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看起来还不错,女主角长得不讨厌,巴黎的城市景观也足够浪漫而壮观——这些前提让我坐下来接受了两个小时的针对“大城市综合症”和“心理成长阴影”的免费心理治疗,并且效果明显。
一个觉得自己一直运气不好,活着充满负罪之感;一个害怕再次的离开和失去,总是习惯讨好别人。
餐厅里,男主对名叫“硬盘”的校友滔滔不绝讲的当年轶事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不安;舞厅外,对屋内人头攒动的舞蹈闪过一秒钟的好奇之后又匆忙逃跑;家庭聚会上,拒绝接受“吃薯条”所象征的表面和谐,却讲出“抑郁症”所代表的内心痛苦,严重地破坏了家人心情和圣诞氛围……这种面对不熟悉、不感兴趣、不想融入的人和事时的内心抗拒和局促不安,确实让我似曾相识——像是参加鸡同鸭讲的陌生人聚会、被迫加入同事间关于育儿和教学的讨论、履行义务一般地回家过年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在遭遇妹妹幼年病史的巨大悲怆之后,他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无法原谅自己活着,甚至无法原谅同事被裁而自己还“幸存”,一度造成内心恐慌。
在心理医生给出“或许是时候,停止这种负罪感了;你绝对有权利活着,你也有权利得到幸福”的建议后,男主勇敢地向一直刻意回避此事的父母喊出了“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沉默多么的让人难以承受”。
的确,勇敢面对心结是彻底翻篇的前提,就像了解自身问题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一样——虽然了解之后也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下面几句谨献给小心翼翼的自己:去触摸、去做事情,不要害怕去靠近事物、靠近人、靠近生活、靠近女(?
)孩子;说话不要刻意抽离,不要远远旁观,喜欢什么就去做;要对生命有信心,不用凡事都往坏的方面想;——此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者说,能让人活得久一点儿的秘诀。
男主女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她的演讲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仅作摘记:“人离开和人去世一样,都留下一些事情要做。
有时候,脆弱也是一种力量。
这初听起来很矛盾,却可以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免疫疗法的目的是激发和强化免疫系统,优势是如果免疫系统摧毁肿瘤,附带损伤就很小;相比之下,化疗会摧毁一切,危及免疫系统。
如今,我们把癌症视为一种失衡情况而不是一种攻击行为。
任何鲜活的关系都要和外界发生交换;因此,交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遇见一个人,意味着找到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但是,对于人际关系来讲,社交网络是一种最糟糕的发明;社交软件能让你获得当下的快乐,但这却不是你内心所寻找的。
”最后,在欢快的舞曲中,男女主角相识了。
两人都笑了,男主笑得尤其好看——话说,平时不喜欢笑的人笑起来是真的很好看。
所以,结论就是——跳舞吧、拥抱生活吧,即使没有心理准备也能一秒爱上一只“它也太可爱了吧”的猫咪,并给它取名叫“鸡块”。
不要拦我,我要养只名叫“鸭腿”的狗。
日与夜,光与影,灯红酒绿,繁华扎眼谈话声,欢笑声,声声入耳,心却无痕不用扮演孤独患者,心儿一直挫折就让那风继续吹,吹走忧愁和焦虑幻想雪花落下,被我看见停下自我拉扯,不用去凑出笑的表情...
