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都是第一次看巴基斯坦的电影,原来没什么期待的,看完后感觉跟印度的歌舞电影偏像,资源偏小的小国拍出来的电影,感情也是很细腻,情节深刻,一半讲的爱情,一半讲的爱国 。
观感比较朴实, 抱着看军事战争片心态来的观众可能会有所失望, 所以,主动降低期望值, 才是本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另外不得不说下女主的很帅气哦!
"请为我的英勇牺牲感到骄傲!
"在电影《翱翔雄心》中,执行歼敌任务时身负重伤的飞行员哈姆扎,躺在手术台上被抢救的那一刻,心知命不久矣,通过电话对爱人萨尼娅如是说。
这一幕真的让人泪目,作为一名战士,他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和人民,在歼灭敌人的时候不惧生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又如此平静的和爱人告别,这才是真正的视死如归。
《翱翔雄心》是一部来自巴基斯坦电影。
对于国人而言,巴基斯坦是一个非常熟悉和亲切的国度,被国人称为"巴铁",两国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由此可见一斑。
更值得纪念的是,这部影片是中巴建交70周年的礼赞大片,由中巴联合研发的枭龙战机,也第一次在大银幕中如此全方位多角度的亮相。
由此,《翱翔雄心》这部影片的公映,不仅是影迷之喜,也是军迷之福。
影片中有大量的战机训练及战斗的场景,看一队队战机,在广阔的天空中呼啸而过,特别是以飞行员的视角,来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那种身处战斗之中的沉浸感,让人血脉偾张,这简直是今年以来,所看到的最硬核燃炸的空战场面。
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翱翔雄心》的场景,是相当写实,又足够震撼的。
我们曾经在无数的电影中,"领略"过美国、法国、俄罗斯生产的超级战机,而这一次,在《翱翔雄心》中,终于感受到自产战机的震撼:看着一架架由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高性能战机,在巴国的天空翱翔,在训练飞行时性能优越,在歼灭恐怖分子时精准有效,维护着每一个正义国家的安全,作为观影者,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面对威胁并起的四周,祖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着无比强大的自信心,并时刻做好应对一切敌人的准备。
影片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巴基斯坦空军的热血军营与激烈空战,还有一段缠绵悱恻又催人奋进的爱情,不仅仅是这部影片的点缀,更是成了全片的精神内核,毕竟正是这段爱情的力量,让一个父亲在空难中死亡,自己十岁后就再也没有坐过飞机的"恐飞族"女孩,竟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这其中巨大的核变能量,让人惊喜又感动。
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热血军魂,特别能激发爱国热情。
也难怪这部影片,成为巴基斯坦人人必看的全民话题大片,票房创下历史纪录,而IMDB分数8.1的评分也确实是名符其实,值得向大家推荐。
印度、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有个好玩的现象。
印巴是死对头,中印对抗性很足,中巴是铁哥们。
但这是政治及国际关系方面,在文化层面却不同。
很明显,文化领域的交流,印度电影在中国相当受欢迎,而巴基斯坦电影则闻所未闻。
巴基斯坦影片《翱翔雄心》姗姗来迟,在巴基斯坦上映2年后才来到了中国。
不过,总算是来了。
而上一次有巴基斯坦影片引进中国,已经是45年前的事了。
1975年,巴基斯坦影片《永恒的爱情》,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并发行。
那可是中国尚未改革开放的时代,实在是太遥远了。
因为共同敌人的存在,共同的利益让中巴结成了牢固的关系。
巴基斯坦被中国民众称为“巴铁”,而中巴关系被巴基斯坦人称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
巴基斯坦需要依靠中国斗印度,而中国也需要“中巴经济走廊”,以此打破对外航运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突破印度对孟加拉湾的监控。
中巴在军事及经济领域的交流自然不在话下,文化领域的交流远远不够。
不过,不是中国不引进巴基斯坦电影,而是他们的电影实在太弱了。
