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给我一个惊喜(我是标题党)虽然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完全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但是我却笑得很开心。
前一段时间看过了很多不搞笑的喜剧片,看完了长江7号,看了很多下足功夫做宣传又不搞笑,反而还搞得很愚蠢的电影之后,我开始回顾周星驰的片子,又看了《青春梦工厂》(《AV》)、《买凶拍人》、《疯狂的石头》,看完很多。
对比之下,现在的那些所谓喜剧大片、那些个制作,一个比一个令人胆寒。
那到底电影作为一切艺术之母到底应该怎样对出力?
看完这部片之后我明白了电影其实不一定要像《阿凡达》给人视觉享受,不一定要像《拆弹部队》激起生活反思,能让我这个紧绷的底层人物开怀大笑其实是对我生活的帮助。
但是话说回来,搞笑归搞笑他也得有诚意,现在很多片子搞笑不成反闹笑话,看起来超级没劲。
《72家租客》就不一样。
虽然光看海报就知道是近似《家有喜事》那一种,还好是桥段老土但是内容新颖,小惊大喜。
我对这样用心给我这个低俗的人带来欢笑的电影人表示感谢。
补充一点,听说这里7.5分的电影是只能挑着看的,那我个人认为这部起码7.7
一部让人想到很多的电影,爱情,亲情,邻居间的友谊。。。
,用喜剧的手法表现的非常棒,歌舞服装一气呵成,TVB群星加盟增添很多星辉啊,看得很过瘾啊,佩服港产贺岁片的制作水准啊!
立意凸显时代变迁,人物更替的历史浪潮挡不住人间真情的流露!
好像浓缩了很多人,很多TVB电视剧情节,我想也许看过之后除了欢笑还是欢笑,这样的贺岁才是贺岁片,建议内地的导演不要在拍所谓古装大片来贺岁了!
画面切的太快,看得眼睛疼。
绝非佳片,个人不喜欢。
下面为转评:“《72家租客》与邵氏旧作《72家房客》有着最明显的商业化契合,后者在粤港两地的地位恐怕就像《我爱我家》在内地的影响,只不过时代变迁,《我爱我家》升级成《家有儿女》,《72家房客》升华成了如今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与《72家租客》,其中一直不变的就是主题精神的传承……”。
“郑欣宜在片中饰演了“上海婆”一角,颇受好评。
而在楚原版的《七十二家房客》中,这一角色恰恰是由欣宜的母亲,香港著名喜剧女星沈殿霞出演”。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完全没有让我失望的电影。
之前还没上画的时候就在家里被报纸的介绍鼓动得热血沸腾。
虽然报纸也已经将爆笑片段一一剧透,但对于我这个从小看周星驰喜剧长大的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像样的喜剧的人来说,《72家租客》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首映当日即到电影院捧场,一个半小时后,非常开心的走出电影院。
个人认为,《72家租客》是相当成功的。
一开始郑欣宜的表演上海婆的对白是有点口齿不清,但紧跟着的电影里的众人大合唱和集体舞又让我找回了从前的电影感觉,不得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喜剧里时不时的来段搞笑的又唱又跳是非常令人怀念的。
看到这里,基本上开始入戏了。
周星驰之后,我常常想,已经很难有人再想出什么新的搞笑桥段了,但是《72家租客》的笑料不但足,而且没有“炒冷饭”,实在让人欣喜。
我记得当时整部电影中观众都是一直嘻嘻哈哈的。
至于是什么笑料,为保留快乐,留待筒子们自己发掘。
片子的剪接和过渡都很自然,也令人有点眼花缭乱,这方笑罢还没有消化,下一个笑料就蹦出来了。
最出其不意的是幸好最后拆炸弹的一幕没有走老路子。
张学友的《东成西就》我是看一遍笑一遍的,而以前是觉得凡是张学友出的唱片一定要听一听,现在就想凡是他演的喜剧也要看一看,哈哈。
王祖蓝演张学友的儿子,他是极具喜感的一个演员。
基本上只要看到他,我都忍不住想笑,而他的表现也确实出色。
真正的喜剧演员应该是他正儿八经的说着话而你就笑出来了,他算一个。
上世纪九十年代,港产贺岁剧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因为它的笑料,还因为里面巨星云集,而现在这些明星不是嫁人了,就是淡出了,还有就是过世了(纪念一下哥哥),很难再有像《东成西就》,《家有喜事97》那样的阵容了,但是像《72家租客》那样巨星两三颗,满天小星星其实也不错。
美中不足的是电影的对白跟字幕有些地方对不上号,真想跑到香港再看一次。
我的光癫总局,难道你就不能让我放肆的笑一回吗?