饮食男女,都逃不过孤独。
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更甚。
大家每天都是又丧又自我强打鸡血般面对日子。
未来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可是,很快一天就又过去了,和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时会悲观迷茫,大多时会焦虑,经常会觉得孤独。
事实上,全世界年轻人都在焦虑着孤独着。
而所有的孤独的男女其实都一个样…今天推荐这样一部偏小众的法国新片。
它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孤独都市生活。
或许它偷窥了你的生活哦——《某处,某人》
法国巴黎。
三十岁左右的米兰妮和雷米住在同一区,也可以说是邻居,但他们互不相识。
他们都是患有大城市孤独症的人。
大家都以为高科技会让我们更容易地建立不同的人际关系。
却时常让人不知无措。
甚至是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对于很多人而言,交朋友或谈恋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抑郁和烦躁倒是时常找上门。
米兰妮不能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又因为工作的事变得异常焦虑。
一直睡不醒。
吃药不见效。
她又看起了心理医生,并对她如此描绘自己的上段感情:【我也不想放弃,事实上也做不到。
我觉得让我欲罢不能的是那种感觉,就像飘在空中,远离真实的世界,就好像被龙卷风卷走的感觉。
我爱他胜过我自己,爱到卑微到尘埃里,可悲哀到尘埃里的感觉挺好。
】简直有点小病态,但她享受其中。
男友离开后她做什么都没劲,空虚了就用小软件约炮,麻痹自己。
雷米也像米兰妮一样,独自在大都市打工。
他因为内心一直背负着负罪感。
近期又因为岗位变动而失眠了,同样去看心理医生。
他孤独极了。
亲人不在身边,没有朋友相伴。
于是,尝试着玩脸书,去联系以前的老同学等,但效果不佳。
烦恼和迷茫只能通过心理医生来倾诉。
就这样孤独的男女,却没有抱团取暖而走到一起。
这有别于其他的影视剧的常见桥段。
本片以男女主为两条线互文且交叉。
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5分钟,他们才真正的看到对方。
这之前,他们就彼此过又孤独又丧的独居生活,偶有相遇但都成了路人。
其实,融入大都市里的个体,都太容易在寻觅中迷失自己,又怎么会能轻易发现他人呢。
所以,产生了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当他们在自家阳台吹风看晚霞。
当他们在脸书上寻觅有缘人。
当他们都去找心理医生。
当他们邂逅着同一只小猫。
当他们在每一个日常中不经意碰面.....我们在观影中,一直期待着他们完成相遇。
可是,他们始终没有发现对方。
而是像我们一样,也经历着困惑,被琐碎羁绊,被自我折磨……
值得称赞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自我寻找和救赎。
最终,待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后,两人开始了不期而遇。
原来,艳遇、歌曲、酒精、猫咪、舞蹈都不完全是治愈自己的良药,自己才是。
原来,只有在对的时间才会遇到对的人,不然天天擦肩也只是形同陌路。
原来,先找到了自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才能有能力遇到某人。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只有自己接受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爱生活的一切。
“我们”,也就是两个不同的“自我”所构成。
只有当两个“自我”都是真实的独立的,才能结合成为“我们”。
事实上,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可能,我们还不够好,经常一个人,但也可能会像米兰妮和雷米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找到了自己、遇见对的人。
换句话来说,《某处,某人》说得也是每一个你我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人如何从自己的困境中走出来,勇敢拥抱自己追求新生活。
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空虚和失落,经常怀疑自己天赋不够能力不强,认为自己的运气就是不好啊,甚至是怀疑自己没有得到幸福的能力。
事实并非是这样,你值得爱和被爱,你现在所需要就是多爱自己一些,然后再张开怀抱去接纳他人和新的东西。
影片中提到了一个观念:任何鲜活的关系都需要和外界进行交换,而交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其实,相遇的本质就是和别人分享那些我们觉得无法分享的事情。
所以,请不要做自我情绪的囚徒,不要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去尝试打开自己的心扉,去积极参与,不惧失望,或许你会在一天发现,丢失的猫,就在爱人的家里。
情绪稳定的东dong
“遇见一个人,意味着找到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但是,对于人际关系来讲,社交网络是一种最糟糕的发明;社交软件能让你获得当下的快乐,但这却不是你内心所寻找的。
”——《Deux moi》
TwoRoads(BandeoriginaledufilmDeuxmoi)音乐:KrakedUnit;Laetitia''Jaeguar''Bourgeois-TwoRoads(BandeoriginaledufilmDeuxmoi)
看城市轻喜剧的话,其实这样的片子就很合适。
既能够看到这个城市日常的样子,也能在男女主琐碎的生活中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和自己共享着同样的烦恼。
这是一个不太用力的电影,以至于在前面的一个半小时主人公都没有‘正面接触’。
可中间穿插着的人和场所却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他们融合在一个空间。
大家各自在固定的生活圈中重复着不太有前途的日子。
童年的阴影,糟心的工作以及始终处不好的亲密关系。
每一件都在夜晚戳痛着内心的孤独。
独处也好,找一个不合群的聚会狂欢也好,我们不过是在反复验证大城市的那份孤独。
这大概就是一种‘城市综合症’吧。
不怎么懂得爱自己,的确没办法好好相处。
Life sucks, but nothing wecan do.
