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Begin Again,再次出发,歌曲改变人生,一切从音乐再开始(港),曼哈顿恋习曲(台),纽约小情歌,为乐而生,重新开始,重来,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New York Melody

主演:凯拉·奈特莉,马克·鲁法洛,亚当·莱文,詹姆斯·柯登,海莉·斯坦菲尔德,凯瑟琳·基纳,茅斯·达夫,罗伯·莫洛,伊恩·布罗茨基,香农·沃尔什,大卫·埃伯利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剧照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2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4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5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6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4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5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6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7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8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19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照 NO.20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剧情介绍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格雷塔(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抛弃了一切跟随着男友戴夫(亚当·李维 Adam Levine 饰)来到美国纽约实现他们的音乐和爱情梦想,没想到曾经幻想过的美好一切化作泡影,在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后,戴夫果断抛弃了格雷塔,留下她一人苦苦在底层挣扎。 丹(马克·鲁法洛 Mark Ruffalo 饰)最近的生活也不好过,他发现自己无法从思念前妻马瑞安(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饰)的感情中走出来,与此同时,他的女儿维奥莱特(海莉·斯坦菲尔德 Hailee Steinfeld 饰)正处于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丹和格雷塔,命运让这失意的两人于一间小小的酒吧里相遇了,等待着他们的,会是怎样充满波折而又浪漫满满的故事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致命魔术预言者紧急追捕青幽渡真爱惹麻烦小市民系列第二季帝国西南联大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坏爸爸猪猪侠大电影·海洋日记蜘蛛侠:纵横宇宙Voice3试睡员48小时破晓东方比彻姆大宅惊悚诡计真爱永存下山饭高崎篇花牌情缘愤怒的天使劫后新生我的助理梁莹莹小姐灰猴跤王西辛5灵魂的博弈年轻无忌英雄本色2018麻烦一家人第五季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长篇影评

 1 ) 梦想是动词

有关音乐和音乐人的电影一直都不乏精品,近两年依然如此,无论是那部传奇般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还是风靡一时的《醉乡民谣》都堪称佳作。

音乐本身的魅力以及音乐人身上天然的理想主义色彩都具有某种感召的力量,使得这类电影往往显得温暖、隽永而励志。

这部《歌曲改变人生》也不例外。

热爱音乐且颇具才华的格蕾塔跟随音乐人男友戴夫从英国来到纽约。

在这里,戴夫有着更好的事业机会。

但不久,戴夫就迷失在名利场和新的恋情之中。

失去了爱情,格蕾塔在偌大的陌生城市里找不到方向。

此时,她遇到了丹,一位曾经声名大噪,如今却失意潦倒的音乐制作人。

两位失意者互相激发着灵感与激情,成就了一段流行音乐的传奇,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一个标准的音乐电影的框架,甚至有些俗套。

但优异的是,这部影片从根本上就没想玩弄花招和技巧,就想秉持最本分老实的方式,用最俗套的结构和故事结实地打动你。

而且,导演真的做到了。

《歌曲改变人生》的导演约翰•卡尼在8年前曾拍摄了那部著名的《曾经》,有着和这部影片近似的题材,平凡小人物因为音乐相识相恋的故事。

8年后,他把故事又推进了一步。

男主角设定为一个中年人,出演过《复仇者联盟》和《禁闭岛》的男演员马克•鲁弗洛总能把那种潦倒中仍抱有梦想,但绝不因此夸夸其谈的微妙感觉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女主角是曾出演过《傲慢与偏见》和《加勒比海盗》的凯拉•奈特莉,她这一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大都市中独立、坚韧又永远乐观的女性形象。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毫不掩饰的描述了人们追寻梦想的路径,但导演绝没有把梦想悬空,更没有一点点对梦想的歌颂腔。

男女主角遭遇了都市中的一切困窘与冷漠,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挫败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他们处理着这些事务,但没有被琐碎打败。

