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芝加哥的某个午后,一支乐队焦急在紧闭的排练室,等待极具开创性的表演者「蓝调之母」Ma(由维奥拉戴维斯饰演)莅临。
有自己野心的小号手列维(Levee)(由查德威尔鲍斯曼饰演),愤愤不平地向伙伴控诉自己境遇的不满。
最开始,误以为是一部音乐传记片,但是开头天后的炸场演出之后,在录音室里的乐队成员就开始了喋喋不休,迟迟不演奏,才发现这是一部舞台剧。
越演越烈的对话,小号手Levee突然开始述说他的辛酸往事,又给人一种感觉:这是一部揭示美国黑人种族血泪史的政治电影。
真的让观众搞不清电影的立意!
虽然,片名叫“蓝调天后”,但是片子重心明显偏向了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小号手上,片名取得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意。
如果说剧本力道比较足,戏剧范儿也很浓,通过小屋里的对话与冲突,达到了为角色立传的效果,但是电影主旨也仅仅停留在角色的悲痛情节上,并不能上升到社会问题、种族歧视等的更高层面上。
只是单纯的从某种意义上,塑造了一个被“上帝”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色。
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Ma, 极度强势的背后是看清现实的锤头丧气,拥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声音是她站在白人面前唯一的筹码。
她那些看似傲慢无礼的行为,也只是为了能得到白人的认可,既然身份不被认同,得不到尊重也还有金钱。
关于带着小侄子录音的那段,没太看出她作为音乐人的谆谆教导,影片刻画出来Ma的形象更多的是狂妄自大的暴戾,飞扬跋扈下的唯利是图。
无论是人设上还是剧情上那段都略显多余。
查德威尔鲍斯曼饰演的小号手Levee,是一个对音乐满腔热情的音乐人,他有对成功的渴望,面对现实处境的怀才不遇但也独自聪明,对未来有自己的展望和规划。
他可以无视5美元的报酬,为的只是他的歌可以录制成为专辑。
然而压死他的却是老伙计“踩了他的鞋”,其实,压垮他的更多的不是被拒绝的失败和不理解,而是没有人支持,就连他的同伴都给他泼冷水。
借着心爱的鞋被踩,情绪的发泄最后酿成悲剧。
他那双镜头给与特写的小黄鞋,应该也暗指他的作品和才华。
另外,剧中和他打得火热的黑人小妞,也曾经向Ma提到要买一双小黄鞋,影片中很多特写还有情感线,都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女方是真心欣赏男方的。
影片时长94分钟,想要讲的故事太多,导致最后影片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Levee的故事潦草结尾,Ma的故事也不完整。
匆匆收尾的效果也不能起到戛然而止,给人带来意犹未尽的点睛之感。
实则败笔!
影片是根据舞台剧改编的,原本台本想要表达的是对种族歧视沉痛的控诉,结果被硬生生的影视化,加上再创作,不但不能表达出精髓,反而成为一部舞台剧感十足的电影。
没有展露电影独有的语言叙述与抒情魅力,却被大量的台词与对白堆砌,又加上电影制作的手法,最后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成品。
正如Ma在电影里的台词所说,白人不懂蓝调,观众不懂这部“电影”。
今天聊聊电影《蓝调天后》。
片名Ma Rainey's Black Bottom (2020),别名玛雷尼的黑臀舞 / 玛雷尼的扭摆舞 / 马雷尼的黑底。
片名《蓝调天后》所指的正是玛·雷尼,她被誉为“蓝调之母”。
影片根据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改编。
整个影片讲述的故事内容并不多,故事就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某个下午的录音棚里,玛·雷尼带着她的乐队灌制一张唱片,演唱的歌曲正是片名《黑臀舞》(Black Bottom)。
《黑臀舞》是一种舞蹈,起源于20世纪头十年南方农村的非裔美国人。
它最终被美国主流文化接受,并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种席卷全美的热潮。
蓝调起源于20世纪初,原本是美国黑人在劳动中喊的号子,曲子较小,歌词内容也大多表达生活苦涩。
后来随着黑人们走出田地,他们的音乐也随之进入大众视角。
起先白人并不屑于听蓝调,后来随着一大批优秀歌手诞生,蓝调也成了美国一种流行文化。
