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丑闻笔记

Notes on a Scandal,丑闻日记(港),丑闻纪事

主演:朱迪·丹奇,凯特·布兰切特,汤姆·乔治森,迈克尔·马罗尼,比尔·奈伊,朱诺·坦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丑闻笔记》剧照

丑闻笔记 剧照 NO.1丑闻笔记 剧照 NO.2丑闻笔记 剧照 NO.3丑闻笔记 剧照 NO.4丑闻笔记 剧照 NO.5丑闻笔记 剧照 NO.6丑闻笔记 剧照 NO.13丑闻笔记 剧照 NO.14丑闻笔记 剧照 NO.15丑闻笔记 剧照 NO.16丑闻笔记 剧照 NO.17丑闻笔记 剧照 NO.18丑闻笔记 剧照 NO.19丑闻笔记 剧照 NO.20

《丑闻笔记》剧情介绍

丑闻笔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希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 饰)是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 饰)悄悄地关注起希芭,并渐渐和希芭结成好友。希芭把芭芭拉当成密友,向她倾诉年迈丈夫的无趣,女儿的叛逆和儿子的低能。两个女人结为看起来温馨又和谐的忘年之交。 无意中芭芭 拉发现希芭与学生的不伦之恋,她逼迫希芭承认了奸情,并答应保守秘密。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却由此变质。保密人芭芭拉对希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希芭在秘密被泄露的威胁下一次次屈服。然而秘密总有被泄露的一天,保密人事无巨细的日记转瞬成了记满丑闻的笔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二十不惑荆轲传奇流入山谷姊姊星期二无极抵挡计划摇滚梨园潜藏海底的生物炎炎消防队三之章七月返归Huat啊!Huat啊!发!许世友出拳海岛七号铁血战狼热血高校开心家族艰难时世大山的儿子紫陌红尘幻想之爱西单女孩青春训练班我的公主童话·世界我是船长僵局救援上帝深爱鱼子酱嚎啕大哭的女孩冬天不冷

《丑闻笔记》长篇影评

 1 ) ..

非常的喜欢[Notes On A Scandal]这部电影 Cate Blanchett和Judi Dench的表演都太精彩了 非常自然的散发出各自角色的特质 都不用演的 两个这么优秀到都可以完美呈现Elizabeth女王的女演员在一起演一部电影 实在是叹为观止音乐作者是Phillip Glass 为这部电影再加一圈光环

 2 ) 坚决加入Cate Blanchett爱好者队伍

Cate Blanchett,真喜欢真喜欢真喜欢……看来恋母情结是严重的。

其实剧本很一般,可信度有点差,但是演员很好。

老太太说的那句话很深刻,大意是什么才是孤独和寂寞。

说那些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人常常一个人独处一个晚上或者偶尔受了点挫就小资兮兮的顾盼自怜好像全世界就数他(她)最不开心最受伤全世界都在happy唯独把他(她)落下了……其实这算个p。

真正的孤独和寂寞是一个人日复一日的独自等待,坐在街角把交通员挥动的手臂都看出慢慢看出节奏……人是最耐不住寂寞的。

 3 ) 现代社会中的人人自危 ——谈两位女主人公对于爱的不同程度缺失

取这样一个标题,是看到东窗事发时的那段时,突然想到的问题:假如在某个未成年师生恋被定为严重犯罪的国家里,朋友的这样一个秘密被你知道了,你会怎么做?

一,是检举揭发。

即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然而摊上这样的事,公民社会的基本准则使你明白法律高于一切,道德不可逾矩。

因此,即便友谊深厚,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正如希芭(凯特•布兰切特 饰)在第一次谈论此事时对芭芭拉(朱迪•丹奇 饰)说的:我不能告诉你是不愿让你陷入两难境地。