印度有宝莱坞,每年度拍摄的影片最高达2000部,令好莱坞都望尘莫及。
海量的拍摄,自然培养了大量从业人员,也会诞生一批一流的人才。
宝莱坞每年都有佳作,也顺理成章。
而巴基斯坦电影业则不然,2018年年产量更是暴跌至20部,是宝莱坞的1/100,非常惨。
但实际上,早在印巴尚未分治之前,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电影中心并不在宝莱坞,而是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
而且,在种姓制度普遍的印度次大陆,不同种姓从事不同职业一向富有传统。
一支普什图族的后裔,跟随突厥及蒙古人的大军来到了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王族姓了“Khan”,他们一直从事娱乐行业。
印巴分治之后,这支族人大批迁徙到了印度,并汇集到了孟买的宝莱坞。
于是,到了后来,整个宝莱坞都被几大汗所统治,包括阿米尔·汗、沙鲁克·汗、萨尔曼·汗,乃至前阵子去世的伊尔凡·可汗。
其实,他们无论被翻译为“汗”,还是“可汗”,英文上统统都是“Khan”。
这就是好玩的地方,在印度教大兴的印度,电影业占主导地位的,居然是一群穆斯林。
不过,印巴分治时,也不是所有人才都走光了。
留下来的,曾经也为巴基斯坦电影赢得过高光时刻,那就是1970年代,那是巴基斯坦电影的巅峰期。
《永恒的爱情》就是那时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引进到了中国。
不过,进入1980年代以来,随着印巴冲突加剧,巴基斯坦世俗化运动停滞,而一批原教旨主义的恐怖分子崛起,客观上影响了娱乐行业的发展。
巴基斯坦电影的辉煌不再。
是以,即便中国有心引进巴基斯坦影片,无奈乏善可陈,无片可引。
但如果认为巴基斯坦影片一无是处,也大错特错了。
《翱翔雄心》就让人大吃一惊,作为一部巴基斯坦影片,居然还不错。
技术层面相当成熟,完全不像是电影小国的作品。
回说印度宝莱坞电影,包括三大汗的影片,绝大多数,给人的印象都是拍摄手法相当的古朴。
在故事的呈现上基本上是平铺直叙,一板一眼,缺乏好莱坞那种花俏凌厉的剪辑,特效也过于夸张,主要靠故事与立意动人,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就靠真实性来抓人。
其他像国内引进的泰国片、越南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拍摄手法看着很古朴。
《翱翔雄心》却不,完全不像是电影小国里的出品的影片,在电影的呈现效果上,无论是运镜,还是打光,或者是剪辑、声效,都可圈可点,是一部相当成熟的作品。
在故事上,《翱翔雄心》没有中国大量引进的印度片那么讨巧,不是现实主义题材,也没有批判性。
而是一部主旋律军事片,展现的是巴基斯坦的爱国主义。
由反印到反恐,一板一眼,非常正能量。
但必须承认,作为一部以空军为主题的军事题材的影片,《翱翔雄心》比中国的《空天猎》实在是强太多了。
同样的题材,足足可以甩出李晨八条街。
片中女主的表现,也足以甩出冰冰十条街。
不能说《翱翔雄心》有多好看,但起码它是一部挺成熟的作品。
而且,故事也挺讨巧,逻辑比较清晰,没有大的bug,绝对值得去电影院里去看一看。
它在IMDB上,更是获得了8.1的高分,已经屏除了成为烂片的可能性。
而且,在巴基斯坦本土,也破了票房纪录。
当然,IMDB上的分数并不能做真,因为这个分数更多的是巴基斯坦人打出的。
这种现象在IMDB上很普遍,像很多土耳其影片的打分都虚高,原因就是这些分数是土耳其人自己打上去的。
中国影迷倒是对中国电影没有这么护犊子,打分基本上还算客观,也算表现不错。
《翱翔雄心》,我打7.2分,属于不足够优秀,但还值得一看的影片。
当然,这片如果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看,会觉得不怎么样。
电影,还是得去电影院里去看。
坐在影院里,那种山风呼啸的感觉扑面而来,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更能理解一些,感受也会更强烈。
故事上,《翱翔雄心》以巴基斯坦航空兵为主线,讲了一个不算曲折但还挺动人的爱情故事。
本片最大的看点是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的战斗机“枭龙”。
枭龙,在中国的编号为FC-1(全称是「Fighter China No.1」,直译「中国战斗机1号」),在巴基斯坦的编号为JF-17(雷电),由属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衔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一型单发、单座、全天候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
它融合了巴基斯坦的F-16、中国的歼-7、俄罗斯的米格-33的优点,一跃成为巴基斯坦主力战机。