蓝调强调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演唱讲究即兴,因此听每一场蓝调演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蓝调天后》既不是一部常规意义的歌舞片,也不是一部常见的传记片,而是改编成电影的舞台剧。
从布景到角色就可以看出,原作是为舞台剧而生。
乐队们在阴暗逼仄的地下室排练时,几名黑人老哥集体忆苦,诉说自己一路艰辛不易。
雄心勃勃的小号手利维看上了玛·雷尼的伴舞女郎杜西·梅(Dussie Mae),憧憬着依靠自己的音乐才华打动唱片公司,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他几名乐手则对利维“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起嘲笑,丝毫不觉得他能够摆脱贫苦生活。
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是本片的制作人,早在2015年时,丹泽尔·华盛顿就宣布,他要把奥古斯特·威尔逊(Austor Wilson)的十部“世纪循环”(Century Cycle)剧作全部搬上大小银幕。
《蓝调天后》是继《藩篱》(Fences ,2016),华盛顿拍摄的第二部改编自威尔逊的电影。
《蓝调天后》是“世纪循环”中唯一一部没有发生在奥古斯特·威尔逊家乡匹兹堡的戏剧。
2020年9月,丹泽尔·华盛顿还表示,这个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将会是《钢琴课》(The Piano Lesson),他希望让自己的儿子约翰·大卫·华盛顿和塞缪尔·L·杰克逊出演,由巴里·詹金斯执导。
饰演女主角玛·雷尼的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是第二次在改编自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的电影中亮相。
她之前曾出演过《藩篱》,并一举夺得第89届奥某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她凭借本片获得奥某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凭借四项提名成为获得提名最多的非裔美国女演员,也成为第一位获得两项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黑人女性。
尽管扮演了片名人物,维奥拉·戴维斯在片中只出现了26分41秒。
歌手马克塞恩·刘易斯(Maxayn Lewis)为玛·雷尼提供了大部分的人声。
不过玛·雷尼抚摸杜西·梅(泰勒·佩奇饰)时演唱的《我的这些狗》(These Dogs of Mine),则是维奥拉·戴维斯的真实声音。
相信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这些,毕竟我们对蓝调并不感冒。
对于我们国内观众来说,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 (Chadwick Boseman)的“绝唱”。
《蓝调天后》是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最后一部电影。
他在与结肠癌斗争了4年后,于2020年8月28日去世。
他在拍摄本片时,其他演员并不知道他正在接受癌症治疗。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查德维克·博斯曼和当年饰演黑豹的样子判若两人,完全瘦脱了形。
查德维克·博斯曼凭借本片,成为继希斯·莱杰(Heath Ledger)之后第一位死后获得金球奖影帝的演员、第一位死后获得奥某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演员、第一位在死后获得奥某卡提名的黑人演员。
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确做到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撑起了整部电影。
他将这部并不出彩的舞台改编电影,变得有了戏剧冲突和看点。
今年该奖项最佳男主角提名奖项中,大多数被提名者都是有色人种。
获奖者是威尔士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其余提名演员分别是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人里兹·艾哈迈德(《金属之声》),非裔美国人已故的查德威克·博斯曼(《蓝调天后》)、英国演员加里·奥德曼(《曼克》)和韩裔美国人史蒂文·元(《米纳里》)。
