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没十分钟就特地下载豆瓣写影评,看到后面基本在神游,已经看不懂了,像是在看一场闹剧。。
个人见解,请喷。
看完十分失望,甚至在倒数那几集听张国立老师的台词的时候,都已经不知道在看什么了,这部剧的立意到底是什么?
首先刚看开头的时候,这部剧的家庭结构设定就让人很不舒服。
剧里的主要女性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家庭主妇,每天围绕着柴米油盐——刘丽娜,丽娜妈妈,沈青妈妈静雅。
家里的男的,要不就是工作狂,天天加班的老公——沈青,要不就是只顾着自己的荣耀,四体不勤的老公公——沈教授。
反正都没有做过一顿饭,拖过一次地。
在现在的社会讨论中,家庭主妇已经是一个足以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热度论点了,多少家庭主妇跳出来诉说自己的困境,多少家庭主妇迷失在柴米油盐里,失去了自我。
我不敢相信编剧还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设定,所以我一开始以为是在反讽。。
然而后来刘丽娜开始重回社会找到自己,反而处处碰壁,其实这里我也理解,毕竟丽娜只是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丽娜碰壁的同时,沈青也处于困境,但是沈青的困境却在精神出轨的红颜ice的帮助下顺利度过……还是爱丁堡吗?
我提出质疑。
剧情的开头,沈青妈妈就离世了,沈青妈妈绝对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爱孩子爱老公,一辈子牺牲在家庭里,剧中讲沈青很爱自己的妈妈,而每次沈青自述自己的母亲,提到的却是妈妈就算在住院,也要偷偷回家做他喜欢的蛋饺。
剧里的公公——沈教授,在妻子刚刚离开时一直是一个深情的形象,在妻子刚过世的一年内,郁郁寡欢甚至有随妻子离去的想法,然而随便住院就立马爱上一位新人,原本四体不勤,从来没做过一顿饭的沈教授,为了新人开始学做人生第一顿饭。。
书接上文,这位新人来到沈教授家里每天做的也是一个新家庭主妇的招牌行为,做好每一顿饭,打扫好每一个屋子,晚上给沈教授打水泡脚。。
甚至在遇到新人之前,沈教授的相亲信息被放出去时,也是一群老太太争着抢着上赶着去家里当家庭主妇。。
故事走到中后期,人到中年,曾经在大学就相爱的一对——刘丽娜沈青,已经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男方每天出门工作,见到了外面的独立女性,有想法又耀眼,与每天在家里干家务做饭的老婆天差地别,男方开始精神出轨,一步步试探着出轨,女方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就是这段感情开始明显出现裂缝的时候,俩人开始越闹越凶,后边,刘丽娜离开家庭出去打拼,因为屡次碰壁,希望得到老公鼓励的她听到的却是老公的数落,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沈教授正因合葬的事情跟第四任女朋友闹别扭,再与此同时,刘丽娜的爸妈也因为墓地和刘丽娜爸爸有钱就出去充面子的事情大闹,导演选择让这三条线缓和下来的方式竟然是让沈教授的好兄弟——老苟救因为丢面子而寻死的刘丽娜爸爸而牺牲。。。。
然后大家看到了老苟的离去,开始冷静思考感情。。。
老苟死后,开始包饺子模式。。
唉。
算了。
说完家庭主妇,说一说老年人的新生活,老伴离开,可能是会孤独吧,找一个人搭伙过日子,也合理,我也理解。
但是剧里沈教授的第一个新人跟他年龄差太大了吧(小20岁),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剧情的发展,真是让我不能接受也不得不接受了,“算了,老头开心最重要”,被迫接受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这部剧就是一场闹剧。。
四任过后,好兄弟的离世,让沈教授醒悟了,活着开心嘛,什么对错的,不要再去在意了,优不优秀也无所谓。。
看这段的时候我已经在神游了,其实根本没看懂,这段感觉就是有人在我耳边说那些毒鸡汤,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如果大声喊出来,可能也挺鸡血,但是禁不住仔细想想。
到这段的时候,我已经把这部剧认定为一部烂片了。。。