害怕失去所以总是习惯性的想要去讨好。
越讨好越害怕。
看着别人在亲密关系中游刃有余,来去自如,而自己却成为每一场用力过猛的笑话。
用感情来交换一段关系是否真的值得?
城市把大家都蜷缩在狭小的房间里,可即便如此,关上门,每个人都离得那么遥远。
选择速配对象的成本越来越低,只用动动手指就能掐灭一段潜在的未来。
即便保持着一定要找到那个人的心态,但每一次判断每一个人是否有意义的标准都仿佛成为一场赌博。
社交软件给人带来的快感已经让内心麻痹。
而那种上头的状态会让人分不清现实。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John还是Mike都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男主大概是很多非成功人士的缩影吧。
内心压抑着一段往事,觉得自己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
抑郁,逃避,脆弱都是他身上的标签。
生活压抑着他背负沉重的负罪感。
所以在和心理医生的对话成了他自我疗愈,与外界和解的探索。
有些问题不一定能被解决,但是带着勇气继续生活才是抵抗世界的良药。
要对生命有信心,凡事往好的方面多想想。
这样的话虽然听着很俗,但也是无奈情境中最好的选择。
去触摸、去做事情,不要害怕去靠近事物、靠近人、靠近生活、靠近女孩子。
说话不要刻意抽离,不要远远旁观,喜欢什么就去做。
至于我们什么时候会相遇?
如果还没有遇上,那就说明故事还没结束。
比较喜欢这个轻快的收尾,就是那种你明明知道男女主在电影中一定会遇上彼此,却依然对这个时刻充满期待。
只是没想到相遇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了。
这仿佛是两个自我疗愈的人在找到‘爱自己’的通关密码后才收到了宇宙给他们的嘉奖,于是这份相遇也变得更有意义。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适合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
大城市的外来人会更有感触。
不仅探讨了人与人的疏离关系,还有人与社区,人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一个遮蔽风雨的屋檐,还是一个掏空灵魂的冷漠机器。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殊途同归。
所以究竟是城市的孤独,还是城市人的孤独?
也许都有吧!
oh/最后想说的点有关于片名的翻译。
原版法语名‘Deux Moi', 直译过来是两个我的意思。
中文片名‘某处,某人’,这个翻译很贴合其中的一个场景。
但我更喜欢台版的翻译‘巴黎寂寞不打烊’。
这个翻译水平高下立见了。
-Fin-
全片铺垫,直到最后一刻才牵手,我想说,我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节奏和缓,不会给人压迫感,水到渠成的自然与和谐,有缘人终会相聚,这部电影中的这对男女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青年男女们的代表。
他们在大城市中打工,没有亲近的朋友交谈,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无法排解积聚的苦闷,进而导致一系列心理疾病。
他们来到城市中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但实际上,他们来到城市中后只有赚钱才能带来快乐,没有其他可供他们选择的余地与空间,他们所赚的钱也会逐渐消弭在所处的城市中,没有积蓄,被压榨一空,只有迷惑与不甘相伴。
他们与城市有天然的距离感,随着日渐加深的理解,他们深刻地明白自己只是过客,迷失在这座巨大的迷宫中,直到无法呼吸。
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触景伤情,或深刻改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有被拉近,反而越离越远。
网络社交只会加深空匮,无法真正改善,只有找到自己,才会找到对的人。
找到自身的位置,摆正心态,静下来,找寻平衡点,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不要被信息洪流淹没,需要提炼那些有用的内容。
适当的压力使得人生有所求,没有压力与目标就会迷茫、懒散、浪费生命。
平衡点真的很难找,我至今还处于迷雾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目标,未来对我来说太过遥远,希望一直在梦中不要醒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耐观影“现在是凌晨五点半,我失眠了,因为特别想写这篇文章,写给每一个在城市中感到孤独的你。