玛·雷尼一直保持着火爆脾气,仿佛数百年来黑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都在通过她来集中爆发。
为了向白人至上发起抗争,她通过耍大牌、提携亲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她会为了没有冰可乐大发雷霆,会为给大侄子一个报幕机会威胁罢唱,总之不顺着她的意思就不行。
唱片公司的白人工作人员看在钱的份上,点头哈腰,全力满足。
这些行为一度满足了玛·雷尼的虚荣,但丝毫不能改变黑人被歧视的地位。
出了门依旧是顶着白人鄙视目光,随时要准备遭受白人的欺压凌辱。
表面看起来,玛·雷尼是在用带刺的外壳保护自己,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安全区里耍耍威风罢了。
丝毫不能改变黑人地位和命运。
乐队里的其他黑人也是一样,包括其他黑人都是一样。
利维在大声吐槽时就指出,黑人从来不会想着改变境地,也不会担负责任,只会想着自己今天怎么快活。
如果真的想改变黑人境地,他们需要的是组织、纲领和武装,可以参考同期的《犹大与黑弥赛亚》。
其实今年奥某卡没有将影帝殊荣颁给查德维克·博斯曼是一件十分正确的决定。
就这几部提名作品来看,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加里·奥德曼对其他几名演员形成碾压态势,颁给霍普金斯或者奥德曼都没问题。
如果仅仅因为肤色、因为政治正确,就颁给已故黑人,那才是太不严肃了。
整部影片喊口号大于实质,蓝调不突出,传记不明显,基本都是黑人同胞在诉苦。
联系到近期漂亮国欺压亚裔的新闻,黑人并不是反对特权,只是反对自己不享受特权而已。
平平无奇的改编舞台剧,演员表演撑起蓝调灌制。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微信公众号 WeChat ID:Lamotta_yajie
《蓝调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 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场景,一个上下楼的录音室就基本完成了整部电影,制片人一定很开心。
芝加哥街头的流水镜头讨人喜欢。
表演是好的,男女主抱走了好几座最佳男女主提名。
饰演女主的维奥拉·戴维斯一直是位实力派演员,表演很豁得出去。
提名最佳男主的查德维克·博斯曼闪着光,大长腿跳舞好极了,不过不免有人情分的存在,这是各大奖项的常规操作,标榜人道和人情,此处想起小丑希斯·莱杰,不免有些伤感。
电影整体来说是不错的,稍微有些用力过猛,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勒维几次述说身世像是在挤眼泪。
电影戏剧张力很足,基本不会觉得无聊。
故事套的内容太多太大,单靠一场录音的剧情无法支撑。
舞台剧式电影对于绝大多数观影观众来说,需要调整观影习惯和降低期待值。
《蓝调天后》其实说了两点,一个是黑人的历史问题,不公待遇,城市的建造者,人类弃儿,背负着沉重的过往,绝望又愤怒的眼神。
另外一方面,是蓝调力量,音乐填满内心空洞,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疑问,通过音乐表达,蓝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黑人,它让世界看到听到。
故事围绕“蓝调天后”玛·雷尼展开,玛所在的乐队需要去录制唱片。
乐队成员们先去了录音室,大家排练,插科打诨,说说段子聊聊天,其中小号手勒维年轻激进,怀揣理想,在他的刺激下,大家各自述说了自己的背景和身世,作为黑人的经历和遭遇。
比方说忍气吞声的老爹如何复仇,黑人牧师跳舞,失去爱人。
主唱玛随后赶到,带着侄子和女友,风尘仆仆,大摇大摆,不顾一切的架势,已经成名的玛看起来像一个坏脾气耍大牌的主,她掌控着全局,和经纪人代表的白人一方对抗和较量。
没喝冰可乐不录音,口吃侄子一定要加入录音开场,发行合约的签署也不给好脸。
强硬的玛在休息间隙跟乐队成员聊天,白人经纪人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唯一邀请她去做客只是唱歌给客人听,唱完歌录了唱片赚了钱他们不会关心你是谁,只知道你是黑人,而蓝调音乐,无论如何,是必唱不可,它是生命之音,抚慰人心,填埋空洞。
电影的几首即兴蓝调也相当精彩。
乐手们在地下排练室排练,用吵架和说唱的方式讲出了各自故事,发现大家大同小异,或者说悲伤和仁慈总是相通的,钢琴手托雷多开始了一段炖菜的歌谣,黑人种胡萝卜,土豆,秋葵,然后做成了一锅炖菜,创造了历史,建造了国度,最后获得了什么?