总之,感谢《72家租客》让我有了新的贺岁片可以看,有了新的贺年歌曲可以听(不用再听满街的中国娃娃了),感谢让我找到那种心照不宣的粤式感觉。
By the way,多谢tvb
1、上次入戏院是因为阿凡达,“凡持械的配角都会死”的配角杀手。
新正头喊打喊杀不太合适,还是这种几乎不用死人的片子比较对气氛。
哦,导演有三位,一位兼任Pro叼cer,叼 u;一位来自老板方面;剩低一位叶念琛,剪接李栋全是你的关系吧。
彭浩翔与李叶拍大丈夫都承认要各位客串的星星都有戏份,的确有点儿难度。
这种跑龙套最低限度都要马赛(请自行GOOGLE港产桂纶镁小姐)与达叔的认人游戏,只有95分钟,更考二位。
2、邓丽欣也是你带来的吧。
你自己都觉得自己似港版吉泽明步吗?
加上一路纠缠至最后由胡杏儿老翻出一个苍井空,她们在你的硬盘里也曾有过一席之地吧。
3、有同学认为戏中植入式广告有点多,其实这很正常。
甚至可以将全片视作继《Laughing Gor》之后为了盘活邵氏这块招牌下面资源而打的打广告。
要群戏有群戏,要歌舞戏有歌舞戏,要一街路人甲就有一街路人甲,还可以想方设法从天而降一场打戏给钟嘉欣。
还有什么?
演员表上一半人的身份是TVB员工,另一半是与TVB签约的歌手,所有这些人几乎都在公仔箱里面混过脸熟,真正的电影人反而屈指可数。
这就是邵氏/TVB,邵爵士坚持片场制所得的最宝贵资源。
4、有种复制整条西洋菜街,当然要连招牌都复制才够逼真,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植入式广告。
或者讲借拍戏收陀地也未尝不可。
“可以不赞助吗?
”“你个招牌不要出现在西洋菜街咯。
”……好吧,我龟苓膏老板亲自上阵为大家端龟苓膏摇旗呐喊又如何,反正都不是第一次上镜……没有各位商家鼎力支持,少不免又要出动无线道具牌易拉罐玻璃樽饮料,各位演员片酬也没有一封四位数字的无言感激利是待遇啦……5、芸芸广告之中,我见到一部红色一部白色Pentax K-x。
6、讨厌的不是植入什么广告,摆明车马持牌上岗的商业制作植入多少如何植入是个技术问题;某联欢晚会植入的就是商誉问题。
我们被骗来不是为了看你表演在广告时段中间插播广告联欢晚会的。
7、TVB拍任何行业任何题材剧集的共同点?
都有至少一个三角关系,钟监制保持了这个纠结的传统。
8、既然选择了西洋菜街,腐蚀性液体也是重要的选题。
现实生活中一如各位议员市民所料嘈嘈闹闹一年才装成天眼,真凶依然逍遥法外。
这是合家欢喜剧,当然要给人一个希望,于是镪水危机就由炳女执行,一如标准大结局处理,首先大家束手无策,然后突然神兵天降,英雄一号四仔佬与英雄二号弹牙珍施展派卡片唧鱼蛋绝技将镪水炸弹遥控控制住,然后是急转直下位务求令两位英雄扼腕以便主角有时间真情剖白痛改前非,然后就是终极拆弹大团圆结局,这真的是在拆弹哦……咪住!
