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列夫·朗道:退变

DAU. Degeneratsia,DAU. 堕落(港),DAU. Degeneration,ДАУ. Дегенерация,ДАУ. Вырождение

主演:德米特里·卡利丁,奥尔加·什卡巴尼亚,维多利亚·斯基茨卡娅,阿丽娜·阿列克谢娃,阿列克谢·特里福诺夫,拉德米拉·谢戈列瓦,罗密欧·卡斯特路,玛丽娜·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英国,俄罗斯语言:俄语,英语年份:2020

《列夫·朗道:退变》剧照

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2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3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4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5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6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3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4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5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6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7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8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9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20

《列夫·朗道:退变》长篇影评

《列夫·朗道:退变》短评

权力天生就会侵犯自由。通过折磨弱小来体现权力是一种卑鄙,但弱小有时不得不迎合权力来维护自由就是一种可怜。基于个人目的“折磨”是权力欲的表现,而基于国家目的的折磨,则是在人间创造地狱。权力与自由的终极博弈是:要么自己进监狱,要么送别人进监狱。自证其罪、相互告发,是他们创造罪犯的经典手法。享用着公权,收获着私利,把你作为异己排斥了,你还别忘了感恩。组织是一种权力结构,它的是非善恶观,无不是用来模式化个人行为;制造紧张状态、边缘化个人,是组织行为的基本伎俩。组织的本能是要制造“势”,目的是造就“顺从”,不顺从将使针对个人的暴力成为必然。

2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主题和剧情是很不错的,展现了一个逐渐走向民粹、纳粹主义制度的瓦解,尤其是似真似假最后冲突的一大段表演,充斥着混乱和无序,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人的劣根性。但是回过头来一想,这都是“真实”表演,你无法忽视那些失控镜头,血腥镜头对演员的伤害,以及意义何在,是不是真的如噱头所说沉浸式表演可以进一步展示试验性质电影的魅力,我觉得模糊了电影和现实的边界是很危险的,电影可以映射,警示现实,但不能强行闯入现实

6分钟前
  • 信念都还在
  • 较差

屏幕上的科學家預見了2010-2020間,民族主義的統治地位,不同於法西斯、不姓資不姓社

8分钟前
  • peterzhang70
  • 还行

比起娜塔莎更喜欢这部,像是用19世纪俄罗斯小说的方式讲《二手时间》

12分钟前
  • haize
  • 力荐

这发酵速度,烤俄罗斯大列巴么

13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曾经看了个开头看困了,挺无聊的

17分钟前
  • 公子呀
  • 还行

感觉现在这个片子在中国比在西方火,昨天首映中国人非常多。第一部分比较一般,但第二部分不亚于娜塔莎,结尾非常震撼,即使感觉同样残忍创作形式在拉斯·冯·里尔那边也见过,而且可能会引起一样抗议和争议。非常期待这个系列接下来作品。

19分钟前
  • 剃刀头
  • 力荐

虽然宰猪情节做得很好 但是用真猪是大可不必 我不会打出心里预想的四分 可能因为我是个伪君子吧

22分钟前
  • Zuentin.
  • 很差

真实感强烈的角色表现虽的确将此片破碎的事件拼图赋予以段落式真实化,可真实地“还原”历史不是最终的目标,甚至不应该被称为目标,愚以为对“纪实式作品”来说,它不过是基本的一条要求。能从中表现出的来自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态度远远比单纯复刻出的事件外观的轮廓来得重要,回到本片中的镜头和剪辑呈现不出任何一处丝毫的反思,少量的有效情节加超级大量的废话,完全无意义的直接性场面(还拍得跟那啥似的),随后连贯的暴力场面(从虐杀猪到人,还老插入一个不知所云的画外音)根本就是为了拍摄血腥场面而拍摄。影片最后,走廊上一群猪朝摄影机靠近,有些隐喻的味道,对,这来自动机恶心的项目作者和投资者,臭味相投。

24分钟前
  • 卡比利亚
  • 很差

战斗民族

27分钟前
  • ☞蒙奇D阿辉☜
  • 力荐

看不下去了

28分钟前
  • RongYan
  • 较差

既然争议如此多,不如考虑把这项实验的故事背景放在未来,美好的乌托邦,跟当代正好有个对比嘛,此处艾特亿万富翁们。

33分钟前
  • 朱俊衡
  • 还行

这不是艺术,这是犯罪,纵然你赋予演员随时退出的权利,但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证明了在压迫下把人放到固定的高压环境,自愿退出永远是一个笑话,这个电影中造成的反社会人格倾向的演员回到社会会怎样?上一部里的演员不是被折磨是被性侵!正如很多性侵受害者被性侵后不敢报警,演员可能在电影中的环境里失去了自主意识也就是自愿退出的意识了。在网络上求资源和柏林电影节人满为患的观众,和N号房的会员有什么区别?这是打折艺术幌子的犯罪!

37分钟前
  • 豆友200098191
  • 很差

酒很香,很醇,也很辣。大概能明白那个人为什么会喜欢。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

42分钟前
  • 九田樱子
  • 很差

上千小时的素材池子,6小时太短了,建议剪个6000小时的成片,麻的

47分钟前
  • Sylvia
  • 较差

是像追劇慢慢看完的,壓迫感或許沒那麼重,但還是要說6小時的片長真的讓《娜塔莎》的優點都變成缺點了。想先對於屠豬的影像爭議提出一些想法,首先,故事角色的反應都是害怕、震驚的,完全看不出作者有鼓勵「惡」的念頭(娜塔莎或許還更為強烈),再者,也不是少了這部電影就能少一隻豬被宰殺。不過實際還是挺反胃,總覺得導演是馮提爾式的以折磨觀眾為樂、甚至這些爭論撻伐都像是他拍電影的目的似的。dau的構想或許也能被視為dogma95的概念延伸。是能肯定其對電影擴張力的貢獻,但就和《帝國大廈》、《火車進站》一樣,存在即是擴張本身。「觀看」的意義性恐怕依舊會逐日喪失

50分钟前
  • z
  • 还行

神作 我们在一个预言没有到达的世界 重复着那些熟悉的荒谬

54分钟前
  • _m
  • 力荐

六小时,影音本身似乎没有很特别,和娜塔莉比,实时感更加弱,剧情感略强。但我个人还是有了沉浸式的体验,也许是时长推进的,这个苏联对人类实验的研究所的日常,堕落,压迫,血洗的时代压迫感挺有意思的,略有体感已经不容易。

59分钟前
  • 画瞳
  • 推荐

披着艺术外衣的极恶犯罪!!!

1小时前
  • Jacky Chiu
  • 很差

比娜塔莎要好,真实的虚假,虚假的真实,还是同样的问题,看似实景拍摄背后我依然感受到了导演强烈的个人意志,让实景模拟的震撼性大打折扣。台词有启发性。

1小时前
  • 悲了伤的独孤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