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里只有两部电影我是百看不厌的,《初恋这件小事》和《不能说的秘密》,可惜大陆拍不出这种浪漫又很正能量的青春片。
每次下雨,就特别想看《不能说的秘密》,它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今年初春,小雨淅淅沥沥,带着堂妹看这部电影,她是第一次看,她正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年纪,我想她会喜欢。
结果电影的前半部分,她一直在和我聊天,并没有太认真看电影,哎,现在的孩子,眼光都怎么了,就喜欢那些表情夸张、主角开挂的影视作品吗?
她一度嫌弃电影无聊,因为有大量的钢琴演奏表演,而且配角的演技确实不好(我觉得)。
为了看完,我只好告诉她这是一部奇幻电影,而且是穿越,她才认真看起来。
没错,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反转,在电影院看的人不会提前知道这是一部穿越片,还以为是普通的青春校园爱情片,或者周董的音乐MV……剧情存在漏洞,但是基本上圆的上。
小雨的扮演者桂纶镁选角恰当,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忧郁气质简直令人惊叹!
她是音乐精灵,她是爱的化身。
除了爱情,电影也揭露了家庭之间的矛盾,师生和校园霸凌这些敏感话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感慨一句:周董有才!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oh回忆的画面在荡着秋千 梦开始不甜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去改变 你走过的世界你用你的指尖 阻止我说再见想象你在身边 在完全失去之前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或许命运的签 只让我们遇见只让我们相恋 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 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oh回忆的画面在荡着秋千 梦开始不甜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去改变 你走过的世界你用你的指尖 阻止我说再见想象你在身边 在完全失去之前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或许命运的签 只让我们遇见只让我们相恋 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 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
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配上宏大、谲诡的弦乐,透着一股神秘的劲。
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
“我以前就听说过你了诶”“哦,真的吗。
”“你是主修钢琴对吧?
”“对啊”“为什么想来转来我们学校?
你们学校不好吗”“因为你们学校比较漂亮啊。
没有啦,我爸叫我来的”开头的“我以前就听说”,接上后面的“主修钢琴”,其实意在衬托周杰伦钢琴弹的很好,以致于“早就听说”。
这是为后面斗琴的情节做铺垫,前面不指出他钢琴弹的好的话,后面“斗琴”就显得太突兀了。
如果拍个奖状奖杯什么的又显得太俗。
简单的一句“我以前就听说过你”,显得自然不露痕迹,这是上档次的表现手法。
至于他爸为什么要他转来,后面也给了合理的解释,因为他爸是这学校的老师嘛,自然想看着儿子在自己眼底下毕业。
周杰伦首部导演的电影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里面的人、事、物皆是完美,好一幅世外桃源图。
这幅图在中国电影里是少见的,所以很值得欣赏。
如果有人以为周杰伦是青少年的娱乐偶像便忽视他的心意和才华,确是很大的遗憾。
我很想提醒大家留意《不能说的、秘密》这部电影。
它可能不是电影杰作,但它呈现一个理想世界,(人人漂亮、穿衣服有品味、玩古典音乐,人际关系合情合理,思想文明)充满人文精神,令人神往。
这部具有丰富意义的电影,难得悦目好看。
周杰伦初当导演,想不到他有本钱认真。
影片一开始,画面呈现的景物便令人(至少令我)眼前一亮:学校建筑物是欧洲式古色古香,而学生校服也是英式的。
电影发展下去,我们看到这间中学(是中学而不是音乐学院)音乐班的学生皆是精英,人人玩乐器,不是弹钢琴、便是拉小提琴;而体育班同学则打榄球,举行比赛时,全校同学、包括音乐班同学都到场打气。
