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沙滩鼠》,最近同性电影层出不穷并且佳作不断,以至于这部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同性电影,我在看完一篇电影影评之后并没有产生很大兴趣,反而是一口气把今年奥斯卡热门都刷了一遍。
之后为何又将这部电影重新提起兴趣,就是无意间在刷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男主角的动图,结实的肌肉,不羁的表情,所以,来吧,《沙滩鼠》。
看完第一感觉,不痛不痒。
导演想表达男主角对于自己性向的挣扎与迷茫,但是我看到的男主角明明已经感觉到自己与朋友的不同却仍然死不承认,‘我从不认为我是gay,我只是和男人上床’,这是他对自己男性炮友所说的话,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于自己性向的恐惧,和同性恋的嫌恶,同时也显示了他的逃避。
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何不痛不痒,流于表面的原因,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不同时,会恐慌,会逃避,但是人生漫漫,总要面对的。
而电影的全程基本都在描述他在如何掩饰,如何逃避,如何伤害。
或许导演就是希望男主角以这种慢性自杀式的自我思考来得到答案,失去女友,失去慰藉,在电影的最后我们也可以预见到他和那一群恐同的玩伴的分道扬镳,也许,孤身一人的他更有勇气去认识真正的自己。
盛夏骄阳下,这一片沙滩,也掩不住男孩悸动的心。
男主顶着一副漂亮的皮囊:俊秀的面庞、清澈的蓝眼睛、没有一丝赘肉的青春胴体。
时而羞涩时而忧郁时而不安,完美的适配了“我见犹怜”一词。
但是他的脑子大概真的是嗑药磕坏掉了。
他跟狐朋狗友和女朋友在酒吧不小心碰到上次一夜情的酒保,就要吓得快晕掉。
心慌意乱的他抓住女朋友就要在配电房做,做到一半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小树林给不知道哪来的老男人吹箫。
然后见了鬼一样的跑回家,叫他妈妈离远点。
那时的内心真叫一个兵荒马乱。
结果下一次,就能面不改色的主动告诉他的嗑药朋友,他在网上吊男人,骗他们的毒品。
他的朋友问他万一那些男人要他干点啥的时候,他嬉皮笑脸的表演了一个吹箫的动作。
镇定的狠嘛。
游乐场偷路人的钱包,偷他患癌爸爸的镇痛药来磕,偷他妈妈的首饰拿去当。
但大概是为了骗骗自己的良心,第二天又去当铺强调他会赎回他妈妈的首饰。
连他的女朋友都知道要去工作,都知道那些药不能碰。
他对妹妹谈男友管得真严,也不知道是出于做哥哥的责任,还是嫉妒。
地铁上两个男人旁若无人十指相扣,他投过去的眼神,我真的实实在在的觉得他可怜。
但是弟弟,醒醒吧。
青春真是留不住,嗑药的青春更加留不住。
不信你看看布拉德·兰弗洛。
整个节奏非常的缓,暗黑和充足阳光的地方,男主潜伏进进出出。
青年身边结伴成群,狐朋狗友一起。
肉体鲜美,溢出的荷尔蒙。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呢?他们都迷茫着,感官刺激来得容易。
男主的心情可见一斑,关于认同。
片子适合静下来看。
视角取景狭窄,没有太多的大开大合的取景,男主去的地方如同他的困顿。
流淌困住的都是他的情绪。
女主很美,酒堡男很温柔。
《Beach Rats》,直译过来就是“沙滩鼠”。
鼠是夜行动物,有着自己的“鼠路”,行动起来小心谨慎,为人类所排斥唾弃。
它们和人类同处在一个地球上,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受到了最为残酷的偏见,而同性恋人群不也正是面临这种窘境吗?