一锅剩下的炖菜。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刨去黑人,其他人种未必没有相同经历,这也是该歌谣动人之处。
小号手勒维一心想组建自己的乐队,他写歌改歌,期望获得唱片公司的青睐,梅尔·斯特迪文特最后采用了勒维的歌,但是却不帮勒维组建乐队,而是把勒维写的歌给白人乐队表演。
勒维感受到了愤怒,回到地下排练室,借由钢琴手托雷多不小心踩了他的鞋,开始了一段演唱,为什么你要踩我的鞋?
我又没踩你的鞋,你那该死笨重的鞋踩坏了我的鞋。
托雷多最后反驳,我已经说了抱歉,同时谁关心你的鞋和你是谁。
故事说到这里,可以有很多种后续,这一版的故事是年轻的勒维选择了不克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人会采取的做法,令人唏嘘和惋惜。
电影到此结束,总觉得故事没讲完,也许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但抱歉,这部电影到此结束。
在此推荐一部纪录片《詹尼斯:蓝调小女孩》 Janis: Little Girl Blue,詹尼斯更多以摇滚明星和 27 俱乐部为人所知,她的音乐 bules rock,蓝调忧伤和摇滚反叛影响和圈粉了一堆人,她也是除了艾瑞莎·弗兰克林与麦当娜之外,另外一位跻居《滚石》“史上最伟大50名摇滚音乐家”榜单的女性歌手。
纪录片以詹尼斯参加的经典演出串联,包括 1967 的蒙特利音乐节,1969 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70 年的摇滚列车。
中间夹杂了一些对詹尼斯的采访还有拍摄,剪辑在后期比较混乱,但是不影响欣赏里面的音乐,Cry Baby, Little Girl Blue, Me and Bobby McGee 都是非常棒的音乐。
(完) 微信公众号 WeChat ID:Lamotta_yajie
我给你煮碗面吃
一直区分不出Blues,Jazz和Soul,《蓝调女王》一开场就是美国南方,在排队等着去听MA的小型演唱会现场,有种未闻其声就很期待的画面感。
自由灵魂歌唱MA说白人不懂Blues,他们以为音乐是为了发泄,却不知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是对生活的体验。
Blues在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流行,他们在地里田间甚至走在路边都喜欢吟唱,所以随性本身就是Blues多变吸引人的地方,歌声里蕴含的也是这人对生活的渴望。
Ma的随性、傲娇甚至“作”都毫不掩饰地展示了自己的喜好,又会去鼓励那些在她可掌控范围里的人们更加随性创作。
这才有了她的歌曲总能大卖,她的演唱现场场场叫座的景象。
但那些人录完了我的歌,就像是完事后的男人穿上裤子那么快。
悲伤又倔强电影中那位性格略扭曲的黑人小哥,从登场就希望成为舞台焦点,喜欢上了Ma的女孩,买了花俏的鞋子,讨好白人来写歌,后面却发现家庭与白人有一段悲伤往事,他有抱负却有懦弱,期待成功却有难免自卑,不愿讨好却总在谄媚,到最后被一个踩在他鞋子上的老爷爷激怒。
这一生过得悲伤又倔强,就像是他的音乐一样。
最可笑的是,那篇他写给白人的歌曲被用5美金贱买后居然还在录音室被白人演唱。
想跳舞的女孩这个姑娘从出场时就想跳舞,她是Ma的女孩,却不让她进排练室内,她总喜欢和Levee调情,是因为Levee在认可她和鼓励她去尝试,去感受。
最后离开的汽车上,她眼神里有一丝悲伤,回去后她又是那个只会扭屁股和拿拖鞋的女孩。
Blues轻快的节奏后却有点悲伤的底色,就像这短短几小时的录制时间里排练室里的人生。
蓝调天后 (2020)6.62020 / 美国 / 剧情 音乐 / 乔治·乌尔夫 / 维奥拉·戴维斯 查德维克·博斯曼藍調天後 2020 美國 喬治烏爾夫今天我們不說主角天后瑪雷尼,說樂隊裡的小號手利維,他是個天真又有天賦的小號手,有精湛的演出功底還能創作曲目,但是他倨傲無禮,他說他最懂白人,到頭來他什麼都不懂,還是跟他父母一樣被踩在腳底下踐踏,自己的創作被五美金賤賣,最後還是由白人來演出,不就像他的人生一樣是場笑話嗎?