枭龙性能与同为第三代的法国的幻影2000、美国的F16差不多,但性价比更高。
在巴基斯坦空军中,也是明星战机,许多飞行员都以能够驾驶枭龙为傲。
2019年2月26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空战。
结果,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枭龙战机,击落了印度空军两架战斗机,外加一架直升机。
这两架战斗机分别坠毁在克什米尔双方控制区的两边。
坠落在巴基斯坦这边的残骸显示,坠毁的是一架老式的米格-21战斗机,这架战斗机的飞行员也被俘。
巴基斯坦官方称,枭龙另一个战果,是击落了印度空军的最强战机苏-30MKI。
但是由于这架战机坠毁在印度一侧,因此没有影像被拍下来,而印度对于这架战机被击落则予以否认。
尽管印度为了遮羞,不予承认苏-30MKI被击毁,但巴基斯坦空军则言之凿凿。
国人当然是更相信巴铁。
更何况,这是枭龙战机的首个重大战果,而且,这个战果竟然是理论上比枭龙先进的多的苏-30MKI。
其实,早在2017年,巴空军JF-17战机就使用空空导弹击落过一架越境的伊朗“目击者-129”无人机。
但很明显,正儿八经的空战中击落敌方的战斗机,枭龙(JF-17)战机这还是首次,论成果显然更加重大。
枭龙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机,而原型更是来自1960年代的老古董歼-7,经过数次更新迭代,勉强算是第四代。
但是,苏-30MKI是妥妥的第四代半战机,以弱胜强,枭龙做到了。
这一战,也算是为中国空军做了一次合格的检测。
毕竟,中国航母上搭载的歼-15,是比枭龙更高一级的战机。
2019年的这次实战,也算替中国航母的实战间接完成了一次测试。
在《翱翔雄心》的开头,就是这场空战的再现。
巴基斯坦两架枭龙战机升空,迎战印度的三架飞机,结果直接干掉了对方两架,自己则安然无恙。
空战戏,还是相当刺激的。
只是,影片中,印度一方的敌机被改成了幻影2000。
影片中采用电脑特效技术对印军战机及空战场景的刻画也显得相当写实。
不过,《翱翔雄心》也不能说是空战片,因为全片真正使用空战的镜头,除了这一组,然后就是结局再来一场。
而且,后面这一场,还不是空战,而是不对称的地空对决。
战斗机对决地面上的恐怖分子,原则上讲这是大炮轰苍蝇,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不对称的战争,没有什么大的危险。
恐怖分子一般只有对付直升机的毒刺,缺乏对付在高空高速飞行的战斗机。
可以,男主角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采用了超低空飞行,恰恰这帮恐怖分子又拥有对付战斗机导弹。
结果,就发生了意外。
从空战的角度,这一战有些不过瘾,不如影片开头的那场空空对决。
但这部电影没有虚构另外一场两国战争,而是采用了更贴近现实的打击恐怖分子,在故事的可信度上更佳。
除了一头一尾的两场战争,影片中间的部分,又采用了两大段剧情进行了补充。
一段是飞行学习,另一段则是爱情。
编剧的处理上相当圆润,合情合理,没有刻意撒狗血,也没有抖机灵,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头捋一下的话。
故事是这样的:影片开头,干掉印度飞机的哈姆扎与纳迪尔,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空军英雄。
其中,哈姆扎在干掉了对方的第一架战机后,已经没有了弹药。
原则上,他要退出战场。
地面指挥中心,也是这么对他提出要求的,直接命令他立即返航,以避免成为敌机的活靶子。
但哈姆扎却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手段,却装作依旧还有弹药的样子,照样向敌机扑了过去,他去围点,然后在闪躲之间,为打援的纳迪尔赢得了战机,将另外一架击落。
经此一站,哈姆扎与纳迪尔也结成了生死友谊。
不久,纳迪尔结婚了。
在婚礼上,哈姆扎与伴娘团里的姑娘萨妮娅看对了眼,一见钟情。
英雄配美女,也是绝配。
他们迅速陷入爱河,各种秀恩爱。
这期间,有几场歌舞戏,让人瞬间被提醒这是一部巴基斯坦影片。
好在,这机场歌舞戏与整体故事并不违和,还增添了一些温馨欢乐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哈姆扎在神态上长得有点像罗伯特·帕丁森。
不过,萨妮娅来自单亲家庭。
她与母亲相依为命,父亲则在早年死于飞机失事。
也因此,妈妈禁止萨妮娅坐飞机,也不愿意她与飞行员谈恋爱。
而哈姆扎的爸爸,则是地方上的威权,在家中也说一不二。
在没有与哈姆扎商量的情况下,这老爹就与自己的朋友相商,要哈姆扎娶他家的女儿。
哈姆扎当然不愿意,父亲则让他在爱情与亲情之间二选一,没有其他余地。
这时,恰逢巴基斯坦空军接到打击恐怖分子的任务。
哈姆扎与纳迪尔领命前往。
为了更好地命中目标,哈姆扎刻意降低飞机高度。
结果,他的这一行为给恐怖分子的反制带来了机会。