导演以“沙滩鼠”来暗指像Frankie这样的同性恋人群,他害怕世俗眼光,对于自己的同志身份,他想逃避,又困惑无奈。
只能在夜晚沙滩的偏僻角落里,和同性恋人做爱,就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敢堂而皇之。
身处在布鲁克林这样的移民熔炉里,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性,大麻,迪斯科,黑人音乐,迷幻药,游戏厅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辅助下,Frankie给人的感觉是迷失的,就好像他不属于这里,可又不知道去向何方。
他对于自身性取向的挣扎和迷惑,贯穿电影始终,细腻又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点到为止,又意味深长。
含蓄又内在情绪化的表演在这里绝对是功不可没的,有时候Frankie站在那,一个眼神就涵盖了整个迷茫。
同时,导演对于角色内心波动的捕捉极为敏锐,身为女性导演,希特曼融进了女性独有的浪漫柔情,像Frankie突然看到母亲整理丝袜的那种迷惑,雨中打球的失落,阳光下忧伤的背影,这不仅是对角色内心的一种折射,也体现了希特曼本身对于影像的敏感。
不像其他一些同性电影的癫狂,《沙滩鼠》表现的更为理智,这种理智又带着一丝迷幻,略有些阴霾的。
其实阴霾的基调早在开场的闪光灯自拍中就奠定了,镜头下的Frankie是性感的,尤其是身体各部分的特写,撩人心弦,却又带着一种忧郁的迷情。
在这一瞬间,Frankie是自信的,他对于身体格外迷恋,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和最后结尾的落寞形成一种鲜明对比。
但这种对比是毫无落差感的,它所起到的作用则是强调Frankie自身的一种悲剧性。
父权的塌陷,家庭沟通的缺乏,以及Frankie社交圈的不良和狭隘,似乎是这悲剧的来源。
导演没有给观众过于交待Frankie的身份,我们只知道他整日无所事事。
这种对于角色身份极为干脆简略的描写,其实更能让观众逐步贴近Frankie的内心。
自编自导的希特曼事实上也很有信心能让观众全身心地浸泡在银幕里,叙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主要都是围绕Frankie来运作,不以戏剧性见长,而是将镜头直抵Frankie的内心,达到一种由内及外的感染力。
尤其是在散文诗的结构下,到处都是情绪的吉光片羽,散落在街道,大海,烟圈.......这种极为私人化的表达,显得更为真实,坦诚。
镜头里的青春当然也是躁动的,夏日,沙滩,比基尼,蹦迪等等,但骨子里却是沉稳的,没有一丝轻浮,也没有一丝疯狂。
多的是灵动,多的是舒泰。
导演将如此舒服的青春给如此迷茫的Frankie做了一个衬底,就像是Frankie的动态桌面:青春如果是层层波涛的大海,那个手足无措的海鸟就是Frankie本身。
他不像《柜中野兽》那个青年最终从内心阴影中走出来,也没有《月光男孩》最后的温情抚慰,更何谈《春光乍泄》那样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们诧异的是,导演根本没有给Frankie设置一个固定伴侣,这样的剧本设定对于Frankie ,以及对于我们都是残酷的。
所以说,一切还是回归到Frankie本身,他即是这部电影,他本身的气质就是这部电影的基调。
他内心是有些抵触自己的同性取向,这种抵触其实也是源于自身的困惑,所以他不停地质疑和否定自己,靠吸大麻、吃迷幻药来麻痹自己,一方面通过同性交友网站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交女友来试图规避自己的同性恋倾向。
双重生活的压力之下,他早已狼狈不堪,就像一所维修屋,他面临着很多修修补补的工作。
只有在和同性恋人们的交欢中,我们才能感受到Frankie的一丝喜悦,但这种喜悦也藏着危机感的,他似乎在抵触,却又潜意识的接受。
他对于“食指比无名指长就是同志恋”的说法嗤之以鼻,但看到自己较长的食指时,他的内心一定是翻腾的:我真的是“gay”吗?
这种疑问一直弥漫在全片中,我们一直牵动着Frankie的心,他会怎样?
他之后会做什么?
他在想什么?
