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种的大麦小麦的油菜,蔬菜一年的收入是144英镑,但是不包括羊的收入吗?
每年的补贴是八万英镑,所以这8万才是他的收入吧!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最大的感受是英国的法规真完善,对食品安全真重视,操作农业机械真的难,以及虽然你可以买下几万亩的地,当地主,但每年的各种吹毛求疵的检查,难以理解的规定,山海一样的表格让你时刻知道谁才是老大!
如果说在中国做农民的技术门槛是要求小学的水平,英国的要求则是院士级别!
我从没看过杰雷米的纪录片,在微博上看到推荐第一季打开看,发现这个人好像小羊肖恩里面的男主人,高大威猛,热情笨蛋,执着坚持,唯一不同的是有个漂亮女朋友丽莎陪着在农场!
看完了第一季发现土豪种地真是专业啊!
只有一两个人却种了2600亩地,机械化渗透到每一个毛孔,成本太高还是太低了呢?
想想前段时间看到的山海情,他们才真的是从土里刨食呢!
后来去B站看了后面几集,第二季果然开始放羊了,买的还是小羊肖恩里面的北方黑头羊,只是没有那个牧羊犬,在往后看就发现他为了给节目制造效果,也是勇于尝试,干了很多开商店,种蔬菜,挖鱼塘,种树,养鸡,所有的一切可以在农场里体验生活的事情,看的出来不怕花钱就怕没人看,最后收货了,没咋挣钱!
浪费了6000亩土地,可是节目收视很高,收入不错!
不适合普通人而已,我问老公你有6000亩地,想怎么种,他说,租出去!
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这或许是不少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拼的社畜在被工作、房租以及生活里的各种压力折磨到崩溃时脑海中会涌现出的想法。
今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一档名为《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纪录片,该片拍下了前《巅峰拍档》主持人杰瑞米·克拉克森亲自种田、养殖、经营农场一整年所经历的悲喜。
看过这位农场小白务农一年所面对的困境和最终的收入,相信可以让很多人对“回家种地”这件事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城里人的天真与傲慢在本片第一集开篇处便出现在观众眼前的广阔农场位于英国科茨沃尔德,它占地6000亩(合404公顷),包含了田地、溪流、瀑布、树林、草地。
按照英国政府部门DEFRA(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发布的数据所示,截至2019年,英国的农场总数接近22万个,其中近一半规模不足20公顷,像杰瑞米的这种超过100公顷的农场,不到总量的1/5。
该农场自杰瑞米2008年购入后一直由他雇佣的一位农夫打理,作为农场主,杰瑞米每年可以轻松盈利22.6万英镑。
直到2019年农夫退休,杰瑞米有了一个想法,他决定自己亲自务农。
面对一望无垠的农场,即便是把杰瑞米本人以及他后来找来的外援们——女友丽萨、隔壁农场主卡勒布、土地经理人查理、牧羊人艾伦、围墙修理员杰拉德等人通通加到一起,务农人数也是肉眼可见的有限。
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这样精简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常见的。
片中给出了一组数据,在全球5.7亿个农场中,有90%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经营的。
具体到英国也是如此。
Defra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英国农业劳动力约为47.2万人,仅占总劳动力的1.5%左右。
为何几个人就可以撑起一个农场的运转?