此外,在课堂上,有老师以英语授课,而在礼堂上,英(美)籍校长亦以英语向全体学生说话。
我们不知道电影中这所中学是否真实存在于台北,却看出周杰伦很细心经营他心中这所中学。
资料说那是他的母校,他一定很认真、很坚持,才能把心中所想的中学呈现出来。
周杰伦今次制作他第一部电影,显然不是要取悦他的粉丝,也不是要巩固自己的形象去争取更多粉丝。
他把心中的故事和图画(一间具人文色彩的中学、一段理想的父子关系、一对文明的母女、一个谜一样的女子、一个清洁整齐天然美丽的小镇)与古典音乐,在银幕上一一呈现出来。
这些对他来说似乎更重要。
过往二、三十年,香港校园电影都试图复制英式古典(世俗说法是贵族)校园的气氛,然而由于香港校舍建筑和校园环境不够理想,而导演也不够坚持,结果没有一部达到目的。
想不到过往香港电影达不到之目标,现在竟然由周杰伦在台北完成,他不单只复制了人文校园的环境和气氛,也同时营造出合理居住环境的人文小镇来。
周杰伦在他第一部导演电影里,随着剧情发展,藉一间中学显示出文化内涵之美,并同时展现一个桃源小镇的理想生活环境,这是个不小的电影成就。
如果这不是成就的话,请告诉我那部中国电影里出现过近似的画面。
周杰伦深明生活文化,也了解家庭和人际关系之道。
片中描写父子、母女、师生、同性朋友、青春男女等各种关系,段段戏看起来有点老土,但都文明合理,具人生哲学观。
他这部作品不是另一部青春校园电影而已。
《不能说的、秘密》主要由香港安乐公司投资拍摄,所以勿粗心大意把它拨入「台湾电影」类别。
这部影片幕后人来自四面八方,美术指导是台湾郭志达;造型设计是香港吴理璐;编剧是香港新秀杜致朗;摄影是台湾李屏宾(亦是当今华语电影界最佳摄影师);剪接是香港张嘉辉,无论是浪漫还是惊栗画面他都剪到精简准确,结尾那段人在楼塌墙倒中狂弹钢琴的戏,尤其杰出;收音是名闻整个华语电影圈的台湾杜笃之;至于本片重要的元素音乐却由泰国乐人Terdsak Janpan制造,符合影片要求,成绩不俗。
周杰伦领导一群幕后精英,成功拍出与其它华语电影不同的初恋故事。
周杰伦第一部电影最叫我欣赏的是他好像拍得很随意,然而景物环境、气氛却能与影片内容吻合。
他拍摄的那个地方淡水其实在眼前,(从台北市区乘大众交通工具半小时便到),却有点异国风味,既遥远却又易触及,极堪玩味。
对比起王家卫、谭家明为一个画面坚持一整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周杰伦却好像顺手拈来便造出不错的效果,我们真不知怎样评说。
此外,《不能说的、秘密》有段特别安排,两位学生「斗琴」(弹钢琴表现花巧功夫来压倒对方),不单有新鲜感,并有青春漫画的趣味;难得该段戏是顺着剧情发展出来,而演员、画面、剪接都自然流畅,没有造作、雕凿痕迹,并具紧凑、比赛的气氛,效果十分精采。
周杰伦在本片里演中学生当然是超龄,然而问题不算太大。
只要明白当今商业电影生态的人便多理解,并接受他演中学生,否则根本没有这部电影出现。
他在片中演奏钢琴,有说服力,而女演员桂纶镁具内在美,有与别不同的吸引,难得她弹钢琴也令人信服。
她的《蓝色大门》有幸在中国大陆找到理想观众,因此在网上我们看到她众多的粉丝。
这部电影之后,她在大陆的粉丝应该会进一步增加。
结尾出现的高潮有惊吓效果,钢琴弹奏竟然发展到墙倒楼塌,有人聪明过度说该场面与《哈利波特》的相似,那当然是巧合而已!
今天任何人抄袭别人成果,都不会蠢到去抄世界最热门的电影,要抄也去抄少人看过的匈牙利小说、墨西哥电视剧。
《不能说的、秘密》的重要元素是古典音乐,而具灵性的古典音乐可穿越时空,亦可带剧中人在1979年与1999年间时空穿梭。
此片故事情节有出人意表的转折,不是老土的青春初恋戏剧而已。
至于桥段交待是明显还是含糊,并非重要问题,因为超现实故事情节其意义不在于它是否适当,而在于它的意境。
本片故事来龙去脉其合理性如何,留待没有情趣的人去讨论吧!
(完)
2002年蓝色大门那个时候她17张士豪一直重复着我叫张士豪 天蝎座 O型 游泳队 吉他社 我有什么不好孟克柔一直重复着你想干吗 你到底想干吗林月珍一直用着张士豪的原子笔写他的名字幻想着墨水写完了他就会爱上自己一个个看上去傻的好笑的举动却又一个个看上去很像是自己最后的镜头望着骑车远去的张士豪的背影音乐流淌在孟克柔的旁白里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 ,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
你应该会更帅吧。
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然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
你点点头。
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大人呢?
是体育老师?