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对于同性之爱的艺术化处理令人称绝,虽然有着性器官的裸露,但色而不淫,大多数通过对局部身体的展现,来分解性爱场景,大面积的肌肤暴露在镜头之下,给人一种冲击力,灰暗的色调冲刷了身体的粗糙感,反而起到了一种朦胧的效果,对于我们和Frankie而言,沙滩下的性爱更具仪式感,就像一段舞蹈,就像一场梦境。
电影经常还会出现虚焦镜头,片中最为暧昧的一处同性之爱的处理方式便是对海水的长时间失焦,隐喻性爱的同时,还有一种奇妙的迷情。
更为难得的是,导演对于全局的掌控实在是精妙,没有失控之处,甚至可以说开头即结尾,因为整体的气息是一致的,没有起承转合,有的只是心境的变化。
《沙滩鼠》不像其他电影一样靠叙事推动剧情,由此引发内心活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靠人们的内心状态来推动叙事发展,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个性之处。
轻微晃动的手持摄影增强了整体氛围的艺术感和迷离感,它在展现躁动青春的同时,也在延展着生命的意义。
木心曾说:“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这句见解正好体现在这部电影上。
无所适从的Frankie,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选择和老男人交往,也是因为怕和同龄人有交集;行为看似奔放的他,内心的柔弱像极了含羞草。
他流水般的生命形态,几乎快要溢出银幕外,他需要帮助,可谁又能帮助他?
其实需要解救的不只他一人,还记得Frankie的一个朋友吗,小圆脸,大耳朵,五官快要堆砌在一起,导演给了他非常多的镜头,尤其是在大海边上,其他人冲进海浪玩耍,只有他坐在那,望着嬉笑的小伙伴,眼神里藏着深意。
另外也可以细心地发现,在一些朋友相聚的场合里,他有时也是缺席的,也许他也是沙滩鼠。
看似不经意却浓墨十足的一笔,就像是烧饼上面的芝麻,没有它我们也许不会注意;但有了它,我们往往吃的更香。
所以说,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希特曼拿下了今年圣丹斯的导演奖,因为所见的处处都是导演的灵感火花。
当然,还有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烟花。
在Frankie看来,烟花是单调固定的,是浪漫的反面。
女友说他刻薄,可谁又能懂得他真正的含义呢,烟花就像他一样绚丽却又空虚。
他不仅面临着同性取向的挣扎迷茫,同时有着《毕业生》中对未来不可知的青春迷茫,也有着《阿基米德后宫的茶》那样归属感缺失的时代迷茫。
烟花过后,剩他独自彷徨。
不知所措的青年,不知所措的夏日,不知所措的青春。
一切都是不知所措。
终究都化作最后那团虚无的烟雾中了。
【首发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文青45度角地哭了在几个朋友的鼓励和陪同下,我终于平心静气地看完了≪Beach Rats≫。
妈逼的什么狗屁破鸡巴玩意儿!!!
照理说一般的什么coming of age什么queer cinema之类的电影在我这里都会自动加分。
尤其是主角还长得美的:胳膊是胳膊腿是腿,屁股光洁紧致,连逼毛都精心修剪过了,再加上一张幽怨的欧式文青脸,颓唐而迷惘地凝视夜空中的焰火,眼角再噙着点泪光,文青得能让你一秒钟能联想起无数的James Dean加≪野芦苇≫的二次方。
<图片2>看完后我花了半个钟点生闷气。
不是觉得这电影拍得太烂,而是被里面的故事给气到了——电影本身其实拍得很细腻。
终其原因,是我觉得这个主角太令人讨厌,不论演员把他表达得再敏感、脆弱、纯真和法式文青,单凭他做的那些事情,他于我这里得不到丝毫的共鸣与同情。
英文影评里时常能见到一个词说某个角色unsympathetic,用在这孩子的角色上再合适不过。
有时我想这些觉得自己fully entitled的白孩儿们,如果他们亲身去经历过很多其他人真正经历过的苦难,或许Grindr之类的破鞋软件上不会有那么多恶言恶语,等他们长大后做了官或是其他什么重要人物,世界政治也许会太平许多。
省得进进出出挂着一张脸的,看着就想十几个大嘴巴子的上去抽他——这要是我儿子,扭送去乡下插几个月的秧,回来保管什么屁毛病都好了。
#Sundance 2017#電影氣質讓我著迷,夏日煙火,虛妄人生。
但就劇情來說是少了深入探討的可能性,淺嘗輒止。
即便全部都是大特寫,眼睫毛,雀斑,古銅的肌肉明暗可辨。
晃動和失焦,其實開篇的對鏡自拍閃光燈就已奠定了導演的個人風格,簡直有《Moonlight》(月亮喜歡藍/月光男孩)裡前期就出現的360旋轉鏡頭(drug dealer在車前的對話那段)一樣讓人impressed。
大部分主描寫男性角色的電影都會讓我困惑,是不是男性就是這樣隱忍,這樣不善言辭地相處?