《全球化中的大国农业:英国农业》一书中给出了简要的解释,“从14世纪延续至19世纪的圈地运动消灭了中世纪的敞田和长条田,也使英国没有像其他西欧国家那么广泛的小农经济传统,所以英国的农场规模和田块规模平均较大。
英格兰的一块田地有时就会超过其它欧洲大陆国家一整个农场的土地面积。
而大的农场、大的农田有利于使用高效、大型的农业机具。
”二战期间,英国国内出现了粮食供应困难,这促使英国政府在战后开始实施重视农业的诸多举措。
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已扭转了本国农业衰退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这让务农中的每一个环节——开垦耕种、喷洒施肥、收割进仓,甚至是在田地里埋一条水管,都能找到相应的机械。
如观众在《克拉克森的农场》中所见,曳引机、耕耘机、播种机、喷洒机……是这些大块头机器让土地真正沸腾起来。
杰瑞米正式开工前的第一项准备工作就是采购农机具。
从他嫌弃英国本土的曳引机马力太小,任性地从德国购置了一台重达10吨的兰博基尼曳引机,结果因其体积太大根本停不进仓库开始,他的那些看似天才,实则适得其反的主意就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
在一片无需种植农作物,只需一年除一次草便可获得政府补贴的土地上,杰瑞米决定买羊除草,这样除草的同时还喂饱了羊,过段时间卖出羊群产下的羔羊又有一笔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但实际情况是,杰瑞米低估了饲养羊群的成本。
为了圈羊,他先安装了电网围栏;随后发现,为了驱赶羊群移动到不同草场,还得雇佣职业牧羊人;作为一个新手,他完全无法独自应对羊群的生产和疾病,所以又请了兽医……粗略一算,各种花销之和已经高过了卖出羔羊可得的收入预期。
而等到真正卖羊的时候,又因为赶上了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而导致羔羊价格大跌,从原来的每只100英镑降到了52英镑。
更扎心的来自于卡勒布告诉他,就简简单单把这片土地上的草除掉,卖干草的利润都比折腾这群羊挣得多。
在播种时,杰瑞米又有了自己的小想法。
他无视卡勒布的指导,操作着播种机自作聪明地把三点式转弯改成了180度大转弯,也完全忘记了每播种7条轨道就需要空出一条这件事,结果给未来的施肥工作带来了巨大麻烦。
每播种7条轨道后留空的这一条是为了指引日后的施肥和喷洒工作,确保用量合适,此番操作很可能是英国农户们在长久的劳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如土地经理人查理所言,“这都是算得刚刚好的”。
但杰瑞米在搞砸了之后才明白个中原委。
作为电视圈老油条,杰瑞米深谙娱乐观众的秘诀,他的许多糟糕尝试以及和卡勒布互怼都带有几分表演性质。
这些举动在给一部务农纪录片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现实:在城市与乡村的“中心-边缘”关系中,久居城市的人在心理层面对乡下农户的轻慢和不屑已经阻碍了他们理解真正的现代农业。
当这些人带着田园牧歌式的幻想来到农场,实际上是把自己扔进了一个比城市生活更艰难的环境,哪有什么轻松的工作,只有看起来轻松的工作罢了。
务农人的烦恼与快乐务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除了杰瑞米自找的,还有一些是任何外行来都不可避免的。
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在为英国农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得能够学会如何操作这些大家伙,然而这并不简单。
在卡勒布对着播种机上巴掌大的电子屏幕,为杰瑞米讲解如何撒种,如何调整风扇速度等问题时,杰瑞米的反应是,“在大马士革发射巡航导弹都比这容易。
”每每提及“农民”一词,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可能还是那个以出卖体力为主、无需专业技能的群体形象,但像卡勒布这样的人——称之为“农业技术工人”或许更合适——才是现代农业的主流。
除了卡勒布,土地经理人查理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他被杰瑞米调侃为“开心的查理”,实际上他每次出现都会给杰瑞米带来一些不快的消息,比如告知杰瑞米“根据农时,你必须得在两周内耕种完2600亩地”“根据肥料行业保证标准规则,干草旁边不能堆放肥料”“因为欧盟禁止使用某类杀虫剂,所以你有60亩的油菜全废了,大约亏损4000英镑”。
查理不是故意作对,他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英国极为细致,细致到足以让杰瑞米崩溃的农业法规和政策。
1947年,英国实施了二战后第一个农业法,此后,又在1957年、1964年、1967年、1970年、1974年多次颁布了鼓励、确保农业发展的法令。