我們還回歸於歷史,美國奴隸制度是十八世紀開始一直到現在,在美國對黑人還是有色眼光的歧視,而藍調在十九世紀末誕生,顧名思義Blue象徵低落、悲傷、憂鬱,透過音樂宣洩對生活的不滿及不公,但我認為他們通過音樂表達對生活的態度,透過音樂理解生活,所以當他們的腦子裡總是音樂時,音樂就能調節保持平衡,音樂有力量能填滿他們,在這世界有更多的音樂,這世界就更豐滿,所以他們才唱歌。
音樂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情感,並且調和生活的困境與難題,藉由音樂達到生命的昇華!
当查德维克在地下音乐室讲述自己父母的遭遇时,这部从感性思想上讲种族歧视的片子,不同于平权片,更渗透进生活,更被微小震撼。
那一刻被完全代入了情境。
也许电影的着迷之处在于,总会把那些明亮温和的人背后的血淋淋的事实展现在不愿意面对的我们面前,事有不可言。
舞台剧的空间,个人分段式的表演,再夹杂一些表情细节,是一部不要错过的提名影片。
结尾仿佛意料之中,白人的惬意轻松和庞大的演奏团体,一切都嘲讽了整部片子那精致的乐队阵容。
片尾音乐真棒。
查德维克真棒,致敬!
整部电影重点并不在于Bottom or Ma甚至不在于贯穿始终的二十世纪社会与黑人的矛盾。
布鲁斯音乐悠扬升起,我想该对一个夏日午后宽容些,布鲁斯音乐在逼仄排练房里被即兴创作,怀才不遇的苦难人生和满腔热情笃定碰撞出花火,当然当然,还有闷热录音棚里汗水一次又一次浸湿Ma黝黑的胸脯让你开始困惑这些粘连迷乱的矛盾是否仅仅为烘托音乐做背景材料。
蓝调音乐融入排练房里关于种族和宗教的控诉里,又翻身雀跃在以音乐为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方式,甚至在许多时候音符就飞扬在Ma的嘴角。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戏是Levee和Sturdyvant在楼梯间的争执,在作品被Sturdyvant否决后Levee说他相信他的作品一定是由他自己演奏才会有预期中“让观众想要跳舞”的效果,Levee眼神里的笃定让我突然明白,如果要找一个例子去解释三和四之间还存在一个整数,那么必定是艺术家们对于表达的精准把控,那个点,就是三和四之间的整数,能让语言的误差更小,让人的感知更细腻。
到了结尾,一群白人“唱诗班”拿到Levee的作品拙劣复刻的尴尬场面再次证明了Ma的表达:“那些白人不会明白,唱歌并不是为了发泄,唱歌是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
”
Endless loop. 他们在醉生梦死中自毁,在自毁后憎恨但是,“only the unloved and unnatural hate”。
列维突破了自以为的“unfair”,门外的却只是狭小的一角与参天的围墙,一气呵成地抽刃向弱者,讽刺之强烈让结尾的白人演唱都暗淡无光;天后颐指气使地维护自以为存在的尊严,其实却是在带领黑人们更陷于偏见与被偏见的深渊。
像那个老钢琴家说的,黑人们只像是一锅吃剩的炖菜。
他们都在仇恨中毁灭一切,没有人走出死循环。
《蓝调天后》英文片名的直译是“玛雷尼的大黑腚”。
既然都是意译,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死路一条》