还是我妈? 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2007年不能说的秘密这个时候她24静静的站在舞台上静静的站在jay的旁边静静的站在jay似乎太过耀眼的光芒下当旁边的jay汇聚着所有的闪光灯的时候她用着和5年前一样的笑容安静的看着5年前她是孟克柔5年后她是桂纶镁
1.这部电影我是100%看明白了,我来把一切都说明了好了:小伦弹琴的速度比小雨快`而且因为琴房就要倒了 所以他弹的会比平时更快`所以他回去的时间也比以往要早`甚至早到了小雨拿到<秘密>琴谱的时候`所以那时候小雨不认识小伦 小雨看到小伦才露出一付不认识的样子` 小雨的母亲是因为孩子的死受了刺激`所以她有时候会留在回忆里`所以有时候回答有些问题` 1979年有修正液 那玩意是60年代的产物`彩色照片也是60年代的` 小雨在20年前确实死了`但是小伦在她死之前遇见了小雨 改变了小雨的命运`也就是说历史从小伦弹完琴就被划成了两部分`而在最后那部分`小雨没有死`甚至还不认识小伦```所以两个人会在20年前 也就是1979年开始他们的感情`直到最后照相那会儿` 小伦回到的不是79年毕业典礼那天 假设毕业典礼是9月1日 小雨在3月1日发现琴谱`小伦回到的可能就是79年的2月1日`那个时候一切都没有发生` 因为小雨当天看到的第一个人才能看见小雨` 所以 她数108步后睁眼能看到的人只有是小伦的时候才能和小伦说话`有一天 她数了108步看小伦的位子`那位子上不是小伦 而是晴依 所以出现了斗琴比赛上晴依与小雨对话的场面`以及后来大勇之所以能看见小雨是因为小雨那天第一眼看见的人是一开门就看见的大勇而不是小雨` 大勇之所以变成那样可能是由于校园暴力`但是还保留着对小雨的记忆`所以他认识小雨`才一直喊:小雨 跑了`而那天杰伦不是小雨看到的第一个人`所以小伦在往另外一个琴房里看的时候才没有看到小雨` 而在99年小雨之所以带小伦直接去天台而不进屋是因为家里换了锁`再说妈妈也看不到小雨` 至于纸条问题 因为只有小伦才看得见小雨...别人不可能把纸条传到空座位哪里吧...而晴依的座位在小雨前面...别人就传给了晴依... 有个镜头给小雨是因为那时候小伦看着小雨笑了...然后镜头就转向纸条..让人的感觉是给了小雨...但是其实纸条是在晴依那里... 最后 那天小雨不是在拿修正液写字 而是在用笔做功课 因为那时候不认识小伦 所以表情会有些怪` 历史从此改变了`20年后再也没有小伦了 因为琴房毁了`20年后的人会认为小伦死在了琴房里`而事实上`他在20年前生活了`还和小雨重新恋爱`并且一起照了毕业照` 注意一点`为什么只有小雨是短发:因为20年前校规很严格 女生不得留长发`所以小雨是短发` 小雨的眼神不是意味伸畅`而是非常单纯`因为这个人和她素不相识` 2.因为小雨经常弹回去 他肯定不只一次的第一个看见小雨`剧情也不是伦每一天都看见小雨 不是小雨有15天没来上学么 其实她都来了 只是因为第一眼看见的都是大勇 所以才导致15天没来上学的`而且她有时候没来上学都是因为看见大勇 而大勇早在20年前就有小雨的记忆 所以知道 才说害她失败只类的话 3. 小伦回到的是20年前 不是只有小雨能看见他 因为琴毁了 所以小伦真身也就完全被困在了20年前 所以在毕业照会出现他俩` 因为20年前的校规很严格 不会同意JAY留那种发型 小雨也必须是学生头 所以他们的发型不一样 但是他们还是站在一起的 就是小雨的右手边` 照我的说 明天再看一遍 你们就知道我说的就是对的 没有错误 4. 其实呢 小伦没死 他被困在了20年以前`真身被困在那里了`所以就只能生活在那里`也就是说`因为时空的变化(时空是两个词的合体 也就是时间与空间`)`每个人都有俩命运 即命运1和命运2 命运1:小雨死了 小伦死了 小雨死于气喘 在课桌上 ;小伦死在铁球之下` 命运2:小雨小伦都没死 活在了1979年 并且恋爱 幸福的生活 并且照毕业照了 小伦也适应了那的生活` 两种命运不是同步的`互相是不干扰的`而且俩命运同一个时间在进行 但是不是在同一个空间` 5. 小雨最后冲小伦笑完全处于礼貌 即使不认识还是笑了 因为假如你一个人坐在教师里 有一个很帅的男生或者很漂亮的女生对你笑`只有你一个人在教室里 肯定冲你笑 又那么甜`你当然会回复一个善意的笑容了 这是基本的礼貌 也是港台剧的俗套` 6. 她写子是在20年前写的`只是在20年后的那一天才显现出来的罢了`小伦是可以看见那个字的`因为这个字是为了小伦写的`所以后来小伦写的那句"你在哪"以及画的那个心小雨都没有看到 就死去了 就连她死去时候桌子上也没有出现那些字 因为这些字20年后才写上去的`
时光飞逝,07年的片子,马上就十年了~回想起来这期间看过大概有五遍吧~起初是有些看不太懂的,后来是觉得想认真看看伏笔。
想说周董还是挺有才的,里面的歌也很好听,最喜欢小雨后面写立可白的,还有最后赶回去那段~都很好感染力。
剧情方面最喜欢他俩开始在淡水河边漫步,夕阳也很美,两人有说有笑,还有坐在河边冰激凌干杯。
还想感叹桂纶镁真是很美啊,越看越好看,很有味道很耐看~
昨晚去看了《不能说的秘密》,赶到电影院被告知最晚一场也只安排在下午5点,连忙冲去另外一家,总算买到了8点10分的一场,看起来周董的宣传力度还是没做足,拷贝貌似不多。