伴随着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统一价格机制和共同市场等制度的建立也促进了英国农业发展。
我们知道,与农业发展相伴而来的往往是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的破坏。
针对这个问题,英国的MAFF(农渔业和食品部)自1987年开始陆续推动了一系列农业环境政策。
后来,MAFF被并入新成立的DEFRA,后者在延续MAFF执行的环境敏感地区计划、乡村管理计划、农地造林补贴计划和有机耕作辅助计划外,又推动了能源作物计划和林地奖助计划等等。
正是这些繁冗的条条框框维持着农户收入、乡村生活和农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
即便是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有了机械和科技加持,并遵循农业政策法规和过往务农经验,也不能确保来年的丰收。
首先是因为,务农很容易受伤。
卡勒布提到过,每个农场都有一本“事故记录书”,记录人们在农场里受的伤,小到磕了胳膊肘,大到丢掉性命,都会被记录在案。
当我们看到职业牧羊人轻松地控制住母羊,熟练地剃下一整张羊毛时,也要知道,那把剃刀同样可以轻易地削掉人的手指。
如片中给出的数据所示,“在农场工作的危险性很高,务农的死亡人数比其他所有行业加在一起还要高20倍。
”更大的不确定性则来自于不断恶化的气候环境。
2020年,英国又经历了一年的极端天气。
天气比平时更温暖、更阳光,但这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的年份之一,许多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
具体到杰瑞米的农场就是,在他需要晴朗天气来耕种的时候,连下了6个星期雨,在他的农作物需要大量吸收水分的时候,土地又干旱到开裂。
再怎么先进,务农说到底还是靠天吃饭。
耕种、养羊、开有机食品商店,杰瑞米搞砸了很多事情,也获得了外援的帮助和政府的补贴,折腾了一年,他的农场没有赔本,挣了144英镑,约合人民币1300元。
但当杰瑞米在“返回伦敦”和“留在农场”之间做决定时,他选了后者。
务农的辛苦是真的,快乐也是。
第一次种出土豆时的兴奋,和羊群逐渐熟悉的温馨,静谧清晨的露水还有傍晚粉紫色的晚霞……这些都让他留恋。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高贵,谁比谁更轻松,都是苦乐交织的。
《花园里的机器》一书中写到,“我们推断,当今的发达社会可能格外压抑,以至于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大众企图从复杂的文明中摆脱出来,从世故向纯真迁移,以获得乡野风光所表现的幸福美好。
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我们逃避现实的途径之一。
”而《克拉克森的农场》正是用温和的方式敲碎了人们的幻想,告诉大家,世外桃源并不存在。
但看完全片,我却并不感到失落。
既然无处可逃,那就无需逃了。
放弃幻想,认清生活的真相,才是热爱生活的开始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杰瑞米那样,底气十足地说出,“生活很糟,但我喜欢”。
https://www.amazon.com/Clarksons-Farm-Season-1/dp/B095RHJ52RJeremy Clarkson老爷子的电视节目我以前没看过(也没兴趣去看)。
似乎是个TV personality,伊节目卖点大概是开各种muscle car飙车,好像有个节目里还把自己在南美哪里的一座豪宅给炸掉了。
上周WFH的午餐间隙里我在新闻里看到这个剧集的报导。
一看IMDB上9点几分,亚马逊上接近5分的满分,烂番茄上竟然100%的红彤彤的新鲜度,豆瓣上也9点几。
引起了很大的好奇:豆瓣文青给英美剧打分9点几不奇怪,但同时IMDB上9点几、烂番茄上还100%新鲜度就很难得的了。
看了第一集时觉得没那么神奇吧?
感觉这厮就是个jackass老混蛋,仗着有钱做个务农真人秀,虽说也有逗笑和有趣的地方,但本质看着让我怀疑他其实根本在making a mockery of farmers and farming,顺带装疯卖傻making an ass of himself:符合英国人一贯的G点 —— 谁都看不起的同时也捎带自黑一把。
没种子化肥?
几万几万块的买!
没农具?
买个最大的拖拉机!
兰博基尼的40档手柄的!
没树苗?
直接买几棵参天大树用起重机往坑里栽!
有不种经济作物的野田?
直接买七八十只羊去啃!
我新奇地笑着笑着开始渐渐不以为然了:这不要说放在中国西南梯田上手作插秧的小田小户的农人,哪怕放到欧洲北美机械化托拉斯的农场里,有多少个能有这样的力量说买就一拍脑子现买堆匪夷所思的劳什子回来的?
然后可怕的是这厮快60了,花白头发挺着个肚子,身边的女人却不是他老婆 —— he has a GIRLFRIEND!