即便這是來自女性導演的角度,卻拍得與所有重男性視角的電影如出一轍,從好的一方面來說是不著痕跡,但另一方面就是,沒有新意。
音樂對個人來說是瘋狂加分項,加分到簡直和女主角投籃的命中率計數器一樣向上疊加!
(必須用感歎號)忽明忽暗的neon light和遊樂場,青春氣息與獨立的魅力閃徹屏幕。
海浪沙灘,酒精毒品,詮釋著每個無所事事的二十出頭。
見到海浪,就不自覺與《Moonlight》相比,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第一次在海邊約見網友,之後他踽踽在畫面居中走入海浪,遁入黑暗。
那種孤獨和深櫃的恐懼無以復加地藏在畫面裡,沒有藍色的月光,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虛無。
忘了提及對父親的死的帶過,喜歡老男人肯定少不了對父親角色缺失的依戀(弗洛伊德上線⋯)家庭背景的交代也算是對角色性格的補充。
可能拿著藥瓶refill這樣的情節只有當地人才會有文化認同。
(另外,這已經是Sundance裡第二部看到家裡的可伸縮病床的片了,我能說其實我很想要一個這樣的床嗎?
感覺suitable for reading⋯no offense⋯)以及隱藏劇情腦補,在海灘四個人都走向海的時候,鼻梁最突出的那位朋友選擇坐在那裡,看著。
而且在女主第一晚憤然離開男主家裡之後的海灘見面,他倆單獨對話的時候,鼻梁高高的男生也有特寫在往這裡看。
不得不懷疑他也有可能是一個深櫃,倘若真的如此這個peer pressure的深度又往上了一個層次。
open to discussion here.「two girls having sex is hot, but two men is just gay.」這是唯一藏有鋒芒的台詞了,其他的lines都悄無聲息,讓你只是看到生活,看不到評論。
本以為整部影片都將要平淡下去,毫無爆點,父親死去平平淡淡,女友分手平平淡淡,網上約炮平平淡淡,但最後6分鐘結尾才發生的衝突像給了你一點希望,是不是醞釀了100來分鐘的情緒煙花終於要在高空爆破。
結果,這次是由主角窸窸窣窣地帶著網友走過叢林,走向沙灘,即便在peer pressure之下做出了非本意的事,他還是毫無改變:一樣地對母親閉口不談,一樣地對朋友說著假意的玩笑,唯一的改變只能是刪除了所有的自拍和不再去網站,但這也有可能只是暫時的。
沒有突破,沒有情緒的出口,起伏再跌宕也於事無補。
在close-up的鏡頭之下,我們看到修長的眼睫毛在顫動,心卻無法跟隨主角的心顫抖。
過度少言寡語的結果就是這樣,難以有共鳴,只是無盡的空虛,在下一場每週五都有的煙花秀上隨著夜晚消失殆盡。
ps.最後宣傳一下公眾號:cocoonics
结尾男主在夏天的烟火里迷茫稍有点弱,进入青春期的妹妹和失去丈夫的妈妈角色挺典型的。
反而是女主让我觉得存在感有点弱。
最后把男主甩了感觉情节铺垫有点不够。
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不断给男主送酒的酒保,那双用力摁着男主头的手。
有一种因爱生妒的感觉,哈哈,让我意淫一下。
另外男主去检查前一晚有没有出事的那个镜头,天空很美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每分钟120击和沙滩鼠,三部电影。
我实在不想用某个词语来定义它们,因为它们很显然都超出了定义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主题方面,他们很显然可以分为一类,但风格和主题却云泥之别。
如果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描述了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每分钟120击则表达了为了获得理想生活状态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最后由沙滩鼠讲出了我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打了一个只对我自己有意义的四颗星。
毕竟想了想不能因为请以让我很舒服,每分钟让我很震撼,就对真实描述出我对自己生活感受的沙滩鼠这么刻薄。
本以为是美国独立片,结果没想到走的是法国文艺路。