一个有点喧闹的悲剧,放在话剧舞台的话就是个典型的先锋戏剧,最后一看,果然是一个话剧改编而成并非讲音乐,而是讲那个特殊年代里有色人种的悲哀和愤怒,以及为生活奔波的无奈,即使穿戴整齐,也无法把支票兑换成现金,生活在这样的偏见里,就连我都为他们感到愤怒利维那段关于过往家事的独白,精彩至极,也悲哀至极有一个意象是,利维一直想要打开那扇门,一直想要自己组乐队写歌,离开糟糕的蓝调天后以后,终于用力打开了那扇门,却发现不过是被墙包围着的小小天井,然后利维抬头叹气,就像是坐井观天一样荒谬最终上帝没有救他母亲,也没有向他伸出援手,自己的生活还是得自己打拼,自己的选择也得自己承担一开始觉得蓝调天后很annoying,缺乏最基本的做人态度,她有才华有商业价值,她比任何人都更懂这一点,所以在那个破裂的年代里,她用过度的傲慢去跟它对抗相比起来,利维却是真正的pathetic,不是因为他有才没钱,而是因为他的怒火其实特别卑微,最终只是烧死了身边的人而已最后一段其实挺讽刺的,一首好歌被系整个白人乐团演唱,至少我听着有点古怪,但估计商业价值是达到了对于饰演利维的Boseman还算比较熟悉,在「42号传奇」和「选秀日」里都有精彩表现,电影最后写道"献给德艺双馨的Boseman",这跟他在片中那个软弱但又野心勃勃的利维简直判若两人看的时候我在想,虽然幸福不一定和钱有关,但我还是希望钱能多一些以及,即使过去了将近百年,音乐行业依然那么难混"Ah one, ah two, ah you know what to do",如果生活能一直像音乐这样美好,会不会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也许那个把音乐当作生活的蓝调天后,更有发言权
以为是一部音乐传记片开始看的,但是天后的炸场演出之后,在录音间乐队就聊啊聊,迟迟不演奏,才发现这是一部舞台剧。
之后喋喋不休小号手突然开始述说他的辛酸往事,又给人一种感觉:这是一部揭示美国黑人种族血泪史的政治电影。
但一直到最后的悲剧发生,才明白这些印象都太浅表。
《蓝调天后》不仅是关于蓝调音乐的,也不仅是关于黑人种族受歧视迫害的历史,它指向更深层的悲情:黑人种族集体无意识中那些阴暗的部分。
其实电影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天后,而是小号手。
才华横溢同时又好高骛远,虚荣轻佻,他在这次录音表演过程中,一步步成为与乐队、天后和白人经纪人的矛盾焦点;他童年目睹的家庭惨剧在他心里留刻下深深的阴影,在他心灵中充塞了对所有人的仇恨。
正是这种仇恨让他在心理崩溃时不择目标地做出暴力之举。
怨恨,是小号手与天后的共同点。
名望之巅的蓝调天后其实是个粗野蛮狠、充满戾气的人。
她说白人不懂蓝调他们只是要我的声音,但又正是从白人那里赚到盆满钵满;她反对白人,却从未对自己的同族之人表示出一丝同情。
她的内心世界,其实与小号手一样狭窄和黑暗,就好像小号手奋力撞开了那扇门,却发现门后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死胡同。
在这个充满怨气和戾气的小群体里,唯一让人感到一点光明的,是老钢琴手。
他喜欢读书,愿意思考,却被小号手讥讽;他说黑人不能只想着享乐,应该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老钢琴手是理性的象征,他最后悲剧性的结局,也象征着黑人文化里理性的缺失。
这不禁让我想到近来读到的一本书,《Black Redneck and White Liberals》,作者检视奴隶制时代南方黑人文化,以及二十世纪初随着黑人北迁而形成的扩散(黑人北迁正是《蓝调天后》的时代背景),之后尖锐地指出:黑人文化里有一种 anti-productive 的基因,一种趋向破坏和毁灭的悲情特质。
难道是这种特质,决定了黑人音乐的内在力量 —— 悲苦而趋向于自我毁灭?