还有这部剧的定位,先说剧里没一个人是普通人吧,先说沈教授,211师范大学老教授,高知,资源没得说,退休金1w+。
沈青,跟着好哥们一起创业,一起打拼一个发展的不错的公司,沈黛,常年居国外,搞艺术的,每次打钱五位数都随便打的。
沈青沈教授一梯两户两套房子,南京好地段,刘丽娜爸妈的房子地段也不错。
沈青刘丽娜的儿子,高中上国际学校,大学出国。
全家除了沈青妈妈,都身体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
这样的家庭已经秒杀我国70%的家庭了吧。
剧里就没有一个普通人,他们条件已经很好了,没有一个是让我觉得贴合现实的普通人,剧里的老年人全是领着不低退休工资的老人。
以这样的定位为前提的老人当然可以像剧里的沈教授一样随心所欲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关掉电视,回到现实,我只觉得浮夸。
算了,说到这吧。
烂片一个
老伴走后,伤心了一年,怀念了一年,沈教授又开始在婚恋市场上“流通”了。
而且他的出现着实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亲家母为他张罗相亲的时候就已经应者众多,后面他自己直接谈的也有好几段。
七十岁的老头,为什么就如此受欢迎?
抛开感情发生的偶然性不说,老沈还是有几个“硬通货”在手上的: 一是,他是老头,不是老太,到了古稀之龄,女多男少的状况显然更为严重,老沈作为老头,已然先胜半子; 二是,他是教授,有学问,又有体面的退休收入,况且他还经常做讲座,外快都不少。
经济上的丰足,在老年人群体中,更显优势,有时候经济保障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三是,他是个有情趣的人,懂昆曲,爱养花,能作画,字还写得好。
和他一起能做不少事,不会觉得乏味无趣; 四是,他是有朋友的人,都说你想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就看他和谁交朋友就行了。
老沈的朋友有老顽童式的,也有稳重理智的,还有一众老同学、老同事。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他生活、精神上的支持,甚至还有社会资源。
原本他都准备靠着朋友们的帮衬,为护士长的儿子找工作来着; 五是,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与连护士长虽然最后因为房子的事,恋情半途而废。
但从他当时对护士长儿子的态度,甚至都愿意立遗嘱身后房子分一半给连进的事情,就能看出他是个厚道人; 六是,他是一个没有丧失生活热力的人,剧中有老沈开的一场关于苏东坡的讲座,里面讲到了他对于《定风波》的喜爱。
他不仅说苏东坡,有些方面也像苏东坡,无论挫折多少回,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
老沈在剧中有多段感情历经,虽然对此弹幕中有一些观众颇有微词,但他在老伴走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也证明他还保有生命的温度,并拥有生命的光亮吗。
七是,他是一个拥有幸福的人,他有一个还算完满的家,儿女双全,有个活泼的大孙子。
儿子、女儿都算事业有成,儿媳妇还很孝顺。
一个已然幸福的人,心态更为阳光,更能带给周围人幸福,别人也更愿意与他相处。
在这个意义上,拥有多的人,还值得的拥有更多,好似不公平,却很合理。
因为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恰恰老沈身上就有这种稀缺的能力。
八是,他是个身体还不错的老头,虽然剧中,老沈两次因为情绪激动而住院,但平时他还是身康体健的。
人看上去也比较精神,加上书卷气的加持,更是显得温文尔雅。
他的身体好,不是自己吹的,他儿媳妇就说自己公公下到池塘里挖淤泥,身形矫健,动作敏捷,连年轻人都不一定比得上。
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受欢迎的资本。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人间,怎知人间值得?
虽然《我的后半生》被很多观众诟病,但剧里这个章节中,沈教授与聂老师这段恋情让人看到真正知己一般的碰撞,诗意与浪漫的极致,印象极深的一句话:谢谢你聂老师,是你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辽阔。
在人生暮年,得一知己如此,真是夫复何求?