他们做着奔向梦想的事情,但绝没有到处声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以博得同情。

更有意味的是,电影中和男女主角一起追梦的还有一群和他们同样的普通人。

当他们的音乐被大唱片公司拒绝,他们就决定在纽约这座城市的各处独立录音。

格蕾塔和丹找来了街头卖艺的音乐人、黑人鼓手、心怀梦想但一直只能给学校舞蹈队伴奏的键盘演奏家……地铁站、帝国大厦的楼顶、大桥下、唐人街都成为了他们的露天录音棚。

他们录下了音乐,也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声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做的不只是对音乐的追寻和完成一张唱片,而是真的融化进了纽约,或者说,把纽约融化进了自己的身体,呈现了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呼吸与脉动。

做这些时,格蕾塔和丹没有区隔哪些是梦想,哪些是生存,每一天,他们尽量快乐地活在当下,也尽最大努力接近梦想。

这部电影在告诉人们,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是个动词,应该成为行动的驱使力,每天都去做一点事情,比向所有人夸耀自己的梦想与野心有用得多。

更重要的是,并非要等到梦想成真,有了结果的那一天你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改变和重塑你自己。

这才是最美妙的。

就像这部电影最终所呈现的那样。

一张唱片最终完成,丹重新回到了妻女身边,格蕾塔终于放下了虚荣的前男友,有了坚定的方向。

他们通过互联网分享了那张唱片,乐迷只需付出一美元,但他们赚到了钱,没有通过大公司的签约就做到了这一点。

这又是一重隐喻,一个新的时代,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不需要任何中介与他者,没人能操控谁,梦想和自由,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

(文/杨时旸)

 2 ) 多美好的once,总要begin again

2006年的“once”,一段云淡风轻、欲言又止的模糊感情,配合上简单干净的歌曲,抓住了生命中真实而淡然的爱和伤痛感,导演John Carney不愧是乐队出身,把音乐化用在一个简单清新的故事里,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到了“begin again”,故事有着相似的脉络,两个感情失败的loser,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淡淡的感情,两颗心慢慢接近,最后又无疾而终。

故事的主线相比once,显得更加励志。

在大街小巷露天录音的场面虽然热辣好看,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once里那种loser孤独面对世界的局促感,此时音乐所爆发出的对抗和情感宣泄也就更加感人。

正如片中Dan所说,好的歌曲可以将平庸的场景变成珍珠一样动人。

但begin again的歌曲显得太过主流,虽然已经算是好听,但once珠玉在前,begin again里的歌曲似乎没有那么打动人心。

让我喜欢“begin again”的,其实还是对感情线的处理,真正体现John Carney骨子里小清新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爱情萌芽中淡淡的情愫,无疾而终时的一丝惘然,还有放不下得不到的真正的伤痛。

Gretta对Dan显然是很有好感的,她被Dan的才华折服,会真诚地接近和帮助他的女儿,甚至偷偷关注Dan的前妻。

那个他俩各戴一副耳机穿过纽约大街小巷的段落很是动人。

Dan也不是没有察觉,但问题在于,这个让他们感情升温的经历,恰恰是重复着Dan和前妻的浪漫故事。

那个分线器,在十八年前的那个晚上过后,就注定是属于Dan和前妻的故事了。

就像once里的男人唱“One day I'll go there and win her once again”,Dan 念念不忘的还是前妻,他们之间也还有默契。

Gretta对于劈腿的男友也是念念不忘的,否则也不会打电话用歌来臭骂他。

当男友表现出了悔意,并邀请她去参加自己的演唱会时,她也欣然前往。

而男友唱到那首对他俩意义非凡的“lost stars”时,前半部分她听出了男友真诚的回心转意,但歌曲越唱到高潮,Gretta就越伤心失望,最终毅然离开。

为什么?