最终,在哈姆扎击中恐怖分子的同时,敌人的导弹也到了,正好击中哈姆扎的战机。
哈姆扎在尝试拯救战机不克之后,进行弹射。
但由于此时高度过低,他坠地后身受重伤。
而且,在巴基斯坦军方的救援赶到之前,距离更近的恐怖分子蜂拥而至。
重伤的哈姆扎,只能用携带的手枪进行还击。
最终,尽管哈姆扎获救了,但由于伤势过重,还是去世了。
在临死之前,他想给自己的父亲打个电话,想要和解一下关系。
但是此时不知情的爸爸,依旧固执地不接电话。
萨妮娅接了哈姆扎的电话,听到了他的临终遗言。
此后,萨妮娅身受哈姆扎的鼓舞,决定从军,决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萨妮娅,原本出生在美国,拥有美国国籍,但最终受到巴基斯坦的感召,被哈姆扎所打动,放弃了美国国籍,克服了对飞行的恐惧,加入巴基斯坦空军。
这个点,也是影片刻意提出的。
饰演萨妮娅的女演员,有点婴儿肥,粉嘟嘟的相当可爱,一张微肉的脸蛋很想让人去捏一捏,很漂亮,非常养眼。
影片中,原本娇小的萨妮娅,在加入巴基斯坦空军时,条件堪堪入选,好不容易成为了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员。
由于身材单薄,萨妮娅在飞行学院承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苦,但她凭借超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军飞行员,而且在毕业典礼上拿到了优等佳绩,获得了奖杯。
要说影片存在bug的话,就是萨妮娅学习的戏份过长了一点。
而且他与班上同学之间朦胧的暧昧戏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结局,算是一个缺憾。
当萨妮娅拿着奖杯来到哈姆扎的家中。
接待她的是哈姆扎的爸爸,此时,他的依旧没有缓过气来。
在哈姆扎的爸爸看来,哈姆扎压根不是什么英雄。
因为,在那天任务之前,他们父子刚刚吵了一架。
在爸爸看来,哈姆扎心中有气,他超低飞行,不是英雄行为,而是在怄气,是在故意寻死。
在父亲看来,这样的行为,压根就是个懦夫,怎么会是英雄?
萨妮娅则告诉哈姆扎的父亲,其实不是这样的,哈姆扎那样做,是以超凡的勇气去做的,是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
在他进行任务时,心中只有国家,没有父子恩怨,没有个人感情,哈姆扎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通过萨妮娅,给哈姆扎一个完整的定性,也让他们父子在阴阳两隔之后,终于完成了和解。
这么讲,这个故事似乎没那么动人。
毕竟,剧透只能用语言,而影像还有剪辑与声效,无法精准还原。
整体来说,《翱翔雄心》的叙事很聪明,以部分倒叙以及插叙的形式来讲这个故事,有一定的悬疑感,还显得一波三折,将平凡的故事演绎的抑扬顿挫。
影片先是开头的激烈的空战,然后就转入了萨妮娅在空军学院学习的故事。
而且,军校生涯这一段的片长还不短,稍显沉闷。
然后镜头一转,萨妮娅拿着毕业奖杯去了哈姆扎的家。
由此,才开始讲她与哈姆扎的爱情故事。
兜了一个圈,直到哈姆扎去世,才终于让人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参军,为什么要成为空军飞行员。
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子,放弃美国国籍,去加入巴基斯坦空军,立志成为空军飞行员。
信服性不太足,如果全片都在讲军校学习的过程,这部片无疑是一部烂片。
尽管那一段里,也有几场戏还不错。
再然后又讲片尾的空地大战,给出了哈姆扎一个完整的交待。
所以,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交替着进行,没有刻意只突出一个。
女主角也不是单纯的花瓶,而是旗鼓相当。
这样下来,整个影片的故事就相当完整了。
而且,叙事逻辑也很巧妙。
我这么剧透,相当的不好,打破了观影期待。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直接就去看这部影,不少细节还是蛮打动人的。
所以,我推荐,最好去电影院里去看。
等到资源来了,也失去了观影的趣味了。
2020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从国内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
纵观国际,我们马上要迎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的伟大时刻。
因此,将于11月13日上映的巴基斯坦电影《翱翔雄心》就更显得弥足珍贵、意义非凡。