二,是保守秘密。

那么可能在未来某一天,你将成为这起罪行的共犯。

将受到媒体疯狂的追踪采访,你的工作单位因聘用了“窝藏包庇”的公民名誉受损而希望你引咎辞职。

当然,这一故事的戏剧性就在于,其中牵涉的矛盾冲突远远要复杂得多。

因此,主人公的艰难抉择就不在于“朋友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做”了。

下面将就电影中我看到的戏剧性冲突一一展开来谈。

(一)首先,在于两位女主角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

相信主人公们第一次在酒吧外谈论这桩秘密,希芭说出“不愿让你陷入两难困境”时,内心里芭芭拉的的确确是她的朋友的——一个听她诉说过去,家庭,生活和理想的朋友。

这段友谊始一次学校里的斗殴事件,两个男生因为女主人公希芭而发生矛盾,在同事们都不愿出手干涉的情况下(其实发现这件事的同事就是后来情节中想要追求希芭并促成芭芭拉告密的那一位),芭芭拉(不论她当时是什么动机)的出面不仅解了围,对于当时已经和其中一男生有染的希芭来说更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我想在希芭看来,老道的芭芭拉不止有的是对付小孩的一套,对于生活中的无奈年纪更长的前辈将更能理解。

于是,她将父母、过去的生活、婚姻的结合、十年来在家庭中的付出、对于工作和事业渴望一并诉说给这位愿意“管闲事”、愿意进一步结交、接受家庭访问邀请并特意打整一番来访(正如常说的外表整洁是对别人的尊重)的朋友;尤其是在朋友家中,亲身体会她的生活环境,对于希芭尽心维系家庭(a decent wife,dutiful mother)优雅的外表下究竟有怎样的苦涩,不论是谁绝对忍不住想要去了解、倾听,更何况行动计划早有预谋的芭芭拉?

因此,那种情况下小屋中倾诉的情节便发生得水到渠成。

到这里为止,希芭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正常友谊的范围内最平常不过的一切。

然而我们也知道,影片一开始从芭芭拉日记的独白中,这份关系对于芭芭拉来说就不可能止于正常的友谊——那种我们共同建立、共同维系的关系——因为她的主观性、目的性之强。

这在后面尤其是芭芭拉的猫咪被兽医告知只能活几周时,她难过地到了希芭家里,得到安慰后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想要求更多(进行肢体接触),而也就是在那一刻,希芭对于这种关系的逾矩开始表现出了不适(演员表现的细节很棒,希芭双手抱在胸前,表示内心有距离感)。

你向我倾诉家庭,我安抚你失去爱宠的心,但这都应该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芭芭拉在难过时情不自禁地向对方索取更多而不顾及对方的反应,就已经为后面进一步地理性丧失埋下了隐患。

所以下面将深入谈谈友谊及亲密关系。

p.s.在b站二刷这部电影时距离上映已经过了十多年,扫过的弹幕里不少人说这么漂亮的“女王”(Cate迷对她的昵称)为什么偏偏找了老太婆(这比喻好恶毒不过说明Dench女爵演的入木三分)做朋友?

这里我想不说多的(现实情况因人而异),就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丽的外表更能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并且不会给它的拥有者带来真正的关怀或友谊,更多的可能是荷尔蒙刺激下的crush(一时兴起)。

希芭在学校其实也有一个胖胖女性朋友,但由于阅历的缺乏希芭光鲜外表下家庭生活带来的烦恼也许是同龄朋友(尤其是外貌不如她的)无法理解的,她不是她可以倾诉的对象,也就是为什么她只邀请了芭芭拉来家里(当然芭芭拉主动接近她也是推动因素之一)。

(二)进一步地,在于亲密关系建立(或想要建立)的根源是什么;或者说在所谓“爱情”中究竟渴望得到什么。

一是,因为渴望交流,理解,共鸣。

也许这就是精神恋爱根源,为人所称道“柏拉图式恋爱”。

芭芭拉从希芭出现在学校开始,就注意到了她,并在两位主人公真正开始有正面交集前一直用挑剔、批判的眼光审视着她——她的独特、优雅、出众的气质,究竟表明她的不俗、与周遭的平庸格格不入,或她仅仅是个美丽外表下毫无内在的花瓶呢?

(Is she a sphinx or simply stupid?