Dan曾对她说过,她男友会爱上Rock star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爱华丽的舞台,明亮的灯光,疯狂的歌迷。

而那首“lost stars”唱到最后,显然这样的氛围让Dave无比享受。

而Gretta想要或者珍视的“lost stars”,是在飘雪的布里斯托,圣诞前夕的小小公寓,抱着吉他的浅唱低吟。

在那个时刻,她跟Dave是如此的亲密,透过美好的旋律和歌词,两个人是如此的心意相通。

而此时此刻,同样的一首歌,却让她看到了两个人在此时不可弥合的距离。

曾经两颗那么近的心灵,却最终永远的彼此远离了。

Gretta选择离开,正是因为她看到,感情对错之外,更让人伤感的是曾经拥有的,已经不可能再重现了。

是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

也许是吧,可就像跟Alvy跟Annie Hall的捡龙虾,就像once里女人用捷克语说的“我爱你”,有些感受是不能重现的。

这些时刻就像一颗颗珍珠,穿起了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

可当你手拿穿珍珠的线,却发现再也不可能有珍珠可穿时,纵使万般不舍,也该放下了吧。

影片的结尾,Gretta骑着自行车离开,把那些跟Dave无比美好的once都抛在了身后,begin again。

就像她在影片开头唱的那首歌,take 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

 3 ) 开始,一次又一次

蛮喜欢这部电影里传达出的对音乐的态度,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自由意志。

非被音乐掌控,音乐的好,是主动认出它,呈现它,完成它。

不免想到最近电视台一些歌曲选秀节目,每个选手出场,先口号式讲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后献上一个略显悲伤或甜蜜的故事,最后是励志式的自我鼓励。

相比电影中音乐人态度上的松弛与严肃,我们的选手好像有点点大而无当。

真正爱一件事,爱一个人,应该是如爱呼吸一般,不需要提醒,就那么自然地存在着,且不可或缺。

詹姆斯.柯登的表演浑然天成,而凯拉.奈特莉的笑,总觉得不自在。

倒是她不笑的时候,比如暗中使劲的样子要更好看一些。

很喜欢他们两人深夜坐在街边的对话:这就是我为什喜欢音乐?

一些最平常的画面,通常可以充满了很多意义,它们突然变成美好,充满魅力的珍珠,一切都源自音乐。

我不得不说,我已经老了,这些珍珠变得越来越稀有了。

你得环游世界,多经历一些平淡无奇,才会换取光彩耀人的珍珠。

这一刻就如珍珠一般。

 4 ) 让一切平淡有了意义

我相信那句话,音乐的神奇,就在于它让一切平平无奇的事物变得有意义。

走在街上,大家不过是匆匆路人。

可是有了音乐,好像每个人都有故事一样。

以为他们会在一起,可是没有,那又有什么关系?

感情并不是以此来评判。

只要记得有一天晚上,他们手拉手,一起听着同样的音乐,走在纽约的大街小巷上,一起感受周遭的一切……这种浪漫,已经是一种很美好的记忆了。

那个人不属于她,属于摇滚的舞台。

那个人背叛过他,但也许时间能治愈一切。

他们走过的街道,我也曾经走过。

每次看到那么多那么多有关纽约的画面就忍不住感慨。

我终有一天要回去,也许会花上几个月小住,什么都不干,这样才能全身心地去拥有这个城市吧。

纽约是天堂,奇迹会在此发生。

 5 ) Don't you dare let all these memories bring you sorrow

昨天看了Music and Lyrics,片中有一段男主与女主讨论了歌词与曲调二者谁更重要的问题,女主说曲调给人的刺激仿佛性吸引,直观激烈,而歌词才是让人真正了解这个人的内在与真实面目的部分。

在此之前我听歌很少在意歌词,这大概说明我是一个只注重肉体欢愉的人?