沈教授对于每一个对象也都是真诚以待,纵然有时候优柔寡断,又多愁善感,却不让人厌恶,也绝非为老不尊之流。
聂老师的告别信非常打动人心,人生不仅仅需要爱情,更有那么多的责任,是无法不管不顾地去爱,这是成年人老年人的无奈。
告别信原文:卓然君:展信安。
千言万语,一到笔触纸上,便缩回去了。
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些什么?
事已至此,你还愿意听我说些什么?
我曾经想起你长大的地方,看那里夜晚的星,是不是和你的眼睛一样明亮。
我曾经想去你读书的地方,看那里挺拨的树,是不是和你的性子一样正直……我能吗?
我不能……我本想说,愿陪你看余生灿烂,不惧死亡……但,我是自私的。
我只能跟你分享那些得意欢喜的事情,病痛衰老,我自己留着品尝就够了。
我不愿意你看见我消瘦下去的容颜,只想你记得我尚且健康的模样。
不辞而别很抱歉,我和儿子去国外了。
以信代酒,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此别过。
只一句,请你相信,我孱弱的晚年,因为一些和你相处的日子才有了诗意。
对了,那句念白,我想好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
”你觉得好吗?
祝君如意,勿念,勿回!
首先,先说男主他爸,所有女性都仰慕我,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广场舞大妈,还是女护士长,还是退休科学家,还是女化妆师……相亲我不用去大家都争先恐后想嫁给我,仅仅因为我是对亡妻好的、退休的大学教授。
其次,老苟。
风度翩翩,合唱团我带的超好,所以我遇到了即使比我小很多但特别爱我的妻子,我的婚礼上和葬礼上随便说几句深情款款的话就让所有女性为我流泪。
再次,男主,我工作好,是家庭中流砥柱,家里有全职贤妻,职场上有魅力女合作人,妻子离不开我,合作人也对我有情,但我为了家庭最后不得不和合作人说拜拜。
最后,亲家公,我窝囊全部都因为我的老婆太强势,我没有一点自由,我虽然没本事挣钱但我也想拥有尊严都怪我的强势老婆,我去寻求自杀,我的老婆离不开我终于对我马首是瞻。
还有男主那个儿子,剧情不多不展开细说了。
还有,这个剧有在刻意丑化女性角色首先,男主老婆,因为一个男保险推销员(可能不是这个职业,忘了),亲了我一下让我心花荡漾,之后就鬼迷心窍一直听他的建议,导致投资失败。
其次,女主他妈,一直插手管这管那,最后还把自己老伴逼到自杀,只能一直认错悔不当初。
还有护士对男主他爸一见钟情,到谈婚论嫁时才知道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一个多年的离婚护士长,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找了一个老头结婚。
后来那个主动去她家的大妈更加无厘头……😅不懂这个故事的价值观,全剧只看到了恶臭。
评分5.4,我觉得4.5都高了。
呸!
看了乐子吧,我边吐槽边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戳穿《我的后半生》中沈卓然四段恋情失败真相最近热播的《我的后半生》中,男主角是沈卓然,大学退休教授。
在妻子去世后,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四段恋情,每段恋情沈教授都真诚投入,全心全意对待对方,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逐一分析。
一、第一段 与护士长连亦怜沈教授在住院期间,认识了工作细心、耐心又有爱心的漂亮的连护士长,她小沈教授20岁,她被沈教授的学识、深情和独居大住房所折服,不多久就搬到沈家,两人过上了你浓我浓的恩爱夫妻的小日子,漂亮的连护士长给深情的沈教授洗脚、安排吃药、做香香的饭菜;不会做饭的沈教授给小爱人做爱心面条,等她下班,给她吹头发,买昂贵的情趣内衣……两人的甜蜜互动让沈家儿媳都羡慕不已。
两人关系的破裂是因为连护士长想要沈教授现在就把价值近千万的房子过户给自己生病的儿子,为儿子生活提供一个保障。
沈教授为了留住这段感情,提出等他百年之后,把房产一分为二,分成两份,一份给小连儿子,一份给自己的女儿,并通过律师在法律上保障连护士长的权益。
连护士长没有同意,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沈教授愿意二婚拿出近千万房产的一半给小连儿子,并且愿意承担小连儿子的医药费,还动用人脉给她孩子找适合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而连护士长认为要给身体不好的儿子留一套房才尽到母亲对儿子的责任。
殊不知儿子会认为是卖母亲得到的,是靠牺牲母亲来换取自己的利益,作为儿子,他会认为自己有多么的无能,既不能在社会上参与竞争,也不能在家里做一个好儿子,他会有多么讨厌这样的自己,夜深人静时,孩子将如何自处?