金发的、苗条美丽的、年龄大概是他一半的,女朋友!
这哪是回归自然的农家乐秀,这他妈分明是土豪向农奴们示威:老娘有钱你吹咩?
And look at that fiddly diddly arse of hers, isn't she every single one of you redneck loser's wet dream?
到底还是因为好奇。
我看了下面一集。
接着一集又一集。
今天看完了。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看到最后一集后来我眼睛湿了。
老头并没有土豪的恶意,and there's much more to his ugly face。
他上蹿下跳出乖卖丑地在自己农场上折腾一年多,政府的农业补贴不算的话,他净挣了144英镑。
这一年多里,这个TV personality出身的jackass土豪除了犁地揍田种庄稼外,还成了机修师、土木工程师、驯兽师、助产婆、渔民、气象分析师、农货店主、接待、销售... 等等等等和坐拥年龄小一半的金发长腿美女女朋友的土豪身份不搭界的身份。
最后他净赚144英镑。
然后他说自己在开满野花的田里劳作的时候,看着他那群蹦得比小马还高的蠢羊的时候,去接生小羊羔的时候,和话都说不清楚的farmhands草地上坐着吃庆丰收野餐的时候,那时他是最快乐的。
这才是一个农民的resilience、这才是他们的坚忍、达观与快乐。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但不知为什么那么些人一来就把“像个农民”作为骂人话。
没人像农民的话你们那么多人早他妈全饿死了。
今天看完剧集后去查了查新闻,有几条说亚马逊要砍掉第二季。
我预备回头去响应号召写电邮去轰炸他们叫他们别砍,我还等着看老头刨了水塘的湿地养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等着他的野花、昆虫、树篱各个群落的长成。
这个节目给了我时下难得的乐观,虽然不知这种乐观能持续多久。
才发现豆瓣赠送了它一个“喜剧”标签,更幽默了哈哈哈。
这部纪录片确实很喜剧。
充满了不会务农的人天真且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它们在现实面前的破碎。
每个角色都很有梗,拍到克拉克森和卡勒布的时候尤其有意思。
同时也羡慕他们这种雇佣关系,职场中能像这样相处的上下级,目前见过的屈指可数。
(难道是老头给的马内太少了,所以卡勒布心安理得摆烂?
(bu)克拉克森擦药的部分,回头抱怨,说摄制组不愿意帮他。
而摄制组又很缺德地把这一部分也录了下来。
互相背刺。
真的有笑到。
整体来说笑点很密集也很有梗。
第二季看了一小部分,感觉还是第一季更有趣。
鸡飞狗跳的农场建设生活。
很有开荒基建的感觉。
真的要被老爷子笑死,嫌弃老旧60-80马力的拖拉机不够拉风,自己买了辆重达10吨的全新兰博基尼拖拉机,大到开不进车棚,后续务农过程中也因为巨大的体积惹了不少麻烦…..开着叉车辛辛苦苦卸了一袋种子,刚刚松了一口气,就被告知车上的46袋全是他的….为了图开心省力不按照标准的三点掉头法耕地、播种,结果导致后来的浇水、施肥、收割的一系列连锁障碍,尤其是收获时一片麦地里“秃头”的一大块,笑死个人……后来知道自己的速度跟不上播种节奏,雇佣了一个21岁的本地小伙勒卡布来帮忙,要按番位排序,勒卡布绝对是这部片子当仁不让的男二号,老爷子实在太需要他了!