总而言之昨天我看了Music and Lyrics,感觉不甚满意,想起同类型片中最为喜欢的一部begin again,就在今天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知道这部电影源于lost stars,非常好听抓耳,太好听了,听过无数次,但却真的没有一次认真地看过他的歌词。

我英语又很差,除了那句灵动的难以忽视单词又那么简单的“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 a deer”和多次重复的“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我确实没有仔细去想里面的歌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重温,剧情早已熟悉,加上昨天看到的那段讨论,于是终于沉下心来看了眼歌词,才发现这说的是个和我想的不太一样的故事。

近来情绪不对,本就囿于年少的理想与长大后的现实的矛盾中难以自拔,但凡看到一点稍微有关联的内容就开始郁郁寡欢,很有病,看到这首歌,又难免想起了这一点。

结局处KK看着AL在台上唱歌落泪而离开,最初看这里时我还与朋友调笑说要是骚当愿意给我唱一首lost stars我能打着滚的和求他复合。

但现在,其实也是能懂了。

对于主角本身来说,年少时的理想与成熟后的现实是可以不存在任何矛盾的。

随着时间推移阅历增长,想法也会变,年轻时想要的几年过去就不再渴求了甚至觉得很可笑是一件多正常的事情啊。

梦想时时刻刻都在变,变得更现实,更可行,更利己,更妥协,更容易实现,随后一步一步靠近从梦想蜕变成理想的目标,随后完成它,作为主角来说,从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就是真实的,幸福的。

这个现实的目标不一定要与少年时的理想相悖,更多的可能只是毫无关联而已。

所以一段时间风行的什么“最终长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其实很可笑,如果谁长成了他讨厌的模样,请去抱怨自己,不要抱怨时光,我们大家更多的都只是长成了小时候没有想到过的模样罢了,至于这样子讨不讨厌,就看自己了。

活成了个南辕北辙的样子对于自己来说可能真的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多午夜梦回忆起年少感到一阵短暂的哀伤或是惆怅,并没什么大碍,可对于旁观者来说,总还是令人伤感的。

旁观者可以是很多身份,像我这样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真正的观众,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爱人,只要不是他们本人,就都是旁观者。

旁观者用与己无关的眼光把他们当成个故事去审视,一眼从故事的开头看到结局,年少的豪情紧挨着被摔打妥协后现实比邻而居,对比太强烈,很难不产生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凉哀伤。

Gretta在Dave演唱时最终落泪离去,可能是觉得曾背叛了自己选择别人却又最终把那人甩了的男人实在是很难再次去信任,也可能是觉得他已经不是自己曾爱恋五年的人了。

Gretta在看见Dave获奖感言时震惊又疑惑:“我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梦想,我了解他,过去五年我和谁住在一起?

”Dan回答:“和一个摇滚明星,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会成为摇滚明星而已。

”梦想是会变得,人也是,谁能要求一个活生生的人永远保持着自己上一秒的样子不发生任何变化呢。

每个人都在向前走,可步伐频率各有不同,甚至选择的路径也不一样,能够拥有一段时间的合拍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要是不再合适,可以选择勉强自己改变,可以去改变对方,可以干脆选择分道扬镳。

而要是等发现的时候发现已经差了好远,可能放手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比较轻松的选择。

可Gretta是Dave的女友,她多少有资格去左右Dave的人生,有理由去评判这份“失去”是否可悲可惜,而我们这样的观众,确实是真的一点点这样的资格都没有的。

毕竟从最开始,是谁允许我们将别人的生命看成一个故事,擅自沉浸其中,试图掌控操控的呢。

如果真的不再合适了,还是……放过自己吧。

Dave开始顾忌大众的喜好而舍弃了歌曲的魂魄,大概从那一刻开始Gretta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Lost Stars唱“ Woe is me if we're not careful turns into reality,Don't you dare let all these memories bring you sorrow.”留下点让自己好过的东西吧,别整天自我折磨了。

 6 ) 面对选择 不要将就

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一成不变的现状使人心安,勇敢决择或许是柳暗花明。

家暴就是面临抉择的典型例子。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就是这样摧毁了他的家庭,像大多数家暴案例一样,他的妻子为他的所作所为找借口找台阶,忍到不能忍才去离婚。

这样“沉默的羔羊”安于现状,不仅使她自己身心俱疲,还令她的孩子留有阴影。

生活替他做出了决定,将就是不行的。

如今离婚后的她不也过的很好吗?