时间闪回到上周五,这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据新闻报道,这是法国历时十二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交通大罢工,地铁几乎全停。
具体什么原因不做赘述,因为和本期主题无关。
但是这次大罢工却也和这部法国影片相关,因为这部叫做《deux moi》(两个我)的法国影片就发生在巴黎,是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而且其中很多重要的场景发生在巴黎地铁上,这就产生了一种电影和现实生活的链接感。
巧合的是,我就在当天看了这部电影,所以感受会更加明显。
第一个朋友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其内容,因为是被一个朋友极力推荐了,这就引出了和第一个朋友的对话:她是和我一起学习打网球的小伙伴,我们缘于都有养猫而相互认识。
首先,我看到她看完首映后在我的电影群里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如果说les chatouilles对我的心灵震撼是深刻触碰灵魂的,deux moi对我来说是淡淡的,轻轻的一直在touch着心。
”备注:les chatouilles中文译名《不能说的游戏》,是另一部有关童年性侵的法国电影,感兴趣可以点击我的短视频收看解读。
当她谈起二十年前被性侵...#不能说的游戏#然后私下里她又和我说“等你写deux moi, 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大都市的寂寞,人人都能看到自己”这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但是却被她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即使在十几年来的最大罢工的情境下也选择了下班去看这部影片。
事后想想,我很理解她,她一定是被影片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孤独感深深击中了。
第二个朋友因为周五那天完全没有交通方式,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开车去上班,下班后为了选择一个可以免费停车又观影方便的地方,我去了郊外位于78省的一家商业中心,在开车去的过程中引出了第二个朋友。
她是我在法国最亲近的朋友,亲近到可以随时随地去互相倾诉内心的困扰。
开车过程中给她拨电话…“喂”“半小时后开车到你家门口,你准备一下出门”“去干嘛?
”“陪我去看电影。
”“好的,一会见。
”我们之间从来都是这么直接,不需要追问其他信息,因为她对我是信任的。
但是她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学业彻底回国了,所以以上对话都是我脑补出现的,我最终是一个人去看的电影。
这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更深刻理解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孤独感,他们住在相隔一面墙的两栋楼里,每天搭乘同一班地铁上下班,有时甚至坐在一起,他们都因为工作压力而失眠,同时到药房去开药,同时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们遇不到对方,即使近在咫尺。
第三个朋友第三个朋友的出现是通过一番争执,也是电影群里。
她在群里发出的观感是这样的,“今天看了deux moi, 感觉je m’ennuie!(让我无聊)”“完全不剧透的情况下告诉你剧情超级简单还无聊,对白也没意思”然后群里就针对这部电影以及导演展开了一晚上的大讨论。
在后面的对话中,我发现她不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的场景,人物,事件就像是我们周围的你我他,为何要去看这样的日常电影。
她的理由是充分并合理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要通过电影去感受日常生活?
”电影本身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艺术表达,对观者而言,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
我偏爱欧洲作者电影远远胜过好莱坞剧情片,对我而言,好莱坞剧情片是以剧情架构为主线,里面的人物为辅助,换句话说人物可以随便换,对主要剧情影响不会太大。
而欧洲电影,尤其是法国电影更多情况下是截取某个人物或者某几个人物的一段生活,人物换了,生活也就没有了,人物是电影的灵魂之眼。
就《deux moi》来说,我们要看什么,如何看?