)其实除了芭芭拉日记里的见闻和措辞之外,在一段办公室的对话中,我们也能意外地发现芭芭拉深厚知识的积累和阅历,这些使得她认为在学校的教育是无望的,大部分学生的前景是渺茫的,因为用同样挑剔、批判的眼光寻找一位内在能与之匹敌的同伴。

到这一步为止,其实是友谊能够满足的范畴。

然而,芭芭拉的取向和漫长的独居生活,在这样一位别致的美丽女性面前,促使她【本能地】想要更多,远远不是友谊能够满足的。

虽然,这一切我认为本可以控制在友谊范畴内;然而,占有欲很强的女主人公(她和前女友的往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完全无法做到,也就是在陪伴自己的猫咪终于离开后她面对满怀歉意、艰难选择守护家人的希芭,终于丧失理智、把秘密说出口的原因——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感到很遗憾,想假设她能有足够理智,就能发现希芭已经尽了作为朋友最大的努力去安抚她,就不会衍生出恨意和报复心。

本能超越了她的理性,正如弗洛伊德的本我作用强过了超我,她的人生中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对这样亲密的关系进行过克制,就如我们常说的青梅竹马发展成了恋人,“蓝颜知己”最终上了床一样,本能使得感情上亲密的人想要进一步地用身体来分享表达爱意。

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漫长独居、严肃挑剔的女主人公芭芭拉来说,爱是长期缺乏的。

二是,因为找到自我的满足和愉悦。

在影片中希芭向芭芭拉坦白时就说到,开始她也是拒绝的,知道这样的关系不道德;然而年轻男孩的穷追不舍使得她在乏味的家庭、繁杂的家务事之外,突然感觉到了自己也是有魅力的——尽管芭芭拉眼中学校里向她献殷勤的人不少,然而她已婚的事实让人们恪守在礼貌的界限范围内,甚至在开始打群架时都没有男人主动去插手——倒是这一个少不经事的男孩,用时时刻刻的撩拨和行动(为了她打架)来表达爱慕,对于陷入“中年危机”(尽管她尚不到中年,处境却真真实实地如此)的希芭来说反而被青春期男生的行事方式将她套路了,加之男孩撒谎诉说家里的困难时,“你需要我的支持”更是多了一份羁绊。

这一点其实尤其心疼希芭,是家庭对她的不体谅造成了这一切。

她的理想(对于学校教育充满着乐观的态度),她富有创造力的手工作品表明不会是个平庸的“花瓶”,然而自己的小屋也常年闲置沦落成了“避难所”(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可以说她在尽心尽力地满足这个家庭的时候,家庭却将她的自我实现剥夺了,甚至在家里寸步不离地照顾了智障儿子十年后才拥有了自己的空间——拿到一份工作,在社会上有一份职业。

因此对于女主人公希芭来说,进一步的需求,或者说下一个转机,将是重新认识自我,最直观一种便是自己的美被再次发现、被恭维、被角逐。

所以到这里不得不单独提性,其永远是西方文学中重要的话题。

从性关系中人们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万千个故事中有万千种答案,都在力图描摹、不断补充这一关系的本质。

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性最终的作用也能够使人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更为完整的个体,通俗点说就像房事的不和谐会影响男性的自信一样,基于外貌吸引的爱慕永远是青春期少年们的冲动和追求,包括对于影片里男孩来说,追求到魅力女教师本身就是这段关系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希芭来说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但又是不完全的,仅仅是聊以慰藉的——即便自己的烦恼从没有告诉性伴侣,但是肉体的满足带来了逃避性质的依赖;同时这也导致了她和男孩关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就迅速毫无保留地将烦恼向芭芭拉这位刚交心的朋友倾尽诉说。

在和男孩的关系中,希芭得到了是身体上的慰藉,性带来的欢愉,对自身魅力的肯定和享受“青春的回报”,都在捉襟见肘地补偿着她生活的囚禁带来的苦涩(家庭聚会中男孩来访的一段)。

因此,希芭也是缺乏爱的——一个让她满足、幸福、完完整整做自己、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爱情关系,而目前的她,只能通过婚外出轨、甚至是不伦的师生恋来得到慰藉。

因此,回过头来看,两个人对爱的缺乏共同推动了情节的急速发展,碰撞,高潮,最后结束时落脚在了不同的归宿:希芭回归家庭,通过家庭的共同努力能够找回所需要的爱;芭芭拉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里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她在评论希芭时能多一点仁慈,多一些宽容,也许她就能多一份理性,和反思,来找到真正适合她的亲密伴侣,而不是强烈占有欲下的畸形单恋。

p.s.对于性与爱,想起了现在流行的观点——恋爱关系需要亲密、性、承诺,来构成稳固的铁三角,缺乏情感亲密的性伴侣,也永远都只能是炮友关系,也是“爱”的不完整。

用最近读的一本小说里的话来表达:"To fall in love. Or even to have the desire to make love. I think sex flows more sluggishly in all of us than we care to believe, especially men care to believe. The first adventures are usually nothing but a satisfying of curiosity, and after that one keeps repeating the same actions, trying to find--what?......Is there a word? A friend, a companion, or maybe just a sharer. "(三)最后,想简略谈谈热门影评说到的,电影改编确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男权社会的胜利。

