的是缺乏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的道德底线真是怀疑给2星以上的评论是不是托
我怎么那么喜欢这部电影。那些年轻人哇。
难得如此豁达
港市鬼马甜点,很可爱,很真实!每一个演员都出彩,杜丽莎的《海阔天空》震撼到我,林嘉欣终于不再只是甜美的符号,卢巧音太酣畅淋漓了!荒唐而甜蜜的,才是我们那回不去的青春。
那种青春应该每个人都有,只是枯竭的时刻不同,有人如同昙花,有人可以过上大半生。没有哪种更好。没有经历过倒是中遗憾吧
过渡很生硬 看起来不舒服 剧情不够饱和 太空洞
【补標】
敢不敢吃屎
勉强能看
傻B!
没看完,闲闲滴闹,但认真地对待了生活
我也住在六楼后座,就算它也有散伙的一天。
香港这个地方真的很神奇。它有我们已失去的凝聚力,和一股拼劲儿。你曾经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过,拼搏过,无论成功失败。因为你青春,承受的起。若干年后回过头,那时的你最认真。而什么是青春?
还是妈妈自弹自唱海阔天空那段最经典!
粗制滥造
颓废(无目的)的青春吧。
青春犹如方糖,对吗?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用舌尖的热量亲身体验先可以溶化,先可以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觉得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都真诚的阶段,他们可笑也可爱,笑他们皆因他们曾经荒唐过,爱他们,皆因曾经也甜蜜过。
两星半。
郑丹瑞的声音啊,单为Karena部分五星
我真的很爱林嘉欣。
瞬间穿越回高中了,真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