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去药房买药,去看心理医生,用小软件约炮,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情节本身,而要去看这些情节背后的情绪表达。
我们应该看到男主人公失眠是因为失业而表现出的恐慌,去看心理医生是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却又找不到人倾诉,他尝试去联系以前的同学,却发现即使坐在一起也只能回忆往事,心中的烦恼无从开口;
我们应该看到女主因为要准备工作上的项目汇报而焦虑,从而失眠,因为找不到合适男友的空虚而用小软件约炮,灌醉自己,麻痹自己;
我们应该看到男女主每天宁可在阳台看着对面远去的火车而发呆,也不愿去为了充实自己而参加各种无效社交;
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每天都会去楼下去买东西时,趁机和杂货铺的老板去聊几句,放松心情,可能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们应该看到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养了同一只猫之后的治愈感;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这部电影赋予我们的最大的意义。
在影片最后一分钟,我泪奔了。
因为,我看到了,“在茫茫人海中,在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之前,我们所要做的是,保持优秀的自己,爱自己,因为相遇之后,我们的全部爱,将都属于那个人。
“第四个朋友和第四个朋友的对话是本周一一起看《燃烧女子的肖像》的首映,她说她最近很孤独,因为搬新家了,很多亲近的朋友回国了,我回答,你去看《deux moi》吧。
FIN
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以为他们会很快就要相遇,譬如女主抽的烟飘到了男主的阳台,男主女主在facebook上crush,女主捡到了男主丢失的小猫,还有男心理师对男主说要退休了会换一个心理医生,但他们还是没有在之前相遇。
这也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只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否则及时天天擦肩而过也是形同陌路的。
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以为他们会很快就要相遇,譬如女主抽的烟飘到了男主的阳台,男主女主在facebook上crush,女主捡到了男主丢失的小猫,还有男心理师对男主说要退休了会换一个心理医生,但他们还是没有在之前相遇。
这也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只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否则及时天天擦肩而过也是形同陌路的。
1.男主角回到家,和亲人一个个拥抱,但到他10岁左右的侄子时,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估计是想起来了7岁的妹妹。
2.主角老爸不喜欢走山里的另一条路,主角却执意要过去,估计那里葬着他妹妹,而真正没从妹妹的死亡中走出来的是他父母。
3.杂货店老板推荐给女主角和她朋友一个名字有点怪的dance party,完了当天晚上他们两在一个迪厅里,我一开始以为原来这个dance party就是迪厅的地址。
后来和主角相遇后才知道是教舞蹈的地方。
4.男主领养的那只猫也代表了男主内心也是希望能像妹妹一样对待猫的,猫也正好是灵魂的转世的最佳动物。
5.女主讲重要的ppt前失眠,讲的过程一开始卡顿,后来越来越顺利,我想只要是认真准备过重要ppt的人都有这种深刻的体会。
6.男女心理师的房间真是大相径庭,心理极其讨厌男心理师死板的装饰,当转到女心理师的温馨的地毯,暖色调的沙发、大窗帘,以及热情的搭腔时,一下觉得以后装潢也要弄个暖色调的房间。
欧式的。
里面放上几架书架,坐在里面听音乐看书消磨时光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以为他们会很快就要相遇,譬如女主抽的烟飘到了男主的阳台,男主女主在facebook上crush,女主捡到了男主丢失的小猫,还有男心理师对男主说要退休了会换一个心理医生,但他们还是没有在之前相遇。
这也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只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否则及时天天擦肩而过也是形同陌路的。
更喜欢 巴黎寂寞不打烊 的译名,也提醒不要被海报里其他的颜色骗了。
因为主色调是两个人头上的帽子。
110分钟的电影,50分钟时两人第一次交集,然后没了。
62分钟时两人再度交集,然后又没了。
大概类型里归为喜剧是导演看观众被撩起又失望很好笑吧。