他虽然一直嘴上嫌弃着笨手笨脚的天兵老头,但也实打实帮了无数的忙、干了无数的活、也贡献了无数数落异想天开的老爷子的名场面~~老爷子突发奇想,想靠养羊一举两得,既有羊肉、羊毛可卖,又可免去除草的工作。
期间,修电围栏弄伤自己、垒石墙却根本拦不住羊、无人机牧羊也不被买账,包括后来的配种、生产、脱羊毛等等,总之就是完全的失控,最后只得雇专业牧羊人来解决各种问题……寻找水源、搞设备,好不容易山泉水罐装售卖了,发现水体检测里细菌含量超标,又得赶紧下架…..辛辛苦苦通过一系列审批才获得许可搞出来的农用商店又因为屋顶材质不合格,仅营业一天就被勒令关停……想要搞个生态水塘,结果把地挖得一塌糊题,巨型兰博基尼还陷在泥浆里好艰难才获救…养蜜蜂取蜂蜜时,把一只蜜蜂带进了自己的防护服里,被蜜蜂疯狂蛰了屁股……一年间还经历了水患、疫情和干旱等天灾,简言之想要什么没什么,刚觉得自己想出一个精妙的点子就被各种突发事件火速打脸….最终的最终,核算结果,一年到头勤勤恳恳、花样百出的工作后,只赚到了144英镑的收入…..简直惨不忍睹。
连老爷子自己都感慨“我是因为有亚马逊这档节目的收入补贴,那些真正的农民可怎么办啊?
”节目最后,农场“核心”人物聚在一起喝着小酒庆祝丰收,同时老爷子也在思考是否还要亲自将农场经营下去。
当然,结局我们现在已经预知,第二季今年7月刚刚拍完,估计上线就得明年了,虽然还得等但总归还有的看。
我想老爷子明年应该不会收入这么少了,很多基础设备都已铺陈好、大价钱的农具也都购置完了,就等着看老爷子能想出什么新点子(搞出什么新乐子)了~~
先上二张图
当Kaleb站在碎片大厦之端眺望窗外伦敦外景的时候,我突然非常明白Kaleb说的那些话的涵义了。
那雾茫茫灰溜溜的水泥森林也许是城里人眼中的摩登美景,所以愿意花高价跑去32楼高级日料餐厅一边吃一边看。
但是当你拥有大自然的美景之后,这样充满着噪音,拥挤,污染的大都市真的不值得让人留恋一分半秒。
是的,看看Kaleb他们拥有的那一切,水泥城市有什么好留恋的。
看完第一季,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农场生活,当然我不是自不量力地认为我可以驾驭农场的生活,我非常有自知之明地知晓我没有那个本事。
所以我家小农场租出去给有能力的人种地,农田租金很低廉,但是有时候秋收的时候看到那些大型机器收割,我也觉得挺有趣,饱了眼福。
所以剧里看Jeremy焦头烂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周而复始的和作物,动物,天气,政策等作斗争,我就知道天降大人于天选之人身上,如Kaleb,Charlie,Ellen这些人,让人敬佩。
就比如像Kaleb的世界简单的只有土地,他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他从不看书,他甚至没有读过圣经,他的生活范围最远只涉及20公里,他从未吃过咖喱也并不想尝试,他的儿子出生在市立医院他就认为他儿子不是本地人了,他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农民,他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认知了。
可能有人瞧不起他觉得他是土老帽,一生只愿意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没有出去看世界的斗志。
但是他21岁却精通农业技术,拥有强大的农业机械知识,他在他的领域绝对是青年才干,是他父亲骄傲的传承者,他追求着他想要的生活,他有他自己的快乐,而且我打赌他的睡眠质量一定比大部分人都要好。
在另一部我非常非常喜欢的 《万物生灵》剧里,在那个时代,那种人与动物相处的关系让人感动。
整部剧里同样都是满屏的田园风光,平静祥和。
我一直认为,宇宙中因为能量的守恒定律,万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
而正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能量体,当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菜园耕作,花园栽种,和动物互动等直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事情都能让我们的身心放松平和下来,那种天然治愈的能力强大到哪怕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得到。
不得不说,现代农业技术的魅力也是很强大的,那些我叫不上名来的各种大型农业机器,看Jeremy操作起来,还真的很带感,希望克拉克森农场能够继续拍下去,后疫情时代,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治愈系疗伤良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近几年,人们都开始向往李子柒式田园牧歌的生活,可乡村务农真有火爆全网的视频中表现的那般岁月静好吗?
在今年6月亚马逊上线的一部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正是聚焦于乡下劳作的生活。
《克拉克森的农场》豆瓣评分9.6,本以为是素人经营农场的纪录片,没想到是英国名嘴杰瑞米·克拉克森开发的节目,抱着到底是明星真人秀还是农业纪录片的心态点开,但这一点开就停不下来。
豆瓣网友戏称他为“英格兰陶渊明,骑兰博基尼的堂吉柯德”,每一集看暴躁老农打脸的日常太上瘾了。
对以下这条评论不能更赞同了!