“导演是个男人,世界也是男人的,于是男人们,把它改成让希芭回归了家庭,如果真实生活中她死不悔改,那么就在电影里将她救赎,多么骄傲啊,道德高尚的宽容的丈夫再次扮演上帝的角色,最后接受改过自新的女人,离经叛道者渴望回归,最后终于走上征途。

这是男人的胜利,也是道德的胜利,离经叛道的女人,怎能让她修成正果?

”现实中的结局虽然修成了正果,也是坚守了漫长的8年,我想不可或缺的是男孩的成长,成年,更多的理解,和达到了承担责任履行丈夫义务的条件,才促成了终成眷属的结局。

其实对于影片讲述的故事我是欣赏的,因为除了“人性的复杂和丑陋”之外,芭芭拉带有的强烈的“占有欲”这一标签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只是程度或多或少,背景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却实实在在引起了不少共鸣和反思,这就是成功文学作品的标志之一。

电影角色的塑造给故事带来了“不伦恋”外更多的矛盾冲突,看到的现象和问题也更加丰富,人性的复杂反映的更加深刻。

当然,接下来如果有时间阅读原著,会就这些再做更多的评述。

 4 ) 狗血的艺术永远来源于生活

晚上吃夜宵的时候听朋友讲起高中时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男生和人到中年的女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用猜也能知道七八分。

这个女老师三十来岁,据说长得有点像钟丽缇,还有个孩子,当时才七岁。

朋友的高中是在湘西的一个小县城上的,那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城市,人们相互熟悉,生活平淡、简单,发生点什么事情,不久就会满城风雨,更何况是在为数不多的县城高中,孩子们口口相传,八卦是人类的本性。

之前高二的时候,就听到高一时同班的男生和这个女老师之间的绯闻故事(后来文理分班就和故事的男主人公不在一个班了),有人看到他和女老师上课暗递纸条,短信传情,甚至下了学还会一起吃夜宵,举止暧昧。

一个是被枯燥学业压抑,生理、心理躁动的少年,一个是人近中年生活归于平淡,心思活络、情怀难抑的妇人,即便事情属实,那也是你侬我侬,干柴烈火,一触即燃,自然而然了。

然而这种事如果不是我们亲眼目睹,多半也只会当成风言风语,作为课余的谈资,给乏味的生活增添些奇异的色彩。

直到高三某天的一个下午——一同学匆忙的从办公楼跑到教学楼叫他们去看一场好戏。

不用细说大家就知道是什么了。

虽然之前就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目睹过,而且如此劲爆。

当然所有人都激动了。

更加让人激动的是,他们办事的地方竟然是她男人的办公室!!!

那个女老师是教历史的,不过是高中一个不起眼的普通老师,她的老公呢,不仅是这个同学的老师,还是学校的领导。

在她老公的办公室里颠鸾倒凤,也只有深夜看有色小说才会遇到如此情节吧。

他们学校办公楼和教学楼是分开的,但并不是离得很远,都是U型结构,中间是花园。

为了不惊动这对男女,这些高三的学生就选择了在办公室的对面观看,由于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细节自然是看不清的。

但是香艳场面还是让青葱的学生红了耳根,无论男女同学都是伸长了脖子直了眼睛。

不知道他们相互看看彼此,年轻的心里会生出多少情愫。

不消说,这件事很快就在学校里面传开了。

过了两天,这个男生就被那位可怜的戴了绿帽的领导叫去办公室了,门外听到“啪啪”几声响亮的耳光。

女老师听闻后,也从课堂急匆匆的跑去。

三个人碰到了一起,那就如同炮弹的引信燃到了尽头,不用细说就知道那间屋子里有多少血雨腥风……作为领导,被戴了绿帽是什么感受?