不将就是战胜心中胆怯的行为。

做自己,不为现世所束缚,不为将来所迷惘。

做自己,爱你所爱,坚持自己的底线。

没有那个人会像你自己一样陪伴你一生,无论风霜雨雪,无论阴晴圆缺。

不将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在你反省自己时,事事都尽力了,心中无悔便是最好的尊重。

还有不管你的选择是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太阳会照常升起,而我们不要害怕幸福来得太迟,那些还没经历过的美好,无数多的可能性会在你选择死亡的时候结束。

So,turnthepagemaybewe’llfindabrandnewending.(所以,翻开这一页,我们可能会有崭新的结局)Weallareloststars,buttryingtolightupthedark.(我们都是迷失的星星,却试图照亮黑夜)

 7 ) 真正的爱,允许你做自己

不知为什么,凯拉·奈特莉这个略显干瘪的女人身上有种让人特别欣赏的气质,那种仙仙的很有灵气的感觉,无论是在《傲慢与偏见》还是这部影片,一口英伦腔的英文让人欲罢不能,最终她饰演的格雷塔没有和男主丹在一起,着实让人对这个结果很舒心。

见过一句话叫,这世界上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奇,难得的是遇见理解。

曾经看见网上有个分析《芈月传》的帖子写道芈月教会我们最不同于其他宫斗剧的一点是:在亲密关系里,学习成长——男女之间好的感情不是占有,更不是控制,而是希望对方成长,得到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秦王的高识远见让芈月拥有高山空谷的心胸,成为政治家。

电影里有2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1. 当所有格雷塔录制完所有曲目在制作公司谈完生意出来,她对丹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些串联起来,比如“欧洲系列”,“巴黎磁带”、“巴拉格光碟”、“柏林唱片”那么,丹也支吾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心里想要的不再一样了,格雷塔的灵感被激发,她潜藏的小宇宙因为这个男人而释放出来,但是家庭的转机已经是丹有点留恋回到之前的家庭中,他流浪太久了。

最后格雷塔与丹对视的几秒钟,真的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这个世界上真正互相懂得又能全心全意欣赏对方的人与时刻有几个,格雷塔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是丹看了她背影很久很久,一个是放飞自我要去实现更多梦想的女主,一个是肩负责任又充满才华的男主,这就是对的地点对的人,却相遇在了一个注定会错过的时间; 昨天看《碟中谍6》茱莉亚在亨特梦境中出现时,那一个回眸,即使没有看过前面5部,以及像我这种对前5记忆已经淡薄的人士,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个女人就是她前妻,那种写满故事的眼神,看一眼变全部懂了。

好的演员就是能把一个眼神都演绎的像整部戏,这就是人性的魅力。

可是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在一起,也不一定需要厮守一生,茱莉亚说亨特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反而担心世界的安全,但是亨特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知道她很安全,因为他在保护着这个世界。

这是怎样一种境界的爱。

2. 格雷塔前男友戴夫个人演唱会时邀请格雷塔能上台一起演奏那首他们共同经历很多事情的歌,当然这首歌是格雷塔写给他的(这么有天赋的女友错过了也是他没有福气),但是格雷塔在歌厅的入口处看着戴夫看了很久很久以及台下那些像吃了兴奋剂的迷妹们,泪流满面,最终,最终她选择了离开而不是上台,有些感情再美好再不舍,错过了那段时间那么就让它随风去吧,这个时间段,丹与前妻复合了,坐在广场的长椅上,互相听着彼此手机里的歌单恩爱交加。

格雷塔一个人骑行在夜里,她的眼神那么清澈星星一样闪亮,仿佛整个纽约的夜晚都是属于她一个人的,那晚她做了个大气的决定,把每首歌1美元1人在网上发售。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我们是否都是迷路的星星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依旧试图照亮黑夜……这部电影的OST真的很赞,最喜欢的两首歌推荐是《Lost Stars》、《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有故事背景的音乐才好听,至于这两首的故事大家自己去电影里发现吧。

导演约翰·卡尼非常擅长拍这类题材的作品,《曾经》这部片子也有些这种感觉,男女主角都回去找老相好了,并没有在一起,大概导演也是个怀旧的人。

一生只够爱一人哈哈。

这是一部轻松到午睡后随便打开就看的轻音乐剧,但那么真实不做作,让我们认清自己。

是否爱一个人就一定要长相厮守,我们是否狭义地定义了一些概念,你的梦想是什么?