我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友谊是长久而深厚的:在疫情爆发初期,巴基斯坦是最早向中国捐赠物资的国家之一,曾倾尽全国之力援助中国;今年10月25日,中国建造巴基斯坦拉合尔市轨道交通橙线地铁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营,这也是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线,是由“中国方案”打造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的首个轨道交通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对中巴两国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翱翔雄心》中,在战斗力方面表现惊人令人震撼的枭龙战斗机同样是不折不扣的“Made in China”,是由中巴联合研发的。
影片中接连不断持续高燃的空战场面实在太硬核超带感,使人仿佛一瞬间置身于无情残酷的战场,心怀一颗充满正义的必胜决心与恐怖分子抗争到底。
主旋律色彩浓厚的《翱翔雄心》也非常注重商业元素的运用,通过融入喜剧、爱情、歌舞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极大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性与可看性,同时还包含了对于现代女性独立的珍贵探讨。
尽管男女在身体素质上有着先天差异,但只要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同样都能在现实中攻破难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而且,整部影片还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倒叙手法,一方面牵动着观众对于后续剧情的强烈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让故事结尾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更加打动人心:正是因为矢志不渝的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让我们有可能成为无畏无惧的勇敢者、战斗者、爱国者。
具有普世性的家国情怀、热血热泪交加的燃情军魂、荷尔蒙爆棚的空战激烈场面,共同成就了这部有实力有诚意的《翱翔雄心》。
IMDB高达8.1的评分以及创造巴基斯坦最高票房纪录的奇迹,已经给予了这部影片客观公允的评定。
“铁骨铮铮爱国情,矢志不渝赤子心。
”11月13日,影院见!
几乎没看过巴基斯坦拍的电影,印象中我看过的距离巴基斯坦最近的影片应该就是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了,是讲述发生在巴印边界附近,印度大叔帮助巴基斯坦哑巴女孩回家的故事。
从这样一部治愈的影片里我也才了解到一点有关巴印政治上的事情,除了历史和地理原因,我觉得巴印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上有很多的相同和差异,也使得民族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上升到了两个国家的矛盾冲突。
电影《翱翔雄心》里不免俗的加进了很多歌舞的部分,虽然这样说不太好,但对于看多了、看惯了印度电影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印度风真的太强烈了。
也许巴基斯坦人也喜欢用歌舞表达心情、渲染气氛,但是对一部不管是在宣传方面还是主题都是战争的影片来说,歌舞反而让本该严肃的氛围变得轻松欢快,影片里过多的感情戏份也让电影的主题变得模糊不清。
从影片里可以看得出来,女性在巴基斯坦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的,虽然很多职位女性可以就职,但是从人们的认知上,女性是做不了飞行员的,妻子要完全服从丈夫,就连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谨小慎微的,甚至不敢直视丈夫的眼睛。
她们的中心是家庭是丈夫是孩子,国家荣辱的概念是需要别人(男主)传达或者以身作则才有的。
这点在我看来是相当落后的。
通过今年的疫情,我也了解到了中巴的关系,巴基斯坦电影能在中国上映,能让中国观众了解更多的有关巴基斯坦的文化、宗教、政治等等,对维护和促进中巴关系很重要。
去看了《翱翔雄心》的全国首映,随便吐槽两句吧。
讲真,这片子看完真是让人无语啊!
电影前后表现所谓“战争场面”的时候,违和感爆棚!
尤其是发音古怪的英文和乌尔都语混杂出现,让人一会儿听得懂,一会儿听不懂,而这“听不懂”,可能是因为那是乌尔都语,也可能是因为那虽然是英语,但发音你绝对没听过……电影直到中段开始出现“婚礼”和歌舞场景的时候,才让人恍然大悟——这才是巴基斯坦电影啊!