细节完美还是直接说电影吧。
如果没有看过《搏击会》,你会极容易被《秘密》结尾处的桥段深深震撼。
如果你曾经已经被大卫•芬奇震撼过一把,你也会承认,周杰伦将情节上的创新和结构上的模仿结合得相当不错。
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相当出色,反复出现的老琴室斑驳的墙壁、木地板在不经意间成了水泥的走廊、四次出现在墙壁上的肖邦和他的恋人乔治•桑的画像、抱在手中的苹果散落一地、铺延开的蔓藤华丽至极,当然还有那从头至尾非常舒服的偏黄色色调,简直可用唯美形容。
说到电影的主题,周杰伦对于这个“秘密”的层层剖析不可谓不步步为营,甚至冒着“过犹不及”的风险,不惜将开头处所有的温馨浪漫纯情惬意全部拿来作为揭开谜底的铺垫。
四手联弹时出现的老师、十五个没人吃的苹果、从来不来上课的小雨、母亲眼角的皱纹和哀伤、腕上的幸运手链;两个人跳舞、两个人看景、两个人骑车、两个人在音像店听蔡琴的《情人的眼泪》——其实,一切都只是一个人。
你甚至会被导演轻易地引入一条意料中的情节陷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不过又是个女主人公因气喘而陨命的悲伤故事。
这里说一句,似乎音像店的邋遢小工是最近有些销声匿迹的黄义达,不知道我看走眼没有。
艺术蔓延事实上,在电影开头直到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我对周杰伦和他的这部电影是心存疑惑的,甚至是不经意间的轻视。
可是这一次,周杰伦着实让我震惊。
最后半个小时,一切疑惑峰回路转,在解释的过程中他甚至“顽皮”地融入诡异恐怖、神秘幻想的元素,让人拍案叫绝。
不能说的秘密,原来是一个旧的琴室、一座旧的钢琴、还有一张旧的Secret琴谱。
用快的速度弹奏就回到过去,慢弹则去到未来,越快则回去得越多,越慢则未来得越远。
他不需要解释为什么这样安排,他只需要生硬却不容置疑地告诉你,这就是既定的规则,你束手无策却接受地心甘情愿——不知不觉间,周杰伦似乎已经完成了从“将”至“匠”的蜕变。
有些元素可以看出周杰伦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节,70年代末社会对于精神病人的漠视和不宽容、学校毕业时的汇报演出、自行车在长长的廊桥上飞驰而过、小菜场拥挤肮脏却充斥着的赊账有理的温馨感人、斑驳的修正液笔迹“我爱你”“你爱我吗”,接着是他用修正液用力地点出心形图案,20年的时空交错在此时重逢,小雨却正在慢慢死去。
此外,影片中的周杰伦完全不在意随时向外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光芒,淡江的死党宇豪和他的一场精彩绝伦的斗琴,因为是完全真实的实拍,其冲击力直追《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
意识超前虚幻的突兀存在,意识的擅自撞击,异时空的突然切变,年代交错的纯情爱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此类影片都很难拍好,更何况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部电影中。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交代不够则成莫名其妙的桥段,好比Richard Kelly的《死亡幻觉》(不是说《死亡幻觉》不好,这亦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交代过头又失了玩味的余地,把观众当成没有思考能力的弱智,好比陈凯歌的《无极》(《无极》确实不好,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此中高手莫过希亚马兰的《鬼眼》、埃里克•布雷斯的《蝴蝶效应》,当然还有大卫•芬奇的《搏击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杰伦的《秘密》和这些大师级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他(或者他的编剧)不但看过这些电影,并且浸淫其中。
电影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这是周董留给我们的命题。
从20年后的角度看,小雨确实是死了的,从此天人永隔,众人唏嘘不已。
但是周杰伦在大铁锤在头顶呼啸的同时,飞快地弹奏那首曲子,快到他可以回到那个比小雨拿到琴谱还要早的过去。
于是那时的小雨不认识他,他也因此救了小雨一命。
最终的照片揭示了圆满的结局,小雨拍了毕业照,也就是说她并没有死去——这才是这张彩色毕业照唯一需要表达的主题,湘伦在不在照片中并不重要。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过程,会深深感叹导演在处理时的巧妙和从容不迫,将炫技如此自然巧妙地融入情节中去,这一次,我为周杰伦喝彩!