如果上天给你一些天赋,你会选择为一个人雪藏还是让它闪闪发亮。

Love makes you to be a better man-right. But maybe love,real love,also gives you permission to just be the man you are.爱情让你变得更棒,但也许爱,我说的是真正的爱,同样给你权利去做自己。

 8 ) nothing change nothing

一个中年危机的落魄酒鬼loser音乐制作人,总会标配一套破碎的家庭一个毒舌的前妻加一个叛逆的女儿;一个失意的羞涩歌者,总会因为soulmate的劈腿而瞬间down到人生的谷底;在离开这个心碎城市的前夜,在电影的前十分钟,他们注定会相遇,有分歧有波折有疯狂有劫难有温情有暧昧之后,书写出一段传奇……我看过数不清的这样的好莱坞类型片,汗牛充栋,出现在体育或音乐题材的影片中,关于,爱情,理想,励志,和成长。

够了,我深刻的怀疑好莱坞编剧们,真的已经开始用软件创作剧本了。

若非这个世界上胸最小的性感女人,和其间一两首还算不错的民谣,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差点儿在15分钟关机退出,骂娘,然后删除。

然后,是的,你不得不承认,还看得下去,看得完,甚至还有惊喜,甚至不至于很快淡忘,更不会喋喋不休的骂上一天。

于是,我们不得不钦佩,好莱坞强大而精良的制作工业体系,就有这种本事,把一坨狗屎镀上一层金属的光辉,就像那个费列罗巧克力广告上那样,塞进精选的榛子,从流水线上跳出来,裹上一层糖浆,撒上一层金粉,加上一条俏皮的粉色小纸条,魔幻的包装纸,码进精美的小盒,满满的爱意……然后温情脉脉的送到你的手上,包邮哦亲。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还是会吃了它,像上次收到的那盒一样。

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类型片。

洗洗睡。

 9 ) You are only as strong as your next move.

来自爱尔兰的导演,整部影片都有一种老式的浪漫。

我出生前后那三年,约翰是摇滚乐队“The Frames”的贝斯手。

他不仅参与录音,还为乐队制作演唱会录像和音乐录影带。

属于音乐的故事永远那么动人。

以下摘自最佳影评:(我只是把喜欢的文字摘过来,留给自己欣赏)观影过程就象在清新的午后看着雨点打在池塘上,一个连着一个的惊喜,让你不忍心看它结束。

凯拉奈特利的唱功的确是不怎样,好在这个角色100%符合她的气质。

有态度又甜美的平胸玩乐队女孩,穿卷腿裤真是不会有人比她更好看。

马克鲁弗洛一向适合神经西西心中又很有追求的中年大叔,最最好的是电影并没有俗套地让男女主角在一起,或有一夜激情。

他们的激情全在那一次次的录音中升华,太好了。

骚当本来不指望他有演技,但事实是有惊喜,从一开始的青涩文艺格子衬衫男到成名后那一点渣男特质,最后那首"lost stars"的高音真是惊艳,也是全片高潮。

看完电影回来后replay 10遍不止。

此外配角也出彩,学院气质拉大小提琴的姐弟、嘻哈风格的黑人鼓手和贝斯手,哪个玩过或想玩乐队的人不梦想有这样一支混搭的组合呢?