倒带,replay!
年近岁晚,各位英雄,你们今日成岁晚英雄了吗?
(这不是植入式广告,这叫分享: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82781/)9、我承认我有点儿喜欢张卫健这个执达吏的演绎,Dr. 表哥显得走不出精神病人的影子而剁他达叔又太像一个正常人;吴唱K一看就是女王办公室里面那个拿着小小白拍巴士的技术宅;田鸡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咸碟零售员,但摆在忧国忧民的再教育家狼狗身边,杂技般飞卡片的功夫与那些89642714相形之下,境界!
这是境界的分别!
马国明、廖碧儿、曹永廉、刘美君……你们的外表太出众,我实在认不出郑嘉颖队长后面的消防员、弹牙珍、向众仁医生、小红校长……是你啊,有太多人等我去认啊sorry;Rex队长,你打算就这样烈火雄心下去吗?
邵美琪都从PTU里面做沙展升呢做镪水案帮办并且会做好呢份工啦……10、你就当72家租客是一台无线2010制作资源巡礼暨广告客户再次答谢大会穿插员工才艺表演评比吧……还有北望神州
开始并没有抱很大希望,只是一部喜剧而已,希望不要太无厘头。
结果看完却大大惊喜。
港片就是有本事,让你可以在上一秒笑的肚子疼,有一秒又感动的不行。
第一个镜头,租客被水龙头淋的那个镜头就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喜剧效果。
包括后来的员工大合唱,以及最后的广告,还扯出邵氏和tvb,太搞笑了。
还有胡杏儿那一段,很嘲。
当看到哈太和哈公闹翻,后来大家说真心话的时候,忽然很感动。
夫妻感情,兄弟情义,我觉得真的描述的很到位,让我完全沉浸在这之中,没有觉得是一部喜剧片牵强出来的感情。
而剧情,有开始的那个柄女,到后来那个波波,真的也算蛮好看的。
因为一开始大都以为泼硫酸的是梁天。
结局也是太喜剧了,居然是拿掉电池,我晕。
甚至片尾曲也很赞,穿插了好多搞笑、喜剧、欢庆元素。
总之,作为一部贺岁剧,真是太过瘾了。
真后悔过年的时候没去电影院看。
今天去看了72家租客,说实在的,在去看之前,我脑袋里是中国的老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今天一观72家租客,发现里面有老电影中残留的剧情,连包租公的名字也差不多,老电影里叫柄根。
呵呵!
其实这部戏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有很多很多TVB的艺员的加盟;基于自己对TVB的情节,所以,看到很多艺员客串,还是觉得蛮欣喜;本剧皆在推广华人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但剧本对72家租客的电影主题并不是很到位的叙述,影片采用现代与回顾的手法,就72家租客的描写显得比较笼统;剧中某些情节的设计还算比较有意思,如:石坚(张学友饰)在剧中演唱“爱是永恒”,梁天的学说广东话等;电影充满轻松气氛,有贺岁的感觉,主演里的袁咏仪显得很暗淡;总之,感觉比花田喜事好!
《72家房客》的历史,源于20世纪50年代上海滑稽剧,70年代广东珠影用粤语拍摄成为当年经典的黑白片,至今让人乐道。
香港也曾经推出2部同名电影。
跨入21世纪,广东台分别用粤剧和处境剧的形式延续这部经典作品,作为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剧目。
“八姑”,“太子炳”“发仔记”,“三六九”等角色形象也很深入民心了。。。
http://cache.mars.sina.com.cn/nd/dataent/moviepic/pics/247/moviepic_e3fd617474e209558a8ceed74371a433.jpg其实曾志伟在早几年前也吃过这个广东情怀的饭,把广东超长“人气”(囧)处境肥皂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电影化,只是由于编剧和演员的使用上比较失败(关键是文化涵养没有找准),收视和口碑都比较惨。
这次卷土重来势必是吸取了上次教训,这次卖点除了《72家》这个招牌,分明就是超多“明星碗儿”的路面秀,堪比建国大业,粤港两地最熟悉不过的tvb群星!!