所以片名的断句是 寂寞 带重音。
爱情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架空背景,毕竟丘比特蒙着眼睛,不会去管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死了多少人,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是不是手术室蓝。
架空不是真的空,因为全世界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都一样,只需做一点本土化的点缀,别飞进太空,都市男女的代入感立刻爆棚。
毕竟是爱情,世界上最感性的东西。
感动的人会哭,冷血的人嗤之以鼻。
只有好坏两个极端,没有中间路线。
真的很好,省去了抬杠的可能性。
夸或者骂,都是随性。
也算圆了电影随性的主题。
题目是我对本部电影内涵的总结,以下内容是想记录的所思所想。
喜欢这部片子的很多细节,女主用的交友软件和国内已知软件“探探”“她说”很像,男女主角都有经历工作上的瓶颈,独居的他们都患了一种叫孤独的病,都在触景生情,寻求灵魂的升华,片子没有只聚焦于他们两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形态,都和主角产生着联系,显得更加开放包容。
喜欢的部分1.便利店老板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他对自己的商品非常了解,对每一位客人都一定了解,并能给出有效推荐;2.女主对自己交了那么多男友突生小小的羞耻之心,她的理疗师告诉她,你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想法,这个人必须是要对你来说有意义的人。
有共鸣,无意义的好人请退散;3.还是女主心理理疗师告诉她,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每个自我都是这个人的真实构成,只有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有能力遇到某人,要对生活有信心,这也是生活的本质。
和别人分享无法分享的事,先爱自己多一点,再去爱别人;4.他们虽然只有一墙之隔,甚至能不经意共享一首好听的音乐,却也是经历了追寻提升做好了真正接纳对的一半的准备;5.男主心理理疗师快退休了,他略带伤感地坐在来访者的位置,回顾他们每个人对自己说的话,他的同事(也就是女主的心理理疗师)走过来,坐在了理疗师的位置,给对面的他以抚慰;6.电影快结束两人认识彼此时,他们以近日最好的姿态,相拥共舞,电影前的他们种种的生活细节,都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做出了铺垫,或许以后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惊喜,比如男主在女主家发现好久不见的小猫,都给它买过同一种猫粮,发现在同一个心理诊所就诊,有着类似的童年阴影,又都已经走了出来,发现原来那首歌我们都喜欢。
还有一个,发现大家都有一些“眉压眼”,哈哈😄,容易憋屈压抑,但是都能解决掉,找到了有效办法,能给彼此有效建议,能好好解决哒。
男主角看起来还不错,女主角长得不讨厌,巴黎的城市景观也足够浪漫而壮观——这些前提让我坐下来接受了两个小时的针对“大城市综合症”和“心理成长阴影”的免费心理治疗,并且效果明显。
一个觉得自己一直运气不好,活着充满负罪之感;一个害怕再次的离开和失去,总是习惯讨好别人。
餐厅里,男主对名叫“硬盘”的校友滔滔不绝讲的当年轶事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不安;舞厅外,对屋内人头攒动的舞蹈闪过一秒钟的好奇之后又匆忙逃跑;家庭聚会上,拒绝接受“吃薯条”所象征的表面和谐,却讲出“抑郁症”所代表的内心痛苦,严重地破坏了家人心情和圣诞氛围……这种面对不熟悉、不感兴趣、不想融入的人和事时的内心抗拒和局促不安,确实让我似曾相识——像是参加鸡同鸭讲的陌生人聚会、被迫加入同事间关于育儿和教学的讨论、履行义务一般地回家过年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在遭遇妹妹幼年病史的巨大悲怆之后,他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无法原谅自己活着,甚至无法原谅同事被裁而自己还“幸存”,一度造成内心恐慌。
在心理医生给出“或许是时候,停止这种负罪感了;你绝对有权利活着,你也有权利得到幸福”的建议后,男主勇敢地向一直刻意回避此事的父母喊出了“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沉默多么的让人难以承受”。
的确,勇敢面对心结是彻底翻篇的前提,就像了解自身问题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一样——虽然了解之后也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下面几句谨献给小心翼翼的自己:去触摸、去做事情,不要害怕去靠近事物、靠近人、靠近生活、靠近女(?