百万富翁克拉克森在田间灰头土脸辛苦一年后,共赚得144英镑,真是“闻者大笑,听者无语”。
在笑过之后,有着最大的两个感慨,一是在已经十分发达的现代农业下,种地依然不易,田间劳作是真的辛苦;一是英国和欧洲各种规章制度格外完善,小到不能使用什么样的杀虫剂,要如何储备种子和粮食,并且可以放养土地而保护环境来从zf组织换取收益。
看了几集后,对克拉克森的农场愈发好奇就上网搜了些相关消息,正好总结了下发出来供同好们看看。
杰瑞米·克拉克森是谁?
杰里米·克拉克森 (Jeremy Clarkson) 于1960年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后与BBC制片人的一次偶然会面让他参与了著名汽车评论节目《Top Gear/巅峰拍档》就此闻名,被网友们戏称为“大猩猩”,感觉他现在又多了一个“雅号”——“英国大聪明”。
19年初和女朋友Lisa Hogan(竟然身高1米88)共同开始经营农场。
杰瑞米·克拉克森的农场是真实在经营的农场吗?
克拉克森的农场,准确地说这是纪录片的名字。
片中克拉克森经营的农场名为小蹲(Diddly Squat)农场,是真正在并继续在经营的农场。
克拉克森最初于2008年购买了该农场,其中包括Curdle Hill农场在内的约1000英亩土地。
克拉克森的农场在哪里?
那以前是萨斯登庄园(Sarsden estate)的一部分,位于英国牛津郡科茨沃尔德(Cotswolds, Oxfordshire)的奇平诺顿。
克拉克森农场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克拉克森将农场命名为小蹲(Diddly Squat)农场,意思是意义不大,不太重要,代表他接手时缺乏足够的支持。
亚马逊还会推出第二季吗?
亚马逊Prime流媒体平台已经续订了《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
杰里米·克拉克森本人确认了这一消息,在他的Instagram帐户上发布了一条小视频说"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the first series, I'm delighted to say that there will be a second series of Clarkson's Farm",小哥Kaleb在一旁立刻打脸说道"You mean Kaleb's Farm"。
原队人马将会回归,其中包括拖拉机司机Kaleb Cooper,因为他将负责在奇平诺顿(Chipping Norton)管理自己的农场。
(农村-农民-农业。
我想到的是“三农”问题在中英之间的对比)在农村的自耕田里长大的我,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算是开了眼界,由衷地感到差距之大。
1,那些琳琅满目的农业机械,原来设计得如此细致周全啊。
天啊,我想象不到的农业机械化。
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种田呢。
6000亩的农作物:小麦加大麦(其实我分不清二者的区别),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犁好地,播下种子。
而且兰博基尼不只是跑车,也有拖拉机呢!
是需要踩着几级梯子才能上到驾驶室的那种巨型拖拉机,一排又一排几十个按钮,谁记得住啊?