对黑人民族性尖锐而政治不正确的批评,其实也隐隐见诸于《蓝调天后》,于是才让这部电影成为种族问题上具有思想性的厚实作品。
所以《蓝调天后》的片名其实是一种误导,电影应该坚持它本来的名字:《玛蕾利的大黑臀》,因为“黑臀”才代表那种尖利的批评。
太偷懒了,直接把舞台剧录成了电影,两个角色一个都没塑造好
很普通,远低于我的预期。
查德维克表演大赏,但银幕不需要用蹩脚的镜头语言进行话剧转播,请让纯粹的话剧形式留在舞台。
所有的防卫过当都源自遭受创伤。被侮辱和损害后可能报复也可能感同身受,不见得每个人在每时每刻每件事上都能做出正确选择。灵魂的忧伤曲调无论是喜是悲都无法仅凭感性而改变世界改变自身,一切还是要走上秩序与法律的理想与现实结合之路。现在的提名片越来越多Netflix一个半小时的片子,还有点不习惯这种铺陈展开的节奏,在这部电影里还好,如果是更大体量还真不知道能不能罩得住。影片里触及了黑人电影的一点新鲜东西:除了苦难,除了天赋,除了平权,除了公正,黑人种群和个人身上是否缺乏一种认真的,深刻的,内省的,正统的,合乎历史,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质,让他们能真正走出种族和历史的局限。影片中这种思索的代表老演奏手不合群地被杀。可惜,这一表意只是以隐喻的形式出现了一小会儿,却是太不政治正确了。WYT
rapper正传。聒噪
剪辑很有问题,不知是不是为了缅怀,重头戏几乎完全放在了Chadwick Boseman身上,有几场戏虽然精彩,但正片还是像拼凑而成的散装批发作品,演员勉强加一星。
我好像刚刚才突然意识到奥斯卡是美国的狂欢嘛,补档奥斯卡好心累,唉,我真的感觉自己看够了这种种族歧视题材的电影了……明年不想再追奥斯卡了
当然不可能只有爵士乐的演奏,但是如果演奏的时间能拉满那可以给五星,舞台剧改编缺少了电影感。黑人真的声来就自带爵士乐感觉。——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去听专辑?!
3.5。what a joke
最后二十多分钟才刚开始好看就结束了,开场莫名,结尾突兀,节奏好像也不怎么好
什么剧本和人设 不知道在看啥
没有共同文化背景,完全看不下去
虽然全片局限在逼仄房间内的冲突与争吵中的设定使其更偏向于舞台剧而非电影,但却很有效的不断提升着观众内心的烦闷与无力。压垮观众的不只是结尾的重量,而是Toledo对黑人选择享乐而非反抗的斥言、Ma看似刁钻强势背后的看破现实却又自我欺瞒的绝望与Levee梦想被践踏后的崩溃所共同谱写的内卷的真相,所有被压迫群体天然的共性。
舞台剧
苦大仇深地向万恶的种族主义发出的呐喊和控诉。黑豹的表演当之无愧值得一个金球奖影帝,可惜天不假年。
3.5分 居然是个舞台剧改编的 最后两个结局一下子让人有点震惊
美国的全部历史,就是所有记载中都可以找到种族歧视的影子。在历史中随便截取一段,都可以拿来大书特书种族主义。在马丁·路德·金出现之前,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完全不可调和,即便再有名的歌手,只要是黑人,也只能是白人眼中的赚钱工具而已,他们的卑躬屈膝并非是对黑人的尊敬,而只是对金钱的俯首称臣而已。用一个下午,发生在录音棚里的一些故事,让人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面貌有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了解。
黑豹遗作
常规操作
刻薄古怪的蓝调天后和用完既丢的廉价妓女价格不菲的黄色皮鞋和丑陋蒙尘的破烂皮鞋有什么区别吗唱歌的黑人,吹小号的黑人,口吃的黑人,双性恋同性恋异性恋黑人没有区别两粒黑巧克力滴入一桶白巧克力他们有翻天覆地的才华可巧克力依然是白色,至多因为黑色的介入添点无关痛痒的灰,无关痛痒到可以忽视却忘记了巧克力本该是黑色音乐不是苦难生活中的怨言,他是生活的态度蓝调是黑人的态度她用暴戾独裁的臭脾气,抗议傲慢白人的种族规则他用亮晃晃的小刀,讥讽白人铜臭熏天的虚伪她和他,一个死在镁光灯下,一个亡于梦醒时分逃不掉,因为黑色的皮肤猪肉不会因为被炖着吃或被炒着吃而高贵多少他们是人啊活生生的、和白人黄种人一样爱享乐爱做梦的人啊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