http://cache.mars.sina.com.cn/nd/dataent/moviepic/pics/247/moviepic_679b4b118054e4d7e85745b52c2490d3.jpg实话说笔者在观看此片是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像这种贺岁剧,剧情多半新瓶旧酒,搞笑情节也大多雷同。
看过《72家租客》后还真的耳目一新,搞怪和模仿依旧,但胜在搭配新鲜,剧情的展开也随着人物关系和冲突变化发展,笑声中夹杂泪水,用角色的感情去打动人,尤其张学友,曾志伟,和袁咏仪三人的故事乃《72家房客》故事的延续(2个人其实就是发仔记的分身),黄宗泽邓丽欣、钟嘉欣王祖蓝也不错,故事笑点很多,这里就不剧透了,本剧有很多资深演员老戏骨,表演很敬业,基本没有特别的冷场,除了欢乐,还有更多的触动。
本片很普罗大众,适合无论是情侣,朋友,亲人,甚至是一大帮人去观看。
整部影片只是明星很多而已,但是其他的东西都太表层了,有点浪费资源了,抑或是自己没看懂吧,末尾还是能够作为喜剧来看的,仅此而已。
雖然早就知道不是粵語版效果差很多,但還是沖到電影院去看了。
我以為觀眾會不多,結果我掐點進場,全場已經滿滿當當。
真的有過年的感覺。
自從看到黃百鳴在那裡裝嫩說:“我是柯南”以後就再也不想看到他的臉了,所以選擇了《72家租客》。
另一個理由是,著實這部片子TVB的人比較齊全。
TVB幾乎所有的演員都上了,即使只是曇花一現,大家一起努力,融合在一起,使這個片子歡樂過大年。
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對TVB不熟的話,效果會大打折扣。
你不會對Laughing說我是笑棠感到無語,然後最後亮出證件說:“好久沒做事找不到感覺了,我是臥底”笑道前仰後合。
看到廖碧兒扮丑真的是驚到下巴都要掉下來了,最後那個胡杏兒的出場和黃宗澤的色迷迷我也只能報以會心一笑……不過這兩組情侶組合的真的是無語,Bosco和鄧麗欣,鐘嘉欣和王祖藍……你讓我講什麽好。
我在那裡噴了好幾次,而我旁邊的那對情侶就只會在林峰,鐘嘉欣,佘詩曼和黃宗澤出來的時候說一句:“欸,怎麼是他啊……”,我在旁邊笑噴的時候估計他們在黑暗里一臉迷惑。
快結束的時候,後面幾排不知道哪個大媽說了句:什麽亂七八糟的,跟老的《72家房客》不好比的,就是大家都出來露露臉,什麽劇情都沒有。
是啊,就是大家都出來露露臉,大家一起出來KUSO一下,找個樂子,你真的一定要在新年裡,通過一部電影看到一個深邃的人生才點頭麼?
群星拜年,看看笑笑。
和諧過大年,這不是很好么?
硬搞片
就看看明星了
有几个还算不错的笑点
为了袁咏仪看的,结果完全是无厘头广告片嘛
没觉得特别好笑啊。。。
由头笑到落脚,好多笑点!
有功夫的痕迹;不喜欢曾志伟;剧情弱智。
可以看看,最近几年比较好点儿的港片了
为什么总有泪流满面的感觉
竟然有丝丝的感动……
失望
典型港式“贺岁佳片”:明星多过星星,吐槽点多到吐
这样的港片不多了
本片由邵氏和TVB合作拍摄,因集结两岸三地的100多位明星参演,所以有港版《建国大业》之称。
2010年最及格贺岁片。
比同期的财神到好看些 还算赏心悦目又不烦 看着看着就有点儿春田花花同学会的感觉。。。。
香港人的梦想剧场+小幸福
香港各种明星。
只能说明曾志伟和TVB关系够铁
TVB大联欢拉~ 几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