孩子带着巨大的心理负担生活,他的一辈子都将活在痛苦里,生不如死,一套房子将是孩子生活的坟墓。
是谁亲手“杀”死了孩子?
就是低认知的母亲,母亲的不懂教育,不懂人性,不懂孩子,既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
她以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房住,就是好日子。
她不知,人性中牺牲亲人,获取的财富,会让对方良心深深的不安,就像是戴着枷锁跳舞。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母亲只知道给孩子鱼,而不会教会孩子捕鱼的本领,孩子的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耻辱感、无能感、挫败感。
沈教授的第一段恋情,败给了女方的低认知。
二、第二段 与女科学家聂娟娟沈教授与女科学家聂娟娟结缘于昆曲唱词中的一个字,两人对这个字的发音有分歧,由针锋相对转变为惺惺相惜,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成为了灵魂伴侣。
后来,聂娟娟癌症复发,沈教授不离不弃,主动愿意照顾聂娟娟,聂娟娟却不辞而别,到美国儿子处治病养老。
沈教授的这段恋情又宣告结束。
这段恋情结束结束的原因,依然是女方的低认知。
虽然聂娟娟是天文学方面的科学家,在她自己的领域认知很高,但在生活中,她的认知却很低。
她为了不在沈教授面前展现自己病态的一面,保留自己所谓的尊严,而远赴他乡,投奔儿子。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虽然美国的医疗条件很高,但她在美国没有医保,美国高昂的医疗费用是聂娟娟收入不能匹配的,所以她并不能享受到美国先进的医疗。
她也享受不到儿子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儿子在母亲癌症复发,生命垂危时都不能到场,更不要说久病床前有孝子了。
以聂娟娟挑剔、古怪的个性,在加之病人都不好相处,可以预见她和儿子、儿媳和睦相处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既不能享受美国的先进医疗,也不能享天伦之乐,更没有沈教授这个能谈天说地的灵魂伴侣,她在异国他乡的日子将是非常寂寞、憋屈、无助的。
如果她能认识到这些,选择在国内,物质上,她的医保和退休金足以让她得到很好的照顾和治疗;精神上,与沈教授在一起,有情感、有寄托、有归宿。
晚年能有一段琴瑟和鸣、共赴白头的神仙眷侣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沈教授的第二段恋情还是败在了女方的低认知上。
三、第三段 与女强人吕原吕原是一个直爽、强势、敢爱敢恨的人,她是沈教授合唱团的粉丝,特别欣赏沈教授的才华和儒雅风度,不顾沈教授反对,主动搬到沈教授家中,对沈教授一家照顾有加,不仅帮助沈教授料理家务还主动帮助沈家儿子、儿媳打理家务,可谓是既出钱又出力,劳苦功高。
即使如此,沈教授还是始终不能接受她,这缘于她的性格。
吕原的性格是类似于妇女干部,控制欲强,观念老旧,没有边界感。
她控制前夫,让前夫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外找小三,她控制沈教授,要求一个70岁腿脚不好的老人每天必须走一万步;她用老旧观念干涉女儿的婚恋和生活方式;她手伸得太长,对沈家儿子、儿媳的家庭生活进行评判……凡此种种,都是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表面上看是为对方好,但她这种强烈的控制欲让任何一个和她在一起的人都充满了压抑感。