英国农民的技能好高超啊,要懂各种复杂的机械操作才行啊。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小农经济,还有自古至今为那些知识分子们吟诵不断的所谓“田园情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至今日,我认识的许多人仍然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哩。
估计在克拉克森眼中这根本就是个笑话。
2,农民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需要规划和管理。
克拉克森种下麦子之后,还在旁边的草场上养起了羊,在不远处的池塘里放了鱼苗,在山上溪边种起了珍贵的绿山葵,最后在废弃的田间种满了蔬菜。
然后,从早忙到晚,伺弄这些东西。
生长在鱼米之乡的我,小时候家里在种田种地之外,也有一湾池塘养鱼,家里房前屋旁会养猪,养鸡,养鸭,拥有自家专属的一块菜地……想想儿时的每个暑假,我的日子是这么过的:一大早去山上放牛,回家后喂鸡,喂猪,洗衣服,去菜地摘菜,准备午饭,下午去田里帮忙割稻子,插秧,会提前回家给菜地浇水,准备晚饭等等。
当然由于克拉克森经营的是大农场,他使用机械,省去了不少的手工作业。
不过那种日晒雨淋,风里来霜里去,也必不可少。
不过,他是农场主,手下雇了不少人,帮他出谋划策,教他如何干活等等。
他还要填各种表格,与政府打各种交道,申请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惊叹英国对农村规模化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而且一切都是透明的,科学化程度高,相对而言,我们家乡还有一丝原始化。
回想起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永远会有这样一副画面:某次回家探亲,在二楼的房间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小山丘,村里一对父子在那时弓着背,握着锄头,一前一后,用力地刨着地,除草。
21世纪了,那种劳作的情景似乎亘古未变。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们的农村里就多了各种各样的村长,队长,书记等等,反正这些人给我们带来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有的似乎只是让事情更复杂,传达负担,收取赋税等(当然现在农村税收取消了,这是欢天喜地的大好事)。
3,农民永远是靠天吃饭。
这一点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一样。
看着克拉克森拉着蛇皮袋底下发了芽的小麦种子,那一幕太熟悉了。
我不知道英国农民是如何确定农时的,估计是政府派人来帮助他们。
我们那里是看日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原来是为农民决定播种收割耕作而制定的。
小时候,我也经常见到大人们拉起一袋不小心因为阴雨天气提前发芽的种子,在一旁遗憾惋惜。
种子通常都是很贵的,要从专门的种子站去购买。
队长开完会回来后,便会挨家挨户地通知上种子站买种子啦。
早年家里种两季水稻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商量着今年浸哪一号谷种。
然后早稻是一定要掐准时间的,要不然的话,晚熟了就会影响二季稻。
所谓的“中稻”大概就是年中插下去的一季稻谷,通常早稻味道不怎么好,可能是因为时间仓促。
收割稻谷的时候,最忌讳的也是阴雨连绵,印象中有一年,由于水涝,成熟的谷子因为不能收割,大部分都在田里发芽了,好不容易挑着剩下的割,那点谷子打下来,后来做成的米饭都是发黄的。
所以,克拉克森的农场遇到这种问题,麦子减产,收入锐减,他那满脸的失望和心疼,任何一个在农村生活劳作过的人,都能体味那种切肤之痛,辛苦流下的汗水,在收获的季节,却遭老天爷横刀夺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那种时候,想起来真有几分想流泪。
4,种田只够温饱,挣不了钱。
克拉克森不靠农场过活,他的身体力行大多数时候是真人秀节目的需要。
尽管他精打细算,用尽一切能够用到的资源,最终几千亩地一年只有144镑的净利润。
这还不够他一天花呢。
想一想,那些经年累月在农村靠种田生活,没有任何其他技能的职业农民们,怎么办呢?
比如Kholbe, 他自己的农场,每年经营得如何,能挣多少钱呢?
一个不看书,专门干农活的21岁小伙,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耕作了三年,当然他的主要收入可以是来自于雇主为他的劳动支付的工资。
农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最终只能靠政府的财政补贴。
这竟然是个世界难题,哈哈,粮食的市场价格太低了,提高价格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人口,吃不饱等等),唉,这笔账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运作。
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都依赖其他产业的反哺了,难怪全职农民越来越少了,活多,事多,又累又脏,最后还挣不了钱,谁会花时间来干这个呢?