顺着这个思路往回看,此前所有的疑虑便全数解开。
小雨在弹到未来时,她第一个看到的人才能看到她——所以斗琴时小雨和晴依在一旁说话,因为那天她数了108步后首先看到了坐在湘伦位子上的晴依;所以湘伦在琴房没有等到小雨,因为那天她首先看到的人是大勇;所以湘伦把纸条传给了他看到的小雨,实际上却传到了晴依的手上,因为传纸条的同学只能看到最后一排的晴依(座位的安排都在为这个“秘密”服务,我服了他的狠);所以那十五个没人吃的苹果塞在课桌里,因为小雨那些天都是第一个看到大勇;所以湘伦问小雨的名字,晴依莞尔笑曰“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因为她并看不到身边的小雨。
其余的细节,比如大勇为什么知道小雨的存在,因为他在20年前的操场扫地时,偷听到了小雨和湘伦父亲的对话。
再比如小雨为什么带着小轮直接去了天台而不进入家门,因为就站在窗前的母亲看不到小雨,而小雨也没有家中的新钥匙……直到这里,我才将电影中的细节和谜团一一解开,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你会一头雾水,如果你刚刚看过,相信会恍然大悟,然后与我会心一笑。
唯有遗憾当然,《秘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因为他花了过多的篇幅和时间去解释这个“秘密”,解释清楚了,好容易积累起来的疑惑和冲动也丢失了不少,不能起到一击致命的冲击力。
反观大卫•芬奇在《搏击会》中的处理,不紧不慢的叙事,快速却抽丝剥茧的真相,当然还有最后轰然倒塌的大楼,在一瞬间将观众彻底征服,这种震撼非言语所能描绘。
这,才是大师。
(看到这里,恐怕你应该相信,周杰伦的《秘密》绝非原创,他在大多数的结构安排处,大量借鉴了《搏击会》的精华。
)如果你仔细看这部电影,仍然会发现一些细节上的疏漏——当然给这部精心装饰过情节的电影挑出硬伤并不容易。
修正液在电影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说,叶湘伦用笔和小雨在课桌上的交流是全剧的高潮之一。
可是这里导演却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虽然最早的修正液诞生在1951年,由美国秘书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发明,但是这种笔状的修正液却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才出现在台湾的。
如果我是电影的工作人员,我会提醒导演不妨刻意加一场小雨从二十年后的世界偷了一支笔回到过去的场景,这样会更令人信服。
当然,以上只是在没有毛病可挑时生挑的瑕疵,你大可一笑置之。
真的艺术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周杰伦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天皇巨星,我在听《七里香》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在听《夜的第七章》的时候深深地认可了这一点,如今巨星已经进入了电影领域,《头文字D》中的小试牛刀,《黄金甲》中的唯一亮点,直到《秘密》中的震惊和耀眼。
大胆寓言一句,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会议论:“青春爱情电影,华语片中《秘密》是一次突破。
”而周董的目标,也许不仅仅是突破,他对于艺术的疯狂痴迷和追逐,有希望在将来诞生一位超越流行的艺人——当然,这只是愿望,毕竟此刻他离得最近,也还离得很远。
周杰伦给自己的电影打了100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这倾注了他的心血。
如果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并且万分真诚地给出90分,并且看好周董在金马最佳导演奖项上的突破。
就2007的新片来说,《变形金刚》不如《秘密》,其余诸片,更是差的远。
按:有人觉得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并没有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所以,就贴出了这个贴子!
初级篇: 漏洞百出的电影?
一些人匆匆看完,大呼我比周杰伦聪明,我可抓到周杰伦的漏洞了,我看出这部电影有漏斗不少,斗琴时小雨怎么能和晴依对话?
错误剧情?
-我只能说,你没看懂,而且电影你看的很潦草,很马虎一、如何穿越时空?
在发现《秘密》琴谱的钢琴上弹奏《秘密》就可以穿越时空。
二、穿越时空后是否能被人看到?
穿越时空的规则就是:穿越时空后,第一眼看到的人才能看到你。
所以,路小雨不是只能被叶湘伦看见,因此才会出现斗琴时路小雨和晴依对话,大勇看见路小雨跑掉的情节。
三、两个时空的时间是否一致?
答案是肯定的,路小雨自己也说他来到二十年后的时间刚刚差了二十年,是不同年的同一天。
路小雨毕业典礼时穿越时空也刚好是叶湘伦的毕业典礼。
四、十五个苹果、一百零八步 “一天一个苹果、十五个苹果,你看你多少天没来上课了?