她不知人都是向往自由的,人们常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见人性是不喜欢被束缚的,沈教授也不喜欢找一个“班主任”来管自己。
吕原的低认知让本可以发展的感情无疾而终了。
四、第四段 与曲水珊在一次合唱团的活动中,沈教授结识了曲水珊。
曲水珊与沈教授亡妻极其相似,所以沈教授对小曲主动示好,给她做糕点,动用人脉关系帮助她对付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并让那人给她道歉,让曲水珊放下了心结。
一来二去,他俩的感情越来越好。
曲水珊没有孩子,想去世后与父母葬在一起,还要求沈教授和她一起葬在父母的墓旁。
而沈教授和亡妻已经买好了双穴墓,沈教授的子女也不赞成。
无奈之下,沈教授采取了折中做法,遗体捐献,哪也不葬。
在这种情况下,曲水珊只好接受这个安排,但在心里对沈教授还是不满的。
后来曲水珊和沈教授举办了婚礼。
婚礼上,她的前男友拿出买下曲水珊父母墓旁墓地凭证,并告诉她愿意死后和她葬在一起,最终曲水珊穿着婚纱和前男友走了。
沈教授的第四段恋情结束了。
沈教授的这段恋情仍然败在女方的低认知上。
孔子有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说还不知道活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孔子强调对现实人生的重视,认为在未能妥善处理好现世生活问题之前,不必过分纠结于死后的事。
这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把当下过好。
而曲水珊纠结于死后能否与沈教授一起葬在父母墓旁,这是多么的可笑。
曲水珊一辈子都活在仇恨和恐惧中,至死都没有一个孩子,她最应该考虑的事是如何把剩余的时光愉快的、有质量的度过,而不是考虑死后和谁葬在一起。
女方这种本末倒置的低认知,再次让沈教授的第四段恋情终结。
沈教授在亡妻去世的四段恋情中,都表现得肯付出、不计较、解人意、不苛责,并且沈教授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人的形象也儒雅。
四段恋情的结束都是由于女方的错误认知导致的,白白错过了很好的优质男。
单身中老年女性们要想晚年找个好伴侣,一定要多学习,懂人性,改变自己的低认知。
以下是要注意的:1、不要为成年子女过度付出,母亲不是“牺牲”的代名词,你有权利过好自己的余生。
2、中老年婚恋,不要图长久,能陪多久是多久,只有在一起愉快就行,活在当下。
3、要有边界感,不要插手对方子女和亲人的事,不发表任何意见。
4、不要用照顾男方来获取经济利益,失望的可能性大,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5、不要对男方寄予过高期望,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他对你好、又要他给你钱花、还要他会做家务事,能满足一个方面就足也。
多一分是因为后半生被骗多给的,很少被一个电视剧气成这样,想问一下前后是同一个导演吗,前面10级左右就很好看不懂为什么后面变成这样要被气死了。
谁家老人70岁拿着退休工资疯狂谈恋爱,加离世的得谈了4个了吧,不理解一家人谈恋爱的谈恋爱,出轨的出轨出轨还被骗,多乐还有老头谈恋爱还可以理解一点点夫妻两谈恋爱?