他们一起在天台上、桥洞下、纽约的地铁里玩音乐做唱片,实在是酷极了。

录音这几段拍得美好可爱,是给流行音乐,也是给纽约的一首情诗。

我喜欢影片传达出来的精神,好的音乐在街角巷尾,人人都可以享受。

就象歌里唱的:我们是银河里的灰尘,我们是迷失的星星,只是想要点亮黑暗。

故事的结尾,女主骑着自行车,没有成名,没有和哪个男人在一起,她用一块钱卖掉了这张专辑,上传成功的那一瞬间,她的生命,那些歌曲的生命,又迎来一个崭新开始。

 10 ) 讲一个好故事 是因为没有听故事的人

“当我们觉得一个作品跟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时,应当知道,其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或许并未想要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只是想表达自己。

”五年前,我是看《once》和《before sunrise》后会深深中毒的、不怕往自己身上贴“文艺小清新”标签的无知少女。

所以痴迷于“分享一对耳机”“坐你的车听你的歌”“肩并肩暴走的话唠”这样的形式主义,并不断实践一次又一次。

在一个雨大到伞都撑不住的夜里,我的学生们问我,“今天穿这么美,是去约会吗?

”我早早下了课,脸上的表情早已出卖我。

其实也没有穿得很美,不就是格子衬衫,因为我知道我要见的人,穿格子衬衫会很好看。

(然而现在知乎上的热门问题是“格子衬衫为何成了low逼?

”)那天晚上,雨后来渐渐停了,穿着格子衬衫的我们,走过湿漉漉的深秋,你说,“当我们觉得一个作品跟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时,应当知道,其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或许并未想要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只是想表达自己。

”--日出三部曲的导演,执着于表现时间,所以才会用了十八年拍出了《少年时代》,才会九年又九年地拍一对恋人,大概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他的Celine再也没有出现,所以只能在电影中一遍又一遍地脑补,“如果你还在,我会跟你说些什么”的情节。

而《Begin Again》的导演,大概有太多欲说还休的不彻底的故事,所以不管是《once》和《Begin Again》,他们都在兴奋地说完“我们可以一起去伦敦,我们可以一起做音乐,我们会红”和“我们去英国再来一次,带上小伙伴们,那么多地方可以拍MV录DEMO”之后,默默地看着对方——看到了太多不可能,看到了你还有你的家庭,你的牵挂,看到了那些似乎很难跨过去的阻碍——然后发亮的眼神,慢慢暗淡下来,最后把粘着美好的回忆的钢琴或者分线器还给对方留个纪念,然后抽离。

他们一遍一遍重复着相似的情节,说的都是同一个“得不到”的故事。

“得不到”的故事总是类似的:一拍即合:不论是拉你下火车,还是你的歌刚好感动了我。

继续一拍即合:不论是有的聊的话唠,还是走进一家琴行合作一曲,还是说出一个疯狂的idea得到对方热烈的支持。

心动:摩天轮的吻,孤独的钢琴边,或者一起分享一对耳机走过陌生城市的街道。

回归理性和现实:火车站匆匆分别的恋人,真实的版本是再未相见,卖花女和流浪歌手,英国妞和美国卢瑟,最终都要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里去。

虽然大家评论说,如果他们在一起就俗了,就要差评。

他们倒是想在一起啊,可也许现实就是没有在一起,不是为了清新脱俗。

然而他们何其有幸,还能用电影这样的方式,把这样或许很难说出来的故事,表达出来,不管一开始想要诉说的对方还能不能看到。

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表达这些难以表达的情感。

--第一遍看《Begin Again》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什么啊,比《Once》精致了流行了以后就没那种诚意了喂,尤其是开头,为了表现他们的相逢多么的命中注定,竟然闪回了三次,说好的文艺青年的矫情和坚持呢!