”其实穿越时空每天只能限制一次的,所以路小雨才记得从琴房到教师刚好一百零八步,闭着眼小心的走过去,珍惜每一次的机会。
那十五天里,小雨第一眼看的可能都不是湘伦,而不是没来;小雨就在湘伦眼前,却没有被感觉到的徘徊了十五天,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 明白了上面的穿越时空规则,路小雨为什么要闭眼走路、纸条怎么到晴依那里去了、大勇怎么看的到小雨一系列的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
中级篇:完美的结局?
第一次观看完电影,大多数人觉得叶湘伦回到了二十年前,和小雨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其实还有秘密... ... 一、路小雨死了? 是的,证据就是小雨的头发。
细心的人会发现:路小雨五个月没有穿越时空那段时间,头发比刚认识叶湘伦的时候头发长了;毕业典礼和叶湘伦拥抱、立可白那几段都是较长的头发。
而叶湘伦穿越时空后见到的小雨头发是短的,没有长!
而且也不是毕业典礼那天,路小雨正在写功课;而且似乎不认识叶湘伦,应该说就是不认识。
小雨确实死了、某种程度上是本片的一个悲剧之一。
二、叶湘伦去了哪里?
这里我需要提出一个概念,不同的时空可以被看成是不同的盒子。
我把99年叫做时空A,79年叫做时空B。
电影的大部分篇幅讲的就是:时空B的小雨B穿越时空来与时空A的湘伦A产生的一段恋情,当知道一切的时空A的湘伦A也希望穿越时空的时候,湘伦A来到的不是时空B,而是时空C,遇到了小雨C;时空C就是在小雨发现《秘密》琴谱之前的时候,一切都还未发生。
三、如何解释毕业照?
穿越时空的规则就是只有第一眼看到的人才能看到你,毕业照说明时空C的所有人都看的到湘伦A;解释就是作为穿越时空介质的钢琴被摧毁,叶湘伦无法回去;时空A的湘伦A永远的留在了时空C,规则失效。
四、为什么叶湘伦去了第三个时空?
时空B的路小雨B每次都成功的来到了时空A,时空A的叶湘伦怎么就时空错位了呢?
《不能说的秘密》的原声电影CD就有2个版本的《秘密》钢琴曲,一个是路小雨的正常版,一个是叶湘伦的加快版。
叶湘伦当时情况紧迫,所以弹出了加快版的《秘密》回到了更早的时空C。
五、如何改变历史?
路小雨立可白那一段大家应该记忆犹新,特别是第一次看有恐怖片的感觉;忽然桌面上就冒出了字来。
初级篇提到过两个不同时空的一致性、所以在较早的时间所做的事,会改变以后的历史 所以本片最后的结局是:时空A的湘伦A回到了比时空B更早的时空C,改变了时空B和A所有的历史。
高级篇:隐藏的秘密 你觉得电影所有的秘密都被你知道了?
你真的看懂了《不能说的秘密》?
一、三个时空三个小雨。
时空B的小雨B死了,时空C的小雨C和湘伦A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时空A的小雨呢?
你也许说时空B的小雨B不是已经死了么,时空A哪里还有什么小雨A?
你仔细想想小雨刻在桌子上的字,本来是没有的,后来忽然出现了,因为时空B的小雨B改变的; 假设没有发生误会事件,小雨B也不会受刺激哮喘发作而亡; 时空A的桌子在时空B的小雨B没写字之前是没字的, 同理时空B的小雨B没有死之前,时空A的小雨也是没有死的!
二、99年时空A的小雨存在证明,99年小雨妈妈没疯 这时的小雨应该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第一次小雨B带湘伦A去她家的屋顶那段,上楼之前有拍到一个中年女人看着叶湘伦上屋顶(她也是看不到小雨B)的,那个人不是小雨的妈妈,就是中年的小雨A。
第二次小雨B很多天没去“上课”,湘伦去小雨家遇到她妈妈买了很多苹果。
苹果当然是给小雨的,而不是因疯癫思念死去的小雨。
第三次湘伦去小雨家,小雨妈妈说小雨在休息,然后进屋去了,同时镜头切到了小雨家二楼,叶湘伦的动作和小雨妈妈刚刚进去时的动作吻合,二楼看的人不是小雨妈妈,而是中年小雨A。
第四次湘伦去小雨家,也是第一次进去;也是发现小雨不见以后的事,也是小雨发现湘伦手上晴依的手链而悲痛过度病发而亡的时候。
小雨的妈妈要湘伦进屋,说小雨就在屋子里听歌,确实小雨A就在屋子里听歌,可是对应的二十年前的小雨B也是在湘伦进屋前死了,时空A的历史因为时空B的改变而改变了,同时湘伦发现了小雨的手绘湘伦肖像,同时小雨的妈妈哭着说,“妈妈应该相信小雨的。
”这个时候小雨的妈妈也被历史改变了,认为小雨已经死了。
之前小雨的妈妈一直都说小雨在,不是疯话;确实此前存在小雨A。
三、结局解析 时空A叶湘伦的爸爸失去了他的儿子,也许是他没有保守小雨秘密的惩罚吧,算一个悲剧; 时空B路小雨的妈妈失去了她的女儿,因为女儿翻看了《秘密》琴谱,算一个悲剧; 时空B的路小雨不被大家相信,甚至被取笑,受尽折磨,含着无尽的悲痛死去,算一个悲剧; 时空A叶湘伦是想去时空B找寻爱着他的路小雨B,却没有办法再见,成了永恒的悲剧; 大勇因相信小雨而自己被人打傻、晴依错误的爱上叶湘伦却无果、都算的上是悲剧... ... 最后时空A的湘伦A去了时空C,改变了时空B和时空A的所有历史,阻止了所有悲剧的发生,成为完美的大结局,也算是一个比较戏剧化的结尾吧。
(这也是观众们想看的结局) 四、无聊的牛角尖 有人会说79年台湾还没有立可白呢?