婚礼上那段伴郎伴娘的群舞,真是很精彩,歌曲也好听,嗯,片子里的几首插曲都很好听。
电影拍得最好,人物最生动的,也就是从婚礼到恋爱这部分,还挺是那么回事。
这些巴基斯坦演员们一旦开始唱歌跳舞,演技瞬间就不尬了!
他们唱唱跳跳的时候,当真超有魅力但就一句话:别碰飞机!
谢谢电影的前后各半个小时左右【后面大概是20分钟吧】,简直让人如坐针毡!
尤其是到了最后,准确轰炸了目标的男主,飞机被击中后紧急弹射,作为战斗英雄头部受了重伤的他,好不容易被本方军用直升机及时找到并救回。
结果,在基地医院手术里,不但不进行抢救,反而是让一个女军官拿着电话贴在耳边,给女主打电话,中气十足、抑扬顿挫地交代遗言足有5分钟……逗呢么!!!
如果这样完全荒诞不合理的剧情也能被容忍,那我还真是要为去年的《攀登者》鸣不平了!
当时大家狂骂的“珠峰表白”,好歹是在没有急救条件的珠峰7000米高度以上,女主那会儿肺水肿,基本是没可能救下来了,说说遗言多少还算情有可原,但《翱翔雄心》这可是在医院里啊!!!
周边围了一圈医生,却只管挽挽袖子而不进行抢救,一堆人就在边上看着男主剖白心迹,然后顺利牺牲在急救台上……这也太可笑了吧!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片子原版竟然130分钟,而国内上映的版本是108分钟!
也就是说,删了20多分钟……天,这片子居然真的只有108分钟吗?
我怎么觉得看了180分钟那么长……当时一边看一边还在想,这片子不能删掉半个小时么?
节奏也太慢了。
原来,这是已经删过的了,那看来删得还不够狠,应该删到88分钟,大概会比较好吧。
电影唯一值得肯定的,也就男主在剧情开始前就已经死了这个设定了,最后点出“全程回忆”这一点,还是多少有些巧思的。
但问题是,一个从10岁起就害怕坐飞机的女主,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然后就因为男主的爱,因为他的伟大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感召,就分分钟下定决心,然后就报考飞行员了,然后说了一句早已放弃美国国籍就入选了,再然后就通过不算多艰难的过程就合格了,最疯狂的是,一个绝对菜鸟,居然就是战斗机飞行员!
巴基斯坦招飞都没有年龄限制的?
好吧……大概人家就是这么一视同仁,没有年龄歧视吧,咱无话可说。
反正,就是标题那句话:歌舞很美、唱跳俱佳,但别碰飞机,谢谢。
Fin
今年是中巴建交69年,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巴基斯坦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全部战略储备帐篷,2010年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灾时,中国是第一个向巴方伸出援手的国家,中国和巴基斯坦,可谓是患难见真情。
电影《翱翔雄心》11月13日公映,放映初期,就创造了巴基斯坦最高票房纪录,展现出了空战题材电影的震撼视效,更首次在片中全方位展现了中、巴联合研发的先进战斗机“枭龙”的雄姿。
在文化领域,上一次引进巴基斯坦的电影,是1975年的《永恒的爱情》,时隔45年,《翱翔雄心》再次引入中国院线,这也算是年轻一代观众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拍摄的电影。
蓝天之上,几架战机正在巡航,很快他们发现了侵略者,两相交锋,展开战斗。
电影开头巴基斯坦枭龙大战印度幻影-2000的空战剧情,让观众血脉贲张,但这个开头除了体现飞行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男主人公哈姆扎的高超飞行技术之外,与之后的剧情关系并不密切。
这部电影的优缺点很明显,它的故事结构简单易猜,再加上巴基斯坦的歌舞元素,导演略显随意的镜头切换,使得看惯了好莱坞战争片的观众,有些不适应。
这些归根到底是巴基斯坦电影工业的青涩和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但它仍然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是值得一看的空战片。
作为一部巴基斯坦主旋律电影,爱国是这部电影的唯一主旨。
电影的slogan也是“有国才有家”,走进影院之前,并未对这句话有太多的解读。
只有看到整部影片的时代背景,了解到巴基斯坦是一个饱受恐怖主义摧残和宗教、宗族礼法压抑的国家时,才会明白这句话背后卑微又可贵的赤心和热血。
男主人公哈姆扎在与女主萨尼娅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向他爱的这个女人讲述过自己对国家的热爱。
甚至于当萨尼娅问出一句“我和巴基斯坦空军只能选一个,你选谁?