)孩子;说话不要刻意抽离,不要远远旁观,喜欢什么就去做;要对生命有信心,不用凡事都往坏的方面想;——此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者说,能让人活得久一点儿的秘诀。
男主女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她的演讲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仅作摘记:“人离开和人去世一样,都留下一些事情要做。
有时候,脆弱也是一种力量。
这初听起来很矛盾,却可以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免疫疗法的目的是激发和强化免疫系统,优势是如果免疫系统摧毁肿瘤,附带损伤就很小;相比之下,化疗会摧毁一切,危及免疫系统。
如今,我们把癌症视为一种失衡情况而不是一种攻击行为。
任何鲜活的关系都要和外界发生交换;因此,交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遇见一个人,意味着找到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但是,对于人际关系来讲,社交网络是一种最糟糕的发明;社交软件能让你获得当下的快乐,但这却不是你内心所寻找的。
”最后,在欢快的舞曲中,男女主角相识了。
两人都笑了,男主笑得尤其好看——话说,平时不喜欢笑的人笑起来是真的很好看。
所以,结论就是——跳舞吧、拥抱生活吧,即使没有心理准备也能一秒爱上一只“它也太可爱了吧”的猫咪,并给它取名叫“鸡块”。
不要拦我,我要养只名叫“鸭腿”的狗。
找到自我才能找到对的另一半,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大家都懂的道理贯穿整剧,但是要做到还是要慢慢来…
還不錯,喜歡街景,兩條線交織交錯,不過最後才開始展開彼此的故事,之前是與自己人生的糾纏及和解。
倍速看的,本来想看两个人相互疗愈,结果最后五分钟才在一起。心理医生给治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不开心,但是真正导致自己抑郁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有搞清楚或者选择不去弄明白就这么一天一天过下去。大概现代人就是很喜欢从自身找原因,不断苛责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不配拥有好的生活。又或者是自己都未意识到的,深埋在心里的某一件事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只有找到了这个深层次的症结,才能迎来新的局面。宠物可以给我们慰藉,找心理医生谈话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问题所在,但是试图在网络中寻找感情寄托一点用都没有。导演在最后两分钟才让男女主相遇我也是没想到,还挺惊喜的。总之,希望大家都能放过自己,每天都尽量开心地生活吧。
见到了就结束了?
先有我再有我们
影片色調濃厚而溫暖,但是前半段根本感受不到巴黎這座城市的溫度,反而產生一種和現實生活的鏈接感,會被影片中所體現出的城市孤獨感深深擊中。男主失眠是因為失業恐慌,對自己未來迷茫又找不到人傾訴,他嘗試去聯繫以前的同學卻發現坐在一起也只能回憶往事,心中的煩惱無從開口。女主因為要准備工作上的項目匯報而焦慮、失眠,找不到合適男友的空虛讓她用軟件去約一夜情,灌醉自己、麻痹自己。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生物,但卻又都是孤獨的,我們只有嘗試去接納孤獨,把它當成一種常態,併採取積極措施去適應和改變,才能和孤獨成為朋友,善待你的孤獨也就是善待自己,學會和自己和解,和孤獨握手,先不要著急去轉角遇到誰,先找到你自己,才會遇見那個對的人。
被豆瓣的高分给骗了,实在太一般,甚至有点无聊。故事有点像《向左走向右走》,但是完全没有那种情愫,两个住的很近却每每擦肩而过的人,虽然两者也都是找不到对的人,但是相比之下感觉女的又太随便,莫名其妙就跟人上床了。最终两个一直碰不到一起的人相遇了,但是后续如何发展,未知,可能也只是一夜情莫情愫问题!
非常好看,看完疯狂地想听histoire d'un amour
很无聊,没啥故事情节。感觉现在啥心理问题都要归结为儿时创伤。
治愈系小品
北京🛫️廣州的飛行消磨時光
法国版的向左走向右走。只有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才有能力去遇见某人。男主可爱,撸猫的时候尤其可爱。
述
画面不错,看着非常舒服。猫猫很可爱,很治愈。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向左走.向右走》。
有只猫咪穿插片段我实在忍不住在四星和五星之间徘徊,aww年轻人的归宿果然是领养猫咪。男主真的是 So Cute,真的是非常可爱的Cheese Burger Man。故事其实挺简单的,叙述手法却很可爱,看得让人总是忍不住awww【真的不仅仅因为咪咪】万变不离其宗的真理就是,想要获得爱情,先要接受自己。just the way you are,相对来说挺有代入感的,“match” on tinder,“Not Match” in real life...
2/5分
这不就是法版向左走向右走嘛
Deux moi = un couple parfait 💫 #STeF012
都市人都很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