更何况是自己的学生给送的,这就是七尺大乳啊。

可是他除了发发火,打几下耳光,也不能做什么出格的事了,还能拿一个学生有什么办法?

只好忍着一肚子窝囊气。

这事人家好歹也是你情我愿的,而且学生的家长不来学校闹个地覆天翻就已经要念弥陀了。

这样的事情,在一个闭塞的小县城发生,就像在一滩平静的死水里投入颗石子一样,不知荡漾出多少波纹。

所有的矛头当然指向了这个女老师,后来的后来,学校开展了教师整风大会(想想这样的大会,大家心里没有小九九,自然相安无事,倘若谁萌动了什么心思,男女之间的事,谁又能拦得住呢),她被开除了。

学生没有什么事(估计旁的人还会另眼高看呢),女老师的老公受了这样的耻辱,很快就和她离婚了。

可怜一位佳人,赔了工作,家也没了。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再后来,女老师和该同学去了同学的家,还见了家长,估计这个同学家里平日也是不怎么管他,学校棒打鸳鸯侣终究还是没有拆散他们,据说女老师还送这个男孩上大学什么的。

至于那个委屈的男老师,不久也另觅新欢,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呢。

不知道许多年后的现在,故事又会有什么新的结局?

 5 ) 老男人味特别重的一部电影

因为想看两个女人飙戏而看《五月十二月》,之前不知整个事件,电影像挤牙膏一样呈现,让我一直在猜发生过什么,所以感觉挺有意思的,接着看这部像看前传,又或者Gracci嘴里所说的“是你勾引我的”版本。

虽然基于同一事件改编,但是很不一样。

这部让我不适的点:1、洗白违反师德、公序的教师。

大魔王很美,吸引到青春期满脑是精的男生并不奇怪,但是她在这段关系处于被动状态,男生满嘴粗言秽语是很真实,但是个头跟女人差不多,年龄比原型大了两岁,心机还比活多十九年的女人多,又漂亮,这些都显得她很无辜。

五月十二月出现过男生当年的照片,就是瘦瘦小小的,跟原型差不多(当然我也不太同情男生,回想中学都知道他们什么货色,五月反而洗白男生,虽然他出轨了但是依然很单纯,原型在女人坐牢期间有勾搭他人,而且后来还是离婚了,我猜因为当时女人挺有钱,姿色也还在,所以愿意结婚)2、老男人丈夫的设置。

女人的婚姻也是始于不伦,老男人开朗,富有,包容,不为被戴绿帽发火,负责任地照顾病孩,坦荡地承认自己爱年轻人,但是又有底线不碰未成年,所以理直气壮地指责女人。

事实上对未成年下手的男人数不胜数。

另一部里前夫说的话只是补充几句背景,没怎么给他卖惨,真惨的孩子们拍得多些。

3、老教师的性向。

个人觉得,艳羡、孤独已经能导向她做出要占有、毁灭女人的行为,不需要再渲染她是个古怪的同性恋老处女,最后的猎艳更像是男人行为,小报肯定有报道她俩是朋友,没必要撒谎跟她不熟。

评论区很多人抖惊呼老处女可怕,可是我跟好些认识的人只看过男人当街露阴。

有评论说原著没有说她是同性恋,再看导演是个老男人,更觉得男臭味更重了。

当然可以反驳我少概率也可以搬上荧幕,但是老男人这么拍其心可诛。

 6 ) 惊悚

原来真是如此恐怖的,之前却不肯相信似的。

很美,希芭。

有味道。

虽然觉得自己承担不起那道德的谴责,但是更可怕的却是记日记的老处女。

我好怕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但是心理真是扭曲的。

日记是个可怕的东西,记录一切罪恶。

过于纠结那层膜,让人苦恼。

父母是多么难以面对。

 7 ) 有些故事深藏

开始纳闷电影何以让我们如此着迷。

后来,我想,也许是因为总是能从里面拼凑出完整的自己。

貌似单纯的,伤痕累累的,对生活全力以赴的,甚至是病态的自己。

也或者是为了窥视生活的真谛。

许多不能实现的理想,许多不能付诸实际的愿望,都在屏幕里一一盛开了。

扮演各种角色。

而后,我们微笑,或者叹息。

慢慢对生活充满希望,又或者,像看完丑闻笔记一样,开始抵触陌生人突如其来的热情,以带色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