证明已经有了,不过大陆那会缺确实没有。
有人会说叶湘伦回到过去改变所有历史,那不是有两个自己?
上帝会另外安排人给黄秋生当儿子。
大勇不是被打傻的吧,是... ... 大家应该回到现实了,这只是一个电影。
五、本片的中心思想 真实世界里已发生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历史的,其实周杰伦这个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 珍惜身边最美好的一切,包括爱情和亲情。
已经完全理解所有秘密的朋友,请你们对从未看过此片的朋友保守秘密,也让他们有权利自己去寻找这些《不能说的秘密》
看到题目,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周杰伦与张爱玲有什么联系?
好吧,待我复述引自张爱玲的这句话,大家便会明白我想说什么了:“万千年中,万千年中,在时间无涯的荒原上,遇见自己想要遇见的人!
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
那还能说什么呢?
也只能轻声问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啊!
” 人们常说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这下可好,又可以再添多一 句——时空没有关系。
其实像这类跨越时空的爱恋非常常见,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中国的《缘分一线牵》,美国的《湖边的小屋》和我最近才刚看完的《超时空之恋》,但奇怪的是,大家居然都没想到要用悬疑的手法,都是一开始就点明了状况。
所以突然之间冒出一部先把观众都蒙在鼓里,最后才解开秘密的跨时空恋爱剧,所有人都被惊奇了一番。
出奇不意的电影,总归是好电影。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青春恋爱电影,无非是描述淡淡的恋情,纯纯的关系。
而且肯定有蓝蓝的天空,大片大片的空地/草地,日本剧的话一定有电车,中国剧的话一定有单车,校服是必不可少的,钢琴原声是无处不在的。
而且男生或女生一定有至少一个是属于寡言羞涩型的,故事发展得好的话,或许他们会牵个小手接个小吻,但绝对不会有更进一步的肌肤之亲。
况且这还是一部取名为《不能说的•秘密》的据说鞣进了周杰伦初恋故事的电影,这让我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定是男生女生彼此暗暗爱恋,悄悄靠近,但最后却没有将彼此的心思说出来,成为了一个永久的秘密的故事。
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来看这部电影,一开始它让我非常的失望。
首先,桂纶镁在《蓝色大门》里的形象非常深入人心,我喜欢那个不言不语偷偷地爱着同性女友的女孩子,喜欢那个穿着格子衬衫戴着纸制面具随着《Accidently Kelly Street》轻轻起舞的女孩子,喜欢那个被整天被张士豪尾随也只是应一句“你想干嘛”的女孩子,她澄静得就像一潭湖水。
而在《不》里,桂纶镁居然还会挑逗地说“怎么样,想我啊?
”“我想你的……音乐”,居然还会肉麻地说“我能遇见你己经是很不可思议了”“我觉得你很特别啊”,居然还主动地问“那你喜欢我吗?
”主动地告白“我喜欢你”——真是让我难以接受啊,完全颠复青春爱情剧的基本原则——爱得一定要隐忍!
低调!
更让我进一步失望的是,居然还有女主角患气喘病这样的情节——看来她是必死无疑了。
惟有黄秋生的出现是一个意外收获,但他无论出现在哪一部电影都有出色的表现吧,总能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珍惜跟儿子跳舞机会的老爸,这个老喜欢说“你是我唯一的儿子”(貌似这一代的父母都喜欢讲这句话吧……sigh……计划生育呀)的老爸,这个见儿子不开心拿起吉它就弹奇怪曲子的老爸,这个认为不喜欢听音乐的人不是好人的老爸,这是个好老爸。
综上所述,我在看完一半时得出的结论就是——你说你喜欢看淡淡的恋爱?