有病,互相出轨被骗被杀猪盘是吧,严重怀疑这部剧是为了让00后不结婚拍的,看完00后不敢结婚了😰。
我看懂《我的后半生》这个剧的老头部分了🤔🤔老头刚开始抑郁,自闭,失去光彩。
失去人生理想,妥协于生活,错过很多人生精彩的部分。
直到大病几场后,遇到了5个女生,不单是偶遇,更是找回自己的变化。
第1个是外在,第2个是灵魂,第3个是妥协世俗,第4个试图找回曾经。
第5个是抓住近在咫尺的幸福。
第一个护士长,老头在与其相处过程中,渐渐重拾往日的风采,开讲座,抹黑头发,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老干部文娱聚会。
找回曾经的尊严和外在社交。
第二个天文学家,老头为与其辩论在图书馆学习,研究。
有探讨昆曲,养花,夸奖小兰花,找回那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自己。
第三段对强势追逐自己的世俗老太,敢于拒绝不合适,不被世俗“过日子”三个字妥协。
第四段化妆师长得跟亡妻一模一样,试图复制曾经的幸福,但终归是明白花开时爱花,叶绿时爱叶,花败再去刻意复制花还开的过程是不真实的,过去终成过去,现在也会有新的机遇。
第五个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眼前人,老头找回那4个自己之后,终于能够从容的面对这个眼前的人。
故事很有意思。
5个女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总结起来:在意的是什么,付出的就是什么。
😄护士长给老头完美的外在享受,从吃药计划表到洗脚按摩,再到丝滑睡衣。
按原著来说,还有更不可描述的部分,老头带着她到哪都风风光光。
可以说物质方面达到了满分,那么相应的。
老头要拿自己的退休金和房子来换,可惜护士长想要的太多,她想要整个大平层,不想要小套房。
再加上溺爱的儿子生日宴会大闹一场,两人终是不欢而散。
(这里我个人觉得老头做的已经可以了,但护士长后面又找了个有钱的)😄没办法,前面说了在意的是什么,付出的就是什么。
第二个老太给予的是精神的共鸣,两人非常有话题,甚至惺惺相惜。
可惜天文学家癌症复发没能挺过去,但老头还是全力支持,两人天地相隔。
第三个几乎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放远看为世俗与理想的对峙。
放近看是相亲和爱情的对比。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没有逃开这个问题,选择妥协给命运,将就半辈子。
有些人甚至还想着拖到孩子毕业再离婚什么的。
其实是把半辈子都浪费在生气上。
而老头最终敢于对不合适说拒绝,这是一种升华和进步。
顺便说一句,原著叫《奇葩奇葩处处哀》,王蒙写的,本来是没有第5个女生,导演非常有心的以作者现在的老婆为原型加入“彭玉兰”这个角色。
你们看这气质像吗?
这个单三娅是作者王蒙的第二任妻子:1.比作者小二十岁。
2.是《光明日报》主编和高级记者。
3.同时老年时刻简直和前妻崔瑞芳长得非常像。
4.是和王蒙敢爱敢恨6天定终身的存在。
我放出图片感受下。
王蒙和崔瑞芳
王蒙和单三娅
王蒙和单三娅综上所述,原作者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中的4个女生,可能每一个都是现任的影子,小说于2015年出版,彼时王蒙已经和单三娅两年。
王蒙的前妻80来岁病逝也算是长寿了,作者认为所剩时间不多要勇于追求幸福。
剧中“彭玉兰”之角色就是这样4和1的存在,和现实中作者的二婚妻子是没区别的。
我的后半生 (2025)5.4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董富来 潘戍午 / 张国立 佟大为
奇葩奇葩处处哀6.7王蒙 / 2015 / 四川文艺出版社
目前看到了第27集,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不舒服。
第一个是连亦怜与沈卓然突如其来的爱情。
沈生病住院没多久就爱上了连,连作为护士长,对病人体贴关怀不是应该的吗?
沈前一秒还在怀念亡妻,后一秒就爱上了?
甚至还写上了藏头诗。
而连就因为沈对亡妻的深情和一首藏头诗就爱上了?
还要到“陌生男人”家里照顾他?
第二个是彭玉兰穿红色睡裙。
那一幕真的让我觉得生理不适,看到的第一反应是:阿姨牺牲真大。
第三个是吕原人物和相关剧情的塑造。
里面有个剧情是书房玻璃爆了,沈和吕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但是他们也不是男女朋友吧,吕只是借住在沈那边,儿子一家又在隔壁,为什么要谁在同一张床上呢?
吕这个人物塑造的也很不讨喜,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这样吧?
吕不让自己女儿和那个男人谈恋爱,不让自己孙女涂指甲油,但是允许自己住在没有确定关系的老头家里。
第四个沈卓然的“魅力”。
里面出现了多次夸沈很有魅力很有文采的台词,甚至上课的时候还有女大学生说如果沈教授再年轻点就要去追他之类的话。
拜托,沈的长相也不至于这样吧。
感觉这部剧就是披着讲述老年人丧妻晚年生活的皮的男频后宫剧。
缝子也不敢这么编吧?
二婚结婚证还没有领,女护士长就敢张嘴要把教授家的房本改成她自己沙雕自闭儿子的名字!