故事自始自终都表露出了极为颓废的色调。

问题学校,问题学生,寡言而又疲惫的教师们。

它以一个老妇人的絮叨做为开场。

她是个历史教师。

她每天写日记,她以当天发生的故事决定给日记贴上几颗星星。

她终身未嫁。

她像广大孤独终老的人一样,有只当作寄托的猫。

后来,我们知道了,她还是个同性恋。

她叫芭芭拉。

有一天,芭芭拉所在的学校里来了位女教师,美丽高贵而又温文尔雅的希芭。

她的到来,无疑为这所学校增添了许多色彩。

顽劣的学生们不停捉弄着新教师,并对她美丽的外表指手画脚。

芭芭拉与希芭的友情开始于芭芭拉善意的解围。

后来,她们开始了貌似能够地久天长的友谊,直至芭芭拉发觉希芭与十五岁的学生有染。

芭芭拉让人质疑的正义感落下了败风,她替希芭隐瞒了这场出轨,并要求希芭与十五岁的史帝文断绝关系。

接着,芭芭拉开始展示了异于常人的对友情的渴望,更频繁地越希芭,甚至更多时间到希芭家里去。

厌恶地看着希芭患了唐氏症的儿子,以及性格怪癖的女儿,还有她年长的老公。

而后我惊讶于希芭美丽的外表里住着负责任的母亲,开始找理由接受她的出轨:这一切,不过是她得以喘息的娱乐罢了。

后来,我们感叹人的力量太渺小。

根本无法与罪恶抗衡。

十五岁的男孩处心积虑地编织了谎话以接近他的女教师。

这是整个影片使我感慨万分的情节之一。

十五岁,已经会得如何让女教师落入圈套,怎么好算青春年少呢。

真枉费了头顶上教我们青春的蓝蓝的天。

而善良的希芭貌似无谓地接受了这不伦之恋,只是为了满足被爱的心理。

芭芭拉最终利用流言揭发了希芭。

一切只因为希芭在猫的葬礼与儿子第一次话剧的演出里,作为母亲的她选择了后者。

芭芭拉在花园里埋葬了她的猫,以及希芭在圣诞节时送她的昂贵的相框。

然后,这个老妇人,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滑过几滴眼泪。

她顽固地认为希芭背叛了她们的友情——如果这样的感情还可以称之为友情的话。

她始终没有家,她的家人是只发不出声音的猫,她不明白做为母亲,孩子对她而言,一定是最重要的。

记者围满了学校,教师们交头接耳。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好戏上场。

少年的母亲找上门,狠狠地拉扯着希芭的头发,问她怎么忍心毒害十五岁的少年。

希芭的孩子们在楼梯顶上看着母亲被狼狈地被打倒在地上。

而希芭此刻都还没有察觉出来,出卖了她的人正是芭芭拉,甚至将芭芭拉的家当做避难所。

她疲惫地在大床上沉睡。

芭芭拉贪婪的手指从她光洁的小腿上划过,不为人知地满足着自己同样不为人知的情感。

生活依然继续。

直到希芭无意间在废纸笼里找到芭芭拉尚且留着星星的一页日记。

封存了所有希望与微笑。

为什么直到现在,她还不明白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避难所,而只是得以让自己有喘息机会的生活方式呢?

最终,她绝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故事最终以希芭被判刑十个月当做结尾。

而芭芭拉在曾经与希芭一起观看日落的山上遇见另一个女人。

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天都有人在渴望被爱,渴望被倾听。

这真是个病态当道的世界。

 8 ) 是什么让你犯了错

这部电影探讨的无非如下命题:关于情欲,关于克制,关于情感及性的压抑,关于信任与背叛。。。

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

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恐怕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是不可以为所欲为,就是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和矛盾。

希芭是个好女人。

漂亮,天真,善良,当然,也很有责任心;可是她却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没能在年轻帅气的学生面前克制住自己被压抑多年的情感,并且,最可悲的是,信任了一个不该信任的人。

