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节
La belle saison,恋恋法式夏季(港),激情夏恋(台),夏日时光,Summertime
导演:卡特琳·科西尼
主演:塞西尔·德·弗朗斯,伊兹雅·海格林,诺埃米·洛夫斯基,让-亨利·康佩尔,Loulou Hanssen,凯文·阿札伊斯,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5
简介:故事发生在1971年的法国,黛芬妮(伊兹娅·海格林 Izïa Higelin 饰)是农场主的女儿,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替自己安排的未来,倔强要强的黛芬妮选择离家出走,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巴黎,想要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巴黎,黛芬妮邂逅了致力于女权运动的斗士卡罗尔(西西·迪·法兰丝 Cécile De Fr..详细 >
全都为了说背景去了,人物都平了很多。最前面在老家的背景那段完全剪掉都没关系吧。女权,还是女同,傻傻分不清楚。
拍得还是有说服力的,上世纪法国七十年代。
Curzon Home Cinema ❤️ I cried a lot after you left, but at least I understood one thing: we can't turn back. We can only move forward. That's what I'm trying to do now.
女权色彩浓重过头了,人和景有点违和。留白的结尾挺好。
意料之外地产生了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或许对于女性来说 认识自己的性别确立自己的主体性这些带有女性主义的思考和行动 在一定程度会和性取向的认同有关联 或者说所有的经验和思考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阳光明媚的夏季 加之充满自然气息的乡村农场 过于适合恋爱了不过这种恋爱更像是两个人通过对方看清自己 爱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即便她们离开了也会在生命中留下些什么//黛芬妮的母亲在发现黛芬妮和卡罗尔分手之后那几个窃喜的表情 让人既确信导演对生活的精准捕捉也受伤于她的残忍 在整个关于“自我确认”的故事中 这一笔可能是最深的颜色//和穆的相处过程也常常给我最后一封信中书写的那些想法 她是我照见自己的镜子也是会让我感受到安全和力量的盔甲
1971年的法国,女性们在崛起,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看到了属于女性的不该被束缚的力量以及不该被压迫的人生。那个年代她们在做的事情,此时的中国女性们却仍未有如此庞大的意识和大团结,甘愿被压迫,将被男性养着当作理所应当,把一切家庭劳务生儿育女视为必须的己任,把去工作化去高水平教育化视作无碍。女性权利的路还远着,何况Les。1976年的农场女孩黛芬妮五年的挣扎 离开家庭束缚开始勇敢做自己。这是一个好结局。它不单纯是同性片。迈出一大步是最大的成功。她们俩个,我相信在最后那封信之后会再相逢。又是一个卡罗尔。一旦弯了就难直回去咯。
两侧站台间的轨道突然沟壑万千,我接受了所有这一切,最终教会了一个女孩成长。真正获得过“美好时节”的不是那个十几岁希望万事万全的少女,而是这个四十岁美丽又无畏迎接全新生活的女人。明媚的农场里,她骑车来到女友因中风不能言语的父亲身边,幸福地轻声说道:“我不是来推草堆的,也不是来感受乡村之情,我是为了你女儿而来的,因为,我爱她,我爱她深入骨髓。”
大概人总是很容易被思想层面比自己低等的外界审视所束缚,“继续把你妈妈当个蠢货,你就方便了”,主要是,跟蠢货发生冲突真的挺可怕的,越是对生活不加反省与思考而顺势而为的人类,越散发一种接近于动物的野蛮气息,这大概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眼光会令人感到害怕的原因吧。
比《阿黛尔的生活》好看。说是女权片、有七十年代法国妇女革命组织,在“堕胎合法”等领域的campaign;说是同性片,有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碰撞;说是情爱片,有恰到好处的床戏;说是城市电影,有巴黎和乡村农场生活状态与人性取舍的解读;说是风光片,有太阳下的麦浪和清澈的水域。
失望
像是听了身边朋友的爱情故事,至于女权不女权的革命,应是法国人的习惯,就像我们孔孟言必称尧舜。一个生而女同勇敢传统的乡村女孩,一个巴黎女权社群的精神领袖。两人荷尔蒙里充斥着探索,挑战的炙热女性,初见就是有默契的。印象最深一幕卡罗尔因为黛一次女权运动夜宿未经允许的吻有了隔阂,卡找黛解释,也是二人关系转变的开始。导演安排两人的见面很有心思,卡告诉黛i'm not les,黛说我也不是,随后黛拉起卡的手,不到一分钟她们在街角热吻,能听见瞬间唤起的急促喘气的深吻,接着做爱。遇到情感,我们好像并不能创造出过更多新鲜剧情。卡和黛从无法拒绝-深情拥爱-月台相别,导演大概想试探每个人,人生里发生没想过的人和事,你有能力接纳自己,接受真相,勇敢坦诚应对吗。放上些年,那样小鹿乱撞的纠缠敢爱,挣扎哭笑才是最美好时节
原来直后来弯的故事,有点女权
OMG天哪TT要是能在影院看这部该有多好。那段时期真的太喜欢,理想、主义和现实的冲击描写好棒。巴黎的运动自然很中意,但后面卡罗尔在农场那一段也是绝了,和妈妈的互动描绘好棒。(黛芬妮好可爱
封面党,冲着漂亮的海报下了电影,点开来发现两个主角完全没有令人看下去的冲动。
写作、调度、配乐和元素运用都过分刻板陈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比起后半段纯熟的情节剧部分,前半段的社会运动戏拍得太差了,轰轰烈烈的70年代女权运动只是过眼云烟,没有激情,没有生命力,一切似乎只是闹着玩的;前半段之俗套(尤以女主角初入会场那场戏最差),几乎是可以被Roger Ebert以好莱坞标准吐槽的程度。
在女权的主题中加入个体的恋情,好像能逐渐接受同性恋了。女主在法国人眼中是不是属于最性感的女人那一类。封闭会造成严重的无知,爱尔兰在今年才允许女性堕胎,民主开放的进程果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女主竟然演过西班牙公寓!竟然还是里面那个蕾丝!还有教宗里面的女秘书也是她。包揽各种女神级角色。
败给现实是永恒宿命 科科
两个人在一起最害怕的就是其中一个人很懦弱
头一回希望她们赶紧分手的钕铜电影,耽误彼此搞事业不说,黛芬妮的摇摆和怯弱就注定深柜,但也侧面说明了女权需反孝的重要性。
情感上有些牵强,但美腻的乡村风光和点缀的女权兴起还是很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