男主选得很好,青春,肉体,湛蓝无辜的眼神 棱角分明的面庞以及宽躺结实的肌肉。
女主的演技就不行了。
感觉总差点什么东西,可能是剧情吧。
卷卷而来的海浪声,升空四起的烟花,焦躁乏味的仲夏,保守的社区,狐朋狗友的peer pressure,肆意寥寥的大麻, 压抑的家庭还有男主自己迷茫痛苦挣扎的心。
我觉得应该可以表达得更多,而不是所有都浅尝即止。
他似沙滩鼠般在心中的黑夜里四处乱撞,否定着自我,却又网上寻欢。
开头的照相着实让我很惊叹,配乐我很喜欢,和人物心灵相得益彰,后面却一直平淡,直到最后的结尾,才如每晚都放沙滩上的烟花 在空中化为灰烬如有男主自己删掉了那些照片 回到了『正常』。
伊丽莎·希特曼的两部电影讲述了相同的事情:青春期的男女性懵知的过程。
在《感觉就像爱》中,是16岁少女对性的懵懂体验,不再是老套的对抽象爱情的期许,直接进入异性身体的凝视中。
《沙滩鼠》同样如此,那位少年纠结在同性与异性间,这是自然与习俗间产生的矛盾,他必须不断地通过对习俗的反感来认识到自然的取向。
性对《感觉就像爱》中的那位少女仍然是难以踏足的领地,她只能在划定的边界想象具体的性。
在对男性身体不自觉的凝视中,和对女友和恋人甜蜜的亲昵中,她正不断地想象所渴望的身体意义上的性到底是什么。
电影最后,为了在男性朋友面前显示自己对性的了解(实则无知),甚至愿意投入性的游戏中。
《沙滩鼠》中的男孩早已逾越了这道障碍。
如今,他勇敢地深入两性关系中,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本性。
他一方面在交友网站上寻找同性基友,那是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同时,在规整的日常生活中,他又不自然地为一位妙龄少女所吸引。
在两股力量的拉锯下,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取向,虽然最后他还是继续对男性基友保持隐藏:他与他们一起蒙骗了一个基佬。
这是他伪装的伎俩,看来习俗的力量十分强大。
两部电影都设置了某种镜像。
两位对性既感兴奋又困惑的男女都不得不面对友人有着一种自己渴望又没有的情侣关系(甜蜜又和谐)。
欲望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感觉就像爱》中的少女包裹在爱的现象中,不可能不期盼它;《沙滩鼠》中的男孩也不得不屡次撞见妹妹与另一个男孩的亲密接触。
这是异性恋(/男性)统治的世界,同性(/女性)只能发生在内心。
伊丽莎·希特曼展示了如何从女性视角凝视男性身体的能力,在此观影机制发生了逆转:男性如今处于被观看的地位。
《感觉就像爱》与《沙滩鼠》中大量类似于河濑直美式的“微观”镜头,好似摄影机在身体的细部轻轻抚摸。
但这并未触发情欲,更像是隔岸观火的凝视。
接触被禁止了,戏码只发生在主角(/观众)的内心,这让我们想起了克莱尔·德尼的那部伟大的作品《军中禁恋》。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好细腻的电影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剧本写得好诶。
“他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缝间溜走,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 它都将永远属于你...”细腻的剧本让这句“台词”更加贴切,两个人的性张力在每一场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喜欢最后的机场告别吻,小心翼翼又热情奔放,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喜欢,开放式结局也算是俄罗斯社会的happy ending了,毕竟生活的可能性大过体制的死气,我可太喜欢Tanya这样明媚的女性了,Maria的知性是多少人恋姐的答案,诚意满满的小成本电影,非常喜欢!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战争与和平改成和平,罪与罚改成与!非常好电影!
好喜欢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