我们可以想象,希芭出身良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

曾经的她,年轻,漂亮,不乏追求者。

这样的女孩,心里所向往的一定是丰富多彩,浪漫美妙的生活。

而我们的希芭却不得日复一日看着苍老的丈夫,照顾智障的孩子。

年轻学生的挑逗,让她死气沉沉的心重新激荡起青春的活力,点燃久违的激情。

这很正常。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

太动荡的时候渴望平静的生活,可是真正平静了又总想寻找刺激。

这是身为人的悖谬。

希芭的内心变化很正常;她错就错在把她的感受付诸了行动。

她没能克制住自己。

每个人内心,会偶尔有种要做个坏人的冲动,可是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想想而已。

勇敢的希芭付诸了行动。

也许那种感觉很美妙,可是比起事后的惶恐和忐忑,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美妙的代价太大了(这是我看了数部婚外情电影得出的结论)。

可怜的希芭,虽然窘境是她和男孩都要面对的,男孩却说:“我什么也帮不了你。

”我想做为女人,那一刻是很无助的,不管怎么说,那还只是一个孩子。

在这里,我想最令希芭伤心的并非是自己犯了大错,导致自己要坐牢,并且失去了家庭;最大的伤害可能还是芭芭拉的伪善和背叛。

我们看到她的事情被揭发,她还是相对镇静的;而当她看了芭芭拉的日记后,完全疯狂,竭斯底里。

她无法想象,一个自己视为知己的人为何如此的丑恶和狠毒?

希芭的人生从此偏离了常轨;她不得不承受内心痛苦和社会舆论的双重煎熬。

是人孰能无过?只是有些错误真的很难承受。

所以,不能说做人一定要小心翼翼,但该克制的还是要克制,该避免的还是要避免。

希芭不得不在监狱里痛苦10个月,而后面对残破的人生。

而芭芭拉已经物色了下一个目标。

理查德也许转校读书,很快交上新女友,年轻朝气,把曾经另他深深迷恋的女教师抛在脑后。

学校里秩序照旧,同事们偶尔把她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伤痛却留着希芭的心上,无法抹去。

 9 ) Notes on a Scandal, 不,那不是丑闻!

Notes on a Scandal, 中文译名为《丑闻日记》。

2007年的片子,我如今才看,似乎有些过时。

故事讲的是“希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是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

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悄悄的关注起希芭,并渐渐和希芭结成好友。

希芭把芭芭拉当成密友,向她倾诉年迈丈夫的无趣,女儿的叛逆和儿子的低能。

两个女人结为看起来温馨又和谐的忘年之交。

无意中芭芭拉发现希芭与学生的不论之恋,她逼迫希芭承认了奸情,并答应保守秘密。

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却由此变质。

保密人芭芭拉对希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希芭在秘密被泄露的威胁下一次次屈服。

然而秘密总有被泄露的一天,保密人事无巨细的日记转瞬成了记满丑闻的笔记。

”以上是豆瓣上摘过来的剧情介绍,其实,不太符合故事本身的意思。

最起码,老教师芭芭拉对年轻教师希芭的关注不仅仅是关注,她更强烈的愿望是让希芭作陪伴她一生的“朋友”。

这是一个老T追求自己伴侣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丑闻”一点也不丑。

芭芭拉芭芭拉是个让人可怜又可悲的人物。

她偏执,自私,还略带神经质的品行让全校的师生都不愿意接近她。

故事还隐约透露出芭芭拉对前任“好友”詹妮弗的影响,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法院判处她不得接近詹妮佛500尺。

她到底做了什么咱们谁也无从考究,但是从结果看肯定不是好事。

我不愿意编剧把一个老T写得如此让人不能接受。

似乎在某些正常人的眼中,T就是偏执的,就是自私的,这根本就是无端的臆想。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芭芭拉只是走在寻伴的路上,走得急了一些 芭芭拉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被希芭发现了她对她不仅仅是朋友的意愿。

希芭愤怒了!

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挣脱着逃跑吧。

我不允许一点欺骗,坦白的表态永远比用欺骗的手段得到心爱的人要来的更自然,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是的,芭芭拉太着急了。

故事的最后,芭芭拉买了新的日记本,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在她最钟爱的山顶长椅上,一个姑娘坐着。

芭芭拉上前搭话,邀请那个姑娘去看音乐会。

姑娘欣然同意。

然后字幕开始缓缓上升。

看到这个结局,我不知道是该为芭芭拉的新选择高兴还是为她屡试屡败的生活感到悲哀。

我跟杜马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杜马问我: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吧?!

我看着她,轻声说:不会的!