编剧脑子里是注入多少甘水才能写出这种魔鬼剧情!
黄昏恋就该有点儿黄昏恋的庄重协调,两个老家伙时刻珐琅起腻,三十岁的我都觉得嗲到厚颜五尺。
杨童舒的脸也是彻底垮了,时时刻刻保持着又腻又弱的假笑。
真不知道这种剧是如何过审的,拉机,拉机!
垃圾!!
明明是8.5分以上的好剧。
情节真实,符合生活实际,人物鲜活生动、性格鲜明,是一幅宏大而细致的时代画卷,对人性、人生与生命的思考与把握深刻且正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都真实可信,热爱生活,除一两个例外,全剧都是好人。
连护士善解人意,愿意嫁给沈教授,却以房本上加儿子名字为条件;聂老师与沈教授精神相通,却身患绝症;吕原性格豪爽强势,等等。
剧拍的有点像情景剧,很多样板间的戏,像我爱我家的2025版本,张国立其实演的很让人信服了,他换女朋友都在可以接受范围,但这个银发族的婚恋夹杂中年出轨夫妻孩子早恋啥的还是太混乱了。还是期待来个老奶奶找四个老头的故事吧,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看点全在许娣老师的吐槽役设定。
这个剧就是很炸裂💥!一家子风气不正!老的:70了还不停换女友;大儿子:精神出轨;女儿:当人家小三儿;儿媳:婚外情;孙子还好就是早恋而已
演的好明显 好久没看到全员都这么做作的演技
真实的可怕,现实比剧里还要“更上一层楼”
老了如果是这样生活,那也太恐怖了。一辈子都要谈情说爱方能显得老了仍是少年?
有点子离谱,很难看出来这部剧出自女编剧和五个女制片人之手,但看了下导演的作品集(《梦想城》《转角之恋》),一下子就通了。这位导演是只拍恶心油腻的东西,什么材料到他手里都会炒成又油又老的……
很好
服了,这是什么狗屎电视剧啊,都快 70 老头了,老婆一去世就迫不及待开始黄昏恋了。不是说老年人不能谈恋爱,男的能不能别意淫了,一个貌美且没结过婚的护士长跟老头谈起来了,老天爷啊,要点脸吧
2025了,还写这种【家庭主妇去老公的公司,因为不够精致被公司众人嫌弃,回家后被老公和老公他爸一起责备】的戏,真让人无语
无聊的时候看看挺有意思,热闹的家长里短,带着轻松的亲情,剧里的老人也都打破了固有印象,看到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另一面
老头相亲、黄昏恋,还是挺新颖的题材,尤其与老龄化社会联系紧密,不知道有没有搞个政府资助啥的。老沈的四个相亲对象,最喜欢吕大妈,虽然控制欲强点,但还是很善良很直爽很勇敢的,是最接地气最适合一起生活的人呀!这个单元也是最热闹最好看的!尤其宝琴和吕大妈一起叽叽喳喳闹闹腾腾。但最喜欢的女性形象是彭阿姨,该努力努力该放弃放弃,执着但无执念,豁达且通透,有岁月静好也有市井烟火。以及,这到底是男频戏,老沈和沈青真是亲父子,男人至死是少年,花心的少年……
换个班底蹭热度,能好到哪儿去?
现代人怎么那么爱打拳呐 老头丧偶找新老伴的情节也要被批判一顿 合着这些人平时都是在真空中生活的 男人本身就是擅长移情别恋 一辈子离不开女人的种 拍出来了你们又不乐意了 中国观众真是最难伺候的主 女权群体的嘴得用502封上才行
敬岁月中稍作改变的自己。
佟姓演员在的家庭剧,不油腻吗?
体制内退休的丧偶大爷,相亲市场香饽饽。
还没播看见这个简介就知道是老年d癌终末期了,从导演到编剧都得癌真是不多见,恶不恶心呢?看下导演和原著作者的过往作品,莫名就懂了,不就是有冤大头愿意为两个d癌患者的究极yy买单吗。。呕,呸,tui!!!!
周野芒演技太强了 南京话很可以
不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