《不能说的秘密》超越不了《蓝色大门》,《蓝色大门》超越不了《情书》和《花与爱丽丝》。
你说你欣赏贯穿全片的钢琴演奏?
那你不如去看《交响情人梦》和《海上钢琴师》,那更是一场音乐盛宴。
你说你喜欢看女主角病殃殃的悲剧?
随便找部韩剧看去吧。
但影片的高潮在最末来临,也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彻底的改观。
知道真相之后我突然之间谅解了桂纶镁所有的不矜持——她能遇见他确实是很不可思议,她之所以那么直接是因为她知道属于他们的时间不多,真的要好好珍惜。
原来影片早有种种埋伏,只是粗心的我们未曾留意到。
作为一个侦探迷,当别人问我最喜欢的侦探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答“金田一一”(注意不是金田一耕助哦),而当别人问我线索埋伏得最深的一个故事时,我的答案却不是出自《金田一事件薄》里的,而是哈利波特三。
人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说,隐藏线索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它的曝光率。
当一样东西出现的次数越多,人们越习惯它的存在,就越会对它熟视无睹,就越会降低对它的警惕。
当年看哈利波特三,那只该死的猫时不时作为一个淘蛋鬼出现在哈利,赫敏和罗恩的生活之中,谁又会猜想得到从本书开篇起便经常登台却又显得无足轻重的猫居然是全篇的关键?
同理,当我们看《不》的时候,小雨从一开始就被描画成一个孤独不合群的女孩子,她经常不去上课,她貌似没有什么朋友——我们没有半丝的疑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年头玩孤僻的女生一抓一大把,她们个个都不喜欢上课喜欢自习,不喜欢交际喜欢独处,早见惯不怪了。
可是原来这一切都是另有玄机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机敏如我居然猜不到这结局,想当年看《致命游戏》看《电锯惊魂》我都不曾感到意外。
再重复一下那句话:出奇不意的电影,总归是好电影。
人的本性使人追求强大的事物。
甚至连爱情也不例外。
我们喜欢发生在恢宏背景下荡气回肠的爱情。
像《Titanic》,像《海神号》,像《卡萨布兰卡》,像《珍珠港》。
好吧,虽然《不》里没有恢宏的大背景——没有沉没的巨大邮轮,没有硝烟弥漫的战争,但它也有恢宏的小背景——当推土机轰隆隆地逼近旧教学楼,当周杰伦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攀爬而上,在濒临坍塌的旧琴房中迅疾跳动指尖,我们都在被感动着。
突然画面绽开一束耀眼的光芒,待那光芒散去,我们的男主角在数了一百零八步之后,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女主角。
(其实从理论上讲这是说不通的,男生步子跨得比女生大好不好?
) “我是小雨,我爱你,你爱我吗?
” 穿越二十年的长长时光,他就是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的——爱,很爱。
影评基本结束,又开始我发散性思维的漫谈了。
“万千年中,万千年中,在时间无涯的荒原上,遇见自己想要遇见的人!
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
那还能说什么呢?
也只能轻声问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啊。
”这句话己经被人引用到泛滥了,有些人甚至从没看过张爱玲也能随口念叨出来。
确实,能够遇见你所爱的人,或者爱你的人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引用《低俗小说》里的一句话“这是神迹.” 因为说不定神的一个不开心,就把你们用二十年的时光隔开来——这多么可悲啊,那个最适合你的人居然生活在你还没出生的年代,你永远都不会遇见她/他。
但这还不算是最可悲的,毕竟眼不见心不烦,我都不知道那遥远的时光里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呢,正常人是不会为这个感到悲伤的,真正让我们感到悲伤的是,不早也不迟,偏偏在最尴尬的时候遇到他/她,早三年,她还没被他人伤害,对爱情依然充满信念,早五年,她还是个天真纯洁的少女,早十年,你还可以郎骑竹马绕床前,迟三年吧,她从伤害中恢复过来,迟五年,她己经如烟花般寂寞,迟十年,待自闺中对她来说是种奢侈。
可你好死不死偏偏在这个时候遇见她,你错过了她最美好的时光,你错失了她最脆弱的时刻。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然而,我从来都认为爱情是没有好结果的。
你遇见了某个人,那个人不爱你,痛苦;某个人遇见了你,你不爱那个人,痛苦;好不容易一男一女终于看对了眼,勾搭上了,嘿,性格不合,交往不顺,一脚几船,痛苦;就算一切顺利,终于谈婚论嫁,却家人反对,众叛亲离,痛苦;终于成家立室,养家糊口,却男人去滚,女人出墙,痛苦。
你看,爱情从来没有好结果,爱上一个人,便是一条长长的荆棘之路的开端。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慢节奏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2024北影节第一站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