”这种问题时,他也只是用沉默来抗议。
飞行员是一个高危职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则是每天都与死亡擦肩而过。
在经历过身为飞行员的丈夫因空难而死的阴影后,萨尼娅的母亲强烈反对自己的女儿与哈姆扎在一起。
而另一方面,战乱、贫穷、男尊女卑、专横的家长制……包办婚姻,哈姆扎父亲的固执念头,要么选爱情,要么选父亲。
哈姆扎在外界重重压力下,即便国家“山河破碎风飘絮”,哪怕自己“身世浮沉雨打萍”,也始终愿意为了国家付出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
女飞行员萨尼娅,因为受父亲空难而死的影响,从小就害怕飞机。
同时她出生在美国,拥有美国国籍,接受过大学教育。
这样一个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并不强。
但当她接到了哈姆扎牺牲前用尽最后对力气打出的电话时,电话那头的男人没有恐惧、没有遗憾,只有对完成任务的喜悦和对亲人、千千万万同胞的热爱。
萨尼娅被哈姆扎拳拳爱国之心所动容,毅然决然回国加入飞行学院的训练,可谓是女子的殷殷报国志。
影片后半段,一群满怀爱国激情和年轻活力的飞行学员,经历重重磨难和挑战后,最终成为巴基斯坦最优秀的战斗飞行员。
“如果我凯旋,我将再也不离开你;如果我牺牲,我将永远属于你。
”影片借哈姆扎之口,致敬了那些忠贞于国家的英雄们。
这部电影最出彩的,不是配乐的澎湃激昂,不是色彩艳丽绝伦,它的战斗场景确实让人大呼过瘾,但更重要的是贯穿影片始终的质朴的价值观。
我们的人民为何而奋斗,我们的战士为何而战斗。
这两个问题才是支撑爱国主旋律片的脊梁,也唯有如此质朴的价值观所折射出来的故事,才是一部好影片。
毕竟电影工业可以用时间追赶,赤子之心却永远难能可贵。
应该是第一次看巴基斯坦的电影,还是有些意外的。
开场很棒,把观众带到了翱翔天空,展翅飞翔的飞行员的世界。
看巴铁的电影,真的像见到久违的好友一样兴奋,很亲切。
比国内一般的电影时长要长,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讲述飞行员工作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深入,让我有种看到了电影表层的感觉。
身在和平的国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电影中动荡的时局。
是恐怖分子,但也是祖国同胞,看着一颗颗炸弹消灭的生命,未免有些心痛。
作为子女,也无法理解电影中的父权。
这可能是南亚国家影视作品中,受宗教和传统的影响,普遍出现的桥段。
这么长的电影,看起来还是有些平淡的,想要表达的东西很浅显。
新飞行员训练和空中任务镜头不多,中间穿插的大段舞蹈和感情戏份,虽然歌舞很好看,但是甚至让我忘了电影主题。
总得来说影片质量很不错。
从国际友谊建立角度,我能给到高分,而从单纯电影欣赏角度,我还得有所保留。
主人公们的那种奋不顾身护国情怀,中国的每个人民都是感同身受的。
人生之中第一次看巴基斯坦电影,抱着只要不难看的心态,有点意外的惊喜。
果然世界上的美女帅哥都是相通的,男主女主真的很帅很美,军人的帅,特别是空军的帅,真的深入人心。
中间突然歌舞,有种印度电影的既视感,但不影响这是部不错的电影,剧情合情合理,不会觉得突兀。
最后说一句,巴中友谊杠杠的!
这片子看完真是让人无语啊…前后表现所谓“战争场面”的时候,违和感爆棚!
直到中段出现“婚礼”和歌舞场景的时候,才让人恍然大悟——这才是巴基斯坦电影啊!
婚礼上那段群舞,真是很精彩,歌曲也好听。
电影拍得最好,人物最生动的,也就是从婚礼到恋爱这部分,还挺是那么回事。
前后各半个小时左右,简直让人如坐针毡!