5,英国的农村有大农场,可以开展多样化经营。
可惜许多中国的丘陵地带的小农民们,放不了羊,在新农村环保政策下,家庭作坊式的养鸡场,养猪场等都被勒令停办了。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建筑工人,清洁工,外卖员,快递员等等。
我不知道英国还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农村。
貌似ellen, gerald他们干得津津有味。
非专业的一点感性体会,附在观影后记上。
其实这部纪录片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虽然知道老头很好,很辛苦劳作,做任何事会有人兜底,而且也有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他的一切想法都有可以实现的本钱,我不该在这里硬杠,并且有些地方我也觉得很搞笑很好玩。
但是就是看的过程,心里总会揪揪,看不得因为没有准备边学边上糟蹋土地,看不得因为计划不周全浪费粮食,看不得因为各种“灵机一动”给周围人制造麻烦。
总觉得,面对这么大片的农田,应该要有更加负责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但看完总感觉这一切只是有钱人的大型玩具,他在认真试玩,他不追求结果,他并没有热爱这片土地,并且期望得到这片土地最丰厚的回报。
不过也可能节目里呈现的他的各种点子,都有经过团队的商量和计划,只是他毫无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不尽人意,我不该苛求,但就是忍不了内心的抗拒,看得断断续续的,特别是商店那里,完全看不下去,造出这么个商店,那些来土豆的人,光洗车钱都比土豆贵了,他们的目的是买土豆吗,只不过是奔着这个节目,这个老头来罢了。
实现这些土豆的最大化利益,难道不是一起卖出去吗,非得来个商业奇想,浪费各种人力物力,把一块本来好好的土地弄得乱七八糟,还让土豆堆着发霉浪费了,还浪费了时间精力,有这时间再去好好负责经营农田不好吗,算了不说了,说到最后真有点生气。
没看完。不好笑。/全是男味的笑话和气氛,只适合男的看。
灵魂质问 What should farmers do without those subsidies?
因为男主在《top gear》的精彩主持,以及友邻超9分的高分推荐,且我本人很喜欢《万物且灵且美》,三权加持下观感仍非常失望。完全get不到笑点也没有发现种地的乐趣。两集弃。
农场情境真人(脱口)秀,欢乐是复合的,既有各种语言艺术(完全没货),又有看他作死的戏剧性(幸灾乐祸),看的时候也在想和国内综艺的区别,最直接的是免表情包,荒地种南瓜那如果是爱奇艺肯定配卡通南瓜了,然后也没有奇怪的特效和音效,唯一定格字幕是F**ked……但制作在科普农活之余,也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开心查理,型男兼暖男卡勒布,没字幕的杰拉德……西方农场已经是工业化运营,农机收粮副产品都有完善且本地化的市场,但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无法避免,旱涝就是极端,羊产崽就是集中,山葵就是会损失,这提示我们消费带来的那种物资供给的永恒性,无非是一种幻觉,任何环节都可能出错,就像去年此时的抢菜。成熟的现实主义,就是对这些有所了解后,愿意去做和接受,把自己放在赌注里,然后发现一些超出赌局的自然与生命之美。
我还是觉得他应该拍些汽车节目
并不好笑。。看着看着只想跟老头说stop having a plan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好吧。
厌女劣y罢了
优点:展示英国农场运作、乡村生活,笑点密集,风景如画。缺点:过于追求节目效果,想一出是一出,大部分亏损都是自找的,看起来就是有钱人的胡闹而已
还行,英式幽默,后续吸引力不强
太精彩了 感觉还有很多播出来会被邻居追着打的精彩画面 可以做成付费内容再赚一笔
算是真人秀节目,而不是纪录片。项目运作的痕迹太严重,看的时候太让我出戏。不认为这片子值得这么高分。三星足以了。看到第一集的一半,弃剧。
看完Bosch之后,因为之前看Grand Tour,亚马逊反复推荐我看这个,刚开始看觉得Clarkson不行了,段子数量质量远不如从前。但是随着片子继续,这个剧越发让人深陷其中,Kaleb的可爱,Gerald永远无法让人听懂的语言,代替了没有James和Richard的枯燥。整个大自然以及农业带来的视觉震撼比想象中的更激动人心,其中的感动,愤怒,悲伤和焦急都是意料之外的,这或许不是最好笑的JC,但是这个片却是他最棒的作品之一
明星用钞能力来假装奋斗,种田越失败收视率越好。左右都不会输的游戏。
没有那么好笑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高
乱
有亚马逊会员可以免费看,内容好充实呀,和自然打交道,学习新东西,就像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可是真的好心累。
真实的务农生活,刻意的搞笑和糟蹋钱。娱乐至死。
看了两集,实在觉得没什么意思,既不drama也不好笑,我果然是欣赏不了这种没有对抗性的慢综艺的,不过一度产生过如果可以这么种地那我也想去玩耍一下的欲望。
I came up with a new idea...这句魔咒一定引来一场灾难,太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