到时候你还有我呢,我怎么能让你去找别的姑娘呢

 10 ) 一点随想

凯特布兰切特的影片过去零零星星也没有少看,但也是囫囵吞枣了,真正意义的应该是这部影片,从这部影片开始重新审视这名澳洲女演员,现在看来,魔戒中的精灵女王的翩眇,也仅仅是她的小试牛刀了。

这部影片中凯特演技爆棚,是不是我喜欢的女星太多了?

当初忽略了她?

朱迪·丹奇,过去也是零零碎碎的看过她很多影片,在这部影片里她奉献了影后级的表演了。

007里面的M,尽管处境不多,但高超的演技,足以证明她绝不是一名普通演员 影片涉及到了禁忌,所以未必会赢得奥斯卡那些评委的青睐。

其实就是表现的是二个不同生活境况的二个孤独的女人的故事,影片讲的是人类最为可怕的情感--孤独,而不能因为故事本事不伦之恋那么简单。

影片中芭芭拉(朱迪·丹奇)对宠物猫的眷恋,这种孤独尤为明显,有些人认为芭芭拉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哈特(凯特布兰切特)之前或者之后,似乎她都在控制自己喜爱的女人,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所以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很大,而芭芭拉也是孤独感使然。

人类最为可怕的情感莫过于孤独了,这种情感会在各种类型电影中体现出来,比如《心慌方》中,当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孤独感会异常强烈,是那种极端的孤独感。

人生的另一个我要爱的女人,至今还在地外某个星球上等着我,可我就是找不到她的坐标,我没有办法星际穿越!

这种孤独感也异常强烈

《丑闻笔记》短评

那个老婆婆 真的是。。。令人难以理解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就不想看了 但还是坚持撑下来了 不好看

5分钟前
  • xinweiaxin
  • 还行

感觉是个好故事,但没深度啊。。不晓得要表达什么价值观

7分钟前
  • 火星山大王
  • 较差

好一部恐怖片啊!

10分钟前
  • 挂拉
  • 推荐

少年不够美嘛。。

12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2007年4月9日

15分钟前
  • 司岱朴
  • 推荐

年龄带给我们的 人心的距离

17分钟前
  • 还行

看不下去

22分钟前
  • んちゃん
  • 很差

這是一個老女人想佔有漂亮女人的變態故事。好可怕……

27分钟前
  • 推荐

演技!

28分钟前
  • 感情丰富的毛巾
  • 力荐

铺垫充分,转折自然,高潮精彩,两个女王级演员飚戏更是过瘾,如果说布兰切特的演技自是极好的,那么朱迪·丹奇就是一绝了。本片最大的看点绝非题材而是表演,演员将角色塑造得如此立体、丰满、真实,题材的离奇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33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不喜欢。太阴郁了。寂寞杀人。两位女演员真伟大。人应该在正确的地方释放和克制~否则,是会给自己他人都带去承受不起的伤害的~何为正确呢?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没有原因,那么请先找到它再做——一个你可以解释得了自己行为的状态~

38分钟前
  • Larbre
  • 推荐

为什么我觉得Bill Nighy&CateBlanchett是组完美配? 终于领略到Judi Dench演技真的很可怕.

41分钟前
  • 三水采田.先生
  • 推荐

饱和的我。

45分钟前
  • 雾柳
  • 较差

有,两个女人的对手戏演得可好了

50分钟前
  • SSEN
  • 力荐

其实女主是芭芭拉,可怕的老LES。

53分钟前
  • 八月的海洋
  • 还行

电影的重点转移了,但两位演技不错。或者我先入为主了?其实应该是另一个故事,但我却带着一种执着见到我想见到的结果去看。so,只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失望。本质上,这是关于两个女人孤独的电影。和师生恋,忘年恋,甚至同性恋毫无关系呀╮(╯▽╰)╭

54分钟前
  • S﹫午夜飞行
  • 还行

如果爱可以靠威胁获得,那到也简单。

56分钟前
  • 较差

A chillingly cold story well told. A brilliant cast. Philip Glass’original music is haunting and deservingly got an Oscar nomination.

57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Cate Blanchett,美死了~~

58分钟前
  • 板児爺
  • 推荐

把CB拍得真是美艳

1小时前
  • 其实叫朗基努斯
  • 还行