尤其最后,男主作为战斗英雄好不容易被军用直升机救回,结果,在医院手术里不进行抢救,反而给女主打电话,中气十足地交代遗言5分钟……逗呢么!
如果这样完全不合理的剧情也能被容忍,那真是要为《攀登者》鸣不平了!
大家狂骂的“珠峰表白”,好歹是在没有急救条件的珠峰7000米以上,这电影可是在医院里啊!
围了一圈医生却不抢救,就在边上看着男主剖白心迹,这也太可笑了吧!
唯一值得肯定的,也就男主在剧情开始前就已经死了这个设定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组织的活动,提前观看了这部巴基斯坦出品的《翱翔雄心》,从亲情、战友情、家国情3个角度出发,深刻诠释了巴铁军人从普通人到国家英雄的成长蜕变,同时我也从影片里感觉印度和巴基斯坦真的是同根同源,里边也有他们擅长的歌舞情节,唯一不好地方就是有删减,原片的时长130分钟,看的过程中有些故事桥段发展的过快,可能也是剪辑的后果。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的,这也是时隔45年第一次引进巴基斯坦的影片。
一般般吧
一部出色的空战体彩影片,而且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巴基斯坦影片,将爱情、友情、亲情和爱国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并体现的相当到位,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还是拍拍歌舞片吧,不如跳舞,谈恋爱不如跳舞👯
巴基斯坦的空军飞行员 民族英雄也逃不过跳舞🕺我不想看跳舞 我只想看枭龙战机 故事情节是不是删减了 串联不起来 中间部分完全成了印度爱情电影 一点关于战机的情节都没了 成了伴郎飞行员泡伴娘枭龙牛逼 八分送给枭龙
四星减,还是挺好看的
看的第一部巴基斯坦的电影,咋说呢,像很多个片段拼接而成的。小国家拍这样一部电影也非常不容易了。
上周观看了《翱翔雄心》,这里面穿插了空战,军校训练生活,男女主的爱情,恐怖袭击,最后讲回亲情。不追究拍摄手法,还是有几个镜头感动到我的,特别是恐怖袭击那段拍得太真实震撼,如果沉下心来看,不纠结节奏,还是挺好看的一部电影。
能飞上天空的都是天选之子,羡慕。时长的话,电影院又删了好多。
看这电影真浪费时间,真是无力吐槽了!
还行。
传统的红色主旋律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配乐,与中国的主旋律片挺多不同,喜剧幽默爱情红色片的统一,在飞机上飞行的镜头太多,故事简单。在叙事上用三段故事的安排,感觉衔接还可以再好一些。
巴铁版《空天猎》!!!
印度片平替
2024.12.4国版108分钟
好嘛,巴基斯坦人拍片子简直是“端水大师”级别的啊!开头空战戏是JF-17枭龙战斗机,结尾轰炸恐怖分子是F-16战隼战斗机,这是两头都不得罪啊!
最开始以为是战争片,然后发现是爱国主义空军爱情片,但是是好看的!我看哭了。又想到昨天的纪录片,军人伟大。虽然有点印度片的味道,也许民族差不多?虽然国内删减了20多分钟。再以及大家长主义真要命。
一年前在巴基斯坦空军礼堂看过,低成本八千多万拍摄的空战片,有枭龙战机,还有靓女俊男,赶紧捧场!
呃,巴铁这个片子有点……五毛了~
完全不理解男主是如何影响女主的选择,最后女主叫男主的爸爸叫爸爸更是让人出戏。开头的巴扎德几个人的出现,完全是为了制造女主进入训练营的困难,这里面对于性别的歧视本身就很莫名其妙。其次,这些人对女主看法的转变也非常草率,最后让女主克服对空中敌机靠近,只是因为别人的几句话也太没有说服力。整部影片可以概括为一个害怕坐飞机的女性因为自己的男朋友遭遇空难,也志愿加入战斗机空军。这里面的重要情节好像是这个女性克服困难获得荣誉,又好像是在讲她为什么要克服困难成为空军。不管是哪个,篇幅都太浅,全部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挖掘。尤其是她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除了在雪地训练任务失败是在详细展现一个矛盾之外,几乎没有展开讲到她的任何困难,就连这个失败也是靠他人获救的。更不要说在空中得心理障碍是靠顿悟解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