隔了半年又看,看到那些灵感与火花碰撞的瞬间,他们是如何一呼即应,再看到最后分别时与《Once》类似的“明明很想继续这段旅程却不得不结束”和“连纪念物都还给你”,好像看到了导演与我一样的不甘心,突然好心疼。

五年后,我对“文艺小清新”的标签已经非常不适应,这年头不逗逼不cult点,就不够酷不够洒脱。

“悲伤逆流成河”和“棉布裙”都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听惯了电子乐的我这个下午却忍不住把KK的《Lost Star》拿来单曲循环。

单纯的吉他扫弦和简单的钢琴装饰音,就像那些个单纯的“小清新”“不可得”的故事一样。

我们会讲一个好故事,把好故事变成电影,变成书,变成歌,是因为,没有那个听故事的人在身边。

否则,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短评

现代都市小清新,在纽约的各个角落讲故事。捕捉城市的声音这想法好棒啊,真希望乐队的段落能再多一点,看不够。当然,相比《曾经》,这部被打磨得更加美国化了,很多棱角没有了。而且曾经的歌也更好听一些……另外,KK的衣服都特别好看!!

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完爱乐之城,想到这部片,觉得必须给它五星,因为相比爱乐,我还是更怀念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

11分钟前
  • EncorQ
  • 力荐

我对音乐真的没有什么很大的兴趣诶,然后就是这样不咸不淡的爱情故事真的还觉得挺乏味的。

16分钟前
  • 小松菜奈
  • 还行

后半截差了一些力

17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SIFF2014#三星半,美式励志;原声比电影本身好得多,运用环境音是个不错的概念,利用网络销售更搭上顺风车;loser 重振,爱情收复,创伤痊愈,破镜重圆,这一切都太美好,就当是理想国童话吧。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通过一首歌就听出男友出轨,恋爱中的人果然个个心思细腻如神探。几场街演好喜欢,詹胖子好萌。KK大概只有听歌声才像个妹子,说话时的血盆大口能忍就忍了,但唱歌时候注意一下表情管理啊【笑cry

25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凯拉的表演依然不能令我信服。唯一的亮点是结构上的环状叙事,不过怎么看都像偷师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与Once的气脉不同,情感上不再有那种醒人心骨的豁达与清晰,音乐本身的那种根入心灵的生命力和诗意也消失了。相比之下,少了朴素与灵气,实属过誉之作。

27分钟前
  • Muto
  • 较差

骚当唱的版本好听多了。对某演员真的完全喜欢不起来。。。

32分钟前
  • StephaKiddy
  • 较差

这不是马老五的骚当么🙂话说有点俗的电影,困境中的救赎

36分钟前
  • 未来飞行
  • 较差

这个暑期档总算有部靠谱的电影看了

40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歌是还不错,但是剧情真是俗到开头可以猜出结尾。毫无惊喜。

45分钟前
  • yoyonevercry
  • 较差

美好到无法拒绝

4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虽然稍感俗套,但还是被逗乐了。另外好想弹电吉他(¯﹃¯)

49分钟前
  • 和风莫吉托
  • 还行

作为一个看了10遍Once并且还准备以每年1到2次的频率继续看下去的观众,我表示如果我给Once打10分的话,这部电影可以打12分,出乎意料的超级惊喜!!!

50分钟前
  • Odding
  • 力荐

配不上窝第一次坐飞机

53分钟前
  • 张愚
  • 较差

剧情也太随意了吧

56分钟前
  • 幻觉共有
  • 较差

依旧是文艺、小清新、浪漫的音乐人生和爱情故事,可惜不如《once》那么打动我,结尾过于理想主义了,美好的不真实。

57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不是歌曲改变人生么?跟曾经比差太远。

1小时前
  • 判官
  • 较差

出色的导演,出色的演员,出色的小故事和好音乐,带给人难以言喻的美妙感受。比上一部ONCE的水准高出了太多,在看的过程中几乎注意不到编导个人意志的导向和技术的痕迹,整部电影就好像一个旁若无人的俏皮口哨,心无旁骛又乐在其中,反倒成为了生活的上好腔调,强烈推荐。PS:女主的气质真迷人!

1小时前
  • 白胖饺子
  • 推荐

这样类型的电影都向来不关注音乐天赋和灵感的由来以及人物内核的设定,虽然外表很“舒服”和“迷人” ,每个人拿起乐器都能发行唱片就是了

1小时前
  • 马可new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